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三华学校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2022学年福清三华学校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段语文试卷试卷类型:AA卷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轧票(gá)否(pǐ)泰将(qiāng)子无怒渐(jiãn)车帷裳B.相勖(xù)估量(liãng)乘彼堍(guǐ)垣小人所腓(féi)C.给(jǐ)予羁(jī)鸟流觞(shāng)曲水冯(píng)虚御风D.伶俜(pīng)侘傺(chì)义愤填膺(yīng)何时可掇(chuò)【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字音中容易出错的有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这些字读音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当然也可能完全不同,如,掇,啜,缀;菅和管。因此做题时要格外留心,看清字形。最重要的是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识记、做练习、做笔记。A项,“渐”读“jiān”,湿的意思。B项,“量”读“liáng。D项,“掇”读“duō,拾取;摘取。故选C。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喜游蜕变信誓旦旦义愤填膺B.店记商榷靡室劳矣安之若素C.葱茏猗郁蓊蓊郁郁再接再力D.譬如訾詈没精打采旁稽博采【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复习建议1.博闻强识。①博闻,即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②强识,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⒌学会以义辨形。⒍学会根据语境辨形。A项,喜游,应当是嬉游。嬉游:1.嬉戏玩耍。2.往来交游。B-19-\n项,店记,应当是惦记。惦记: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C项,再接再力,应当是再接再厉。再接再厉:接:接战、迎战;厉:磨快,引申为奋勉,努力。指雄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磨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故选D。【点睛】识记汉字字形,要注意下面方法。以义为纲,据义别形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①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②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3.填入下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永嘉之山,虽不及五岳之山体高大起伏,但小巧娇秀,静谧,脱尽脂粉气,雅气天然,总能引领许多人前来唱酬交往。②千里瀚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茫茫苍穹,这样一些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浩大的景象,往往可以成为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③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近处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凡是到过杭州的人,无不为西湖的美景而忘返。A.偏僻悠远流连B.幽僻悠远流连C.幽僻幽远留恋D.偏僻幽远留恋【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偏僻: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的人烟稀少的地方。幽僻:幽静而偏僻。语境说的是永嘉之山,雅气天然,应当用“幽僻”这个词。悠远:指空间距离的辽远;长久,久远。幽远:深远,幽深。语境说是“在时间上”,因此应当选“悠远”。流连:依恋而舍不得离去。留恋:不愿意离开或舍弃;对往日、往事的怀念。语境表达的人们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而不想离开,要用“流连”。故选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19-\n由辛亥志士后裔、民间爱心人士联合捐资兴建的“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祭扫花台、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B.随着局势的恶化,反政府武装团体和叙利亚政府军双方都实施了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因为导致伤亡人数不断增加。C.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如果驾驶人注意力集中,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行经交叉路口时减速慢行,那么,“抢黄灯”和追尾事故是可以避免的。D.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由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措施不到位,致使导致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碑碣、遗址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包括……等组成”为句式杂糅。去掉“……等组成”或去掉“包括”,加上“由”。B项,关联词“因为”不当,不符合句间关系。直接删去。D项,“由于”这个介词开头,使得后面分句无主语,可以去掉“由于”或去掉“致使导致”;“致使导致”成分赘余,去掉“由于”。故选C。【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5.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最近,又遭美英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B.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19-\nC.朱自清写桃花红得像火,杏花粉得像霞,梨花白得像雪,还写花下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绘声绘色。D.阳光明媚,和风轻吹,我们如坐春风兴高采烈地走向目的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项,“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语境说的是“遭美英飞机的袭击”,祸患来自外部,故该成语使用错误。B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于比喻议论深刻。使用对象错误,不能用于“人物刻画”。故该成语使用错误。D项,“如坐春风”用来表示学生对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教育有方的老师的称颂。望文生义,该成语使用错误。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6.完成下列名句默写(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笼中鸟,池中鱼比喻自己过去的仕途生活的不自由,表达心系田园向往归田园的殷切心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自己的生死观,批评把生死等量齐观的观点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渺小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男子借换丝为名,实则来和女主人公讨论婚事。(5)《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羁鸟恋旧林(2).池鱼思故渊(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齐彭殇为妄作(5).寄蜉蝣于天地(6).渺沧海之一粟(7).匪来贸丝(8).-19-\n来即我谋(9).同心而离居(10).忧伤以终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羁、固、诞、殇、妄作、蜉蝣、渺、沧、粟、匪、贸、谋等词,都要格外留意。三、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日:“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祜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日:“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日:“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注】1、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2、涂潦:洪水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冠,博通经史。比:等到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诣:造诣-19-\n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庐:建房D.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狱:刑罚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2)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答案】7.B8.A9.C10.(1)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2)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B项,诣,意思是到、去。故选B。【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9-\n。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然后再结合原文翻译确定句子是否能表现题干中涉及的那种品行,进一步排除即可得出答案。③⑥均是从侧面表现苏轼的才学,②是直接表现,①是说苏轼的品行的,⑤是王安石的话,④是苏轼守城的决心。故选A。【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很让王安石生气”曲解文意,王安石没有生气,他们二人谈得融洽。故选C。【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犹,尚且;涂潦,指洪水;侪,辈;当,一定。第二句中,西方,西边;解,停止;数,屡次;狱,案件,刑狱事件。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佑二年,到礼部考试。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第一。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曰:“我应当避开,好让此人出人头地。”-19-\n(后来,)苏轼做徐州知州。洪水在曹村决堤,在梁山伯上泛滥,,城墙就要倒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迫使富民们再次回到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说:“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的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曰:“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礼节。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王安石大声说:“我一定会向皇上进言。”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最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的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苏轼开玩笑说:“现在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宋仁宗刚开始读苏轼、苏辙的策论,回到后宫中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好宰相。”宋神宗尤其喜欢苏轼的文章,在后宫读苏轼的文章,太监送来膳食也忘了吃,称赞苏轼是天下奇才。但是一直到去世,苏轼也没有得到重用。四、诗歌鉴赏11.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请指出诗歌中有哪些意象?(2)试简要分析上面这首诗歌中“蓑笠翁”的形象。【答案】(1)千山、鸟、万径、孤舟、江雪、渔翁。(2)①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③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解析】-19-\n【详解】试题分析:(1)该题考查学业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诗歌中的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意象有传情达意的作用。本题要求指出诗歌的意象,考生只要指出诗中的景物、事物,只需要指出名词即可,本诗中的意象有千山、鸟、万径、孤舟、江雪、渔翁。(2)该题考查学业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诗人通过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抒情,表心声。分析思路:提炼诗中所写物象的词句,概括其特征,注意多角度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保端。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②抓住诗中运用的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可以通过关键词来界定形象的基本特点。诗中“蓑笠翁”独钓的环境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寒江雪”,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谈小节①“滴水见精神”,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人民群众评价为官者的品行,常常就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来判断的。郑培民同志就是一个十分注意小节的人。他在最后的工作中因急性心肌梗塞突发赶往医院,途中,他虽已无力地倒在秘书的肩膀上,嘴里却在嘱咐司机:“别闯红灯……”作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注重小节到了如此地步,有人觉得未免过于苛刻,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领导干部应当着眼于大事,而不应拘泥于如此小节。其实不然,。② 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同理,小节不检会摧毁人思想上的防洪堤,使人前途断送甚至跌入罪恶的深渊。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清朝巨贪和珅,其贪婪成性仅仅是从几根上等楠木开始的。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的堕落,最初就是从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开始,直至发展到见利就上、有利必争,将手中的权力变成了权钱交易的工具,中饱私囊,成了人民痛恨的大贪官。-19-\n③“小节”能坏干部,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维护自身形象,但在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有的警惕性不高,认为吃请一顿饭、喝一瓶酒、拿一条烟是区区小事,无伤大雅;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出点小问题,组织会宽容、原谅;还有的心理不平衡,认为别人恣意腐败能“逍遥自在”,自己捞点小惠小利,是“小巫见大巫”,不足挂齿。诸如此类,其结果常常是小节不保,导致大节丧失,最终为人民所唾弃,悔之晚矣!④俗话说:“笼中的鸟儿就是因为几粒小米而失去了整个天空。”作为人民公仆,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安于清贫,耐得清苦,时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唯如此,才能真正“不愧党、不愧民、不愧己”!12.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写郑培民十分注意小节与有些人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显得是非分明,说理有力。B.第②段运用古今两个典型事例,从反面鲜明有力地论证了“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所产生的危害。C.第③段作者从“警惕性不高”、“心存侥幸”、“心理不平衡”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节不保的原因,加强了论证的针对性。D.第④段“笼中的鸟儿就是因为几粒小米而失去了整个天空”一句中,“几粒小米”喻指小节,“整个天空”喻指大节。13.“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句中“试金石”的意思是。14.给文章第①段末尾补上一句总结性的话。(不超过20字)【答案】12.B13.判断品行的标准。14.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守住小节。【解析】【12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9-\n。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从反面鲜明有力地论证”分析有误,文中所举的两例对于分论点“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的论证是从正面。故选B。【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答题前先通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遵行“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句中“试金石”是个比喻,这个试金石是通过小节来试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的,也就是用来比喻判断品行的标准。【14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第一段的结尾句填的应当是该段的总结句,而这句话又与前句“领导干部应当着眼于大事,而不应拘泥于如此小节”有紧密联系,“其实不然”,表明总结的内容是与这句话相对的,再结合前面的内容,可推测出最后一句应当是“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守住小节”。【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首老歌⑴约翰•丹佛飞机失事丧生的消息登在初秋报纸的国际版上,短短的一条。那几天我经过好几家唱片行,里面都飘出丹佛的歌声。我站在门外裹着市声细细地听上一会儿,心情萧索难言。-19-\n⑵渐渐地,总会有一些对我们有过意义的人,从我们身边悄悄地走开。丹佛也走了。多少年没有人听老丹佛了?!如今人一走便大街小巷地传唱起来。这样的情景在邓丽君过世的时候也有。当代人对一个时代人物的纪念显得如此薄情而又如此深情。对于我来说,丹佛是重要的,他的歌声像一双温暖粗糙的大手抚慰了我十几年——“西弗吉尼亚啊,乡村路啊,我的妈妈……”阳光、蓝天、白云,一个乐观单纯的美国佬甩着叭哒叭哒的大脚板兴冲冲地往家赶。丹佛歌声中的这一形象猛不丁撞一满怀似地击中了全世界人民的乡情。他感动的是整整一代人。当他来到八十年代初的中国时,迎接他的恰是我们这批亟需快乐和伤感的少男少女,我们在阳光里眯缝着眼睛一起摇头晃脑没心没肺地哼唱着,“Countryroad,takemehome……”⑶这一切在今天看来,便有了它不同寻常的意义。⑷我曾发誓要刻骨铭心地记住许多事情,如今,这些记忆和昨天的晚霞一起消逝净尽。但是,单纯的丹佛还是留了下来。在一溜烟似地听过席琳•狄翁、玛丽亚•凯利、迈克尔•波顿等当今巨星之后,我还是仅为丹佛感动。九十年代的人越来越会装模作样。看到波顿的音乐录影,他在群山峡谷间作激情豪放状,虽说是一样的阳光、大海、水洗似的天空,但常常有一种滑稽的感觉。当代歌星几皮箱的行头几卡车的音响灯光设备,却是不敌丹佛的那一把吉它。⑸我酷爱的歌手,一个是丹佛,一个是卡蓬特,如今都是故去了的。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称卡蓬特拥有一把让人听着听着就热泪盈眶的暗嗓——泪水来自心底的应和,而不是被煽动的结果。这是卡蓬特的高妙处。她的歌我也听了十几年,倘若她没有那种真诚且稳重的品质,我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耐心和痴情。与丹佛一样,卡蓬特是那种其貌不扬的歌手,你闭着眼睛听得心醉神迷,睁眼一看,他们竟带着一种拘束的表情,在唱片封套或电视屏幕上涩涩地笑。看看他们,再想想当下艺人熟练且轻浮的笑容,你会觉得前辈们的青春是有趣的,温暖的。我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常常翻出这些前辈的音乐录影,看他们穿着过时的大喇叭裤,一脸灿烂的笑容,唱着经典的老歌。在暗处的我,总会被抚慰得十分熨帖。⑹曾经想,我要是老了,在做一个慈祥的祖母的同时,能听听这些老歌,真是一幅美满的晚境。那时,再定神一想,有那么一位和我一起老过来的歌手,在某个地方也安详地老着,那也就可以算得上完美了。我的父亲已经老了,他常常坐在沙发上边抽烟边听邓丽君。每次到《海韵》这首歌时,他就要站起来把唱机的音量开得大一些。“女郎,你为什么独自在大海边徘徊?……”徐志摩的原词就是这样的煽情。邓丽君离世的时候,我回家告诉父亲,他说:“哎,可惜了,也是正常的。”父亲平时话极少,这次也是,但却让我把“可惜”和“正常”两个词琢磨了好久。-19-\n⑺是的,总是在老歌里,我才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温情。流金岁月,配上简单的老歌,也便配上了真实的悲欢。让我们将自己镶入其间,细数时光,触摸心灵,感悟生命吧。1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用唱过的歌曲来纪念逝去的歌手,人们是深情的;而在一些歌手生前却长时间将其淡忘,人们又是薄情的:作者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些伤感的情绪。B.第二段中提到了著名歌手邓丽君,也营造了“阳光、蓝天、白云”的歌曲意境,均与后文的内容相照应,使文章的写作思路自然、流畅,清晰可辨。C.文中父亲所说的“可惜”与“正常”两个词,前者是对心爱的歌手离世的婉惜,后者是对人之生死的看破。这两种都是消极的情绪,作者是绝对认同的。D.本文多次采用对比手法,对老歌、老歌手形成再认识,抒写了它们带给自己的温暖与感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当下流行文化的某些不满。E.本文作者怀着崇敬之情回首往事,集中地表现了以约翰•丹佛为代表的经典歌手激起了几代人的思乡之情,使人们感悟生命本源、重寻回乡之路的消极的主题思想。16.结合文意,解释第4段画线句子“当代歌星几皮箱的行头几卡车的音响灯光设备,却是不敌丹佛的那一把吉它”的含义。17.第6段加点的两个词“美满”、“完美”在使用上能否互换?为什么?18.在作者今天看来,“老歌”对自己有着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意作一简要概括。(不超过60字)【答案】15.CE16.当代歌星惯于装模作样,追求表演的繁复,却远不如真诚、单纯的丹佛能长留人心。17.不能。这两个词都有令人感到满足的意思,“美满”侧重于结果的美好、圆满;“完美”则指结果达到期望的极至,无可挑剔,“完美”较“美满”程度深,表意重。文中先写人与歌的相融,后写人与人的相融,文意由轻到重,以表现两个生命的碰撞为重点,故两个词在使用上不能互换。18.聆听老歌,使自己更加珍视生命中那些单纯、真诚、稳重、使人感到安详的东西。这是自己成长过程中对生活的重要感悟。【解析】【15题详解】-19-\n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这两种都是消极的情绪”理解有误,父亲对邓丽君过世的“可惜”和“正常”不带有任何消极的情绪。E项,“激起了几代人的思乡之情”曲解文意。应当是一种怀旧情绪,对生命的感悟。故选CE。【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理解时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当代歌星几皮箱的行头几卡车的音响灯光设备,却是不敌丹佛的那一把吉它”,当代歌星的“几皮箱的行头几卡车的音响灯光设备”表明他们看重外在的美、形式的美,喜欢“演”;而丹佛的“一把吉它”则代表他真诚、单纯,是发自内心的歌唱。“敌不过”说明当代歌星的表演效果远不如丹佛。【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第6段加点的两个词“美满”、“完美”不能互换。这两个词都有令人感到满足的意思,“美满”侧重于结果的美好、圆满;“完美”则指结果达到期望的极至,无可挑剔,“完美”较“美满”程度深,表意重。文中先写人与歌的相融,后写人与人的相融,文意由轻到重,以表现两个生命的碰撞为重点,故两个词在使用上不能互换。【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解答前要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该题要求概括“老歌”对作者自己的意义。通读文本可知,作者特别喜欢约翰•丹佛的歌曲,而约翰•丹佛无论是人还是歌,都给人一种单纯、真诚、稳重的感觉,让人觉得安详。听他的歌使人怀念从前,能让人触摸心灵,感悟生命。【点睛】现代文阅读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呢?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19-\n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度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4.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5.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从中能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6.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7.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如记叙文的议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意义及文章主旨的作用;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作为例证出现证明论点;六、语言表达(共9分,共3小题)19.翻开我们的语文教材,一位位作者、一个个人物如在眼前,请选择必修一、必修二中的一位作者(如陶潜等)或文章中的人物(如荆轲等),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例句:没有坚定的信念,鲁迅就不会弃医从文,不弃医从文,中国何人领呐喊?答:____【答案】没有坚贞的节操,陶潜就不会辞官归隐,不辞官归隐,文坛谁敢称“靖节”?【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仿写句子前,要先研读分析所给的例句,分析其句子的组成特点,使用的修辞手法,每一个分析的表达形式,用词特点等。话题应该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者(如陶渊明)或课文中的人物,这是首要前提。然后通过例句的分析,句子结构应该是:没有……(人物某种品质),人名+就不会……(人物行为),不……(人物行为),+反问句。如果以陶潜为仿写的对象,则可以写成:没有坚贞的节操,陶潜就不会辞官归隐,不辞官归隐,文坛谁敢称“靖节”?20.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有三处不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修改。寻物启事各位领导好:-19-\n本人不慎于2月4日下午5时左右乘12路公共汽车时,将一文件袋丢失,内装本人身份证及三部手机。经多方寻找,仍未找到,有拾到者请与本人联系,必有重谢。2022年2月5日手机:××××××【答案】(1)称呼多余,删掉“领导好”。(2)不能把文件袋中的物品具体说出,所以把“三个”改为“若干”。(3)把落款的时间与联系方式调换位置,时间放在最后。【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应用文的使用能力。考生要明白各类常见常用的应用文文体特点,写时的注意事项。比如本则启事,即是寻物启事,面向的应是周围的整个群体,而不专对领导,所以把开头的“领导好”删掉,只留“各位”这一笼统的称呼。对于丢失的文件袋,不必细述袋内的东西,“三部”也不要说得太具体,可改成“几部”,以防有人冒领;另外,落款的时间通常都在联系方式的下面,调换位置。21.春联是独特的文学形式,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下面是一副春联,请对出下联。桃李迎春,北国江山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龙蛇献瑞,南疆岁月新。【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该题考查关于对联的文化常识。做该题时要考虑对联所表现的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特点,所写内容要能与之协调对应。另外还要考虑对联的特点,即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同或相近。第三是上下联尾字的压韵是仄起平收。“桃李迎春,北国江山丽”可对“龙蛇献瑞,南疆岁月新”。【点睛】对联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两行文字,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谐。具体来说:1.字数相等:上联是几个字,下联也必须是几个字。2.意义相关:对联要求上联和下联所表达的内容要互相关联,不能风马牛不相及。3.词性相对:一幅对联,上下联各由许多组合而成,这些词必须两两相对,即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名词要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4.结构相应:对联的上下句不仅要词性相对,而且要结构相应。一般来说,上下联如果词性都相对,结构也必然相应。5.-19-\n平仄相谐:就是要求上下联中的字要平对仄,仄对平,音调和谐。当然,不能要求每幅对联上下联中的每一字都平仄相对,但音步的节奏点上的字却必须严格按照平仄的要求配置。而且对联通常是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是仄音,下联尾字是平声。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台湾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搭错车》主题曲《酒干倘卖无》里面有一句歌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宋代苏轼《江城子》里,有一句词:“不思量,自难忘!”古今诗人的心炅都是相通的,总有一种情感让人刻骨铭心!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请以“永远也不会忘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答案】永远也不会忘记总有一幅画面,给你一份惊喜与感动;总有一句歌词,给你一份力量与安慰;总有一个人,给你一份健康与鼓励;总有一个声音,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还记得上一次考试,我拼命地开着夜车,一道又一道的难题挤进我的脑海,心中的烦躁烧灼着我的心。偶然间,我听到了爸爸和妈妈的对话:“她明天就要考试了,本该睡个好觉。可是她要是复习不充分,自己也睡不安稳,明天考试心里也没底啊。”爸爸低声地说:“那就不去打扰她了,让她安心复习吧,我去热杯牛奶给她。”说完,爸爸便走进厨房。听着微波炉“呜呜”的工作声,我的心情才慢慢放松下来。爸爸温柔地端出牛奶,我却没有听到玻璃之间的摩擦声,心里不禁想起,爸爸是个大老粗,却为了不让我分心而细心地不弄出一点声响。想到这儿,心中的烦躁似乎也被那杯温温的牛奶浇灭抚平。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泪眼朦胧。清晨,一缕朝阳暖暖地照在身上,好像晒着天然的日光浴。我睁开惺忪的双眼,刚打算起身,却听到了妈妈压着嗓子说:“你去看看孩子醒了没有?她考试可千万不能迟到啊。”爸爸小声地回答:“再让她睡一会吧,昨晚学得那么晚,准是一身疲惫。”我闭上眼睛,想象着屋外的情景。此时,妈妈一定是起了很久为我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听着锅里“呼噜呼噜”的煮粥声,心里就一阵温暖。过了一会儿,妈妈说:“时间不早了,叫她起床吧。”我清晰地听到爸爸的脚步声,慢慢地靠近我的房门,却又忽然停了下来。我似乎看到了他矛盾地皱着眉头,心里忐忑地迟疑着该不该叫醒我的表情。“吱”,门被小心地推开,“宝贝,该起床了!”爸爸缓慢地探进头,我一下蒙上被子,枕头就变得湿润了。-19-\n书包变得比平时异常的轻,我走在赶去考试的路上,一个人静静地低下头,拼命地回想着脑海中每个角落的知识点。“铃铃铃!”手机响了起来,我慌乱地接起了电话,手心里也渗出了一层致密的汗珠。“宝贝,你到学校了吗?放心吧。好好静下心来,仔细审题,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我微笑着点头:“嗯,好的。”关机前我收到了爸爸的短信,只有四个字:认真加油。可它却超过了几百个字的唠叨,让我不再心存压力,充满信心地面对考试。一次考试,分分秒秒都藏着那份爱;一声话语,字字句句都充满着那份爱;一段人生,时时刻刻都被爱包围。而我不会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爱。【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是个偏正短语,“永远也不会”为状语,具体修饰和限制谓语动词“忘记”。“永远也不会”所表达出的意韵应该是:刻骨铭心。本题的写作,应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立意。本命题的立意,取决于“忘记”的具体内容。从本命题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前者是表达的一种亲情,后者要传承的是童年的烙印,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从题目前的提示语来看,“忘记”的内容,可以是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等。具体写作时,又许将它们具体化,比如是哪件具体的事,是这件具体事的整个过程,还是起因,还是经过等。同时要考虑,这些事、人、物、地给了你哪些启示或影响,以写出文章深刻的立意来。二是要处理好文章的写作的重点。“忘记”是这篇文章的写作关键,因为它决定了这篇文章的立意与主题。而“永远也不会”则是这篇文章的写作重点,要写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原因。如是记叙文,因在具体的记叙中表现出来,将其蕴含在事件中。如写作议论文,就要具体揭示其原因。【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材料作文的关键,是看懂材料,选好写作角度。具体步骤如下:完整地阅读材料、及全部要求。在整体感觉的基础上给材料分层或分人物、角度。再整合起来,对材料形成整体理解。认真看“要求”,是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还是只能就主旨写作。但无论如何角度都必须是材料中有的,不能偏离或曲解材料。本作文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对于材料,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考生。“忘记”的内容,可以是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等。具体写作时,又许将它们具体化,比如是哪件具体的事,是这件具体事的整个过程,还是起因,还是经过等。同时要考虑,这些事、人、物、地给了你哪些启示或影响,以写出文章深刻的立意来。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都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注意议论文文体要求。-19-\n-1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