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三明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序号方框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主约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沈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跟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象个蜘蛛的网,有一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减)材料二:刘姥姥道:“……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的了,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她发一点好心,拔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壮呢。”……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目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摘编自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团体格局中,每个人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团体的界限也是清晰明确的。B.差序格局是一个以自己为中心逐渐推及开,能伸缩的具有弹性的乡土社会格局。C.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具有同心圆波纹的性质,每个波纹中心的“己”是相同的D.在西洋社会,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得给父母膳宿费,这是团体格局意识的体现。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先指出两种不同的社会格局,然后分别从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阐释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B.材料在论证分析两种不同社会格局时,都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生动形象,有利于读者理解接受。C.在亲属关系分析中,作者首先指出它的差序性质,其次分析亲属关系的特点,最后强调中心是“自己”。D.在地缘关系分析中,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来说明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所具有的伸缩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根据材料一判断下列微信群属于“差序格局群”的一项是()A.“17班家长”群B.“抗疫志愿者”群C.“陈氏家族”群D.“学车一族”群4.结合“差序格局”的内涵,谈谈你对刘姥姥攀亲这一事件的理解。【答案】1.C2.D3.C4.①从刘姥姥真实意图来说,贾家家族庞大、生活殷实富足,她想通过攀亲来改变自家生活窘况;②从宗亲关系来看,刘姥姥原是和王家连过宗的,可见存在着血缘关系,这一关系的存在是刘姥姥攀亲成功的前提:③从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来看,在乡土社会中,人际关系往往是攀关系、讲交情,这是刘姥姥攀亲的社会根源所在。【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每个波纹中心的‘己’是相同的”错误,原文说“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由此可知,每个波纹中心的“己”是不相同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运用比喻论证”错误,文章写“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主要运用的是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陈氏家族’群”错误,很明显,“‘陈氏家族’群”是差序格局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从刘姥姥真实意图来说,贾家家族庞大、生活殷实富足,她想通过攀亲来改变自家生活现状。“亲属关系是跟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从宗亲关系来看,刘姥姥原是和王家连过宗的,可见存在着血缘关系,这一关系的存在是刘姥姥攀亲成功的前提条件。“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从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来看,在乡土社会中,人际关系往往是攀关系、讲交情,这是刘姥姥攀亲的社会根源所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两封急电白旭初这是1987年我采访老红军周世朝时,他讲的许多故事中的一个片段。1948年春,我西北野战军第一、二纵队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一举拿下凤翔城后,又越过凤翔城与宝鸡市的守敌交上了火。野战军司令部设在一个小村庄里,刚扎下营,司令部电台第三台就忙得不可开交,电文一窝蜂般地飞来,一下绷紧了大家的神经。电文上说,从西安方面窜来一股敌人,趁我后续部队没有迅速跟上的空隙,再度占据了凤翔城。我军此时处在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电文送到司令部后,负责电文上传下达的通讯参谋迟迟不见返回。等待中的分分秒秒都显得无比漫长,新来的小报务员业务能力不差,但见到的阵仗少点儿,有些着急了,对身旁的周世朝说,主任,还没回音,这到底咋回事?报务主任周世朝更是惴惴不安,前胸后背都是敌人,这可不是小事,但司令部做出新的决策需要时间呀。平静预示着紧急。为确保通讯万无一失,周世朝对小报务员说,把耳机给我,我接替你的工作。就在这时,电台通讯室的门开了,挤进一个人来。周世朝一看,立马起身,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同时大声道,司令员好!司令员回礼后,倒背着手,边走边看,神态十分悠闲。他向每个人问好,还看了看收发报机摸了摸周世朝头上的耳机。周世朝不禁纳闷,正在腹背受敌,司令员却没事儿一般,怎么一点儿也不着急?忽然,司令员看了一下表,把手上的一张纸展开后放到周世朝面前,十分严肃地说,请发电报!周世朝一看电文,啊,紧急电报!平时拍发电报都是通讯参谋与他联系,今天司令员亲自前来,事关重大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收报方距离司令部约两百里地,周世朝立即用紧急代号呼叫,由于远处隆隆炮声的干扰,声音微弱,第一次联络失败了。请你在10分钟内必须把电文发出去!司令员又简短地说了一句。第二次周世朝终于叫通了。周世朝业务能力强,每分钟能拍发一百二三十个字,不一会儿就把司令员的电文拍发完了,前后只花了两分多钟。司令员严肃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和蔼地说,叫什么名字?周世朝回答,周世朝。多大了?29岁。哪里人?湖南大庸县。司令员听罢,风趣地说,呵,知道知道!是跟着贺龙一起杀出来的“土匪”嘛!司令员的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司令员也跟着笑起来。这笑声像一阵温暖的春风,驱散了大家心中的愁云不久,胜利的消息传来了。在司令员的正确指挥下,野战军第一、二纵队,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终于攻克了宝鸡市,炸毁了敌人一座庞大的军火库,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夜深了,远处的枪炮声渐渐稀落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后灿烂的笑容。周世朝正与战友们说笑着,突然间,司令员又跨着大步走进了电台通讯室。进门后,司令员却一声不响,不停地踱来踱去,面色严峻。司令员反常的情绪,把周世朝弄糊涂了,心里直嘀咕:咋啦?部队不是刚刚打了大胜仗嘛!周世朝正想着,司令员已走到他面前,看了一下表,声音洪亮急促地说,发特急电报,一定要在五分钟内发出去!周世朝的心怦怦直跳,马上用特急代号呼叫对方,十分顺利,只用了一分多钟就叫通了。司令员口授电文,周世朝飞快地按动着电键,电文是:敌人一个师在凤翔截我后路,令第二纵队火速返回黄龙山集结……司令员见电文顺利发出,随即命令周世朝:三分钟后,电台与司令部一起转移。周世朝问,司令员,我们是要撤退吗?不。是前进。司令员回答说,有时候撤退就是前进!说完,司令员疾步跨出了门。(选自《北方文学》2021年第9期)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一开篇就交代了故事的来源,旨在说明后文的故事情节都是完全真实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在发第一封急电时,司令员悠闲的神情说明当时的形势并不像众人预想的危急。C.电文发出后司令员和周世朝的对话及玩笑,是想借此缓解司令部的紧张气氛。D.“有时候撤退就是前进!”这不仅是一种谋略,同时也体现了司令员的形象。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截取了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小片断,故事情节集中紧凑,反映了当时的战争图景和人民军队的战斗风貌。B.小说以战争为题材,既正面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又通过司令部的紧张气氛侧面烘托战场的惊心动魄。C.小说善于刻画细节,“一声不响,不停地踱来踱去,面色严峻”的描写既突出人物形象,又留下了悬念。D.小说对小报务员这一次要人物的刻画,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还起到衬托司令员这一主要人物的作用。7.本文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8.简析司令员这一人物形象。【答案】5.D6.B7.①明线:报务主任周世朝拍发两封急电时,司令员情绪变化的过程。②暗线西北野战军第一、二纵队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与敌人交火的战斗情况和战场形势的变化。8.①从容镇定。拍发紧急电报前,临危不乱;拍发电报时,坚定果决。②随和亲切。在司令部和每个部下问好,说话和蔼,有说有笑,风趣幽默。③卓有远识。对战场形势的变化和处理有独到的见解。【解析】【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说明后文的故事情节都是完全真实的”错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开头的交代只是提升小说的艺术真实性;B.“说明当时的形势并不像众人预想的危急”错误,司令员悠闲的神情体现了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若定,胸有成竹;C.“想借此缓解司令部的紧张气氛”错误,司令员和周世朝的对话及玩笑虽然客观达到了缓解紧张气氛的效果,但这并不是主观目的。故选D。【6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既正面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错误,没有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司令部的紧张气氛侧面烘托战场的惊心动魄。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线索能力。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本文明线是报务主任周世朝拍发两封急电时,司令员情绪变化过程。由原文“司令员回礼后,倒背着手,边走边看,神态十分悠闲”“忽然,司令员看了一下表,把手上的一张纸展开后放到周世朝面前,十分严肃地说……”“司令员严肃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和蔼地说……”“进门后,司令员却一声不响,不停地踱来踱去,面色严峻”等内容可知,短暂时间内司令员的内心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变化。本文暗线是西北野战军第一、二纵队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与敌人交火的战斗情况和战场形势的变化。由“我军此时处在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到“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终于攻克了宝鸡市,炸毁了敌人一座庞大的军火库,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再到“敌人一个师在凤翔截我后路”,最后到“我们是要撤退吗?不。是前进”的形势变化。【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令员回礼后,倒背着手,边走边看,神态十分悠闲。他向每个人问好,还看了看收发报机摸了摸周世朝头上的耳机”“忽然,司令员看了一下表,把手上的一张纸展开后放到周世朝面前,十分严肃地说,请发电报”,拍发紧急电报前,临危不乱;拍发电报时,坚定果决,体现了司令员的从容镇定。“他向每个人问好,还看了看收发报机摸了摸周世朝头上的耳机”“司令员严肃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和蔼地说”“司令员听罢,风趣地说,呵,知道知道!是跟着贺龙一起杀出来的‘土匪’嘛”,在司令部和每个部下问好,说话和蔼,有说有笑,风趣幽默,体现了司令员的随和亲切。“周世朝不禁纳闷,正在腹背受敌,司令员却没事儿一般,怎么一点儿也不着急”“周世朝正与战友们说笑着,突然间,司令员又跨着大步走进了电台通讯室。进门后,司令员却一声不响,不停地踱来踱去,面色严峻”,司令员对战场形势的变化和处理有独到的见解,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二)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节选自韩愈《医说》)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知所以为天下乎B.小学而大遗采之欲遗谁C.不视天下之安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D.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童子,古时可以指未成年的男子,旧时还指科举考试科目之一,文中指前者。B.句读,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停顿为读。C.乐师,文中指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唐代将技术高超的乐师称之为善才。D.夏,指夏朝,它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最后为周朝所取代。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说》中作者通过“嗟乎”“呜呼”点染,加之感叹、反问的语气,批判之意委婉而深刻。B.《医说》中作者把纲常法度比作脉象,认为只要纲常法度没问题,就不会危及国家安危存亡。C.两个文段都用了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通过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发人深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两篇都是议论文体,都借一种现象来表达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见解,体现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1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韩愈《医说》)(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4)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答案】9.D10.D11.A12.(1)因此四肢即使无病痛,也不足以依赖,脉象(正常)才是关键。(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3)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赋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而如今又在哪里呢?(4)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的原因/用来……的;B.放弃/赠送;C.安全/岂,怎么;D.均翻译为“夸耀”。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最后为周朝所取代”错误,最后为商朝所灭。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批判之意委婉……”错误,文章说“嗟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应该是“批判之意直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是故”,因此;“无故”,无病痛;“恃”,依赖。(2)得分点:“相若”,差不多;“羞”,以……为羞耻;“谀”,谄媚。(3)得分点:“酾酒”,斟酒;“槊”,长矛;“安在”,在哪里。(4)得分点:“或”,有的;“绛”,红色;“偻”,曲背,在这里翻译成“鞠躬”。参考译文:(一)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节选自韩愈《师说》)(二)擅医术之人,不看病人的胖瘦,只观察其脉象来判断他是否有病;擅谋划天下之人,不看天下是安或危,只察看其法度是严明还是散乱而已。天下,就如同人一样;安与危,就如人之胖瘦;纲常法度,就如人之脉象。脉象没有疾病,即使瘦也不会危害到生命;脉象有了病,再肥壮之人也只有死路一条。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智谋学识就可以用来治理天下了!夏朝、商朝、周朝末期,诸侯四起战乱每天都在发生。却仍传了数十代而未衰亡,只因法度纲领还存在罢了。秦皇称霸天下之后,不分设诸侯,聚兵咸阳、焚书坑儒,传了二世国家便灭亡了,只因法度纲领不存罢了。因此四肢即使无病痛,也不足以依赖,脉象(正常)才是关键;四海即使无动乱,也没什么可夸耀的,法度(正常)才是关键。担忧他所依赖的,害怕他所夸耀的,擅长医术与谋术之人,称之为上天赐予他们的帮助与恩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节选自韩愈《医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十亩之间《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①兮。行与子逝兮。【注】①泄(yì)泄:和乐的样子。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三句描绘姑娘们在一片桑园里悠闲自在地采桑,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B.诗中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这就自然地拖长语调,表现出舒缓而轻松的心情。C.本诗与《芣苢》都运用了《诗经》中重章叠唱,回环往复的表现手法,音韵优美令人神往。D.本诗与《芣苢》都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劳动的过程,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快乐幸福的生活。14.《十亩之间)《芣苢》都是《诗经》中写劳动的诗篇,它们刻画的劳动场景有所不同,但表达的情感却相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与相似之处。【答案】13.D14.(1)①劳动场景不同:《芣苢》主要表现姑娘们采摘时的劳动场景及她们娴熟的采摘技艺;《十亩之间》侧重表现采摘后从桑园归家的场景。②情感相似:情感都流露出欢乐、欣喜之情。《芣苢》通过一系列动词的变换,表现紧张、热烈的劳动过程体现喜悦、欢快的心情;《十亩之间》描写了妇女采摘将结束的画面,突显的是收获后的满足、轻松、和乐的闲情。【解析】【分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的能力。D.“都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劳动的过程”错误,本诗描写了采桑人轻松愉快的劳动场景,但没有细腻生动地描绘劳动的过程。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劳动场景不同:《芣苢》写“薄言采之……薄言有之。……薄言掇之。……薄言捋之。……薄言袺之。……薄言襭之”,主要表现的是姑娘们采摘时的劳动场景及她们娴熟的采摘技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十亩之间》写“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侧重表现采摘后从桑园回家的场景。情感相似:情感都流露出欢乐、欣喜之情。“芣苢”全诗“采采”共出现六次,一再赞美芣苢种子(果实)外売的光彩注目,逗人喜爱,因而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通过一系列动词的变换,表现紧张、热烈的劳动过程,体现喜悦、欢快的心情。《十亩之间》描写夕阳西下,暮色欲上,牛羊归栏,炊烟渐起。夕阳斜晖,透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大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顿时,桑园里响起一片呼伴唤友的声音。人渐渐走远了,她们的说笑声和歌声却仿佛仍袅袅不绝地在桑园里回旋。全诗描写妇女采摘将结束的画面,突显的是收获后的满足、轻松、和乐的闲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3)荀子在《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表明“思”与“学”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个有情人形象。(5)刘裕是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颂的英雄,当初他曾住的地方如今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艰难苦恨繁霜鬓②.渺沧海之一粟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⑤.爱而不见⑥.搔首踟蹰⑦.斜阳草树⑧.寻常巷陌【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鬓、粟、臾、踟蹰。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散文界认为《我与地坛》风格独特,向人们提供了许多散文写作的新的可能性,从一般意义上说它不是与创作主体有一定距离的创作散文,就是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创作主体以真实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之中,坦诚地表现自己。在内容上,它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以思辩为主导,而又自始至终饱含情感,从容地辟出专章写景、叙事、绘人,容量丰富,内涵饱满。在这么长的篇幅里要容纳这么多的内容,结构显然是一个关键。但偏偏在这一点上,史铁生显示出大将风度,写得相当。他似乎无心于章法,率性而为。全文分章而列,各章之间难得见到起承转合的过程,好多章节开端接续显得似无关联,个别章节似乎是通过而组合进去的,()。史铁生是从大处着眼的,他抓住的是文章的氛围和情调,不管各章的笔法如何,不管是思辨,还是写事记人,全都透出一股情思的味道,显得和谐而毫无龃龉。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间隙自由自在加入深刻B.间隔自由洒脱嵌入深沉C.间隔自由自在嵌入深沉D.间隙自由洒脱加入深刻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可是所有章节在内容上都能各自独立,自成风格B.然而这些地方正是他良苦用心、独具匠心的体现C.但是整篇作品读过去又让我们感到生气灌注D.所以我们会感到整篇作品浑然一体,完美融合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创作主体有一定距离的创作散文,而是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B.一般意义上说它不是与创作主体有一定距离的创作散文,而是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C.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创作主体有一定距离的创作散文,就是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D.一般意义上说它不是与创作主体有一定距离的创作散文,就是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答案】16.B17.C18.A【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间隔: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间隙:指一个物体的内部组合件的距离。根据上文“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可知应选“间隔”。第二空,自由洒脱:形容潇洒自然不拘束。自由自在:没有拘束,安闲舒适的样子。此处要说明“史铁生显示出大将风度”要用“自由洒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空,嵌入:把东西填镶在空隙里。加入:参加,参与,添加的意思。此处要表达史铁生的文章个别章节似乎是无关联的,好像是刻意生硬地接续而成的,故用“嵌入”合适。第四空,深刻:有深入透彻达到事物的本质或心里感受程度很深。深沉:指程度高、思想感情不外露。此处要凸显的是“情思”而非“见解”或“感受”故用“深沉”。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从上文“似乎无心章法,率性而为”“似无关联”可以看出补写的句子是先抑后扬的转折句,因此排除D。从上文“结构显然是一个关键”“似无关联”可以看出此处要强调的是行文结构的流畅、连贯问题,故排除AB。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为语序不当,“一般意义上”是用来修饰“创作散文”的。第二处为关联词搭配不当,“不是……就是……”是表示选择关系,“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此句要强调的是《我与地坛》在创作风格上与其他散文的不同,是一种并列关系。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A项。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齿:形声字,像口中牙齿之形,止声。甲骨文像张口露齿之形。本义为人的牙齿,可以引申指齿状物、年龄、并列等义。①唇亡齿寒。(《韩非子》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韩愈《师说》)③臣位至上卿……犬马之齿七十六。(《汉书·赵充国传》)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叶绍翁《游园不值》)⑤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⑥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陆机《门有车马客行》)19.上述例句中的“齿”,使用本义的是__________;解释为“齿状物”的是___________;解释为“年龄”的是_________;解释为“并列”的是___________。(只填序号)20.这些义项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请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关联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9.①.①②.④③.③⑥④.②⑤20.①齿的引申义都是与它的本义相关。②齿本义是牙齿,自然联想到齿状物牙齿与人的年龄紧密相关,牙齿变化预示着人年龄的增长。③牙齿排列整齐自然可以引申出并列、排列之意。【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唇亡齿寒,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齿”意思是“牙齿”,使用的是“齿”的本义;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意思是“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这里的“齿”指的是“齿状物”;③臣位至上卿……犬马之齿七十六,意思是“我官位做到上卿……年纪七十六岁”。这里的“犬马之齿”指的是自己的年龄;⑥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意思是“亲友也大都零落,不知迁徙到哪里去了”。“旧齿”指故旧老人,和自己年龄相当的老人。可见这两句中的“齿”指的是年龄;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意思是“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君子看不起”。“齿”,并列、并排。⑤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意思是“寡人如果到薛国朝见,就不敢和任姓诸国并列”。“齿”,并列、并排。这里的“齿”都是“并列”之意。【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及其联系的能力。“齿”的本义是“牙齿”,是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由于幼马每岁生一齿,故以齿计算牛马的岁数,亦指人的年龄,牙齿停止生长,即“成年”,“牙齿”的磨损状况与年龄大小有关,牙齿变化预示着人年龄的增长。据此引申出“年龄”的含义;牙齿的排列比较整齐,由此引申出“并列”“排列”之意;还可以引申出排列像牙齿形状的东西,即齿状物。21.李煜《虞美人》的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①句中把愁思(本体)比作春水(喻体),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愁思的无穷无尽和江水的长流不断相似,体现了李煜的愁之绵长;③愁思的浓烈难解和春水的汪洋恣肆相似,体现李煜的愁之深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比喻的构成。比喻由本体、喻体以及比喻词构成。然后分析表达效果,即结合喻体的特点来分析本体的特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前一句指出本体“愁”,后一句给出喻体“春水”,比喻词是“似”;喻体“一江东流春水”,“一江”“春”说明水之多,水之泛滥,而“东流”说明水之连绵不断,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虽供奉翰林却被以御用文人看待且遭遇谗谤,是青崖名山使李白获得了内心的和谐;贬谪黄州的苏轼,却在明月与清风中完成了生命的放逐与诗意的突围,获得了内心的和谐;荷塘月色让“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朱自清在清华园里找到了短暂的内心的和谐;因残疾而困顿,自言“命若琴弦”的史铁生在地坛寻得顿悟,超越自我,获得了内心和谐。前人虽遭遇种种不幸,但都能极力调适自我以寻求内心的和谐。内心的调适,也是我们对生命的不断思考。请从以下两个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1)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你是如何调适自我以达到内心的和谐的?这其中有怎样的情感变化,怎样的故事?请写一篇记叙文。(2)成长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甚至是困境,这就需要通过调适自我达到内心的和谐以实现青春的价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与理解,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解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中,分别以李白、苏轼、朱自清、史铁生为例,概括呈现了前人是如何通过自我调适从而获得内心的和谐。“内心的调适”是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控制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内心的调适,既是一种心理调节,亦是我们对生命的不断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认知、思想等都会随之而明晰、深刻。自我调适,需要我们能够认识自我,正视自我,悦纳自我,最后达到自我和解,内心和谐。材料重点强调自我调适的重要性,面对各种纷繁杂扰,只有调适自己的内心,使自己获得和谐的内在心理环境,才能让生活乃至生命有出口,进而不负青春,实现自我价值。“内心的调适”进而促进我们更好地有所为,有大为,顺应时代的要求,担负时代使命。任务解读:(1)任务一中,关键词仍然是“调适”,重点在于展示调适的过程,“怎样的情感变化怎样的故事呈现”,可以叙写成长故事,以展示自我调适达到内心和谐的过程。在文体上要求记叙文。(2)任务二中,直接点出关键词为“内心的调适”,学生要围绕这一关键词展开议论不能另设关键词;“以实现青春的价值”强调调适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青春的价值,勇于担负时代使命。学生在围绕“内心的调适”进行分析时,不仅要展示对这一关键概念的理解对其重要性的阐释,以及如何调适的思考,还要注重内心的调适与青春价值的勾连,找到其内在的逻辑;如果在思考个体命运的同时能够注重联结大时代的要求,体现青年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则更具深刻性。立意:1.调适自我,实现价值。2.从容自洽,不负青春。3.调适内心,勇于突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宁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晋江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初中毕业班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2022学年三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福建省2022学年三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福建省2022学年三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福建省2022学年三明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福建省2022学年三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22:08:58
页数:17
价格:¥5
大小:54.82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