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 <br />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         浙江省龙泉市第三中学  胡培兴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说明文教学处于三大尴尬境地之中,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关键字】说明文  尴尬  突破 课程改革从理念到教学实践,我们不得不碰触到一个个具体而又鲜活的课题。说明文教学在&ldquo;淡化文体&rdquo;的呐喊声中备受冷落,散见的相关论述也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翻阅不同时期名师的课堂实录及通览各级各类的语文公开课,我们发现少有说明文的教学实例。是说明文太容易教了,不足以挑战教师的水平,还是说明文太难教了,不容易出彩?问题也许并不是这么简单。我们有必要对说明文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有人这样说,目前语文界关于说明文的教学机制,就是一个&ldquo;自身&rdquo;面临&ldquo;审判&rdquo;的&ldquo;法庭&rdquo;,在这个&ldquo;机制&rdquo;下语文教师所讲的一切,其实就是一个&ldquo;自身&rdquo;面临&ldquo;审判&rdquo;的&ldquo;法庭&rdquo;作出的判词。照此说,自身面临审判的法庭所作出的&ldquo;判词&rdquo;其可信度和可遵照度就可想而知了。然而现实的说明文教学我们正在遭遇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我们自身面临着&ldquo;审判&rdquo;,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作出&ldquo;判词&rdquo;。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尴尬一 &mdash;&mdash;原有说明文学校知识不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什么是说明,什么是说明文,翻开我们的教学参考用书及相关的语文论著,我们可以看到大同小异的表述。所谓说明就是把事物的形态、性质、特征、成因、关系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从叶圣陶夏丏尊在《国文百八课》里提出&ldquo;说明文&rdquo;(解说文)概念始,整整七十年,我们一直沿袭这样的说法。于是说明文教学&ldquo;抓特征、理顺序、明方法、讲语言&rdquo;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就这点东西。说明文教学就成了这样一种状况:把这点文体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把每篇说明文肢解为相同的几个要素,失却了每篇说明文特有的个性,把说明文只当&ldquo;说明文&rdquo;教。又有人因为说明文学校知识的陈旧、单调,想另辟蹊径而不得,或由于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整个儒家文化总体上不重视对自然理性的探究,习惯于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语文教学,比较难习惯对非文学文本以理性的眼光读解,这样的结果是把说明文上成不伦不类的文学课或常识课。如《看云识天气》和《大自然的语言》人们就津津乐道于其开头部分的描写。&ldquo;人教版&rdquo;《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也竭力怂恿老师们作这样的文学性分析,并要学生熟读、体味、积累、仿写,却没有针对&ldquo;说明文&rdquo;这一文体特征进行&ldquo;为什么这样写&rdquo;的追问。再看王荣生先生对魏书生老师示范课《统筹方法》的分析:究其实,学生学的不是《统筹方法》这一&ldquo;文&rdquo;,而主要是文中所传递的&ldquo;统筹方法&rdquo;这一东西,即课文的&ldquo;内容&rdquo;。语文教学里的&ldquo;语文&rdquo;,如果真是这么一篇篇地围绕着课文里的&ldquo;东西&rdquo;转,那不成了杂货铺吗?老师们要么死教那一点东西,要么教出一些五花八门的知识来。新课程改革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阐述似乎底气不足)。我们看一看《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于&ldquo;说明&rdquo;(说明文)的表述,第三学段有&ldquo;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rdquo;;第四学段有&ldquo;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rdquo;;还有&ldquo;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rdquo;;第四学段写作有&ldquo;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rdquo;。从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是:&ldquo;阅读&rdquo;中没有出现&ldquo;说明文&rdquo;的说法,只在第三学段分别就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提出阅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仍然沿袭&ldquo;五种表达方式&rdquo;的说法,&ldquo;写作&rdquo;条例中仍沿用文体四分法&mdash;&mdash;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单列了&ldquo;阅读科技作品&rdquo;并提出阅读要求。然而我们能看到的也仅有这些,再&ldquo;没有具体的内容项目&rdquo;,对&ldquo;科技作品&rdquo;也没有统一的界定,&ldquo;科技作品&rdquo;与&ldquo;说明文&rdquo;是什么关系,也未见有专家进行论述;新课程提出的这些变化也&ldquo;未被要求论证其内容的合适性、与达成目标的一致性、可行性,对实施条件和适用情形更是几无考虑&rdquo;。从而课程内容研制中...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2:42 页数:12
价格:¥3 大小:38.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