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在西周宗法体系中,“宗子”的地位非常重要。西周前期社会上所称颂的“宗子"主要是以周天子为主;到西周后期,称颂的“宗子”则多是贵族大宗族长。这一变化反映了A.等级秩序受到冲击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贵族政治开始动摇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答案】A【解析】【详解】从“宗子"以周天子为主到变成贵族大宗族长,反映出西周后期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礼崩乐坏局面出现,A项正确;世袭仍然存在,排除B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礼制度仍然存在,只是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2.汉代的低级官吏——少吏虽然职位和俸禄较低,但名目与人数众多。下表罗列了汉代少吏选拔、升迁和主要职能的相关史实。据此可知,汉代少吏的设置项目内容选拔资格家赀限制;年龄限制;道德和才能标准;文字知识和晓习律令等升迁制度察举制、功次制;贤良文学、茂才等主要职能户籍管理;组织农业生产;征收(发)赋税徭役;维护治安等A.改变了地方的行政体制B.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n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D.完善了国家的监察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家赀限制;年龄限制;道德和才能标准;文字知识和晓习律令等”“户籍管理;组织农业生产;征收(发)赋税徭役;维护治安等”等内容可得出,汉代也十分注重低级官吏的选拔与考核,因为其负责地方的管理,因此汉代少吏的设置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B项正确;少吏的设置并不会改变地方的行政体制,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会增强负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监察,排除D项。故选B项。3.唐代地方行政体制主要分道、州、县三级,宋代延续三级制,但改道为路,至元朝,则分为省、路、府、州、县五级制。唐至元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保证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C.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消除了地方的分裂割据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至元统治者采取调整地方结构的措施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A项正确;“保证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唐至元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而不是激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C项;“消除了”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4.《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敕谕内官不要干预外事,各衙门不能与内官监有直接的公文往来。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宦官不仅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甚至协助皇帝“批红”。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A.内阁逐渐丧失了参政职能B.中枢机构不断完善C.宦官与内阁矛盾不可调和D.专制皇权有所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明代中后期宦官能够广泛参与政治活动是因为借助了皇权的力量,宦官对皇帝负责,说明专制皇权有所加强,D项正确;明代的内阁并没有丧失参政职能,排除A项;宦官广泛参与政治是中枢机构异化的表现,而非不断完善,排除B项;“不可调和”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n5.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众多的权益。下列属于美国获得的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B.公使可以进驻北京C.在华开设工厂D.可派兵保护公使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其中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项正确;《天津条约》规定赔偿英法巨额白银,排除A项;《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排除C项;《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可以派兵保护公使,排除D项。故选B项。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恢复科举制度﹐规定“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考试的题目“不本四书、五经”。洪秀全甚至还规定,对于参加清廷科举而落榜者,经过考核,可以直接被太平天国量才任用。太平天国的这种人才选拔制度A.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B.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基础C.否定了三纲五常观念D.有利于革命政权的巩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对于参加清廷科举而落榜者,经过考核,可以直接被太平天国量才任用”可得出太平天国的选拔人才机制,有利于扩大其统治基础,巩固政权,D项正确;人才选拔没有废除等级制,排除A项;此制度只在太平天国内部实行,并不会动摇清政府的根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否定三纲五常,排除C项。故选D项。7.苏州某秀才回忆1895年时写道,“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其他该研究的学问呢!”这反映出当时A.国人的民族危机感加剧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民间反帝爱国运动高涨D.科举制束缚了人们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n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其他该研究的学问呢”可得出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之下,读书人也逐步关心国家的政治大事和国家命运,反映出国人的民族危机感加剧,A项正确;材料汉有体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思想层面,没有体现运动高涨,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科举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A项。8.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提倡白话文促进出版业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政治变革引发人们关注现实D.公民有了出版结社自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可得出,受到武昌起义的影响,人们更加关注国家政策,因此体现了政治变革引发人们关注现实,C项正确;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有出版自由,排除D项。故选C项。9.1926年11月,毛泽东由广州赴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农委工作。他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在《目前农运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在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战略部署。这一部署的实施A.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实现B.促进了北伐的顺利进军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D.指明了革命的前进方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在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战略可得出,这可以增强农民的革命斗争意识,扩大国民革命的群众基础,促进了北伐的顺利进军,B项正确;国共合作已经实现,排除A项;当时还没有开展土地革命,排除C项;当时革命的方向就是国民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10.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这些做法旨在\nA.增强民众的抗战意识B.丰富根据地的文化生活C.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可得出在全面抗战时期,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因素来激发民众的抗战意识,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这一做法的主旨意图,排除BCD项。故选A项。11.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发表《对目前时局宣言》,号召“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以便在和平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该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北平和谈正在进行B.战略决战基本结束C.重庆谈判即将开始D.全面内战已经爆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以便在和平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可知该宣言意图建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所以背景应该是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共产党积极推动新中国的建立。此时为了召开政协会议,筹建新中国,国民党邀请共产党召开重庆谈判,C项正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应该是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解放战争爆发之前,北平和平谈判、战略决战和全面内战爆发都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BD项。故选C项。12.右图为邹建东拍摄于扬中至丹阳江面的作品《我送亲人过大江》(1949年4月)。该作品中战役的胜利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nC.宣告了国民政府统治覆灭D.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49年4月”、“过大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内容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攻占南京,宣告了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C项正确;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进攻标志着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是在解放战争前期,排除A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排除B项;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1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全国各界超1.5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这说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权利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全国广泛建立C.社会主义新型国家的架构得以确立D.新中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全国各界超1.5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可得出宪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说明新中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保障人民权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不是统一战线,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新型国家的架构建立了,排除C项。故选D项。14.1972年11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排除了其他国家以及联合国参与解决香港问题的可能性。从此,香港和澳门的前途不是独立,而是回归祖国。这一结果A.表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B.洗雪港澳被侵占的百年国耻C.为解决港澳问题提供了法理依据D.奠定“一国两制”方针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排除了其他国家以及联合国参与解决香港问题的可能性。”可得出香港从法理上已经不再是殖民地,而是中国的领土,因此为解决港澳问题提供了法理依据,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不能表现,排除A项;B项是香港回归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与“一国两制”方案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n15.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20世纪80年代体现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1世纪初的外交理念为“和谐世界”;2012年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据此可知,我国外交A逐渐摆脱意识形态干扰B.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C.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D.致力于打破国际旧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1世纪,我国的外交理念始终倡导和平,这体现了我国外交始终奉行和平外交的政策,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外交政策摆脱意识形态干扰,走向成熟,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国际社会对我国外交的评价,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古希腊的哲学家曾写道,一个理想的城邦所包括的民众,应相当于在一个演说者的声浪范围以内可以集合起来的数目,雅典正是这一理想城邦的典型代表。这反映了雅典城邦A.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B.便于推行广泛的民主政治C.赋予民众平等的权利D.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一个理想的城邦所包括的民众,应相当于在一个演说者的声浪范围以内可以集合起来的数目,雅典正是这一理想城邦的典型代表”可得出一个演说者的声浪便可以集合起民众,说明雅典城邦较小,民众较少,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民主政治便于广泛推广,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权利,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7.“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这表明万民法A.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适应了社会需要不断调整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化完成D.以维护财产权为主要目的【答案】B【解析】\n【详解】根据“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可得出万民法是在罗马不断发展过程逐步形成的,它适应了罗马版图不断片扩大以及奴隶制商业发展的需要,B面正确;公民法只是一个部分,不全面,排除A项;罗马法体系化完成是《查士丁尼法典》,排除C项;D项不是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8.英国宪法学者认为,责任内阁制使得“内阁成为高效的行政核心”,使得“国王变成一个有尊严但仅仅发挥礼仪作用的国家元首”。这表明,责任内阁制的实行A.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B.动摇了议会的立法地位C.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政体D.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责任内阁制使得“内阁成为高效的行政核心”,使得“国王变成一个有尊严但仅仅发挥礼仪作用的国家元首”,可知责任内阁制使国王成为了虚君,行政权力主要转移到首相和内阁,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政体,C项正确;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没有转移,排除A项;动摇了议会的立法地位,说法错误,排除B项;英国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19.从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在法国时装市场上,原本华丽的宫廷服饰受到了抑制,代表贵族身份的浮华锦缎让位于展现民主和公民气息的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古希腊式样的长裙在法国各个阶层备受欢迎,这说明当时的法国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了冲击B.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已正式确立C.帝制与共和斗争十分激烈D.工业革命增强了人们的自由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原本华丽的宫廷服饰受到了抑制,代表贵族身份的浮华锦缎让位于展现民主和公民气息的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古希腊式样的长裙在法国各个阶层备受欢迎”可以看出法国服饰的变化体现出民主和公民气息,封建等级观念受到了冲击,A项正确;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已正式确立,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帝制与共和斗争十分激烈,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封建等级观念受到了冲击,没有体现工业革命增强了人们的自由意识,排除D项。故选A项。\n20.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发动了两次起义,分别喊出了“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和“不共和毋宁死”的口号;1836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提出了争取普选权的要求,这些运动A.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B.表明工人阶级逐渐觉醒C.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D.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答案】B【解析】【详解】里昂纺织工人和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都提出了明确的政治主张,这说明工人阶级逐渐觉醒,B项正确;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排除A项;空想社会主义在这一时期已经诞生,排除C项;这些运动是资本主义弊端的影响,而非运动本身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B项。21.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这一调整A.宣告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旨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可得出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可以获利农民对新生政权支持,缓和社会矛盾,英国政权,D项正确;这一调整并不是胜利的标志,排除A项;这一调整与瓦解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无关,排除B项;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22.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认为“对美国在欧洲利益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苏联军事干涉,而是那些可能导致欧洲人把欧洲共产党送上台的饥饿、贫困和绝望等社会因素,那些掌了权的欧洲共产党人可能会服服帖帖按苏联意志行事”。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美国A.实施马歇尔计划B.成立北约组织C提出杜鲁门主义D.调和法德矛盾【答案】A\n【解析】【详解】根据“而是那些可能导致欧洲人把欧洲共产党送上台的饥饿、贫困和绝望等社会因素,那些掌了权的欧洲共产党人可能会服服帖帖按苏联意志行事”可得出材料强调欧洲的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很严重,因此为了防止欧洲国家倒向苏联一边,美国通过经济上援助西欧,以控制西欧,这便是马歇尔计划,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上的问题,与政治军事无关,排除B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3.下表是冷战结束前后的部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情况。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会议召开时间及地点会议主题第9次:1989年,南斯拉夫经济问题成为此次会议关注的焦点第11次:1995年,哥伦比亚要求建立一个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第13次:2003年,马来西亚通过了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议第18次:2009年,阿塞拜疆增强该组织的活力和效率,推动多边主义,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A.提高了第三世界的国际地位B.致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制止了新殖民主义对外扩张D.顺应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经济问题成为此次会议关注的焦点”“要求建立一个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增强该组织的活力和效率,推动多边主义,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等内容可得出,不结盟运动力图建立区别于旧秩序的国际新秩序,以维护自身的利益,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第三世界地位有所提高,排除A项;“制止”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区域集团化,排除D项。故选B项。24.\n20世纪90年代,在学术思潮上,西方世界所推出的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致使普世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一时间占据着国际舆论的制高点。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动B.西方的霸权体系开始形成C.全球经济重心出现转移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西方世界所推出的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致使普世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一时间占据着国际舆论的制高点。”可得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到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以及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西方的思想逐步蔓延,因此是受到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动,A项正确;“开始”错误,排除B项;材料与经济无关,排除C项;多极化趋势在60年代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25题22分,26题12分,27题18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0年之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方面是晚清王朝死守“闭关锁国”政策的恶果,另一方面也迫使中国由“朝贡体系”向“条约休系”转变,中国外交体制开始了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近代中国逐渐调整、变通、改革传统外交观念,接受、适应与运用西欧国际观的历史变迁过程。在这一转变中,一方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加深,民族危机愈发严重;另一方面,随着“朝贡体系”瓦解,清政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逐渐频繁,对外认识也愈发加深,外交观念亦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外交政策更加务实,乃至出现了专职的外交机构,这一切都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摘编自王琦李翔《晚清中国外交体制变化发展研究》材料二\n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里,为应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威胁,中国政府及时宣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通过与苏联的结盟和争取广大“中间地带”来维护新中国政权的政治安全,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建交过程中把“一个中国”原则作为基本前提和国际合作的政治基础。1979年以来,中国外交任务转变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由之前的侧重政治上的互利变为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维护国际利益的前提和首要任务。为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确定了“大融入”的战略取向,把“入关”和“入世”作为最重要的外交任务之一。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中国外交开始注重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球治理平衡相结合。——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外交由“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变的背景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与1979年以来外交重点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产生的重要作用。【答案】(1)背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西方近代国际观的影响。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剧了民族危机;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2)不同:前30年,以巩固政权和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为主要目标;强调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强调政治互利。1979年以来,以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主要目标;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突出经济互利;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新局面;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全球治理的改进。【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1840年之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根据材料“这一历程是近代中国逐渐调整、变通、改革传统外交观念,接受、适应与运用西欧国际观的历史变迁过程”可知,西方近代国际观的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影响:根据材料“在这一转变中,一方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加深,民族危机愈发严重”可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剧了民族危机;根据材料“另一方面,随着‘朝贡体系’瓦解,清政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逐渐频繁,对外认识也愈发加深,外交观念亦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外交政策更加务实,乃至出现了专职的外交机构,这一切都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可知,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2)不同: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里,为应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威胁,中国政府及时宣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通过与苏联的结盟和争取广大‘中间地带’\n来维护新中国政权的政治安全,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1979年以来,中国外交任务转变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可知,前30年,以巩固政权和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为主要目标;1979年以来,以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主要目标;根据材料“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建交过程中把‘一个中国’原则作为基本前提和国际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可知,前30年,强调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1979年以来,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根据材料“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由之前的侧重政治上的互利变为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维护国际利益的前提和首要任务。为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确定了‘大融入’的战略取向,把‘入关’和‘入世’作为最重要的外交任务之一。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中国外交开始注重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球治理平衡相结合”可知,前30年,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强调政治互利;1979年以来,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突出经济互利;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作用:根据材料“1979年以来,中国外交任务转变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根据材料“为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确定了‘大融入’的战略取向,把‘入关’和‘入世’作为最重要的外交任务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新局面;根据材料“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中国外交开始注重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球治理平衡相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全球治理的改进。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上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重大事件发展示意图,请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图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经济发展推动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变革。\n论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壮大,他们对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十分不满。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为巩固革命的成果,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又发动了“光荣革命”,不久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由此可见,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示例二:论题:政治体制的变革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论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美德法等国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各国政府支持资产阶级对外扩张,抢占世界市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各国政府奖励发明创造﹐推动技术革新,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各国迅速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变革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和保障。【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重大事件发展示意图,题目要求考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图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变革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政治变革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政治的变革,故考生可任选一个作为论题。论述过程结合所学知识的相关史实,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上,欧洲很长时期为国际经济政治中心,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中心地位开始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很多欧洲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对此扼腕叹息,无时不想恢复欧洲昔日的雄风,然而单凭一国之力量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国家很多精英的一种共识。但欧洲联合历经坎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算真正迈出重要的一步,开始于文化上有着共同起源的西欧国家。当然,在欧洲联合的过程中,美国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欧洲走向联合后,西欧国家尽管一直在争取实现对美国的“平等伙伴”地位,但二战后的形势使其无法在国际事务中彻底摆脱美国的“阴影”。材料二\n反美主义是欧洲一种历史很悠久的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反美主义运动已崭露头角,但通常表现为单个国家中部分人的行为。二战后,在涉及与苏联阵营对抗的重大问题上,西欧始终是听命于美国,但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变西欧与美国在本质上存在的竞争关系,也没有完全消除美国文化在很多欧洲人脑海中的“他者”形象。虽然,单个国家文化精英的反美主义依然是主体,但开始出现了西欧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的趋向。冷战结束后,激发欧洲反美主义的内外因素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随着美国文化以更猛烈的形式向外传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在很多欧洲人的脑海中,美国依旧保持着负面形象,反美主义还会在欧洲这个古老的大陆延续下去。——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晓德《反美主义与欧洲联合中认同的强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背景,并分析西欧联合产生的影响。(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反美主义兴起的原因。【答案】(1)背景: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西欧有相似的文化传统;美苏争霸对西欧的威胁﹔法德的和解﹔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影响: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原因: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传统;美国以经济援助为借口,长期控制西欧;西欧联合后,经济力量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国力相对衰退;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引起欧洲人民的不满。【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在历史上,欧洲很长时期为国际经济政治中心,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中心地位开始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可得出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根据所学,可从西欧有相似文化传统;美苏争霸对西欧的威胁﹔法德的和解﹔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等角度概括。影响:根据“在欧洲走向联合后,西欧国家尽管一直在争取实现对美国的‘平等伙伴’地位,但二战后的形势使其无法在国际事务中彻底摆脱美国的‘阴影’”可得出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反美主义是欧洲一种历史很悠久的传统”得出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传统;根据“二战后,在涉及与苏联阵营对抗的重大问题上,西欧始终是听命于美国,但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变西欧与美国在本质上存在的竞争关系”得出美国以经济援助为借口,长期控制西欧;根据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得出西欧联合后,经济力量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结合所学可得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国力相对衰退;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引起欧洲人民的不满。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19 18:18:36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83.7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