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三)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一下学期检测(三)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自要求的。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1.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在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A.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B.不同地区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交换和贸易C.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D.人类开始驯服猪、牛、羊等动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根据所学可知,手工业与农业分工,使社会出现了不同的行业,从而使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出现了商品的交换和贸易,B项正确;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排除A项;材料强调第二次社会分工的影响,不是私有制的产生,排除C项;D项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排除D项。故选B项。2.下列有关古代文明的表述搭配完全正确的是()选项地区名称文明的代表A古代埃及《罗摩衍那》、象形文字、神话、莎草纸B古代西亚《吉尔伽美什》、洪水传说、《汉谟拉比法典》、60进制C古代希腊楔形文字、方舟传说、历史学研究、种姓制度D古代印度《摩柯婆罗多》、1到9的数字、太阳历、悲喜剧A.AB.BC.C.D.D【答案】B【解析】\n【详解】依据材料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有《吉尔伽美什》、洪水传说、《汉谟拉比法典》、60进制等,B项正确;《罗摩衍那》是古印度的成就,排除A项;楔形文字是古西亚文明成就,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文明成就,排除C项;太阳历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悲喜剧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从悲剧与喜剧中改革出来的资产阶级的“近代戏”,排除D项。故选B项。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港湾众多,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整块平地。这种地形对古希腊历史发展的影响是()A.对古希腊民主政治起了决定作用B.促进了古希腊传统农林业的发展C.有利于古希腊海外商贸业的发展D.使古代希腊很难与外界广泛交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古希腊山多地少,港湾众多,促进了海外商贸业的发展,故C正确;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形成有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错误;古希腊几乎没有大面积的土地,不利于农业发展,故B错误;古希腊通过海外殖民活动,扩大了与外界交流,故D错误。【点睛】4.笈多帝国时期,国王常向婆罗门、佛教寺院、印度教神庙赠送大量的土地,当时,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演化出一种新的形式——大乘佛教,与传统佛教相比,大乘佛教约束较少。这从侧面反映了笈多帝国A.宗教政策较为宽松B.佛教势力十分衰弱C.各种宗教融为一体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常向婆罗门、佛教寺院、印度教神庙赠送大量的土地”“受印度教的影响”“约束较少”,可得出当时各种宗教并存,互相影响,教义较自由,这从侧面反映出帝国宗教政策较为宽松,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佛教势力衰弱,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各种宗教合一,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5.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A.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B.王权的削弱和民族国家的出现\n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D.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答案】A【解析】【详解】11和12世纪,城市的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催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故选A项;此时,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趋势,排除B项;此时欧洲尚处于中世纪,世界市场并未开辟,排除C项;此时,基督教依然地位显赫,教权高于王权,排除D项。6.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种“独立性”A.源于封建等级制度之下的有限王权B.源于国王的庇护和封建贵族的默许C.源于城市的自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D.源于没有民族国家和二元政治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从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的城市再度兴起。中世纪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之间矛盾不断,争斗时起。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由于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因此城市初期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领主手中,城市自治斗争就是要争取这些权力。材料中的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争取到很大的独立性,不再受到封建领主以及商业行会的压迫,正是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结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所享受的独立性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封建等级制度的结果,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争取到很大的独立性,不再受到封建领主以及商业行会的压迫,是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结果,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所享受的独立性源于城市的自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源于没有民族国家和二元政治结构,故D选项错误。7.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n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重新传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产生深远影响,C项正确;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是经济因素,而非文化因素,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因此“直接促成”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8.“这一制度是当时西欧人与人之间的主从关系中最为典型的结成方式,其结成以保护与被保护为前提,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这一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B.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打击了宗教势力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西欧是一个极不平等的社会,一个人从属于另一个人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在社会中无处不在,其中,封君封臣制是当时人与人之间的主从关系中最为典型的结成方式,也是制度化的形式。封君封臣制同时也是西欧封建社会最重要和最具特点的制度之一,它构成了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与关键,影响和造就了当时西欧社会许多最基本的制度与现象。其中封君封臣制度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正确;封君封臣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A排除;材料无关打击宗教势力,C排除;封君封臣制度的纽带是土地,D排除。故选B。9.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答案】C\n【解析】【详解】9世纪时,英法等国的国王的做法获得了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王权。而12世纪时,城市培养的法学家取代教士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这说明封建王权得到强化,教会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王权的加强,故C正确;这些变化有利于加强王权,从而巩固国家统治,故排除A;宗教改革始于16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B;此时的西欧国家基本都是封建制度,不是代议制,故排除D。10.在日本镰仓时代,将军与家人(武士)之间的主从关系称为御家人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将军”位于主从关系链条的顶端,处于中间环节的各级武士拥有家臣与主君的双重身份,对上是家臣,对下是主君。这一制度A.标志着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加强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实权C.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D.构成了镰仓幕府政权支配体系的主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所知,按照主从关系建立的御家人制度,构成镰仓政权支配体系的主干,所以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将军的武士集团统治的建立,所以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这一措施削弱了天皇的统治,排除B。646年的“大化改新”推动日本由奴隶制度进入封建制度,所以C错。11.古代的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被定为国教,但在13世纪后相当长时间里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这是因为()A.伊斯兰教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佛教B.突厥人占领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C.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实力弱D.穆斯林人口已经占印度人口的大半【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B项正确;伊斯兰教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佛教、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实力弱、穆斯林人口已经占印度人口的大半,表述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故选\nB项。12.15世纪的意大利学者阿尔贝蒂提出“德行战胜命运”,摈弃任何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认为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这一观点A.易致个人私欲膨胀社会混乱B.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C.适应早期资产阶级利益诉求D.突出入的力量否定宗教神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阿尔贝蒂强调的是人可以战胜命运,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这就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适应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项正确;导致个人私欲膨胀的是个人主义的过度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这一观点并不是在主张民主政治,排除B项;这一观点否定的是教会的主宰,并不是否定宗教神学,排除D项。故选C项。13.自西班牙人占领美洲后便强迫当地人种植欧洲市场上急需的棉花、烟草、可可等产品,而西班牙本土特产的橄榄、葡萄等产品被禁止在美洲种植。西班牙人这样做的目的是A.维护本国在世界市场中心地位B.完善西班牙农业生产结构C.强化美洲对西班牙的经济附属D.打击美洲对西班牙的反抗【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班牙强制美洲殖民地生产欧洲需要的产品,并且禁止其生产西班牙本国所生产的产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西班牙本国利益,强化美洲的殖民地和经济附庸的属性,故选C;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当时西班牙并不是世界市场中心,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的农业结构情况,不能体现西班牙农业结构,故排除B;西班牙的做法会激起美洲人民的不满和反抗,不能起到打击反抗的作用,故排除D。14.从1519年开始,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天花、麻疹等疾病的流行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当地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在太平洋的岛屿上,传染病也造成了同样的后果。该现象A.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加强B.便利了欧洲在当地建立殖民统治C.有利于欧洲人口的增长D.促进了全球物种的交流与多样化【答案】B【解析】\n【分析】【详解】新航路开辟导致天花、麻疹等疾病的传播,从而造成当地人口大量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故选B;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后导致疾病传播,造成被殖民地区人口减少,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被殖民地区人口减少,与欧洲人口的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15.“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从东非到日本的各文明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挑战。”这次航行A.最早到达好望角B.最先实现欧洲新航路梦想线C.发现美洲新大陆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结合所学可知,麦哲伦环球航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麦哲伦环球航行,迪亚士最早到达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最先实现欧洲新航路梦想线,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排除ABC项。故选D项。16.“教皇子午线”是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为西班牙势力范围,以东的一切土地为葡萄牙势力范围。这主要反映出A.教皇权威受到威胁B.近代殖民强权瓜分世界C.利于自由贸易发展D.各地区间联系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教皇子午线的划定是为了厘定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殖民地归属问题,所以带有浓烈的殖民扩张的色彩,是近代殖民强权瓜分世界的先河,B项正确;“教皇权威受到威胁”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自由贸易的发展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情况不是材料中的重点,排除D项。故选B项。\n17.英国1628年颁布《权利请愿书》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颁布《三年法案》规定:“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两个文件A.体现了以法律限制王权的传统B.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反映了国王与议会间矛盾尖锐D.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反映了英国有限制王权的传统,A项正确;BD项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相关,排除B、D项;材料体现有限制王权的传统,而不是反映了国王与议会间矛盾尖锐,排除C项。故选A项。【点睛】18.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的存废,英国人经历了反抗国王、处死国王、请回国王和“进口”国王的不同选择,说明英国()A.国王已统而不治B.缺乏民主的传统C君权神授观念逐渐被抛弃D.资本主义代议制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题目中的信息“反抗国王”、“处死国王”、“请回国王”“进口国王”分别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议会军与王军间的战争、议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的史实。反映了君权至上逐渐演变为君权受到法律严格限制的发展趋势,即君权神授被君权民授取代,C项正确;“国王已统而不治”表述错误,权力的削弱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排除A项;英国本就有限制王权的传统,排除B项;“资本主义代议制不断完善”是在光荣革命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19.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由于国王的权力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于议会,所以国王也随之走下了神坛,其地位与普通民众平起平坐。如果他违法乱纪,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A.英国代议制开始确立B.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nC.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国王的权力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于议会”“走下了神坛”“受到法律的制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实现了权力过渡,由国王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权,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B项正确;英国代议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排除A项;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在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排除C项;1688年国王还有一定的权力,随着《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的颁布及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才日益统而不治,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0.他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任何两个权力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上文中的“他”是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可知“他”提出了权力制衡理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提出权力制衡理论的是孟德斯鸠,他主张三权分立,故选A;BCD都没有主张分权理论,排除。故选A。21.18世纪的欧洲,价值的光辉渐趋暗淡,人们热衷条分缕析的理性思考模式,很少有人再去关注情感、目的和意义问题。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科学的进步B.资本主义的发展C.工业革命的进行D.启蒙运动的开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人们热衷条分缕析理性思考模式,很少有人再去关注情感、目的和意义问题”可得出18世纪开展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D项正确;自危科学17世纪已经兴起,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资本主义扩展主要是在19世纪,排除B项;工业革命主要是经济领域,而不是思想领域,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2.16—19世纪初.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被称为“马\n尼拉大帆船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一航线的开辟A.使印度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B.提高了亚洲的经济地位C.源于中国对外来商品需求D.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将东亚、东南亚卷人世界市场,推动了早期的经济全球化,D正确;材料时间是新航路开辟后,当时世界贸易中心是大西洋沿岸,排除A;这一时期亚洲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排除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意味着外来商品在中国当时尚未有巨大市场,排除C。23.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据此可知A.欧洲的封建势力在大革命的冲击下趋于瓦解B.《法国民法典》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C.《独立宣言》借鉴了法国民法典的法律原则D.法国政府用立法巩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可得出法国政府用立法的方式,即颁布《法国民法典》,来巩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欧洲封建势力的瓦解,排除A;《法国民法典》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思想主张,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独立宣言》,且《独立宣言》早于《法国民法典》,排除C。24.下表所示为某时期英国棉纺织业和冶铁业生产率数据统计情况(以18世纪初为100计算)。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时间棉纺织业冶铁业18世纪初10010019世纪中期30000151200\nA.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B.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C.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D.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工业生产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A项正确;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推动议会改革,并且工党建立于1900年,排除B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而材料体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效率的提高得益于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此时科学理论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排除D项。故选A项。25.从1848年开始,《共产党宣言》被先后翻译成德文、瑞典文、英文、俄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文字出版。到19世纪90年代,《共产党宣言》已经有20多种文字的译本,130多个版本。进入20世纪后,《共产党宣言》传播范围更广,迄今已经有200多种文字的译本,2000多个版本。由此可知A.各国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B.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发展潮流C.各国的工人运动愈加频繁D.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广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得到广泛传播,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日益广泛,D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各国的阶级矛盾问题,排除A项;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发展潮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工人运动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26.184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德国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虽仅存在了354天就被政府查封,但却出版了301期。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多达几千封。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科学社会主义影响扩大B.封建贵族实力雄厚C.无产阶级革命高潮涌现D.言论自由得到保障【答案】A【解析】【分析】\n【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和逻辑推断能力。根据材料的信息,马克思、恩格斯创办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反响巨大,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影响扩大,A项正确;根据19世纪的背景,可以看出,当时的封建势力已经严重削弱,排除B项;材料指的是思想的影响,不是革命高潮的出现,排除C项;根据材料中《新莱茵报》被政府查禁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27.“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A.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B.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C.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D.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作为资产阶级生存的根本条件是雇佣工人,能够由于工业的进步而联合起来,等到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了,从而无产阶级成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这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材料主要是揭示无产阶级斗争的,不是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表明的是由于工业的进步,工人阶级走向联合,不是批判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故D项错误。故选B。28.依据下图,可推知当时A.工业革命导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B.棉花产业发展影响黑奴的境况C.欧美资本家热衷于投资新兴产业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两幅图表可知,时间是1796—1855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美国南北战争\n爆发前,棉花产业发展迅速,对黑奴劳动力的需求大增,畜奴州成年男性黑奴价格也随之迅速增加。因此图表反映了棉花产业发展影响黑奴的境况,B项正确;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园主之间的矛盾,而且南北战争时间为1861年到1865年,排除A项;从图示中美国棉花进出口的增长并不能得出欧洲资产阶级热衷于新兴产业,而且当时棉花产业并不能算是新兴产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就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排除C项;两幅图示强调的是棉花产业发展影响黑奴的境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9.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这说明农奴制改革A.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B.不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导火索【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由此可知,这次改革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C项正确,B项错误;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与农奴制改革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30.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B.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两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制和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故答案为C项;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工厂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与电气化时代没有关系,排除D项。3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n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了其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故C项正确;AB两项说法都太绝对,排除;材料并没有比较科学理论和生产经验那个更重要,而且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项。32.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B.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C.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D.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可得出,其反映的是德国在统一后建立起了与德国国情相结合的君主立宪政体,而不是照搬美国的政体,故D项符合题意;德国建立了民主政体,顺应了世界潮流,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国家统一与政治转型的关系,排除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C。33.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基本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而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又推动了19世纪中期的俄日改革、德意统一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发生,促进欧美各国政局的稳定,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这一系列变化体现了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C.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动力之一D.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基本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而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又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n扩张,这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因此,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阶级斗争,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34.19世纪中期,全球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重大事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奴隶制的废除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一系列事件均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B项正确;奴隶制的废除只符合俄国农奴制改革,不符合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并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35.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自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等。这个政府()A.是《共产党宣言》理论的具体实践B.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C.首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改变了当时的国家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等”可知是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项正确;不是《共产党宣言》理论的具体实践,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指导巴黎公社,排除AB项;巴黎公社并没有改变当时的国家政治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36.1881年2月22日,马克思在给多梅拉·纽文胡斯的一封信中,重申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这说明巴黎公社\nA.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必然B.实际参考价值有限C.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否认巴黎公社是以社会主义者为主体发动的,认为巴黎公社起义具有偶然性,事实上否定了其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巴黎公社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必然,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其是否具备实际价值,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巴黎公社的群众基础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37.“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直到1865年,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非洲被开发较晚的原因是A.非洲人民的反抗B.非洲大陆被发现的较晚C.非洲自身发展落后D.非洲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直到1865年,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体现的是非洲被开发较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的,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D。38.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答案】D【解析】【分析】全球商品流通只是其形成条件而非根源,故A项错误;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与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B项错误;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与该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因而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经济,故D项正确。\n【详解】39.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已将大多数东方国家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B.东方各国经济和政治的落后C.工业革命后西方实力的增强D.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封建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A项正确;东方各国经济和政治的落后,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西方实力的增强”表述错误,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封建制度,也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40.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金融资本为网络的世界体系与大工业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它们的结合充满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对弱小民族的侵略和奴役,但在客观上,它进一步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自守的状态。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A.引发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分化重组B.开始打破各民族的封闭状态C.激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金融资本为网络的世界体系与大工业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在客观上,它进一步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自守的状态”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以金融资本为“网络”的世界体系与大工业文明紧密联系,客观上进一步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自守的状态,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世界联系的加强,而未涉及政治格局的分化重组,A错误;新航路开辟开始打破各民族的封闭状态,B错误;材料未涉及激化“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内容,C错误。第Ⅱ卷(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41题20分,42题20分,共6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地理大发展的出现,源于随文艺复兴出现而来的新科技和新观念,其中包括地理学、航海学和造船业的进步。1492\n年经合并形成的西班牙政府,决定资助哥伦布近行探险远征,指望他能够绕过葡萄牙在非洲和印度洋的封锁到达印度。但是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而是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人数很的西班牙征服者,借助他们所带去的流行病,建立了西班牙宗主统治,昔日堪与欧洲绝关的美洲帝成了西班牙人夺取和运输金银的中心。——摘编自赵立行著《世界文明史讲稿》材料二近代早期的物种交换极大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1500年以前,世界各的人种基本上是相互隔离的,但是到1760年,人口分布情况大大变化。美洲人种的变化最大,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大批涌入美洲。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等)带到新世界。与比同时,美调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落、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动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世界物种交换影响。【答案】(1)动因:对金银财富的追求: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新科技和新观念支撑;西班牙政府资助;打破葡萄牙新航路垄断传播基督教。(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结构;导致各种疾病传播。【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背景得出对金银财富的追求: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影响得出人文主义鼓励;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背景得出冒险精神;根据材料“地理大发展的出现,源于随文艺复兴出现而来的新科技和新观念,其中包括地理学、航海学和造船业的进步”得出新科技和新观念支撑;根据材料“1492年经合并形成的西班牙政府,决定资助哥伦布近行探险远征,指望他能够绕过葡萄牙在非洲和印度洋的封锁到达印度”得出西班牙政府资助;打破葡萄牙新航路垄断;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背景得出传播基督教。【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近代早期的物种交换极大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得出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根据材料“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等)带到新世界。与比同时,美调的特产也流向世\n界各地”得出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结构;根据材料“借助他们所带去的流行病”得出导致各种疾病传播。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公里,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对于非洲的兴趣又浓厚起来,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于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对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对非洲原料产地的激烈争夺。——摘自徐长江《海权论陆权论空权论,谁才是主宰未来世界的大战略》材料二一般认为,近代西方国家最早占领的殖民地是葡萄牙于1415年占领的休达。该港原属摩洛哥(非洲西北部),为控制经休达中转的西非黄金及象牙的进口,葡萄牙经过周密部署占领了休达港,随后为直接与出产黄金的西非黑人帝国建立联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占领了马德拉、佛得角等群岛。……工业革命后,非洲以生产蔗糖、烟草和贩卖黑奴为主的殖民贸易已经因机器的出现而不再令殖民国家赚取相当的利润。工业国家对棉花、羊毛、铜、锡、煤炭等工业原料的急切需求取代了原本对消费品的需求,同时这些国家因本地市场已经饱和,因此急切需要在本国之外开辟市场,以销售这些国家所生产的大量工业制品,从而赚取丰厚利润。——节选自《殖民地: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前后,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发生了哪些变化?(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列举出其中的两个突出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工业革命前: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在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建立商站,控制商路(或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没有大片开拓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攫取巨额利润。工业革命后:殖民者转而对非洲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甚至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逐渐放弃了奴隶贸易,要把非洲变成商品市场、原料产地。(2)历史事件: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任举两例)历史作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宣传。【解析】【分析】【详解】(1)工业革命前:根据“沿非洲海岸南下”得出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n在沿海地区;根据“占领了休达港……占领了马德拉、佛得角等群岛”得出在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建立商站,控制商路,没有大片开拓殖民地;根据“贩卖黑奴为主的殖民贸易”得出进行奴隶贸易,攫取巨额利润。工业革命后:根据“欧洲……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土地”得出殖民者转而对非洲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甚至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根据“工业国家对棉花、羊毛、铜、锡、煤炭等工业原料的急切需求”“以销售这些国家所生产的大量工业制品”,概括得出逐渐放弃了奴隶贸易,要把非洲变成商品市场、原料产地。(2)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列举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等。历史作用:结合所学,可从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宣传等分析总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19 18:18:5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168.6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