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晋江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福建省晋江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上方相应的区域内。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上交。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端午节,是吃粽子的节日,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习俗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黃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刚毅品格,穿越千年的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筝。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小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体现了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摘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材料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节日氛围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的习俗。这种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是情感的;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美的。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摘编自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材料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们所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与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相融合,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统节日的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的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缺乏仪式感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的审美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摘编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1.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缺乏仪式感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和人们的投入性、参与度均有影响。C.美好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3.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体验可以帮助人们领悟节日真意,让人们体悟到节日中天人和谐的态度和美感,使人们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B.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有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的企望等。C.西方节日让人们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而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D.我们不断地挖掘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4.请概括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对传统节日冲击的具体表现。5.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传统节日。【答案】1.C2.B3.A4.①传统节日渐行渐远,节日氛围日趋淡薄。②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们所重视。5.①文化层面: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使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②人的精神层面: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③国家层面: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错误,曲解文意。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说的“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可知,不是“消亡”而是“不变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缺乏仪式感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三最后一段说的是“缺乏仪式感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可知,应为“难以”。C.“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材料三第1段只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们所重视”,并未说这是“必然趋势”。D.“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错误,前后倒置。结合材料三第二段说的“让传统节日逐渐与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相融合,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可知,应是“为了使文化传统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生活体验可以帮助人们领悟节日真意……”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第四段“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可知,使人们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的应是“传统节日”,而不是“生活体验”。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在原文材料二、三之中。结合材料二第一段“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中的“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可总结出: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结合材料三第一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所重视”可直接总结出: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所重视。【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中的“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材料三第二段中的“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以及第三段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可以总结出文化层面的原因是: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使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结合材料一第四段“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可总结出人的精神层面的原因是: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结合材料三第三段“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可概括出国家层面的原因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兵胡玲单位招门卫,一直没招到人。应聘者要么嫌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嫌福利待遇不好。这天下午,一个人影在办公室门口晃动,我走过去,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丑陋无比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瘦削的脸上布满了道道伤疤,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儿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我是来应聘门卫的。男人朝我讨好一笑。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疤痕显得更加突兀可怕。听到有人来应聘,人事部的赵经理高喊一声,应聘的,过来!男人扯了扯身上的军装,走了进去。看到男人,赵经理也吓了一路。你脸上的疤怪吓人的。赵经理面带愠色。男人像做错了事情一样,有点儿歉意地脸红起来。你是哪里人?赵经理朝男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我是湖南桑植的,贺龙元帅的故乡,男人的语气中透着一丝骄傲。带证件了吗?赵经理问。男人从绿军包里掏出一个红绸布包着的东西,打开,里面是三个红本本。男人将红本本小心翼翼地递到赵经理面前,这是我的证件,请您过目。赵经理拿着三个红本本瞄了几眼,丢在了桌子上。你有做门卫的工作经验吗?没有,我以前一直在老家种地,媳妇前段时间检查出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我才出来打工的。男人的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丑陋的脸上闪过一抹悲凉之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不行,没有经验的我们不要,你走吧!赵经理斩钉截铁地说。我能吃苦,还有一身力气,干门卫工作应该可以的。男人憨厚地说。赵经理斜了男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门卫就是保护我们单位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得了。我可以的,真的可以,我练过散打,也懂一些安全救助知识,一定能够干好门卫工作的!男人有点儿着急地说。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就别哆嗦了!赵经理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您让我试试吧!哪怕工资低点儿也行,我媳妇病得不轻,我急需钱,急需一份工作。男人带着央求的口气。对不起,这里不慈善机构。赵经理冷冷地说。男人强挤出一丝苦笑,从桌子上拿起三个红本本,认真地用红绸布包裹好,轻轻地装进包里。那谨慎细心的样子,仿佛他放进去的是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宝。男人黯然地走出了办公室。几星期后,单位购买了一批办公家具,需要搬到五楼办公室去。单位后面有座桥,桥上每天聚焦着许多等活儿干的人,我决定去好运里找个搬运工来帮忙。桥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杀铁铲,有的坐在三轮车上。我走过去,一大群人蜂拥而上:有活儿吗?多少钱?给我做吧!有一批家具要搬到五楼,五十块钱做吗?我问道。钱太少了,做不了。一听我报的价钱,一群人悻悻散去。我正准备加价时,一个声音响起:这活儿我干。我顺着声音望过去,又看到了那个满脸伤疤的丑陋男人,他依然穿着那身旧军装,挎着绿军包。还没找到工作吗?我问他。男人苦涩一笑,是呀,一个多月了,什么工作也没找到,别人要么嫌我老,要么嫌我脸上有疤。实在没办法,我就和他们一样在桥上蹲点,也好寻些力气活儿做。到了单位,男人二话没说,放下绿军包,找起一张桌子就上楼去了。没多久,男人就把所有家具搬上了五楼。虽然是冬天,但男人的旧军装已经被汗湿透了。我递给了男人八十块钱,男人又退回我三十块。说好了五十块的。男人朴实地笑着说。男人走后,我发现他的包掉在我这里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我打开男人的包,打开红绸布,看到那三个红本本。一本是退伍证,证书照片上的一张脸年轻帅气,英姿飒爽。退伍证的纸张虽已泛黄和起皱,依然能清楚地看见上面的字迹:南滨市某步兵部队,陈青山同志于1994年4月光荣退伍。一本是部队颁发的二等功证书。一本是伤残军人证,写着陈青山在某次救火中不慎烧伤了脸。男人很快就折了回来,十分着急的样子,看到我手里的包,他松了一大口气。差点儿忘了我最重要的东西。男人说。男人脸上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我怀着敬重的心情,双手把包递到男人手中。(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通过描写老兵的相貌以及赵经理的反应,突出老兵伤疤的可怕,是为了反衬他内心的美好,同时,相貌的丑陋也为他找不到工作作了铺垫。B.对老兵各种理由的反复请求,赵经理总是以不耐烦的语气来应答和拒绝,表现了他内心对老兵的轻视和冷漠。C.小说多次写到老兵身上所带的“三个红本本”,并用“红绸布包着”“我最重要的东西”等来写他的珍惜,表现他对曾经拥有的身份和取得的功绩的重视。D.对老兵的伤疤,“我”从开始时“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的感受到了解真相之后“像一朵美丽的鲜花”的赞美,反映出“我”对老兵的心理变化。7.小说在刻画老兵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8.小说以“我”来展开情节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6.A7.①朴实本分。经常穿着旧军装,挎着绿军包。虽然知道自己可以用胜任门卫工作,但由于自己脸上有疤,被人家拒绝毫无怨言。②吃苦耐劳。没多久就把一批家具搬到五楼,尽管旧军装被汗水湿透了也不多说什么。③做人有原则。尽管很需要钱,干活也很累,但毫不犹豫地退还“我”多给的三十块钱。④富有家庭责任感。出来求职赚钱是为了给媳妇治病。8.①作为目击者,“我”见证了老兵在城里求职的遭遇,以及他的坚持,视角更客观,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②通过“我”的感受和言行,更能凸显老兵高尚的人格,表现我对他的尊重与肯定;③由于“我”进入场景,推动情节的发展,强化作品表现人物和主题的力度;④升华主题,通过“我”对老兵的敬重,表现了朴实善良的正能量具有强大感染力的主题。【解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小说开头“老兵伤疤的可怕”不能反衬出“他内心的美好”,“老兵内心的美好”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渐表现出来的。【7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虽然知道自己可以胜任门卫工作,但由于自己脸上有疤,被人家拒绝毫无怨言”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朴实本分”的性格特征。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朴实本分”“吃苦耐劳”“做人有原则”“富有家庭责任感”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的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表达情感。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上“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是“我”作为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其具有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问说(清)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劝善规过足矣规:法则B.忌之而不愿问焉忌:嫉妒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轻:轻视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度:揣测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问焉以求一得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B.取其有益于身而己师不必贤于弟子C.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轻之而不屑问焉吾尝终日而思矣1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①非问无以广识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A.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⑥D.④⑤⑥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13.填空。《问说》和《师说》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侧重强调的重要性,《问说》重在强调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采用了的论证方法。【答案】9.A10.C11.C12.(1)肯定自己却否定别人,这是世俗的通病。(2)(用)非常难解答的事情,向别人询问,来穷究别人的短处。13.从师 勤问正反对比(对比)【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句意:能做到规劝做好事,告诫不做坏事就不错了规:告诫。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来;介词,拿。B.介词,对;介词,比。C.都是副词,解释为“就”。D.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③④是作者所要批评的一种问。⑤说的是问的原因。排除这三项。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重点词句:(1)“是”,认为……对;“非”,认为……错;整个句子为判断句。 (2)“事之至难解者”,定语后置句,至难解之事;“问之人”,省略句,问之(于)人;“穷”,穷究。【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两文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要向各种人学习。《师说》着重从“师”的角度,强调“从师”的重要性,劝人虚心“从师而问”要“学于师”;《问说》则着重从“问”的角度,强调“勤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师说》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后,第二部分(核心部分)就反复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对比鲜明地论证论点;《问说》也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古之人”与“今人”对比,对比的内容涉及“问”的各个方面。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告诫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会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厮诗,完成各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夏日游目聊作骆宾王暂屏嚣尘累,言寻物外情。致逸心逾默,神幽体自轻。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讵假沧浪上,将濯楚臣缨①。[注]①《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比喻应该顺应时势,随遇而安。因沧浪水在楚地,故云“楚臣缨”。讵:岂,难道。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此诗可以看出诗人平时忙于事务,特意抽出时间赏美景养身心。B.颔联写诗人得闲时的感受,当心情沉静下来了,身体也轻松自如。C.颈联写诗人“游目”所见荷花、小麦等身边实景,与标题相呼应。D.本诗语言清新典雅,对“物外情”的抒发富有层次,总体较含蓄。15.本诗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都借写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请简要说明其情感态度的异同。【答案】14.C15.同:都表达了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异:本诗表达了不会顺应时势,随遇而安的志向。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游目’”所见荷花、小麦等身边实景”说法不妥,游目:放眼纵观;流览。故荷花、小麦不是身边实景,是作者远望看到、想到的。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本诗“致逸心逾默,神幽体自轻。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陶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都表现了两位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本诗“讵假沧浪上,将濯楚臣缨”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不会顺应时势,随遇而安的志向。陶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诗人在梦游中惊惧而醒,叹息不已。(4)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事业无成、身体衰老、失意窘迫的境况。【答案】①.驽马十驾②.功在不舍③.犹且从师而问焉④.而耻学于师⑤.忽魂悸以魄动⑥.恍惊起而长嗟⑦.艰难苦恨繁霜鬓⑧.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驽、驾、悸、恍、鬓。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长期以来,实体书店受线上书店冲击,经营。实体书店门可罗雀的状况一度让读书人忧心忡忡。谁能想到,如今,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实体书店便华丽转身。各地实体书店旧貌换新颜,地走上了网红之路。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红书店与传统书店相比,无论是外部设计还是经营理念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从外观设计来看,有些书店向传统文化致敬,灰砖墙、竹书架、汉字、中国红等,成为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还有些书店回归自然,()。显然,这样的书店,已不仅是单纯卖书和买书的场所,它更力图以书籍为依托,成为一种文化消费、文化体验的新选择。实体书店复合化、综合化的探索与发展,实际上是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明进步的集中,是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时代的洪流中,使网红书店还会源源不断地涌现,也会获得民众和社会的热捧。我们期待网红书店顺时应变、不断进步,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我们更乐见网红书店能够大踏步前进,见证社会生活活力。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每况愈下不约而同体现生生不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江河日下不谋而合表现生机勃勃C.每况愈下不谋而合体现生机勃勃D.江河日下不约而同表现生生不息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森林、梯田、假山、阳光、雨雪等景观,被设计者尽可能多地植入到书店的整体设计中B.设计者尽可能多地将森林、梯田、假山、阳光、雨雪等景观,植入到书店的整体设计中C.考虑书店的整体设计,设计者尽可能多地植入森林、梯田、假山、阳光、雨雪等景观D.设计者从书店的整体设计出发,尽可能多地植入森林、梯田、假山、阳光、雨雪等景观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社会向前不断地发展,在时代的洪流中,网红书店源源不断地还会涌现,也会获得民众和社会的热捧。B.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时代的洪流还会让网红书店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也会获得民众和社会的热捧。C.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时代的洪流中,网红书店还会源源不断地涌现,也会获得民众和社会的热捧。D.社会向前不断地发展,时代的洪流让网红书店仍将源源不断地涌现,他们也会获得民众和社会的热捧。【答案】17.A18.A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每况愈下:情况越来越坏。江河日下: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此处指实体书店的经营状况,应选“每况愈下”。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为一致。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此处侧重于商量、约定,应选“不约而同”。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表示出来。根据语境说的是“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明进步”在实体书店上的具体表现,应选“体现”。生生不息:变化或新事物的发展没有终止。生机勃勃: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此处说的是社会生活,应选“生生不息”。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原文语境是“有些书店向传统文化致敬,灰砖墙、竹书架、汉字、中国红等,成为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根据句式一致性的原则,下句与上句应保持一致的句式,A项最符合。故选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社会向前不断地发展”应改为“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源源不断地还会涌现”应改为“还会源源不断地涌现”。B.主语残缺,“也会获得民众和社会的热捧”缺主语。D.语序不当,“社会向前不断地发展”应改为“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时代的洪流让网红书店仍将源源不断地涌现”结构混乱。故选C。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B.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C.读书要有心,有心者能在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持之以恒,学识就会由此登堂入室。D.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此处误把该成语理解为“寒冷战栗”,望文生义。B.“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此处语境是“情况危急”“向医院跑去”,不合语境。D.“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此处形容“哀痛”,对象不当。C.“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此处形容学识的增长,使用正确。故选C。21.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B.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武帝、欧阳文忠公。C.陛下: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D.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刘文静字肇仁。”【答案】D【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幼时取字,成年取名”错误,应是幼时取名,成年取字。故选D。22.阅读下面一封邀请函,完成后面题目。邀请函尊敬的王芳女士: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贵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将于本月3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凤美路666号举行开业周年庆典,诚挚邀请您拜访指导。此致敬礼!爱尚悦读馆2021年11月6日(1)这封邀请函中,有两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2)这封邀请函内容上有一处不够具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答案】(1)①“贵馆”应改为“本馆”②“拜访”应改为“莅临”(2)“本月30日”应加上具体时间,如“本月30日上午9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①“贵馆”是敬辞,用于称呼别人的,自己的读馆应该称为“本馆”,所以改为“本馆”。②“拜访”,用于自己去看望别人,此处是邀请别人到来,应改为“莅临”。【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开业周年庆典的时间应该写具体,方便客人的到来,所以要加上具体时间点,如“30日上午9点”。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2020年12月18日,腾讯网报道,一名外国教授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感慨地说,中国留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过于相信“课本知识”;不会发问,很少会阐述“自我观点”;缺乏“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这番话非常扎心,但又让人觉得句句在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2020年12月22日,在由搜狐教育主办的“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上,我们看到了多条名人的学习之道,如:“知识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人的脑袋里面慢慢建构出来的。因此,很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必须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往往以为理解与实践是先后的关系,先要理解才能实践,先学了才能用,但其实两者是一起发生的。”读了上述材料,结合课本中荀子、韩愈等人有关学习之道的论述,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和认识。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学习之道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世间种种,皆有法门,小小凡夫,穷其一生,也只窥得一二。话虽如此,但我们依旧努力学习,学着怎样做学问,也学习怎样做人,在不断向前奔跑的路上,悟出自己的学习之道。我认为,学习之道在于思考。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博览群书,满腹经纶,这样的人令人敬佩。若以前人为目标,只知道死读书又有何用?文字是沉默的,需要智慧的头脑将它们精彩的故事唤醒,这便要你思考。从书中读到什么,你又悟到什么,这点犹为重要。每个人思维方式不同,获得的启示也不同。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反思,站在巨人的铁肩上,将前人的智慧变为自己的学问,读书的意义方才显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思考中悟道,成就更好的自己。善于思考的人总是有一颗玲珑的心,而心亦是镜,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从思考中获得启发。例如读史,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逐春秋,顷刻兴亡过手。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心为镜则可容世间百味。反思历史,展望未来,不也是一件有趣亦有意义的事吗?我认为,学习之道在于态度。每一个踏实做学问的人,都是谦逊,质朴的。学者从不骄傲自大,他们怀着对知识的敬畏与热爱,在各自的领域中研究。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沉稳又坦荡。名誉于学者,就像过眼云烟。或许这离学生太远,但亦有相通之处。学生也要谦逊,如此方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与同学的建议。切忌浮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大胆提问,兴致来了便与人激烈讨论,天长日久地积累下来,定有成效。勤勤恳恳地积极进取,踏踏实实地学习思考,莫要怕吃苦,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中修得一颗坚毅的心,也是一件美事。我认为,学习之道在于方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不仅学知识,也学做人;不仅从书本上学,亦从世间学。平凡世界,在你不曾驻足的地方,亦有小小的精彩。向大海学习海纳百川的宽容,向深山古藤学习生生不息的坚韧,向苍鹰学习博击长空的勇气与力量……也可向人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方是大智慧。当然,学习之道,岂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唯有紧握当下,努力学习,以身实践,我们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多则材料作文题。材料(1)关键词有“中国留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缺乏“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这里从外国教授的角度出发,指出了中国学生学习上欠缺的部分,即很少表达自我而容易相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批判意识。材料(2)关键词有“主动的学习者”“理解与实践”,前者是指知识不能仅由外部灌输,更重要的是自己思考、构建,这就契合材料(1)中的“自我观点”“创新思维”,只有有自己的见解,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后者指理解与实践应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理解不实践,难免“纸上谈兵”,而只实践不理解,则始终缺乏指导性思想,难以有所建树。可见,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指出学习与思维、实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学生要据此结合课内学过的荀子、韩愈等人有关学习之道的论述,根据自身领悟进行立意写作,阐述清楚学与思、行的关系,指明学习之道。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韩愈的“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等等,都涉及到学习之道,指出了学与思、行的关系。文体要求是议论文或记叙文。若写议论文,可以谈学习之道——如何学习,这种学习之道的作用和意义;也可以谈学与思、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是思与行的前提和基础,而思与行是学的结果并反过来促进学。若写记叙文,可以从生活或学习中的小事写起,以小见大,突出主题。立意:1.尽信书不如无书。2.保持自我,方能创新。3.学与思缺一不可。4.学以致用才能有所收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22:15:24 页数:18
价格:¥5 大小:92.39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