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模拟考试
>
2022年天津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
2022年天津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6
2
/16
剩余1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天津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北辰区】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缘溪行(沿着,顺着)B.悉如外人(全,都)C.便要还家(要求)D.诣太守(拜访)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B.落英缤纷C.阡陌交通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为桃花源的出现铺垫了充分而自然的条件。B.进入桃花源后,作者先写田园风光,接着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由近及远,步步深入。C.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的热情淳朴。D.本文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答案】9.C10.B11.B【解析】【9题详解】C.句意:就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里。要,同“邀”,邀请。故选C。【10题详解】A.古义:鲜艳美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B.古今同义,繁多的样子;C.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D.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子的配偶;故选B。【11题详解】B.“由近及远”有误,应为:由远及近。渔人所见田园风光,是他在远处尚未进入桃源时所见。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是渔人进入桃源后所见。故选B。【点睛】译文: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滨海新区】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B.佳木秀而繁阴秀:秀气C.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D.树林阴翳翳:遮盖10.下面句子中是倒装句的一项()A.环滁皆山也B.醉翁之意不在酒C.云归而岩穴暝D.负者歌于途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作者用寥寥数语,写山写水,写泉写路,神形兼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B.第②段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C.第③段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太守之宴,再写滁人之游。D.第④段写日暮而归。这一段在叙事中,融入了更多议论和抒情,托出全文的主旨。【答案】9.B10.D11.C【解析】【9题详解】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B.句意:好的树木枝繁叶茂。秀:茂盛。故选B。【10题详解】考查文言句式。A.句意: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判断句;B.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正常语序;C.句意: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正常语序;D.句意: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负者于途歌;故选D。【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结合文章第③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可知文章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之宴;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和平区】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苦于)B.杂然相许(表示大约的数量)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10.下列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趣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突出了移山之艰巨,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点明了愚公移山的原因。C.愚公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来反驳智叟的嘲笑,说得智叟哑口无言。D.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他们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与讽刺的态度。【9~11题答案】【答案】9.B10.A11.D【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句意:纷纷表示赞同。许:赞同;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语气。A.句意: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本句是愚公征徇家人的意见,是询问的语气;B.句意: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是妻子对愚公提出的疑问,是反问的语气;C.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是智叟对愚公的讽刺,是反问的语气;D.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是愚公对智叟的回答,是反问的语气;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D.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目的出发的,是对愚公移山的关心,对移山持肯定态度。因此本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河北区】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9.对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隔篁竹篁竹:竹林B.水尤清冽冽:清澈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D.乃记之而去去:离开10.下列语句中,表现潭水清澈特点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同游者。B.全文笼罩着寂寞清幽的气氛,貌似写景,重在写心。C.“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两句表明了本文感情的主调——兴奋、愉快。D.“斗折蛇形,明灭可见”一句采用比喻的方法描写小石潭的远景,十分形象逼真。【答案】9.B10.C11.C【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B.“水尤清冽”的意思是:潭水格外清凉。冽:凉,不是“清澈”。故选B。【10题详解】考查对语句的理解。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作者听到水声后的喜悦心情;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叙写小潭的全貌;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水的清澈;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写小溪的源流曲折;故选C。【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本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只是作者发现小石潭和看到美好景致时的一时快乐,但被贬后的孤独、忧伤、凄苦之情是其感情的主基调。故选项C中“本文感情的主调——兴奋、愉快”说法是错误的。【点睛】参考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河东区】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尤:格外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C.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可以D.悄怆幽邃悄怆:凄凉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A.如鸣珮环,心乐之。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小石潭,重点写石之奇异,“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石多、石怪,成为小石潭的特色,潭因此而得名。B.本文写游鱼,重点写水之清,且通过鱼、日光、鱼影的描绘,运用直接描写突出了水的清澈。C.作者以严谨、自然、简洁的笔墨,描绘了小石潭石之奇、水之清、鱼之乐、人之情。D.作者不仅善于捕捉山水的自然美,且在写景过程中巧妙含蓄地暗寓了自己心情的内在变化。【答案】9.C10.D11.B【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C.“潭中鱼可百许头”的意思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不是“可以”。故选C。【10题详解】考查文言词语的用法。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中的“犬牙”,是名词做状语。A.“如鸣珮环,心乐之”中的“乐”是意动用法,“以……为乐”;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中的“凄”“寒”是使动用法;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中的“澈”是形容词用如动词;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是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一样”;故选D。【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章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运用的是衬托的写法,突出了水的清澈。运用的是侧面描写,而不是“直接描写”。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河西区】阅读下面《小石潭记》的内容,回答小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西面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澈:穿透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10.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生动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深冷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B.文章内容情景交融,而景中传情则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C.文章第二自然段采用特写镜头写游鱼,是运用侧面描写表现潭水的澄澈透明。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实难相容,明显是作者写作上的一大失误。【答案】9.A10.C11.D【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句意为: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不是“西面”的意思;故选A。10题详解】A.句意为:(我们)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省略主语“我们”;B.句意为:(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省略主语“小溪”;D.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我)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省略主语“我”;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可见作者寄情山水,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后面又写“悄怆幽邃”,是把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因此“一‘乐’一‘忧’实难相容,明显是作者写作上的一大失误”是错误的;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我们)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坐在潭边,四周竹林和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冷落、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我)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西青区】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知鱼之乐安:怎么B.子固非鱼也固:本来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全面D.请循其本循:追溯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具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子之不知鱼之乐D.我知之濠上也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庄子与惠子两位辩论高手,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游玩,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发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B.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鲦鱼很快乐,其实也就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C.选文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D.选文中,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两人话锋强硬,咄咄逼人,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轻松与闲适。【答案】9.C10.D11.D【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C.句意: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全,完全,肯定(是这样)。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之”字用法。A.助词,的;B.助词,的;C.用主谓之间,不译;D.代词,这件事;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惠子与庄子两人的对话轻松风趣,并不给人“话锋强硬,咄咄逼人”之感,所谓的辩论,只是朋友之间的一场闲谈,轻松闲适,并不拘泥于谁胜谁负。故选D。【点睛】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东丽区】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缘溪行(沿着,顺着)B.悉如外人(全,都)C.便要还家(要求)D.诣太守(拜访)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B.落英缤纷C.阡陌交通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为桃花源的出现铺垫了充分而自然的条件。B.进入桃花源后,作者先写田园风光,接着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由近及远,步步深入。C.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的热情淳朴。D.本文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答案】9.C10.B11.B【解析】【9题详解】C.句意:就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里。要,同“邀”,邀请。故选C。【10题详解】A.古义:鲜艳美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B.古今同义,繁多的样子;C.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D.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子的配偶;故选B。【11题详解】B.“由近及远”有误,应为:由远及近。渔人所见田园风光,是他在远处尚未进入桃源时所见。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是渔人进入桃源后所见。故选B。【点睛】译文: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22年天津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2年天津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22年天津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2年天津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2年天津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选词填空
2022年天津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22年天津市各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2-08-06 14:00:02
页数:16
价格:¥5
大小:61.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