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开封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治”和“法治”相对称。法治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所谓的不同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人这样想过。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实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的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人口流动很小,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也就是普通意义上的所谓人治,但是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统治的所谓人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治是“依法而治”,就是人依照国家的法律规则维持人与人的关系,并非不靠人来执行。B.在乡土社会中,依靠国家的强大力量来维持的“礼”,基本上具有和法律一样的效力。C.在安土重迁的乡土社会中,社会变化少,个人可以凭借自已和前人的经验、规定的方法行事。D.礼治是按照整个社会历史累积形成的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治理方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辨析“人治”“法治”两个概念,抓住“人”和“法”两个字,为下文论证奠定基础。B.文章第二段采用例证法,论证乡土社会不是小国寡民式的社会,虽然“无法”但需要“礼”。C.文章围绕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展开论证,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D.文章通过对法治、人治、礼治三种治理方式的比较,得出现代社会不需要“礼”的结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乡土社会中,一个人学到社会所累积的有效经验,也就获得了生活、生产的一些方法。B.传统维持着乡土社会的秩序,以超越法律的力量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人们不得不敬畏。C.乡土社会生活中曾经发挥作用的有效经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则无从发挥。D.礼的养成是由人的本能自动形成的,人们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不能离开社会。(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和《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睡眠不足问题依然存在,学生的发育整体情况虽然较好,但肥胖率和视力不良的检出率依然较高。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分学科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从数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来看,我国学生数学学业总体表现良好,同时,监测对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学业表现进行关联分析发现:数学学习情感态度积极的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相对较高。从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来看,我国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发育整体较好,但存在学生肥胖率、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的情况。另外,69.2%的学校四年级和51.9%的学校八年级体育课程开设情况能够达到教育部要求,分别比2015年上升了13.5和12.7个百分点。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四年级学生睡眠时间达10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22.2%,比2015年下降了8.5个百分点;八年级学生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9.4%,比2015年上升了2.8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在八年级学生中,西部地区的学生睡眠时间达标比例最高,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摘编自《学生睡眠不足问题依然存在》,《中国青年报》2019年11月22日)材料二:近日,国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大事。 中小学生负担太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睡眠不足,又缺乏锻炼,体质下降。同时,学生承担着沉重的心理压力,缺乏学习兴趣,不仅效率不高,而且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学生没有时间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缺乏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创新思维的能力,对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很不利。落实“双减”要求,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减轻过重作业负担要尊重教育常识,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尊重教育常识是减轻过重作业负担的重要策略。学生在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知识的理解掌握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校学习内容、身心特点和时间要求,以及学生之间能力差异,鼓励布置弹性化、个性化作业,避免机械化、无效性作业,防止一刀切。密切家校沟通,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的成长预期,努力达成减负共识。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全面贯彻落实“双减”工作,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摘编自《减轻过重作业负担,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国教育报》2021年7月27日)材料三: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中小学生的睡眠问题,明确要求各级各地教育部门落实相关要求,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是一个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国家到地方,从学校到家庭,多年来付出了很多努力,在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上,国家出台了刚性的制度要求。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通知,明确提出要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但现实是不少学生无法按时作息。学生睡眠问题不是简单的时间计算问题,而是复杂的多因问题。认识的不足是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重要原因。一是对学生睡眠不足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二是对学生睡眠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短期睡眠不足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长期睡眠不足则会导致学生精神不能集中,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以及机敏度降低,易出现压抑、焦虑、烦躁等表现,影响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引发免疫力和抵抗能力下降,造成各种健康隐患。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与培训,推动教育机构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把保障学生睡眠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机制的松散是无法保障学生睡眠时间的重要原因。政策再明确,如果没有严密合理的机制和严格的督导评价体系,也难以落实。有些学校、教师没有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没有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在人才培养上趋于功利化和短视化,超前超标超纲教学,鼓励学生加班加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指出,要保障未成年人休息时间,并对学校、家长提出了具体要求。保障学生的睡眠,要克服机制的松散,用法律的刚性来改变已有机制的松散状态,建立明确的权责关系,明确各自行为的类型与边界。教育的功利化加剧焦虑的蔓延,当多方被竞争所裹挟,会形成焦虑的叠加。家长对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惧,校外培训机构挂在嘴边的“一对一辅导”“快速提分”“校外名师”等,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奔波于不同的培训点之间,睡眠时间被一再压缩。当多方叠加的焦虑与学生的睡眠绑定在一起,不破解“共错结构”,很难取得实际成效。教育者应以长远的发展来代替眼前的利益,以未来的进步来取代暂时的先机,通过缓解焦虑,为孩子争取睡眠时间。(摘编自《把学生睡眠作为教育质量重要指标》,《中国教育》2021年1月)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家教育部监测结果显示,2018年四年级学生睡眠时间比例与2015年相比有所下降,西部地区的八年级学生睡眠时间达标比例最高。B.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布置弹性化、个性化作业是必要的,但应尊重教育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一刀切。 C.切实保障中学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其生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缺乏睡眠已然成为广大中小学生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D.学校超前超标超纲教学,以“一对一辅导”“快速提分”等形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挤占学生的睡眠时间,学生深受其害。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学生才有时间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才能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B.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是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国家为此出台相关法律和规定,并把保障学生睡眠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C.为了深入讨论如何保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教育部召开了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落实不同学段学生的睡眠时间。D.校外培训机构的蔓延带来了家长对教育的错误认识,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奔波于不同的培训点之间,造成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6.切实保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应采取哪些举措?请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采菱南塘秋林平去乡下采风,周日午后闲来无事,便各处走走。不知不觉间,眼前出现一个小村落,绿树环抱。村子的南头有一口大塘,塘边垂柳依依,声声蝉鸣织起了一张看不见的银色的网。透过柳树的缝隙,可见塘中菱角秧挨挨挤挤,密密匝匝,有的菱角秧竟被挤得棚架了起来,似乎能看见菱角秧下挂着的红菱角。我心中一阵欣喜,快步走到塘边,迫不及待地蹲下身子,伸手去捞塘中的菱角秧。“叔叔,你想吃菱角吗?”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忽然飘了过来,清风一样,掠过满塘蓬勃的菱角秧。我抬头望去。这是一方足有三四亩大的池塘,碧绿的菱角塘边,漂着一条小木船,船上坐着一个身穿绿衣的小女孩。她扎着两条小羊角辫,稍稍仰起黝黑的小脸儿,微微眯缝了黑葡萄般的眼睛,望着我说:“叔叔,我没见过你!”“我是来采风的。”我随口说道。小女孩低了头,看了看我的脚下,疑惑地说:“叔叔,你脚下有风吗?你能踩住风吗?是不是还像哪吒一样踩着风火轮?”我不禁笑了起来,刹那间喜欢上了这个小女孩,继而寻思道:“我是写文章的。”“就是语文课本上的那些文章吗?”小女孩睁大了眼睛说。我摇了摇头,看到小女孩眼里的火苗黯淡了下去,又点了点头。我不想让她失望。“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写文章!”小女孩认真地说。“你想写什么文章呢?”我问。“写我妈妈,还写采菱南塘秋!”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我有些诧异。“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兰菱,上三年级!”“你家在哪儿?”名叫兰菱的小女孩指了指我的身后。 我的身后是一户人家,半旧的红砖平顶房,饱含着风雨侵蚀的痕迹。堂屋门敞开着,房檐下停着一辆斑驳的红色电动三轮车,房前的晾衣绳上挂着几件衣裳,晾衣绳拴在两棵高大的杨树的树干上。兰菱端起一篮子红菱角,轻轻跳上岸,把篮子举到我面前,说:“叔叔,给!”我从篮子里拿起一颗红菱角,剥开菱角壳,露出凝脂一般的白米。轻轻地咬一口,清甜的感觉顿时传遍了全身,沁人心脾。“我妈妈也喜欢吃菱角!”兰菱说,她妈妈当年正是看中了这口塘里的菱角,才跟她爸爸结婚的。这口塘从此有了一个名字——南塘。每天傍晚收工回来,吃了晚饭,她爸爸都会跟妈妈一起坐在塘边柳树下的石头上说话,直到夜色深沉。天气渐凉,塘水也渐凉,爸爸不知从哪里弄回了一条小木船,让妈妈坐在小木船上摘菱角,再也不会弄湿衣裳,也不冷了。不知从哪天起,南塘的水质渐渐变得浑浊了,别说在塘里游泳洗菜,就连衣裳都不能洗了,菱角和鱼虾自然也越来越少,直至绝迹。兰菱的弟弟三岁那年秋天,本该是采菱季节,南塘里已经没有菱角了。不知为什么,兰菱的妈妈跟爸爸大吵了一架,第二天就出了远门,再也没有回来。兰菱后来得知,妈妈外出不归,采不到菱角只是个借口,主要原因是家里太穷。说到这里,兰菱的脸上现出落寞的神情,涂抹着一道淡淡的忧伤。妈妈离开家后,爸爸发了疯一般,出去找妈妈,最后一无所获,蔫头耷脑地回来了。他再也没有心思做任何事,家里越来越穷。那条小木船也搁置了起来,没有再用。一个阴雨天,村干部带着一个陌生的叔叔走进了兰菱的家门,跟爸爸说了很多话。她带着弟弟在檐下玩泥巴炮,没听清他们说了什么。没几天,就有车载来了抽水机,抽干了南塘里的水。又过了一些日子,一台挖掘机轰隆隆地开了过来,把塘底的淤泥和野草都挖走了,还撒了一些什么种子。那年冬天,塘里蓄满了水,第二年夏天,塘里就长出了一些菱角秧,东一棵西一棵的,上面还结了胖乎乎的红菱角,跟原来的一模一样。透过清澈的塘水,又能看到小鱼小虾悠闲地游来游去。不仅是南塘,村子周围的塘堰都清理了,塘堰里不是开出了莲花,就是长出了菱角,感觉比小时候的塘堰还要美。有一个夜晚,爸爸坐在塘边的柳树下,望着黑茫茫的南塘,对兰菱说,他们家是贫困户,但他不会拖累乡里和村里。让人高兴的是,前年春节前,妈妈寄回了一笔钱,还跟兰菱姐弟俩视频,说她在南方打工,过年不回家,省下来回的路费,等哪天家里条件好了些,南塘长满了菱角,她就回家,再也不离开他们。从此,爸爸像是变了一个人,在种好自家田地之余,还耕种了别人的田地,夜里回来照顾兰菱姐弟俩,还摘了菱角给姐弟俩吃,他自己也吃,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感觉像菱角那么甜。后来,那个叔叔又多次来到家里,给兰菱和弟弟买了新衣服和新鞋子,还送来了点心和粮油。爸爸说那个叔叔是来帮我们脱贫的,有什么事都喜欢跟那个叔叔说。采菱南塘秋就是那个叔叔说的,那个叔叔还写了一首《红菱角,紫菱角》的儿歌,教兰菱唱——红菱角,紫菱角,南塘北堰青蛙叫。柳条知了织大网,菱角秧下鱼虾跳。菱角甜,菱角漂,房前屋后清风跑,回回梦见故人归,秋来南塘采菱角。如今,三年过去了,南塘里的菱角秧越来越多,越来越旺,要不是有塘埂拦着,怕是都要挤到塘外边了。原来的日子仿佛又回来了,唯一缺少的,就是妈妈的身影。“我爸爸说,哪天南塘里长满了菱角,我妈妈就回来了!”兰菱憧憬道,“你看,南塘里已经长满了菱角,妈妈该回来了。”接到同伴电话,有急事催我回去。别了兰菱,踏上回程,耳边响起她“回回梦见故人归,秋来南塘采菱角”的歌声。 (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塘边垂柳依依蝉鸣声声,塘中菱角密密匝匝,小说开头以景色描写暗示南塘农民生活的美好,也烘托出“我”的喜悦之情。B.“半旧的红砖平顶房”,“房檐下停着一辆斑驳的红色电动三轮车”,交代了兰菱家真实的生活状况,也为下文扶贫干部走进兰菱家作铺垫。C.爸爸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仅种好田地,还照顾兰菱姐弟俩,说明在扶贫干部帮助下,爸爸改掉了懒惰、责任心不强的习气,原来的好日子回来了。D.小说以兰菱的歌声为结尾,既表达出兰菱对叔叔的感激,呼应前文;也表达兰菱对妈妈的深切思念,耐人寻味,蕴含不尽之意。8.小说中陌生的叔叔给南塘带来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不给陌生的叔叔一个具体的名字?请简要分析。(6分)9.从小说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采菱南塘秋”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B.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C.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乾隆,庙号,根据皇帝一生功绩所起的名号,一般在太庙祭祀时用。B.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清朝的京师是北京。现在泛指首都。C.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D.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文记述了作者携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B.文章善于取舍,精于剪裁,既按照顺序一一写出沿途所见的景物,又把泰山日出的万千气象描绘得如在眼前。C.不直接写泰山之高,而写“其级七千有余”;不直接写自己感觉寒冷,用“无瀑水,无鸟兽音迹”来渲染,使人如临其境。D.文章把风雪弥漫的泰山与雪中赏景的形象融为一体,既写出了登山之艰难,又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插秧是重要的农事活动,诗歌开篇点题,直叙插秧其事,突出插秧繁忙、时节性强的特点。B.诗歌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表现一家人齐心协力、其乐融融的插秧情景。C.三、四两句用新颖的比喻描绘农人冒雨劳作的情景,委婉批评了官员不关心农民的疾苦。D.这首诗构思新巧别致,语言清新活泼,一股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读来饶有趣味。15.面对吃饭歇息的招呼,农人先是“不答”,后来又答非所问,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两句是:“,。”(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环境的句子是:“,。” (3)《赤壁赋》中描写苏轼与友人任一叶扁舟飘荡在广阔水面的两句话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开封城墙历经风风雨雨,依然。开封城墙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65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并大规模营建大梁城。唐建中二年,汴州刺史李勉对城池进行重筑,匡正了千百年来开封城的格局。()明洪武元年,以开封为“北京”,按陪都规格重建开封城。公元1642年,明军为抵抗李自成围城大军,掘引黄河水灌城,水退后城墙被泥沙埋至地下,残破不堪。清政府在明代城墙基础上重筑加高,使原来破败的城墙。清道光二十一年,开封城墙因水毁再次重建。开封城墙全长14.4公里,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它历史悠久,数圮而复,具有极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开封人而言,城墙是能触摸到的原生态历史,城墙贯通工程寄托着开封人民加快点都复兴、重振汴梁雄风,开封人民和社会各界盼望已久。目前,城墙贯通工程正在进行中,大南门瓮城修缮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已,古城墙显露出古朴沧桑的面容。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巍峨耸立耳目一新热火朝天初见成效B.岿然耸立焕然一新如火如荼初见成效C.巍峨耸立耳目一新如火如荼成效显著D.岿然耸立焕然一新热火朝天成效显著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北宋在此筑牢城垣,东京城形成了皇城、里城、外城三重结构,定都开封称为东京。B.北宋在此筑牢城垣,定都开封称为东京,东京城形成了皇城、里城、外城三重结构。C.北宋定都开封称为东京,在此筑牢城垣,东京城形成了皇城、里城、外城三重结构。D.北宋定都开封称为东京,东京城形成了皇城、里城、外城三重结构,在此筑牢城垣。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城墙是能触摸到的原生态历史,城墙贯通工程寄托着开封人民加快古都复兴、重振汴梁雄风的心愿,社会各界和开封人民盼望已久。B.城墙是能触摸到的原生态历史文脉,城墙贯通工程寄托着开封人民加快古都复兴、重振汴梁雄风,开封人民和社会各界盼望已久。C.城墙是能触摸到的原生态历史,城墙贯通工程寄托着开封人民加快古都复兴、重振汴梁雄风的心愿,社会各界和开封人民盼望已久。D.城墙是能触摸到的原生态历史文脉,城墙贯通工程寄托着开封人民加快古都复兴、重振汴梁雄风的心愿,开封人民和社会各界盼望已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从神舟一号飞船到神舟十二号飞船都把种子带到太空中进行航天育种。航天育种是利用宇宙射线或电离辐射源诱发植物种子的生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再通过人工选择性培育,按照人类的需求筛选出优良品种的育种新技术。①,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太空中环境与地球上 ②,除了具有微重力、高真空的环境外,还有很强的太空辐射,这是种子发生变异的主要因素,使得植株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性发生改变。科学家们发现,③,种子的发芽率、作物产量、抗病性、抗虫性、养分含量等性状都会发生改变。就种子发芽率而言,小麦、玉米、棉花、向日葵、大豆、黄瓜和番茄的种子经过太空辐射后,它们的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都有所提高;而水稻、谷子、豌豆、青椒、烟草等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则与未上过太空的种子相比并无显著差异。除此之外,高梁、西瓜、茄子和萝卜的种子在经过太空历练后,发芽率甚至会降低,航天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强烈抑制,生育期推迟。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从第二段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手机、电脑、移动终端等数字化产品,不断把人们从传统的纸质阅读中拉走,让现代社会的阅读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低头族”成为社会的一道“风景线”。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在阅读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过早投入到网络阅读之中,不利于专注力和思考力的养成,纸质阅读的危机日益凸显。这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担忧。创新中学高一年级举行主题为“信息时代下的纸质阅读”交流会,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开封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36分)(一)(9分)1.(3分)B(“是乡土社会的法律”有误。)2.(3分)D(“得出现代社会不需要礼的结论”有误。)3.(3分)A(B.“以超越法律的力量约束人们的行为”有误;C.“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有误;D.“礼的养成是由人的本能自动形成的”有误。)(二)(12分)4.(3分)D(以“一对一辅导”“快速提分”等形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误。)5.(3分)A.(B.“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是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有误;C.“为了深入讨论如何保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有误;D.“校外培训机构的蔓延带来了家长对教育的错误认识”有误。)6.(6分)①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与培训,推动教育机构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全社会对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认识。②用法律的刚性来改变已有机制的松散状态,明确权责关系,并对学校、家长提出具体要求。③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超越教育的功利化,破解“共错结构”,为孩子争取睡眠时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15分)7.(3分)C(“爸爸改掉了懒惰、责任心不强的习气”有误。)8.( 6分)①南塘环境的变化。那个叔叔带领村民抽干了塘里的水,清理了塘底的淤泥和野草,撒下菱角种子,南塘环境优美了。②南塘农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都有很大变化。那个叔叔和兰菱的爸爸谈心,爸爸有很大改变;创作儿歌《红菱角,紫菱角》,让孩子们憧憬未来。③不给陌生叔叔起一个具体的名字,说明像陌生叔叔一样的扶贫干部很多,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普遍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6分)①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南塘,菱角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采菱南塘秋”,叙述了兰陵一家在扶贫干部帮助下种植菱角,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③扶贫干部创作儿歌《红菱角,紫菱角》,并教孩子们唱,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升华主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34分)(一)(19分)10.(3分)D11.(3分)A12.(3分)B(“既按照顺序一一写出沿途所见的景物”有误。)13.(10分)(1)(5分)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大意3分,“限”“谓”各1分)(2)(5分)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大意3分,“既”“负”各1分)(二)(9分)14.(3分)C(“委婉批评了官员不关心农民的疾苦”有误。)15.(6分)农人先是不答,是因为忙着插秧,不答应歇半霎,说明插秧繁忙。(3分,意思对即可)农人的答非所问,说明农人牵挂的是刚种下去的秧苗还不牢固,要提防鹅儿与雏鸭来捣乱,反映出农事生产的劳身和劳心。(3分,意思对即可。)(三)(6分)16.(6分)(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三、(20分)17.(3分)B18.(3分)C19.(3分)D20.(6分)①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②有很多不同③经过太空育种(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21.(5分)①不同植物经过太空辐射,效果不同;②不是所有植物都适合航天育种。(答出1点给3分,答出2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四、写作(60分)22.(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20 11:50:13 页数:10
价格:¥5 大小:34.5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