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二联考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统治是贵族统治,统治者包括商王、王室宗族、官僚和诸侯邦伯等。商代的贵族总称“百姓”,泛指许多宗族首领。各级宗族既是社会组织,又带有政权性质。商王和其他贵族都是依靠各自的宗族获得权力。由此可见,商代A.政治统治权力缘于宗教的权威B.国家治理具有原始色彩.C.行政管理和宗族权力开始结合D.专制王权体制趋于成熟2.春秋时期,霸主常用会盟来制定贡赋制度。当时弱小国家对周王室、霸主、大国皆纳贡赋。列国还通过会盟制定经济盟约,如葵丘之会的盟辞中有不能禁止邻国采购粮食等条款。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统治与争霸战争结合B.商品经济发展动摇了等级秩序,C.中央集权体制遭到了削弱D.传统分封制度受到了一定冲击3.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从战略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实质上体现了阶段态势第一阶段汉朝实行战略反击准备和试探,匈奴逐渐丧失主动权第二阶段汉朝采取主动出击和避实击虚政策,利用间接手段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但也有一定损失;匈奴战略失误频频,向西迁徙第三阶段汉朝占据优势,战局逐渐稳定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交流 B.西域都护府对西域的管辖得以拓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基本稳定D.民族交融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从表层原因上看,唐代两税法是国家征税方式的改良,缓解了财政危机。但就更深的制度机理而言,此次变革还包含着国家土地制度和国家登记制度的改变。该学者意在强调两税法A.解决了土地兼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B.发扬了租庸调制本身的优势C.规范了土地私有基础上的社会关系D.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5.宋代印本小说有两大消费市场:一是文言小说读者群,包括上至皇帝,中层的一般士宦,下至太学生与州县学生;二是包围其外的白话小说读者群,文人士大夫也进入了这一消费群体。宋代一般印本书每册仅约三四百文,小说定价还要低廉。由此推知当时A.商业发展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B.社会核心价值观发生了嬗变C.印刷术发展助推世俗文学繁荣D.印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6.元代御史台,中央有中台,地方有行台,中台除直辖殿中司和察院外,又统领各道肃政廉访司。组织之大,为唐宋所不及。元之监察机关,“以征赃为急务,以按劾为具文”。天子尊重台权,尊重御史,御史也多敢弹劾权贵。这说明元代御史台A.机构设置随意性较突出B.根本.上损害了权贵阶层利益C.一定范围内冲击了皇权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专制统治7.某学者认为,与西方的新航路开辟不同,明代郑和出使西洋使团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贸易使团,远航持续近30年,开通了海上贸易通道,在给区域带来和平与秩序的同时,也导向区域经济发展。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亚洲国际贸易网,繁盛地存在了一个世纪左右。该学者意在说明明代郑和使团A.实现了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共赢B.彰显了东方独特的国际交往模式C.保持了中国传统经济世界领先地位D.突出了经济对于航海的推动作用8.清朝雍正时内阁大学士成为皇帝之下的最高官员,犹如历朝的丞相,“品列皆首文班”,但如不兼任军机大臣,就唯有空名,并无多大实权。一般非重要文件,仍由内阁处理发放,称为“明发”。由此可见,清代雍正时的内阁A.与军机处形成制衡关系B.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御用机构C.服务于皇权专制的需要D.弥补了中枢决策机制的不足9.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在上海建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后来发展为“好望角以东之第一良好机器厂”,生产出一大批近代化的军火武器。李鸿章用生产的武器弹药装备淮军,使得淮军的装备居全国之首,且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不远。李鸿章的做法A.使“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受到冲击B.旨在改变封建顽固派的认识C.以“师夷长技”的理念为指导思想 D.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了活力10.维新派通过对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提出了以进化论为基础的“必变”理论;通过对洋务派的批判,提出了以统筹全局和重点突破的“全变”和“变本”理论。而后,维新派还靠着光绪帝的御笔,把变法理论变为变法“上谕”,发向全国,形成“百日维新”局面。由此可见,维新派A.找到了变革中国社会的科学理论B.注重变法策略的灵活性和渐进性C.忽略了社会性舆论对政治的影响D.以推翻儒家统治地位为变法前提11.辛亥革命带来的中国政治新发展,集中体现在政治权威的合理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和政治参与的扩大化等方面。此后,法理型政治权威取代君主型的政治权威,“宪政之治”逐渐取代儒家圣王传统,新的社会团体进入政治体制,政治发展的新模式日益形成。这反映出辛亥革命A.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B.标志着民主革命的基本胜利C.初步实现了平等的政治氛围D.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里程碑12.前期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就其根本心态而言,是一种对晚清以来追求现代化方式的背叛和弃绝。他们认为要通过对传统文化全面批判的方式来进行政治创造,确立新的文化权威并以此摆脱心理和实践的困境。据此判断,前期新文化运动A.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B.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面貌C.找到了中国前进的正确方向D.立足于对辛亥革命的反思13.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生产自救的号召(下图为毛泽东亲笔题词),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广泛开展起来。到1945年8月,有的根据地耕地面积扩大到1520多万亩,食品和纺织等工业、银行业以及商业等也有不同程度发展。这些建设成就的取得A.得益于我党正确的抗日策略B.是践行井冈山革命道路的丰硕成果C.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14.1949年10月,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四次大会将党内文件、政策和干部读物作为中国图书出版发行的重中之重。党内文件包括“一切公开发表的党的决定、决议、指示、总结、声明、发言人发言等,一切有关政策的规章、条例等”。该做法在当时A.提升了普通百姓的科学文化素质B.有利于构建新的社会意识形态C.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形成D.顺利推进了大规模工业化战略1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体系,主要围绕党的政权建设思想和基本主张展开, 迅速组建中央人民政府,并逐渐完善地方人民政府,通过军事管制委员会、大行政区制、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设置各级人民政权机关,同时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并初步形成了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该政治体系A.以三大改造取得基本的胜利为先导B.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形成C.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密切结合D.实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16.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经历了从重视土地分配公平到注重土地利用效率的渐进性演变,是土地政治、社保和经济功能互动调试的制度表达。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实现了承包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并持续进行边际调整,最终催生了“三权分置"的制度框架。这些变化A.反映了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B.体现了我党工作重心的多次转移C.完善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D.实现了农民当家做主的美好愿望17.据希腊克里特岛考古发现,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格尔蒂法典》规定,允许自由人妇女与奴隶通婚,妇女有一定的选择婚姻的自由;未成年人不得收养养子;女继承人12岁之后才能结婚,且可以得到此前由父母亲属代管的财产及其收益。这表明该法典在当时A.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B.实现了男女地位平等C.否定了奴隶制的合法性D.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18.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共和国公众(公众指通过法律许可和共同利益而结合到一起的聚居群体)在聚居的地方“建上圣祠和公共场所时,就称之为城市”,“共和国是公众的财产”“共和国是一种最优良的政体形式,具有稳定性”。西塞罗此说的主要依据是,共和国的政体形式A.激发了公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B.维护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C.消解了公众内部的冲突与对抗D.践行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19.光荣革命后,根据英国的各种与宪政有关的文件,国王依然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立法机构的组成部分、法院首领、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等等。虽然法律规定的王权许多都不由英王本人行使,但英王无形中成了对现有政治权力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这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A.君主立宪制遭到了严重破坏B.逐渐形成了近代化政治传统C.法律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D.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形同虚设20.17、18世纪,一些思想家从英国学到的一个经验是:(理性)勇气的重振具有连锁反应,一个领域的进步会带动另一个领域的进步,新生的力量从科学家和医生、商人和政府官员传播到整个文明社会。这些思想家学习这一经验意在A.总结文明社会的规律性B.论证文艺复兴不足之处C.宣扬启蒙思想的合理性D.纠正宗教改革自身弊端21.下表为美国1791一1855年每隔五年棉花的平均产量表。该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刺激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开展C.美国南北方的矛盾逐步解决D.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发展22.文官制度最早诞生于19世纪的英国。随后,西方大部分国家效仿英国也建立起了各自的文官制度。凡是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文官培训,先后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文官培训制度,尤以英、美法、德、日较为完善。西方国家的文官培训制度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需要.B.对民选政府形成了有效制约C.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D.冲击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23.1934年7月,斯大林在接见英国作家威尔斯时说:“工程师、生产组织者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而是按照领导人的命令、按照国家的利益所要求的去做工作的。....不应该认为技术知识分子能起独立的历史作用。”斯大林此说旨在A.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初步建立起新经济体制的框架D.延续新经济政策某些做法24.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发表了对美国措辞严厉的声明,还同联邦德国签署了《法德条约》,这些行为引起了美国的忧虑。于是美国通过威胁撤军向联邦德国施压,迫使其同意履行一项补偿协议,并继续维持在联邦德国六个师的驻军。这反映了当时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显现B.美国已丧失了对西欧的控制权.C.法国谋求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D.联邦德国经济远远落后于法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古代、近代前期“里制”历史发展脉络 一摘编自吴晓林、岳庆磊《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区治理的“古代样本”》材料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一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中改造旧社会,创造出一片“自由的光明新天地”。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的显著特点就是扎根基层社会找到自身生长的土壤,凝聚起变社会理想为现实的力量,探索了在不间断的战争环境中通过领导工农民主政权开展社会改造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社会改造中深入基层社会,在动员工农群众参与革命的过程中,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有效嵌入,破坏了旧的统治基础和社会结构,重构了基层社会的组织体系和以群众政治参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运行机制,实现了对基层社会全方位革命性的改造,创造了迥异于以往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将苏维埃根据地建设成为巩固的“前进的基础”。苏区被誉为“共和国的摇篮”,为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镜鉴。一摘编自刘一博《改造基层: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的路径与成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近代前期“里制”的基本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意义。(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议会作为一种政治实践活动,在西方古已有之。实际上,议会制度的萌芽在古希腊时代就已出现。议会组织及其一系列活动制度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源远流长。古希腊的五百人会议是后来西方国家议会的雏形。进入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建立起来,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生活和社会政治斗争也不断增加着新的内容,从而直接推动着议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议会制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在议会制度基础上,英、美、法德等国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一摘编自刘春《发达国家议会制度》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明经是以儒家经学为考试内容的科目,汉隋之间明经科已出现,而唐代的明经科地位仅次于秀才,出身资格比进士、明法还高,而且成为取士人数最多的科目,是唐代中下级官员的主要来源。明经之别,又分为明两经、三经、五经等。具体的考试办法主要是帖经和策问。唐初,进士仅试时务策五道,后来,又加了帖经、试杂文。在重视文学的社会氛围中,进士科的声望不断提高,不少进士及第者青云直上、飞黄腾达,这更是吸引士人热衷于进士科举,竞争激烈。宋元明清时期,朝廷从多方面发展完善了科举制度。但由于八股形式导致思想僵化和愚昧落后,终于使科举走向了历史的边缘。清朝末年,在“兴学校,废科举”的舆论压力下,清廷于1905年七月宣布停止科举。一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史》等 材料二从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行政事务日益繁杂,英国文官制度经过多次改革,逐步完善。二战后,英国原有的文官制度不适应新形势,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1968年,英国政府又修改了录用文官的原则,避免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的现象,并采取以口试为主的新方式,考试内容带有综合考查的性质,同时扩大录用范围,广招社会贤士。英国文官考试由文官委员会主持,自1855年成立之后,文官委员会一直独立管理考试事务。二战后,在文官委员会下设两常设机构,一是考选委员会,负责主持合格考试和品能测试;二是决选委员会,由高级文官、工商业界人士、公务员工会代表及大学教授四种名单分别选择组成,负责主持口试和面试,即终选考试。一摘编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之比较》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考试中进士科地位日渐突出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作用,并谈谈你对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之间关系的认识。(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92年以来,中国商品流通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首先,国家商业行政管理机构进行改革。1993年撤销原商业部、物资部,组建国内贸易部,主管全国商品流通。1998年根据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决议,将国内贸易部改组为国家国内贸易局,作为商业流通行业的主管行政机构。其次,颁布和实施了《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再次,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农产品风险基金,以保证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截至1996年,我国已经建立了粮食、棉花等商品储备以及管理机构。最后,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机电、金属等行业都建立了自已的全国性专业协会;出现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专业性服务中介机构和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劳务公司等从事经纪业务的经营性企业。一摘编自裴长洪、彭磊《中国流通领域改革开放回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品流通领域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品流通领域改革的背景。(6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01 16:12:05 页数:10
价格:¥2 大小:2.5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

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