首页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饿了么”的全职骑手2017年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至可达3万元,这已远超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者的月均薪资。据报道,2018年富士康工人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更何况普通制造业工厂根本拿不出富士康这么高的工资。结果就是: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则招不起人。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26-30岁之间,35岁以下占近70%。富士康27万名员工中,30岁以下的员工占到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2012年,青年人的比例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不能吸引年轻人是对制造业的致命打击,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将会如同一潭死水。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情况。1970年后,美国传统制造业所在的“铁锈八州”人口增量严重放缓,反倒是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州人口激增。“加德佛”三州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此次人口大迁移,其实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被称为“服务业革命”。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摘编自吴晓波《为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材料二:制造业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从根本上削减了工厂对普通工人的用工需求。根据对国内2000家企业的调研,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19.6%。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受疫情影响,今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空缺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2.0。尽管如此,收入相对较高的技工,依旧很难成为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项。从一个基层劳动者的角度看,在大致相当的薪资区间,相比能快速入行的快递外卖员,花费更高的培养成本、冒着更大风险去学习高级技工,则显得投入产出比太低。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快递外卖员们,也很难找到快递行业之外的工作。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就业确实在萎缩,新经济下的新兴服务业更能吸引年轻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更重视工作性价比、岗位尊重、工作环境等因素,工厂要想留住年轻人,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提升。(摘编自赵一苇《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了,中国的制造业怎么办?》)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三:最近,“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媒体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理,实际上不合逻辑。在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向体现了市场的价值取向。外卖送餐骑手巨增和工业生产用工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劳动力市场流动和选择的结果。那些“宁愿……也不……”式的思维,其实还是受另一个非市场的价值标准支配着,这种认为去工厂高于当骑手的价值取向是那么令人不安。然而,市场的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效率的,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过程。工业生产用工荒,实际上反映了工业生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价值倒挂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在减少外卖骑手的数量和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在其他行业制造挤出效应以迫使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行业,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要么转业。那种“给6500元月工资还招不来一个成衣厂普工”的说法就多少显得矫情。6500元还招不来工,说明一个普工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当然,个中原因并非仅仅是用工者付酬问题,更多的是整个市场价格信号体系以及税收、劳工保护、社会管理等体制性问题,而这也正是中国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理由所在。跳出“宁愿……也不……”式思维,才能找到工业生产用工荒的症结。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新业态的组成部分,外卖送餐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不能将这种市场现象与用工荒对立起来,进而做出损害外卖行业发展以补救工业生产用工荒的蠢事。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街道或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中,快递车辆几乎抬眼可见。流通产生价值,流通实现价值。外卖送餐骑手是物流行业的劳动力,物流业是工业生产的延伸,是工业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外卖送餐行业发展迅速,说明其找准了市场需求,其结果是极大地扩容了餐饮市场空间,既提升了市场效率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关数据显示,仅美团外卖一家的日订单就达2400万,维系着360多万家商户和60万外卖骑手的生计,三成骑手月收入5000元以上,此外去年还有200多万兼职外卖骑手从平台获得了收入。这样的市场规模,吸引那么多“宁愿”的年轻人,奇怪么?(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为什么有人惊诧于年轻人宁愿送外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当前,物流外卖等服务业吸纳了普通动力中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已高于服务业。B.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不超过两成,其他的岗位必须使用人工,所以才出现用工荒。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技工的薪酬相对于普通劳动力岗位虽然高一些,但培训的成本也比较高,有一定的风险,因而难以吸引年轻人。D.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前景良好,而传统制造业已是一潭死水,这都是市场作用下优胜劣汰的结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是必然的,不应人为阻挡。B.发达国家服务业革命已先行一步,中国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有所借鉴。C.不能听任“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现象危及中国制造业的壮大发展。D.美团能吸纳数百方骑手的原因之一是外卖骑手的从业门槛低,不需要专业技能。3.下列对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在文中无据可依的一项是()A.现代服务业将会吸纳更多的普通劳动力。B.服务业和制造业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C.工厂通过自我提升能够重新吸引年轻人。D.市场配置资源使制造业劳动力价值提升。4.材料一和材料二话题相同,表达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5.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1~5题答案】【答案】1.C2.C3.B4.材料一从年轻人职业选择的角度,分析了他们宁送外卖不去工厂主要原因是薪酬差距和服务业革命。材料二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迭代形势下工人转行外卖主要原因是教育程度偏低和缺乏专业技能。5.①首先,指出把工业用工荒与外卖骑手数量迅速增长联系在一起不合逻辑;②然后,阐述劳动力流向体现市场价值取向的原理,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流失的原因;③最后,揭示物流业的价值和前景,申明年轻人选择做骑手不值得奇怪。【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已高于服务业”以偏概全,材料一第二段说“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26-30岁之间,35岁以下占近70%。富士康27万名员工中,30岁以下的员工占到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2012年,青年人的比例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是将富士康员工的年龄与外卖骑手的年龄进行对比,得不出选项中所说的普遍结论;B.“所以”强加因果。原文是“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19.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新技术应用是造成工人转行当外卖员的原因,不是“用工荒”的原因;D.“而传统制造业已是一潭死水”过度解读,原文只是说“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就业确实在萎缩”。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不能听任……”错,材料二的观点是“外卖送餐骑手巨增和工业生产用工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劳动力市场流动和选择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在减少外卖骑手的数量和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在其他行业制造挤出效应以迫使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行业,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因此选项说的要干预市场,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服务业和制造业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在文中没有依据,原文有“那种‘给6500元月工资还招不来一个成衣厂普工’的说法就多少显得矫情。6500元还招不来工,说明一个普工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可见制造业要想招来人,就需要提高薪酬,给劳动者符合劳动力市场的价值,服务业和制造业薪酬差距将会缩小。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的标题是“为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文章先将“饿了么”的全职骑手的工资与富士康工人的工资对比,说明了年轻人宁可选择当外卖骑手也不去制造业的原因是薪酬差距;然后将外卖骑手的年龄与富士康工人的年龄对比,进一步说明这一点;再以美国“服务业革命”为例进一步说明服务业革命影响了年轻人的择业观。可见材料一主要是从年轻人职业选择的角度,分析了他们宁送外卖不去工厂主要原因是薪酬差距和服务业革命。材料二先从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的影响的角度,说明“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然后分析工人转行当外卖员的原因是“在大致相当的薪资区间,相比能快速入行的快递外卖员,花费更高的培养成本、冒着更大风险去学习高级技工,则显得投入产出比太低。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快递外卖员们,也很难找到快递行业之外的工作”。可见材料二是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迭代形势下工人转行外卖主要原因是教育程度偏低和缺乏专业技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首先,材料三由“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引出自己的观点,“有些媒体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理,实际上不合逻辑”;然后分析市场原理,“在相对自由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向体现了市场的价值取向”,接着分析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流失的原因,外卖送餐骑手巨增和工业生产用工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再分析市场原理,“市场的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效率的,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过程”,然后指出要解决工业生产用工荒,不能打限制外卖骑手工资和数量的主意,“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要么转业”;最后,以经济发达国家中的物流现象以及我们的相关数据,揭示物流业的价值和前景,申明年轻人选择做骑手不值得奇怪。(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斗寒图冯骥才老沈和我,还有国画系另一名教师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同学。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注]。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我推开门。只见老沈坐在一张破旧的、掉了漆皮儿的小圆桌前。手里捏着一个六边形的白瓷小酒盅闷闷独酌。他见我来了,没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浓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对面。他穿着一件对襟的黑绸面的中式小棉袄,紧紧包着瘦瘦的身子。他头发白了不少,梳成老年式的背头,但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贴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我俩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自己的闷酒。这时,他站起身,走到墙角的画案前,在毡子上铺开一张雪白的画纸,磨好墨,又从墙上的筷子篓里取出一支长锋、尖头磨秃的狼毫画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老沈手握笔管,对平展展的白纸凝视片刻。忽然,他的双眉就象受惊的燕子的一双翅膀抖动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来。跟着,这激情跑到他的笔管上,这笔管就在他手中狂乱地抖颤,随即他的臂肘一抬,那饱蘸浓墨汁的画笔如同鹤鹰击兔一般倏然落到纸上。笔管闪电似地挥动,笔锋在纸面上来回翻转、戳擦,宛如狂风吹舞的柳条拂扫水面。在洁白的纸面上出现一条变幻着的捉摸不定的墨色的形体——但这只是须臾间的感觉。随后,一株苍拙劲拔的老梅树跃然而生。这时他的笔头落入盛满清水的水盆里一扰,笔上的墨在水中象乌云一样化开,混成灰色。那笔又在粉罐里猛点两下,重新落回到纸上。冲动而颤抖不止的笔头横皴竖抹,一边豪放而不经意地把水点、墨点、粉点弄得淋漓满纸。于是,狂风暴雪,立时成形。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左手撑着桌边,仿佛不这样,身子就要扑在画上。由于振动之故,两绺头发滑落到额前,他也不去管,任它们在光滑的鼓脑门上像穗子一般摆动。静静的屋中,只响着他带着腕力的笔锋在纸上的摩擦声,还有笔管磕碰水盆和色碟的叮当声。我斜瞅他一眼,只见他的嘴角用力向下一撇一撇,不知是浑身用力之故,是嘴里没有嚼尽的干辣椒所致,还是一种苦涩心情的流露。此时,他额上的青筋全都鼓凸出来,暗暗发红,是激动的热血在那里奔流……这时屋门开了,从外边走进两个人来。我一看,原来一个是潘大年,另一个是老沈的女学生范瑛。老沈落好墨,换一支洁净的大羊毫笔,从洋红碗儿里蘸了浓浓的颜色,在梅树枝头点上几朵花儿,补上蕊。花满蕊饱,艳丽如洗,光颜夺目。于是一株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梅树便十分神气地跳了出来。它毫无淡雅幽娴之态,而全然是一派处在逆境中豪杰志士的风姿。然后他又拿起那支狼毫画笔,用枯笔墨在画幅上端写了“斗寒图”三个醒目的大字。字迹端庄沉着,刚断跌宕,颇含金石气息,好象是熔了铁水铸上去似的,挖也挖不掉,并与画风十分相合。我受了强烈的感染。范瑛和潘大年也挺激动。我画了多年的画,但从来没被一幅画这样感动过。当然它打动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画外。潘大年冲动地说:“老沈,你这幅画扫除了我们心里的担忧。看了它,什么话也不用再说了。人就该这样嘛!”老沈听了,顿时感动得眼圈都发红了。他咬着下唇,似乎在克制自己要奔涌出来的一种快感。潘大年对他说“我有个要求!”潘大年的表情郑重又诚恳。“什么?”“把你这幅画送给我吧!这幅画可以说是你的代表作。”老沈把我们送到院门外,范瑛忽疑虑重重地说:“沈老师,您参加市美展那幅画是不是先撤回来?”“为什么?”“赵雄肯定要去市美展审画。我看他已经盯上您了。别叫他再来找您的麻烦。”“不!”老沈坚决地说,“我那幅画找不出什么毛病。甭理他!”我和潘大年、范瑛三人同行一段路,所谈内容主要是怎样劝动老沈撤回他参加市美展的作品。在我们三人该分手各自回家的当口,我觉得心里还有件什么悬而未决、隐隐不安的事似的,跟着我明白为了什么,便对潘大年说:“画你可得收好了。别给人乱看!”潘大年听了,摇了摇他胖胖而扁平的脸,含着笑反问我:“你当我是三岁的孩子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听他这话,我便放心回家去。脚步比来时略觉轻快些。(节选自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选《斗寒图》有删改)【注】老沈参加市友谊宾馆大厅布置,画了几幅画,遭到了不懂绘画艺术的市委文教书记赵雄公开批评,并断言老沈的画里包藏着“反党”的毒箭。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祸事”是指赵雄要找老沈的麻烦,“揪心”是指“我”对老沈的担忧。B.文中对老沈“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贴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的描述,有利于老沈形象的塑造。C.文中“他额上的青筋全都鼓凸出来,暗暗发红,是激动的热血在那里奔流”,既写出了老沈绘画的激情状态,也含蓄写出了他应对不稳处境的精神状态。D.“我”画了多年的画,但从来没被一幅画这样感动过,被打动的理由是“我”受到了老沈精神的感染,从中得到了人生启示。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丰富了老沈艺术者的形象。B.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比较丰富。本文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多种手法,突出了老沈的形象特点。C.老沈挥毫作画是小说描写的重点,既突出了老沈绘画技艺的高超,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小说结尾处潘大年的话让“我”放心了,与开头“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内容形成了照应,表达了“我”为大家关心保护老沈而感到欣慰。8.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老沈的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9.冯骥才提出了“写人生”的观点,主张描写人生况味,表现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所体现的人情美和人性美。【6~9题答案】【答案】6.D7.A8.①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随着“我”的所见所闻,情节得以进一步发展。②讲述故事:小说故事由“我”来讲述,叙述内容更真实可信。③衬托人物:以“我”的视角叙述,能更真实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傲岸不屈的老沈,使执着艺术追求的老沈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④突出主题:以“我”的视角叙述,表达了在那个风云变化的时代艺术工作者对艺术追求的坚守,凸显了对文艺工作者美好品格赞美的主题。9.人情美: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支持、鼓励安慰。如文中因为担忧老沈,“我”饭也没吃,去他家看他;“我”与潘大年对老沈画作的肯定、范瑛对老沈安危的关心等。人性美:①善良真诚。文中“我”、潘大年、范瑛担忧、关心、保护老沈,体现了人性美。②宁直不屈。面对歪曲评价恶意中伤,老沈没有屈服,而是激情奔涌、挥毫泼墨,作《斗紧图》。③执着追求。老沈坚持自己的画找不出什么毛病,表现出他对艺术创作的不改初心、执着追求。【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被打动的理由是‘我’受到了老沈精神的感染,从中得到了人生启示”错,原文表述为“当然它打动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画外”,即“我”受到《斗寒图》感染的一半原因是画本身,一半是画所呈现的老沈刚直不屈的精神。故D项错。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A.“丰富了老沈艺术者的形象”错,小说开头“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后文不畏艰难执着追求艺术的老沈出场做了铺垫,而不是丰富老沈艺术者形象。故A项错。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人物形象可以分为叙述者形象和塑造的形象,叙述者形象往往是第一人称“我”,可以从小说中“我”对故事情节发展、其他人物、主旨、读者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本题“我”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在情节上不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都是“我”这一见证者的所见所闻,使读者读来感觉真实可信,给人以真实感。在主旨上,以“我”的视角,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坚守,例如参加画展的执着;以“我”的视角去写其他人物,“我”对文中的主要人物起了陪衬作用,例如,“我”劝老沈把画从画展撤回来,而他坚决不允许。【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题干“冯骥才提出了‘写人生’的观点,主张描写人生况味,表现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提示考生要从“写人生”的角度进行回答,要从文中找到描写人生况味时,表现“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语句进行分析。从“人情美”角度看,“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老沈,你这幅画扫除了我们心里的担忧。看了它,什么话也不用再说了。人就该这样嘛!”这些表现了“我”、潘大年对老沈的关心和鼓励,体现了人情美。“人性美”角度:“我和潘大年、范瑛三人同行一段路,所谈内容主要是怎样劝动老沈撤回他参加市美展的作品。”“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体现了当时环境中人的善良;“‘赵雄肯定要去市美展审画。我看他已经盯上您了。别叫他再来找您的麻烦。’‘不!’老沈坚决地说,‘我那幅画找不出什么毛病。甭理他!’”表现了老沈面对别人来找麻烦一点也不畏惧,并且坚持参加画展,表现了老沈的执着和正直不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______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______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至于辟邪说,难士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已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介退谓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孙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______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人皆不知卿,以为卿______知经术,不知经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选自张居正《通鉴直解》)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然且竟但B.且然竟虽C.且然而但D.然且而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盘庚,商代的开国之君。商朝建立之后,他为巩固统治、躲避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了殷,故而商又称殷商。B.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的“字”一般与“名”有一定关系。王安石的字即源自《周易·豫卦》:“其介如石”。C.泉府,古代掌管国家税收、收购市上的滞销物资的部门。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不息,所以古人将“钱”称“泉”。D.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相当于副宰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辩解说,他可以承认自己对国家不够尽心,未能让百姓享受更多福利,但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B.司马光认为,法度的好坏取决于人。坏的法度交由良吏执行,弊端也会去除;而好的法度交于庸官执行,也显现不出其优势。C.唐介预言,王安石虽然学识渊博,但拘泥古法,见解虚浮,不合实际,如果让他执政,一定会变换现行法度,使国家陷入困扰之中。D.孙固认为,王安石文章、品行都很高,但心胸狭隘,难以容人,担任谏官可以,若出任宰相,就不如司马光等人了。13.句子翻译。(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10~14题答案】【答案】10.A11.A12.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1)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2)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14.他们都是一些歌功颂德曲意逄迎之徒。介甫您许是偶然没有察觉到吧。【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帝不以为然,_____以安石参知政事”的意思是“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所以此处为“最终、终于”的意思,只有“竟”有这个意思,所以此处应该填“竟”,排除选项CD;“人皆不知卿,以为卿_____知经术”的意思是“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经学”,所以此处为“只”的意思,“但”有“只,只是”的意思,所以此处应该填“但”,排除选项B。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盘庚,商代的开国之君”错误。商代的开国之君是“汤”。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错误。由原文“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可知,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由此可知,原文说的是“现在不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而不是“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依”,依照;“天理”,生理上的天然结构;“批”,击入;“郤”,通“隙”,缝隙;“导”,引导,引刀进入;“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构造;“技经肯綮”,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关键词:“何必”,什么一定要;“司职”,管理职事;“聪明”,灵敏、明亮;“亏”,减损。【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关键词:“颂德赞功”,歌功颂德;“希意迎合”,曲意逄迎;“察”,察觉。参考译文: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千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制订法令并交给执行部门去施行,这当然是您的权限范围的事。但是应当抓大放小,保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不应不分巨细,只图新奇而将所有旧的法令全部改变。况且法令需要人来执行,倘若介甫您能选择良才在执行部门任职,有弊端的法令自然去除;倘若执行部门任非其才,即便每天给他们好的法令,终究无所补益。介甫您所说的先王之政是指的周朝的泉府所做的赊贷吗?我琢磨那时的赊贷,似乎与今日借贷青苗钱还是有差异的;况且先王的善政很多,反而要独独以此为要务吗?至于说到排除邪说,责难奸佞之人,果真能如此那是国家和百姓的福分;但是恐怕介甫您与变法和逐利的人走得越来越近,身边少不了那些好歪理邪说的奸佞小人。他们都是一些歌功颂德曲意逄迎之徒。介甫您许是偶然没有察觉到吧。这都是说盘庚遇到水灾而要迁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劝您不以国事为重,以媚俗从众为荣?只是说天下有不同的意见,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体察而已。(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曾公亮极力推荐。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大任。”皇帝问他原因,唐介回答说:“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所以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唐介退朝后对曾公亮说:“安石果真被重用,天下一定会陷入困顿之中,你们应该知道。”皇帝问孙固,孙固回答说:“王安石文学才能很高,处于侍从献纳的职位,是可以的。宰相自有宰相的度量,王安石气量狭小不能容人,必想求得贤明的宰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是适合的人选。”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经学,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事务。”皇帝说:“这样那么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的意见)。(选自张居正《通鉴直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愁杜甫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日日”生长的江草“冷冷”的流水,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愁”。B.“独树花发自分明”中“自”字传达了诗人对“花发”的特殊感受。C.诗的前四句写景,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始终围绕着“愁”着笔。D.“渭水秦山得见否?”表面上不置可否,实际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心。16.简要分析诗人“愁”从何而来。【15~16题答案】【答案】15.D16.①国家饱受了长期的战乱,“十年戎马暗万国”;②自己年老体衰,流落他乡;③民众已疲惫多病却仍“虎纵横”。(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实际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心”陈我,尾联意思是不知今生能否再看见渭水秦山的长安故园,联系上下句,不是“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心”,而是前途难料的迷茫。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翻译:江边长满绿茸茸的细草天天逗引我愁绪更生;巫峡泠泠的流水声却不懂世故人情。鹭鸶在急遽的漩涡中自得地沐浴是何心性,直挺独立的老树花儿开放得十分鲜明。十年动荡的战乱,使天下变得一片昏暗,漂泊异乡的人们,几乎将要老死在孤城。渭水秦山的长安,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如今人们都已疲病,路上却仍是豺虎纵横!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春,当时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此诗是看到眼前景物而抒写作者的愁怀:江边的丛草每天在生长起来,都在唤起我的愁绪。巫峡中泠泠流水,也毫无人情,惹得不能开怀。白鹭在盘旋的水涡中洗浴,你们有些什么愉快的心情呢?一株孤独的树正在开花,也只有你自己高兴。这四句是描写一个心绪不好的人,看了一切景物,都烦恼得甚至发出诅咒。“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诗人说,十年来兵荒马乱,使南方成为黑暗的地区,我这个异乡来的旅客,衰老在夔州孤城中,很想回长安去。“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可不知渭水秦山,这一辈子还能再见不。因为人已老病,而路上仍然是豺虎纵横。最后两句愁的是人民生活的艰辛,自己也无法还乡。【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本题共1小题,8分)17.名篇名句默写。(1)《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一再追问孔子,孔子才说出对子路“哂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题答案】【答案】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②.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③.名实已明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而天下之理得矣⑤.为国以礼⑥.其言不让⑦.有善始者实繁⑧.能克终者盖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谬”“滥刑”“已”“繁”“寡”。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画中要有戏,百观才不腻。”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戏曲艺术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年画中亦随之出现了大量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因一个独立剧目叫“出”,故这类年画被称为“戏出年画”。戏出年画着力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民间画师多为戏迷,经常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戏出年画在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画面承袭传统故事年画,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等背景刻画写实,但人物都是戏装扮相,勾画脸谱,动作举止夸张如演戏;另一种则完全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背景道具跟戏曲舞台的布景道具一样简单,以桌、椅摆法交代故事发生的不同地点和环境,人物持马鞭指代骑马,执桨则示意乘船,如此等等,刻意减少画面背景,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在各地的年画中,要属天津杨柳青的戏出画样最为丰富而精彩,内容都是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戏出年画是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带给人们视觉享受,是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腻”属于形声字,“贰”表示其意义范畴。B.此处如果删去“被”字不影响语意表达。C.“角色”与“角逐”中的“角”读音不同。D.“耳熟能详”可以用“耳濡目染”替代。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B.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C.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剧中人物扮相、功架与画中几无二致D.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剧中人物扮相、功架与画中几无二致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18~20题答案】【答案】18.B19.B20.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戏出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可使人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A.“‘贰’表示其意义范畴”错误,“月”表意义范畴,“贰”表声音;C.“读音不同”错误,相同,都读“jué”;D.“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重在强调熟悉;“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重在强调影响。此处强调人们对剧目的熟悉程度,所以不能替代。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补写能力。通过分析上文语境“民间画师多为戏迷,经常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可知主体对象为“民间画师”,根据主语一致衔接最紧的原则排除AD。再结合“民间画师”这一职业可确定选项第二句主体对象为“画中人”,排除C。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为:戏出年画是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带给人们视觉享受。语病有:结构混乱,“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句式杂糅,删掉“由”或改为“戏出年画是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的”;“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主语应该为人们,与上文主语为“戏出年画”照应不周,再结合后文“是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需要前文以“戏出年画”为主体对象,另外“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带给人们视觉享受”语序也不当,除了供选答案还可改为“让人们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1.《红楼梦》第四回“护官符”的章节,与“金陵十二钗副钗”中的哪一个人物最相关联?()A.湘云B.宝钗C.香菱D.黛玉【21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了解把握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红楼梦》第四回“护官符”的章节是说贾雨村“夤缘复职”后,一上任就遇到一起人命案:“呆霸王”薛蟠为争夺一个已被出卖的女婢而打死了小乡宦之子冯渊。这个女婢就是当初帮助过贾雨村的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后来改名香菱。贾雨村本欲秉公办案,正准备缉拿要犯时,门子拿出“护官符”,讲述了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为了攀附权势,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胡乱结案。故选C。22.选出下列有关《红楼梦》1-10回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B.贾雨村在中秋夜晚,仰望明月,诗兴大发,吟出一首绝句:“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C.刘姥姥找到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猜着她的来意。一则因她丈夫昔年争买田地一事,多得板儿他父亲之力;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于是很主动地引她去见王熙凤。D.为了使宝玉和秦钟不被人欺侮,在贾蔷的挑动下,宝玉的书童茗烟大闹学堂,与嫉恨宝玉和秦钟的金荣等人发生冲突。后来李贵力压各方,平息了事端。【22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A.“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错误。不能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应该表明贾家的荣华富贵由来已久。故选A。23.下列关于《红楼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如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B.曹雪芹善以人名隐喻,从开篇的“贾雨村(假语存)”“甄士隐(真事隐)”即可知,就连贾府“元迎探惜”四春:精明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孤独的贾探春,冷僻的贾惜春,也暗含了“原应叹息”之意。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红楼梦》里大量诗文判词戏曲歌词,充满了譬喻,往往是对人物关系和命运际遇的暗示。《枉凝眉》曰:“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D.《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表现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苦尽甘来十分欣悦。【23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B.“精明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孤独的贾探春,冷僻的贾惜春”错误,应该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C.“美玉无瑕”在《红楼梦》中指贾宝玉,“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D.“苦尽甘来十分欣悦”错误,书中写元春“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故选A。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选择并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或壮丽或暗淡,或伟大或平凡,或淡然或尴尬,或波澜壮阔或平淡无奇……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24题答案】【答案】例文:人生如戏人生有很多比喻,人生如梦,人生如花,人生如棋,但我觉得人生如戏,这已经成为很多人对生活乃至人生所发出的感慨。人这一辈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人生如戏的体会和感悟会越来越深。人的一生不知道自己要扮演多少个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说不完诉不尽。无论是社会角色还是家庭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角色,都要用不同的心态和面孔去对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中的每个人,在自己的戏中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在别人的戏中又扮演着其他的角色。所以,一个人没有几个性格侧面,缺少做人的技巧,便扮演不好自己所饰演的多种角色。做人的技巧来源于做人的基本功,做人的基本功来源于扎实的功底,扎实的功底则是诚实善良,学问修养,心胸坦荡。但因为生存,我们不得不以另一种面孔活着,别人眼里看到的,未必是真正的自己。人生中每个人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在从一个角色向另外一个角色转换的时候,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童年和少年是这出戏的序幕,青年和中年是这出戏的高潮,老年则是这出戏的落幕。仔细思索,大部分人的人生是雷同的,就像一部事先已经排好的戏。这部戏里的演员们在一步步完成和适应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时候,皱纹也就慢慢地爬上了演员的眼角,这个演绎和适应的过程,需要用一生的心血来完成。莎士比亚说:“全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的男人女人不过是演员。每个演员上台、下台的时间都是安排好了的。”你看生活中的我们,早晨出去工作时,穿上一套西服,系上领带,人生正剧的演绎开始了;回家后,换掉了在外穿的西装领带,换上了宽松的休闲服饰,开始了温馨家庭中的言情剧;夫妻白头偕老的时候,携手共看夕阳景,那是人生的喜剧;两个人劳燕分飞时,便是人生的悲剧;当夜晚走入梦乡的时候,又一幕梦幻剧于静夜上演了。这些大戏中,角色不同,对白不同,只是换了不同的搭档,不同的背景。相同的是舞台只有一个——人生。花开花落,物转星移。人生是一部没有固定的剧本,没有准确的台词,没有导演指挥。只有自己在随着人生的每一步的变化,随机应变。用一生的心血写下自己唯一的故事,或喜或悲。这部戏有高潮迭起的掌声响起,也有平平淡淡的心静如水,有锲而不舍的苦苦追求,也有闲庭信步的飘逸潇洒。这出戏演的好坏,取决于你能否透悟其中的玄机。人生如戏,时光如流。只要你能对自己问心无悔,就可以在人生的戏剧中活得精彩。人生的大幕在徐徐落下,双鬓已经如霜,这时自己会感叹地说:人生如戏!我的一生是一出好戏!【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材料一共两句话。第一句是总括句,启发考生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戏”的关系,触发考生对人生的思考;第二句承接第一句,对第一句进行具体阐释,让学生重在把握戏与人生的相同点。生命就好像演戏一样,有人落场,有人出场,有人死亡,有人重生。然而生活毕竟不是演戏,戏里人死能复生,而现实中,人死而难生。面对真实生活里的生生死死,我们只能像戏里一样,坦然从容的接受,按照要求好好演下去。如果一切不能强求,我们就没必要挽留,只能把握那一刻的存在,把自己的角色演好。表现出自己的风采,演绎出自己的价值。写作时要写出生命的精彩,写出内心的强大,无论生命是长还是短,无论是宝贵还是贫困,我们都要把自己独有的戏分演好,做好自己。【立意】1.生命的精彩;2.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演出自己的风采;4.演出自己的价值。【素材】名家文章选段:1.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人生如戏却不是戏,没有彩排,不能重来。走好人生路,最重要的是做好现在。作者:林清玄出处:《戏与梦》2.多像演戏呀!但也许人生如戏,就是去觉知这道通往独一无二自由的门。不活动的活动,运动中的静止,改变中的永恒--那就是真理,那就是存在。作者:奥修出处:《奥修传》3.电影模仿人生,人生也模仿电影。到底是戏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戏,到头来已经分不清楚,也用不着分得那么清楚了。作者:张小娴出处:《现实不宜》精彩片段型:1.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在上面表演着各自的角色,拉开了一幕幕的精彩镜头,有喜剧,有悲剧,有记录片,战斗片,贪污片等等。其实,我们只是履行一个演员的职责而已,最终,我们还是得退出这个大舞台,到另外一个新的世界。2.人生如戏,细水长流,人的一生就想是一条长长的河流一样,只有从那里流过,永远也不会停留在那一刻,所以我们的人生也不过如此,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要把握住自己的每一天,不要留下遗憾,要让别人知道我们来过,来过这个世界,没有办法要名留青史,但是可以把握住现在的每一天,做有意义的事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26 11:18:09 页数:20
价格:¥4 大小:63.08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