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天津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天津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北辰区】阅读《花开屋外,福藏心中》一文,完成下面小题。花开屋外,福藏心中若蝶(1)有一年冬天,因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我去外省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2)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出几分荒凉。女友带我走近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老房的四周围着篱笆院墙。(3)推开半掩的斑驳的木门,扑进眼帘的是一地的红,像一片片玫瑰花瓣洒落在院中,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4)院当中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堆起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书写春联。(5)每写好一张,就有一个五六岁穿着红花棉袄的小女孩,接过去铺在地上。灰白的泥土地面上。铺满了一张张红纸,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院中。(6)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俩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来慰问品。(7)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8)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红纸,老人的字写得不算好,但每个“福”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9)陋室破衣,命运多舛,福在哪里?(10)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啊,是腊梅的香气,我循着花香寻找到东院篱墙边的一树梅花,朵朵鹅黄色的花蕾俏立枝头,像一粒粒米黄的珍珠串在枝干上。我环顾了一下小院,发现小院的四周都种着花草,有芍药、月季、一串红、大丽菊……都是些普通的花草,但春有红月季,夏有美人蕉,秋有菊,冬有梅,祖孙二人的生活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香缭绕。(11)“大爷,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女友问。(12)“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东西,只能给大伙儿写几个福字。”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13)“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追问老人。(14)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15)“大爷,你恨她吗?”(16)“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香:“腊梅真香呀!”(17)临走时我在女友的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五百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18)老人忙用手挡了挡:“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在女友的再三坚持下,老人才不好意思地收下了。(19)老人进屋,拿出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20)谢过后我们起身告辞,我回头再看一眼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给荒寂的小院绘出一抹亮色。(21)福在哪里?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我又望一眼满目春波的小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漾的庭院,爷爷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22)花开屋外,福藏心中。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救济,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6.选文写了老人的哪几件事情?请仿照例句,用简要的语言概括。(1)、(2)、要把救济款留给别人、(3)17.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中第(10)段是对小院环境的描写,说明老人生活条件舒适,懂得享受生活。B.第(16)段中的“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一句写出了老人内心的绝望。C.老人把福记在心中,所以写出的“福”字匀称周正,力透纸背。D.文章末段巧妙点题,意味深长,同时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引人深思。E.文章第(9)段承上启下,从上文对爷孙俩居住环境差、衣着简陋和命运多舛的描写,转入后文对“福在哪里”的叙写,增加文章的条理性和语言的流畅性。19.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你认为作者能从老人那儿得到哪些精神救济?【答案】16.(1)每年过年写“福”字送给乡亲们;(2)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家的儿媳妇;(3)送“我们”自家种的花生。1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写着福字的红纸比作火苗,把女孩比作音符,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孩在幸福环境中的活泼快乐。18.AB19.(1)要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2)要为他人着想,宽容待人。(3)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解析】【16题详解】考查概括事件。根据第(12)段中的“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东西,只能给大伙儿写几个福字”可得:每年过年写“福”字送给乡亲们。根据第(6)段中的“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和第(16)段中的“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可得: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家的儿媳妇。根据第(18)段中的“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可得:要把救济款留给别人。根据第(19)段中的“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可得:送“我们”自家种的花生。【17题详解】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把写着福字的红纸比作燃烧的火焰,把小女孩比作欢快的音符。联系本句中的“欢快”一词可知,这两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孩在幸福环境中的活泼快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A.“说明老人生活条件舒适,懂得享受生活”有误,应为:说明老人虽然生活屡遭磨难,却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老人的赞美之情;B.“写出了老人内心的绝望”有误,应为:写出了老人对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家的儿媳妇,表现了他为他人着想,宽容待人;故选AB。【19题详解】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10)段中对小院环境的描写可知,老人的小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根据第(12)段中的“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可知,老人虽然生活屡遭磨难,却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根据第(16)段中老人说的“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可知,老人对于离家出走的儿媳妇没有任何的抱怨,而是体谅她的难处,理解她的不易。由此可知,他善于为他人着想,能宽容待人。根据第(19)段中的老人送我们花生的细节和第(21)段中的“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可知,老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根据以上老人的性格特点表述自己得到的“精神救济”即可。【滨海新区】阅读《遥远的刺槐花开》一文,完成下面小题。遥远的刺槐花开田再联①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②暮春初夏的雨丝有了些粗犷,沙啦啦,沙啦啦地拍打着村庄。枝叶稀疏的刺槐树依偎在雨帘里,沐浴成一把把翠绿的大伞。雾气填满了村舍的空隙,流动着刺槐的香。③雨声沙沙,催促很紧,刺槐花苞已经在交头接耳了。蜂鸟似的花蕾被雨丝的玉针银线挑扎在花轴上,似一枚枚晶莹的立体绣,藏在枝叶里。槐叶急匆匆地生长,忙着为槐花搭建遮风挡雨的帐篷。④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看花苞嘬嘴吮吸雨露。花蕾们羞答答、水灵灵的,那淡绿的眼帘里,有一张油布伞下企盼花开的脸蛋。雨丝在槐树枝叶里过滤成粗壮的雨滴,落在鲜黄的油布伞上,滴嗒滴嗒地刺激着我幼小猎奇的耳膜,耳膜里还有雨后天晴,刺槐花苞开裂的声音。⑤阳光是刺槐花开的号角。雨过天晴,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故意地谦让。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⑥不知是谁开启了生吃槐花的先例,先嗅后吃,槐花又成了我们惬意的零食。后来才知道,槐花生吃起来口感非常鲜嫩,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密切相关。孩子们兴冲冲地捋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⑦父亲再忙,也得抽出一点时间来采摘槐花。大人们采刺槐花,有自制的工具。在晾衣竹竿的末端,用细绳绑上割稻子的镰刀,便做成了可靠的钩竿。我最喜欢屁巅屁巅地跟着父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逐渐向左邻右舍延伸。槐花纷纷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一串串、一朵朵,槐花全在我迅捷利索的忙碌中归筐。手里握着花香,嘴里含着花香,味蕾里浸着花香,心里溢着花香,我满身都散发出刺槐花香了。⑧采花归来,收获满满。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正安静地躺在篮子里,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母亲乐不可支,因为要轮到母亲大显身手了。我和父亲最喜欢吃母亲用麦面粉煎的槐花饼。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再用力把水分挤尽,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薪柴点燃,等铁锅烧热了,顺着锅沿放上些许菜籽油,油烟起时,便倒下和好的槐花糊。母亲用蘸过水的铁锅铲,娴熟地将面糊不紧不慢地摊开。只见面饼贴着锅迅速地扩大规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朗。面饼里夹着的槐花,好似在锅里获得重生,香味从热气里升腾、扩展,让我垂涎欲滴。吃着槐花饼的父亲曾感叹地说过,一个时代过着一种日子,每种日子都有一种色彩,吃槐花饼就是那时生活的特写。⑨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树也移植成香樟树、桂花树了,说是刺槐树那不守规矩的刺儿,容易让人不安。在城里的菜市场,我见到了刺槐花,连忙凑过去,价格不菲。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选自《新安晚报》2021年6月23日,有删改)16.文章围绕“刺槐花”写了多件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17.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以“刺槐花”为叙事线索,回忆了儿时与刺槐花相关的童年趣事。B.第③④段主要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刺槐花在雨中生长的场景。C.第⑤段写叶子“故意地谦让”,从侧面展现了槐花的美丽与开放之盛。D.第⑧段详细描写母亲做槐花饼的过程,展现出了母亲心灵手巧的特点。E.文章第⑨段是作者发出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流露出悲伤之情。19.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有何妙用。【答案】16.“我”观察刺槐花(或槐花)盛开;小孩子们生吃刺槐花(或槐花);我和父亲采摘刺槐花;母亲煎(或做、烙)槐花饼。(意近即可)17.运用了拟人、比喻修辞方法,把绿叶比喻为翡翠,把槐花比喻为白珍珠,同时把叶和花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刺槐花的美丽、芳香、热烈生长。(意近即可)18.BE19.(1)呼应前文,结构完整;(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3)内容上,告诉我们时移世易,世事变迁,但是对家乡的思念不变,对亲情的思念永恒,对生活的热爱不变。(意近即可)【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④段“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看花苞嘬嘴吮吸雨露。花蕾们羞答答、水灵灵的,那淡绿的眼帘里……刺槐花苞开裂的声音”可概括为:“我”观察刺槐花(或槐花)盛开;根据第⑥段“孩子们兴冲冲地捋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可概括为:小孩子们生吃刺槐花(或槐花);根据第⑦段“我最喜欢屁巅屁巅地跟着父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逐渐向左邻右舍延伸。槐花纷纷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一串串、一朵朵,槐花全在我迅捷利索的忙碌中归筐。手里握着花香,嘴里含着花香,味蕾里浸着花香,心里溢着花香,我满身都散发出刺槐花香了”可概括为:我和父亲采摘刺槐花;根据第⑧段“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再用力把水分挤尽,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只见面饼贴着锅迅速地扩大规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朗。面饼里夹着的槐花,好似在锅里获得重生,香味从热气里升腾、扩展,让我垂涎欲滴”可概括为:母亲煎(做、烙)槐花饼。【17题详解】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句。修辞手法:第⑤段画线句中“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将“绿叶”比作“翡翠”,把“槐花”比作“白珍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们相亲相依”中赋予叶和花以人的情态(相亲相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语句中“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联系前文“雨过天晴,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故意地谦让”可知,此句描绘了刺槐花的美丽、芳香、热烈生长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18题详解】B.根据第③段“刺槐花苞已经在交头接耳了”“槐叶急匆匆地生长,忙着为槐花搭建遮风挡雨的帐篷”,第④段“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看花苞嘬嘴吮吸雨露”“花蕾们羞答答、水灵灵的”等语句可知,第③④段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非“对比”的手法;生动描绘了刺槐花在雨中热烈生长的场景;E.第⑨段“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虽时移世易,世事变迁,但是对家乡的思念不变,对亲情的思念永恒,对生活的热爱不变;;而非“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流露出悲伤之情”;故选BE。【1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内容上:结尾段“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树也移植成香樟树、桂花树了,说是刺槐树那不守规矩的刺儿,容易让人不安”,写随着时间的流逝,村庄里的“我”所喜爱的刺槐花已经消失不见;“在城里的菜市场,我见到了刺槐花,连忙凑过去,价格不菲。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写“我”再次遇见刺槐花还是会凑过去,虽然现在的刺槐花已经没有曾经的“味道”,但是“我”“有信心”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体现了“我”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永留心间,心中对生活的热爱不会消散;结构上:结尾段“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照应首段“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照应童年与“刺槐花”相伴的日子,前后照应;位于结尾,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对家乡的思念,对亲情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和平区】阅读散文《药杯里的莫扎特》,完成下面小题。药杯里的莫扎特宗璞①一间斗室,长不过五步,宽不过三步,这是一个病人的天地。我住在这里,每天第一要事是烤电,在一间黑屋子里,听凭医生和技师用铅块摆出阵势,引导放射线通行。是曰“摆位”。听医生们议论着铅块该往上一点或往下一点,便总觉得自己不大像个人,而像是什么物件。②精神渐好一些时,安排了第二要事:听音乐。在病室里,两盘莫扎特音乐的磁带是我亲密的朋友。使我忘记种种不适,忘记孤独,甚至觉得斗室中天地很宽,生活很美好。三小时的音乐包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三个交响曲。尤其是《第四十交响曲》的开始,像一双灵巧的手,轻拭著听者心上的尘垢,然后给你和着淡淡哀愁的温柔。③终于出院了,回到离开了几个月的家中,坐下来,便要求听一听音响,那声音到底和用耳机是不同的。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提琴组齐奏的那一段悠长美妙的旋律简直像从天外飘落。我觉得自己似乎已溶化在乐曲间,不知身在何处。第二乐章快结尾时,一段简单的下行的乐音,似乎有些不得已,却又是十分明亮,带着春水春山的妩媚,把整个世界都浸透了。没有人真的听见过仙乐,我想莫扎特的音乐胜过仙乐。④别的乐圣们的音乐也很了不起,但都是人间的首乐。贝多芬当然伟大,他把人间的情与理都占尽了,于感动震撼之余,有时会觉得太沉重。好几个朋友都说,在遭遇到不幸时,柴可夫斯基是不能听的,本来就难过,再多些伤心又何必呢。莫扎特可以说是超越了人间的痛苦和烦恼,给人的是几乎透明的纯净。充满了灵气和仙气,用欢乐、快乐的字眼不足以表达,他的音乐是诉诸心灵的,有着无比的真挚和天真烂漫,是蕴藏着信心和希望的对生命的讴歌。⑤在死亡的门槛边打过来回的人会格外欣赏莫扎特,膜拜莫扎特。他自己受了那么多苦,但他的精神一点没有委顿。他贫病交加,以致穷死,饿死,而他的音乐始终这样丰满辉煌,他把人间的苦难踏在脚下,用音乐的甘霖润泽着所有病痛的身躯和病痛的心灵。他的音乐是真正的“上界的语言”。⑥虽然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不同,莫扎特在音乐领域中全能冠军的地位有些像我国文坛上的苏东坡。莫扎特在短促的人生旅程间写出了交响乐、协奏曲、独奏曲、歌剧等许多伟大作品。音乐创作中几乎什么都和他有关,近来还考证出他是摇滚乐的祖师爷。苏东坡在宦游之余写出了诗词文赋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始终是未经册封的文坛盟主。他们都带有仙气,所以后人称东坡为坡仙。莫扎特生活在十八世纪,世界已经脱离了传说,也少有想象的光彩了,我却愿意称他为“莫仙”。⑦回家以后的日子里,主要内容仍是服药。最兴师动众且大张旗鼓的是服中药。我手捧药杯喝那苦汁时,下药(不是下酒)的是音乐。似乎边听音乐边服药,药的苦味也轻多了。听的曲目较广,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邦、拉赫玛尼诺夫等,还有各种歌剧,都曾助我一口(不是一臂)之力。但听得最多的,还是莫扎特。⑧热气从药杯里冉冉升起,首乐在房间里回绕,面对伟大的艺术创造者们,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我觉得自己真是幸运而有福气,生在这样美好的艺术已经完成之后——而且,在我对时间有了一点自主权时,还没有完全变成聋子。(有删改)16.题目“药杯里的莫扎特”有何含义?17.文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上下文赏析其作用。尤其是《第四十交响曲》的开始,像一双灵巧的手,轻拭着听者心上的尘垢,然后给你和着淡淡哀愁的温柔。18.文章第④段中写到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19.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写斗室很小,第②段却写“甚至觉得斗室中天地很宽”,用看似矛盾的内容表现了莫扎特的音乐让作者忘记病痛,忘记孤独。B.第③段“我觉得自己似乎已溶化在乐曲间,不知身在何处”中“溶化”一词表现了作者出院后用音响听莫扎特音乐时狂喜的心情。C.第⑥段由莫扎特写到苏东坡是因为两者有着近似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过程,突出了莫扎特的音乐带给人心灵的慰藉。D.第⑦段结尾句“但听得最多的,还是莫扎特”,中间的逗号用得有特点,作者用短句的形式突出了自己对莫扎特的喜爱。E.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庆幸自己能听到莫扎特美好音乐,庆幸自己病好了之后还能继续欣赏莫扎特的音乐,表达了自己对莫扎特音乐的热爱之情。【16~19题答案】【答案】16.①作者在抱病的时候用莫扎特的音乐来陪伴自己;②莫扎特一生吃了很多苦但精神没有委顿,他超越苦难的音乐可以给病人最好的慰藉。17.比喻,作者将乐曲比作灵巧的双手,写出了乐曲给人带来的亲切、柔和和温暖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对乐曲的热爱。18.作者用贝多芬音乐的太沉重、柴可夫斯基音乐的太伤感等,来与莫扎特的音乐进行对比,突出莫扎特音乐充满了灵气和仙气,有着无比的真挚和天真烂漫。19.BC【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题目含义的理解。结合第②段中“精神渐好一些时,安排了第二要事:听音乐。在病室里,两盘莫扎特音乐的磁带是我亲密的朋友。使我忘记种种不适,忘记孤独,甚至觉得斗室中天地很宽,生活很美好”,写作者在病房中听莫扎特的音乐,可知“药杯里的莫扎特”含义之一是:作者在抱病的时候用莫扎特的音乐来陪伴自己;结合第⑤段中“他自己受了那么多苦,但他的精神一点没有委顿。他贫病交加,以致穷死,饿死,而他的音乐始终这样丰满辉煌,他把人间的苦难踏在脚下,用音乐的甘霖润泽着所有病痛的身躯和病痛的心灵”,写了莫扎特的苦难人生与超越苦难的韵,可知“药杯里的莫扎特”含义之二是:莫扎特一生吃了很多苦但精神没有委顿,他超越苦难的音乐可以给病人最好的慰藉。【1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第②段中,“尤其是《第四十交响曲》的开始,像一双灵巧的手,轻拭着听者心上的尘垢,然后给你和着淡淡哀愁的温柔”,把《第四十交响曲》比作一双灵巧的手,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前面的“使我忘记种种不适,忘记孤独,甚至觉得斗室中天地很宽,生活很美好”和第③段中“没有人真的听见过仙乐,我想莫扎特的音乐胜过仙乐”,写出了听这首乐曲给人的亲切、柔和、明净、美好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莫扎特音乐的极度热爱。【18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第④段中,“贝多芬当然伟大,他把人间的情与理都占尽了,于感动震撼之余,有时会觉得太沉重”,写贝多芬的音乐充满世界情与理,太沉重;“好几个朋友都说,在遭遇到不幸时,柴可夫斯基是不能听的,本来就难过,再多些伤心又何必呢”,写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听起来太伤感。“莫扎特可以说是超越了人间的痛苦和烦恼,给人的是几乎透明的纯净。充满了灵气和仙气,用欢乐、快乐的字眼不足以表达,他的音乐是诉诸心灵的,有着无比的真挚和天真烂漫,是蕴藏着信心和希望的对生命的讴歌”,莫扎特的音乐超越了人间的痛苦和烦恼,纯净透明,充满了灵气和仙气,有着无比的真挚和天真烂漫。用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与莫扎特的音乐进行对比,突出了莫扎特音乐给人的信心与希望。【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B.第③段“我觉得自己似乎已溶化在乐曲间,不知身在何处”中“溶化”一词表现了作者出院后用音响听莫扎特音乐时陶醉的心情。本项说法错误;C.第⑥段由莫扎特写到苏东坡是因为二人在各自领域中有着“全能冠军般”的才能,突出了莫扎特的音乐具有“仙气”的特点。本项说法错误;故选BC。【河北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阳台上的花黄咏梅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6.本文②~⑤段叙述了四个与植物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不是发生在阳台上,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17.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对第⑤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①段列举母亲在阳台上种的多种植物,表现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的特点。B.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皆大欢喜”指的是孩子们因刻着自己名字的葫芦结果丰硕而欢喜,父母也因满足了孩子们的心愿而欢喜。C.第③段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主要原因是这些花奇怪且美丽,我被它们吸引了。D.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退休后不再关心家务,而是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抒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19.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点明花名及花语,从写法的角度入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答案】16.①小时候,孩子在葫芦瓜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大欢喜的果实。②送我上大学时,母亲为“人脸花”命名,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17.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表现“我”当时心酸(或伤感)的心理,凸显“我”对父母的理解(或:心疼、理解、感激)。或: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侧面衬托了父母对家庭的付出之多、牺牲之大,凸显“我”对父母的感激(或:心疼、理解、关爱)。18.CD19.写法:前后照应(前后呼应、设置悬念,也可以)作用:①母亲无师自通地读出花语,更突出了母爱;②突出主要人物形象,表现母亲的聪明慈爱;③突出主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④前后照应,使结构严密圆合;⑤行文增加曲折性,使故事叙述有波澜,增强吸引力;⑥推动情节发展;⑦引发疑问,增强吸引力。(作用写出三点即可)【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题干限定了段落和地点“不是发生在阳台上”,据此来寻找相关的语句提炼作答。第一个故事,从第②段“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可概括出:小时候孩子在葫芦瓜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大欢喜的果实。第二个故事,从第③段“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可概括出:送“我”上大学时,母亲为“人脸花”命名,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17题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首先指出描写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句中的“愣”是神态描写,“夸张地提高嗓门说……”是对“我”的语言描写,“楞”是因为听到母亲说“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们三个孩子长大成人,而父母在渐渐老去,曾经在家里最高大的他们,如今成了最瘦弱的,他们的生命能量都给了我们,这个“楞”字,写出了“我”当时的伤感;“再瘦也是最大的”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感激,对父母的心疼和感恩。【18题详解】C.有误,第③段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主要原因是听到母亲说五朵花就好比我们一家人,而自己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家在外,睹花思念亲人;D.有误,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情趣;故选C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及作用的理解。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是运用了设置悬念(或:前后照应)的写法,先写花名“人脸花”,最后才揭示花语的内涵,制造悬念,吊足读者的胃口,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同时,母亲爱花,能无师自通地读出花语,读懂花的内涵,表现母亲的聪明;由五朵“人脸花”想到他们一家五口人,喜欢“五代同堂果”,希望子孙满堂、老少安康。“花”是母亲对“我”的思念,突出了母爱;也突出主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渴望家人安康幸福的美好愿望;“人脸花”,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使情节环环相扣,情节曲折生动,结尾才揭示花语内涵,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河东区】阅读《乡间茶伴五彩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乡间茶伴五彩花吴昌勇①陕南出好水,好水养好茶,陕南人的茶杯不缺好茶水。②茶是口粮,亦是亲水的五谷。陕南人习惯把茶杯唤作茶碗。其实常是一只搪瓷缸子,缸身绘着图案,伞状的缸盖,把缸口捂得严严实实。③乡间的老茶人,用清冽的山泉水,在茶碗里泡一款好茶汤。他们喝茶讲究口劲,习惯冲泡谷雨过后烘炒出的叶子,或许观感粗糙,少了品相,但有“嚼头”。每一片叶子有着阳光和雨水的印记,经得起滚水反复萃取和浸泡。茶叶个头大,茶汤味道就浓酽,饮一口,反复在唇齿之间咂摸几下,总想用舌头挑破每一滴水珠,掏空每一口茶香。④乡下人的茶碗殷实,接地气。当然也有讲究的,冲泡绿茶,一定要选择透明的玻璃杯,让茶绿借着水温慢慢浸出。茶泡好了,看茶叶在杯中浮浮沉沉,好似观景一般。一杯绿芽,让整个屋子氤氲着春天的草木香。⑤四季更替,眼前的景致也在变换。尤其到了夏秋两季,杯中渐渐丰富起来。来自大山深处的花朵和叶芽一道在水中舒展开来。⑥旧年冬天泡了玫瑰、茉莉、金桂的杯子,到了春天,便开始耐心等待另一朵花开。⑦通常是暮春时节,一场春雨过后,园子里的牡丹,在蜜蜂的簇拥下走出叶子的怀抱。淡雅的花香里,花农小心地将它采摘、烘干,让还未绽开的花瓣紧握着和风细雨、呢喃燕语,从大地的枝头走向一杯杯春水。杯中,大朵大朵的牡丹如闪着光芒的浪花。一抹淡淡的浅黄或浅红漾开,牡丹便再次有了春日的妆容。幽幽花香从舌尖上滑过,春天的根须就这样深扎在水中,和春光、春雨、春风一道,用杯子端了起来。⑧牡丹花茶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适宜消解春困。到了夏日,野生的金银花又成了杯中的新贵。院子里,大捧大捧的花针,在簸箕里有节奏地起起伏伏,除去叶片和杂草后,在石板案子或者竹篾晒席上滚几个日头,花朵再次收紧如火柴棒大小。⑨入伏,往杯子里投上几颗,再放一小撮茶叶,滚水注入的瞬间,花朵和叶子倏然从杯底冲向杯口,好似清水放出的风筝,翻飞着,追逐着,欢腾着。少顷,花骨朵渐渐打开,花色绸白,花蕊刚刚露出一抹浅黄。这些纤柔的花朵亦茶亦药,泛着微苦的花茶水,带着一丝清凉,如徐徐凉风拂过舌尖,周身跟着柔和起来,也安静下来。⑩金银花一直喝到深秋。这时,金丝皇菊如天空撒下的大把金子,在蓝天白云和浓浓秋色里闪着耀眼的金光。一朵花就是一簇光,柔和,飘逸,饱含深情。花瓣散开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如阳光的羽毛,在微凉的风中轻轻抖动。满眼爱怜的花农将这些大地上的云朵,和稻谷、高粱、苞米一道搬进晒场。这些花朵,会把丰收的喜悦送达更远的地方——未来的某时某处,金丝皇菊在水中完完整整地打开,如一团绽放的阳光。花丝在杯子里斜射出道道光芒,为饮者增添了一抹融融暖意。⑪大山养育出的五彩花朵,丰盈着杯中的茶水,也丰盈着寻常的日子。在群山绵延、清水悠长的乡野,大地的枝头从不缺少花朵。只要对生活抱以热爱,杯子里就有如花的光景。一杯花茶,一段光阴,一幅在清水中缓缓铺开的生态水彩,被淳朴的山里人捧在手心,敬献给蓝天白云,也敬献给轮回的四季。(选自《人民日报》)16.陕南人喝茶有哪些特别的习惯?请结合②~④段内容加以概括。17.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幽幽花香从舌尖上滑过,春天根须就这样深扎在水中,和春光、春雨、春风一道,用杯子端了起来。18.请结合全文分析,“乡间茶伴五彩花”的含义。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②段中“茶是口粮,亦是亲水的五谷”,说明陕南人因为偏僻贫穷,只能把茶当作五谷粮食来对待,更对喝茶的器具不讲究。B.一年四季的鲜花制成花茶,让山里人的茶杯丰富了起来,一杯花茶入口,他们身心无限愉悦和宁静,喝花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C.第⑩段“金丝皇菊如天空撒下的大把金子,在蓝天白云和浓浓秋色里闪着耀眼的金光。一朵花就是一簇光,柔和,飘逸,饱含深情”一句,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展现了金丝皇菊灿烂饱满的色彩形象特点,而“饱含深情”一词则将其在水中的情态刻画得妩媚雍容。D.作品中认为花茶兼有茶和药的双重功效,比如牡丹花消解春困,金丝皇菊特别适合夏天和秋天的时候喝,而金银花则可以喝过整个冬天。E.作品用陕南人爱喝花茶的习俗说明了一个道理:“山间茶”与“五彩花”是大自然馈赠给陕南人的珍贵礼物,而陕南人则用对生活的爱去追求“如花的光景”来回报自然,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美好共存。【答案】16.①陕南人把喝茶看成口粮般不可缺少(重要、自然平常),习惯将茶杯唤作茶碗;②陕南人习惯用清冽山泉水泡一款好茶汤;③陕南人喝茶讲究口劲,习惯用谷雨过后烘炒出的叶子;④冲泡绿茶,一定要选择玻璃杯,让茶绿借着水温慢慢浸出。17.“滑过”表现了花茶的顺畅(不晦涩、不苦涩、丝滑细腻)的特点,“深扎”是深深地留在记忆中,这里形容春天的感觉,随着茶香如植物的根须般让人难忘,这两个词共同传神地表达了人们对花茶(春茶)的喜爱和对春天的怀恋(敬意)。18.陕南人有不同季节把不同的花加入茶水的饮茶习惯,强调了陕南人对茶和花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生长在大山乡野的茶和花是大自然的馈赠,它们共同陪伴、丰盈了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祝福:只要对生活报以热爱,茶水般寻常的生活就会有“如花光景”的美好与幸福。19.AD【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②段“茶是口粮,亦是亲水的五谷。陕南人习惯把茶杯唤作茶碗”可知,陕南人把喝茶看成口粮般不可缺少(重要、自然平常),习惯将茶杯唤作茶碗;由第③段“乡间的老茶人,用清冽的山泉水,在茶碗里泡一款好茶汤”可知,陕南人习惯用清冽的山泉水泡一款好茶汤;由第③段“他们喝茶讲究口劲,习惯冲泡谷雨过后烘炒出的叶子”可知,陕南人喝茶讲究口劲,习惯用谷雨过后烘炒出的叶子;由第④段“当然也有讲究的,冲泡绿茶,一定要选择透明的玻璃杯,让茶绿借着水温慢慢浸出”可知,冲泡绿茶,一定要选择玻璃杯,让茶绿借着水温慢慢浸出。【17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词语“滑过”指在物质表面光滑地经过,这里写出花茶丝滑细腻的特点,“深扎”是深深扎根的意思,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茶香比作植物的根须,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茶带来的春天的味道让人难以忘怀,结合第⑦段“一场春雨过后,园子里的牡丹,在蜜蜂的簇拥下走出叶子的怀抱”“牡丹便再次有了春日的妆容”等可知,这两个词表达了人们对花茶的喜爱与对春天的赞美和崇敬之情。【18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分析。由第①段“陕南出好水,好水养好茶,陕南人的茶杯不缺好茶水”,第⑤段“四季更替,眼前的景致也在变换。尤其到了夏秋两季,杯中渐渐丰富起来。来自大山深处的花朵和叶芽一道在水中舒展开来”等可知,陕南人爱茶,且习惯将不同季节的花加入茶水之中,茶和花已深深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特别强调了陕南人对茶和花的喜爱之情,再结合第⑪段“大山养育出的五彩花朵,丰盈着杯中的茶水,也丰盈着寻常的日子”可知,茶和花不断丰盈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由第⑪段“只要对生活抱以热爱,杯子里就有如花的光景。一杯花茶,一段光阴,一幅在清水中缓缓铺开的生态水彩,被淳朴的山里人捧在手心,敬献给蓝天白云,也敬献给轮回的四季”可知,通过这个标题,作者还传达一种期望和祝愿,即只要对生活抱以热爱,杯子里就有如花的光景,生活就会五彩多样,充满美好与幸福。【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结合第①段“陕南出好水,好水养好茶,陕南人的茶杯不缺好茶水”可知,第②段中“茶是口粮,亦是亲水的五谷”主要是说明陕南人爱喝茶,饮茶已经是陕南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项理解有误;D.由第⑩段“金银花一直喝到深秋。这时,金丝皇菊如天空撒下的大把金子,在蓝天白云和浓浓秋色里闪着耀眼的金光”可知,“金丝皇菊特别适合夏天”“金银花则可以喝过整个冬天”理解错误;故选AD。【河西区】阅读《银杏留香》一文,完成下面小题。银杏留香陈以忠①老家的门前,长着三棵银杏树,是父亲在世时亲手所栽,约摸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年岁,都是挂果的雌银杏,每年都有数不清的白果,吸引我们好奇的目光,给我们留下许多的记忆,非常难忘那些银杏留香的岁月。②初识银杏,是在初次挂果的时候。只有一棵瘦高的银杏树,结了几颗青绿的小果,躲在一把把精致的扇子绿叶里,极不自信怯怯地挂着。任凭我们每天欣喜的目光扫过,默默地从夏奔秋再到冬,似乎明白我们的心意,一直牵扯住我们关注的目光。果子成熟的时候,变成了白色的,一颗颗挂在树上,所以又叫白果。③记得第一次摘白果,我们每人分得一粒,清洗晒干后,安静地躺在我的口袋里,常常接受我有意无意地磨捏,那粒白果的外壳上,留有我手指的暖,变得亮亮的、黄黄的,像似镀了一层手指香。④第二粒白果是来年得到的,那粒果子受我的折磨挺多的,我用一根大号的勾被针,从白果的粗端对过打开个孔,一点点地掏空里面的果仁,制成了一个铃铛状的果壳哨,时常吹响,成为我们“皮猴子”活动的聚集号,用一根细棉线穿过孔眼,一条白果坠的链子成了,就挂在脖子上招摇着“司令”的风采。姐姐们用“洋红洋绿”染成彩果,而我喜欢用钢笔在白果上,画出一个个自以为是的“脸语”,还可以跟同件换一些“小吃”的。⑤我们与银杏树一起长大了,忒喜欢那一片片像扇子的精巧银杏叶,像个魔术师般的随季节变幻着,吊足了我们静心观赏的胃口,养足了我们耐心观察的心性。⑥夏日,银杏叶以一种最优美的姿态,翩翩如起舞的蝴蝶,在树枝上舒展起婀娜的身姿,那绿精灵般曼妙的舞步,给人们送上最美的惬意清香。入秋,银杏叶开始浅浅的、淡淡的黄色显得有些娇嫩,犹抱琵琶半遮面。先是叶缘处有一了点儿的淡黄,叶脉外是亮丽的明黄,靠近叶柄处仍是重重的绿色,而在叶子的最外缘,窄窄的一圈老黄,镶了一道金色的裙边,看上去极富有层次感。⑦秋色总是越来越深,银杏的绿色也就悄然褪去,那片片的黄色,潇洒地挥动着素笔,信手涂“雅”在叶子的每一处,直至叶柄叶梗都洇染成了黄色,肆意流淌着那金黄。最美的时节当在深秋,秋风阵阵,霜意渐浓时,落叶如金蝶纷飞,似毛毯般围铺在树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耀眼,分外绚丽。我想范仲淹也可能体验过这样的境界,才写出了“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名篇。⑧岁寒隆冬,朔风施虐,银杏便会落尽了叶子,显露出光秃秃的枝干,却丝毫也没有显得颓唐。无论是冬日的暖阳,还是狂暴的雨雪,一概从容应对,不卑不亢,伟岸的身躯从不为之抖动和摇晃。最欣赏的是在蓝天的衬托下,那纹丝不动的枝干尽显着庄严与肃穆,承受寒冷、孤独、冷落、遗忘,依然默默酝酿着新的梦想:开花、结果、生长、成熟。那么洒脱自如,那么自敛淡定,静待着充满希望的春天。⑨做人当做银杏,历经风雨无数,永远无怨无悔,行走在平凡的岁月里,不媚态跟风、不无助盲从,淡看世事、勤奋作为,活出银杏的洒脱和从容。在忙碌的人生旅途上,许多时候是应该停一停的,回望银杏陪伴的留香岁月,怀有一种向往、一份欢欣。(选自《盐城晚报》2018.12.18,有删改)16.在不同的季节里,银杏叶的生长状态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生长季节夏日入秋秋色渐深深秋(4)生长状态翩翩起舞如蝴蝶,舒展婀娜身姿,散发惬意清香(1)(2)(3)落尽叶子,显露出光秃秃的枝干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只有一棵瘦高的银杏树,结了几颗青绿的小果,躲在一把把精致的扇子绿叶里,极不自信怯怯地挂着。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①段描写了老家门前的银杏树,引出了对银杏留香岁月的回忆,设置悬念,引出下文。B.第④段写“我”对“第二粒白果”的“折磨”,凸显“我”儿时的调皮和对儿时银杏留香岁月的怀念之情。C.面对如金蝶纷飞的落叶,尽管作者想起范仲淹的诗句,但并没有感受到深秋时节阳光下银杏叶的绚丽耀眼的意境。D.第⑧段写冬日暖阳、狂暴雨雪和蓝天,是为了衬托银杏树洒脱自如、自敛淡定的高贵品质。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银杏美质的赞美,对银杏留香岁月的怀念之情。19.说说你对文章标题“银杏留香”的理解。【答案】16.(1)浅浅淡淡的黄色有些娇嫩,叶缘处淡黄,叶脉外明黄,靠近叶柄处是重重的绿色,叶子最外缘是金色,富有层次感;(2)绿色悄然褪去,叶子的每一处,直至叶柄叶梗都成了黄色;(3)落叶如金蝶纷飞,似毛毯般围铺在树下;(4)岁寒隆冬(隆冬)17.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未成熟的银杏果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对银杏果的喜爱之情。18.AC19.一方面是指银杏留给作者白果肉的香,白果壳带给孩子们的快乐的香,以及枝叶的优美迷人的香;另一方面,也指银杏不卑不亢、洒脱从容等美好品质留下的香;同时对作者来说是儿时时光的“留香”,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美好时光的怀念。【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表格中“生长季节”的提示可明确答题段落在文章第⑥~⑧段,然后细读这几段,抓住时间词语梳理内容,对应顺序筛选提取相关词句。第(1)空从第⑥段“入秋,银杏叶开始浅浅的、淡淡的黄色显得有些娇嫩,犹抱琵琶半遮面。先是叶缘处有一丁点儿的淡黄,叶脉外是亮丽的明黄,靠近叶柄处仍是重重的绿色,而在叶子的最外缘,窄窄的一圈老黄,镶了一道金色的裙边,看上去极富有层次感”进行提取概括即可;第(2)空从第⑦段“秋色总是越来越深,银杏的绿色也就悄然褪去,那片片的黄色,潇洒地挥动着素笔,信手涂‘雅’在叶子的每一处,直至叶柄叶梗都染成了黄色,肆意流淌着那金黄”进行提取概括即可;第(3)空从第⑦段“最美的时节当在深秋,秋风阵阵,霜意渐浓时,落叶如金蝶纷飞,似毛毯般围铺在树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耀眼,分外绚丽”进行提取概括即可;第(4)空根据“落尽叶子,显露出光秃秃的枝干”可找到文章第③段“岁寒隆冬,朔风施虐,银杏便会落尽了叶子,显露出光秃秃的枝干”,由此可得出生长季节,据此概括回答即可。【17题详解】解答此题,首先明确答题范围是文章第②段,答题方向是辨析修辞方法。然后细读这一句,“躲”“怯怯”等词语赋予银杏果以人的情态,是拟人的方法,“一把把精致的扇子绿叶”把“绿叶”比作“精致的扇子”,属于比喻的修辞方法。根据拟人、比喻的一般作用,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句中“青绿的小果”“躲在”等词的使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银杏果的可爱。文中句子“任凭我们每天欣喜的目光扫过”“一直牵扯住我们关注的目光”表现出作者对银杏果的喜爱之情。【18题详解】A.文章第①段描写了老家门前的银杏树,引出对银杏留香岁月的回忆,但是并没有设置悬念,只是正常的叙述,分析错误;根据C项内容可定位到文章第⑦段,“我想范仲淹也可能体验过这样的境界,才写出了‘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名篇”可以看出作者对美景是有感受的,选项中“但并没有”表述错误。故选AC。【19题详解】文章围绕“银杏留香”写了以下几个方面:初识银杏不起眼——怯怯、默默;继写银杏果实——白果带给我们的快乐生活,然后描写银杏枝叶由夏而秋、由秋而冬每一阶段的美丽景色,最后借景抒情,突出银杏洒脱自如、自敛淡定、充满期望、无怨无悔、从容不迫的精神。据此概括回答即可。【点睛】文章体裁抒情散文·银杏留香全文线索以老家门前的三棵银杏树为线索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①段):由老家门前的三棵银杏树引出对银杏留香岁月的回忆。第二部分(第②~④段):银杏果的成熟以及“我”两次得到白果的情境。第三部分(第⑤~⑧段):回忆银杏夏秋冬季带给我们的快乐,并深情赞美银杏树。第四部分(第⑨段):点明、升华主旨,表达作者对银杏留香岁月的怀念。主要内容文章回忆了老家门前的三棵银杏树以及得到的白果、银杏叶给“我”儿时带来的欢乐和感悟。主题总结表达对儿时银杏留香岁月的向往和怀念之情,抒写学习银杏树美好的品质,希望活出银杏洒脱从容的愿望。【西青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祖母的烟茶龙文辉①祖母在后山坡上种了几十株茶树。我们家的茶叶就是这些树上长出来的。祖母并不在乎什么明前茶或谷雨茶,她采摘的多是些粗粗的叶子,连同茶梗一道弄了下来。看似普通的树叶,经过祖母那双灵巧的手,那叶片就有了新的样式,卷曲得体,有模有样。祖母对茶树很上心,除草,剪枝,施肥。她只施土杂肥。茶树在祖母的细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每棵树都长得一样高,枝丫粗壮,叶子浓密。也难怪祖母对那些茶树格外上心,那时,这茶可是全家几口人不可或缺的寻常支用。不仅仅是解决喝茶那点事,祖母还得考虑如何把茶做好了,连同平时攒下的土鸡蛋一起拿到城里卖点钱,再换回些食盐、煤油、肥皂,以及针线、布料之类的日常用品。②一阵清明雨洗过,茶树上的新芽呈嫩绿色,显露出欣欣向荣的生命力;老叶片呈墨绿色,叶子泛着油亮的光泽,像是打了一层蜡。采摘时节,太阳劲道十足,明晃晃,火辣辣,灼得人皮肤生痛。祖母好像不怕热,她戴个草帽,身上罩着长衣长裤,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热辣的阳光一般晒不到皮肤,这样一来,人当然会更加闷热,不一会,汗水就湿透了衣背,看得出一块块汗湿的印子,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像在弹钢琴,她要趁着这个时节,赶紧把那些茶叶都摘下来。茶采下来,用水冲洗干净,晾干,然后,架起锅子,灶膛里放把茅草点燃,茶叶在锅里反复翻炒,叫做“炒青”。祖母操作这些程序手法娴熟,时而在热度适中的锅里用手将茶叶团转,打散,再团转,再打散,时而又将茶叶抛起,宛如天女散花,好似在玩杂要。炒得茶叶变软,青气收敛就差不多了,再堆放在竹篾编成的盘子里,不断抱团、搓揉,叶片渐渐揉成了根根卷曲的“纸捻子”,然后再放到锅里慢火烘焙,焙干后用牛皮纸包好,缠上麻绳,挂在灶屋里的铜钩上,任柴火的烟气缓慢渗进纸包,就这样将茶叶熏制成了地道的烟茶。③那是一种经柴火稍稍熏烤的茶。最好能取回山泉水,用瓦壶、柴火烧开,冲泡,不一会,蜷缩的茶叶在沸水中腰肢伸展,汤色橙黄,一缕淡淡的茶香和着柴火烟香便从茶杯中漫逸出来,若再搁上一两瓣茴香,更是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喝起来清香中带点甜甜的味道,注入泡壶中放凉后的茶水,清冽甘爽,既好喝又解渴。大热天,我从学校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冲向泡壶,咕咚咕咚,一口气能喝上好几碗。一碗烟茶,盛满了浓浓的乡情和儿时的记忆。这,就是故乡的味道,我把它一并寄放在了一处乡间,大山深处的乡间。④老家后山坡上有座坟墓,祖母就躺在里面。她忙累了,躺下来,在这静谧、安详的地方歇息。祖母还像从前那样,慈祥的眼神,日夜看护着那个家和那片茶园,深情的目光,时刻遥望着远方的亲人。⑤清明节前,我又来到了祖母坟前。故土依日,草木芜杂,坟包上像一头披散的乱发,于我,心怀戚戚焉。在这个落寞沉重的日子,我要看看我的祖母,跟她说说话,好让她高兴高兴,看孙儿现在的样子,她应该会放得下心。也许,长眠于此的祖母早已淡忘了尘世的一切,对世事不再抱有任何怀想吧,而我们却正在有意无意间经历着老人的过往。⑥望向山坡上那片碧绿的茶园,我忽然又想起了祖母做的茶——那种韵足了人间烟火气息的烟茶。16.祖母的烟茶是怎研制做的?在下面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词语,补全线索。采摘——______——抱团、揉搓——______——_______17.请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①段写出了祖母制烟茶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意义。B.第②段中,写雨洗过的茶树,新芽老叶交相辉映,意在表达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颂,对自然的讴歌。C.祖母生长在山野,却是心灵手巧。文中多次写到,茶在祖母手中的美好变化,以及茶汤的好喝,就是对像祖母这样手艺精湛的制茶人表达敬意,这也是本文的写作意图。D.祖母手中的茶源自于粗粗的叶子,是经过精心炮制才焕发出独特的光彩。作者笔下的祖母用自己的终生勤苦,守护着家园的宁静。祖母制作烟茶的过程,就像她自己的人生。E.本文作者撷取年少时对祖母制茶的影像片段,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渗透着对生活的感悟。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本文以“祖母的烟茶”为题的理解。【答案】16.①.炒青②.烘焙③.熏制17.通过对祖母采茶时肖像、动作的描写(包括心理的揣摩),反映出采茶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也表现出祖母采茶的熟练和心情的喜悦,内心的美好憧憬。18.BC19.首先,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祖母的烟茶的制作流程和特色,从这方面来说,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体;我们也对制作烟茶的祖母有了大体的了解,她和自己制作的茶有很多相近之处,身世平平,历经百转千回平凡的辗转,以平静的方式终其一生,却也有无穷的回味——从这一方面来说,题目一语双关,有象征意义。【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梳理和筛选。1)结合“茶采下来,用水冲洗干净,晾干,然后,架起锅子,灶膛里放把茅草点燃,茶叶在锅里反复翻炒,叫做‘炒青’”可知,第二步是:炒青。2)结合“然后再放到锅里慢火烘焙”可知,第四步是:烘焙。3)结合“焙干后用牛皮纸包好,缠上麻绳,挂在灶屋里的铜钩上,任柴火的烟气缓慢渗进纸包,就这样将茶叶熏制成了地道的烟茶”可知,第五步是:熏制。【17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赏析。1)方法判断。“她戴个草帽,身上罩着长衣长裤”是外貌描写,“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像在弹钢琴”是动作描写。2)分析。这里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祖母在采摘茶叶时的穿着和动作,“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写出了祖母采茶技术的娴熟,结合“这样一来,人当然会更加闷热,不一会,汗水就湿透了衣背,看得出一块块汗湿的印子”可知,反映出采茶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结合“祖母好像不怕热”“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像在弹钢琴”可知,这里揣摩祖母采茶时的心情,是非常投入的,充满憧憬的,“像弹钢琴”暗示了祖母心情的愉悦。【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B.解读拔高,第②段中,写雨洗过的茶树,新芽老叶交相辉映,是为了下文写采茶作铺垫,无意表达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颂和对自然的讴歌,故B错误;C.结合“祖母还像从前那样,慈祥的眼神,日夜看护着那个家和那片茶园,深情的目光,时刻遥望着远方的亲人”等句子可知,本文的写作意图是表达对祖母勤劳能干、为家人付出的赞美和感激,对祖母的怀念,故C错误;故选BC。【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题目含义。1)表层含义。本文的第一到第三段,写了祖母种植茶树、采茶、制作烟茶的过程,“我”对烟茶的喜爱。祖母和烟茶是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故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2)深层含义。文章的第四到第六段,写祖母离世,“我”对祖母的怀念。结合“望向山坡上那片碧绿的茶园,我忽然又想起了祖母做的茶——那种韵足了人间烟火气息的烟茶”可知,这里表面是写祖母做的茶有人间烟火气,但实际上是写人,从祖母种茶、采茶、制茶的过程中,展现了一个勤劳、朴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结合“也许,长眠于此的祖母早已淡忘了尘世的一切,对世事不再抱有任何怀想吧,而我们却正在有意无意间经历着老人的过往”可知,祖母长眠后,“我”心里认为祖母是非常平静而安详的,这和第三段写的祖母制作的茶的味道相似,世平平,历经百转千回平凡的辗转,以平静的方式终其一生,却也有无穷的回味,从这一方面来说,题目一语双关,有象征意义。【东丽区】阅读《花开屋外,福藏心中》一文,完成下面小题。花开屋外,福藏心中若蝶(1)有一年冬天,因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我去外省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2)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出几分荒凉。女友带我走近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老房的四周围着篱笆院墙。(3)推开半掩的斑驳的木门,扑进眼帘的是一地的红,像一片片玫瑰花瓣洒落在院中,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4)院当中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堆起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书写春联。(5)每写好一张,就有一个五六岁穿着红花棉袄的小女孩,接过去铺在地上。灰白的泥土地面上。铺满了一张张红纸,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院中。(6)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俩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来慰问品。(7)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8)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红纸,老人的字写得不算好,但每个“福”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9)陋室破衣,命运多舛,福在哪里?(10)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啊,是腊梅的香气,我循着花香寻找到东院篱墙边的一树梅花,朵朵鹅黄色的花蕾俏立枝头,像一粒粒米黄的珍珠串在枝干上。我环顾了一下小院,发现小院的四周都种着花草,有芍药、月季、一串红、大丽菊……都是些普通的花草,但春有红月季,夏有美人蕉,秋有菊,冬有梅,祖孙二人的生活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香缭绕。(11)“大爷,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女友问。(12)“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东西,只能给大伙儿写几个福字。”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13)“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追问老人。(14)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15)“大爷,你恨她吗?”(16)“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香:“腊梅真香呀!”(17)临走时我在女友的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五百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18)老人忙用手挡了挡:“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在女友的再三坚持下,老人才不好意思地收下了。(19)老人进屋,拿出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20)谢过后我们起身告辞,我回头再看一眼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给荒寂的小院绘出一抹亮色。(21)福在哪里?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我又望一眼满目春波的小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漾的庭院,爷爷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22)花开屋外,福藏心中。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救济,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6.选文写了老人的哪几件事情?请仿照例句,用简要的语言概括。(1)、(2)、要把救济款留给别人、(3)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中第(10)段是对小院环境的描写,说明老人生活条件舒适,懂得享受生活。B.第(16)段中的“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一句写出了老人内心的绝望。C.老人把福记在心中,所以写出的“福”字匀称周正,力透纸背。D.文章末段巧妙点题,意味深长,同时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引人深思。E.文章第(9)段承上启下,从上文对爷孙俩居住环境差、衣着简陋和命运多舛的描写,转入后文对“福在哪里”的叙写,增加文章的条理性和语言的流畅性。19.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你认为作者能从老人那儿得到哪些精神救济?【答案】16.(1)每年过年写“福”字送给乡亲们;(2)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家的儿媳妇;(3)送“我们”自家种的花生。1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写着福字的红纸比作火苗,把女孩比作音符,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孩在幸福环境中的活泼快乐。18.AB19.(1)要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2)要为他人着想,宽容待人。(3)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解析】【16题详解】考查概括事件。根据第(12)段中的“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东西,只能给大伙儿写几个福字”可得:每年过年写“福”字送给乡亲们。根据第(6)段中的“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和第(16)段中的“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可得: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家的儿媳妇。根据第(18)段中的“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可得:要把救济款留给别人。根据第(19)段中的“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可得:送“我们”自家种的花生。【17题详解】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把写着福字的红纸比作燃烧的火焰,把小女孩比作欢快的音符。联系本句中的“欢快”一词可知,这两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孩在幸福环境中的活泼快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A.“说明老人生活条件舒适,懂得享受生活”有误,应为:说明老人虽然生活屡遭磨难,却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老人的赞美之情;B.“写出了老人内心的绝望”有误,应为:写出了老人对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家的儿媳妇,表现了他为他人着想,宽容待人;故选AB。【19题详解】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10)段中对小院环境的描写可知,老人的小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根据第(12)段中的“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可知,老人虽然生活屡遭磨难,却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根据第(16)段中老人说的“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可知,老人对于离家出走的儿媳妇没有任何的抱怨,而是体谅她的难处,理解她的不易。由此可知,他善于为他人着想,能宽容待人。根据第(19)段中的老人送我们花生的细节和第(21)段中的“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可知,老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根据以上老人的性格特点表述自己得到的“精神救济”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06 12:56:13 页数:26
价格:¥5 大小:78.0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