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呐喊——为“语文”正名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呐喊&mdash;&mdash;为&ldquo;语文&rdquo;正名 <br />呐 喊                         &mdash;&mdash;为&ldquo;语文&rdquo;正名                                陈蓓蓓    一直喜欢语文:喜欢她的广博,她的深刻,她的灵动,她的缤纷。因为喜欢,学生时代,语文是我总也上不够听不厌的课;因为喜欢,做语文老师这么多年来,课堂上的分分秒秒都觉得是一种享受,或喜或悲,或愤或忧,形形色色的文字牵动着我和孩子们的心,心无旁骛,一起沉醉。课堂上,考卷中,我那般&ldquo;纵容&rdquo;孩子们对于文字的理解,稚嫩的、肤浅的、故作深沉或是标新立异的,未经预约的精彩总是从中衍生,我由衷地予以肯定和欣赏。那时节的语文,健康,和谐,美好。岂料,一次期末考试,我的那班因接受了我长年累月的&ldquo;荼毒&rdquo;而拥有另类语文思维的学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mdash;&mdash;千姿百态、个性昭彰的答案,惨烈牺牲在了一把叫做&ldquo;标准答案&rdquo;的无情的机枪下&hellip;&hellip;真的很受伤。很想告诉他们:咱没错!但我知道:面对焦灼的家长、茫然的学生,暂时,说什么都是徒劳的。&mdash;&mdash;尽管&ldquo;素质教育&rdquo;已普及多年,但在很多人的心中,分数依然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不是吗?可悲的教育。我只能知趣地选择缄默。从此,语文&mdash;&mdash;这最终要被绑架到一张考卷中的机械的语文,这发了霉变了味的语文,在我的眼中、学生的眼中,变得不那么可爱了。学生的畏首畏尾自不必说,作为老师的我,也心有余悸,鬼使神差般地,总不忘在学生快乐地遨游过语文的海阔天空后,收敛起笑容,郑重其事地补充一句:&ldquo;嗯,那么,如果是在考试时遇到这一题呢,大家应该这么答&hellip;&hellip;&rdquo; 我悲哀而无奈地看到,为了不重蹈&ldquo;悲剧&rdquo;,为了&ldquo;不辜负家长的殷切期望&rdquo;,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妥协了。这不得已的妥协,伸出僵硬的魔爪,撕破了语文天生丽质的面孔,使我们曾拥有的自信、自由、潇洒所剩无几。&mdash;&mdash;这样的语文,还有什么情趣可言呢?  郁闷。总想呐喊,又怕人微言轻,贻笑大方。所幸,前不久,从《特别文摘》中邂逅了《作家的尴尬》一文。该文出自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女作家林夕之手,表达的正是我的心声,故而将原文复制如下,献给大小知音们,期待着它能带给大家启迪,使我们之于&ldquo;语文&rdquo;的观念有所改变&mdash;&mdash; 附:                          作家的尴尬  林 夕  那天中午,我正午睡,电话铃突然响了,是女儿。&ldquo;妈妈,《人生如下棋》是你写的吧?&rdquo;  &ldquo;是啊,怎么了?&rdquo;  <br />&ldquo;太好了!我们上午语文考试,阅读分析题就是你这篇文章,让分析作者的创作手法,写出中心思想。我刚才和同学说起这事,他们让我问你标准答案,你肯定知道。&rdquo;  <br />   &ldquo;嗯&mdash;&mdash;&rdquo;我沉思着道,&ldquo;这篇文章是好多年前写的,什么意思我都有点忘了。再说,作家写文章,是有感而发,并不是想好一个中心思想再写。&rdquo;  <br />   女儿不甘心,又道:&ldquo;妈妈,我这样答的,你看对不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有远见,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rdquo;  <br />   我一听笑了:&ldquo;你回答得挺好,把我当时没想到的都说出来了。&rdquo;  <br />   几天后,女儿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冷个脸,我问她怎么了,她说那道阅读分析题她没得分,因为和标准答案不一样。她埋怨我说:&ldquo;都怪你,我和同学打赌,说我的答案对,结果输了。&rdquo;  <br />   我哭笑不得,安慰她说:&ldquo;好文章是让人欣赏,给人启示,根本不应该有标准答案。你能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有高度,有意境,我给你满分好了!&rdquo;  <br />   无独有偶,这件事后不久,一个周末,女儿在家做作业,又遇到同样情况。  <br />  &ldquo;阅读《母亲的存折》,分析这段话:母亲拿出一个小绸布包,深深地看了一会儿,慢慢抬起头,缓缓地道。作者在这段话中,连续用了3个叠词:深深、慢慢、缓缓,作者是什么意图?&rdquo;     这篇文章也是我写的,于是,女儿向我要标准答案。我认真地审了一遍题,有些感触地说:&ldquo;我写这篇文章时,根本没想到要用3个叠词,我也是现在才发现自己用了3个叠词,我这样做是什么意图?我想,是为了强调母亲此时的情感状态吧!&rdquo;  <br />   可惜,第二天,作业交上去,女儿只得了一半...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0:36 页数:4
价格:¥3 大小:26.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