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2016)
>
九年级上册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何)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巢令阎微少学于文渊①,以金币馈。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不得,输之于库。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②者乔新坚却之。乔新年十一时,侍父京邸。修撰周旋过之,乔新方读《通鉴续编》。旋问曰:“书法何如《纲目》?”对曰:“吕文焕降元不书叛,张世杰溺海不书死节,曹彬、包拯之卒不书其官,而纪羲、轩多采怪妄,似未有当也。”旋大惊异。比长,博综群籍,闻异书辄借钞,积三万余帙,皆手较雠③,著述甚富。与人寡合,气节友彭韶,学问友邱濬而已。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④,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选自《明史.何乔新传》)[注释]①(何)文渊:何乔新的父亲。②榇(chèn):棺材。③雠(chóu):校对文字。④行勘:进行审问、调查。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寿吾师耳 寿:祝寿 B.乔新独固辞 固:坚决C.比长,博综群籍 比:等到 D.气节友彭韶 友:朋友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A.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B.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C.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D.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乔新为人清廉,别人送他资财他都拒收,实在不行,上交国库。B.何乔新十一岁时,读《通鉴续编》便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很是聪颖。C.何乔新始终保持节操,只因有接受亲戚馈赠的嫌疑而被勒令辞官。D.所有大臣都认为何乔新没有过错,劝谏皇上,但皇上不为所动。第15页共15页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8.D9.C10.D11.(皇上)不答应。后来大臣们多次在朝廷内外谈论推荐何乔新,皇上终究还是不再起用他。(“许”“中外”“竟”“起"各1分,补充省略成分1分,语句通顺1分,共6分)【参考译文】(何)乔新为人清廉。他在工部负责时,曾去淮西视察。巢湖县令阎徽年轻时从师于文渊,就赠乔新金币。乔新不收,阎徽说:“这是为我师祝寿的。”乔新说:“你要为我父亲祝寿,通过他人送给父亲可以,通过我送给父亲则不行。”终究不接。福建市舶宦官死了,镇守者将其资财分送三司,只有乔新坚决不接受。不得已,送交国库。辞官在家时,杨爱遣使赠送厚礼,并且献做棺材的上好木料,乔新坚决不收。乔新十一岁时,随父在京城居住。修撰周旋来访,乔新正在读《通鉴续编》。周旋问他:“此书比起《纲目》在取材和对人物评价上有什么不同?"乔新回答:“吕文焕向元朝投降而不写叛变,张世杰投海殉国不说是死节;曹彬、包拯之死不写其官职,而记述伏羲、轩辕多采怪诞,似乎不恰当。”周旋大为吃惊。等到长大成人之后,博览群书,听说有珍奇的书总是借来抄,积累三万余函,都是经他自己校雠,著述甚多。不大与人来往,气节与彭韶相投,学问与丘濬谈得来而已。罢官回家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上奏:“乔新始终保持节操,中间只有接受亲戚送礼之嫌疑,而被勒令辞官,这样进退不明的处理实在是可惜。请前往调查,如该官无病则予以任用,如有病就加以慰劳,以留存对故旧的恩惠,保全进退的节操。”孝宗不答应。后来大臣们多次在朝廷内外谈论推荐何乔新,明孝帝终究还是不再起用他。(弘治)十五年(1502)乔新去世,终年七十六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第15页共15页 君讳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及君历潍、连、泰三州从事,在泰日,予为盐官于郡下,见君职事外,孜孜聚书作文章,爱宾客。又与予同护海堰之役,遇大风至,即夕潮上,兵民惊逸,吏皆苍惶,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众意乃定。予始知君必非常之才而心爱焉。西戎犯塞,边牧难其人,朝廷进君刑部员外郎、知泾州,赐金紫。及葛怀敏败绩于定州,寇兵大入,诸郡震骇,君以城中乏兵,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州人始安。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予时为环庆路经略部署,闻怀敏之败,引藩汉兵为三道以助泾原之虚,时定州事后,阴翳近十日,士皆沮怯,君咸用牛酒迎劳,霈然霑足,士众莫不增气。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迁知苏州,俄感疾,以某年月日,薨于郡之黄堂,享年五十七。(范仲淹《滕待制宗谅墓志铭》有删减)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君历潍、连、泰三州从事从事:官职名称B.边牧难其人牧:守卫,防守。C.皆戎服登城戎服:战服。D.君咸用牛酒迎劳咸:全,都。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A.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B.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C.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D.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期进士,并且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很了解,常在一起交游。B.滕子京在泰州任职时,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还喜好搜集图书写作文章及结交朋友。C.西戎犯塞,城中兵力不足,百姓惊恐,滕子京让农民扮成守城的人,安定民心。D.定州失利后,当时天气恶劣,军队士气低靡,滕子京积极想办法提高了军队士气。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始知君必非常之才而心爱焉。8.C戎服:穿好作战装备。9.B第15页共15页 10.A原文“然未笃知其为人”与选项“范仲淹很了解滕子京”是矛盾的。11.我才知道滕君一定是不寻常的人,就从内心喜欢他。(始:才。知:了解、知道。非常:非同寻常。爱:喜欢。每词1分,句意正确2分。6分)【文言文译文】滕君名叫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天,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才和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等到他历任潍州、连州、泰州从事以后,在泰州时,我在泰州(西溪镇)做盐官,看到滕君在本职工作之外,勤勉地搜集图书写作文章,喜欢(结交)宾客。又和我一同参加守护海堤的差使,遇到大风刮来,当晚潮水涌上来,士兵和百姓担心而逃跑,官吏都惊慌害怕,惟独滕君神色不变,缓缓地谈论着海堤的利害关系,大家的心绪才安定下来。我才知道滕君一定是不寻常的人,才从内心喜欢他。西边的少数民族侵犯边塞,朝廷为谁来做守卫边疆的行政长官为难,就晋升滕君为刑部员外郎、泾州知州,赐给他金鱼袋及紫服。等到葛怀敏在定州打了败仗,贼兵大规模进犯,各郡都惊惧,滕君因为泾州城内缺乏士兵,就喊来几千个农民,都穿上军服登上城墙,泾州城的人才安定下来。又用金银财物招募勇敢轻捷的人,日夜侦察,才了解敌人距离远近和情形势态。我当时担任环庆路经略部署,听说葛怀敏打了败仗,率领外族、汉族军队分为三路来援助泾原的兵备之虚,当时正是定州之役后,又加上冰雪苦寒近十天,士卒都沮丧胆怯,滕君都用牛肉美酒迎接犒劳,恩泽普降,士兵没有不情绪高涨的。滕君懂得天命,乐于职守,各种政务都进行整治。升职做苏州知州,不久染上疾病,在某年某月某天,在苏州黄堂去世,享年五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泰之计,歇恐一举兵而灭楚,乃上书说秦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①受其弊,不如善楚。”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②。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完不得归。而太子完与秦相③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第15页共15页 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⑤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王若崩,太子不在,必不得奉宗庙④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言谢病。度太子己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昭王大怒。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注】①驽犬:劣犬。②与国:盟国,友邦。③相:丞相。④奉宗庙:继承大统,⑤楚太子之傅:楚国太子的师傅,即黄歇。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 谢:辞谢B.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 质:当人质C.返而后图之 图:谋划D.不如亡秦 亡:灭掉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A.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B.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C.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D.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歇游说秦昭王与楚国结为盟友,成功阻止了一场秦国联合韩、魏两国进攻楚国的战争。B.黄歇知道秦国的相国应候心地善良,就请应候出面劝说秦昭王让太子完回楚国继承王位。C.黄歇为太子完献上脱身妙计,而自己却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留在秦国为太子完拖延时间。D.黄歇主动向秦昭王请罪,秦昭王开始很恼火,后来采纳应侯的意见,把黄歇遣送回楚国。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8.D(亡:逃离,)第15页共15页 9.C(歇为人臣,出身以殉其主,太子立,必用歇。)10.B(“秦国相国应侯心地善良”曲解文意,“楚太子与杂相应侯善”的意思是,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私人关系很好。)11.(如果)太子能够被立为王,他供奉秦国一定厚重,并且会感激相国不尽。共6分,“立”“事”“重”“德”各1分,假设语气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1分说明:立,可译为“当上国君”“当上楚王”;事,可译为“供奉”“侍奉”“事奉”重,可译为“厚重”“隆重”“竭尽全力”;德,感激。【参考译文】春申君是楚国人,名叫歇,姓黄。曾周游各地从师学习,知识渊博,奉事楚顷襄王。顷襄王认为黄歇有口才,让他出使秦国。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进攻楚国,但还没出发,这时楚王派黄歇恰巧来到秦国,听到了秦国的这个计划。在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占领了楚国大片领土,因为在这以前秦王曾派白起攻打楚国,夺取了巫郡、黔中郡,攻占了鄢城郢都,向东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只好把都城向东迁到陈县。黄歇见到楚怀王被秦国引诱去那里访问,结果上当受骗,扣留并死在秦国。顷襄王是楚怀王的儿子,秦国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恐怕一旦发兵就会灭掉楚国。黄歇就上书劝说秦王道:“天下的诸侯没有谁比秦、楚两国更强大的。现在听说大王要征讨楚国,这就如同两个猛虎互相搏斗。两虎相斗而劣狗趁机得到好处,不如与楚国亲善。”昭王读了春申君的上书后说:“好。”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并辞谢了韩、魏两国。同时派使臣给楚国送去了厚礼,秦楚盟约结为友好国家。黄歇接受了盟约返回楚国,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后来楚顷襄王病了,太子却不能回去。但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私人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道:“相国真是与楚太子相好吗?”应侯说:“是啊。”黄歇说:“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好。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事奉秦国一定厚重而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太子,肯定不会事奉秦国。那样就会失去友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应侯把黄歇说的意思报告给秦王。第15页共15页 秦王说:“让楚国太子的师傅先回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计议。”黄歇替楚国太子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要使秦国得到好处是无能为力的,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接受国家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抵挡他们。”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黄歇在客馆里留守,总是推托太子有病谢绝会客。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不上了,黄歇就自动向秦昭王报告说:“楚国太子已经回去,离开很远了。我当死罪,愿您赐我一死。”昭王大为恼火,要准予黄歇自杀。应侯进言道:“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主人献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秦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便把黄歇遣送回国。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立为楚王。阅读下面的文育语段,完成8--10题。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而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注释】①吐谷浑: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熙性严重严重:严谨持重B.时吐谷浑寇边寇:侵犯C.令自归首自归首:回来自首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杜:禁止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A.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B.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C.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D.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狐熙宽宏大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保持庄重的样子。B.令狐熙在沧州任职期间,在全州大力推行文明风尚的教化。C.皇上对汴州因商业不发达而导致的违法犯罪现象非常厌恶。第15页共15页 D.令狐熙在汴州将积压案件审判发落,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8.C9.B10.C11.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多不根据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卢贲传(节选)卢贲,字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选自《隋书·卢贲传》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往偶语,欲有去就就:跟随B.门者拒不内内:让……进去第15页共15页 C.坐是除名为民坐:因犯……罪D.贲俯伏陈谢谢:道谢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A.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B.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C.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D.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贲慧眼识才,认定当时还在担任大司马的高祖不是寻常人物,因而与他结下深交。B.卢贲建议高祖顺应民意取代北周受禅为皇帝的建议得到了高祖的赞同。C.高祖登基后,高颎苏威共掌朝政,卢贲对此愤愤不平,阴谋罢黜二人,但阴谋最终泄露,被除名为民。D.卢贲为官不仁且依仗功绩口出怨言,多次犯错,最终惹怒高祖,被诛杀于家。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8、D(“谢”:谢罪)9、B10、D(原文为“废于家,是年卒”,即被废弃不用,当年在家去世。)11、高祖偷偷地让卢贲部署人马,然后召集百官,对他们说:“要想寻求富贵的人,就跟随我来。(“潜”、“部伍仗卫”、“谓“、”、“相随”各1分,整句通顺完整2分。)文言文参考译文:第15页共15页 卢贲,字子徵,是涿郡范阳人。卢贲略略读了点书,对音律頗有所知。当时隋高祖为大司武,卢贲知道高祖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与他深深地交结。高祖刚受宣帝托付总理朝政时,群情还不一致。高祖就把卢贲引到自己身边。高祖将到东宫去,文武百官都不知去向。高祖悄悄地让卢贲部署人马,然后召来百官,对他们说:“想求富责的,就跟我来。”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想跟着去,有的想离开。卢贲率兵赶到,大臣都不敢动。高祖到了东宫,东宫守门的卫士不让进去。卢贲晓谕他们,仍不行。卢贲张目呵斥,卫士才让开。后来进谏高祖说:“北周的气数已完了,天人之望,实归于明公您。望早点应天顺民。天给您,您不要,就会反受其咎。”高祖深以为然。高祖受禅后,命卢贲清点宫中,主管守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卢贲心里很不服气,谋划废了高颎、苏威,(与别人)共同辅佐朝政,计谋泄露,皇上穷追此事,因他们是创业登基前的朋友,不忍心杀他们,把他们都削职为民。一年多后,卢贲恢复爵位,任检校太常卿。几年后,转任齐州刺史。百姓闹饥荒,粮价猛涨。卢贲不让别人卖粮,但自己却去卖,因此被削职为民,后来,卢贲随皇上到东都洛阳。皇上闲谈时对卢贲说:“我刚当大司马的时候,你对我推心置腹。我与你可以说是老朋友了。你若没有过错,地位当与高颎相同。因你与叛逆交好,因此废了你。你怎么竟然不思报效,到了这种地步?我不忍心杀你,这是枉法行私罢了。”卢贲拜伏谢罪,有诏恢复原职。几天后,与皇上交谈时,有违皇上旨意。他又自叙功绩,口出怨言。皇上大怒。苏威进言说:“汉光武帝欲保全功臣,都用列侯之位而让他们入朝。皇上仁爱,再用此法来安顿他们吧。”皇上说:“行。”于是废置卢贲于家。卢贲这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效法B.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道:道理C.人皆不能知卿 知:了解D.遣提举官四十余辈 举:举荐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第15页共15页 A.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B.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C.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D.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并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B.王安石主张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C.王安石认为后世很多所谓大儒都是才能平庸的人,皇上对此深表认同。D.皇上认同王安石的变法举措,并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 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8、B(道:方法)9、C(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10、C(“上以为然”的语意指向是王安石的具体变法措施)11、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起初好像不是很留意,等到写完以后,读者都叹服他文章的精意完整1分、语句通顺1分)【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州人、王安石从小就喜欢读书,一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起初好像不是很留意,等到写完以后,读者都叹服他文章的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的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板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第15页共15页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胡威少有志向,厉清白。其父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①,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节选自《三国志•注》)【注】①爨:cuàn,烧火做饭。(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又少进饮食少:稍稍C.质杖其都督一百杖:木棍D.语及平生语:说(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A.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B.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C.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D.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年少有很高的志向,严格要求自己,品质清纯。B.胡威家贫,没有车马童仆,胡威自己骑着驴单独前去拜见了父亲。C.临到辞别时,胡质赐给胡威一匹绢,作为路上花费。D.胡威有点怀疑与自己结伴而行的人,秘密地引诱询问,才知道他是父亲官署的都督,于是放心地和他一路同行。(4)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15页共15页 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BD.正确;C.有误,句意为:胡质打了都督一百杖。杖:用木棍打。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父亲清廉唯恐别人知道,我清廉唯恐别人不知,因此我比父亲差远了。根据句意句子断为: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胡威了解真情后,便取出父亲赐的绢给了都督,辞别并送走了他。故选:D。(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句中重点字词:素,从来,一向。阴,暗中。句意为: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答案:(1)C(2)B(3)D(4)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第15页共15页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分析】译文:胡威自小就有志向,严格地坚守清廉。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父亲。在牲口棚中住了十几天,然后向父亲告辞。辞别时,父亲赐他一匹绢作路费。胡威跪下说:“父亲一向清高,我不明白从哪儿得到这匹绢的?”胡质说:“这是我剩余的俸禄,用作你路上的费用而已。”胡威接受了绢,告辞回家。胡威每到一处客站,就自己放驴,取柴做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道上路,前往途中、回京路上都是如此。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为旅伴,事事都帮助胡威,而且少食少喝,一起行走几百里。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说话得到实情,即知他是父亲帐下的都督,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向他道谢后与他分手。后来因为其他事,详细地把这件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了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如此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历位宰牧。晋武帝召见胡威,同他谈论边事,谈话涉及到日常生活。晋武帝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凭什么认为不如你父亲?”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不如我父亲。”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陈鲁公谏避狄 陈长卿①为相,静重有守,高宗甚敬之。金虏遣使来,出慢言,朝廷震怒。大阉张去为②密进幸蜀之计。翌日,长卿对,首言张浚可用。上不许,因谕以入蜀之计。长卿曰:“川蜀路艰,缓急难进。且士大夫、六军皆东南人,万一顾恋不进,岂不误事。”上悟而止。于是始议出军守江淮之策。及王权败归,阉、戚③益惧,劝上幸会稽,因入闽。日欲晡上命王存忠来议长卿延入解衣置酒。翌日,入奏曰:“陛下诚用其言,大事去矣。”一日,中使持御批来,甚遽,长卿视之,乃云:“如更一日,虏骑未退,且令放散百官,浮海避狄。”长卿取焚之。入奏日:“诚如圣训,百官既散,主势孤矣。”上曰:“焚之,何也?”长卿曰:“既不可付外施行,又不敢辄留私家,故焚之耳。”上默然。会虏有内难,戕亮而归。方是时,微长卿,国势几殆。注释:①陈康伯:字长卿 ②张去为:当时为朝廷宦官 ③阉、戚:指宦官和外戚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慢言 慢:怠慢 傲慢第15页共15页 B.陛下诚用其言 诚:诚意C.幸蜀之计 幸: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D.国势几殆 殆:危险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日欲晡上命王存忠来议长卿延入解衣置酒。A. 日欲晡/上命王存忠来议/长卿延入/解衣置酒。B. 日欲晡上/命王存忠来议/长卿延入/解衣置酒。C. 日欲晡/上命王存忠来/议长卿延入/解衣置酒。D. 日欲晡/上命王存忠/来议长卿/延入解衣置酒。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伯不同意高宗到蜀地,主要原因是他体恤将士,担心他们水土不服。B.高宗在王权战败后,又一次对战势失去信心,转而思考退避之策。C.宋朝最后趁金兵内乱之际,打败了完颜亮获胜而归。D.皇上默认了陈康伯焚烧圣旨的行为,没有因此而责备他。11.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方是时,微长卿,国势几殆。8.B9.A10.A11.当这个时候,(如果)没有陈康伯,宋朝的形势就危险了。(方:在、当;是:这个、那个;微:没有;几殆:危险)第15页共15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5 12:40:09
页数:15
价格:¥6.66
大小:41.78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