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客卿是战国时期出现在各国统治机构中的新的官职。胡三省曾对秦国客卿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他说:“秦有客卿之官,以待自诸侯来者,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也。”他以为,客卿乃一特定的官名,专为他国来仕者而设,非指一切异国来仕者。据此可知,“客卿”的出现()A.反映出血缘关系退出政治舞台B.表明传统等级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致使“尚贤”成为当时主流思想D.有利于促进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有客卿之官”“客卿乃一特定的官名,专为他国来仕者而设”可知,秦国的客卿是指给来自他国的人才授予的官职,这打破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有利于促进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D项正确。“客卿”的出现不能说明血缘关系退出政治舞台,该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客卿”的出现不能体现传统等级结构发生根本改变,B项错误;“尚贤”是当时的思想之一,但并没有成为主流,排除C项;故选D项。2.北魏太和九年(485年)颁布的《地令》共15条。其中第3条后款有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第6条“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这一规定()A.反映出国家治理方式存在反复性B.利于缓解当时的社会矛盾C.说明自耕农经济出现消退的现象D.表明土地国有制已被废弃【答案】B【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可以看出北魏政府通过颁布相应的土地政策,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缓解社会矛盾,B项正确;“反复性”表述错误,材料突出的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充实,排除A项;材料政策可以一定程度促进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政府的土地政策实施,不能得出土地国有制被废弃,排除D项。故选B项。3.有学者指出,“盖进士之科虽创于隋代,然当日人民致身通显之途径并不必由此。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成为全国干进者竟趋之鹄。”武则天的这一施政措施()A.体现选官的公平公正B.降低了选官的标准C.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使取士标准多样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成为全国干进者竟趋之鹄。”,可以看出武后执政后,重视文治,重视科举,使得社会阶层流动增强,扩大了统治基础,C项正确;没有选官制度的对比,无法突出公平公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选官标准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科举制更加受重视,未涉及取士标准的多样化,排除D项。故选C项。4.元代对于驿站符牌的使用有严格规定,“若滥给者,从台宪官纠察之。”右图是1973年在我国西藏地区发现的一枚元代虎符圆牌,牌上文字的文意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如不钦奉虔敬,治罪。”由此可知,元代()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行政区划有重大创新C.监察体系严密高效D.西藏与中原联系密切【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八思巴文虎符圆牌是元代驿站通行证,在西藏地区发现的一枚元代虎符圆牌,说明西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有利于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C项正确;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排除A项;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是监察制度,得不出监察体系严密高效,排除C项。故选D项。5.明朝中后期,政府刊刻的日用类书籍摘引了许多古代贤达关于童蒙教育和四礼仪节方面的著述,如《司马温公家仪》《袁氏家范》等,使得“原来均属上层社会教育其子弟,维系家门及延续家风必采之道,如今亦见之于士民通用的民间日用类书籍中,以为四民共同参考使用”。明代政府这一做法()A.推动民间教化,利于基层治理B.旨在使儒学思想实现世俗化C.降低法律效能,发挥名门作用D.体现了基层管理的礼法并用【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原来均属上层社会教育其子弟,维系家门及延续家风必采之道,如今亦见之于士民通用的民间日用类书籍中,以为四民共同参考使用”,可以看出明朝政府通过摘引许多古代贤达关于童蒙教育和四礼仪节方面的著述,来加强对民间的教化,加强对基层的管理,以维护统治,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民间的教化以便维护统治,儒学思想世俗是其手段,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对法律效能的降低,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基层的教化,未涉及法律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6.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说:“欧罗巴之居印度……营立埔头,蛮人愦愦,不察萌芽。英吉利渐于各海口建立炮台,调设戍兵,养锐蓄谋,待时而动,迨孟加拉一发难端,遂以全力进攻……于是五印度诸那,夷灭者十之八九,哀哉。”徐继畲意在()A.分析西方各国家富强原因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御外辱C.警醒国人共谋御侮图强之策D.盛赞印度民族起义唤醒国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吉利渐于各海口建立炮台,调设戍兵,养锐蓄谋,待时而动,迨孟加拉一发难端,遂以全力进攻……于是五印度诸那,夷灭者十之八九,哀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而印度没有招架之力,他意在通过印度的遭遇来警醒国人共谋御侮图强之策,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没有分析西方各 国富强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信息,排除B项;徐继畲并没有盛赞印度民族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7.强学会、保国会的创办结束了旧时代无政治团体状态,预示着近代政党的到来。之后,各种政治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同盟会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革命政党的出现,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团体最高级的组织形式。这一现象的出现()A.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势力优势地位的凸显B.根源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说明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国情选择的结果D.证实了革命派是由维新派发展而来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各种政治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同盟会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革命政党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促进了政治团体以及政党的成立,B项正确;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才刚登上历史舞台,“优势地位”表述错误,排除A项;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排除C项;革命派与维新派属于两个不同的派别,排除D项。故选B项。8.1934年,国民政府提出对产业和外贸“厉行统制及保护政策”的主张;1935年特设了“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1938年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规定:“于私人企业者,由私人出资举办,于国家的整个计划之下,受政府的指导及奖励。”材料表明()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B.国民政府对根据地实施经济封锁C.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官僚资本利用金融手段搜刮民财【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厉行统制及保护政策”,“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于私人企业者,由私人出资举办,于国家的整个计划之下,受政府的指导及奖励。”,结合材料时间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国民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以便更好的应对日本的侵略,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民政府对根据地实施的措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的搜刮,排除D项。故选C项。9.下面是1953年由俞云阶创作的宣传画《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画面中的工人师傅干劲十足,正在钢铁厂火炉前认真检查炉火。该画表现的时代主题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C.工业化生产的全面跃进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名为《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的宣传画中,工人师傅干劲十足,认真检查炉火的画面表现的时代主题是,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B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工业化生产“全面跃进”,排除C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在1956年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10.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绝不仅限于制度建设和技术性的“硬件”系统的完备周详,更要重视精神层面的“软件”系统的开发,促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普遍化、社会化,并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想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该学者旨在()A.强调培育人民法治精神的重要性B.说明民主法制建设速度的加快C.表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D.要求国家重视法制人才的培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更要重视精神层面的‘软件’系统的开发,促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普遍化、社会化,并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可以看出该学者主张重视和加强对人们的法治培育,A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速度的加快,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对人民法治精神的培育,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重视法制人才的培养,排除D项。故选A项。11.12世纪,以教学和写作为职业的知识分子开始在西欧大量出现,人们对接受教育的认同、对追求艺术的愿望以及继承古典文化的热情不断升高。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这一时期被重视,文学艺术得以长足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兴起和发展B.基督教会垄断教育C.王权的不断强化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随着西欧商业的发展,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因此城市中的知识分子,及城市文化也发展起来,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基督教会垄断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与王权强化无关,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2.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使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条约规定,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B.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C.欧洲国家至上的原则D.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可分析出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欧洲国家至上,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3.马克思对路德有段著名评价:“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宗教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由此可见,马克思意在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A.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突显了个人精神的自由C.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D.违背了资产阶级的愿望【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的束缚,又把宗教变成人的内在世界,突出体现了宗教改革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突出了人的价值,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改革对个人精神自由的突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排除C项;宗教改革符合资产阶级的愿望,排除D项。故选B项。 14.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劳动者进入工厂后就丧失了自由,成为资本的奴役工具,成为机器的“人手”,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分离最终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据此可知()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厚基础B.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D.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分离最终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致使资本和劳动的矛盾突出,说明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C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厚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1927~1932年,苏联居民认购“工业化公债”额从7.26亿卢布增加到了39.22亿卢布,增长了4.4倍,从1927~1938年公债额增加了18倍。通过精简机构,行政管理费从1926~1927年的4.64亿卢布减少为1929~1930年的3.82亿卢布。1927年,工业企业的管理费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4.4%,到1929年下降为2.9%。这体现了()A.苏维埃国家的艰苦奋斗精神B.国家牺牲农业为工业化积累资金C.西方国家对苏联的经济封锁D.斯大林模式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27年以来“苏联居民认购‘工业化公债’”增加,国家发行公债额也增加,可知这一时期是斯大林工业化建设时期,苏联居民认购公债来积累工业化建设的资金。根据材料“精简机构”“工业企业管理费在工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下降,可知苏联政府通过这些措施,增加工业化建设的资金。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苏联的外部环境,排除C项;材料不体现斯大林模式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排除D项。故A项正确。16.下面是1960~1969年,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率和实际GDP变化率关系图。这一变化表明美国 A.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要素的推动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C.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影响力有限D.经济发展深陷“滞涨”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60年到1969年美国货币供应变化率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可知,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超过了真实GDP增长率,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为二战后美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大货币供应量,GDP与货币供应量大体上在增长。但是到1966年以后,GDP变化率不增反降,这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即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是有限的,C项正确;经济增长带动的方式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D两项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排除B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中国古代农业]材料一自秦汉以来,凭借着“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高密度小农经济,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并在很长时间内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小农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组织,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小农经济又不是孤立于中国“大生态环境”之外的事物,它不得不受到外在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根本制约。——摘编自林刚《中国近代工业与小农经济》材料二基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个体小农在人口数量上的空前增长,突破一亿大关,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陆九渊《与张元鼎书》分析金溪农民在农闲时从事制陶业后总结说:“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当时农户一遇农闲,他们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摘编自穆向丽巩前文《小农经济:形成、发展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发展到宋代出现的新趋向,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答案】(1)原因: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政府政策推动。(2)新趋向:由男耕女织到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积极作用: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小农营生途径;利于缓解宋代人多地少的压力;有利于打破四民界限,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得出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从古代农具的改进分析,得出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从耕作技术水平分析,得出耕作技术的提高;从政府层面分析,得出政府政策推动。(2)新趋向:依据材料“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得出由男耕女织到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积极作用:依据材料“基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个体小农在人口数量上的空前增长,突破一亿大关,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得出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得出拓宽了小农营生途径;依据材料“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得出利于缓解宋代人多地少的压力;依据材料“当时农户一遇农闲,他们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得出有利于打破四民界限,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18.[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材料一严复将亚当·斯密的“利己心”观点同中国传统的义利观相结合,提出“义利合”的观点,主张把义和利统一起来。同亚当·斯密一样,严复把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看成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受“自然之机”和“必至之势”,即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的支配。严复十分赞赏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货币差额论与贸易差额论的批驳, 力主自由贸易。严复倡导经济自由,主要体现在他于1902年翻译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原富》(今译为《国富论》)中。《国富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开山之作,书中竭力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严复很推崇此书,认为英国的富强与其有着密切关系,“英国当政者言商政者,大抵以自由大通为旨。”——摘编自程艳《严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材料二搁置经济自由主义而谈社会主义,或者说谈论“欧美的政治民主+苏联的经济民主”“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的“修正组合型”自由主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40年代的中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从最初鼓吹自由竞争、放任主义,到后来转向倡导与经济自由大异其趣、大相径庭的社会主义,这种从“发声”到“变调”的历程,既是受外部环境影响所致,也与中国社会文化、中国思想界乃至自由主义者内部的情况有关。——摘编自余祖华《放任与干预:近代中国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声与变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其观点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经济自由主义从“发声”到“变调”的主要因素。【答案】(1)观点:“义利合”是财富增长的首要条件;经济自由是一种自然规律:经济自由主义同样适用于对外贸易。背景: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落伍于世界;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企业的局限性。(2)因素:一战以后,西方自由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显露;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促使人们对自由主义加以反思;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苏俄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的影响;常年战乱的社会环境,缺乏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解析】【详解】(1)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严复将亚当·斯密的‘利己心’观点同中国传统的义利观相结合,提出‘义利合’的观点,主张把义和利统一起来。”可知,“义利合”是财富增长的首要条件;根据材料“严复把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看成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的支配”可知,经济自由是一种自然规律;根据材料“严复十分赞赏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货币差额论与贸易差额论的批驳,力主自由贸易。”可知,经济自由主义同样适用于对外贸易。背景:根据所学知识,严复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产生的受以下因素影响,工 业革命以后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落伍于世界;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企业的局限性等。(2)根据材料“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从最初鼓吹自由竞争、放任主义,到后来转向倡导与经济自由大异其趣、大相径庭的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以后,西方自由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显露,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促使人们对自由主义加以反思;根据材料“转向倡导与经济自由大异其趣、大相径庭的社会主义”可知,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苏俄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与中国社会文化、中国思想界乃至自由主义者内部的情况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常年战乱的社会环境,缺乏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独立后择以孤立主义为核心的外交政策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尚在殖民地时期,最早移民的清教徒们出于家教原因就提出要与旧大陆区别开来,他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民主政权。在这些清教徒看来,美国“是一块未沾染旧世界罪的圣土”。独立伊始,英国军队仍驻扎在西部地区,拒不撤军,对新生的共和国虎视眈眈。法国则拉创着密西西比河,同样严重威胁着美国的独立。洁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为美国领土安全提供了天然屏障,而南北都是弱邻。“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其地理位置运离所有那些纷争不休的国度,除了与之通商外可以再无往来。”——摘编自赵学功《美国历史上孤立主义:一种深厚文化传统》材料二1945年9月,美、英、苏、法外交部部长在伦教会,法国正式提出自己的对德方案。方象内客包括:第一,不允许重建中央集权的德意志国家,反对德国建立全国性的政党和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莱菌兰即菜菌河左岸地区脱离德国。科隆以南是入侵法国的通道,应该由法国永久占领“…”法国还要求大量赔款和拆迁德国工厂,这些主张形成法国战后对德政策的“法国方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菌兰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决反对。——摘编自姜南《法英关系与欧洲一体化》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促成美国选择以孤立主义为核心的外交政策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提出“法国方案”的根本意图。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法德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其变化的时代背景。(3)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或调整? 【答案】(1)原因:早期移民渴望建立新世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独特的地理环境。(2)意图:肢解、削弱德国。变化:法德关系由对立走向和解。背景: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获得发展。(3)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地理位置【解析】【详解】(1)由材料“最早移民的清教徒们出于家教原因就提出要与旧大陆区别开来,他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民主政权”可见早期移民渴望建立新世界;由材料“英国军队仍驻扎在西部地区,拒不撤军,对新生的共和国虎视眈眈。法国则拉创着密西西比河,同样严重威胁着美国的独立”可见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由材料“美国领土安全提供了天然屏障,而南北都是弱邻。“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其地理位置运离所有那些纷争不休的国度,除了与之通商外可以再无往来”,可见独特的地理环境。(2)第一问,由材料“不允许重建中央集权德意志国家……应该由法国永久占领”“法国还要求大量赔款和拆迁德国工厂”可见法国要肢解、削弱德国。第二小问,结合战后欧洲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可知,法德关系由对立走向和解。第三小问,要结合欧洲联合的原因加以回答即可。(3)依据材料和所学,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或调整的因素大致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决定于国家利益,以综合国力为后盾,受国际环境制约,还受历史文化传统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1~1850年中国和西欧的人口增长率比较(单位:年均复合增长率‰)国家或地区1~.15001500~17001700~1850中国0.040.150.73西欧0.060.180.47——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阅读图表,从中提取中外历史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阐述有理有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1500年前后人口的大增长促进了西欧社会转型。 阐述:14世纪的黑死病严重影响了欧洲。到16世纪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在人口总数与农业总产量方面都达到较以往更高的水平,以及15~16世纪的奴隶贸易增加了欧洲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促使欧洲对新大陆殖民的愿望更加强烈,也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劳动力,有利于促进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示例二:论题:18世纪前半期中国和西欧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并非取决于先进生产方式。阐述:18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正处于清朝统治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近代化的生产方式并未产生,但人口迅速增长;18世纪前半期的西欧正处于早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期,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但人口增速不及中国。总之,先进的生产方式是导致人口增长的重要条件,但并非是决定性因素。【解析】【详解】示例一:结合材料所给表格,从人口增长的角度,分析其对西欧社会转型的作用。得出论题:1500年前后人口的大增长促进了西欧社会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4-16世纪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论述即可。示例二:结合材料所给表格,从18世纪前半期中国和西欧的经济模式进行对比,得出论题18世纪前半期中国和西欧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并非取决于先进生产方式。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述,得出18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正处于清朝统治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近代化的生产方式并未产生,但人口迅速增长;18世纪前半期的西欧正处于早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期,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但人口增速不及中国。总之,先进的生产方式是导致人口增长的重要条件,但并非是决定性因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01 16:17:07 页数:13
价格:¥3 大小:566.8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