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2023年度创新联盟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5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1所示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皮诺逮址(平均海拔3750米以上)出土的部分石斧遗存,其中不少裸露于地表上。学者根据测年了解到,该遗址最上面的地层,距今超过13万年。据此推断,皮诺遗址应属于A旧石器时代遗址B.新石器时代遗址C.农业聚落遗址D.邦国都城遗址2.人们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良清文化层发现了一定规模的城墙遗迹,还在城内外祭坛上以及一些规格较高的墓地里,发现了数量不等的制作精美的玉器,其中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琼、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说明当时的良渚社会A生产力水平领先全国B.权贵阶层已经出现C.已具备早期国家形态D.宗教权威高于王权3.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局簋,器内有铭文9行,共91个字,铭文中记载有“王命同(该器物所有者)佐佑(辅助)吴大父司易林、.....世孙孙子子佐佑吴大父,毋汝有闲”。这段铭文体现了西周A.青铜铸造业的兴盛B.官僚体系的完善化C.对自然环境的重视D.政权与族权的结合4.表1所示是春秋初期周王空对部分诸侯的赏赐情况。这些赏赐行为
A休现出严重的血缘偏向B.使诸侯国权利与义务相统C客观上加速了王室衰颓D.旨在强化对地方的直接控制5.据记载,春秋战同之际,平民出行-般只能“徒(步)行”,但一些没有政治身份的高人却可以“结驷(四匹马拉的牛)”而行。如大商人陶朱公有-次派他的儿子带着大量黄金去楚国时,让他的儿子将黄金藏在不值钱的器皿中用牛车拉着去。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政治地位决定生活品质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礼制C.社会治安影响商业发展D.交通条件制约财货流通6.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在泰国制定了人粟拜爵、提高粮价、抑制商贸等政策,规定“谬力本业,耕织致果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L商业)利及怠血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这些举措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是泰国富国强兵的根源C.致力于增加政府的税收D.树立了商鞅的政治威望7.战国时期,某思想家将“天之意”解释为“爱人、利人”,并据此闸发了“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寡,诈不谋愚,贵不傲贱”的政治理想。该思想家最可能属于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8.关于泰朝设郡的数日,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确定的是,秦统--后仍设置了不少新的郡级政区,如九原郡杜林郡、南海郡、象邯等。其中,秦朝设置象郡意在A调整咸阳周边成卫B.管辖南方越族地区C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D.从创奴手中夺回失地9.公元前213--前212年,秦始皇展开了“焚书坑儒”的行动,国家颁布的有关焚书”的法令中,明文规定医药、“种树之书”不在焚毁之列。这可用于说明秦朝A.重视实用之学B,提倡重刑治国
C.践行以本思想D.社会矛盾深重10,汉武帝时,国家设立均输官,到各郴国收购物资,易地出售,辗转交换,最后把中央所需货物运可长安;同时设立平准官,根据市场物价涨落来贵卖贱买货物。汉武帝此举意在A.抑制贪腐B.打击豪强C.干预市场D.充实财收11.表2所示为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时所搜集的部分史料。他们所探究的课题最可能是A.汉高祖和汉武帝时的变法和改革B.两汉地方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C.西汉时期的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D.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与社会治理12.表3所示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刺史(州牧)的罢置情况。表中现象反映的历史趋势是A.监察制度的强化B.刺史职能的固化C.州牧地位的降低D中央集权的衰落13.13世纪时,我国有一部官修史书,分为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5卷,约5C0万宁.是_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该史书的编写体例发端于A.《春秋》B.《战国策》C.《史记》D.《汉书》14.图2所示历史事件
A埋下了西晋灭亡的隐患B.促进了经济重心的转移C.加剧了南方的割据隐患D.增进了西晋皇室的团结15.秦汉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北方经济总体上仍强于南方;但北重南轻的局面得到很大改变。这一变化主要上得益于A.南北政权对峙与竞争B.丝绸之路的开辟C.南方半富的人力资源D.江南经济的开发16.著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辞)取材于北魏与柔然的战争;(魏书●列女传》记载,面对(南朝)梁的大举进攻,梓潼太守苟金龙病重,其妻刘氏亲自指挥作战,斩杀叛兵,奋战百余日,最终守往了城池,后被孝明帝授予爵位。这可用于说明北朝A.民族隔阂的消亡B.尚武风气的浓厚C.华夏认同的加强D.士族专权的弊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边界的概念应是随着行政区划的产生而出现的。西周时期建立的还是据点式的城邦国家,封国呈点状分布,各国之间尚无明确的边界。例如宋郑之间直到春秋末期,还有隙地六邑,两国相约不准占有,两国之间自然也就没有明确的边界了。春秋中期,秦国曾派遗大军攻打郑国,途经晋、周二国,如入无人之境,不但晋、周两国不加干涉,郑国也没有一点外敌入侵的消息。只是秦军临近郑国都城时,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弦高一面稳住秦军,一面派人回国通知做好战备,这才化解了郑国遭到突袭的厄运。这也是当时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存在大片隙地的佐证。——摘编自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一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材料二春秋时期的“五霸”.战国时期的“七雄”,都是在土地争夺过程中消灭了诸多小的诸侯国,不断扩张自己的控制范围后才发展壮大起来的。最初的长城,是强国在吞并其他诸侯国或夺取了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空地后修筑的对新获取的土地加以保护的军事设施。后来,一些在竞争中不占优势的诸侯国为了防止自己的土地被敌国夺走,也修筑长城加以护卫。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原统治者纷纷在北方地区修筑长城,这既是为了巩固向北方地区开拓的土地,也是为了减少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汉初,长城一度废弛,因为北部边境
地域辽阔,战线极长,后勤供应困难,战争消耗高,民众负担重。名臣晁错曾分祈说“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慳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摘编自王绍东《论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与影嗬》(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至泰汉时期国家边境意识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变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修筑长城的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汉初,连年战乱使生严力道到极大的破坏,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同时,统治者从秦代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对于思想意识不能强行干预、控制,否则会适得其反。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自汉朝建立到汉武帝登基的近70年间,宫学长时间只招收很少的学生,“孝惠、高后时(汉惠帝在位时),公卿皆武力功....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私学则获得了莲勃.发展。名儒讲经蔚为大观,百家之学亦有所传承,如严君平“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到东汉时,薛汉“世习《韩诗》,父子以章句著名”;孙期“以《京氏易》传授生徒”;郭躬传父业,明法律,“讲授徒众常数百人”;杨伦前后三次被朝廷征召,“皆以直谏不合”而去职,团门讲授,门徒常千余人。有的私学甚至能够“车马填街”,“所居成市”,门徒遍及全国各地。——摘编自范锋剑《两汉私学教育及其现代启示》(1)根据材料,指出两汉时期私学教育发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汉时期私学教育发展的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会说汉语,生产生活不能自立,故怀恋旧地者为数不少。孝文帝当机立断,要求年轻一代禁绝鲜卑语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一律使用汉语;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同时,他还规定免除从平城迁居洛阳者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朝廷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移.民中的许多人还被选为羽林、虎贲,充当禁卫军。子是,从平城一带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全都成了河南郡洛阳县人,他们开始经营起小块土地,筑起房屋,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农民。材料二鲜卑人原本是游牧民族,喜欢以物易物,其商品经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孝文帝下令铸造太和五铢钱,还允许民间私铸,但不论公私冶铸,都必须讲究钱币质量。不能杂以他物。新币铸成后,孝文帝下令新币可在京师及诸州镇通行,内外百官俸禄也都按绢的标准折价给钱,每匹绢折钱二百(文)。五铢钱很快通行于北方各地,商品交换在黄河流域活跃起来。——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司马牧牛《千年争锋一中国历史上的牧耕大战》(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迁都洛阳后面临的挑战,并归纳北魏孝文帝为巩固迁都成果而施行的举措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影响。(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期,是清晰认识长时段历史、总结历史规律的必要前提。孔子以“道”为标准,将历史划分为大同和小康两个阶段;墨子以“三代圣王”为标志,将历史分为古、今两个阶段,韩非子则将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学者倾向于认为中国历史符合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五阶段划分。1978年后,中国学者更关注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寻找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的分期方式。如有学者把夏商周的社会形态称为“宗法集耕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把秦汉以后的古代社会称为“专制个体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摘编自徐义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析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华文明起源到东汉灭亡这--时段的历史,提出一种分期方式,并说明理由。(要求:先指出划分为几个阶段,再逐---说明划分的理由;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