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获2021年河南民营企业百强榜首,下列在钼矿的开采与加工环节中涉及化学变化的过程是A.挖掘B.粉碎C.焙烧D.压块【答案】C【详解】A、挖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焙烧,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压块,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规范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过滤D.加热液体【答案】B【详解】A、闻气体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17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里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符合题意。故选B。3.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A.袁隆平B.屠呦呦C.张青莲D.钟南山【答案】C【详解】A、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培育方面作出杰出贡献,不符合题意;B、屠呦呦为提取抗疟药青蒿素做出卓越贡献,不符合题意;C、张青莲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符合题意;D、钟南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不符合题意。故选C。4.节约用水,从身边做起。下列标识适合张贴在学校水龙头旁提醒大家节约用水的A.B.C.D.【答案】B【详解】A.该图标是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标志,与节约用水无关,不符合要求;B.该图标是节水标志,可以张贴在学校水龙头旁提醒大家节约用水,符合要求;C.该图标是中国环境标志,与节约用水无关,不符合要求;D.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与节约用水无关,不符合要求;故选B。【点睛】5.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17 C.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D.遭遇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着火区域【答案】D【详解】A、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B、发现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因为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火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不符合题意;D、遭遇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逃离着火区域,符合题意。故选D。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D.向矿泉水中滴加肥皂水充分振荡,产生大量泡沫和少量浮渣【答案】C【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不符合题意;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D、矿泉水属于硬水,向矿泉水中滴加肥皂水充分振荡,浮渣多,泡沫少,不符合题意。故选C。7.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液氧、氯酸钾、大理石B.干冰、氨气、磁铁矿C.铁、五氧化二磷、冰水共存物D.C60、沼气、不锈钢【答案】A【分析】单质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详解】17 A.液氧为单质,氯酸钾为化合物,大理石为混合物,符合要求;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化合物,氨气是化合物,磁铁矿是混合物,不符合要求;C.铁属于单质,五氧化二磷是化合物,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是化合物,不符合要求;D.C60是单质,沼气是混合物,不锈钢是混合物,不符合要求;故选A。【点睛】8.金银花是在预防新冠肺炎时用到的一味传统中药,其中起抗菌杀毒作用的有效成分是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化学式为C25H24O12)。下列对异绿原酸描述正确的是A.异绿原酸属于氧化物B.异绿原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1C.异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异绿原酸由25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答案】C【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异绿原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异绿原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16×12)=1:8,不符合题意;C、异绿原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5):24:(16×12)=25:2:16,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D、异绿原酸由异绿原酸分子构成,每个异绿原酸分子由25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9.下列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7 B.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C.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D.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答案】A【详解】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该反应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左盘质量减小,天平发生倾斜,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预期目的;B.将水加入到装有生石灰的试管中,观察到U型管中红墨水的液面是左低右高,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导致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可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能达到预期目的;C.将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观察到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可以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能达到预期目的;D.黄铜片与纯铜片相互刻画,有明显划痕的是纯铜片,可以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能达到预期目的;故选A。【点睛】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可以吸收大量的热,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煤粉比煤块在空气燃烧更剧烈,则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17 D.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答案】D【详解】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干冰升华可以吸收热量,故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C.煤粉比煤块在空气燃烧更剧烈,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其燃烧越剧烈,正确;D.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太阳能等,不正确;故选D。【点睛】11.如图所示为工业生产硝酸的一个中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3D.该反应生成物若泄露到空气中会加剧酸雨的形成【答案】D【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由化合价的计算原则及常见元素化合价可知,反应前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错误;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物质,故该反应的生成物若泄露到空气中会加剧酸雨的形成,正确;17 故选D。12.在反应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D,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8:7B.7:8C.24:7D.7:24【答案】B【详解】解:设生成的C的质量为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8g+36g-28g=96g,由方程式可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28g:(963)=7:8,故选B。13.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制取氧气B.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完全分解等质量的过氧化氢17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答案】A【详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但是固体中的钾元素和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即固体中钾、锰元素的质量比不变,始终是一条直线,正确;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由于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错误;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解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说明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具有催化作用,但是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都是相等的,错误;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错误;故选A。【点睛】14.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该混合物高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6gB.8C.13.2gD.2g【答案】B【详解】50g混合物含钙元素的质量,反应前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也为30g,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故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50g-42g=8g,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17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5.空气和水是自然界赠与人类最珍贵的资源。(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气体为__________。(2)生活需要干净的水,净化水时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性来除去色素和异味。【答案】(1)氮气2(2)吸附【分析】(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填:N2;(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16.我国宣布将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为此,一方面可通过植树造林等途径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可减少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的使用比重,增大__________等其他能源的使用;其中氢燃料电池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类似于氢气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天然气风能(合理即可)【详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为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可通过植树造林等途径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比重,增大风能、太阳能等其他能源的使用;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7.在“宏观一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所表示的四种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图④对应的微粒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17 【答案】三S2-钠>镁>铝【详解】①为钠元素,是11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11,故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②③中均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原子核外均有3个电子层,均位于第三周期;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质子数=原子序数,16号元素是硫元素,该微粒表示硫离子,硫离子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由以上分析可知,图④对应的微粒为硫离子,硫离子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S2-;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呈正比,相对原子质量:钠<镁<铝,故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钠>镁>铝。18.“天宫课堂”第一课于2021年12月9日正式开启,王亚平老师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饮用再生水。获取再生水的首选方法是收集航天员的尿液和其他废水通过___________方法制得纯水并加以利用;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萨巴蒂尔”反应,即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蒸馏【详解】蒸馏可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是纯水,因此获取再生水的首选方法是收集航天员的尿液和其他废水通过蒸馏方法制得纯水并加以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9.Vc泡腾片,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某品牌维C泡腾片主要成分如图所示。将其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实验产生的气泡中不可能含有N2,是因为__________;把纯净的维生素C(C6H8O6)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CO、CO2和H2O17 ,测得生成物的总质量为30.4g,其中水的质量为7.2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g。【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维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中不含氮元素12.8【详解】由维C泡腾片主要成分图可知,主要成分含有维生素C(C6H8O6)、碳酸氢钠(NaHCO3)和柠檬酸(C6H8O7),三种物质中均不含氮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实验产生的气泡中不可能含有N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的总质量等于维生素C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反应后生成物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即为反应前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即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8g,则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计算出维生素C的质量为,故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30.4g-17.6g=12.8g;故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维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中不含氮元素;12.8。20.近期,河南渑池仰韶村文化遗址发掘文物中发现了发酵酒的残留物。(1)久置的酒中酒精含量会降低,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2)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酒精还常被用作燃料,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2)【分析】(1)久置的酒中酒精含量会降低,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扩散了出去;(2)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7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设计实验A、C的目的是什么?(2)该小组同学通过一组对比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请描述能支持他们结论的实验现象。【答案】(1)探究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2)小组同学通过B、C一组对比实验,C中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了,而B中没有通入氧气,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解析】(1)实验A、C把氧气通入温度不同的水中的白磷C中白磷燃烧,A中白磷不燃烧,得出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2)实验B和C可燃物都是白磷,烧杯中都是80℃的水,B中没有氧气,白磷没有燃烧;而C中白磷燃烧原因是通入了氧气。22.某小纠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1)请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b处溶液用于检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气体产物,请描述b处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17 (3)请写出一种可以处理尾气的合理方法________。【答案】(1)(2)溶液变浑浊(3)用气球收集(合理即可)【解析】(1)由题可知,该实验为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气体产物是二氧化碳,b处溶液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可知b处溶液为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溶液变浑浊。(3)由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排出的尾气中除了二氧化碳可能还有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可进行处理方法是用气球在尾部收集或在装置末端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将一氧化碳点燃;故填:用气球收集(合理即可)。评卷人得分三、推断题23.甲、乙、丙、丁是由碳、氧、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已知丙和丁都为常见气态氧化物。(1)若甲为单质,乙为气体单质,写出丙→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丙与丁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2)若甲为化合物,乙为固体单质,则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甲→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17 【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2)CO【分析】(1)甲、乙、丙、丁是由碳、氧、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已知丙和丁都为常见气态氧化物,甲为单质,乙为气体单质,甲能与乙转化为丙,可推出甲为碳,乙为氧气,丙能与乙转化为丁,可推出丙为一氧化碳,丁为二氧化碳。丙→丁的反应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丙为一氧化碳,丁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性质不同;(2)甲、乙、丙、丁是由碳、氧、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已知丙和丁都为常见气态氧化物,若甲为化合物,乙为固体单质,甲能与乙转化为丙,可推出甲为氧化铜,乙为碳,丙为二氧化碳,丙能与乙转化为丁,可推出丁为一氧化碳。丁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甲→丙的反应为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24.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请回答下列问题。17 (1)实验室可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实验室制取CO2和O2均可选用图示中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填字母序号)。(3)将E装置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请简述试管中所收集气体的检验方法________。【答案】(1)(2)AC(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分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A装置也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也可用C装置收集,故填:AC;(3)新鲜的金鱼藻会在光照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故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17 评卷人得分五、综合应用题25.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的水平。(1)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金器和青铜器,其中的黄金面具残片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大量的青铜面具是用铜、锡等金属制成的合金,现将铜片和锡片分别伸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少量气泡生成而铜片没有,说明金属活动性锡________(填“>”或“<”)铜。(2)晋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之妻曾用铁勺盛满曾青(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发现铁勺变成了“铜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铝在近一百多年里产量大幅提高。并被广泛使用。请写出铝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_________。(3)现代社会。金属更是被广泛使用。如可以将铁粉等物质制成便于携带的取暖物品“暖宝宝”。①“暖宝宝”发热。其过程首先是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②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使用“暖宝宝”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写出在测定过程中应该在什么时候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③经过上述过程。实验后量筒中水减少了47mL(假设铁粉与氧气完全反应,暖宝宝体积忽略不计),则测得空气样品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4)该小组同学为探究某“暖宝宝”中铁粉的质重分数,取16g“暖宝宝”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暖宝宝”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该暖宝宝样品中铁粉的质量分数。17 【答案】(1)稳定>(2)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3)温度冷却至室温后20.4%(4)解:设该暖宝宝样品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xx=35%答:该暖宝宝样品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35%【分析】(1)黄金面具残片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将铜片和锡片分别伸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少量气泡生成而铜片没有,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锡排在氢前,铜排在氢后,说明金属活动性:锡>铜;(2)该过程发生反应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7 ;铝抗腐蚀性能好,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3)①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在测定过程中,应该在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防止气体受热膨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③铁能与氧气、水反应,消耗了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测得空气样品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4)见答案。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3-08 09:36:54 页数:18
价格:¥3 大小:350.2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