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心得)之运用比较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数学论文之运用比较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br />  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说一刻也离不开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更清晰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同样,课堂上教会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掌握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的混淆和断层现象,帮助他们了解知识间的层次性、联系性,而且对训练学生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br />  比较是把一些事物的个性属性加以分析整理,而后确定它们之间的同异的逻辑思维过程。运用比较,一方面以对于事物属性的感知分析综合为前提,另一方面,它又为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提供基础,因此,比较是促使思维向客观接近的重要环节。 <br />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br />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运用了进行比较的探索。 <br />  一、进行求同性的比较、探索异中寻找同性。 <br />  在小学数学的知识中,有些知识具有有内在联系的同一性,因此,可探索进行异中寻找同性。 <br />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后,我用投影出示了这几种形体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均属柱体,都有两个底面而且相等,截面积处处相等,因此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从而导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可以用:V=sh这一公式求出体积。 <br />  又如在教学了&ldquo;比的意义&rdquo;后,在教学&ldquo;比的基本性质&rdquo;前,我先请学生思考&ldquo;比&rdquo;同&ldquo;除法算式&rdquo;和&ldquo;分数&rdquo;有何联系?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线各相当于比的什么?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又各相当于比的什么?当学生回答出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后,我再请学生回忆&ldquo;商不变的性质&rdquo;和&ldquo;分数的基本性质&rdquo;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再请学生归纳&ldquo;比的基本性质&rdquo;学生很快就回答出&ldquo;比的基本性质&rdquo;是:&ldquo;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rdquo;。 <br />  二、进行辩异性比较、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br />  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数学知识的差异性常常为它们的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关性所掩盖,运用辩异性比较,不仅可以显示知识间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区别知识间的各自内涵,而且可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br />  例如教学了&ldquo;比的意义和认识&rdquo;后,通过学生归纳出了&ldquo;比的基本性质&rdquo;、&ldquo;分数的基本性质&rdquo;和商不变的基本性质具有共性后,我要求学生思考:比、分数和除法有何不同?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启发,使学生认识到,比、分数和除法既有共性,即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都有相似的地方,这是它们有联系的地方,但它们之间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 <br />  又如在教学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下面两题让学生进行辨析: <br />  (1)、学校有男生80人,是女生人数的3/5 多20人,女生有多少人? <br />  (2)、学校有男生8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的 3/5 多20人,女生有多少人? <br />  我首先启发学生找出这两题相同的地方,都是告诉男生人数,要求女生人数,且均为是××的 3/5 多20人,然后我再启发学生找出这两题的不同地方,并让学生进行辨析:(1)题是以女生人数为单位&ldquo;1&rdquo;,男生80人,相当于女生人数的3/5 多20人,因此可得,女生人数为:(80-20)÷ 3/5 =100(人);(2)题是以男生人数为单位&ldquo;1&rdquo;,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5 多20人,因此可得,女生人数为:80×3/5 +20=68(人)。 <br />  三、采取多种方式比较、让学生鲜明感知 <br />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比较,能唤起学生注意,让学生鲜明感知,加速&ldquo;求同&rdquo;与&ldquo;辨异&rdquo;的比较,促进思考。 <br />  例如在教学了&ldquo;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rdquo;后,我让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比较,在学生找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33:02 页数:6
价格:¥3 大小:27.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