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性质疑能力的培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性质疑能力的培养 <br />  一、现状与问题 <br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ldquo;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rdquo;其中&ldquo;改变学习方式&rdquo;就是要由过去的接受习得的学习传统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状况,把学习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和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近年来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语文课堂开始盛行&ldquo;质疑&rdquo;。 <br />  课堂上,很多教师不再唱主角,而是变教为学、变讲为疑、以疑导学,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ldquo;质疑&rdquo;环节,打破了长期以来教师主宰课堂的沉闷尴尬局面,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笔者却在长期的课堂观摩与实践中发现了很多&ldquo;浅质疑&rdquo;误区: <br />  (1)盲目肤浅。很多教师是为了质疑而质疑,常把引发学生质疑作为一种教学时尚加以追逐,在根本没有针对学情、把握文本价值的基础上任由学生提问,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盲目肤浅、漫无边际、无思考价值、无思维容量,学生根本不懂该如何质疑。 <br />  (2)徒有虚名。很多教师只是把学生的提问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教学之上。在教学伊始为了课堂的热闹,千方百计地鼓励学生质疑,并在终于等到盼望已久的预设问题时,匆匆而欣喜地结束这个环节,置其他学生的疑问于不顾,仍按部就班地按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教学,使得自己陷入制造圈套的境地。 <br />  (3)主次不分。很多老师试图通过质疑来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一味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而忽略了教师的&ldquo;主导&rdquo;地位,就会导致&ldquo;学生牵着老师走&rdquo;的后果,这与&ldquo;老师牵着学生走&rdquo;的危害性等同,两种极端都会直接造成课堂的低效,违背课改的初衷。 <br />  &hellip;&hellip; <br />  学生的自主质疑成了教师体现新课程理念与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的教学策略,这种意识固然值得肯定。但在欣喜之余,我们更有必要静下心来反思:语文课堂究竟需要怎样的质疑?本文笔者将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ldquo;理性质疑&rdquo;能力的培养浅谈二三。 <br />  二、关于&ldquo;理性质疑&rdquo;的认识 <br />  (一)新课程标准为课堂理性质疑指明了正确方向 <br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ldquo;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rdquo;。其中&ldquo;对话&rdquo;一词强调了这种过程应该是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是一个平等互动的过程,是一个自由发表见解、表达思想的过程。因此,阅读课堂教学必须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ldquo;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rdquo;。这样,师生才能在课堂中自由对话,有效的质疑活动才能在课堂中生成,质疑能力、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升。&ldquo;理性质疑&rdquo;的产生必须是建立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等学习的基础上的,也必须是在教师合理引导之下自然生成的。 <br />  (二)建构主义教育观为课堂理性质疑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br />  建构主义的教育观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是主体性的人与外部环境和外部影响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动地生成和建构的,而绝不是单一的外部力量和外部影响所能够塑造成的。由此,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应理解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教学互动发挥着双向促动的作用。教师的提问、启发对学生是一种促动,使学生积极思维,深化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而学生的反问与质疑也是对教师的促动和挑战,从而促使教师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探索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只有适切地使用引导策略,才能唤起学生的理性质疑;而只有学生的理性质疑才能正向给教师以启迪,将教与学的互动推向更高层次。 <br />  三、学生理性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br />  (一)方法指引,为学生指引质疑的基本路径 <br />  (1)质疑文体要素。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触及的常见文体无非如下几类:小说、散文、诗歌、说明类、议论文等。对学生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凭借已有的阅读经验去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这种文体意识的形成,以及如何从&ldquo;这一篇&rdquo;的阅读、质疑,达到&ldquo;这一类&rdquo;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1:30 页数:7
价格:¥3 大小:29.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