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三华学校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2022学年福清三华学校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段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A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药品为何“马甲”多郭 兴按照国际惯例,一种药品通常有三种名字:化学名、通用名和商品名。当然,中国国家医药管理局对此也有具体的规定,即药品的化学名和通用名由国家药典和药品管理部门制定,但商品名由厂家制定。正是这后一项规定,给许多药品的改名和多名创造了条件。在我国,近几年具有多种名称的有200多种常用药品。所有这些具有多种名称的药都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包装或个别成分改变,疗效是一致的。名字最多的一种药是罗红霉素,它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是,罗红霉素却有40多种名称。预防和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也有21个名称。为何有人热衷于为药品起多种名称?用句俗话说就是,指望换了马甲别人就认不出来,这样药品生产和营销者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提价,从而获取高额利润。阿司匹林,原来一片3分钱,改名为巴米尔后,一片卖到了0.63元,价格是原来的21倍;扑尔敏,以前一片3分钱,改名为息斯敏后,一片为0.99元,价格上升为以前的33倍。给药品换上不同的马甲,高兴的是厂商、经销者和医疗行业,可痛苦的是普通公众。他们不仅要付出比以往高出几十倍的钱来买药治病,而且常常为这些不同名称的同一种药犯糊涂,因而会产生更多的隐患,如多吃药、吃错药,这会使患者雪上加霜。制药和医疗行业暴利之后,该行业的人也会深受其害。最大的隐患是,医生给病人开具的两种或多种不同名称的药品可能就是同一种或同一类药品,结果自然是让患者重复用药,增加药品的毒副作用,引发不良后果。-27-\n给药品换上不同的马甲还有人文和经济方面的隐患。比如,阿司匹林换成巴米尔之后,就一笔抹杀了它作为一种科学发明对人类产生的无以估价的贡献,以及这种贡献所蕴藏的文明史和人文价值。1899年德国拜尔药厂的化学家费尼克斯·霍夫曼发明了乙酰水杨酸,这就是阿司匹林。而阿司匹林则是根据德文乙酰水杨酸的缩写而命名。因而这是一段应当遵守、敬仰和值得缅怀的历史,更是对原创和知识产权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把约定俗成的阿司匹林改为巴米尔还可能会受到外国追究知识产权的诉讼。把阿司匹林换成巴米尔也会降低这一药物的声誉和销售,直接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说阿司匹林,消费者会如同相信同仁堂、全聚德、狗不理、泸州老窖一样信赖它、使用它。由于怀疑巴米尔的价值和价格,人们当然会少用或弃之不用,这对阿司匹林的生产者、经销者和公众来说又是双输。所以,一药多名,危害不浅。现在,中国卫生主管部门已经表示要彻底整顿一药多名的现象,而且要求医生今后开处方一律用药品的通用名。(2022年《百科知识》)1.下列关于“药品‘马甲’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医药管理局规定,厂家可以自己制定药品的商品名,也。这为药品的多名创造了条件。B.有200多种常用药品具有多种名称,如罗红霉素有40多种名称,单硝酸异山梨酯有21个名称。他们只是把包装或个别成分加以改变,效果却是一致的。C.生产商热衷于药品的多名称,是由于他们认为这样普通民众认不出来,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提价,获得高额利润。D.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了对药品“马甲”多现象的整顿,要求医生开处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便使用药品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给药品换上不同的马甲,是对其发明史的背叛,更是对其发明者的轻视。B.更换了“马甲”的一些药品,可能会受到外国追究知识产权的诉讼。C.药品改换了名称不会带来危害,不会降低这一药物的声誉和销售,也不会给其生产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D.药品“马甲”多,使普通民众不仅要为买药付出高额的费用,而且会因多吃药、吃错药而雪上加霜。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由于同仁堂是个新的品牌企业,它所生产的阿司匹林改称巴米尔,不会降低人们对同仁堂的信赖程度,人们也不会少用或不用该药。B.药品生产和销售者借用药品名称多种多样的机遇,提高了药价从而获取高额利润。C.-27-\n药品作为一种科学发明,对人类产生了无以估价的贡献,药品被换了名称,很可能会勾销该药品的人文价值。D.中国在药品名称的管理上沿用国际惯例,规定了一种药品通常要有化学名、通用名、商品名三种名称,但是商品名不由国家药典和药品管理部门制定。【答案】1.D2.C3.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药品‘马甲’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药品‘马甲’多”“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了对药品‘马甲’多现象的整顿……”错误,选项变未然为已然,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现在,中国卫生主管部门已经表示要彻底整顿一药多名的现象,而且要求医生今后开处方一律用药品的通用名”,文中说的是“已经表示要……”,并非已经开始。故选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C项,“药品改换了名称不会带来危害,不会降低这一药物的声誉和销售,也不会给其生产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错误,文中说“给药品换上不同的马甲……痛苦的是普通公众。他们不仅要付出比以往高出几十倍的钱来买药治病,而且常常为这些不同名称的同一种药犯糊涂,因而会产生更多的隐患,如多吃药、吃错药,这会使患者雪上加霜”“制药和医疗行业暴利之后,该行业的人也会深受其害。最大的隐患是,医生给病人开具的两种或多种不同名称的药品可能就是同一种或同一类药品,结果自然是让患者重复用药,增加药品的毒副作用,引发不良后果”“给药品换上不同的马甲还有人文和经济方面的隐患”“直接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把阿司匹林换成巴米尔也会降低这一药物的声誉和销售”,由此可知,药品改换了名称对生产者、经销者和公众都有影响,选项“不会带来危害,不会……”的论断是错误的,故选C项。【3题详解】-27-\n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由于同仁堂是个新的品牌企业,它所生产的阿司匹林改称巴米尔”错误,“同仁堂”应是老品牌企业,且“阿司匹林”也不是同仁堂生产的,文章第六段说“1899年德国拜尔药厂的化学家费尼克斯•霍夫曼发明了乙酰水杨酸,这就是阿司匹林。而阿司匹林则是根据德文乙酰水杨酸的缩写而命名”,故选A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27-\n(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1250万美元的阳光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令人怜惜。“哦,好吧。我行动不便,你自己进来开窗户!”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担心贝蒂不接受“施舍”,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27-\n阳光下,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珍妮有些难过,她稍思片刻,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贝蒂有些疑惑。“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人,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当然可以。”贝蒂爽快地答应了。从此,在贝蒂家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桩做的餐桌用餐。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随后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阳光得来的幸福与温暖。2022年11月的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无憾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2022年3月的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遗嘱?”“是的,这是哈里斯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她财产的继承人是她的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现在,她那栋价值1250万美元的房产就是您的了。”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和这房子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拥有它。原来,阳光也是有价的,而且是高额回报,借出越多,回报越多,所以不要吝惜供给别人阳光。(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借”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B.心理、神态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作者通过典型的心理描写烘托了独居老人贝蒂的形象,同时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C.最初,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D.小说主要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以及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来刻画了珍妮热情善良、聪明能干、拥有高贵品质的形象。5.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请分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7-\n【答案】4.A5.①孤僻、冷漠:贝蒂生活陷入绝境,冷漠地回应新来的邻居珍妮;曾经对生活不抱有幻想,对外界丧失了兴趣。②善良、乐于助人:贝蒂答应给邻居珍妮打开窗户,为他人行方便;同意珍妮到她家里的阳光下用餐。③懂得感恩:珍妮帮助贝蒂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贝蒂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产转赠给珍妮。6.①“阳光”是文章的线索,它贯串全文,使文章前后相承而成为一个整体;②珍妮“借阳光”的请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使小说波澜起伏;③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在作品中,它不只是现实的阳光,更是爱心、善良的象征,珍妮的爱心和善良最终使冷漠绝望的贝蒂内心充满了阳光,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它的多次出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心理、神态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错误,从文中来看,心理描写是少量的,故不能说是主要特色。C项,“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错误,从文中来看,珍妮最初的请求不是无理的,如“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而老人也不是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她是被珍妮的微笑与温柔和善打动了,如“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令人怜惜”。D项,“小说主要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错误,文中的心理描写是少量的,且没有细节描写;“许多修辞手法”也不当,文中在塑造珍妮这一形容时,使用的修辞手法很少,如“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故选A项。【5题详解】-27-\n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考生应抓住哈里斯太太的言行进行归纳,小说开头写哈里斯太太的生活陷入绝境,她冷漠地回应新来的邻居珍妮,“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据此可以看出她是孤单、冷漠的,对生活不抱有幻想,对外界丧失了兴趣。邻居珍妮房子矮小,没有阳光,请求贝蒂打开窗户,让阳光通过她家的窗户照到珍妮家里,贝蒂答应了;珍妮请求到她家里的阳光下用餐,哈里斯太太也同意了,根据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哈里斯太太是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珍妮帮助哈里斯太太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哈里斯太太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产转赠给珍妮,由此可知,哈里斯太太是懂得感恩的,是知恩图报的。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要求,如本题“‘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请分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针对物象设题,且题干中给出了暗示,“多次出现”,这就要求考生要到文中圈出与“阳光”有关的句子,理清小说的情节,看这些“阳光”与小说情节之间的关联。小说一开头写哈里斯太太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不见阳光,然后写珍妮前来“借”阳光,请求贝蒂打开窗户,再写珍妮到哈里斯太太家花园的阳光下与哈里斯太太一起用餐,最后哈里斯太太的遗嘱中说“因珍妮馈赠了我和这房子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由此可以看出,“阳光”与小说的情节发展息息相关,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使文章前后相承,成为一个整体。同时,正因为哈里斯太太好久不见阳光,珍妮才有了“借”阳光的举动,也才有了哈里斯太太赠遗产的行为,据此可知,“阳光”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使小说波澜起伏。这些都是物象在情节上的作用。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珍妮的爱心和善良终于使冷漠绝望的贝蒂内心充满了阳光,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热爱,据此可知,“阳光”不仅是现实的阳光,还是爱心和善良的象征,在文中多次出现,具有深化主旨的作用。-27-\n【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如本文在刻画哈里斯太太的时候,具体使用了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等描写,考生可以圈出这些内容,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用毕生精力建设国家2022年3月23日凌晨3时18分,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不幸病逝,享年92岁。对于这位现代新加坡国父的逝世,生活在新加坡的人颇感悲痛;没有李光耀,就不会有今天繁荣安定的新加坡,这是新加坡人和国际社会的共识。李光耀的离世,是当代世界一颗政治巨星的陨落。李光耀是一位具备坚定政治决心和远大眼光,为国家与人民扶危定倾、扭转乾坤并享誉全球的华裔政治家。在短短的30多年里,他带领一个殖民地国家跻身世界一流国家行列。即使那些与他政见不同者,也认同他是一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领导人。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府最让人称道的特点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特别是政府部门和民事服务的反贪腐立场十分坚定,毫不妥协。自1954年创党开始,人民行动党就对人民郑重承诺,至今依然坚持,严格监督;自1959年执政以来,数十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完善反贪腐制度,并时常警示官员不得贪污受贿,违者将依法严惩:无论涉贪者身份大小、地位高低,一概依法追究,毫无例外。政府办事必须按照合理的制度,并且提供明确规范的条例让全民遵守,没有任何“灰色地带”让任何人有机可乘。因此,人民对政府办事方式有信心,知道没有任何例外可让人“钻空子”。这种制度不容许任何人以贿赂的手段,从有权势的亲朋好友那里得到特殊的照顾,并让人民了解到成功得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达到目的。由此,政治清廉成为新加坡的一个政治符号,而厉行反贪腐政策者正是疾“贪”如仇的李光耀,他就是廉政的标杆。他认为,反贪腐政策能成功,领导人以身作则最为关键。他曾说:“无论你为人民做了多少好事,如果你假公济私,为自己和家庭敛财,你就已经堕落了。所以,伟大的领袖是那些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人,他们从不滥用权势以自肥。只要最高领导人洁身自爱,就能铲除制度上的贪腐。”这里的“领导人”,不仅指最高领导人,也指所有公私机构的领导人。-27-\n2022年,在贪污调查局成立60周年的献词中,李光耀回忆说,当贪污情况在东亚和南亚近乎泛滥时,新加坡政府在1959年执政时就决定不会同流合污。政府加强了肃贪的法律,授予贪污调查局更大的权力。“经过这些年,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反贪腐框架。领导人的清廉必须是无可置疑的。领导层必须秉持和部长及下属同样高标准的诚信,因为我们不容忍贪腐行径。”现在,反贪腐已经成为新加坡社会的共识,人民都抱着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任何人、任何形式的贪腐行为。此风气的形成,应归功于李光耀不懈的努力和铁腕的反贪腐政策。新加坡人对政府廉政保持高度信心,就连反对党和异见者也无异议,这也是执政党“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许多国家,没有管理政府经验的候选人在大选中获胜后,很快便担任总统、总理和部长之职,扛起治国重任。有些人在优秀公务员的协助下,逐步学习、实践为政之道,为国为民谋利益;而有些则违法乱纪,祸国殃民。历经艰难困苦、引领新加坡日益发展壮大的李光耀,不愿意看到国家执政者面对同样的情况。因此,他认为,领导人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物色继任者,未雨绸繆,尽早栽培称职的接班人。他不认为,单靠经济增长就能使人民行动党连续执政50多年。这或许有帮助,却不是决定性条件。为了继续获得人民的支持,执政党必须拥有其他政党无法提供的高素质领导和治理能力。因此,每一次大选时,人民行动党都能引进品格好、能力强、忠诚度高的年轻人,使党保持充沛的活力,与时俱进,对局势的改变反应灵敏,克服突如其来的难关,领导国家安稳前进。1990年11月18日,李光耀在人民行动党中央执委会上讲话时说:“我的最大成就,便是确保政权顺利地转移给新一代的领袖。”所以,李光耀对新加坡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有计划地推行政治领导层的自我更新和提拔、栽培政治接班人,务使政治权力能在和平情况下顺利移交给足以托付重任的下一代领导人。执政时间长达31年的李光耀在1990年11月主动卸下总理职务,由时任第一副总理的吴作栋接任。李光耀在身强体壮、思维敏锐、在国内外声誉如日中天之时功成身退,在任期未满前自愿让出至高权柄,这在世界政坛上并不多见。一位政治领袖主动放弃至高无上的权位,确实需要超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襟。2022年6月,李光耀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说:“领导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引进有才干、有献身精神、诚实、凡事为国家不为己的人才。假如都这么做,他们就可以带领国家攀上新的台阶。”李光耀的引退,为新加坡执政者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即领袖人物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相关链接-27-\n(1)李光耀,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1954年李光耀参与创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从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共和国成立到1990年11月,李光耀一直担任新加坡总理,卸任后留在内阁担任内阁资政,继续为新加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余热。(2)作为新加坡的总理,李光耀不仅发起了反对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的运动,还禁止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以及罚款标准。他还强烈推广了几项他最为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正是由于他在指导公众行为方面所做的指令性研究,李光耀获得了1994年的搞笑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奖。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是一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领导人,这只是拥戴他的人对他的高度评价。B.李光耀总理为国家与人民扶危定倾,扭转乾坤,带领新加坡跻身世界一流国家行列,备受新加坡人民的尊敬与爱戴。C.人民行动党政府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反贪腐立场十分坚定,新加坡人民对政府廉政保持了高度的信任,对反对党和异见者也实行专政,这是执政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根本原因。D.李光耀在任期未满前引退,确保政权顺利地移交给新一代的领袖,卸任后继续为新加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余热,体现了他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精神品质。E.李光耀执政期间发起了反对随地吐痰、嚼口香糖等不文明行为的运动,强烈推广微笑、礼貌待人等文明行为,并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和罚款标准,严重的可以判死刑。8.李光耀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9.李光耀得到新加坡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尊重与高度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DB8.(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洁身自爱,疾“贪”如仇;(3)胸怀宽广。9.(1)有坚定的政治决心和长远眼光,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2)在执政的30多年里,带领一个殖民地国家跻身世界一流国家行列;(3)长期执行铁腕的反贪腐政策,使新加坡政府始终保持政治清廉的良好形象;(4)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未雨绸缪,栽培品格好、能力强、忠诚度高的政治接班人。【解析】【7题详解】-27-\n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这只是拥戴他的人对他的高度评价”概括不全面,第二段最后一句说“即使那些与他政见不同者,也认同他是一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领导人”。C项,“这是执政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根本原因”表述错误,第八段是说“新加坡人对政府……主要原因之一”。E项,“强烈推广微笑、礼貌待人等文明行为,并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和罚款标准”表述错误,根据“相关链接”可知,李光耀只是对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和到款标准。故选BD两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筛选的要求,如本题“李光耀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筛选这些信息,一要看李光耀所做的具体事情,二要看新加坡人民以及国际社会对他的看法,同时还要分析作者在文中对他的评价,筛选时,尽量使用原文中的词句,个别地方可以根据需要简要概括。从文章第二段末“即使那些与他政见不同者,也认同他是一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领导人”和相关链接中李光耀卸任后仍为新加坡的建设发挥余热,可以概括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从第三段中对人民行动党的评论“人民行动党政府最让人称道的特点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特别是政府部门和民事服务的反贪腐立场十分坚定,毫不妥协”和第五段对李光耀的评论性文字、他说的话中,可以概括出“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洁身自爱,疾‘贪’如仇”的品格;根据正文后三段文字,“执政时间长达31年的李光耀在1990年11月主动卸下总理职务,由时任第一副总理的吴作栋接任。李光耀在身强体壮、思维敏锐、在国内外声誉如日中天之时功成身退,在任期未满前自愿让出至高权柄”“即领袖人物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需要超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襟”,由此可以概括出“胸襟宽广”的可贵品质。【9题详解】-27-\n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李光耀得到新加坡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尊重与高度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要重点分析他为国家、为社会所做的巨大贡献。文章主要介绍了李光耀在执政期间的主要活动和重大贡献,所以归纳要点必须立足于这一点。纵观全文不难发现,李光耀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带领新加坡这一殖民地国家跻身世界一流国家行列,另外,还有他厉行反贪腐政策以及为了新加坡的长远发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自愿让出至高权柄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等。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27-\n“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去。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武王曰:“善哉!”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专:独掌B.敢问其目目:条目C.军皆定次,将乃就舍次,次数D.白刃始合合:交锋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如果不能胜利就以死谢罪。C.-27-\n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D.本文通过君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答案】10.C11.C12.B13.(1)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身上,现在某国不遵守臣属的职分,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前去讨伐。(2)士兵并不是喜欢送死,高兴负伤,而是做将领的能够了解士卒寒暑饥饱的详细情况,士卒才愿尽死力相报效。【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将A、B、D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都能与上下文吻合,唯有C项解释有误。C项,“军皆定次,将乃就舍”中“次”如解释为“次数”,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是说“一直要等到部队都住下安定下来了,将领才能在住处睡觉”,“次”应是“住宿”之意。故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此句讲的是大将在接收命令后的做法,可根据其中动词断句,如动词“受”的宾语是“命”,“命”后应断句;“令太史卜”是兼语句,其后应断句;动词“斋”的补语“三日”后应断句;动词“之”的补语“太庙”后应断句;动词“钻”的补语“灵龟”后应断句;动词“卜”的补语“吉日”后应断句。故排除ABD三项,应选C项。【12题详解】-27-\n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如果不能胜利就以死谢罪”错误,文中说的是“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意思是“主将接受任命后,拜而回答说:我听说国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牵制而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一志去对付敌人。我既已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利不敢生还。请您允许我按照上面的话全权处置一切,若不允许,我不敢担此重任”。故选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社稷”即江山、国家;“一”作形容词,全部,完全;“不臣”是“不遵守臣属职分”之意,“臣”,名词活用为动词;“愿”,希望;“帅”,率领,“师”,军队;;“应”应翻译为“回应、讨伐”。第二句中,“好死”即喜欢送死;“乐伤”即愿意受伤;“为”作动词,做、当、担任;“审”是“了解、知道‘之意。【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27-\n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参考译文武王问太公说:任命将帅的仪式是怎样的?太公回答道:凡国家遭遇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在偏殿上召见主将,向他下达诏令说:国家的安危,全系于将军身上。现在某国反叛,请将军统率大军前去征讨。主将接受命令后,国君就令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钻炙龟甲,选择吉日,向将帅颁授斧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立;主将随之进入太庙门,面向北站立。国君亲自拿着钺的上部,把钺柄交给主将,宣告: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处置。然后又亲自拿着斧柄,将斧刃授予主将,宣告:自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裁决。并接着申明:见到敌人虚弱就前进,见到敌人强大就停止,不要认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因为任务重大就拚死,不要因为身份尊贵就轻视部下,不要认为自己意见独到而违背众意,不要由于能言善辩而自以为是。士卒没坐下,你不要先坐;士卒还没进餐,你不要先吃。冷热都要与士卒相同。这样,士卒就会尽死力作战。主将接受任命后,拜而回答说:我听说国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牵制而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一志去对付敌人。我既已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利不敢生还。请您允许我按照上面的话全权处置一切,若不允许,我不敢担此重任。国君答允之后,主将就辞别君主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临敌作战,专心一意。这样,主将就能上不受天时限制,下不受地形牵制,前无敌人敢于抵挡,后无君主从中掣肘。这样,就能使智谋之士都愿出谋画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就已降服。从而取胜于国外,建功于朝廷,将吏得到晋升,士卒获得奖赏,百姓欢欣鼓舞,主将没有祸殃。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武王说:说得好啊!-27-\n武王问太公道:“我想让三军的士卒,攻城时能争先恐后攀登,野战时能奋不顾身杀敌;听见退军的金声就怒不可遏,听见前进的鼓声就喜不自禁。你看应当怎么办好?”太公回答说:“将领要做到三点。”武王又说:“能让我听听详细情况吗?”太公说:“做将领的,隆冬不穿皮裘,夏天不摇扇,雨天不撑伞,和士卒共寒暑,这叫礼将。将领不以身作则,就不知道士卒的冷暖。行军时,经过艰险的关隘,跋涉于泥泞道路时,将领一定要放弃骑马,与士卒步行,这叫做力将。将领不身体力行,就不知道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时,全军都已驻扎完毕,将领才能就寝;士卒饭菜都熟了,将领才能吃饭。军队不能生火做饭,将领也应不先开火,这叫做止欲将,将领不亲自节私欲,怎么能知道士卒的饥饱。做将领的,能与士卒同寒暑共劳苦饥饱,三军士众,才能听到进军的鼓声便喜不自禁,听到退兵的金声才怒不可遏。高大的城墙,深峻的护城河,箭石如雨,士卒迅然争先恐后攀登;如果遇上野外作战,两军刚一接触,士卒便争先恐后奋勇杀敌,以死相拼。士卒并不是喜欢送死,高兴负伤,而是做将领的能够了解士卒寒暑饥饱的详细情况,士卒才愿尽死力相报效。”(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春夕旅怀[唐]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14.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自己喜欢的书被别人翻动过,有寥落之意。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赞美,后四句重在议论,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E.“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两句运用了疑问的手法,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15.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7-\n【答案】14.BA15.①春光易逝之叹。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表达了深深的感叹;②羁旅思乡之情。借“子规”“三更月”的意象以及梦中之景写出了游子思乡羁旅孤独之情;③仕途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传达出诗人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④年华老去之悲。从第三联中写诗人揽镜自照白发生可以看出;⑤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因而家中自己喜欢的书被别人翻动过,有寥落之意”错误,选项曲解诗句意思,“故园书动经年绝”意思是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动”是“动辄“之意,“书”是书信之意。D项,“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赞美”不当,第三句“蝴蝶梦中家万里”意思是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写的是梦中之景。E项,“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错误,尾联两句的言外之意是既然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故选AB两项。【15题详解】-27-\n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审题,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要逐联分析诗歌的情感,且要结合诗句分析。本诗中,“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诗歌首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颔联就是抒发思乡情怀,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颔联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难以解脱。“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独自登高的处境。-27-\n(3)《蜀道难》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答案】(1).此情可待成追忆(2).只是当时已惘然(3).万里悲秋常作客(4).百年多病独登台(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独自登高的处境”“《蜀道难》的主旨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追忆”“惘然”“作客”“蜀”。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果学校与家长不及时制止,孩子就可能会养成上网成瘾的习惯,就会养虎遗患,那后果不堪设想。②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③别看他年纪小,脾气可不小。出生于富贵之家的他有看很强的优越感,无论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唯我独尊的模样。④这部电影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主要在于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人物形象复杂多变,影片中那位看似凶残暴戾的帮派大哥,实际上却是心地善良,胸无城府的大好人。⑤熬夜是一种不良习惯,长期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危害人体健康,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但总有些人不以为意,仍旧爱做“熬夜族”。⑥本是无心之举却换来不虞之誉,面对前来采访的各家媒体,这位朴实的农家大哥摸摸后脑勺,憨厚一笑道:“这不算啥,这是我应该做的。”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②④⑥【答案】D【解析】-27-\n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①③⑤成语使用错误。①“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恶人,给自己留下后患。此处使用对象是“孩子”,使用错误。③“侧目而视”: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语境是说他有很强的优越感,看不起别人。此处不合语境。⑤“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前面不能再加“大家”,语义重复。②④⑥成语使用正确。②“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④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⑥“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都合乎语境,正确。点睛:如何正确使用成语:一要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要弄清成语的来源,不能望文生义,例如“文不加点、屡试不爽、三人成虎”等。二要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作为一种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注意其感情色彩,以便正确运用。如“明目张胆、趋之若骛、处心积虑”等。三要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在成语中有一些成语有运用的对象,如“炙手可热”只能用于权势。运用时要十分注意,否则就会出错。这一类的成语还有“不胫而走”、“不翼而飞””等。四要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如“我们学校有许多莘莘学子。”“莘莘”含有“众多”的意思,与“许多”重复。五要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有些成语意思大致相同,但在程度轻重,意义侧重方面有所不同。如“惨无人道”与“惨绝人寰”都指极残酷,极狠毒,但后者指世上没有过的惨事,手段之残酷,情形之凄惨到了极点,程度比前者重。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光明磊落”、“光明正大”等。六要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一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如“不容置疑”只用于肯定句,“望其项背”和“同日而语”也只用于否定句。还要注意由此而成语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如:“漠不关心”等。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9月开始推行的“部编本”教材,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古文体裁更加多样,编写从古风民歌,到诗词绝句,从两汉论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B.吴京导演的《战狼2》将爱国主义与动作戏完美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一日为战狼,终身为战狼的铮铮铁骨和硬汉形象,同时通过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也引发观影热潮。C.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成都将进一步淘汰废气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来治理成都市的工业污染。D.《记住乡愁》因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而平实的情感受到国内外观众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27-\n【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删去“编写”,B偷换主语,应在“同时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前加上“使观众”,C。搭配不当。可改为“减少……的污染”或“降低……的浓度”。1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值方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B.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C.太升南路一家手机经销店在搞让利促销,我去垂询了一下几款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没有便宜多少。D.潘昊出院了,小魏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要求选出“得体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本题中,B项,“忝列”,谦词,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使用正确。A项,“令郎”用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是称呼对方的儿子,不能用于第三方,故错误。C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不能用于自己,句中用于自己,错误。D项,“欣闻”,听到好的消息后大为喜悦、欢心;“特表示”不当,这些都是书面语,而此处是打电话的内容,应该用口语。故选B项。-27-\n【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城市里有或大或小的绿地,绿地多了,①___。但我们时常能看到一副“板寸”样子的草地,吸尘能力明显下降,因而频繁地剪草是不环保的做法。草高达50厘米,可修剪一次,科学研究发现,草长得高不光草叶能大量吸纳空气中的污染物,②___,下雨后就能把更多的雨水送到地下,③___,二来缓解城市内涝。【答案】(1).①可以提升地表的吸尘能力(2).②草根还会大量吸收地表的雨水(3).③一来解决空气净化问题【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题,如本题就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考生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本题中,第一处,前面说“城市里有或大或小的绿地,绿地多了”,后面应是“绿地多”的功效,后面说“但我们时常能看到……吸尘能力明显下降”,由此可知此处是在说“吸尘”,所以填写和吸尘相关的语句即可。第二处,前文说的是草叶的功效,后面说“下雨后就能把更多的雨水送到地下”,可见此处说的应是草根。第三处,后文说“二来……”,可见前面应该是“一来”。考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补写即可。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格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遇到不顺心的事,找个朋友倾诉一下,就可以减轻压力,让自己放松。在倾诉的过程中,将心中的苦恼和盘托出,如果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就能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而朋友的安慰,或许能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思考角度的变化,势必让我们走出困境。①找朋友倾诉并不一定能起到减压或放松的效果。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就算得到朋友的理解,也不一定能帮够我们缓解消极情绪。(2).思考角度的变化,不一定能让我们走出困境。【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27-\n如果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就能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思考角度的变化,势必让我们走出困境”,因为“得到朋友的理解,不一定能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思考角度的变化,不一定能让我们走出困境”。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认定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决定于3月23日起,对我国进口美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即232措施)。3月23日,我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针对美国这一行为进行了反制。有人认为这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之前我国从来没有这么强硬的态度,也有人担心在这种情况下会让我们陷入困境,有可能我国的经济会从此一瘸不振。你对以上“中美贸易摩擦”有什么看法?请根据材料给的观点写一篇文章,任选其中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文体自选,要结合材料分析,不要脱离材料,不少于800字。【答案】贸易战打响随着世界格局的一次次刷新,中国在其中已经不再是那么无足轻重了,这不,面对着世界大国的决策,我们应战了,一场贸易战打响了,和往日一样,我还是观看了早六点新闻,新闻里的文件原版展示在我的眼前,我情不自禁的攥紧了拳头,心里呐喊着,中国,加油!一个小小的教书的,尽管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是一颗爱国爱家的心依然是那么强烈的跳动着,我想起了我们的前辈胡适先生,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时候,奉命出使美国,在罗斯福和杜鲁门之间,凭着自己那颗爱国心,绞尽脑汁的做演说,赢得美军的原子弹投放,才是我们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这一外交策略救民万民于水火,给日本以釜底抽薪的的打击,使其无暇及此。试想,1938年的中国,我们的中国是怎样的千疮百孔,自身的满身疮痍,又怎能顾及外呢?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还是得进行外交的,所以,那时候,胡适先生就预见到,我们的抗日战争必须得经过四五年之后,别国参与才能取胜,这种高屋建瓴的见解,没有几人能够领略,又怎么取得支持呢?但是蒋委员长支持了,就那么委托他去了,这一去就是七年,这么多年,在交通极不发达,音信遥不可及的情况下,就是他,怀揣着家国情怀,将这一使命完成了,翻开历史看一看,有人说科学家胜过三个军,那么这个外交家呢,就是那两颗原子弹的威力了!-27-\n今天,我们的外交战将们,继承了先人的传统美德,利用国际形势,创造国际形势,揭穿了南海仲裁案的内幕,识破了中印边境所谓的冲突,和美国真情实弹的打起了贸易战,谁输谁赢,我们静观其变,草鸡了的应该是心怀不轨者了吧!我们知道,南海仲裁案的内幕是什么,简直令人发指,更使人不齿了!那么,今天的贸易索税,难道不是在恶意裁控吗?他们忘记了消费者衣食父母也的道理了。这么多年,我们消费了他们大量的产品,大笔的款项供给了他们,他们已经习惯了坐享其成儿不回报了就像那些不肖子孙,一味地享受着老人的爱护反而觉得腻味了。假如老人们停止了他们最基本的供给,他们除了流浪街头,跪地求饶还会怎样呢?那就是来到老人面前乖乖的当个好孩子了。我们是不记仇的,因为我们有着博大的胸怀,允许他人犯错误,也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现在都是地球村了,我们都是一个村里的人,总不能画地为牢,把自己封闭起来吧?所以还是得合作起来,共进公退,而不是单方面的强势,只有一方存活而使另一方就地消失!我想经过战场较量,我们的强硬态度和实际对策,就会浇灭他们的气焰,乖乖的调整策略,正常交易,和我们互惠互利,以大国的强强联合的方式,给世界上创造一个祥和,温馨的环境!【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属于时事类,是有关中美贸易战的内容。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第二部分是人们对中国政府的反制行为的态度,主要有两种态度,一是“认为这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之前我国从来没有这么强硬的态度”,二是“担心在这种情况下会让我们陷入困境,有可能我国的经济会从此一瘸不振”。考生可以多角度分析。从文化角度来看,学界认为,21-27-\n世纪人类的出路,应该向东方哲学寻找智慧。中美贸易战也可从儒家文化角度分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美国中国完全可是实现双赢,但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必然遭到中国反击。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思维角度来看,美国把经济发展滞后归结为中国抢了美国人的饭碗,是只找外因,忽略了内因。归因错误。美国认为只要打贸易战,就能捍卫美国利益,让中国屈服。这是忽略了联系。美国在中国有大量投资,美国每年向中国出口大量商品。马云说:“中国是最大贸易顺差国,美国是最大利润顺差国。”美国把事物孤立起来,实际上制裁中国,相当于制裁了美国。美国错误在孤立看问题。从历史角度来看,二战前期,贸易战没有解决问题,却成了战争爆发的经济动因。美国发动贸易战,加剧了世界动荡,最后美国也卷入二战当中。从中国角度来看,要有长远眼光,不能鼠目寸光。中美贸易战,打到了中国痛处,打醒了中国人。坚持创新很重要,通过创新掌握核心基础,是国家生存之道。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立意。参考如下:美挑贸易战,失信于人输了世界放眼未来,振兴民族经济经济发展,才有外交弱国无外交提高国家经济地位才是提高国际地位硬道理合作互利,发展之道互利互助,共同发展合作促双赢【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2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