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课内基础知识(一)文言基础知识考查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应)B.作《师说》以贻之(赠送)越长城之限(限制)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全面)余始循以入,道少半(不到)D.酾酒临江(斟)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为人处事之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A.适,享受。句意:我和你一同享受。B.限,界限。句意:越过了长城的界限。D.古道,指古人从师的风尚。句意: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风尚。故选C。2.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位卑则足羞④正襟危坐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泰山之阳,汶水西流⑧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⑩顺流而东也A.①⑧/②⑤⑦/③/④/⑥/⑨⑩B.①⑥/②⑤⑦/③/④/⑧⑨⑩C.①⑧/②⑦⑨⑩/③④/⑤/⑥D.①⑥/②⑦⑨⑩/③④/⑤/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①⑥形容词作名词,“善”,善行;“愚”,愚蠢的人。②⑤⑦名词作状语,“上”,向上或在上面;“日”,每天、一天天地;“西”,向西或往西。③形容词意动用法,“羞”,以……为羞耻或感到羞耻。④形容词使动用法,“正”,使……正、端正、整理⑧⑨⑩名词作动词,“师”,从师学习;“水”,游泳;“东”,向东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B。3.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⑤少杂树,多松,生石罅⑥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⑦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⑧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A.①②/③⑦/④/⑤/⑥⑧B.①/②/③⑤⑦/④⑧/⑥C.①②/③⑤⑦/⑥/④⑧D.①/②/③⑦/④/⑤/⑥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斗牛之间徘徊”“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③⑦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而今在安哉”;④被动句,“于”表被动;⑤省略句,“生(于)石罅”;⑥⑧判断句,标志都是“……者……也”。故选A。4.下面加点字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整顿衣裳起敛容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师不必贤于弟子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B.“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C.“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没有必要D.“余音”,古今义相同,尾声。故选D。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夺:夺取。B.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鄙:卑贱。C.仍旧贯,如之何贯:贯例,成例。D.君子成人之美成:成全。【答案】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夺:强行改变、动摇。故选A。6.下列《论语》中的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B.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译文】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要在我门前弹奏呢?”C.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了,怎么能住的呢?”D.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您的教导去做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句意: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愚昧落后了,怎么能住的呢?”故选C。(二)名篇名句默写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⑴《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⑵《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迷蒙隐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⑸杜甫在《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最为沉痛。⑼《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⑽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⑾《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⑿《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爱屋及乌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⒀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想象和今昔对比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⒁秦观的《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词人的爱情观,他认为只要心心相印,便可天长地久,何必感伤别离。【答案】①.书生意气②.挥斥方遒③.明明如月④.何时可掇⑤.暧暧远人村⑥.依依墟里烟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⑧.使我不得开心颜⑨.万里悲秋常作客⑩.百年多病独登台⑪.千呼万唤始出来⑫.犹抱琵琶半遮面⑬.小乔初嫁了⑭.羽扇纶巾⑮.佛狸祠下⑯.一片神鸦社鼓⑰.吾尝终日而思矣⑱.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⑲.故不积跬步⑳.无以至千里㉑.挟飞仙以遨游㉒.抱明月而长终㉓.匪女之为美㉔.美人之贻㉕.雕栏玉砌应犹在㉖.只是朱颜改㉗.两情若是久长时㉘.又岂在朝朝暮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意、斥、遒、掇、暧、墟、摧、颜、作、琵、琶、初、纶、祠、臾、跬、至、挟、遨、抱、匪、贻、雕、砌、暮。二、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一: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正如果激溪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在提高道德境界时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然而近四百年我们却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现代标准去看,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B.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不需要外在的机构来维持。C.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D.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B.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C.材料二认为礼可以激发人的道德与良知,提高人的自知与自制能力,材料一认为人们只是主动服从“礼治”,不可能自动服从。D.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就体现了礼治秩序在无形中对人格的扭曲与对人性的压抑,他固守“士”的规矩而不肯劳动。10.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在古代大户之家为了攀比贞节牌坊数量,逼迫妇女守寡以表对丈夫的忠贞,剥夺了女性的青春和自由。B.在古代,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祭祀、娱乐中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天子奏乐舞蹈时用“八佾”。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孔子不答应颜路的请求卖车子为颜回买“椁”,因为他担任过鲁国司空司寇,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D.依照交通规则,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必须停车礼让。11.下列从《乡土中国》视角理解巴金的《家》余华的《活着》的相关情节,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认为“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家》中的“瑞珏”就是被“孝”等礼教杀死的。B.母亲不赞同琴“男女同学”、剪头发等请求,甚至亲戚也会嘲笑责难,因为这些人习惯了阿波罗式的乡土社会,怕固有的“完善的秩序”被打破。C.觉慧是高家最有反抗精神的青年,但是他可以一边热心学生运动,一边接受身体被囚禁;既责骂大哥,又很尊重他,这是“横暴权力”在起作用。D.福贵和母亲都没干过农活,却在福贵败光家产后最终选择留在农村租地谋生;两人还觉得“地里的泥是最养人的”,体现了安土重迁的生活理念。12.材料一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答案】8.C9.C10.D11.C12.⑴举例论证。以“缅甸有些地方,要杀几个人来完成为成年”“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为例,论证“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⑵对比论证。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对比,论证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错,材料一第1段“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选项曲解文意表述绝对。B.“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错,张冠李戴。材料一第4段“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D.“如果……就不会……”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第2段“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这是我国近代科学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之一。没有这个原因,并不一定没有这个结果。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不可能自动服从”错误,材料一第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段“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由此推不出“不可能自动服从”,选项太绝对。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的能力。D.“行人红灯停,绿灯行……必须停车礼让”属于“法”。不属于“礼”,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观点的能力。C.“这是‘横暴权力’在起作用”错误,是“教化权力”起作用。横暴权力指的是由国家,统治阶级根据自身利益而强制实行的权力。选项中不存在对象和目的,即不是压迫谁,也不是为了自身利益。“接受身体被囚禁”,“尊重大哥”应是觉慧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他服膺。这种现象属于教化权力范围。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判断与分析理解的能力。本文第一自然段中“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运用了举例论证来证明“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的观点;第二自然段中“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第三段中“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这两部分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本题如答出道理论证,如引用《论语•学而》中的“富而好礼”,论证“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人服礼是主动的,也可以给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秦腔(节选)贾平凹①我曾经在西府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走动了两个秋冬,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在黎明或者黄昏的时分,一个人独自地到田野里去,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感觉到那村口的尘土里,一头叫驴的打滚是那么有力,猛然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②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那古寺庙里去。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转,薰蚊草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一声咳嗽。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中架起,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排演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有观众,有抱着二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高趴满窗台的孩子。庙里一个跟头未翻起,窗外就哇地一声叫倒好,演员出来骂一声:谁说不好的滚蛋!他们抓住窗台死不滚去,倒要连声讨好:翻得好!翻得好!排演到三更鸡叫,月儿偏西,演员们散了,孩子们还围了火堆弯腰踢腿,学那一招一式。③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节,三月一会,那戏必是上演的。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集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④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找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⑤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他们不喜欢看生戏,最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⑥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如果是冬天,那风在刮着,像刀子一样,如果是夏天,人窝里热得如蒸笼一般,但只要不是大雪、冰雹、暴雨,台下的人是不肯撤场的。最可贵的是那些老一辈的秦腔迷,他们没有力气挤在台下,也没有好眼力看清演员,却一溜一排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将唱腔品赏。一声叫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得最深。那些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却占领了戏场周围所有的高空,杨树上、柳树上、槐树上,一个枝杈一个人。他们常常乐而忘了险境,双手鼓掌时竟从树杈上掉下来,掉下来自不会损伤,因为树下是无数的人头,只是招致一顿臭骂罢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⑦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注释】①西府:陕西省西安以西的部分地区,是秦腔的发源地。1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窗外看排演的观众“哇地一声叫倒好”,只是开玩笑而已,并不是对演员的表演不满意。B.秦腔的排练条件艰苦,但演出的戏台讲究,说明村民不重视排练过程,只注重演出结果。C.演出的幕布已经放下,但锣鼓一直“叮叮咣咣不停”,渲染出观众盼望开演的焦虑情绪。D.村民们不爱看生戏爱看熟戏,因为他们不追求表面的新鲜刺激,追求陶醉于其中的乐趣。14.如何理解第⑤段的画线语句“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15.第⑥段提到“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请联系全文,说说这里的环境是怎样的。【答案】13.B14.这句话是写秦腔演员声如炸雷,全场观众为之震撼;表现观众迷醉于演唱时的感觉。侧面表现了秦腔演员唱腔的高亢雄壮,震撼之大、传播之广,也表现了观众的感受之细腻、欣赏之投入。15.社会环境:田野间能见到汉唐遗迹(留存着历史文化的气息)。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表演环境:演员的排练场所夏天蚊虫成群,冬天里四面透风。戏台用料讲究、做工上乘。台下非常拥挤、热闹。自然环境:广漠旷远的土地。【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说明村民不重视排练过程,只注重演出结果”对原因的解说不当。根据文意,村民对排演非常热心,排练场所因陋就简,是乡村戏曲的正常特点;搭建戏台讲究有与邻村比富的原因,所以村民“宁肯少吃少穿”以求用料讲究、做工上乘。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这句话是写观众们听见“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之后的感受,全场观众从头到脚都为这一声高叫而战栗酥麻,可见他们为之震撼迷醉之深。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写出秦腔声音之高亢,带给人的震撼之深,传播范围之广。“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也写出观众们对于秦腔艺术的体验之深,全身心地投入欣赏。【15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环境的能力。“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可见此处爱戏气氛之浓;“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反映此地历史文化气息浓厚。“戏班排演……到那古寺庙里去。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转,薰蚊草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一声咳嗽。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中架起,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排练环境,十分简陋清苦,但演员们依然排练不辍,可见其对秦腔的痴迷;而“排演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有观众”,可见当地人们也格外热爱秦腔,不惧环境恶劣。“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集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演出环境,全村出资,用料上乘,做工精细;“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找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可见,观众众多,台下十分拥挤热闹,烘托出人人好戏的氛围。自然环境“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此地广漠旷远,由此诞生了“大喊大叫的秦腔”,可谓相得益彰。三、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戌,韩世忠自镇江退守江阴。是月,知徐州赵立闻诏诸路以兵勤王,乃将兵三万趋行在。金人邀立于淮阴,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于是率众径进,与金人遇,转战四十里,至楚州城下。立中箭贯两颊,口不能言,以手指麾诸军,憩歇定,方拔箭出之。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遣赤心队官刘晏击之迎岳飞移屯宜兴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等追破之尽降其众。兀术进攻广德军。飞闻之,邀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驻军钟村,将士无粮,忍饥不敢扰民。会金复遣兵攻常州,飞复追至,四战皆捷。于是广德无援,金人杀守臣张烈。乙酉,兀术自广德过独松关,见无戍者,谓其下曰:“南朝若以羸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遽度哉!”遂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走,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各从便去。帝曰:“士大夫当知义理,岂可不扈从!若然,则朕所至乃同寇盗耳。”于是郎官以下多从卫。癸巳,帝舟次昌国县。戊戌,金人犯越州,安抚使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卫士唐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琶八诘之,琦曰:“欲碎尔首,我即死,为赵氏鬼耳。”琶八曰:“使人如此,赵氏岂至是哉!”又问:“李邺为帅,尚以城降,汝何人,敢尔?”琦曰:“邺为臣不忠,恨不得手刃之,尚言及斯人耶!”仍顾邺曰:“我月给石米,不肯悖其主,汝享国厚恩,乃至此,岂人类哉?”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遣赤心队官刘晏击之/迎岳飞移屯宜兴/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等追破之/尽降其众/B.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遣赤心队官刘晏/击之迎岳飞/移屯宜兴/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等追破之/尽降其众/C.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遣赤心队官刘晏/击之迎岳飞/移屯宜兴/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等追/破之尽降其众/D.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遣赤心队官刘晏击之/迎岳飞移屯宜兴/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等追/破之尽降其众/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也指尽力于王事。B.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古代皇帝会亲自到全国各地巡行。C.乙酉,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文中“甲戌”“己丑”“戊戌”均是这种方法。D.安抚使,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是由中央派遣到地方,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州知州赵立率领三万士兵去勤王,在淮阴遭到金人截击,下属劝说他不如返回守住徐州,他毅然下令径直前行。B.岳飞听说兀术将要进攻广德军的消息,带兵拦截攻击,六战六胜;在钟村驻军,将士没有粮食,忍住饥饿不敢扰民。C.兀术从广德过独松关,进犯临安,钱塘县令朱跸率领弓手民兵抵御抗击,两次被乱箭射中仍然奋勇前进,最终殉国。D.金人进犯越州,安抚使李邺弃城逃走;金人琶八驻守越州,卫士唐琦暗杀他失败被俘,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金复遣兵攻常州,飞复追至,四战皆捷。(2)我月给石米,不肯悖其主,汝享国厚恩,乃至此,岂人类哉?【答案】16.A17.C18.D19.(1)恰逢金人再次派兵攻打常州,岳飞再次追击,四战四胜。(2)我每月一石米的俸禄,不肯悖逆皇帝,你享受国家的厚恩,竟然到这个地步,难道还是人吗?【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辛巳日,金人攻打常州,守臣周杞派遣赤心队官刘晏迎击金人;迎接岳飞转移驻防到宜兴。强盗郭吉听说岳飞到来,逃入湖中,岳飞派遣王贵等人追击击溃郭吉,他的部下全部降服。“击之”,是攻打他的意思,根据上文“金人攻常州”可知,攻打的对象是侵犯常州的金人,“击”的主语是“刘晏”,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C。“追”是动词,“破”也是动词,连动短语作谓语,之间不可断开,其共同的宾语是“之”,代“盗郭吉”。排除D。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C.“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的方法”错,根据文章的叙事节奏可知,“乙酉”“甲戌”“己丑”“戊戌”都是使用的天干地支纪日的方法。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李邺弃城逃走”错,根据原文“守臣康允之弃城走”可知守臣康允之弃城逃走,李邺是开城投降。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会”,恰逢;“遣”,派遣;“捷”,战胜。(2)“月”,名词作状语,每月;“悖”,悖逆,叛乱;“汝”,你;“乃”,竟然;“岂……哉”,难道……吗?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甲戌日,韩世忠从镇江退守江阴。当月,徐州知州赵立听说朝廷下诏让各地带兵救援君王,于是率兵三万赶到皇帝住所。金人在淮阴截击赵立,赵立下属劝说赵立不如返回守住徐州,赵立震怒,咬紧牙关愤怒地说:“返回的人斩首!”于是率领众人径直前行,和金人遭遇,转战四十里,到楚州城下。赵立被箭射中贯穿两颊,口不能说话,用手指挥各路军队,休息安定,才把箭拔出。辛巳日,金人攻打常州,守臣周杞派遣赤心队官员刘晏迎击金人;迎接岳飞转移驻防到宜兴。强盗郭吉听说岳飞到来,逃入湖中,岳飞派遣王贵等人追击击溃郭吉,他的部下全部降服。兀术进攻广德军。岳飞听说这件事,到广德境内拦截攻击兀术,六战六胜,活捉兀术大将王权。在钟村驻扎时,将士没有粮食,忍住饥饿不敢扰民。恰逢金人再次派兵攻打常州,岳飞再次追击,四战四胜。这个时候,广徳没有援军,金人杀害守臣张烈。乙酉日,兀术从广德经过独松关,看到没有戍卫的人,对手下的人说:“南朝如果用数百个疲弱的士兵守在这里,我怎么可能马上越过呢!”于是进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逃走,钱塘县令朱跸率领弓手民兵,在前线抵御抗击,两次被乱箭射中,仍然奋勇前进,气力用尽被杀。己丑日,皇帝乘楼船,驻扎定海县,留下范宗尹、赵鼎在明州,来等待金国使者。吕颐浩上奏让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说:“士大夫应当知晓伦理道德,怎么能够不随从!如果这样,那么我所到之处便与侵扰劫掠相同了。”于是郎官以下大多随从护卫。癸巳日,皇帝船只驻扎昌国县。戊戌日,金人进犯越州,安抚使李邺开城投降,金人琶八驻守越州。卫士唐琦袖中装石头埋伏在路边,等候琶八出城攻击他,没有击中,被抓住。琶八质问他,唐琦说:“我本来想要击碎你的头!我即使死,也是赵氏的鬼。”琶八说:“假如人人如此,赵氏哪能到这样的地步!”又询问:“李邺做元帅,尚且开城投降,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唐琦说:“李邺作为臣子不忠心,我恨不得亲手杀了他,还提他做什么呢!”仍然回头看着李邺说:“我每月一石米的俸禄,不肯悖逆皇帝,你享受国家的厚恩,竟然走到这个地步,难道还是人吗?”唐琦大声责骂李邺,不肯稍稍屈服,琶八催促手下杀了他,唐琦至死都没有住口。(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①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②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注释】①赖有:幸亏有。②村酤(gū):农家自酿的酒。酤,酒。20.下列选项中,关于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芣苢》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只有六个动词不断变化,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叠,恰恰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芣苢》中六个动词的变化,既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C.苏诗从诸孙“入村”写起,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展现出了劳动场景的热烈,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欢快。D.苏诗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一句以对比手法写出了久雨初晴、宜事农桑的喜悦。21.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芣苢》一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全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你能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读出哪些乡村生活的气息?请简要分析。【答案】20.C21.首联,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中浓浓的亲情;颔联写出了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乡村生活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场景,朴素而动人;颈联,一急一多,侧面写出了农人劳动的热烈,“大饼”“村酤”更是具有乡村饮食的气息。【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错误,《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并未详细描写劳动场面,只在首联提到“诸孙”“替老人”,尾联提到劳作结束归来,中间没有详细描写外孙如何劳作。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从诗歌中找到能体现乡村生活气息的内容,然后分点进行概括。如首联写快到收割新熟的麦子来接续去年的陈谷,幸亏有各孙辈来替诗人收割,这是写麦收季节,外孙来村里帮助自己收割麦子一事,流露出生活中浓浓的亲情。如颔联写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二者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败”突出了天气给农人带来的失望、忧虑之情,“舞”突出了农人收获时热火朝天的辛勤与喜悦之情,展现了乡村生活因雨而忧因晴而喜的场景。如颈联从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急”“多”可以看出劳动场面的热烈,“大饼”“村酤”展现乡村饮食的气息。这些都可以展现乡村生活的气息。四、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_地进行,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_______的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土文化正以愈发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如火如荼心驰神往匠心独运饱经沧桑B.方兴未艾趋之若鹜别开生面沧海桑田C.如火如荼心驰神往别开生面沧海桑田D.方兴未艾趋之若鹜匠心独运饱经沧桑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使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成为人们的一种情结B.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C.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时尚文化D.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B.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答案】22A23.B24.A【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原句修饰“地进行”,作状语,但“方兴未艾”不能作状语,应选“如火如荼”。第二处,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带有贬义。此处没有贬低的意味,不能用贬义。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原句强调“人们”对“旅游胜地”的态度,应选“心驰神往”。第三处,别开生面:指新的面貌。后比喻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原句陈述的是“乡土工艺品”,强调“精巧的心思”,应选“匠心独运”。第四处,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最后一空前面说“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应选“饱经沧桑”。故选A。【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括号后的内容“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可知括号内句子的主语是“乡土文化”,排除A、D两项。C项“成为一种情结”和“作为一种时尚文化”语序应该调换一下,“时尚文化”与前面的“乡土文化热”衔接紧密,“一种情结”与后面的“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衔接紧密,应先是“时尚文化”,再是“情结”,否则不符合逻辑,排除C项。故选B。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保持……文化”,“传承……特色”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传承……文化”“保持……特色”,故排除BD;二是成分赘余,“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可保留“共识”,排除CD;三是语序不当,“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应调换一下,排除CD。故选A。25.下面一则请假条有三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请假条尊敬的教务主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我是高三(1)班的学生,想当一名民航飞行员,令尊令堂也十分支持。我现在要参加蓝天航空公司组织的“招飞”体检,由于路途较远,需请假五天(3月20日—3月24日),请务必批准!请假人:陈小强【答案】①“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称呼,改为“父母”。②“请务必”,命令语气,改为“请”或“恳请”。③最后要有署名和日期,署名在前,日期在后,缺少日期需补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得体、准确的能力。“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这里是指自己的父母,改为“父母”。“务必”,意思是指一定,必须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等关系之间要求对方一定要完成委托的事情。带有命令语气,这里身份是学生,对象是教务主任,用词不妥当,“请务必”改为“请”或“恳请”。“请假条”是公文(应用文体)的一种,最后要有署名和日期,署名在前,日期在后。这里应在署名后面一行补上日期。五、写作2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纪德有一句名言:“没有目标的生活是向机会投降。”积极生活的人总是怀着对生活的期许,而没有追求的生活,总是过得浑浑噩噩。请结合材料,以“给生活一个期许”为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材料部分先引述了纪德的名言说明目标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强调目标对成功的重要性。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再次强调目标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正面说的是对生活满怀热爱的人,都有美好的希望和目标,并会为之积极地努力和奋斗;反面内容说的是如果没有目标,生活就没了奔头和出路,仿佛失了灯塔的航船,浑浑噩噩,迷茫没有方向,生活成了没滋味的生活,人也成了行尸走肉的无活力的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材料意在强调目标给人以动力和活力,积极乐观生活着的人有目标有希望;没有目标,生活就会失去了方向和味道。引导语部分明确了写作题目,不能进行更换。“期许”这里可以理解成目标、希望等。写作过程中可以设定横式平行分论点,比如目标是种子,成功是果实;目标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目标是奋斗的动力与源泉等,结合新鲜时令素材,比如谷爱凌立宏愿夺冬奥会两金一银,格鲁吉亚选手萨巴延续家族荣誉等事例,让老话题富有时代气息。立意:1.给生活一个期许,让成功拥有不竭的动力。2.生活有期许,人生才会有出路。3.期许于未来,让生活有滋有味。4.以期许为航标,莫让人生陷迷茫。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