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浅议语文课中的“语文味”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浅议语文课中的&ldquo;语文味&rdquo; <br />  当下对语文教学无趣的批评不少,大到教授专家,小至一线教师,甚至家长。无趣之症结在于教材的无趣、教学的无趣、考试的无趣&hellip;&hellip;而我认为语文课没有语文味才是真正的无趣。 <br />  常听到有些教师在感叹:&ldquo;要上好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可是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啊?&rdquo;我也常常反思:&ldquo;我的语文课要怎样才有语文味?这门艺术不好掌握,这个尺度不好把握!&rdquo; 听过一些低段语文课,老师常常重&ldquo;闹&rdquo;轻&ldquo;静&rdquo;,为了追求课堂的精彩,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ldquo;风采&rdquo;,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结果,&ldquo;闹&rdquo;过之后学生却无所收获。还有的老师过分注重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使学生学得索然寡味&hellip;&hellip;而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洋溢着&ldquo;语文味&rdquo;的芳香。 <br />  何谓语文味?描述很多,我的认识趋向于:语文味是具有语文个性色彩的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或意境的优美,或故事的动情,或文字的铿锵;或句子的&ldquo;音情顿挫&rdquo;,或文章的&ldquo;骨气端翔&rdquo;。王崧舟先生说:语文味表现在&ldquo;动情诵读、静心默读&rdquo;的&ldquo;读味&rdquo;,&ldquo;圈点批注、摘抄书作&rdquo;的&ldquo;写味&rdquo;,&ldquo;品词品句、咬文嚼字&rdquo;的&ldquo;品味&rdquo;,这是专家的精妙概括。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它的性质需要体现出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br />  一、对&ldquo;语文味&rdquo;的理解 <br />  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可以包容德育、美育、创造教育、思维培育等教育内容,但这些不是它的&ldquo;特性&rdquo;或&ldquo;特点&rdquo;。语文课应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ldquo;语文味&rdquo;,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淡化。不管是语文的人文性,还是它的工具性,都不能脱离语文味而教语文、学语文;丢掉了语文味,读书之乐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不注意间就成了历史课、政治课、品德课、生物课等等&ldquo;几不像&rdquo;。 <br />  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牢牢把握的是语文的精髓,那就是&ldquo;语文味&rdquo;。评价一节课的优良,不在于教师是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不在于教师是否采用了小组合作,而在于学生的语文味是否生成。长期以来,我和很多同事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注重情感体验是《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就索然无味。所以,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获取文本内含的信息上,还要让学生享受情感的熏陶,体悟遣词造句的精妙,探究写作手法的高超。 <br />  二、对&ldquo;语文味&rdquo;的达成 <br />  语文教师必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ldquo;煽情&rdquo;的人。语文教师还需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动情的时机,使他们在文本所蕴含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ldquo;语文味儿&rdquo;诗意地栖息在语文教学之中。 <br />  (一)品味好词佳句,读中深度感悟 <br />  首先,&ldquo;语文味&rdquo;是咀嚼出来的。咀嚼什么?咬文嚼字,品味好词佳句。语文,说到底,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感悟、自己读懂的。因为整体感知要靠读,培养语感要靠读,情感熏陶也还要靠读,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颐和园》是一篇介绍祖国美丽的人文景观的课文,文章在写站在万寿山上看昆明湖,&ldquo;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rdquo;前面用了两个比喻句,描写昆明湖湖面很平静,湖水很绿,后面以湖上的行船来进行补充,尤其是一个&ldquo;滑&rdquo;字,作者为什么不用&ldquo;划&rdquo;?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刻会在学生的思想上激起浪花,是用错了,还是有其它妙处?通过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品味&ldquo;划&rdquo;和&ldquo;滑&rdquo;两个动词所表示动作的不同,最后发现这一&ldquo;滑&rdquo;竟蕴含无穷的意蕴:观光的游船画舫,慢慢地行驶在平静的湖面上,并不激起浪花,含蓄道出昆明湖的静啊...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1:40 页数:6
价格:¥3 大小:28.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