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天津市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平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非攻鲁迅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文本二: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文本三:《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注:小说《非攻》是鲁迅《故事新编》里最有史料依据、最少虚构意味的一篇,忠实于《墨子·公输》里的情节。此结尾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1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选自《故事新编》,墨子舌战公输班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富有历史韵味,同时又对“故事”进行创新性的“新编”,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B.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C.公输般先后从墨子那里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D.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E.这篇小说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作者又采用了新的历史讲述方式,以极具现实生活性的词语和使用杂文笔法,让作品充满想象力与创造性,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①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②好。”饭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饭碗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本二说鲁迅在《非攻》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①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谈谈除对话这一手法之外还有哪一种手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加以分析。②结合文本一内容谈谈作者塑造的“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墨子这一形象的具体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一具体分析。19.文本三中的小注说“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的《墨子·公输》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20.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脊梁”自古以来就有……“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中国的脊梁”的看法。限80字左右。【答案】16.BE17.①.指公输般在楚国的地位、官职、俸禄等生活资本;②.指所有宋国百姓安宁太平的生活。18.①正面描写。以墨子鞋底磨成大窟窿,脚上起茧等细节描写写出他为宋不辞劳苦、埋头苦干、不做空谈。侧面描写。以公输般狡诈、心怀不义以及各种借口,侧面对比衬托出墨子执着于仁义、为民请命、扶危救急。②由“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可见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由“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见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19.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在宋时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以致鼻塞的尴尬经历。①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②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③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20.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忠于国家关爱百姓的人,他们公而忘私不计名利,为国为家可以奉献所有。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少这样大公无私勇于献身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时代先锋、英雄模范、志士仁人,无论是否功成名就,我们都该铭记他们,无论姓名、形象、事迹、精神,并以之为楷模,赓续前进。【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B.“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错误。根据墨子对管黔敖说的话“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判断,曹公子善于空谈,与墨子的实干精神和做法不符。E.“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误。小说突出了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凸现了墨子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体现了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反而增强了主题的严肃性。故选BE。【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词语含义的能力。“饭碗”①指的是“我”的饭碗,这里的“我”指公输般个人赖以生存的凭借、资本,具体可以指公输般的能力所在,靠着才能吃饭,如果接受了墨子的“义”,也就是和平、非攻、不战,公输般研究的云梯、云鹊等攻城的器械自然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可能就失去了他在国家存在的价值,直接影响的就是官职、俸禄,结“饭碗”。可结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分析。“饭碗”②指的是宋国的前途,以及宋国每一位普通百姓的安宁生活。可结合“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分析,也就是说如果楚国重用公输般听凭他去攻打宋国,必然造成战乱,到时便会是满目疮痍、民不聊生。【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及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先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本文塑造人物手法多样,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度评点:①正面描写。可从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②侧面描写。可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分析。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角度分析,正面描写有很多,如“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等衣着和外貌的描写,均是从正面塑造了墨子为救宋不辞劳苦的形象,突出了他是具有实干精神的英雄形象。结合“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楚国的耶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这里通过环境描写,在对比中衬托宋国的贫苦,从侧面表现墨子关心民命、厌恶侵略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的高尚心灵。从侧面描写角度分析,文中曹公子的空谈与墨子的实干形成对比,侧面衬托墨子;管黔敖与墨子的实干形象一致,也从侧面衬托了墨子形象;本文中对公输班的语言描写有“‘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可见公输班有强烈的等级观念,把百姓成为“贱人”;而墨子却说“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可见二人的观念形成对比,从侧面衬托墨子爱民思想,为了百姓,宁愿步行千里去说服楚国罢兵。再看人物形象的特点:结合文本一“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可知,这里运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展现了墨子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历尽艰辛,不辞辛苦,是一个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形象。根据墨子的语言描写“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可知,墨子反对空谈,具有实干精神。结合“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可知,这些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墨子这位平民思想家急人所困、为民请命的侠义形象。原文楚国积极备战,欲攻打宋国,为了平复战争,墨子风餐露宿,风尘仆仆到楚国游说管黔敖等处,均可见他是一个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首先理解文本三所写结尾的内容,结合文本一可知,这段文字主要细致生动地描写墨子在归途中的落魄遭遇和尴尬经历。从人物塑造上,“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众人不知其功”,可见墨子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却依然为了民众而奔波,使墨子急人所困、为民请命的侠义形象更加突出。从主题上看,结合材料三“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可知,文章在肯定了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无人理解的悲哀,使对主题的挖掘更深刻。从艺术效果看,“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作为作品塑造的“中国的脊梁”的形象却受到了冷遇,这样的悲情结尾更加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并联系现实生活对重要概念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既有像林则徐那样的脊梁支柱不避祸福,不计个人生死在中流击水;还有不避捕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们不正是中国的脊梁么?由古及今依然可见屠呦呦为研制新药,以身试药,造成肝功能衰竭;黄旭华将青丝熬成白发,换来蛟龙下海;袁隆平即使九十高龄,也仍在为研究杂交水稻致力于科研一线。鲁迅说中国从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中国的脊梁呢,无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都见证了他不愧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称号,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而本文中的墨子便是“中国的脊梁”,“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可见墨子为民请命、扶危救急、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侠义形象。他心中装着祖国,心系人民,并为之奔波努力,不惜性命甚至奋斗终生!战乱年代,中国脊梁舍生取义,牺牲生命;繁华盛世,脊梁们兢兢业业,回报社会,筑大国之泱泱,添天下之风光。【河北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犁铧,耕耘着宫阙雷抒雁①我静静地躺在中都古城的断垣上。②这是秋天,又是黄昏,无力的残阳,在断垣残砖上涂抹着血色。那些波光闪闪的水面,曾是这中都紫禁城的护城河,如今被切成一方一方湖泊,暮色中晃动着蓝的、黄的和红的旗帜。③这便是那位乞食和尚做了皇帝之后在凤阳这偏僻穷困的土地上兴建的都城么?人们只知道北京的故宫,岂不知北京故宫只是它的一件极其简陋的复制品!④“那里是东华门,那里是西华门!”我注视着那些坍塌的城门,在心里猜想着。北面那座山该是“万岁山”了,那山的位置差不多就像北京故宫后边的景山。要是当初不迁都北京,那条吊死明朱王朝的绳子也许就会挂在这“万岁山”上。⑤午门,正在我的脚下,城楼已荡然无存,荒草里,只有一个个被风雨洗得发白的石基。社坛、太庙、承天门、金水河、洪武门以及圜丘,依次从午门向南排去。这些宏伟的建筑,这些曾经神圣得不许百姓涉足的禁地,如今都已成泥,或者堆着粪土,或者翻着泥浪,青青的、针锋般的麦苗正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⑥近处,有农夫斥牛的声音。我循声走下城垣,只见一位农夫正扶着耕犁在耕作。那里曾是太和殿,中和殿,还有宫妃们的寝宫?我猜想着。农夫只低着头认真地看着脚下的犁沟,一声声喝斥着疲惫的牛。也许他想趁着傍晚,多犁几垄,然后回家。他知道,妻子和子女已备好香喷喷热腾腾的晚餐,正期待他的归去。⑦我想,他也许不曾想过他的犁铧是怎样在那里翻动着历史的,那一排排整齐的土浪,便是一页页翻开的史册!他不时地弯腰把一块块残砖破瓦捡出来,吃力地扔到路边。我随手拾起一块,擦净泥土,竟是黄灿灿的瓦当。尽管已经残破,但那张牙舞爪的龙纹,却极其生动和优美。算算时间,该是600多年前工匠们的手艺了。当初,军士、工匠、南方的移民、北方的罪犯、各府县的民夫、役夫……足有“百万之众”,在这一片土地上烧砖、琢石、雕木、画栋、砌墙、筑城,为朱元璋构筑“万世根本”的帝王梦!那景况使人联想到古埃及修建金字塔。你似乎还能听见督军、工头呼啸的皮鞭声,恶毒的斥骂声……⑧“虎踞龙盘圣祖乡,金城玉垒动秋芳。”御用文人们却不失时机地献上阿谀之辞。然而,就在那些华丽建筑的近旁,堆积着苦役们的尸骸;凤阳花鼓梆梆地敲响着,滴着逃荒者的血泪。一场恶梦在这块土地上延续了多少个世纪!⑨我久久地望着耕田的农夫。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唱花鼓,是否也有过逃荒的历史,也不知他的家人有无因饥饿而非正常的死亡者。他只专心耕田,似乎一切希望都在这泥土里。⑩我轻轻抚摸着手里那块黄龙瓦当,似又看见那位贫困的和尚,当土地使他绝望之后便离开土地去寻找新的命运;终于当了皇帝,在这片土地上盖起如云的宫阙。可是,他忘了正是这贫苦农民的血凝聚而成的建筑,使更多的人对土地绝望!⑪推倒重来!历史有时也像一场游戏。那些豪华的建筑,如同海市蜃楼,又悄然逝去。焚烧在义军愤怒的烽火里;坍塌在无情的风雨里;然后,覆没在锋利的犁铧下!留下的,依然是生长野草、生长五谷的土地,如同重新构思生活的稿纸铺展在农民的面前。那些宫殿和城垛上的巨砖,都斑驳着杂色,被砌进屋舍,或被砌成猪栏和茅厕。贫困恶毒地嘲弄着古老的文明;文明断裂成我手上残缺的黄龙瓦当以及这些不成条理的思绪。⑫暮色更深。犁田的农夫不知何时已归家了。我信步走着,随着伸手从路边折一根枯黄的茅草含在嘴里。一种野草的清香苦丝丝杂成一种奇怪的滋味,随着口水缓缓流进心头。15.文中第⑩段,作者为何说“他忘了正是这贫苦农民的血凝聚而成的建筑,使更多的人对土地绝望”?16.你如何理解这篇文章题目“犁铧,耕耘着宫阙”?17.请比较作者在本文中与李煜在《虞美人》中对“宫阙”情感的不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答案】15.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忘记了自己当初的遭遇,用农民的生命砌成了豪华的宫殿,使许多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民绝望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园,走上了反抗之路。16.(1)“犁铧”象征农民,“宫殿”象征统治者,题目一语双关,既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又意蕴丰富、给人启迪(2)紧扣文章主题:谁无视农民的生命,肆意践踏农民的生命,那就难逃被农民“耕耘”的命运,就难逃覆灭的命运。17.本文的宫阙抒发对历史的感悟,即统治者的奢侈生活是建立在农民苦难生活之上的,谁无视农民的生命,肆意践踏农民的生命,就难逃覆灭的命运。李煜在《虞美人》中的“宫阙”(雕栏玉砌)抒发了李后主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含着他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意思对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结合上文“我轻轻抚摸着手里那块黄龙瓦当,似又看见那位贫困的和尚,当土地使他绝望之后便离开土地去寻找新的命运;终于当了皇帝,在这片土地上盖起如云的宫阙”“然而,就在那些华丽建筑的近旁,堆积着苦役们的尸骸;凤阳花鼓梆梆地敲响着,滴着逃荒者的血泪。一场恶梦在这块土地上延续了多少个世纪”“那些豪华的建筑,如同海市蜃楼,又悄然逝去。焚烧在义军愤怒的烽火里;坍塌在无情的风雨里;然后,覆没在锋利的犁铧下!留下的,依然是生长野草、生长五谷的土地,如同重新构思生活的稿纸铺展在农民的面前”可知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忘记了自己当初的遭遇,用农民的生命砌成了豪华的宫殿,使许多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民绝望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园,走上了反抗之路。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由“我循声走下城垣,只见一位农夫正扶着耕犁在耕作。那里曾是太和殿,中和殿,还有宫妃们的寝宫?我猜想着”可知题目中“犁铧”象征农民,“宫殿”象征统治者,农民与统治者的关系就如同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题目一语双关,既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又意蕴丰富、给人启迪。由“可是,他忘了正是这贫苦农民的血凝聚而成的建筑,使更多的人对土地绝望”“推倒重来!历史有时也像一场游戏。那些豪华的建筑,如同海市蜃楼,又悄然逝去。焚烧在义军愤怒的烽火里;坍塌在无情的风雨里;然后,覆没在锋利的犁铧下!留下的,依然是生长野草、生长五谷的土地,如同重新构思生活的稿纸铺展在农民的面前”可知标题紧扣文章主题:谁无视农民的生命,肆意践踏农民的生命,那就难逃被农民“耕耘”的命运,就难逃覆灭的命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由“我静静地躺在中都古城的断垣上。这是秋天,又是黄昏,无力的残阳,在断垣残砖上涂抹着血色。那些波光闪闪的水面,曾是这中都紫禁城的护城河”“然而,就在那些华丽建筑的近旁,堆积着苦役们的尸骸;凤阳花鼓梆梆地敲响着,滴着逃荒者的血泪。一场恶梦在这块土地上延续了多少个世纪”“那些豪华的建筑,如同海市蜃楼,又悄然逝去。焚烧在义军愤怒的烽火里;坍塌在无情的风雨里;然后,覆没在锋利的犁铧下!留下的,依然是生长野草、生长五谷的土地,如同重新构思生活的稿纸铺展在农民的面前”可知本文的宫阙抒发作者对历史的感悟,即统治者的奢侈生活是建立在农民苦难生活之上的,谁无视农民的生命,肆意践踏农民的生命,就难逃覆灭的命运。李煜在《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应犹在”,抒发了李后主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只是朱颜改”,“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含着他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河西区】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唐诗来过天姥山下,班竹村口,接过一杯木莲花豆腐,我问:“大姐,你知道李白吗?”“我不晓得李白的。木莲花加了蜂蜜,吃了好的。”她专注地核实着手机里我们转的木莲花豆腐钱,大概以为我们在找一个叫“李白”的村里人。木莲花豆腐果然好喝,被初秋的暖阳轻轻裹着走了一段山路,这一杯清凉正合心意。踏上谢公古道,一张黛绿色的浙东唐诗之路地图立在道旁,曾被历史短暂悬置的巨大空间,此刻清晰地、具象地铺陈在我们脚下。一首首唐诗、一桩桩往事、一个个传说,任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脚底下的一片片光芒,细碎、璀璨、斑驳,如露如电,如梦如幻。从杭州至绍兴,自镜湖向南经曹娥江,入剡溪,经沃洲、天姥山,最后至天台山石梁飞瀑,一条长约200多公里,穿越方圆2万余平方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被千年时光冲刷得有点面目模糊,却依然古意悠悠。1500多年前,谢灵运京城被贬后带领家仆几百人,从上虞南山一路披荆斩棘,伐木开径,自制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经新昌,过天台,至临海,打通了越州与台州、温州的通道。他未曾想到,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履印,将被阳光、落叶、积雪覆盖,将被纷至沓来的脚印覆盖。李白来了,孟浩然、杜甫来了,贺知章、刘禹锡、温庭筠来了,400多位唐代诗人荟萃沃洲,漾舟剡溪,穿越古道,驰骋会稽、四明、天台三山,击节高歌,留下了东海般恢弘壮丽的1500多首唐诗,也留下了一条逶迤绝美的唐诗之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杜甫),“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朱放),“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孟浩然)……在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浙东古道见证着人与自然的一见钟情、深情相拥,见证着每一位诗人的狂喜、痛哭、低吟、长啸。为什么有这么多唐代诗人在浙东游弋讴歌,并将唐诗之路的内涵扩及到书画、音乐、哲学、伦理、民俗、经济、宗教、建筑等各个领域?它的魅力当然不只在山水。这里是史前传说中“仙人所居”的蓬菜,更有秦汉文化与魏晋遗风的深厚积淀,流传着无数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因此,诗人们不仅醉心于这片山水,更痴迷于寻访古人踪迹,效仿古人雅事。李白“入剡寻王许”,杜甫叹“王谢风流远”,王勃效王羲之行修楔事……唐诗之路,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遥相呼应,千古遗韵在后人们的舌尖上、耳蜗里、笔底下、灵魂深处日夜回响。班竹村深处的尽头,是一条通往天台山的必经之路。领我们走的村里人说,以前这个村叫斑竹村,村里人日子特别苦,觉得斑竹泪渍点点,寓意不好,后来改叫班竹村了。有人说,还是斑竹好听。有人说,总是日子好要紧。昨日在下岩贝村路过一家客栈,见一把旧铜锁,拴着一枚铜钱和一个绣着莲花的蓝荷包,静静躺在客栈门廊的木台子上,像是被谁遗忘了。客栈敞着大门,楼上楼下没有一个人,仿佛一个摊着手脚躺在阳光里打盹的主人,静等着周末的又一波热闹,等城里人沿着古道上来,在此栖息一夜,看穿岩十九峰的平流雾,拍日出或日落。一把旧铜锁,一家小客栈,一碗热汤面,某个旅人面朝大山发着呆,突然再次相信美好,相信远方,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首珍贵的唐诗。60多岁的菊莲邀我到她家坐一会儿,说要煮一锅红薯给我们吃,自己种的,刚挖,特别甜。她邀请的姿势是一边侧着身往家门口走,一边笑着伸出手像要牵过我的手。毕竟曾是士族文化荟萃之地,一位普通的村妇,也温文尔雅,古道热肠。半小时后,红薯还未熟透,我往土灶里添了一把柴火,看火苗软软地舔着锅底,看菊莲揭开锅盖时,蒸腾的热气使她变成一个仙女。拿着半块红薯走出她家,走在村子的幕色里,闻到了整个村庄弥漫着煮红薯、晒稻谷、晒小米、晒豆子的香气,听到了鸡鸣狗吠和很土的方言,还听到一些与唐诗格格不入的名词,比如“握手言和工作室”“微法庭”“民宿贷”“草莓贷”等等,与我们追寻的诗情画意相去甚远,却与菊莲们的日常息息相关。村口空地上晒满了金黄的稻谷,几位闲坐着的老人脸上的褶皱里窝着一团一团金黄的阳光。忽然觉得,那些名词也有了某种诗意。比起奇山异水,这里的人间烟火是否曾给过“李白们”更多抚慰?从班竹村的尽头往回走时,见一位白发老妪站在家门口含笑看着我们,身旁晒着两大竹筛红枣。我问她:“老人家,您知道这里是唐诗之路吗?”她笑了:“知道知道,你看墙上画了好多诗,可惜我不识字的。”假如唐诗是一个人,他一定很高兴这些年自己的名字在此被频繁提起,在更远方被更多人惦记。我想,他一定也不介意自己的名字在此被乡野老人们忘记。每个生命都独自奋力承载着自己的萌芽,挣扎,绽放,凋零,对于乡野平凡的人们,唐诗当然可以像卖木莲花豆腐的女子想的一样,只是一个认识或不认识的普通人而已。李白是谁?唐诗是谁?就是他们。要紧的,是将日子过成一首好诗。(取材于苏沧桑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两次写到卖木莲花豆腐的女子,首尾呼应,结构圆融自然,凸显文章主旨。B.众多诗人醉心于浙东,是因为它的魅力不只在山水,还在于其深厚的人文积淀。C.“斑竹村”的改名,表现了比起村庄名字的诗意好听,人们更在意自己的生活。D.“李白们”与“菊莲们”代表了难以相融的两个群体,象征浙东的历史和未来。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生动形象,请从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①客栈敞着大门,楼上楼下没有一个人,仿佛一个摊着手脚躺在阳光里打盹的主人,静等着周末的又一波热闹,等城里人沿着古道上来,在此栖息一夜,看穿岩十九峰的平流雾,拍日出或日落。②村口空地上晒满了金黄的稻谷,几位闲坐着的老人脸上的褶皱里窝着一团一团金黄的阳光。18.文中画线处描写了作者和白发老妪的问答,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①浙东古道为什么被称作“唐诗之路”?②你觉得老妪的回答令作者失望了吗?为什么?【答案】16.D17.①“摊着”一词,写出客栈“敞着大门”,宛如毫不设防的主人摊着手脚打盹儿一般,既形象地写出客栈当时不闭户的特点,又巧妙地反映出当地民风的淳朴大方,毫无机心。②“窝着”一词,既写出老人脸上皱纹沟壑纵横,故而汪满阳光的状态,又通过写阳光仿佛也懒洋洋地“窝着”不动,来表现闲坐老人们安闲舒适的生活状态。18.①有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在里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诗歌,这条路始终回响着优美的诗歌,故而被称为“唐诗之路”;这条路也见证着唐代诗人们的种种情感,令后人仰望感慨;这里不但有优美的山水、神奇的传说,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唐代诗人们流连忘返,醉心痴迷。②没有。因为作者认为,李白、唐诗在乡野老人眼中就和他们自己一样是一个普通人是很自然正常的事,而把日子过程一首好诗,才是最要紧的事。【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原文内容的能力。D.“‘李白们’与‘菊莲们’代表了难以相融的两个群体”错误,从“唐诗当然可以像卖木莲花豆腐的女子想的一样,只是一个认识或不认识的普通人而已。李白是谁?唐诗是谁?就是他们”可见,作者认为李白们与菊莲们共同构成了如同一首好诗的日子,并非“难以相容”。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①把敞开大门的客栈比喻成“摊着手脚躺在阳光里打盹的主人”,形象地写出了客栈不设防的特点,“摊着”一词更体现出这种“不闭户”的潇洒与豪迈,体现客栈主人的淳朴、坦荡。②“阳光”本应“照”在人脸上,此刻用“窝着”一词,既写出阳光的灿烂以及老人们脸上皱纹深深的特点,又表达出闲坐老人们生活的闲适、幸福之感,以至于连阳光也愿意“窝”在他们脸上不移动。【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筛选整合原文信息的能力。①从“1500多年前,谢灵运京城被贬后带领家仆几百人……打通了越州与台州、温州的通道……李白来了,孟浩然、杜甫来了,贺知章、刘禹锡、温庭筠来了,400多位唐代诗人荟萃沃洲,漾舟剡溪,穿越古道,驰骋会稽、四明、天台三山,击节高歌,留下了东海般恢弘壮丽的1500多首唐诗,也留下了一条逶迤绝美的唐诗之路”可以看出,这条路上,有400多位唐代诗人荟萃,留下1500多首唐诗,故而被称为“唐诗之路”。“在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浙东古道见证着人与自然的一见钟情、深情相拥,见证着每一位诗人的狂喜、痛哭、低吟、长啸”可见,这条路见证着唐代诗人们的种种情感,给后人留下更多感慨。“它的魅力当然不只在山水。这里是史前传说中‘仙人所居’的蓬菜,更有秦汉文化与魏晋遗风的深厚积淀,流传着无数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因此,诗人们不仅醉心于这片山水,更痴迷于寻访古人踪迹,效仿古人雅事”可见,这里不仅有优美的山水,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②从“假如唐诗是一个人……我想,他一定也不介意自己的名字在此被乡野老人们忘记”“对于乡野平凡的人们,唐诗当然可以像卖木莲花豆腐的女子想的一样,只是一个认识或不认识的普通人而已。李白是谁?唐诗是谁?就是他们”可见作者并不感到失望,而是有了新的感悟:诗歌和诗人不为乡野老人所知并不值得忧虑、担心或痛心疾首,因为“李白”“唐诗”对他们来说可能就如同生活在此地的同他们一样的平凡普通人一样,这是很自然的事,对于乡野老人来说,“将日子过成一首好诗”更甚于记住一个伟大的诗人,一首伟大的诗歌。【部分区】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国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说到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得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Rosegger,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杈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再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感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去郊外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有改动)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与《故都的秋》相比,描写的主要内容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真诚的热爱。B.《故都的秋》饱含一种悲凉、清静之美;本文描写江南的冬天也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掩盖不住精神的奢华。C.文中在描绘江南冬雨图时,远近结合,以动衬静,黑白的画面上点缀红黄的亮色,给人以既古朴又优雅的感受。D.文中写闽粤的冬天,突出了暖和的特点。一方面和江南的冬天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也给“江南”界定了范围。E.作者做了一系列的对比,其中用德国的冬天与江南的冬景比较,说明德国的冬季与江南相同。18.作者描写江南的冬景,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先写北国冬天的生活?19.江南冬景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20.《故都的秋》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北平秋天的特点,本文描写江南的冬景,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请点出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17.BE18.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19.①明朗和暖;②充满生机;③具有悠闲的境界;④江南的雪景富有诗意。20.本文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反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以闽粤之冬的极和暖来反衬江南冬景的恰到好处;以德国散步正衬江南散步,进而侧面描写江南冬景宜人;引用诗句衬托江南雪景;以搁笔去散步,侧面描写冬景诱人。通过衬托,鲜明地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的能力。B.“隐含着这种情调”“近乎荒凉的风景”错误,本文的情调是明朗、闲适,风景也是充满生机。E.“其中用德国的冬天与江南的冬景比较,说明德国的冬季与江南相同”错误。由原文“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得不多”可知,原文只是猜测,也只提到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和我们的江南差得不多。故选BE。【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写“江南的冬景”,却先从北国的冬天写起,一方面是为了引出下文江南的冬景;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北国和江南的冬景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江南冬景的不同,展现江南的特点,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从而表达出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可知,天气明朗和暖;结合“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可知,充满生机;结合“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杈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再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可知,具有悠闲的境界;结合“‘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可知,江南的雪景富有诗意。【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题干已提示手法为对比、衬托,解答时先要回归原文找到相关内容。第1段通过“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与第2段“但在江南,可又不同……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对比,突出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第4段“这一种极南国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与第5段“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反衬江南冬景的恰到好处;第6段“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得不多。……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以德国散步正衬江南散步,进而侧面描写江南冬景宜人;第8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引用诗句衬托江南雪景;文章结尾“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以搁笔去散步,侧面描写冬景诱人。通过衬托,鲜明地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红桥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故乡老了(有删改)罗星航①故乡没老,年轻着呢!②只身在外的人总是思念故乡,那无尽的乡情,一直萦绕在游子的心中。有人说背着故乡走天涯,也有人说故乡永远在前方。③记忆中的故乡依旧那么青春,那么富有朝气。第一次回故乡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刚二十岁,在湖北出生长大。总是勾画着老家的模样,似北国的莽野森林,像苏杭的小桥流水,还似南方的椰林遍地,抑或青藏的雪域高原。于是我带着小弟,在春暖花开之时,从武汉乘火车去祖籍——一个三省交界的边陲小镇。那时火车还没完全连通,需在怀化住上一晚。几十人挤在一起,睡的是大通铺,叽叽喳喳,好不热阔。小弟吵着要出去玩,行李怎么办?旁边的旅客听说我们要到湘西,连忙回答,不要紧,帮忙看着,都是老乡。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街了,回来后,那位叔叔一直坐在我们的行李边守着,还给我们湖南的零食吃。④第二天中午到达乾州,下车一看,天空蔚蓝,云朵漂浮,菜花描着金黄,桃花白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许多年轻的妇女腰缠五颜六色的布裙,正在江边浣洗衣裳,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了树上的鸟雀,水花四溅,晶莹耀眼。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两横四竖的石板铺成主要道路,街旁的商铺大都木质结构,灰瓦屋顶,尽管很有些年月,但都保护得相当完整——原来沈从文作品中描绘的湘西确实惊艳。⑤走过一段石板路,来到了老家,这是一幢三进的木制房屋,八根立天的木柱支撑着屋脊。四周的原木面板苍劲中透着黝黑,四道门槛经百十年进出磕碰,早已磨损得凹凸不平。望着祖居,想象着先辈们埋锅造瓦,搬木立柱的情景,想象着成家立业,族人相拥的场面,想象着逃避战火,薪火相传的艰辛,心头不免掠过丝丝冷寂。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人,没做过什么,哪怕挑过一担土,种过一棵树,也心无遗憾。真是愧对故乡,愧对家人。⑥爷爷早已过世,奶奶还很硬朗,叔叔才三十出头,力壮如牛,充满活力,那双手长满老茧,青筋外露,他长年在外开山砸石,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吃第一餐饭,他们就给我夹鱼头,其实我是不喜欢吃的,听说这里的鱼头给最珍贵的客人,我很感动。晚上,露天草场有当地的戏曲表演,甩着长袖,拖着长腔,尽管下着毛毛细雨,观众还是很多,乡亲们看得也很专注,我却不知就里。反正,故乡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到处洋溢着青草的芳香,听得见河水的哗哗,还有亲人间的温馨。故乡就是这样极具诱惑,极具感染力。⑦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婶婶拿出一双布鞋送给我,这几天她一直在熬夜纳鞋,不知道是专门为我赶工,我还想推辞,一双鞋有什么意义,接过时也不是很情愿。若干年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叔叔婶婶也许是让我行走千里,不忘故乡,脚踏实地,心系故乡,那针针线线连接着家乡的情怀,浓缩着亲人的嘱托。⑧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真想他们呢。照说应该很容易,一张车票不就到了么,其实没那么简单,拖儿带女,也不太方便,再说还有工作,这都是借口。是淡忘了故乡,淡忘了浓浓的乡愁?有时梦里回故乡,走在荒芜的草地上,天空灰蒙蒙,不见人影,不见河流,像迷失的羊羔,惊慌,忐忑,急躁,想家。醒来泪水早已浸湿枕边。⑨前年一次出差的机会,我在故乡停留了五个小时。这是三十多年后第二次回故乡。时值清明,那天下雨了,小巷有些幽深,湿漉漉的,路边的木制建筑显得破旧、残缺。商铺里几乎没什么人,街上连叫卖声都没有,静静的。唉,万溶江怎么这么窄,这么短,当年的波光粼粼,诗情画意呢?故乡老了。⑩奶奶去世了,叔叔已过六十,不见了那时的伟岸,脊背略显弯曲。老屋有点苍老,斑驳的木板门已现沧桑,右边的墙壁被风钻了个洞,好像有雨点肆意飘进来。微风吹过,墙角的青苔左右摇晃。周围的小伙伴们也都五十多了,他们坐在街心的石礅上打发时日。真的变化这么大?我不敢相信自己,摸摸下巴,也是胡须满脸。岁月催人啊。⑪回头仰望故乡,烟雨朦胧,淅淅沥沥,她老了,三十年不见就真的老了。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早知如此,我该多回来几次,即使不能拉住故乡变老的缰绳,也可以和着家乡演变的节奏,一同走过来。记得故乡清澈的流水,记得故乡草木的余香,记得故乡烧酒的味道,记得故乡亲人的教导。那个鱼头我怎么就没吃呢?那双布鞋我还舍不得穿呢,转眼间,故乡就抖落了昔日的色彩。⑫故乡其实没老,依旧那样。日出东方的时候,她开始一天的忙碌,机器轰鸣,书声琅琅;夕阳西下的时候车水马龙,炊烟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候,她婀娜多姿,流光溢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枕戈待旦,蓄势待发。⑬故乡没老,真的。⑭是我们慢慢变老。14.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15.文章的艺术特色较为鲜明,请你就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做简要鉴赏。16.文章标题《故乡老了》与正文首尾“故乡没老”,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分析。【答案】14.①画面色彩丰富、绚丽。有蔚蓝的天、金黄的菜花、白里透红的桃花、银波闪烁的江水、郁葱翠绿的大树,渲染出湘西风物的美丽。②动静结合。花与树是静态的,云朵与银波是动态的,还有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的鸟雀,共同构成了富有生机与生活气息的画面。③“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是侧面写法。以游客的着迷侧面突出湘西小镇令人惊艳。15.参考示例,如下:(1)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三十年前的风味小镇、淳朴的乡民和宁静的乡村生活与三十年后的情景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昔日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2)文章第⑤段中,“想象着……想象着……”运用虚写手法,突显了先辈们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的勤劳、坚忍,表达了对先辈人生的感喟与敬重。(3)这篇散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以“故乡没老”为线索联系现实,无论是欣喜还是失望,是期盼还是祝福,都渗透了浓浓的思乡情。16.不矛盾。①标题写“故乡老了”,是因为“我”看到故乡变得越来越破败,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故乡的亲人也都变老了;②而文章首尾写故乡没老,是因为“我”认识到故乡也在与时俱进,也在发展,仍旧充满了希望和活力。【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由“天空蔚蓝,云朵漂浮,菜花描着金黄,桃花白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许多年轻的妇女腰缠五颜六色的布裙”“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水花四溅,晶莹耀眼。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得出答案①画面色彩丰富、绚丽。有蔚蓝的天、金黄的菜花、白里透红的桃花、银波闪烁的江水、郁葱翠绿的大树,渲染出湘西风物的美丽。蔚蓝的天空、金黄的菜花、白里透红的桃花、郁葱翠绿的参天大树、五颜六色的布裙是视觉静态画面;“云朵漂浮”“万溶江银波闪烁”“许多年轻的妇女腰缠五颜六色的布裙,正在江边浣洗衣裳”“惊飞了树上的鸟雀,水花四溅,晶莹耀眼”是视觉所见的动态画面;“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是听觉所闻的动态画面。得出答案②动静结合。花与树是静态的,云朵与银波是动态的,还有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的鸟雀,共同构成了富有生机与生活气息的画面。以上为直接、正面描写。“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是侧面写法,以游客的着迷侧面突出湘西小镇令人惊艳。结构上为下文写“原来沈从文作品中描绘的湘西确实惊艳”,做铺垫。【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1)比如人与人的说法不同,是对比,“有人说背着故乡走天涯,也有人说故乡永远在前方”;第④⑤⑥段“天空蔚蓝,云朵漂浮,菜花描着金黄,桃花白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许多年轻的妇女腰缠五颜六色的布裙,正在江边浣洗衣裳,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了树上的鸟雀,水花四溅,晶莹耀眼。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两横四竖的石板铺成主要道路,街旁的商铺大都木质结构,灰瓦屋顶,尽管很有些年月,但都保护得相当完整——原来沈从文作品中描绘的湘西确实惊艳”“走过一段石板路,来到了老家,这是一幢三进的木制房屋,八根立天的木柱支撑着屋脊。四周的原木面板苍劲中透着黝黑,四道门槛经百十年进出磕碰,早已磨损得凹凸不平”“奶奶还很硬朗,叔叔才三十出头,力壮如牛,充满活力,那双手长满老茧,青筋外露,他长年在外开山砸石,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吃第一餐饭,他们就给我夹鱼头,其实我是不喜欢吃的,听说这里的鱼头给最珍贵的客人,我很感动。晚上,露天草场有当地的戏曲表演,甩着长袖,拖着长腔,尽管下着毛毛细雨,观众还是很多,乡亲们看得也很专注,我却不知就里。反正,故乡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到处洋溢着青草的芳香,听得见河水的哗哗,还有亲人间的温馨。故乡就是这样极具诱惑,极具感染力”。第⑨⑩⑪段“时值清明,那天下雨了,小巷有些幽深,湿漉漉的,路边的木制建筑显得破旧、残缺。商铺里几乎没什么人,街上连叫卖声都没有,静静的。唉,万溶江怎么这么窄,这么短,当年的波光粼粼,诗情画意呢?故乡老了”“奶奶去世了,叔叔已过六十,不见了那时的伟岸,脊背略显弯曲。老屋有点苍老,斑驳的木板门已现沧桑,右边的墙壁被风钻了个洞,好像有雨点肆意飘进来。微风吹过,墙角的青苔左右摇晃。周围的小伙伴们也都五十多了,他们坐在街心的石礅上打发时日。真的变化这么大?我不敢相信自己,摸摸下巴,也是胡须满脸。岁月催人啊”“回头仰望故乡,烟雨朦胧,淅淅沥沥,她老了,三十年不见就真的老了。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那个鱼头我怎么就没吃呢?那双布鞋我还舍不得穿呢,转眼间,故乡就抖落了昔日的色彩”。对故乡前后不同感受的对比,得出答案(1)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三十年前的风味小镇、淳朴的乡民和宁静的乡村生活与三十年后的情景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昔日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2)文章第⑤段中“望着祖居,想象着先辈们埋锅造瓦,搬木立柱的情景,想象着成家立业,族人相拥的场面,想象着逃避战火,薪火相传的艰辛,心头不免掠过丝丝冷寂”,“想象着……想象着……”运用联想想象地虚写手法,突显了先辈们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的勤劳、坚忍,表达了对先辈人生的感喟与敬重。(3)这篇散文融记叙(我两次回故乡,比如第⑦婶婶送“我”鞋子,第③段“第一次回故乡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刚二十岁,在湖北出生长大。……那时火车还没完全连通,需在怀化住上一晚。几十人挤在一起,睡的是大通铺,叽叽喳喳,好不热阔。小弟吵着要出去玩,行李怎么办?旁边的旅客听说我们要到湘西,连忙回答,不要紧,帮忙看着,都是老乡。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街了,回来后,那位叔叔一直坐在我们的行李边守着,还给我们湖南的零食吃”)、描写(④⑤⑥段写故乡的风景)、抒情(首尾处第⑫段“故乡其实没老,依旧那样。日出东方的时候,她开始一天的忙碌,机器轰鸣,书声琅琅;夕阳西下的时候车水马龙,炊烟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候,她婀娜多姿,流光溢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枕戈待旦,蓄势待发”,第⑬段“故乡没老,真的”)为一体。以“故乡没老”为线索联系现实,开头写“故乡没老,年轻着呢!”与结尾“故乡没老,真的”,无论是欣喜还是失望,是期盼还是祝福,都渗透了浓浓的思乡情。【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和行文思路、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明确立场,比如:不矛盾。然后结合文本信息加以理解分析:文章的标题为“故乡老了”,首先理解题目的含义,找到原文语境“她老了,三十年不见就真的老了。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可见这里的“老”是指饱经岁月沧桑,有些建筑破旧、有些环境治理不到位,经济条件不够好;首尾却说“故乡没老”,根据“记忆中的故乡依旧那么青春,那么富有朝气”“故乡其实没老,依旧那样。日出东方的时候,她开始一天的忙碌,机器轰鸣,书声朗朗;夕阳西下的时候,她车水马龙,炊烟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候,她婀娜多姿,流光溢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枕戈达旦,蓄势待发”,可见所谓的“不老”,是从发展的角度而言,故乡也在与时俱进,相信未来会更美好。“老”和“不老”是从不同的角度侧面看问题,感受自然不同,所以不矛盾,其间融合了对故乡的关爱、思念、期待之情。【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窗花舞张金凤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说,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用故事拴住一帮穿肚兜的娃娃……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除夕的日子要重新封窗。棂子窗的木头骨架早被烟火熏染得结实而黝黑,初秋封上去的窗纸已经泛黄。它们被风摩挲过,被寒雨拍打过,被麻雀的嘴啄过,被小孩子的手指尖捅破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子都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如今的窗已经是宽大明亮的玻璃窗,窗花也由方寸宽窄发展到车绣花团。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每年在老城区的石桥边卖窗花。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平日里订购大图的居多,比如给老人祝寿的“松鹤图”,挂新屋的“大吉图”(雄鸡)、“百财图”(白菜)等。过年的窗花大多小巧,但是她最愿意剪这一类,边剪边想着一幅幅“喜鹊登枝”“狮子把门”“生龙活虎”都会贴在什么样的窗上,祝福什么样的人家,心里就欢喜。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慢慢地,自己也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运用反问和对偶,引出全文的写作对象——窗花,描绘出窗花富有生机的美好画面,为全篇奠定了情感基调。B.新婚的年轻人、待嫁的姑娘、学生、老人选择不同的窗花,意在表明窗花能够满足不同的人在审美方面的不同需求。C.“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把窗花比作诗歌和薪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花在人们心中的意义和价值。D.作者写自己学习剪窗花的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窗花艺术的深深喜爱,也显示出窗花艺术的巨大魅力。E.本文始终围绕窗花之美选材,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既写出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又歌颂了现实的美好与幸福。18.结合文本,赏析文中画线语句。19.文章以“窗花舞”为题有何妙处?【17~19题答案】【答案】17.AE18.①比拟。“窗花”“盛开”是拟物,“耐心等”是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花的美丽和对新生活的期盼。②排比。一串“被”铺陈出生活中曾遭遇过的风霜坎坷,却用一个“生动”表现出人们自始至终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19.①点明文章写作对象为窗花。②“舞”字化静为动,赋予了窗花勃勃生机。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舞”字表现出了剪窗花人动作的轻盈优美、技巧的高超和内心的愉悦。⑤暗示主题,以“窗花舞”为题,将窗花上的人和生活中的人融为一体,彰显出新时代生活的美好幸福。【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开篇运用反问和对偶”错误,应为“设问和排比”,“是谁……是谁……是谁……”三个设问句,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内容相关,是排比;“是谁……是窗花”,自问自答,是设问。E.“写出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错误。文中虽有对过往的回忆,但无论回忆的人还是事,体现的都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并没有体现“历史的沧桑与沉重”。故选AE。【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以及对作品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从“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可知,划线句子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其中,说窗花“盛开”,运用了拟物的手法;说窗花“耐心地等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窗花的美丽和人物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从“它们被风摩挲过,被寒雨拍打过,被麻雀的嘴啄过,被小孩子的手指尖捅破过”可知,划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一连串的“被……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强化表达了经历了生活中的诸多的坎坷波折,却依然感觉到日子的“生动”,从而表现出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态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从表现内容看,“窗花舞”这个题目,首先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窗花。从艺术手法看,“窗花舞”这个题目不仅明确了写作对象“窗花”,还赋予了它人的行为动作“舞”,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赋予了窗花的生机、活力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窗花饱含热爱的情感。从表达效果上,文章为什么以“窗花舞”为题目?“窗花舞”是什么意思?“窗花怎么能舞蹈呢?”,以“窗花舞”为题目,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舞”字具有双关含义,一方面受伤窗花的灵动、优美,还表现出了剪窗花人动作的娴熟和技艺的高超,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感染力强,传递出了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情。从结构安排和主旨表现上看,题目与正文内容紧密照应,“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舞”字将窗花上的人和生活中的人融为一体,彰显出新时代百姓生活的幸福美好和乐安详。【耀华中学】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钓台的春昼郁达夫①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一九三一,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穷乡里,游息了几天,偶而看见了一家扫墓的行舟,乡愁一动,就定下了归计。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和家人等去上了几处坟,与许久不曾见过面的亲戚朋友,来往热闹了几天,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②我去的那一天,记得是阴晴欲雨的养花天,船到桐庐,已经是灯火微明的黄昏时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码头近边的一家旅馆的楼上借了一宵宿。③第二日清晨,叫茶房去雇了船,便上钓台去。过了桐庐,江心狭窄,浅滩果然多起来了。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有时候过一个沙洲,洲上的桃花菜花,还有许多不晓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闹着春暮,吸引着蜂蝶。我在船头上指东话西地问着船家,这是什么山,那是什么港,惊叹了半天,称颂了半天,人也觉得倦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船家却大声的叫了起来说:“先生,罗芷过了,钓台就在前面,你醒醒罢,好上山去烧饭吃去。”④擦擦眼睛,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象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一露脸过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船靠了山脚,跟着前面背着酒菜鱼米的船夫走上严先生祠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⑤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我的心跳也渐渐儿的镇静下去了,便和船家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钓台。东西两石垒,高各有二三百尺,离江面约两里来远,东西台相去只有一二百步,但其间却夹着一条深谷。立在东台,可以看得出罗芷的人家,回头展望来路,风景似乎散漫一点,而一上谢氏的西台,向西望去,则幽谷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象是在人间了。我虽则没有到过瑞士,但到了西台,朝西一看,立时就想起了曾在照片上看见过的威廉退儿的祠堂。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点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却是好处,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⑥从钓台下来,回到严先生的祠堂,手拿着以火柴柄制成的牙签,走到东面供着严先生神像的龛前,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题在那里的,竟多是些俗而不雅的过路高官的手笔。最后到了南面的一块白墙头上,在离屋檐不远的一角高处,却看到了我们的一位新近去世的同乡夏灵峰先生的四句似邵尧夫而又略带感慨的诗句。夏灵峰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象他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的确是没有第二个人。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的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⑦静坐着喝了两碗清茶。在这四大无声,只听见我自己的啾啾喝水的舌音冲击到那座破院的败壁上去的寂静中间,同惊雷似地一晌,同时在门外面歇着的船家,也走进了院门,高声的对我说:“先生,我们回去罢!”一九三二年八月在上海写(选自《现代散文鉴赏》,有删改)20.试分析文章开头语段的作用。21.在④⑤自然段中,作者详细描绘了钓台的山水,请概况钓台山水景物有何特色?另外,作者在描绘山水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就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分析。2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借祠堂的荒凉和钓台及其周围环境芜杂来议论“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这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又表明作者当时因心境影响而形成的审美观。B.第二段“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有时候过一个沙洲,洲上的桃花菜花,还有许多不晓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闹着春暮,吸引着蜂蝶。”一幅秀美而生机盎然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乐景写哀情,反衬作者郁结沉闷的心情。C.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将夏灵峰先生与“现在的那些官迷尚书和东洋宦婢”对比,借以表达对投敌附逆的无耻文人的激愤之情。D.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详细地记叙了游览严子陵的经过与感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答案】20.内容上:写出了作者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幽居的原因,交代了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感伤、悲愤之情的社会社会背景。结构上:为下文铺垫张本,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21.山水景物特色:河水浅窄清幽,群山峻削寂静,草木荒芜,山水间呈现出一种清幽颓废荒芜的特点。手法:①以动衬静。“双桨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写双桨轻摇,虽有响声,更反衬出环境的幽静。②对比。与瑞士风景、珂罗版画对比,着重描写了西台西望所见到的钓台一带山幽江清的静秀之美。③多感官相结合。从视觉“山容峻削”、听觉“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触觉“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等角度写景,表现钓台山水荒芜静谧的特点。22.B【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内容上:根据“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说明作者心中一直想去玩;“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穷乡里,游息了几天,偶尔看见了一家扫墓的行舟,乡愁一动,就定下了归计”,因为当时政治局势迫使他避难归乡,这是对社会背景的交代。“和家人等去上了几处坟,与许久不曾见过面的亲戚朋友,来往热闹了几天,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在家中居住过于寂寞无聊,使他决定去严子陵幽居;可见第一段在内容上主要是写出了作者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幽居的原因,交代了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感伤、悲愤之情的社会社会背景。结构上:第一段交代了当时政治局势迫使他避难归乡的社会背景,为文中描写的荒凉景色、忧伤心情奠定基调,也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开头第一段交代了作者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幽居的原因,为下文铺垫张本。【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环境的幽静。“我虽则没有到过瑞士,但到了西台,朝西一看,立时就想起了曾在照片上看见过的威廉退儿的祠堂。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点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一点而已,但这却是好处,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通过与西方画上风景的对比,突出此处的荒凉颓废之美。“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这是听觉描写;“看得见两大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这是视觉描写;“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这是触觉描写,多种感官描写结合,表现此处静谧的特点。【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B.“乐景写哀情,反衬作者郁结沉闷的心情”错,用秀美而生机盎然的画面是从正面衬托作者此时游览的快乐心情。故选B。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1:26:37 页数:29
价格:¥5 大小:75.6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