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粤教版选修二课件第8课 方山子传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2

2/42

3/42

4/42

剩余3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第8课 方山子传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①无声转玉盘②。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①银汉:即银河。②玉盘:指月亮。 【赏析】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亮升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在何处观赏月亮呢?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既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又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明白畅达。他的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美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东坡七集》。 背景解读苏轼在《方山子传》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灵矛盾,与他当时的政治处境有关。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李定等人诬以诗文谤讪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别有感触。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但他以诗文被祸,不便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深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的形象折射。 lǘzhébìzhuójuéqíhànxūnfáyú 动词,叫,称呼动词,认为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使动用法,使……跟从名词作状语,每年 文言句式(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2)何为而在此()(3)呼余宿其家()判断句,“……也”表判断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省略句,应为“呼余宿(于)其家” 阅读《方山子传》,找出文中的相关信息句,填写方山子档案。方山子档案原 名陈慥,字季常号的来历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似“古方山冠”家庭情况环堵萧然,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世有勋阀,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生平简历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然终不遇晚年:遁于光、黄间,曰岐亭爱 好少时好酒使剑,挥金如土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1.从课文的“鉴赏提示”可知,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其“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答案】①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②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③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④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2.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答案】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突出了方山子内心的淡泊。 3.方山子的“隐”是不是真正的消极遁世?你如何看待这种“隐”?【答案】示例一:方山子的“隐”是消极遁世的行为。我们不能在遇到挫折后就“看破红尘”,而应该积极应对。示例二:方山子的“隐”不是真正的消极遁世,而是真正的旷达行为。我们也可以试着思考当自己遇到挫折,甚至觉得绝望的时候,应该如何去为自己的心灵开一扇窗。 技法镜鉴《方山子传》中,现在的方山子与昔日的方山子判若两人,在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会勾起作者对方山子的回忆,正是这样一位报国利民的英雄,竟然落得沉沦于穷乡僻壤,终老于山谷林泉之中。朝政黑暗,世道不公,作者与方山子的际遇同等,两人同属“不遇”,所以作者在文中通过方山子前后变化的实例的强烈对比,充分表现了对宋统治者的极端不满和怨恨,虽未直言,但字里行间饱含其意。 【即时小练】请就熟悉的人或事物,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答案】示例: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花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我常这样自嘲:“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对接高考综合演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选自《后汉书·桓谭传》,有删改)【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②悫:诚实、谨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B.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C.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D.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昭仪,为中国古代后宫嫔御的一种。昭仪始置于西汉元帝时期,当时为仅次于皇后的位号,位同丞相,爵比诸侯,北魏亦沿用。后世至明均曾设置,地位已经下降。B.诏,即诏书,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世祖。D.谶,指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也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答案】C【解析】应为“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高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答案】A【解析】桓谭被排挤的原因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答案】刑罚不能施加在无罪的人身上,邪恶不正直之徒不能战胜正直之士。读书人凭借才智求取君恩,女子凭借谄媚讨好的办法求取皇上恩宠。 (2)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答案】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授人以柄,招致非议。不如遣散门客,务必坚持廉洁谨慎,这是修身齐家躲避灾祸的办法。 5.哀帝时期,桓谭如何帮助傅氏渡过劫难,保全了性命?请简要说明。【答案】①防备他人驱使的医巫和在外寻求的占卜星象的方士;②劝谏皇后的父亲遣散门客,廉洁谨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16 04:20:02 页数:42
价格:¥3 大小:454.02 KB
文章作者:U-34438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