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基础运用及诗歌赏析(上海专用)(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7

2/37

剩余3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1基础运用及诗歌赏析(解析版)目录一、上海市普陀区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上海市杨浦区同济大学一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三、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四、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五、上海市闵行区金汇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六、上海市奉贤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教学质量调研期末语文试题七、上海市虹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八、上海市嘉定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九、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上海市普陀区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默写下列诗歌。(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2)大漠穷秋塞草腓,__________________。(高适《燕歌行》)(3)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4)理解性默写。《书愤》中作者以战略家自许,希望能扬威边地,如今却一切落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举类迩而见义远②.孤城落日斗兵稀③.石破天惊逗秋雨④.塞上长城空自许⑤.镜中衰鬓已先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迩”“稀”“逗”“衰鬓”“斑”。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______·过洞庭【南宋】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n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10.从格式看,这首词的词牌是()A.念奴娇B.沁园春C.踏莎行D.雨霖铃11.对上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洞庭”句写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远眺洞庭的总印象。B.“玉鉴”句写湖水明净而广阔,反衬出“扁舟一叶”的孤寂萧条。C.“素月”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展现光洁透明、表里如一的美。D.“怡然”句写物境和心境融合的美妙体验,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12.结合下阕内容,对“我”的形象加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0.A11.B12.(1)“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孤光自照”,以孤月和清光之景衬托自己的孤高、清高。“肝胆皆冰雪”,以晶莹洁白的冰雪比喻自己坦荡的襟怀(心地纯洁、光明磊落)。(2)“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短发萧疏”,肖像描写,头发稀疏短少,“襟袖冷”是诗人的感觉,有萧条与冷落之意。但“沧浪空阔”,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展现出诗人雄伟的气魄。(3)“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诗人想象自己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举北斗星当酒杯慢慢斟酒来喝,邀请天地万物为宾客一同饮酒。通过动作描写,展现出诗人自信、豪迈、博大、宏伟的形象。(4)“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扣舷”敲着船舷打拍子,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n本题考查的内容是词牌知识。根据同一词牌句数以及相同位置上字数相等的原则,背诵学过的词牌名句加以对照即可。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与本词句数、字数对应整齐,所以确定词牌为“念奴娇”。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反衬”错误。“玉鉴”句写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作者所用的意味,湖水明净而广阔,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选项中“反衬”手法判断失误,这里是以乐景正面衬托乐情。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下片写“我”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中直抒胸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结合词人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正直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包含了愤慨。“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像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浪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沧浪,指洞庭湖水的浩淼。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不但如此,诗人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n“尽挹西江还,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这里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诗人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万象”,天地间的万物。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该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啊!词的最后两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化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说“我”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欲打破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抒写豪放旷达之情。二、上海市杨浦区同济大学一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积累诗句。(1)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______________。《礼记·大学之道》(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4)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5)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答案】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②.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③.举类迩而见义远④.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⑤.奈何取之尽锱铢【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期、壹、迩、峥嵘、稠、锱铢。2.近年来,美国肆意加征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给两国经贸关系蒙上了阴影。有媒体评论说,面对疾风骤雨,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近14亿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底气。下列最能体现中国人民面对经贸摩擦的信心和底气的诗句或谚语是()A.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B.\n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D.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并准确运用的能力。A.“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不合题意。B.“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诗人居高临下、高屋建瓴的胸怀,不合题意。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表现诗人面对风风雨雨的乐观与从容,符合题意。D.“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不合题意。故选C。3.按要求选择(1)下列成语使用正确一项是()。A.寒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大家从睡梦中吹醒,让人不寒而栗。B.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C.昨天下午,千人团队游览了日月潭,领略了巧夺天工的宝岛风光。D.为了使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克服了重重困难。(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而且平均而言,他们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_______________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①当那些有自知之明者还在苦苦计算得失概率时,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②就算有人争,也许他们还不如你。③过度自信者的竞争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n④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你不就白白赢了一回么?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答案】(1)B(2)D【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此处是因寒冷发抖而非不冷发抖,不符合语境。B.畅所欲言:把想说的话痛痛快快地说出来。此处指代表们把想说的都说出来,使用正确。C.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宝岛”是自然风光,不能用该词。D.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此处技术人员们克服困难让铁路通车,应该用褒义词,感情色彩不当。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衔接排序的能力。文段阐明: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③总述过度自信者的处事特点;③②从假设的角度说明他们更容易成功,“如果”“就算”表明③在②前;①在前面的分析上得出结论;据此可排除ABC三项。故选D。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易水歌陈子龙①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②一唱心茫茫。\n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督亢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④。注释:①陈子龙:明末抗清志士,明亡后,清兵陷南京,开展抗清活动,事败投水殉国。②骊驹:《诗》篇名。③督亢:古地名,战国燕的膏腴之地。④庆卿:即荆轲。博浪沙:地名。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13.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A.咏史B.送别C.边塞D.咏怀1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反清复明的心志。B.本诗展现了荆轲在秦殿上大义凛然的形象。C.篇终用典委婉地写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忧愤。D.全篇紧紧围绕历史事件叙述、抒情、言志。15.前人评价陈子龙的这首诗有杜诗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A14.C15.\n沉郁:内容深广、情感深沉、意境雄浑等;顿挫:情感跌宕、谋篇曲折、音韵迭变等。全诗把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与易水送别的悲凉之景、送别时悲壮的场面、荆轲秦殿刺秦时悲壮的历史瞬间、张良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典故有机熔铸,使内容深广;一系列视死如归的画面营造了雄浑的意境;寄寓自己以身殉国之志,情感深沉而厚重。在情感表达上是曲折迂回的:从写萧条旷达的送别场面起笔,悲中透露出雄浑之气;“骊驹一唱心茫茫”转而凄切忧伤;然后“羽声飒沓飞清霜”再由凄切转为轻快高昂。紧接着“七尺屏风袖将绝”写出英雄壮举的雄壮之势;而“可怜六合归一家”两句陡转又表现了对英雄壮举未成的惋惜;最后借用典故传达坚定抗清的决心,情感从悲情转为悲壮铿锵有力。【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题材的能力。特点诗歌的题材有: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怀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思乡怀远(人)诗/思乡怀人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边塞诗,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A项,《易水歌》是明末清初陈子龙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拓展古意而成哀悼诗声,先写送荆轲的时间和地点,再写送别时壮观的场面,然后写刺秦王的经过,最后写秦王一匡诸侯统一中国后天下宝物都集秦宫且美女钟鼓繁若云霞。可知“易水歌”是一首咏史诗。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篇终用典委婉地写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忧愤”错误,篇终“浩茫”之思,幽深婉曲地传达出陈子龙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故选C。【15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翻译:苍凉古道在燕赵大地延伸,千年易水多么湍急,到处是飞舞的沙尘。走不尽的路啊,我们送别西去复仇的荆卿;沿途的枯草,在萧瑟的风中抖动。送行的车马随从站在路旁,分手的时刻终于来临;告别的歌声缓缓而起,壮士的心中腾升起一片苍茫。手拿精美的酒杯无法饮,慷慨激昂的旋律飞越在凛冽的荒原上。白虹贯日,喷射出耀眼光芒,那是上苍被壮士的精诚感动;暴君秦王面临短兵相接的处境,他仓皇奋甩衣袖越过屏风。督亢图穷而未能报仇雪恨,咸阳殿上洒下一腔热血,可叹一片精诚。上下四方何等广大,美人钟鼓多如云霞,只可惜,到后来尽为秦王独霸。荆轲壮烈牺牲,渐离被杀,但过些时日,还会有勇猛的力士与秦王相遇在博浪沙!此诗分四层,通篇藉咏荆轲以感慨现实,气韵流荡,耐人咀嚼。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写送荆轲的时间和地点。易水河畔原为古老航道,背燕面赵,襟带二邦,河水浩荡,两岸白沙无垠,足为送别开拓寥廓宏大背景。又时值天风萧瑟、草木零落暮秋季节,北国天空尤为高远幽旷,浩浩江水,茫茫白沙,飒飒天风,萧萧草木,这些大自然奇特景观为全诗铺垫了慷慨悲壮基调。“送君迢遥西入秦”一句点明送谁去何处。其中,“迢递”一词既写征途之遥,复含任重而道远深意。紧接着四句为第二层,写送别时壮观的场面,以“骊驹一唱心茫茫”渲染悲壮场面,既为赞古代英雄荆轲,更为颂现实生活左懋第北上议和壮举。之后四句为第三层,写刺秦王的经过,借荆轲悲剧重演以痛悼左懋第遇害。最后四句为第四层,写秦王一匡诸侯统一中国,天下宝物都集秦宫,美女钟鼓繁若云霞。邪恶战胜正义,如同清朝灭明朝。但荆轲、高渐离虽亡,而博浪沙椎击秦王的张良终将再度出世。篇终“浩茫”之思,幽深婉曲地传达出陈子龙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这首诗内容沉郁,情感顿挫。全诗构制宏伟,内容深沉,立意含蓄,风格慷慨悲凉,写景在于创造情感氛围,叙事在于抒发情感,全诗叙事都隐隐荡漾着郁勃的情思,结尾的议论又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三、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n1.按要求依据教材填空。(1)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赤壁怀古》)(3)《老子》中,在实体、空间的基础上概括抽象出“有”“无”的功能价值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一尊还酹江月③.念奴娇④.有之以为利⑤.无之以为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摧,折,尊,酹。2.社区在“读古诗,做好人”的活动中向学生征集楹联,请你在下列联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兴观群怨,修齐治平B.离骚而问天,哀以招魂C.篑于平地进以往,风乎舞雩咏而归D.《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而不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运用对联的能力。A.“兴观群怨,修齐治平”,兴观群怨,是指诗的社会功能;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符合“读古诗,做好人”的主题。B.“离骚而问天,哀以招魂”不是对联,且与做好人的主题无关。C.“篑于平地进以往,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经过自己的创造和努力,达到人生中诗意的境界。无“读古诗,做好人”的意思。D.“《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而不乱”,这是对《国风》和《小雅》的评价,无“读古诗,做好人”的意思。故选A。\n3.下列表达和推理无逻辑错误的一项是()A.两天两夜一直没有停过的毛毛细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B.梅雨季节,江南的农村、平原、山区和城镇都阴雨连绵。C.如果他是教授,他就有学问;他有学问,所以他是教授。D.只有到了深秋,枫叶才会红:正是夏天,枫叶应该没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推断的能力。A.“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说明之前雨停过,而前句“两天两夜一直没有停过”,前后矛盾,不合逻辑。B.“农村、平原、山区和城镇”并列不当,存在交叉关系。C.“他有学问,所以他是教授”前提不成立。有学问的未必是教授,逻辑推理错误。故选D。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野玫瑰(德国歌德)少年看见红瑰,原野上的玫瑰,多么娇嫩多么美,急忙忙跑去看,心中暗自赞美。玫瑰,玫瑰,红玫瑰,原野上的玫瑰。少年说:“我摘你回去,原野上的玫瑰!”玫瑰说:“我刺痛你,使你永远不会忘记,\n我决不能答应你。”玫瑰,玫瑰,红玫瑰,原野上的玫瑰。粗暴少年动手摘,原野上的玫瑰,玫瑰刺痛他的手悲伤叹息没有用,只得任他摧残。玫瑰,玫瑰,红玫瑰,原野上的玫瑰。采葛《诗经·王风》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12.下对《野玫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意象描写看,本诗的主题是“爱”,不能理解为“强横”“女权”等。B.本诗用第三人称叙事,结构上起承转合,事件和人物情感发展很清晰。C.本诗的问答对话,使诗歌具有情节性,使玫瑰与少年的形象更为鲜明。D.本诗三节的行数相同,各行大致整齐,诗歌形式工整匀称具有建筑美。13.在音乐性方面,《野玫瑰》和《采葛》用了相同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比较赏析其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A13.《野玫瑰》和《采葛》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野玫瑰》中“玫瑰,玫瑰,红玫瑰,原野上的玫瑰”反复出现,富有节奏感;《采葛》则反复使用句式“彼采……兮,一日不见,如三……兮”,每一节指替换一字,反复咏唱,富有乐性。【解析】\n【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A.“意象描写看,本诗的主题是‘爱’”错误。野玫瑰象征着年轻的少女,她拒绝了少年的追求并保卫自己。少年摘采野玫瑰,意味着少年粗野地夺去了少女的贞洁,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少女的不幸遭遇,而无力反抗的哀伤,流露出一种怨而不怒的情感。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野玫瑰》和《采葛》在音乐性方面的手法,并结合具体内容比较赏析其表达果。首先《野玫瑰》和《采葛》在音乐性方面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如《野玫瑰》三节中“玫瑰,玫瑰,红玫瑰,原野上的玫瑰”反复出现,表达了少年对玫瑰的喜爱、感叹、爱而不得的痛苦。《采葛》则反复使用句式“彼采……兮,一日不见,如三……兮”,每一节指替换一字,反复咏唱。重章叠句手法的使用,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四、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单于猎火照狼山。(高适《燕歌行》)(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3)《书愤》中作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校尉羽书飞瀚海②.望帝春心托杜鹃③.出师未捷身先死④.长使英雄泪满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瀚、鹃、捷、长、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n2.按要求选择。下列选项中,语句使用不恰当一项是()A.小王学花样滑冰十年终获大奖,同伴称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小明被评为“孝心少年”,颁奖词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新兵招募宣传文案中用“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来号召青年参军。D.小马荣获“最佳辩手”,颁奖词中写道:“口若悬河,能言善辩”赞其出色辩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及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指人在艰辛磨炼后成功。语境说小王学花样滑冰十年终获大奖,使用正确;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更护花”原本是表达诗人对国家的耿耿忠心,后成为歌颂奉献精神的传世名句。语境中是表现“孝心”,不符合语境;C.“慷慨自古英雄色,甘酒热血写青春”歌颂青年保家卫国的豪情,语境指参军为国做贡献,使用正确;D.“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形容人口齿伶俐,语言表达能力强。语境是评价“最佳辩手”,使用正确。故选B。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唐)高适践更①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②高。[注]①践更:此处指服役的士卒。②太白:星座名,古时认为是将星。\n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押韵符合律诗的要求。B.本诗是送别诗,也是边塞诗。C.“何如州县劳”在本诗中没有直接回答。D.“军容随赤羽”句写军队如飞鸟般疾行。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清新流畅B.慷慨激越C.委婉含蓄D.雄浑悲壮14.本诗与一般的伤感失落的送别之作颇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D13.B14.首联点出送别,一“登”一“指”颇有昂扬气概,并无远别的悲伤;颔联问别,不用寻常慰别之语,而以“关山事”与“州县劳”对比发问,表现诗人对友人送兵远行的关切。从全诗看,此处也暗含了诗人对立功边塞的神往;颈联描绘出行情景,精炼“随”“引”二字、巧用自然景色衬托部队风貌,勾画出军容的整肃威武和白少府赴边的英姿,透露出对白少府治军的赞扬;尾联写对友人的慰勉,预言白少府此行必能建功,以昂扬的情调送别友人,也含有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全诗激昂雄壮,与伤感失落的送别之作颇不相同。【解析】【12题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诗歌歌的押韵和词句内容分析。解答该种题型时,考生要了解关于诗词的一些基本常诗。然后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内容,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D项,“句写军队如飞鸟般疾行”赏析有误。“军容随赤羽”是写士兵们身带赤羽之箭,表现雄壮的军容。故选D项。【13题详解】\n该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确切地说是评价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生要了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哪些,并能结合具体的诗词加以判断。诗的首联写白少府告别亲友带兵轮换到西北边地驻防时登临六盘山头。颔联写自己作为守边官吏,烦劳地方官员为了关山战事辛苦带兵换防,实在是问心有愧,对不住人家。颈联却笔锋一转,语气豪迈:奔赴边关的将士们,军容齐整,红色箭羽紧随其身,在绿色的原野上青色战袍着身,格外耀眼夺目。言外之意是赞许白少府带兵有方,军势威猛。尾联诗人豪气冲天,尽显盛唐军人的气象:谁能砍断匈奴单于的臂膀,今年的太白星高悬,必有敌人进犯边境,杀敌报国,正等待着英武的军人和将士。所以,本诗的语言风格是慷慨激越。【14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说本诗与一般的伤感失落的送别之作颇不相同,要注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考生要先仔细研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表达的情感。回答时要注意分析本诗作为送别诗,没有伤感失落之情,那么抒发的是什么情感,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首诗是送别诗。首联点出送别,“登”和“指”表现出昂扬的气概,并无远别的悲伤;颔联以“关山事”与“州县劳”对比发问,表现诗人对友人送兵远行的关切,与一般的慰问也不同。此处暗含了诗人对立功边塞的神往;颈联描绘出行情景,“随”“引”表现出军容的整肃威武和白少府赴边的英姿,表达对白少府治军的赞扬;尾联写对友人的慰勉,预言白少府此行必能建功,以昂扬的情调送别友人,也含有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因此说本诗与一般的伤感失落的送别之作颇不相同。【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n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附加题】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宋]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①词人托以“代人寄远”的形式,即借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思归之情。25.“少年游”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26.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诉说了对远行在外的亲人当年不当别而别,如今当归而未归的思念盼归之情。B.前三句点明分别的时间、地点与气候,说明主人公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家中的妻儿。C.下片写妻子本想仿效李白对酒邀月以慰寂寥,却不意反惹出更加惆怅的情绪。D.结尾借月中姮娥只怜爱双栖燕而不顾怜空闺独守之人,写出了妻子月下的孤独。27.简要赏析下片画线句运用的艺术技巧。\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5.①.词牌名②.小令26.B27.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由双栖燕子想到单栖人,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主人公独守空闺的孤单和寂寞。【解析】【分析】【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这是关于“词”的文学常识。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的标题一般由词牌名和题目构成,本词中“少年游”就是词牌名,后面的是题目。词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这首词共51字,是一首小令。【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说明主人公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家中的妻儿”错。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故选B。【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画线句是“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意思是好似那月光无限怜爱那双宿双栖的燕子,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画梁上的燕巢。,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此句运用联想和反衬手法,看到梁上的双栖燕,而想到了自己这个单栖人,由燕子的双宿双栖,反衬出自己独守空闺的孤单寂寞。\n五、上海市闵行区金汇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默写诗句:(1)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2)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3)信而见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无怨乎?《屈原列传》(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5)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愤》【答案】①.揭竿为旗②.只是当时已惘然③.忠而被谤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⑤.千载谁堪伯仲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的书写:“竿”“惘”“谤”“载”“堪”。2.毛泽东认为“人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以下诗句中最能有力支持这个观点的一句是()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论点论据之间关系的能力。A.(在追寻真理方面)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不遗余力地)上上下下追求探索。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的问题。前的路程是那样的长,那样的远,我已经立志,要百折不挠的去寻找我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只强调去探索实践,无关乎正确的思想、真知。B.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C.学海中没有边,只有用自己辛勤劳动,用辛苦作舟才能达到彼岸。强调求学问道的方法在于勤学苦读。强调的是“勤”和“苦”,无关乎实践。\nD.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蕴含了观书和观水一样,都是有着源源不断的源头,以水比喻书,告诉我们要不断的补充新知识,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们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强调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够有所创造,有所产出。无关乎实践。故选B。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进化人类学家认为,因为我们从过去几代人那里继承了在这个世界立足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被包裹在文化里。人类进化的目的,,,。不过,环境既包含文化层面,也包含物理层面。文化的快速变化正在对人类的进化过程产生巨大影响。①是将其应用于生活环境相同情景中②不是通过个人努力独自解决问题③是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积累知识④不是通过集体合作快速解决问题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话题应该是一致的。上文承接的是人类进化的目的,下文衔接的是环境,四句话中只有①谈到“生活环境”,应放在最后,而①句中的指示代词“其”,应在上句中有所对应,②④谈到的都是解决问题的错误方法,放在①句的语境中不通顺,只有③与①组成承接关系,因此排除BCD。故选A。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n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①此词是作者任溧水县令时所作。无想山在溧水县南十八里。1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篇幅上看,本词属于长调。B.从题材上看,本词是怀古之作。C.从押韵上看,本词一韵到底。D.从风格上看,本词是婉约词。14.下列对本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对仗工整,“老”“肥”两字活用为动词,极其生动。B.“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两句形象写出溧水地区地低近山久雨湿重的环境特点。C.“人静”三句写出空山人寂,鸟儿逍遥,水色澄清,水声溅溅,又与前几句呼应。D.“凭栏久”三句从上文的虚写转入写实,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的白居易相似。15.本词下片的抒情曲折回环,请结合具体内容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B14.D15.示例:“如社燕”三句,作者以社燕自比,春来秋去,从漠北漂泊来此寄居栖身,暗示他宦情如逆旅的心情;“且莫思”两句,劝人将身外名利放下,开怀行乐,此一转;“憔悴”两句,又一转,表达自己无法借宴乐派遣心中的悲伤和憔悴;“歌筵畔”三句再转,歌筵管弦,客之所乐,而醉眠忘忧,暗示作者愁思无已,唯有借醉眠以求得内心短暂的宁静。下片笔锋一转再转,曲折地表达出作者流宦他乡的复杂心情。\n【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体裁、题材等文学常识的能力。B.“本词是怀古之作”错误,根据诗歌标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可知,本词即事感怀,抒发流宦他乡的情感,不是怀古诗。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D.“从上文的虚写转入写实”错误,由“凭栏久”可知,上文诗作者眼前所见实景,并非虚写。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内容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题干的关键点在于“曲折回环”,需要学生结合诗歌意象、表示情感的词语等进行分析。这首词是作者遭外放而感慨万千,欲求自我解脱的一首抒情之作。诗人夏日登山,看到山上景色想到自己,“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三句写社燕在春社时飞来,到秋社时飞去,从海上飘流至此,在人家长椽上作巢寄身。词人借海燕自喻,频年飘流宦海,暂在此溧水寄身,情感悲凉。“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姑且不去考虑身外的事,包括个人的荣辱得失,还是长期亲近酒樽,借酒来浇愁吧。词人又由悲凉而自我派遣,劝人及时行乐,似乎要从苦闷中挣脱出去。“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又作一转。在宦海中飘流已感疲倦而至憔悴的江南客,虽想撇开身外种种烦恼事,向酒宴中暂寻欢乐,如谢安所谓中年伤于哀东,正赖丝竹陶写,但宴席上的“急管繁弦”,怕更会引起感伤。结处“歌筵畔”,承上“急管繁弦”。“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则未听丝竹,先拟醉眠。他的醉,不是欢醉而有愁醉,丝竹不入愁之耳,唯酒可以忘忧。这几句又写诗人欲派遣而不得,只能借酒浇愁。据此可见诗人感情曲折多变,心情复杂。\n六、上海市奉贤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教学质量调研期末语文试题1.填空。(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2)________________,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____________》)(3)陆游的《书愤》中,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举类迩而见义远(2).古来圣贤皆寂寞(3).将进酒(4).出师一表真名世(5).千载谁堪伯仲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易错字有:“迩”“世”“载”“堪”“仲”。2.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C.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D.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举行庆祝游行。【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A.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此处形容“经典著作,内容深刻”,使用正确。B.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此处写“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是向地位高、学问比自己深的人请教,使用错误。C.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此处形容工作技艺要纯熟,使用正确。D.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此处写人们“走上街头”故而巷子空了,使用正确。故选B。3.填入下列语段空格处的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n《红楼梦》到底是怎样开头的?我以为,它将开端建立在一种虚幻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让我们对这个艺术建构的世界,尝试着多重不同的“进入”方式。我们每每感到《红楼梦》开头难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作者从更为深远、特别的视野审察、判断的意向。它一方面令读者难以进入,另一方面又不断铺垫新的“入口”途径,提示“里面”的幽深复杂。这种结构安排,所显示的作者多种心灵隐曲,几乎是中国小说史上最艰难、最复杂的一个特例。①出乎其外,重新打量这个自己营造的艺术世界②似乎总在“外面”绕,不得其门而入③实则视角、视线改变④不断退回到故事之外,貌似一种“退步”A.④②③①B.④②①③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横线前面说“每每感到《红楼梦》开头难读”,后面是“难读”的具体感受,即②“似乎总在‘外面’绕,不得其门而入”,这就确定了首句是②,排除AB。由④句的“……貌似……”与③句的“实则……”相连,可排除D。故选C。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甲)为薛台悼亡(唐)白居易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乙)离思其五①(唐)元稹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注】①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n13.以下与甲诗最契合的成语是()A.古井无波B.室迩人远C.暮云春树D.遗世独立14.对于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半死梧桐”既与其后的“老病身”相应,又蕴含失去配偶之意。B.甲诗“重泉”犹九泉,“一念一伤神”写出了思念之深之痛。C.乙诗“寻常百种花齐发”一句,借百花齐放的乐景衬诗人当时之哀情。D.乙诗“偏摘梨花与白人”一句,“白花”衬“白人”,是对人物外表和内在的赞美。15.同样是悼亡,乙诗的“可怜和叶度残春”与甲诗的“月冷空房不见人”相比,有何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B14.C15.相同点:二者都表达了物是人非的伤感和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不同点:甲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冷清的月色、空寂的房屋,再也见不到妻子的身影,来反衬自己的孤独凄苦。乙诗运用比喻手法,把妻子比作梨花,把自己比作绿叶,说“和叶度残春”,暗示梨花凋零,妻子过世,而自己则凄苦地度过残春,借物喻人,表达内心的哀思。【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成语含义的能力。A.古井无波: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B.室迩人远: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甲诗写的是伴侣去世后自己独自带着孩子回到院中,却已经再看不到爱侣的身影,与该词意境契合。C.暮云春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D.遗世独立:指超然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故选B。\n【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C.“借百花齐放的乐景衬诗人当时之哀情”错误。这句诗是诗人回忆从前与妻子相处的时光,百花争妍而诗人偏偏摘取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是以百花来衬托妻子不同于俗的气质。当时妻子还在,诗人并无哀情。今日妻子去世,诗人才有哀情。选项混淆了时间。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比赏析关键诗句的能力。相同点:无论是“和叶度”还是“空房不见人”,都写出一种物是人非的伤感,表达对去世妻子的无限哀思。不同点:甲诗重在写环境的冷寂,以“空房不见人”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凄苦,借景抒情;乙诗重在写自己的感受,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七、上海市虹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将下列句子填写完整。(1)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师说》中概括“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位卑则足羞(3).官盛则近谀\n【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参省、己、卑、谀。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一切社会实践领域来说都是必要的。因为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人的活动,都是有人参加的;而任何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调节之下完成的。,就成了人类各个实践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A.因此如何遵循人的实践活动规律以提高人的心理活动的品质B.因此如何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C.因为如何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D.因为如何遵循人的实践活动规律以提高人的心理活动的品质【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衔接补写能力。补写原则: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空处是结论,应该用“因此”,排除CD。“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的前提,A项语序不合逻辑。故选B。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1.下列与本诗体裁相同的一项是()\nA.杜甫的《登楼》B.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的《过华清宫》D.李清照的《声声慢》12.下列对诗人“开颜”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朋友新居落成,能够前往造访。B.周围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C.自己心情闲适,劝友忙中解脱。D.宾主志同道合,志趣文心相投。13.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颈联的艺术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A12.C13.颈联实写碧松红药,通过想象虚写明月松间照,春日花满园的情景,虚实结合,跨越时空,丰富诗歌内容,开阔诗歌意境,表达赞美、羡慕、向往之情以及志趣相投之感。【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体裁是唐七言律诗。A项,唐七言律诗。B项,元曲。C项,唐七言绝句。D项,宋词。故选A。\n【12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劝友忙中解脱”错误。尾联“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意思是“不要说室内案牍堆积满地,我在此和你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可见这一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达了闲适愉悦的心情。并没有“劝友忙中解脱”的情感,自然不属于“开颜”的原因。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此类题的答题模式为:翻译诗句+结构思路+语言修辞+表达效果。要做好本题考生应该熟悉古诗词常见的艺术方法,比如象征、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典故、渲染等等。题干为“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颈联的艺术效果”解答虚实结合这种手法题,首先明确手法,尽量全面准确;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最后点出手法的效果,即对于内容、情感的作用。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是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前一句是实写眼前景物,后一句是虚写期待中的美好景物,属于联想想象。从写景的艺术来看,此联虚实结合,丰富文本内容,表达了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心情的愉悦。八、上海市嘉定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按要求填空。(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2)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3)《登楼》中借眼前古迹而产生联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答案】①.(1)輮使之然也②.(2)骐骥一跃③.驽马十驾④.(3)可怜后主还祠庙⑤.日暮聊为《梁甫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本题既考查直接性默写又考查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还要注意默写句子中书名号的使用。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輮、骐骥、驽、驾、祠、聊、《梁甫吟》。2.按要求选择。(1)卓不凡同学恃才傲物,好友想写一句话劝诫他,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欧阳修)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C.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移,谷以卑安。(葛洪)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2)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①银行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原则,规范地[甲]经过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②教师职业的性质不明确,其特点也会不明确,不仅给教师带来[乙],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A.[甲]透露[乙]疑惑B.[甲]披露[乙]困惑C.[甲]披露[乙]疑惑D.[甲]透露[乙]困惑【答案】(1)C(2)B【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需要考虑说话的对象、场合、表达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解答本题首先理解题干,“恃才傲物”的意思是,仗着自己的才能而骄傲自大,轻视众人,也指自高自大。语言表达的对象是朋友,表达的目的是劝诫。解答本题还要理解每句名言的内涵和适于表达的观点。A项,句意为:君子要修身养性,首先要修养内在的品德,同时要注意外在的仪表。该句表达君子要内外兼修的观点。\nB项,句意为:(在这里)交谈说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学识浅薄的。该句写作者虽身居陋室但陋室中来往的却是学识渊博的学者,表达作者对道德品行的追求以及安贫乐道的志趣。C项,句意为:金属之所以易断折,是因为它刚强,水之所以能安全,是因为它柔和;高山容易发生山崩而坠落,是因为它高,山谷能平安自适,是因为它低。该句表达刚极易折的观点,劝诫人们要保持中庸、谦虚待人。D项,句意为:站在正义、仁义的一方,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该句阐述了坚守仁义的重要性。据此,只有C项符合语境。故选C。(2)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钢琴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披露,是陈述,表白,发表,公布。透露,泄露或显露消息的意思。第一句的主语是银行,用“披露”恰当。“疑惑”是迷惑、不理解,怀疑、不相信。“困惑”是指感到疑惑,不知该怎么办。第二句是说教师内心不知该怎么办,用“困惑”恰当。故选B。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12.本词作者是宋代的()(填姓名),词牌为()13.与“想佳人妆楼颙望”一句所用写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B.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C.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D.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14.请赏析画线的两处句子的抒情特点。\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①.柳永②.八声甘州13.C14.上阕画线的两句,写远望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景中含情(是景物描写,也是心情抒发),含蓄抒发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下阕画线的两句,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于叙述中抒发感情。用“叹”直抒胸臆,用“苦”表达迫不得已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用“何事”自我反问,问中带恨,感情强烈。【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考生平时要多诵读诗词名篇,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本题考查作家知识和词牌常识。联系课本所学和苏轼、辛弃疾的《八声甘州》可知,作者是柳永,词牌名为八声甘州。【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理解诗句内涵的基础上,辨析诗歌常用的手法及其特点,做出准确判断。“想佳人妆楼颙望”的意思是思念的人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手法上从对方写起,写佳人怀念自己,是想象,是虚写。A“念去去”的意思是,想到从此远别而又远别,烟波浩淼,相隔千里万里,沉重的暮霭布满南方的天空,无边无际.。B“五月渔郎相忆否”的意思是,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D“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的意思是,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望归的人啊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A、B、D都运用虚写想象的手法。C运用典故。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赏析。具体考查抒情手法的赏析。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掌握抒情手法的知识。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赏析题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n这两句写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叙事中抒情,显得很含蕴。一个“叹”字直抒胸臆,所传出的是千思百回的思绪,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准确而又传神。“何事苦淹留”运用反问,感情强烈。【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九、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句读之不知(2)其可怪也欤(3)早织而缕(4)其本欲舒(5)矫俗干名(6)枉道速祸(7)非徒身当服行(8)王披襟当之(9)以览观江流之胜(10)即其庐之西南为亭(11)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2)火且尽(13)迨诸父异爨(14)殆有神护者(15)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16)安得使予多暇日【答案】(1)之:提宾标志(2)其:表反问(3)而:通“尔”,你们的(4)本:根(5)干:追求(6)速:招致(7)非徒:不仅(8)披:分开,敞开(9)胜:美景(10)即:靠着(11)极:穷尽(12)且:将要(13)迨:等到(14)殆:大概(15)绳:约束(16)暇:空闲\n【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同时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实词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解答虚词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1)句读之不知,意思是,不了解句读。“之”,助词,提宾。(2)其可怪也欤,意思是,难道不是值得奇怪的吗。“其”,副词,表反问,难到。(3)早织而缕,意思是,早点纺好你们的线。“而”,通假字,通“尔”,你们的。(4)其本欲舒,意思是,树根要舒展。“本”,根。(5)矫俗干名,意思是,违背世俗去追求名声。“干”,追求。(6)枉道速祸,意思是,不走正道,就会招致祸害。“速”,招致。(7)非徒身当服行,意思是,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非徒”,不仅。(8)王披襟当之,意思是,君王敞开衣襟迎著风。“披”,分开,敞开。(9)以览观江流之胜,意思是,来欣赏长江上的风景。“胜”,美景。(10)即其庐之西南为亭,意思是,靠着他的住宅的西南面做了一个亭子。“即”,靠着。(11)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意思是,不能穷尽那游玩的乐趣。“极”,穷尽。(12)火且尽,意思是,火把将要燃尽。“且”,将要。(13)迨诸父异爨,意思是,等到叔父们分家另过。“迨”,等到。(14)殆有神护者,意思是,大概有神明保护。“殆”,大概。(15)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意思是,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个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绳”,约束。(16)安得使予多暇日意思是,怎么能让我多一些空闲的时间。“暇”,空闲。2.按要求填空。(1)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3)《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借用典故来表示收到来自远方问候的是______,_________。(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山形的句子是_________。【答案】①.苒苒物华休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驿寄梅花④.鱼传尺素⑤.玉簪螺髻【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还有理解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苒苒、受业、驿寄梅花、簪、螺髻。3.按要求选择。\n(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项是()要改良教育,必须从养成良好风俗下手。有了良好的风俗,庶几对于民众和青年学生,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见转移风俗与陶铸人才,实是一事的两面。①施之以无言之教②不知不觉中可以陶冶出许多人才③熏陶感化于无形④如春风之普被、细雨之滋润A.③①④②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马上要期末考了,小明在“王者荣耀”的世界中不可自拔,老师告诫他“智勇多困于所溺”。B.为了备战期末考,小明拿出了《师说》,背了两三段就要放弃,妈妈告诫他“行百里者半九十”。C.地理等级考成绩出来了,小明考得不理想,同学安慰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小明努力走出考试失利的阴霾,奋发学习,他告诉自己“石以砥焉,化钝为利”。【答案】①.A②.C【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先确定首句,根据前文应选“有了良好的风俗”的结果,①、④不符合,排除B、C;再根据①和④的内容,④是①“施之以无言之教”的效果,可见应该是先①后④,排除D项。故选A。(2)本题考查对名言名句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先理解名句的内涵,再根据语境分析其正误。A“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意思是,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所困扰,用来劝诫人不要沉溺于不良爱好,符合语境。B“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激励人在做事的时候要一鼓作气,不可半途而废。符合语境。\n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形容友情深厚。本句是劝慰同学正确对待考生成绩,不符合语境。D“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意思是,用砥石磨砺可以使刀化钝为利,激励人正确对待磨难和失败。符合语境。故选C。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归朝欢[宋]柳永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9.下列关于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的类别上看,本词属于慢词长调。B.从词的风格上看,本词属于婉约正宗。C.上阕写行役所见,描绘了深秋时节拂晓景象。D.下阕写归途所思,抒发自己抛弃名利的决心。10.自选角度,赏析划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D10.比喻、虚写(从对面落笔、想象)结合作品分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词的情感主旨的理解以及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此类问题,要求考生平时学习中多积累常见的作家作品知识,还要积累文学体裁的知识。解答情感问题,要联系作者、注释、主旨句等。D项,“抒发自己抛弃名利的决心”理解错误。从“转觉归心生羽翼”“岁华都瞬息”可知,下阕主要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之情,没有写抛弃名利的决心。故选D。【10题详解】\n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结合全诗感情基调等内容理解与分析。“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的意思是,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还是回去吧。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浪萍”和“风梗”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象浮萍和断梗一样随水、风飘荡无定。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是从对方着笔,设想妻子多年在家苦苦相忆,是虚写,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点睛】解答诗歌鉴赏题,关键是如何读懂诗。考生要整体感知全诗内容,坚持“四看”原则:看标题和作者、看诗中意象、看炼字句、看背景注解。要尽可能摄取作品或命题者提供的信息,充分发掘已知信息的隐含价值。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23 07:33:03 页数:37
价格:¥4 大小:81.42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