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质疑问难 深悟释然——对阅读教学中质疑的再认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质疑问难 深悟释然&mdash;&mdash;对阅读教学中质疑的再认识 <br />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自读感悟,重视学生的多元体验。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教师顾此失彼,只重视朗读、感悟和积累,恰好又忽视了学生的质疑问难,从&ldquo;一讲到底&rdquo;&ldquo;一问到底&rdquo;变成了&ldquo;一读到底。&rdquo;课堂上很难见到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实际上,&ldquo;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rdquo;&ldquo;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rdquo;,在感悟教学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仍然必不可少。 <br />  质疑是一种典型的主动性学习,如果教师采用此策略,可能会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很难驾驭课堂,导致教学失去了目标,失去了节奏,该感悟的没有感悟,该积累的没有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悟才可能一切释然。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质疑问难需要注意什么?质疑与感悟的关系如何处理呢? <br />  一、质疑问难贵有&ldquo;方&rdquo; <br />  1、引导好学生质疑的方向。(1)限制学生提问的数量。(一堂课一般控制在8个以内)(2)不提假问题(自己知道的反而当作问题提出);不提简单问题(书中一找就知道的,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br />  2、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br />  a、从课题展开质疑。这是授课伊始常采用的质疑方法,教师一般会引导: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比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围绕课题就可质疑出三个探究性的问题:a、小艇什么样子的?b、小艇有什么作用?c、驾驶小艇的船夫技术怎样? <br />  b、从课文主要内容展开质疑。比如教学《&ldquo;精彩极了&rdquo;和&ldquo;糟糕透了&rdquo;》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明确了课文讲的是&ldquo;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的感悟&rdquo;这一内容后,就可围绕主要内容展开质疑:a、父亲和母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作者当时有什么反应?b、成年后,&ldquo;我&rdquo;从这两种评价中为什么感到很幸运?c、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认识到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又是为什么? <br />  c、从文章的中心句、疑难处等关键的地方质疑。比如《珍珠鸟》一文,教学时就可以直奔中心句&ldquo;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rdquo;进行质疑:a、&ldquo;美好的境界&rdquo;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结合课文的描写来谈谈吗?b、&ldquo;信赖&rdquo;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对珍珠鸟的信赖? <br />  二、质疑问难,重视含金量。 <br />  质疑问难,一方面是老师的&ldquo;自我设疑&rdquo;;另一方面是学生的&ldquo;主动质疑&rdquo;。但就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而言,质疑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除了有回答问题的义务之外,更有问的权利,学生会问方能体现出学生的思考,善问方能体现出学生的智慧。我们要变教师&ldquo;自我设疑&rdquo;为学生&ldquo;主动质疑&rdquo;,从而形成&ldquo;学生问,师生答&rdquo;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完成从&ldquo;学会&rdquo;到&ldquo;会学&rdquo;的转变。因此教师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告诉他们哪些问题书上并无答案,哪些问题研究意义不大,哪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教师要做出判断,进行提炼,善于发现学生的质疑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内在的、隐含的联系,把质疑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葡萄沟》一文的教学就可以采取三个&ldquo;紧扣&rdquo;引导学生质疑,提炼出以下三个问题。(1)紧扣课题:葡萄沟在哪里?课文说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紧扣内容: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葡萄沟的葡萄多的?(3)紧扣中心:为什么说&ldquo;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rdquo;?这样紧扣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讨论、理解感悟有的放矢,目标达成度也就高了。 <br />  三、质疑感悟,处好关系。 <br />  教师首先要保证教学中有充分的时间质疑,其次要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读书是质疑与感悟的基础。最核心的是一定要明确问题的解决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满足于答案的呈现。要把问题当作诱饵,引导学生去深入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种种形象、感情、意境等等。因此在解疑时,要以&ldquo;疑&rdquo;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边解疑边感悟。这就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动态生成新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确保科学适度的教学效率。比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基础上,就可以围绕课文最后一句话&ldquo;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5:24 页数:4
价格:¥3 大小:26.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