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粤教版选修四课件第12课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2

2/52

3/52

4/52

剩余4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 直面挑战 超越自我第12课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3.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傅雷)5.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对于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所著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为建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著有《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德国黑格尔的《美学》等。 背景解读本文节选自《谈修养》(《朱光潜全集》第四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朱光潜一篇谈意志力问题的文章。朱光潜借用物理学上抵抗力(阻力)与动力的原理,把人的意志力比喻为动力,人的动力——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这是人与物的一个最大的区别点。人的意志力越强,人越敢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越能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就越能取得成功。 知识链接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四、近义词辨析1.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词语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例句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沿山径,两旁都是峭壁,行尽山径,便豁然开朗,无限的原野,满是青葱的禾稻或菽麦。辨析恍然大悟:顿时醒悟过来。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宽敞明亮。也比喻原来不明白,一下子领悟了。“恍然大悟”只表示思想上一下子明白了;“豁然开朗”还表示心胸、环境、情况等从幽暗狭窄转为开阔明朗。 2.一语破的·一针见血词语一语破的一针见血例句倒是“忠孝不能两全”,真正一语破的了。这些号召性的言语,必须一针见血,容不得啰唆和烦冗。辨析一语破的:一句话就说明关键。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一语破的”偏重于指目标准,后不可带宾语;“一针见血”偏重于指说中要害,触及深,后也不可带宾语。 五、重点词语琐屑:琐碎。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退隐躬耕:辞官隐居,亲自耕田。叨:受到好处,沾光的意思。附丽:依附,附着。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淫佚:放纵。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恓恓惶惶:惊慌不安的样子。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恍然大悟:顿时醒悟过来。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多含贬义。一语破的:一句话就说明关键。的,箭靶,比喻关键。 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否意味着人活着就是为了受苦?【答案】示例一:“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寓意是人要敢于追求,敢于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才能获得成功,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学会全面地处理问题,尽量少走弯路、少受些苦,免得撞得头破血流,这是方法的问题。所以说“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并不意味着人活着就是为了受苦。 示例二:我认为“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意味着人活着就是为了受苦。我们学习、做事总希望找到简便的方法,希望少受些苦、少走些弯路,走直路、走顺路是我们一般人的想法。因此,运用我们的智慧,避开抵抗力最大的路径更好,走简便易行的路没错。 2.作者从自己学作诗填词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感悟?【答案】①“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②“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结构图解 主旨探微这篇文章从作者的自身体验——学习作诗填词说起,逐步推进,依次谈到了人的自身本质、历史名人、当今社会、中华民族的发展等,用很平实、亲切、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生中一个抽象、深奥的道理:人要克服惰性,增强意志力,战胜困难,去取得各方面的成就。 问题1:人为什么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示】可以从人的本身、历史的角度、当今社会的角度,还可以与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谈。【答案】①要有大成就,必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②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③人生在世,随时随地都会面临抉择,但人“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要除去这种引诱,必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④“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要奋斗,而奋斗是民族、国家生命力的表现。 问题2:“因为世间大多数人仍是惰性大于意志力,欢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抵抗力稍大,他就要缴械投降。这种人在事实上失去最高生命的特征。”这句话有何含意?【对应考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提示】这句话要结合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来理解。在这里,关键不在于有无惰性,而是如何对待惰性,作者希望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在诱惑面前被动投降。 【答案】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如果人不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会丧失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能力,个体的生命和整个社会就会进入退化不前的状态。 问题3:为什么结尾部分要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来论述?【对应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提示】文中列举了现实和历史上的人和事来论证人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告诫我们要与自己的惰性和困难作斗争,向前迈进,可从“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必须得到统一”这一角度阐述分析。【答案】作者认为,生命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有不能征服的困难。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迈进的根本。作者这样深入论述,既上升了主题的高度,也拓展了文章的广度。 技法镜鉴对 比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目的是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作者将孔子与长沮、桀溺进行对比,意在说明选择的路径不同,人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历史上许多有伟大成就的大人物多半都靠极坚强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即时小练】请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某一问题(观点)的看法,200字左右。【答案】日本改革为何能成功?明治天皇带头穿西装、吃西餐、剪指甲、留短发、见大使、行握手、学西方。反观清朝领导层,直到灭亡,还在为要不要剪辫子而翻脸,为要不要严防留学生的西方思想而费神,为要不要承认西方文化、西方机构具有优势而争吵。假如当时的大领袖慈禧太后她老人家也一身洋服、从容高雅地向驻华大使伸出指甲短短的右手,中国说不定当时也就腾飞了,哪里还会有日本的一举崛起! 对接高考评价散文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考点解读】评价散文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包含两个层次: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是什么,对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进行评价。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是作品思想、意识和情感的综合体。评价时需要客观辩证,指出积极意义或存在的不当之处。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针对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乃至整篇文章出题。 解答好此类评价题,一定要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五个角度切入:1.从了解写作目的入手。尽量了解作者相关作品的艺术思想和时代背景等常识。2.从分析作品结构入手。善于捕捉有用信息,把握文眼,寻找关键句、过渡句等,深刻领会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3.从分析艺术形象入手。作品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感情倾向。4.从分析作品语言入手。形象且富有哲理的语言,有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的语言,要反复品读,从而体悟作品传递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还需要具备如下几个答题意识:1.整体意识。作品中涉及作者观点、态度往往与人物、事件等糅合在一起,全面准确地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2.原文意识。注意涉及议论、抒情、画龙点睛的关键句,要尊重原文,分清作品中的人物言论和作者的观点,不能主观扭曲臆断,随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思想,评价要客观。 3.挖掘意识。作品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情感倾向有时表达得比较曲折隐晦,或者通过某种艺术手法含蓄透露,需要我们利用好一切信息,联系作者及其写作风格和写作背景,结合作品的具体语境,挖掘隐含于文中的信息。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太湖碎锦范烟桥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被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即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选自《作文评点报》,2017年第27期,有删改) 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答案】(示例一)赞同。近观和远眺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特征和独特风貌。如文中东山莫釐峰“云气滃然如蒸”的迷蒙奇幻之美,正为远眺所得。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凭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 (示例二)不赞同。远眺只能让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近观才能让人发现和体察细微之美。本文作者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像被斧削过,没有了山脚”的奇景。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想要领悟到近处的美与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散文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晰“近观不如远眺”的含意,再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根据要求自圆其说即可。 美文赏读慢慢走,欣赏啊(节选)朱光潜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和谐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俗语说得好:“唯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 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无论是“俗人”还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对于一种言行常欢喜说它“好看”“不好看”,这已有几分是拿艺术欣赏的标准去估量它。但是一般人大半不能彻底,不能拿一言一笑、一举一动纳在全部生命史里去看,他们的“人格”观念太淡薄,所谓“好看”“不好看”往往只是“敷衍面子”。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 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画也不肯苟且。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艺术家估定事物的价值,全以它能否纳入和谐的整体为标准。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知道执着;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知道摆脱。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苏东坡论文,谓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这就是取舍恰到好处,艺术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善于生活者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孟敏堕甑,不顾而去,郭林宗见到以为奇怪。他说:“甑已碎,顾之何益?” 哲学家斯宾诺莎宁愿靠磨镜过活,也不愿当大学教授,怕妨碍他的自由。这几件事彼此相差很远,却都可以见出艺术家的豁达。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晋代清流大半只知道豁达而不知道严肃,宋朝理学又大半只知道严肃而不知道豁达。陶渊明和杜子美庶几算得恰到好处。(选自《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赏析:艺术化的人生是严肃认真地追求和谐的人生,艺术化的人生是善于取舍的豁达的人生。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俗滥,在于他是否葆有本色,在于他的言行风采与他的地位、他的情趣是否和谐一致。若是虚伪的人,便绝不会有艺术的人生。【好书推荐】朱光潜《谈美书简》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16 15:45:02 页数:52
价格:¥3 大小:1.16 MB
文章作者:U-34438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