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⑤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⑥。魏于是乎始强。【注】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③焉:哪里④之:到,往⑤岂:怎么⑥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罢:停止的意思。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1)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2)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4分)第21页共21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3)人不堪其忧(________)(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1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曲肱而枕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C.温故而知新D.人不知而不愠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21页共21页,(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2.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个人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3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_____)(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_____)(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1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体会。(3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第21页共21页,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俄而雪骤: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  ④下车引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尊君在不②过中不至B.①下车引之②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①去后乃至②相委而去D.①太丘舍去②光临寒舍(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乙】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1分) 尊君在不?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太丘舍去  ⑶相委而去  ⑷元方入门不顾第21页共21页,8.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待君久不至,已去。⑵友人惭,下车引之。10.“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2分)11.“元方时年七岁”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11分)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算,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第21页共21页,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诣∶拜见。②论议∶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箅∶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算。⑤馏∶蒸饭。⑥糜∶粥。⑦识∶所收获的知识。⑧志∶记得。⑨更相易夺∶互相更改互相补充。8.下面是小芳同学朗读课文时的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友人/便怒曰D.元方/入门/不顾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2)尔颇有所识不不∶______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翻译∶____(2)炊忘著箅,饭今成糜。翻译∶_______11.结合【甲】文中的语句,请分析元方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答∶六、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第21页共21页,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_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___________________(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__(4)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___11.翻译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B.切问而近思C.温故而知新D.择其善者而从之13.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六、对比阅读(共12分)(本题12分)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第21页共21页,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②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③儿曹何自远来(____________)④须期乃入(_____________)11.(2分)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B.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C.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D.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12.(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13.(2分)甲、乙两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第21页共21页,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答案版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⑤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⑥。魏于是乎始强。【注】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③焉:哪里④之:到,往⑤岂:怎么⑥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罢:停止的意思。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1)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2)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1页共21页,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每空1分)(1)约定(2)才(3)舍弃(4)拉,牵拉9.(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2)到了那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的很开心,天下起了雨。10.共同的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感受:与人交往,“信用”和“礼貌”尤其重要,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意对即可)(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4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第21页共21页,(3)人不堪其忧(________)(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1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曲肱而枕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C.温故而知新D.人不知而不愠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2.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个人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3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_____)(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_____)(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1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体会。(3分)9.(2分)(1)同“悦”,愉快(2)我(3)能忍受(4)于此,意思是在其中10.(2分)D11.(4分)(1)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12.(3分)(1)C(2)A(3)B第21页共21页,13.(3分)示例: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俄而雪骤: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  ④下车引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尊君在不②过中不至B.①下车引之②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①去后乃至②相委而去第21页共21页,D.①太丘舍去②光临寒舍(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乙】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分析】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趁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①句意: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文义:文章义理。②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③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④句意: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引:牵,拉。(2)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还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A.①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②句意: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不:用在动词前,表否定。第21页共21页,B.①句意: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之:代指元方。②句意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之:名字。C.①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去:离开。②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D.①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抛弃。②词意:宾客来到我的家。舍:房舍,家。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①重点词有:欣然,高兴地样子。何,什么。句意: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②重点词有:期,约定。去,离开。句意: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4)本题考查对人物称谓的理解。根据字词积累和文章内容可知,这三种称呼是有区别的。“君”指的是你,是对对方的一种敬称;“尊君”是敬称,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答案:(1)①文章义理。②不久。③约定。④牵,拉。(2)C(3)①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②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4)“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第21页共21页,【点评】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的流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1分) 尊君在不?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太丘舍去  ⑶相委而去  ⑷元方入门不顾8.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待君久不至,已去。⑵友人惭,下车引之。10.“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2分)11.“元方时年七岁”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6.(1分)fǒu7.(4分)⑴约定⑵离开⑶舍弃⑷回头看8.(2分)C9.(4分)⑴(我父亲)等您许久您没有来,(他)已经离开。⑵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芳。第21页共21页,10.(2分)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11.(2分)这句话能表现元方是一个自幼就懂事明理,做事方正的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11分)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算,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诣∶拜见。②论议∶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箅∶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算。⑤馏∶蒸饭。⑥糜∶粥。⑦识∶所收获的知识。⑧志∶记得。⑨更相易夺∶互相更改互相补充。8.下面是小芳同学朗读课文时的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友人/便怒曰D.元方/入门/不顾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2)尔颇有所识不不∶______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翻译∶____(2)炊忘著箅,饭今成糜。翻译∶_______第21页共21页,11.结合【甲】文中的语句,请分析元方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答∶8.(2分)B9.(2分)(1)约定(2)同"否"10.(4分)(1)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2)做饭忘记放篦子,饭成粥了。11.(3分)示例1;文中元方始终使用敬辞"君"、谦辞"家君",可见他懂礼貌。示例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见元方重礼守信。示例3∶"元方入门不顾",可见元方率性偏强。示例4∶面对父亲友人粗鲁无礼的言辞,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说明元方是一个机敏、聪明、方正的人。(有依据1分,分析合理2分。答出一点即可)六、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_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___________________(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__(4)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___11.翻译句子。第21页共21页,(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B.切问而近思C.温故而知新D.择其善者而从之13.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10.说,同“悦”,愉快于此,在其中以……为快乐坚定11.(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2)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12.A13.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长处和优点。六、对比阅读(共12分)(本题12分)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第21页共21页,(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②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③儿曹何自远来(____________)④须期乃入(_____________)11.(2分)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B.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C.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D.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12.(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13.(2分)甲、乙两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10.舍弃离开从才11.A12.(1)友人感到很惭愧,(于是)下了车子想拉他(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家门。(2)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前来欢迎。13.做人要讲信用或诚信【分析】1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②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③句意为: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自:从。④句意为: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乃:才。11.第21页共21页,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断句能力。断句题是常考题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画线句子“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的意思是: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故断句为: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故选A。1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有:引:牵,拉;顾:回头看。(2)句中重点词有:闻:听说;喜:感到高兴;故:所以。13.本题考查考查文言文道理启示。注意题干问的是“共同的启示”,所以需要结合甲、乙两文综合分析。【甲】文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做人要诚实守信,与人相处要讲礼貌。【乙】文根据“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可知,郭伋本来与孩子约定好归期,但郭伋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可见,郭伋为人讲信用,守诚信。综上分析甲、乙两文共同的启示是:做人要讲信用。【点睛】参考译文:第21页共21页,【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第21页共2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2-16 22:42:38 页数:21
价格:¥6.66 大小:104.0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