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共8题,31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ɡě遏制è楔子xiē木讷nàB.着恼zháo着陆zhuó掇拾duō辍学chuòC.籼米xiān虾蟆陵xiā红绡shāo剡溪shànD.霓裳chánɡ跬步kuǐ中绳zhōnɡ蹩脚biē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C.河南郑州的石大爷是郑万铁路河南段的农民工,他爱写歌词,经常废寝忘食。D.唐文宗即位之初曾颁了一道试贤良策,其中讲到自己任用贤良,警惕小人,宵衣旰食,希望能把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发扬光大。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B.“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C.《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都是随笔,作者用灵活自由的笔触,记述了自己求学读书的生活与感悟。D.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4.对下列画横线的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A.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就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B.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考验。C.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作品。D.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5.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至于泰安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凌万顷之茫然C.说尽心中无限事哀吾生之须臾D.这次第因为长句,歌以赠之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为()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乎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小学而大遗C.我欲因之梦吴越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7.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1)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之多与绵绵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2)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4)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科技部7月6日发布2020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项目申报指南,拟在抗新冠肺炎的药物、疫苗、检测试剂、中医药等4个方向,部署11个研究任务,支持项目不超过37项,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这次合作,旨在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解决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二、阅读理解(59分)(一)(共3题,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①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②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③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用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新英伦、纽约(新约克)是著名的;伦敦、莫斯科等地名在美国地图上都找得到,而且不止一个。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④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注明“寄籍”的。在现代都市里都规定着可以取得该土地公民权的手续,主要的是一定的居住时期。但是在乡村里居住时期并不是个重要条件,因为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的。(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人口的不断繁殖,社群生活的土地面积不断向外扩张,社群分裂成为必然现象。B.我们的籍贯取决于父亲而不是出生地,体现了地缘对血缘的深刻影响。C.血缘关系一旦落地生根,就会和地缘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D.如果外出的游子能在荒地上开垦,繁殖成新村落,新地缘的形成必然促生新的血缘。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把本是浑然的空间分出尊卑来,说明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 B.选文第3段,作者将美国社会与中国社会进行对比,旨在说明在中国社会,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C.作者善于取譬生活,如以树苗与根、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来比喻人与土地的关系,使文章易于理解。D.选文部分重点阐述血缘与地缘的三种关系,包括:在稳定的社会中的血缘性“地缘”;在变化的社会中的血缘性地缘或纯粹地缘。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建于清末的福清港头占阳八扇厝为四合院式二进民居,曾经繁衍14代、160多户人,由此成为血缘性地缘的充分见证。B.位于福清一都镇东山村的“东关寨”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系何氏家族为防御盗匪而联合筹资兴建的。这实际上反映的是在血缘观念影响下,为维护地缘关系而作出的集体防御。C.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常务副主席林文珠认为,印尼的华人后代生于斯长于斯,应该热爱印尼这个国家,但华人有着自己的祖籍国,应该要知道自己从祖辈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林副主席所言与费孝通的观点是相通的。D.福清海外侨民当中,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光饼香,光饼好,光饼就是我们的‘麦当劳’”。这是社群分裂形式下的福清游子还未融入新社区时才产生的思乡爱乡之情。(二)(共2题,1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田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一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节选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12.上面节选文字的关键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捍卫B.事实C.科学D.真理13.以下不属于文中袁隆平反驳“贬斥杂交稻的文章”所依据事实的一项是()A.杂交水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B.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就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C.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超2000亿千克D.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14.新闻标题为“新闻的眼睛”,在新闻传播中具有突出作用。比较“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标题,说说“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这个标题的特点和作用。(三)(共3题,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蓑衣张炜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小格往一边看了看,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达子笑了笑,走开了。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最后也跑回家了。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他禁不住喊了一声:“小格——”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和。”“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艺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 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她问:“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一夜刚好耕完。”“啊……达子!”小格想: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锨翻,不知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她很想告诉他: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吧!但她就是说不出口。她怕达子笑话她小气。达子有钱呢——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来说可算不了一回事。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老鹰上沾了稀泥。他说:“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驾上我的轻骑!”小格不作声了。达子问:“你做什么?”“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你编蓑衣吧!”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我想了想,真是的,这一年我到处去,就是没见到蓑衣……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你不懂——‘信息’……明白了吗?明年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小格笑了。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1984年11月(选自《张炜中短篇小说年编·采树鳔》,有删改)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境描写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蓑衣草象征传统生活,寄寓作者弃旧迎新的主张。B.文中老头子讨论“蓑衣的好处”,旨在暗示商机,为达子的建议做了铺垫。C.小格家境困难而又勤劳努力,敏感自尊而又乐观自信。D.小说表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某校举办文化节,摄影社准备将张炜《蓑衣》拍摄成微电影。邀请你加入创作团队,请完成以下任务:16.你认为,微电影应该将达子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17.经过商讨,社团成员达成共识: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微电影将重点拍摄两个特写镜头。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细节,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①达子的鹰鞋②开篇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③小格的蓑衣④文末小格的笑(四)(共2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一朵野花陈梦家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一九二九年一月(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1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C.“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是因为浩渺的长天已经融化为野花生命的全部梦想。D.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的生命力。19.诗歌是如何塑造野花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五)(共3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节选《旧唐书》)(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20.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古人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晚辈或平辈称字。B.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C.唐宋古文运动是指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D.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2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味道,这味道串联了我们对那里的记忆:莼羹鲈脍是张翰眼中的吴中味道,和双喜一起看的社戏是鲁迅眼中的赵庄味道,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是朱自清眼中的南京味道,疫情后的烟火是全国人民眼中的武汉味道……2020年,福清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这里也有自己的味道。请以“福清味道”为题,写一篇散文。要求:①选择你认为最能代表福清特点的一种味道写,不必面面俱到。②内容具体完整,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感情真实自然。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楚,不少于800字。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版)一、积累运用(共8题,31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ɡě遏制è楔子xiē木讷nàB.着恼zháo着陆zhuó掇拾duō辍学chuòC.籼米xiān虾蟆陵xiā红绡shāo剡溪shànD.霓裳chánɡ跬步kuǐ中绳zhōnɡ蹩脚biē【答案】B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C.河南郑州的石大爷是郑万铁路河南段的农民工,他爱写歌词,经常废寝忘食。D.唐文宗即位之初曾颁了一道试贤良策,其中讲到自己任用贤良,警惕小人,宵衣旰食,希望能把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发扬光大。【答案】A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B.“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C.《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都是随笔,作者用灵活自由的笔触,记述了自己求学读书的生活与感悟。D.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答案】C4.对下列画横线的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A.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就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B.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考验。C.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作品。 D.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答案】C5.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至于泰安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凌万顷之茫然C.说尽心中无限事哀吾生之须臾D.这次第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答案】C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为()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乎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小学而大遗C.我欲因之梦吴越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答案】B7.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1)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之多与绵绵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2)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4)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周公吐哺(4).天下归心(5).故不积跬步(6).无以至千里(7).无边落木萧萧下(8).不尽长江滚滚来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科技部7月6日发布2020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项目申报指南,拟在抗新冠肺炎的药物、疫苗、检测试剂、中医药等4个方向,部署11个研究任务,支持项目不超过37项,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这次合作,旨在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解决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答案】①7月6日,②科技部发布2020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项目申报指南,③拟在多个方向开展国际合作,④共享信息,攻克难题,⑤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二、阅读理解(59分)(一)(共3题,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①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②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③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用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新英伦、纽约(新约克)是著名的;伦敦、莫斯科等地名在美国地图上都找得到,而且不止一个。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④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注明“寄籍” 的。在现代都市里都规定着可以取得该土地公民权的手续,主要的是一定的居住时期。但是在乡村里居住时期并不是个重要条件,因为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的。(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人口的不断繁殖,社群生活的土地面积不断向外扩张,社群分裂成为必然现象。B.我们的籍贯取决于父亲而不是出生地,体现了地缘对血缘的深刻影响。C.血缘关系一旦落地生根,就会和地缘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D.如果外出的游子能在荒地上开垦,繁殖成新村落,新地缘的形成必然促生新的血缘。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把本是浑然的空间分出尊卑来,说明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B.选文第3段,作者将美国社会与中国社会进行对比,旨在说明在中国社会,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C.作者善于取譬生活,如以树苗与根、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来比喻人与土地的关系,使文章易于理解。D.选文部分重点阐述血缘与地缘的三种关系,包括:在稳定的社会中的血缘性“地缘”;在变化的社会中的血缘性地缘或纯粹地缘。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建于清末的福清港头占阳八扇厝为四合院式二进民居,曾经繁衍14代、160多户人,由此成为血缘性地缘的充分见证。B.位于福清一都镇东山村的“东关寨”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系何氏家族为防御盗匪而联合筹资兴建的。这实际上反映的是在血缘观念影响下,为维护地缘关系而作出的集体防御。C.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常务副主席林文珠认为,印尼的华人后代生于斯长于斯,应该热爱印尼这个国家,但华人有着自己的祖籍国,应该要知道自己从祖辈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林副主席所言与费孝通的观点是相通的。D.福清海外侨民当中,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光饼香,光饼好,光饼就是我们的‘麦当劳’”。这是社群分裂形式下的福清游子还未融入新社区时才产生的思乡爱乡之情。【答案】9.C10.B11.D(二)(共2题,1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田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一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节选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12.上面节选文字的关键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捍卫B.事实C.科学D.真理13.以下不属于文中袁隆平反驳“贬斥杂交稻的文章”所依据事实的一项是()A.杂交水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B.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就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C.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超2000亿千克D.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14.新闻标题为“新闻的眼睛”,在新闻传播中具有突出作用。比较“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标题,说说“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这个标题的特点和作用。【答案】12.B13.C14.示例一:标题简明,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既突出了“事实”这个关键词,也彰显了它不可或缺的地位,揭示了选文的主旨。(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①标题突出了“事实”对于科学家的重要性。②简明扼要,揭示选文主旨。③使用比喻(暗喻)修辞,将事实比喻成科学家的空气,生动形象。(三)(共3题,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蓑衣张炜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小格往一边看了看,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达子笑了笑,走开了。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最后也跑回家了。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他禁不住喊了一声:“小格——”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和。”“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艺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她问:“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一夜刚好耕完。”“啊……达子!”小格想: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锨翻,不知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她很想告诉他: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吧!但她就是说不出口。她怕达子笑话她小气。达子有钱呢——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来说可算不了一回事。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老鹰上沾了稀泥。他说:“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驾上我的轻骑!” 小格不作声了。达子问:“你做什么?”“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你编蓑衣吧!”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我想了想,真是的,这一年我到处去,就是没见到蓑衣……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你不懂——‘信息’……明白了吗?明年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小格笑了。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她来到芦青河湾了。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1984年11月(选自《张炜中短篇小说年编·采树鳔》,有删改)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境描写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蓑衣草象征传统生活,寄寓作者弃旧迎新的主张。B.文中老头子讨论“蓑衣的好处”,旨在暗示商机,为达子的建议做了铺垫。C.小格家境困难而又勤劳努力,敏感自尊而又乐观自信。D.小说表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某校举办文化节,摄影社准备将张炜《蓑衣》拍摄成微电影。邀请你加入创作团队,请完成以下任务:16.你认为,微电影应该将达子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17.经过商讨,社团成员达成共识: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微电影将重点拍摄两个特写镜头。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细节,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①达子的鹰鞋②开篇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③小格的蓑衣④文末小格的笑 【答案】15.A16.微电影应该将达子塑造成一个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头脑灵活,新潮时尚,善于接受新知,能敏锐捕捉商机的新型劳动青年形象。17.示例一:我认为可以选择细节②与④进行特写:细节②:“细心地揪掉”“整齐地堆放”等动作表现了小格的勤劳。及对草叶的珍惜,可推知小格家境困难,含蓄地为下文小格的自卑埋下伏笔。细节④:文末小格的笑说明小格的心理包袱已经打开;含蓄地表现她接受了达子的建议;也表达了小格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相对于①与③,特写②和④可以从正面展示小格前后的变化,使小格形象更加立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示例二:我认为可以选择以下两个细节进行特写:细节①:达子的鹰鞋是达子生活水平的代表,是小格与达子产生隔膜的媒介,也是小格对达子的态度转变的媒介。细节③:小格的蓑衣与他人的雨衣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小格自卑心理的直接表现;蓑衣推动了达子为小格改善生活提出“编蓑衣”的建议。将细节①与③进行特写,以典型的物件表现出小格与达子所代表的新旧生活的不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四)(共2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一朵野花陈梦家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一九二九年一月(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1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C.“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是因为浩渺的长天已经融化为野花生命的全部梦想。D.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的生命力。19.诗歌是如何塑造野花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答案】18.D19.①衬托。以“荒原”、多变的“风”等表现环境之恶劣,反衬野花的乐观。②拟人。“向着太阳发笑”,“欢喜”等字眼赋予野花以人的情态,“知道”、“听惯”等词表现野花的自信。③对比。将辽阔的“荒原”、阔大的青天与野花形成对比,突出野花的渺小。(五)(共3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节选《旧唐书》)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20.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字退之,古人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晚辈或平辈称字。B.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C.唐宋古文运动是指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D.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2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答案】20.A21.D22.(1)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味道,这味道串联了我们对那里的记忆:莼羹鲈脍是张翰眼中的吴中味道,和双喜一起看的社戏是鲁迅眼中的赵庄味道,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是朱自清眼中的南京味道,疫情后的烟火是全国人民眼中的武汉味道……2020年,福清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这里也有自己的味道。请以“福清味道”为题,写一篇散文。要求:①选择你认为最能代表福清特点的一种味道写,不必面面俱到。②内容具体完整,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感情真实自然。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楚,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福清味道福清的味道,就是那记忆里榕树花的淡淡清香。身为北方人,我很喜欢榕树。那多半是因为罗大佑《童年》,有一句歌词叫“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小的时候,我喜欢哼唱,想象什么样的榕树,什么样的知了,以及在哪个池塘边。不断地哼唱和想象,最终榕树之于我变成了美好的存在。我看过很多榕树。在我的中学校园里,有一棵高大的树,古老挺拔,每到春夏,便开满了红色的绒花,我们都叫它绒花树。在很长时间里,我一直认为它就是罗大佑歌声中的“榕树”。校园里的绒花很美,夏天开满了淡红色夹杂白色的绒花,合瓣花冠。它的整个树冠是打开的,像个大伞一样,中学时代,我常常跑到这棵树下面,尤其是在它开花的季节。南方榕树什么样儿呢,它不开那种温柔的花朵,可是,它枝繁叶茂,冠型优雅,有另一种气度。在福建福清的东关寨,我们围着一棵五百年树龄的榕树赞叹不已。它属于小叶红榕,平均冠幅在50米以上,是独树成林的景观。它的树根曲曲折折交错生长,虬劲沧桑,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它根不仅仅扎于大地,它的根部本身也成为了植物的土壤。滴水观音在它的根部兀自生长,郁郁葱葱,接天连日,从上至下,完全变成了绿色的王国。真是绿啊,是各种各样的绿交织在一起,让人想到各种与绿有关的事物,碧水,碧玉,青山绿水,绿草如茵,青枝绿....这些绿色如此灵动,象征着生命的动力与源泉。朋友介绍说,就在这棵古榕树旁边还长着各种翠竹和梅树,当地人为这些植物的共长起名为“青梅竹马”。也难怪阔大交错的树冠上挂着红色的祈福牌了,在这样的美好景致下,唯有许下美好愿景才相配。坐在古榕旁边的木亭里休息,望着这旺盛生长的大树。它真是遮风挡雨的所在。——谁能想到它已经500多岁了呢?五百年依然枝繁叶茂,五百年绿色盎然。古树历经沧桑而绿色依旧实在令人感叹。当地人把这一景观命名为:“古榕听涛”。我没有问为何叫古榕听涛,我一厢情愿地认为,所谓听涛,听的是时间之涛,岁月之涛、人世之涛。记得看古榕树是在一个黄昏,走累了在木亭坐着。远处是夕阳、和畲族人民聚居的村寨,脚下是野花开放。久久不想离开。忽然想到陆游有一首诗似乎写过榕树下的歇息。“寺钟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我们虽谈不上白发未除豪气在,也说不上醉吹横笛,但是,坐榕阴的美好却是相似的。所谓古今同慨,莫过于那共在榕阴的瞬间。在古榕下歇息的片刻,虽然已经流逝,却存在了记忆的深刻。这就是留在我记忆中的永恒的福清味道。(改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的《在福清看榕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6 09:57:00 页数:23
价格:¥4 大小:116.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