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1月14日9:00-11:30】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以及考号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将考号对应的数字涂黑。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航天员进入太空时,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因而无法使用。铅笔虽然可以正常书写,但微小的导体石墨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现代的太空笔依靠气压将墨水压出。在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任务中,翟志刚携带中国传统文房四宝进入空间站,将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琴心剑胆展现得淋漓尽致。且慢,为什么别的水笔不能用,毛笔这诞生于先秦的古老文具,能在21世纪的星海探险中发挥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思考一番,毛笔是怎么书写的。答案看起来很简单:毛笔上面吸收了墨水,在笔尖与纸张接触的时候,墨水就从笔尖转移到了纸上。但是,如果深入思考,为什么只有当毛笔接触到纸张时,墨水才发生转移,其他时候呢?实际上,墨水自动发生转移也是常有的事情。初学者有时候会一口气蘸上太多的墨水,墨水就会从笔尖上滴下来。用毛笔蘸墨有特殊的技巧:只需把笔尖的一部分浸入墨中,这样可以保证只吸入适量的墨水,墨水就不会从笔尖滴落。所以,一支毛笔能留住的墨水,有一个上限。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然毛笔可以留住墨水,那么一定有一个机制来克服重力,这个机制会是什么呢?我们不妨看一看墨水分子受到哪些力。由于毛笔笔尖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各处的大气压是平衡的,因此只需要考虑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两种,一部分是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另一部分是液体与容器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液体黏附或者疏离。两种相互作用都有摩擦力,微观上体现为电磁相互作用,如果在宏观上结合起来,就产生一种叫做毛细现象的神奇现象。毛细现象是指,将一根毛细管浸入液体中,相比管外液面,管内液面会自发向上或向下发生移动的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象。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例如水和酒精,它们在细管中均会上升。在化学实验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或者凸液面最高处平行。对于凹液面,由于水能浸润玻璃,因此会被吸附在容器边缘,再由于表面张力而沿着器壁自发移动,体现为上升,从而液面边缘高,中心矮。毛细现象第一眼看上去很违反直觉。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水可以自发往高处移动?能量守恒定理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液柱上升的过程伴随重力势能的增大,因此一定能找到另一种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是降低的。没错,这种能量来自液体的表面张力。产生毛细现象实际上要达到一种平衡:液体分子相互作用,与液体与表面相互作用的平衡。在达到这个平衡的过程中,液体表面会发生变形。毛笔笔头的材料,兽毛,也就是蛋白质,可以像玻璃一样被水浸润。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受重力影响,毛细现象在空间站里面自然也可以发生,于是毛笔在失重条件下,也可以一如既往地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了。(摘编自中科院高能所《为什么空间站上能使用毛笔?》)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太空中,无法使用传统的钢笔、圆珠笔,是因为用它们书写之时离不开重力的作用。B.凹液面边缘高、中心矮的现象是由于表面张力使水能浸润玻璃并沿器壁自发移动产生的。C.毛细现象中,液体的表面张力会随着液柱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的逐渐增大而逐渐降低。D.液体分子相互作用,与液体与表面相互作用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才可能出现毛细现象。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多次运用设问句,在进行科普时能很好地引导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起到了总结作用。B.航天员在太空使用毛笔需要掌握把笔尖的一部分浸入墨中,这一书法初学者的特殊技巧。C.在化学实验配制溶液时,由于水和酒精都存在毛细现象,视线就要根据凹凸面有所改变。D.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吸墨水、油沿灯芯向上升、地下水沿土壤上升都是毛细现象。3.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毛笔能在太空书写的原因和条件。【答案】1.B2.D3.原因:毛细现象在空间站里面也可以发生,所以毛笔在失重条件下,也可以一如既往地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条件:①从毛笔的制作材料看,毛笔笔尖的兽毛是蛋白质,可以被水浸润。②从毛笔的结构看,笔尖是开放区域,各处的大气压是平衡的,只需要考虑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凹液面边缘高、中心矮现象是由于表面张力使水能浸润玻璃并沿器壁自发移动产生的”错误。结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原文“对于凹液面,由于水能浸润玻璃,因此会被吸附在容器边缘,再由于表面张力而沿着器壁自发移动,体现为上升,从而体现为边缘高,中心矮”分析,原因表述不符合逻辑顺序。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和评价文中信息的能力。A.“在结构上起到了总结作用”分析错误,文中的设问句多在中间部分,不是开头和结尾,不是总结作用,是过渡作用。B.“把笔尖的一部分浸入墨中,这一书法初学者的特殊技巧”错误。结合“初学者有时候会一口气蘸上太多的墨水,墨水就会从笔尖上滴下来”分析,“把笔尖的一部分浸入墨中,这一书法初学者的特殊技巧”过度推测。C.“由于水和酒精都存在毛细现象,视线就要根据凹凸面有所改变”曲解文意,根据“毛细现象是指……管内液面会自发向上或向下发生移动的现象”“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例如水和酒精,它们在细管中均会上升。在化学实验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或者凸液面最高处平行”等分析,可见水和酒精自身不存在毛细现象,另外水和酒精在细管中均会上升,视线要根据凹液面观察最低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受重力影响,毛细现象在空间站里面自然也可以发生,于是毛笔在失重条件下,也可以一如既往地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了”分析,原因为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受重力影响,毛细现象在空间站里面自然也可以发生,毛笔在空间站里可以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了。结合“毛笔笔头的材料,兽毛,也就是蛋白质,可以像玻璃一样被水浸润”分析,从毛笔的制作材料方面概括,毛笔笔头的材料,兽毛,也就是蛋白质,可以被水浸润。结合“我们不妨看一看墨水分子受到哪些力。由于毛笔笔尖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各处的大气压是平衡的,因此只需要考虑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从毛笔的结构方面概括,毛笔笔尖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各处的大气压是平衡的,只需要考虑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太空间这样的环境中,墨水是可以书写出来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三千里地九霄云宗璞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我在记忆之井里挖掘着,想找出半个多世纪以前昆明的图象。在那里,我从小女孩长成大姑娘,经历了我们民族在20世纪中的头一场灾难。在亡国边缘上挣扎、奋起。原以为一切都不可磨灭,可竟有些情景想不起来,提笔要写下昆明的重要景色——白云时,心中只有一个抽象的概念:昆明的云很美。我记得那蓝天,蓝得透明,蓝得无比。我在《东藏记》开头写着:昆明的天,非常非常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惊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蓝天上有白云,我记得的。可是云在哪里?我必须回昆明去,去寻找那离奇变幻的白云,免得我心中的蓝天空着。免得我整个的记忆留下缺陷。于是我去了,飞过了两千多里。若是走路,岂止三千里。为了那虚幻的云。我站在昆明街角上了。头上蓝天似不如记忆中那样澄澈,似调了一点银灰或乳白。这是工业发展的效果。天公为迎接我,在这一片不算宽阔的蓝天上缀满了白云。昆明的云,我久违的朋友!我毫不费力地发现我的朋友与众不同处,他们也发现了我,立刻邀我进入云的世界。这一朵如山峰,层峦叠嶂,厚薄相接处似有溪流落下。那一朵如树丛,老干傍着新枝。这一朵如花苞,花瓣似张未张。那一朵如小船,正待扬帆起航。只一会儿功夫,这些图景穿插变幻,汇成一片,近处如积雪,远处如轻纱,伸展着,为远天拦上一层帷幔。忽然落下雨点儿,紧接着就是一阵急雨。人们站在街旁店铺的廊檐下。一个水果担子在我身旁。“你家可买梨?宝珠梨,尝尝看。”挑担人标准的昆明话使我有余音绕梁之感。那是乡音!我摇摇手,用乡音对答:“梨么不要。你家说的话好听呢好听。”雨停了,挑担人拢好箩筐上的绳索,对我笑笑。“要赶二十里路回家咯。”他向街的一头,十字路口走去。几天后,朋友们安排我去石林附近的长湖。五十年前,我曾到过那里。当时的长湖藏匿在茂密树林中,踏过曲折的石径,站到湖边时,会觉得如同打了一针镇静剂,一切烦恼不安都骤然离去,只有眼前的绿和绿意中水波的明亮,把人浸透了。我曾把这小小的湖列于西湖太湖之上,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风景,而是一种心灵的映照。不料这一次我们驱车往路南尾泽乡,所遇震撼全在长湖之外。再没有坎坷不平的泥路,再没有背上放着木架的小马,有的是上上下下都十分平坦的公路,车子驶过,没有一点颠簸。行到高处,忽见前面豁然开朗,大片蓝天之上,有白云的图案,如一幅抽象派的画,不写真,不状物,只是一团团,一块块,一层层,卷着滚着,又在邀人进入云的世界。“昆明的云!”我叫起来,真想跳离了车子,扑到天边去!车行急速,转眼掀过了这一幅图画,眼前是无比真实的土地,鲜红色的土地,红土地!红土地连着绿林,红土地连着蓝天,红土地连着白云!我亲爱的云南的土地!多少年来,我怎么忽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了这神秘的鲜艳的红色呢!在这红土上伸展着蓝天,变幻着白云——我们走过一个小村庄。村中房舍想必是用红土烧坯建成,屋顶墙壁一派暗红。村前池水也是红的,两三个系蓝布围腰的妇女在池边洗衣服。洗出来的衣服想必也是红的了。颜色很绚丽,心里却酸苦。红土是酸性土壤,它的孕育是艰难的。可是我相信,人人都会有一池清水,这是迟早的事。尾泽小学已是正式的楼房了。院中植着花木。我住过的土坯房不见了。只是那片操场还在。五十年,该有多少农家孩子从这里得到启蒙的知识,打开了灵魂的窗户。而在操场和我一起学过阿细跳月的人们,还有几个能再来?车直开到长湖边上,我还一再地问:“是这里么?这是长湖么?”可见长湖大变样了。似是从一个纯真的少女变成了人情练达的成年人。湖水不再掩藏在树木间,而是坦然地抚摸着开朗的湖岸。岸上有草地,有野炊用的泥灶,俨然一个公园。云还在变幻。一座七宝楼台搭起来了,又坍塌了。围湖的山和天相接处,一朵朵云如同很大的氢气球,正在欲升未升。不久化作大片纱缓,似是从山顶生出来的,把天和地连接在一起。而天是蓝的,地是红的,白云前还点缀着绿树。归途中,一轮丽日当空。快到昆明了,忽然,年轻的朋友叫道:“快看!彩云!”哦!彩云!就在太阳的右下方,一朵椭圆形的彩云!刚看见时是玫瑰红,一会儿变作金色,一会儿又变作很浅的藕合色。太亮了,我们不得不闭上眼睛。再看时,可能我的不正常的视力作了加工,只见彩云后面透出彩色的光,许多亮点儿成串地从云朵上流下,更让人不能逼视。太阳随着车子向前而后退,那朵彩云却面对面地向我们头顶飘来,随即消失了。云南这个名称,据说始于汉代,因彩云出现而得此名。有谁真正看到过彩云?如今有我。昆明的云!美丽的云!在我的记忆之井中注满了活水。“三千里地九霄云”。我拟下了一个作文题目。(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时间为序,由思念而起笔,到昆明、赴长湖,观云、揽水,依次写来,融写景状物、叙事抒情为一体。B.描写与卖宝珠梨的农人对话时,作者保留了方言韵味,使文章具有地域乡土特色,又以乡音抒发作者思乡之情。C.作者以比喻、引用、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白云、蓝天、红土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昆明自然景色之美。D.作者最后才点出题目,文题呼应,总关全文,点明以“云”为主要承情之物,又卒章显志,抒热爱、赞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颂之意。5.从文章描写景物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将白云与其它自然景物融合的。6.文中写到“颜色很绚丽,心里却酸苦”,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4.B5.①文章开头写蓝天是白云的幕布,白云点缀在蓝天上;②接着写鲜艳的红土地是万物的背景;红土地连着白云、蓝天、和绿林。③最后,白云在丽日下,变成了彩云,是文章的点睛之笔。6.①“绚丽”是因为这里的蓝天、白云、红土地、绿林、彩云协调搭配出绚丽的美景;②“酸苦”是因为这里的土地是酸性土壤,并不肥沃,作者担心这里的人民生活辛苦;③绚丽的色彩让作者相信,这里的人民可以战胜酸性土壤这样艰苦的自然条件,而眼前这里已经有平坦的道路、整齐的村庄、新建的学校,证明这里勤劳的人民已经过上幸福的生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以乡音抒发作者思乡之情”错误,昆明不是作者的家乡,文中也没有抒发思想之情。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特点的能力。结合“昆明的天,非常非常蓝……天空是无边无际的……蓝天上有白云……这一片不算宽阔的蓝天上缀满了白云”等描写可知,文章开头写蓝天是白云的幕布,白云点缀在蓝天上;结合后文的“鲜红色的土地,红土地……红土地连着绿林,红土地连着蓝天,红土地连着白云……在这红土上伸展着蓝天,变幻着白云”等描写可知,鲜艳的红土地是万物的背景;红土地连着白云、蓝天、和绿林;结尾部分“在太阳的右下方,一朵椭圆形的彩云!刚看见时是玫瑰红,一会儿变作金色,一会儿又变作很浅的藕合色……只见彩云后面透出彩色的光,许多亮点儿成串地从云朵上流下,更让人不能逼视”,最后,白云在丽日下,变成了彩云,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呼应开头。【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意蕴的能力。“绚丽”,灿烂美丽,文中指昆明的景色美丽。“红土地连着绿林,红土地连着蓝天,红土地连着白云!……在这红土上伸展着蓝天,变幻着白云”,这里的蓝天、白云、红土地、绿林、彩云协调搭配出绚丽的美景;“酸苦”,“红土是酸性土壤,它的孕育是艰难的”,指是因为这里的土地是酸性土壤,并不肥沃,“孕育艰难”意味着努力耕作下收获不应多,此处是作者担心这里的人民生活辛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可是我相信,人人都会有一池清水,这是迟早的事”,绚丽的色彩让作者相信,这里的人民可以战胜酸性土壤这样艰苦的自然条件。“再没有坎坷不平的泥路……有的是上上下下都十分平坦的公路,车子驶过,没有一点颠簸”“村中房舍想必是用红土烧坯建成,屋顶墙壁一派暗红”“尾泽小学已是正式的楼房了”,眼前这里已经有平坦的道路、整齐的村庄、新建的学校,证明这里勤劳的人民已经过上幸福的生活。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仁宗景祐元年冬十月,除范仲淹为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寻权知开封府。仲淹先以谏废后事贬睦州,至是复召。时御史台辟石介为主簿,未至,即论事坐罢。馆阁校勘欧阳修贻书责中丞杜衍曰:“主簿于台中非言事官,介足未履台门之阙,已用言事见罢,可谓正直刚明不畏避矣。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为御史,今斥介而他举亦必择贤。夫贤者固好辩,及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闇懦默者而后止也!”衍不能用。三年五月,范仲淹以吕夷简执政,进用多出其门,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进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以问夷简,夷简对曰:“仲淹迂阔,务名无实。”仲淹闻之,乃为四论以献,一曰帝王好尚,二曰选贤任能,三曰近名,四曰推委,大抵讥切时弊。夷简诉仲淹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仲淹对益切,由是落职,知饶州。集贤校理余靖上言:“仲淹以讥刺大臣,重加谴责。优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陛下自新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请改前命。”疏入,坐落职,监筠州酒税。馆阁校勘尹洙上疏曰:“仲淹忠谅有素,臣与之谊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夷简怒,斥监郢州酒税,寻改唐州。馆阁校勘欧阳修贻书责司谏高若讷曰仲淹以无罪逐君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庆历党议》)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馆阁校勘欧阳修贻书责司谏高若讷曰/仲淹以无罪逐/君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B.馆阁校勘欧阳修贻书责/司谏高若讷曰/仲淹以无罪逐/君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C.馆阁校勘欧阳修贻书责/司谏高若讷曰/仲淹以无罪逐/君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D.馆阁校勘欧阳修贻书责司谏高若讷曰/仲淹以无罪逐/君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祐,宋仁宗年号。汉武帝始用年号纪元,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B.御史,春秋战国时皆有此职,秦时设御史大夫,遂有弹劾纠察权。C.汴,也称“汴梁”“西京”,北宋定都于此,现在是河南省开封市。D.疏,有分条陈述之意,此处是指古代臣子向国君上书言事的奏章。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之前因为皇帝废皇后的事进言被贬,复职后不久被任命为开封府知府,之后仍然是直言进谏指斥时弊。B.为了石介的事欧阳修写信批评中丞杜衍,其实是希望杜衍任用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但杜衍没有接受这个意见。C.因定都之事,吕范二人再次发生矛盾,范仲淹上书陈述为君、任贤等看法,吕夷简也上书弹劾范仲淹离间君臣。D.余靖、尹洙都上书仁宗,为范仲淹忠君直言却被贬而鸣不平,余靖还指出谏官言事被贬的危害,二人均被贬官。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御史台辟石介为主簿,未至,即论事坐罢。(2)仲淹对益切,由是落职,知饶州。【答案】7.A8.C9.C10.(1)这时御史台征召石介担任主簿,石介还没有到任,就因为他议论时事被论罪罢官。(2)范仲淹更加急切地向皇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回答),因此被贬官去掌管饶州(去饶州当知州)。【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馆阁校勘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说:“仲淹因为无罪被驱逐,你作为谏官不能明辨是非,仍厚着脸面对士大夫,在朝廷中出入,这是不再知人间有羞耻之事的行为啊!”“曰”的主语是“欧阳修”,不是“司谏高若”,“司谏高若”作“责”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士大夫”作“见”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西京”有误,“汴梁”是“东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因定都之事……吕夷简也上书弹劾范仲淹离间君臣”错,根据文中“帝以问夷简,夷简对曰……夷简诉仲淹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可知,文中吕夷简是在回答皇帝询问时弹劾范仲淹的。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辟”,征召;“为”,担任;“坐”,判罪,定罪。(2)“益切”,更加急切;“落职”,贬官;“知”,掌管。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仁宗景祐元年冬十月,任命范仲淹为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兼任国子监的官职,不久代理开封府知府。范仲淹先前因为对皇帝废除皇后的事情谏言被贬官到睦州,到此时又再次召回京中任职。这时御史台征召石介担任主簿,石介还没有到任,就因为他议论时事被论罪罢官。馆阁校勘欧阳修写信责备中丞杜衍说:“主簿在御史台中本来不是负责谏言的官,石介脚还没有踏上御史台的门,就已因为谈论政事被罢免,可以称得上是刚正耿直清明不畏惧躲避权贵啊。衡量石介的才能,不止是担任主簿,简直可以担任御史,如今贬斥石介并举荐别人任职也一定要推选贤能的人。贤能的人本来就喜欢与人争辩,等到他们进言就又会被贬官然后又另外举荐别的人,像这样就一定要等到愚笨糊涂软弱、沉默不多说话的人任职才会停止。”杜衍没有采纳欧阳修的建议。景祐三年五月,范仲淹因为吕夷简执掌朝政,提拔任用的官员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献上百官图。指着图依次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就是不按顺序,像这样就是秉公,像这样就是有私心,更何况提拔任用亲近大臣,所有越级提拔的事不应该全部委托交给宰相。”吕夷简很不高兴。某一天在朝上讨论建都的事,范仲淹进谏说:“洛阳地理位置险要稳固,而汴梁是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太平时期应该定都汴梁,一旦国家有危难应该定都洛阳。应该逐渐增加财富储蓄物资,修缮宫殿。”仁宗把范仲淹这些意见拿来问吕夷简。吕夷简回答说:“范仲淹迂腐不切实际,只求名不务实。”范仲淹听说了这件事,就写了四篇政论来呈献给仁宗,第一篇是写帝王的爱好和崇尚,第二篇是写选拔任用贤能的人,第三篇是写追求名誉,第四篇是写推举委任大臣,大多数都是严厉责备当时的弊政。吕夷简状告范仲淹超越职权议论朝政,离间君臣关系,推荐任用自己的同党。范仲淹更加急切地向皇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因此被贬官去掌管饶州(去饶州当知州)。集贤校理余靖上书说:“范仲淹因指出大臣的过错,遭到了过重的贬谪责罚,倘若他的话不合乎陛下的心意,陛下可以听也可不听,怎么可以把这当作罪名呢?陛下自从实施新政以来,多次贬逐对政事谏言的官员,恐怕会让天下人不敢再进言。请求更改之前的任命。”奏疏呈给仁宗后,余靖被判降职,监管筠州酒税。馆阁校勘尹洙上书说:“范仲淹素来忠诚坚贞,我与他在情谊上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同党。如今范仲淹因为结党被治罪,我也不能苟且免罪。”吕夷简很生气,贬斥他监管郢州酒税,不久改任到唐州。馆阁校勘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说:“仲淹因为无罪被驱逐,你作为谏官不能明辨是非,仍厚着脸面对士大夫,在朝廷中出入,这是不再知人间有羞耻之事的行为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①宋代·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②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注:①苏轼从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途经润州与孙巨源等集会于多景楼。②撚(niǎn):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连用四个“多”字,写出作者景况,点明聚会地点,平实凝练,无赘疣之感。B.上片情事相连,由事至情,由情归事,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C.“停杯且听琵琶语”中的“琵琶语”是从白居易的《琵琶行》而来,指琵琶女弹奏的乐曲。D.“醉脸春融”四个字活脱脱地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12.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描写到听琵琶女弹奏,但听曲的态度、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1.B12.①从听曲态度上看:白居易是主动邀请琵琶女弹奏,并且专注聆听;苏轼用“且”字传达出自己本无心听曲。②从情感上看:白居易听曲时,个人经历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产生共鸣,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叹;苏轼只是单纯赞赏琵琶女“细撚轻拢”的技艺,表明自己因技艺而被吸引,没有抒发个人身世经历的情感。【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B.“上片情事相连,由事至情,由情归事”错误,上片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是写情,接着戛然而止,迅速道出“多景楼中”“樽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集会于多景楼之事,是写事;而结句“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集会多景楼而饮酒停歌,诚为“乐事”,然而“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又回到情的书写。故而上片应是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从态度来看,《琵琶行》中,白居易偶然听见琵琶女的弹奏,便主动邀请琵琶女弹琴,其主要目的就是听琴,展现出“知音”的特点;而本词中,苏轼“停杯且听琵琶语”,乃是在于友人相聚时“多情多感”,而借琵琶声转移伤感之情,可见其目的不在听琴。从思想感情上来说,白居易把个人的遭贬和琵琶女有才被妒,嫁为商人妇,两个人都身怀才能却沦落天涯、难遇知音的经历联系起来,并视琵琶女和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借琵琶女的遭遇抒发了个人感慨;而苏轼在本词中只是欣赏了琵琶女“细撚轻拢”的技巧,对于其身世遭遇并不了解,也没有产生共鸣和借此抒发个人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子与友人快乐饮酒击弦而歌,歌唱自己在月下划船时内心感受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国内、国外总结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于梦境中看到谢灵运的隐居之处还在,那里“_________________”,又想象自己“_________________”,沿着耸入天的天梯拾级而上。【答案】①.渺渺兮予怀②.望美人兮天一方③.入则无法家拂士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⑤.渌水荡漾清猿啼⑥.脚著谢公屐【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渺、兮、予、拂、渌、荡漾、清猿、著、屐。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6小题,18分)14.下列词语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罅(xià)隙忸怩(ní)皱(zhòu)褶蓊蓊(wěng)郁郁B.蹩(bié)脚脑髓(suǐ)稻菽(shǔ)窸窸窣窣(sū)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讪讪(shàn)木讷(nè)着(zhuó)恼造诣(yì)高深D.捋(luō)须裙裾(jū)兜鍪(máo)礼尚(shàng)往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B.“稻菽”的“菽”应读(shū);C.“着恼”的“着”应读(zháo);D.“兜鍪”的“鍪”应读(móu)。故选A15.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撂下孱头沧穹雷厉风行B.檄文坍圮一瞥残羹冷炙C.掇取嘲哳霎时卷轶浩繁D.国萃熨帖蝉蜕戛然而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A.“沧穹”的“沧”应为“苍”。C.“卷轶浩繁”的“轶”应为“帙”。D.“国萃”的“萃”应为“粹”。故选B。16.下列句子的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他个人来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在与千千万万种生命打交道的过程中,钟杨已经有了答案。B.今天请各位同学以“四季”为题,各写一首诗,看谁能拔得头筹。C.孩子们在茶几旁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D.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了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十七八”中间没有顿号。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不能加顿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会现象有它的基础,那是无从否认的;其他现象对社会现象发生影响,也是事实;但是社会学不能被“基础论”所独占,或自足于各种“决定论”,那也是自明的道理。社会学躲到这边际上来是和我上述的社会科学分家趋势相关的。堂奥既被各个特殊社会科学占领了去,社会学也只能退到门限上,站在门口还要互争谁是大门,怎能不说是可怜相?社会学也许只有走综合的路线,但是怎样综合呢?苏洛金在批评了各派的___________之后,提出了个X+1的公式,他的意思是尽管各派偏重各派的___________,总有一个全周。()。总是把各边缘加起来,和是调解偏见。可是加起来有什么新的贡献呢?和事佬的地位也不够作为一门科学的基础。社会学的特色岂能只是___________呢?社会现象在内容上固然可以分成各个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并不是孤立的。如果社会学要成为综合性的科学,从边缘入手自不如从堂奥入手。以社会现象本身来看,如果社会学不成为各种社会科学的总称,满足于保存一个空洞的名词,容许各门特殊的社会科学对各个社会制度做专门的研究,它可以从两层上进行综合的工作:一是从各制度的关系上去探讨。譬如某一种政治制度的形式常和某一种经济制度的形式相___________,又譬如在宗教制度中发生了某种变动会在政治或经济制度引起某种影响。从相互关系的各制度上着眼,可以看到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社会学在这里可以得到各个特殊的社会科学所留下的,也是它们无法包括的园地。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偏见边界面面俱到吻合B.观点边缘面面周到配合C.偏见边缘面面周到配合D.观点边界面面俱到吻合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他的公式与其说是“总和”不如说是“综合”B.与其说其实他的公式是“综合”不如说是“总和”C.与其说其实他的公式是“总和”不如说是“综和”D.其实他公式与其说是“综合”不如说是“总和”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各制度的相互关系上着眼,我们可以看到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B.从相互关系的各制度上着眼,可以看到社会结构的全盘格式。C.从相互关系的各制度上着眼,我们可以看到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D.从各制度的相互关系上着眼,可以看到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答案】17.C18.D19.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组,偏见:偏于一方的见解。观点: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根据“各派偏重各派的……”可知,应用“偏见”。第二组,边界: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线。边缘:同两方面或多方面有关系。此处形容学派而不是地区,应用“边缘”。第三组,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面面周到:各方面都照顾到,不疏忽。根据“总有一个全周”可知,语境强调周全,应用“面面周到”。第四组,吻合:完全符合。配合: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语境强调政治和经济互相合作,应用“配合”。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后文“总是把各边缘加起来,和是调解偏见”可知,作者此处观点更倾向于“总和”,排除A、C两项。根据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主语相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排除B。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从相互关系的各制度上”应改为“从各制度的相互关系上”;二是成分残缺,“可以看到”前缺少主语,应加上“我们”。修改正确的只有A项。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11月17日宣布,其重点攻关项目“轻质原油裂解制乙烯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在旗下天津石化工业试验成功,可直接将原油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化学品(即“油转化”),实现了“油转化”技术的国内首次工业化应用,化学品收率近50%,并大幅缩短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减排二氧化碳。中国石化介绍,此次实现工业化应用的裂解技术是“油转化”的路线之一,它“跳过”传统原油精炼过程,将原油直接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化学品,相当于麦子省去了磨成面粉的中间环节,直接做成面包。这将大大缩短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目前,全球仅埃克森美、中国石化成功实现了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20.阅读上面的新闻,拟写标题。21.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0.我国“油转化”技术首次工业化应用成功21.①运用了比喻手法,文中把原油直接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化学品,比喻为麦子省去磨成面粉的中间环节直接做成面包,用形象的生活常识帮助读者理解陌生的工业生产知识;②使表达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拟写标题需要能高度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一般从导语中提取主要信息。这段文字中,第一句即为导语,其中“中国石化11月17日宣布,其重点攻关项目‘轻质原油裂解制乙烯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在旗下天津石化工业试验成功”这句话,尽管含有“攻关项目成功”的信息,但其项目名称太长,也太具有专业性,不适合放在标题,读者难以一眼抓住重点,更难理解,故可删除;“可直接将原油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化学品(即‘油转化’)”,可直接提取最简洁的“油转化”;“实现了‘油转化’技术的国内首次工业化应用”中有“‘油转化’技术的国内首次工业化应用”的重要信息,提取出来,主语与谓语都有了。“化学品收率近50%,并大幅缩短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减排二氧化碳”是介绍其效果作用,不属于重要信息,删除。最终拟写为“我国“油转化”技术首次工业化应用成功”。【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及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这句话把“将原油直接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化学品”比喻为“麦子省去了磨成面粉的中间环节,直接做成面包”,是比喻手法。读者不熟悉“将原油直接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化学品”的意义,但用读者熟悉的麦子磨面做面包的流程,便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其意义,形象生动。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元宇宙”是当下热词。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中,小说描绘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元界”,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个虚拟分身,人们通过控制这个虚拟分身来相互竞争。虽然当前科技界对“元宇宙”并无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但其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虚实相融的状态,足够吸引眼球了。对此,有人看到了人类现实生活开始大规模向虚拟世界迁移,人类有可能成为现实与数字“两栖物种”的美好愿景;也有人担心人类会逐渐迷失在虚拟的电流中,成为“0”和“1”的代码。作为刚刚升入高一的同学,请写一篇文章,来阐释你对这两种观点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审材料:材料共一段,指出“元宇宙”的起源和“元宇宙”的“大火”,以及人们对“元宇宙”的不同看法。第一层叙述“元宇宙”概念的起源。它起源于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作品《雪崩》,它是人们用科技创造的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人们所有的工作、生活和娱乐都将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面进行。第二层叙述“元宇宙”的“大火”,成为当下热词,吸粉无数,原因在于它整合了多种新技术,这是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机遇。第三层是人们对“元宇宙”的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是好的,人类有可能成为现实与数字“两栖物种”的美好愿景;有人认为这是不好的,担心人类会逐渐迷失在虚拟的电流中。作文要求刚刚升入高一的同学,请写一篇文章,来阐释你对这两种观点的思考。这主要是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两种观点考生要明确,前一种观点指出科学技术会给人们带来的机遇,人类利用“元宇宙”,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拓展了人类生存的价值,认为人类有可能成为现实与数字“两栖物种”;后一种观点明确认为“元宇宙”会让人类逐渐迷失在虚拟的电流中,这实际上是担心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危险,人们会在“元宇宙”迷失自我。写作时,可以支持前一种观点,认为科技给人类带来机遇;也可以赞同后一种观点,认为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还可以两者结合辩证分析。行文思路:写作时可以由人们对“元宇宙”不同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首先肯定“元宇宙”这个高科技人类带来的福音,并用事实加以论证,接着论证科技也有可能让人类迷失自我,带来灾难,用正反对比论证,最后收束全文。立意:1.“元宇宙”的利与弊。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1 22:28:11 页数:16
价格:¥5 大小:72.9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