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洛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现在想讲的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怎样拿党八股做它们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党八股在我们党内已经有了一个长久的历史,现在来分析一下党八股的坏处在什么地方。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有些党八股,不只是空话连篇,而且装样子故意吓人,这里面包含着很坏的毒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科学的东西,随便什么时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评的,因为科学是真理,决不怕人家驳。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这种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无论对什么人,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因为这种吓人战术,对敌人是毫无用处,对同志只有损害。这种吓人战术,是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所惯用的手段,无产阶级不需要这类手段。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至于以装腔作势来达到名誉和地位的目的,那更是卑劣的念头,不待说的了。总之,任何机关做决定,发指示,任何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概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要靠有用。只有靠了这个才能争取革命胜利,其他都是无益的。 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这种文风,早已存在,但尚未充实,尚未得到普遍的发展。我们破坏了洋八股和党八股之后,新的文风就可以获得充实,获得普遍的发展,党的革命事业,也就可以向前推进了。(摘编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藏身之所,打倒党八股,就消灭了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B.有些同志欢喜写长而空的文章,其坏处是不能有效地宣传,还让幼稚的人受到“坏影响”。C.党八股往往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所以非常胆怯,害怕被人反驳,这其实是自欺欺人。D.洋八股和党八股的存在,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无法存在,无法获得充实和普遍发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用“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来比喻党八股的冗长、空洞,鲜明表达了对党八股的憎恶态度。B.第三段以《资本论》为例并引用俗语,旨在阐明长而空和短而空都不好,应禁绝一切空话。C.相比较“言之无物”,“装腔作势”的党八股危害更大,文章用“无赖”揭示出“装腔作势”的实质。D.结尾强调党八股对革命的危害,指出抛弃党八股,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风的重大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在党内已存在很长时间,要肃清其流毒,需要与其作长期坚决的斗争。B.文章和演说是长是短要看情形办理,关键是要有内容,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和演说。C.那些装腔作势的党八股不能反映真理,还妨害真理,对敌毫无用处,对己只有损害,是以无赖的手段妄求卑劣的念头。D.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实事求是和科学为武器,才能争取革命胜利;革命者写文章做演讲也应靠这些,才能做好。(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的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的答复了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家庭这概念在人类学上有明确的界说: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指它的结构,生育指它的功能。亲子是双系的,兼指父母双方;子女限于配偶所出生的孩子。这社群的结合是为了子女的生和育。但是在任何文化中,家庭这社群总是赋有生育之外其他的功能。夫妇之间的合作并不因儿女长成而结束。如果家庭不变质,限于亲子所构成的社群,在它形成伊始,以及儿女长成之后,有一段期间只是夫妇的结合。夫妇之间固然经营着经济的,感情的,两性的合作,但是所经营的事务受着很大的限制,凡是需要较多人合作的事务就得由其他社群来经营了。 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因为这缘故,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的是生育儿女。可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材料三: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一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与地缘》)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什么性质的社会里,不管在怎样的团体里,家庭作为最基本的抚育社群,都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B.家庭这一社群的结合是为了子女的生和育,但在任何文化中,家庭总还是有生育之外其他的功能。C.西洋家庭和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庭在结构形式、性质功能和内部各分子关系上都是完全不同的。D.严格的血缘规定人和人的权利与义务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亲属关系来决定,无法选择。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对学生“孝”的答复因人而异,从中可以看出:面对熟悉的人,努力做到心安,这是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B.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社群,有着严格的团体界限;而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庭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它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C.西洋家庭中夫妇是主轴,以两性之间的感情来凝合关系;而中国乡土社会中夫妇是配轴,是临时性的,讲纪律,排斥私情。 D.血缘社会是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现代社会已不能完全依血缘继替,也难以完全抛弃血缘继替。6.三则材料中分别阐释了中国乡土社会中怎样的亲子关系?请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我与地坛史铁生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小公园,指的也是地坛。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将地坛与母亲联系起来,总写“我”以前独自去地坛的行为给母亲造成的痛苦,“才”字更突出了“我”的悔悟之迟,对母亲的愧疚之深。B.第三段连用五个“知道”,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理解和宽容,与后面的“只是不知道”形成对比,表现了母亲在痛苦面前的无助和坚忍。C.文章引用《合欢树》中的话,突出了母亲生命的沉重和经历的苦痛,表明“我”无法接受母亲的离世,并感到生命的无常,对上天充满怨恨。D.“我”总是独自去地坛,一开始只沉浸在自己的苦痛中,忽略了母亲的感受,直到母亲离世后才逐渐领悟到母爱的伟大、深沉和厚重,心里充满了自责和悔恨。8.请从手法和含意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①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②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9.文章结尾段“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夏六月,复置丞相,癸巳,以曹操为丞相。十月,癸未朔。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破荆州,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亮曰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鼎足之形成矣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赛,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襄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 ,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萧,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引军北还。(节选自《资治通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亮曰/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鼎足之形成矣/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B.亮曰/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鼎足之形成矣/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C.亮曰/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鼎足之形成矣/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D.亮曰/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鼎足之形成矣/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癸巳,与“是月丁未”中的“丁未”、“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都是用干支来纪日。B.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既望,农历每月的十六。C.江东,长江下游的东南区域,因古代以西为右,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D.北面,文中指称臣。古时君面南而坐,臣面北朝拜,“南面”指帝位或称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一项是(3分)()A.诸葛亮游说孙权,先设身处地为孙权着想,希望孙权估计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能抗衡就与曹操断绝关系,不能就停战言降。B.刘备急盼孙权出兵抗击曹操,见到周瑜后忙询问兵力,得知只有三万,遗憾兵力太少,周瑜却说这些已经够用,自信可以击败曹操。C.曹军初次交战,就因已染疾疫而失利;后在火攻中,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从华容道逃跑遇上泥泞、大风,体弱士兵被踩踏死很多。D.周瑜认为敌众我寡,很难同曹军长久坚持,而曹军战船首尾相接,可用火攻,就先让人送信给曹操,假说黄盖要投降,以迷惑曹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2)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范山人归泰山李白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奋在青崖间。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生望不及,此去何时还。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点题,三、四句写范山人行“若片云”,飘逸轻盈;渐行渐远的身影在“青崖”映衬下,清晰可见。B.五、六句写诗人不忍离别,为了能看到越行越远的范山人,登上了高处天门附近的日观峰。C.本诗以范山人归泰山的行踪为主线,意象色彩鲜明,第七句写人与鹤隐没于山云的远景。D.本诗借助白鹤、片云等意象刻画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隐者形象,表现了他闲逸淡远的心性。15.本诗尾句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别君去兮何时还”都写到“何时还”,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以行路设喻,“________”,并不善于奔走,却能够行千里;“________”,难以行千里,则强调积累的重要性。(2)韩愈《师说》中紧紧围绕“传道”两字,论述选择老师所依据的唯一标准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3)苏轼常常借月抒怀,《赤壁赋》中用“________”写“客”希望与月永存,《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写因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表达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流行语如潮涌来,总会________。有的用语不规范,有的有错别字,有的生造________,有的字母符号混杂让人一头雾水。因此,有人担心流行语会影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性、纯正性;也有人担心流行语的难以理解可能造成交流障碍,导致文化割裂。确实,有些流行语给人________、毫无逻辑之感,我们一时看不懂,也不必过于着急。因为随着潮起潮落,绝大多数网络流行语都会很快了无踪迹。那些词能达意、深受欢迎的流行语,则会沉淀下来,融入现代语言文字体系。()。年末盘点流行语,________,我们是在浏览一部口述社会实录,为正史补白,也为百姓心声留痕。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赶考”等时政语汇,一个个流行语记录下社会宏观政策在微观生活中的投影,让我们触摸到社会点滴变化背后的时代发展脉搏。由于不同评选标准,使不同机构宣示的年度流行词有所差别,但都反映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其实,流行语词语愈丰富、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展示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社会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流行语不是一个语言现象,而是一个社会现象B.流行语影响了语言的发展,更影响了时代的发展C.流行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D.流行语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良莠不齐晦涩光怪陆离见微知著B.参差不齐晦涩斑驳陆离见微知著C.参差不齐艰涩光怪陆离一叶知秋 D.良莠不齐艰涩斑驳陆离一叶知秋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由于不同评选标准,使不同机构公布的年度流行词有所差别,但都反映了社会关注的热点。B.由于不同评选标准,不同机构宣示的年度流行词有所差别,但都反映了社会关注的热点。C.由于评选标准不同,使不同机构宣示的年度流行词有所差别,但都反映了社会关注的热点。D.由于评选标准不同,不同机构公布的年度流行词有所差别,但都反映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二)语言表达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陆上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①,因此,很多人称海上丝绸之路是陶瓷之路。汉魏之后,每个朝代都有代表性的陶瓷,其中②。唐越瓷与当时的饮茶风尚相关。为文人学士所喜用,并传播至东西洋。唐三彩与盛唐的恢宏气象契合,如三彩马体现了唐朝的国力的强盛,三彩骆驼③,三彩人俑展示了唐朝生活的富足。唐三彩在唐朝盛行并广泛使用,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唐朝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文学艺术百花齐放,工艺制造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有一种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的陶瓷非常盛行,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瓷称为“唐三彩”。它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代以前,陶瓷一般只有单色釉,最多是两色釉,而唐三彩出现,才有了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运用的实例。它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形态自然。色泽艳丽多变,有原色、复色、兼色。如今,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等传统艺术越来越重视,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唐三彩已成为家居装饰、馈赠亲友的良品。20.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请对上文第二段内容进行压缩,给“唐三彩”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50个字。(5分)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5分钟读完一部名著”“3分钟看完一本小说”……当下这种速成阅读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受众很多。速成阅读是以故事梗概代替丰富内容。对此,有人认为,它满足了人们渴望文化、自由阅读和快节奏生活的需求;也有人认为,它影响了人们的想象、思维和审美能力。你如何看待这种速成阅读?请结合你的经历、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洛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参考答案:B(A项“打倒党八股,就消灭了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说法绝对化,原文说的是“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也就容易消灭了”。C项因果关系颠倒,原文说的是“ 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D项“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无法存在”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这种文风,早已存在”洋八股和党八股妨害其充实和普遍发展。)2.参考答案:B(B项对“旨在阐明……”的论证目的的分析错误。应是“为了证明文章的长短要服从于内容的需要的观点”。)3.参考答案:C(C项“妄求卑劣的念头”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至于以装腔作势来达到名誉和地位的目的,那更是卑劣的念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参考答案:B(A项“无论在怎样的团体里……”不符文意,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C项“完全不同”说法绝对化,中西家庭都是“亲子指它的结构,生育指它的功能”。D项对“严格的血缘”理解错误,材料三第一段说的是“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5.参考答案:C(C项“夫妇是配轴,是临时性的”理解错误,材料二第五段说的是“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6.参考答案:①材料一中指出父母与孩子聚居于一处,子女对父母要孝(摸熟父母性格,承父母欢心);②材料二中指出家庭主轴是在父子之间,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③材料三中指出亲子是由生育所形成的血缘关系,实行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替。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7.参考答案:C(C项,“无法接受母亲的离世,并感到生命的无常,对上天充满怨恨”分析错误。起初母亲的离世,作者甚至对上天充满怨恨,但引用《合欢树》中的话时,已有所宽慰“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8.参考答案:①拟人,形象地突显了沧桑、荒芜又富有生机、幽僻宁静的地坛对于身体残疾需要救赎、正在逃离现实的我的巨大意义。②比喻,生动地写出母亲找我的艰难和内心的焦灼,表现出母亲对我隐忍又伟大的爱。(6分。每句分析3分,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9.参考答案:①表明“我”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陪伴、关爱和精神支撑。②指出地坛不仅是“我”重拾信念的地方,也是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③饱含对母亲的深情,感念母亲的付出,赞扬母爱的伟大。④与开头第二段相呼应,指出母亲因我而承受的艰难,以及我无比痛悔的心灵。(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参考答案:D(要从整体把握语段,抓住人物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正确标点:亮曰:“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鼎足之形成矣。”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11.参考答案:A(“壬戌之秋”是纪年)12.参考答案:D(“周瑜认为敌众我寡……可用火攻”说法有误,文中是“瑜部将黄盖曰……”)13.参考答案:(1)我不能拿整个吴地,十万军队,(让他们)被别人控制。(2)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紧跟在后面,擂起战鼓,大举进攻,曹军大败。(第(1)题译出大意给3分;关键词“举”“受……于”各1分,共5分。第(2)题译出大意给3分;关键词“轻锐”“雷”各1分,共5分。注意:1.强调直译,字字落实。2.“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符合通顺即可,“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参考译文:夏天农历六月,朝廷重新设置丞相职位,癸巳日,任命曹操担任丞相。十月癸未日。曹操从江陵将要顺江东下,诸葛亮跟随鲁肃一起到孙权那里。诸葛亮在柴桑拜见孙权,游说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人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大破荆州,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计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假如能以吴越的人马同曹操的力量相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假若不能,何不停止军事行动,捆起铠甲,面向北面称臣去侍奉他呢!”孙权恼怒地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地,十万军队,被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定了!”诸葛亮说:“现在将军果真能派勇猛的大将统帅几万军队,和刘豫州共同谋划,同心合力,打败曹操的军队是肯定的。曹操的军队被打败了,一定退回到北方。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形成了。”孙权非常高兴,跟他属下众人商量这件事。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了番阳,鲁肃劝告孙权召周瑜回来。刘备驻扎在樊口,每天派遣巡逻的士吏在江边观察孙权的军队。士吏望见周瑜的船队,飞驰着去告知刘备,刘备派人去慰劳周瑜。刘备就乘独舟去见周瑜,问道:“现在对抗曹操,非常契合我心意。作战士兵有多少?”周瑜说:“三万人。”刘备说:“遗憾太少。”周瑜说:“这些已经足够用了,豫州(刘备)只要看我击败曹操就可以了。”周瑜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感染了疫病,刚开始交战,曹军失利,退却驻扎在长江北岸。周瑜等驻扎在南岸。周瑜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同他们坚持长久。曹军并连战船,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使他们败逃。”于是就用十艘蒙冲斗舰,装满干燥苇荻和枯柴,把油浇灌在里面,外面用帐幕包起来,上面插上旗帜,预先准备好轻快的小船,连结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说要投降。当时东南风刮得很急,曹操军中的士兵和军官都走出军营站着观看,指着谈论黄盖来投降了。距离曹军二里多远的时候,各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走如箭,把北面曹军的船全烧光了,还蔓延到岸上的军营。一会儿,烟雾和火焰布满天空,曹操的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紧跟在后面,擂起战鼓,大举进攻,曹军大败。曹操带领败兵从华容县道步行逃跑,遇上烂泥,道路无法通过,天又刮着大风,曹操就命令体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那些体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陷在泥中,死掉的很多。刘备、周瑜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南郡。当时,曹操的军队还加上饥饿和疫病,死亡的有一大半。曹操带领军队回北方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4.参考答案:B(说诗人“登上了高处天门附近的日观峰”理解错误,是范山人。) 15.参考答案:同:都表达出关怀之情、期盼再见之意。异:①本诗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范山人离去后自己的惆怅。②《梦游天姥吟留别》间接表达出友人对诗人的关心和不舍,以及诗人向往自由、追求独立人格的浪漫情怀。(6分,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1)假舆马者(故)不积跬步(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抱明月而长终一尊还酹江月(6分,一空1分。该空有一个错别字就不给分。注意形近音近字。第1小题中“故”有没有都不影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表达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17.参考答案:C(围绕流行语,第一段从语言角度来谈,有利有弊,第二段从社会角度来讲。)18.参考答案:A(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也可指好的坏的事物混杂在一起。参差不齐: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晦涩:指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艰涩:道路阻滞难行。光怪陆离:形容形象奇异,奇形怪状,色彩繁杂。斑驳陆离:形容色彩杂乱不一。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一叶知秋:本义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后比喻发现一点预兆或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19.参考答案:D(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主语残缺,去掉“由于”;二是语序不当,“不同”和“评选标准”换位置。三搭配不当,“宣示”改为“公布”。)(二)语言表达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20.参考答案:①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运输陶瓷②唐代主要是唐越瓷和唐三彩③表现出唐朝贸易交流的繁盛(6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扣1分。第三空答“经济的繁荣”“开放的心态”也可给分。)21.参考答案:唐三彩是一种在唐代盛行的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以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为主要造型的多彩陶瓷。(5分;时代、色彩、造型每答出一点给1分,定义格式1分,语序正确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扣1分。)四、作文(60分)22.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22:16:26 页数:11
价格:¥5 大小:38.8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