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铜仁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高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2.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差序格局”或许是费孝通先生著作中引发后辈中国学者最多讨论和争论的一个概念。《乡土中国》一书中有4章提到了这一概念,其中3章有多侧面的论述,但费老对这一概念并未严格界定,语焉不详。对此,有后辈学者曾质疑,事实上,当年此概念一出来,就有人质疑,费老也当即在学理上接受了这一质疑,并对这一概念做了说明和限定。在此后发表的这一系列篇章中,仅“无讼”这章有一次极简地提及、用过这个概念,未再有任何论述。在费老此后的漫长学术生涯中,就我的有限阅读而言,也不见他提及这一概念,没有更多的分析或阐述。而一些后辈学者认为:“差序格局”是“极有意义的概念”或“蕴含着极大解释潜力的课题”,是“中国社会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与费老的态度形成了强烈反差。由此引发了一个疑问:为什么?通过语境化的文本阅读,我认为费老当年使用它主要是为帮助当时中国读者理解,无法直接感受甚或很难想象的西方近代工商社会与乡土中国的某些重要社会差异。换言之,费老使用这个概念是出于学术思想交流的考量,而不是为了阐述这一概念的本质内涵。费老很快就放弃了这一概念;反映了他的学术敏感、精细和较真。费老是从批评乡下人“自私”、缺乏公德心起步引出“差序格局”概念的。“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随后,费老的批评转向了其他并非乡下佬的中国人:“城里人扫清自己门前雪的还算是了不起的有公德的人,普通人家把垃圾在门口的街道上一倒,就完事了……小到两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上照例是尘灰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去拔拔清楚,更难以插足的自然是厕所。”再后,虽未明言,他的批评显然指向公职人员,“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是比愚和病更普遍……”。费老认为,西方社会的组织结构是“团体格局”,而在乡土中国则是由亲缘和地缘关系构成的“差序格局”。前者公私界限分明,社会由各自独立的个人个体构成;后者则是私人道德维系的,并以自我为中心铺开。费老以中西对家庭的不同理解例证了中国社会中群体边界的含混和伸缩自如。由于中国社会的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格局由亲属关系或地缘关系确定,因此,我们的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费老用了许多典型的中国现象或说法,如人伦、天下归仁以及“推己及人”等,来印证中国的这种个体自我中心的“差序格局”。他还区分了中国的自我中心主义和西洋的个人主义。在乡土中国,每个人都是自己网络的中心,但这不构成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同团体格局相联系,即团体不能侵犯平等的各成员的权利。中国出现的只是自我主义,即在理论上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两种认识,方向相反,但道理相通。从上面的简单梳理可以看出,费老想借助社会结构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乡土中国人自私、缺乏公德心;我理解,差序格局只是费老对普通人日常行为格局或心理状态的一种概括。无论费老是否自觉,当他使用波纹这个隐喻之际,在有助于读者理解了乡土中国人的行为和主观心理特点的同时,也解构了乡土中国社会有客观的“差序格局”的可能。(摘编自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苏力《较真“差序格局”》,有删改)材料二:我曾在“差序格局”和“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两章中,从群己的关系上讨论到社会结构的格局。我也在“差序格局”那章里提出了若干概念,比如“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我知道这些生疏的名词会引起读者的麻烦,但是为了要标明一些在已有社会学辞汇里所没有恰当名词来指称的概念,我不能不写下这些新的标记。这些标记并没有使我完全满意,而且也有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譬如有一位朋友看过我那一章的分析之后,曾摇头说,他不能同意我说中国乡土社会里没有团体。他举出了家庭、氏族、邻里、街坊、村落,这些不是团体是什么?显然我们用同一名词指着不同的实体。我为了要把结构不同的两类“社群”分别出来,所以把团体一词加以较狭的意义,只指由团体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用以和差序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相区列,后者称之作“社会圈子”,把社群来代替普通所谓团体。社群是一切有组织的人群。在那位朋友所列举的各种社群中,大体上都属于我所谓社会圈子的性质。在这里我可以附带说明,我并不是说中国乡土社会中没有“团体”,一切社群都属于社会圈子性质,譬如钱会,即是赊,显然是属团体格局的。我在这个分析中只想从主要的格局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和社会圈子的组织是比较的重要。同样的,在西洋现代社会中差序格局同样存在的,但比较上不重要罢了。这两种格局本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形式,在概念上可以分得清,在事实上常常可以并存的,可以看得到的不过各有偏胜罢了。在概念上把这两种格局和两种组织区别出来并不是多余的,因为这个区别确可帮助我们对于社会结构获得许多更切实的了解,免除种种混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费老虽然在学理上接受了学者的质疑,但并没有因此否定《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的合理性。B.“差序格局”是发生在亲属关系与地缘关系中的社会格局。C.“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由自己向外推出去,一圈一圈,涉及和自己有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D.自我中心主义体现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网络的中心,这和与团体格局相联系的个人主义的特点相似。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费老“无讼”之后的篇章中很少使用“差序格局”这个概念,说明费老当初提出的这一概念存在错误。B.材料一对“差序格局”进行语境化的分析,意在阐释“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联系与区别。C.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看起来是社会公德问题,其实是“私”的问题,与社会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D.读者借助《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就能够理解乡土中国中的家庭格局的特点。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A.《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材料二中,费孝通的朋友不同意关于中国乡土社会里没有“团体”的观点,对此费孝通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5.后辈学者针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质疑,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D2.C3.C4.①首先对“团体”进行狭义的界定并指出朋友说的“团体”和自己提到的不是一个实体;②然后指出“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这两种格局在中西方共存并各有偏重。5.①质疑有其合理性,因为费孝通在开始提出和运用这一概念时没有严格界定,这样容易引起误会。②之所以有质疑,是他们不理解费孝通使用这一概念的语境。③从材料一中苏力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费孝通当年使用这一概念主要是为帮助当时的中国读者理解乡土中国某些重要的社会差异;在材料二中费孝通也明确指出他使用“差序格局”等概念,在于帮助我们对于社会结构获得许多更切实的了解。【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相似”错,二者。原文有“他还区分了中国的自我中心主义和西洋的个人主义。在乡土中国,每个人都是自己网络的中心,但这不构成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网团体格局相联系,即团体不能侵犯平等的各成员的权利。中国出现的只是自我主义”,可知二者不同。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说明费老当初提出的这一概念存在错误”错,原文为“费老使用这个概念是出于学术思想交流的考量,而不是为了阐述这一概念的本质内涵。费老很快就放弃了这一概念,反映了他的学术敏感、精细和较真”,可见不是因为“概念存在错误”。B.“意在阐释‘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联系和区别”错误,结合原文“语境化的文本阅读,我认为费老当年使用它主要是为帮助当时中国读者理解,无法真接感受甚或很难想象的西方近代工商社会与乡土中国的其些重要社会差异。换言之,费老使用这个概念是出于学术思想交流的考量,而不是为了阐述这一概念的本质内涵”可知,意在更好地说明费老使用这一概念的目的。D.“就能够理解乡土中国中的家庭格局的特点”错误。选项表述过于绝对,结合原文“因为这个区别确可帮助我们对于社会结构获得许多更切实的了解,免除种种混淆”,来看,应是能够更好地理解乡土中国中的家庭格局的特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由“己立、己达”而“立人”“达人”可知,是以“己”为中心。B.由“己”而推“人”是以“己”为中心。C.多向别人学习,不是以“己”为中心。D.“众星共之”展现的就是以“己”为中心。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显然我们用同一名词指着不同的实体。我为了要把结构不同的两类‘社群’分别出来,所以把团体一词加以较狭的意义,只指由团体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用以和差序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相区列;后者称之作‘社会圈子’,把社群来代替普通所谓团体”可知,首先对“团体”进行狭义的界定并指出朋友说的“团体”和自己提到的不是一个实体;结合“我在这个分析中只想从主要的格局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和社会圈子的组织是比较的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要。同样的,在西洋现代社会中差序格局同样存在的,但比较上不重要罢了。这两种格局本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形式,在概念上可以分得清,在事实上常常可以并存的,可以看得到的不过各有偏胜罢了”可知,然后指出“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这两种格局在中西方共存并各有偏重。【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观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理解分析质疑的原因,解说费老用此概念的意图即可。首先表明,“费老对这一概念并未严格界定,语焉不详”,故质疑有其合理性。后来费老也当即在学理上接受了这一质疑,并对这一概念做了说明和限定。结合“语境化的文本阅读,我认为费老当年使用它主要是为帮助当时中国读者理解,无法真接感受甚或很难想象的西方近代工商社会与乡土中国的其些重要社会差异。换言之,费老使用这个概念是出于学术思想交流的考量,而不是为了阐述这一概念的本质内涵”分析,之所以有质疑,是他们不理解费孝通使用这一概念的语境。结合材料一中“当他使用波纹这个隐喻之际,在有助于读者理解了乡土中国人的行为和主观心理特点的同时,也解构了乡上中国社会有客观的‘差序格局’的可能”,材料二中“为了要把结构不同的两类‘社群’分别出来……可帮助我们对于社会结构获得许多更切实的了解”,可知这一概念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是为帮助当时的中国读者理解乡土中国某些重要的社会差异,在于帮助我们对于社会结构获得许多更切实的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太白山下王若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出自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关学大师、横渠先生张载的《横渠语录》。张载老家在开封,但命运却将一位大哲学家一生都交付给了太白山。张载十五六岁时,父亲病故涪州任上,张载和母亲、弟弟张戬扶亡父灵柩返老家开封安葬。由于战乱,加上经济拮据,在将父亲灵柩安葬在与太白山一脉相沿的眉县横渠镇大振谷口迷狐岭后,张载和母亲、弟弟也被迫把家安在太白山下的眉县横渠镇。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在太白山下苦读十余载的张载,踏上了前往宋都汴京(开封)参加科举考试的应试之路。这一年张载三十八岁。做学问,然后跻身仕途,这是古代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张载也不例外。考取进士后的张载自然而然地,开始按照当时规程,进入体制内。大概是上苍有意要成就一位为人类历史留下璀璨光芒的思想家的缘故吧,在张载进入北宋政治中枢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时候,王安石刚刚开始改革新政。张载到枢密院工作不久,王安石即登门拜访,希望张载能够支持他改革变法。然而,让王安石失望的是,张载婉言拒绝了王安石的请求。拒绝与王安石合作,为张载今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当弟弟张戬终于与王安石撕破脸皮,走到改革派对立面继而被贬到湖北江陵后,张载预感到,如果继续在权力斗争翻江倒海的朝廷待下去,必然凶多吉少。为避免被弟弟激起的漩涡卷走,张载选择了主动辞官,回太白山下眉县老家继续治学。张载从宦海是非中脱身而出,是迫于无奈。后来,当被人推举并接到朝廷召唤后,张载还是以病老之身欣然进京复命,直到政治抱负再次受挫后辞职,病殁于从开封返回太白山下的路上。回到太白山下后,张载―方面著书讲学,研究义理,探求天地及圣贤之道,一方面也着手实施一系列在朝廷做官时无法践行的社会改革实验。2013年,我在太白山下徘徊时,有人指出眉县横渠镇崖下村、渭河北岸扶风县午井镇和远在长安区的子午镇,正是张载当年恢复西周井田制的实验地。有人还说,这些地方现在还有张载进行井田制制度改革实验的遗迹。张载在太白山下进行制度实验的一千多年前,西周由盛而衰的历史已经证明,井田制是一种有着过多理想色彩的土地制度。一千多年后,面对无法挽救的衰败局面,张载试图恢复已经被历史摒弃的井田制,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张载为改变社会现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也能更深切地理解一位对现实人生充满热诚的孜孜以求的文人的情怀。在太白山下,除了进行井田制实验,张载还用大量时间和精力著书立说,带徒讲经。眉县方志载,太白山附近的关中书院、绿野书院、横渠书院和扶风贤山寺,都留下了张载讲学的足迹。这时候的张载,已经构建出“宇宙本源是气”的宇宙观和气化生成的理论体系。张载创造性提出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合一的人性论思想,完成了对孟子、荀子以来儒家人性理论在哲学高度的重建。在张载看来,人人都应该以成就圣贤为目的,树立历史使命感,最终达到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张载在太白山下完成的这种理论,不仅完善与发展了儒家学说,而且成为儒家重要支脉——关学的源头,也为后来的朱熹创立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载身后,他的学术思想也对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王夫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著作还被列入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必考科目,成为备受后世统治者推崇的主流学术思想。同时,张载还是当时颇有盛名的天文学家。他不仅独创性地解释了地球运动问题,提出地球向左旋转理论,还从《黄帝内经》中得到启示,草创出“宣夜浑天合一”的宇宙图式,并以此图式就太阳和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孰远孰近问题进行探究,得出了日远月近的结论。据地方史志记述,张载建构自己学术体系时,长期在现在的太白山森林公园附近大振谷隐居。不知在隐居期间,他是否登临过太白山极顶,但作为一位强调天地是万物和人的父母,天、地、人三者共处于宇宙之中的哲学家,张载在思考、写作、静修之际,太白山自然山水对他的心灵世界,一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如果不是在终年笼罩着神秘、神奇的氤氲之气的太白山长时间沉思默想,张载对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还能不能思考与领悟得如此澄澈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公元1078年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开封通往长安的官道上风雪交加,天寒地冻,一顶单薄破旧的轿子在漫天风雪中艰难前行。随行人员除了轿夫,只有一位小伙子。轿内,一位脸色蜡黄、神情,憔悴的病人双目紧闭。过了潼关,八百里秦川已然在望。然而,漫天风雪将天地融为一体,身太白山向东蜿蜒而来的秦岭,也被淹没在茫茫风雪之中,只有几线高挺的憧憧身影若隐若现。到了华山脚下,轿上的病人额头沁出豆大的冷汗,睁开眼睛,艰难地看了一眼影影绰绰的西岳华山,复又咬紧牙关,忍住疼痛,继续颠簸前行。将暮时分,轿子终于来到临潼,一行人找一家旅舍投宿下来。第二天清晨,大雪停息,白雪皑皑的关中大地一片寂静。一声撕心裂肺的号啕忽然从病人身处的客舍传将出来,将积雪覆盖的旷野上清冷的宁静撕裂。这一年,张载五十八岁。(选编自《散文》2021年02期,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横渠四句”开头,这既是对张载一生的高度概括,也为后文叙述张载在各个方面所取得成就作了铺垫。B.张载虽然拒绝了王安石的请求,但也进行了社会改革的实践。他与王安石一样都为改变社会现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C.张载在太白山下所完成的理论,为朱熹创立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其著作被列入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必考科目。D.太白山下是张载的人生轨迹中最重要的节点。张载早年在太白山下苦读,并从这里出发走入仕途;受挫后归隐太白山下;最后死于回归太白山下的途中。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历史性散文,其语言风格朴实自然、简洁明快,显得真切深刻。B.本文以片段剪辑式的方法记录了张载一生的成就,给读者以真实之感。通过“我”所见表达“我”心里的所思所想。C.文章整体上以时空为序,前后呼应,穿插作者的见闻、思考和联想,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D.文章结尾用描写的手法展现了张载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脆弱和无奈,还原了张载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悲悯和同情。8.张载一生中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9.文章结尾部分,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叙写了张载在弥留之际仍艰难奔波于风雪之中的情状,描写颇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6.C7.B8.①进行了井田制的实践;②著书立说,带徒讲经;③构建出他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儒家重要支脉——关学的源头。④张载提出地球向左旋转理论,草创出“宣夜浑天合一”的宇宙图式,得出了日远月近的结论。9.(1)肖像描写:作者描写张载脸色蜡黄、神情憔悴,双目紧闭,强忍病痛的神态,刻画出张载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落寞与失意。(2)景物描写:描写了张载回家途中所遇到的漫天风雪,突显了旅途的艰辛,更是渲染出悲凉凄冷的氛围。(3)细节描写:作者描写了张载强忍病痛,眼望华山的动作细节,通过这个细节突显出张载心底对故乡的依恋。目的:与前文叙述张载所取得的成就不同,这些描写展现了张载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脆弱和无奈,还原了张载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悲悯和同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强加因果。由原文“张载在太白山下完成的这种理论,不仅完善与发展了儒家学说,而且成为儒家重要支脉——关学的源头,也为后来的朱熹创立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载身后,他的学术思想也对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王夫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著作还被列入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必考科目,成为备受后世统治者推崇的主流学术思想”可知,“被明清两代列入考试科目”与“为朱熹创立理学奠定理论基础”之间无必然因果,文章意在说明张载所完成的理论影响深远。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本文以片段剪辑式的方法记录了张载一生的成就”错误。本文主要以时空为序,记录了张载重要的人生节点。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结合“回到太白山下后,张载―方面著书讲学,研究义理,探求天地及圣贤之道,一方面也着手实施一系列在朝廷做官时无法践行的社会改革实验”分析可知,张载进行了井田制的实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结合“在太白山下,除了进行井田制实验,张载还用大量时间和精力著书立说,带徒讲经。眉县方志载,太白山附近的关中书院、绿野书院、横渠书院和扶风贤山寺,都留下了张载讲学的足迹”分析可知,著书立说,带徒讲经;结合“这时候的张载,已经构建出‘宇宙本源是气’的宇宙观和气化生成的理论体系”“张载在太白山下完成的这种理论,不仅完善与发展了儒家学说,而且成为儒家重要支脉——关学的源头,也为后来的朱熹创立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可知,张载构建出他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儒家重要支脉——关学的源头。结合“同时,张载还是当时颇有盛名的天文学家。他不仅独创性地解释了地球运动问题,提出地球向左旋转理论,还从《黄帝内经》中得到启示,草创出‘宣夜浑天合一’的宇宙图式,并以此图式就太阳和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孰远孰近问题进行探究,得出了日远月近的结论”分析可知,张载提出地球向左旋转理论,草创出“宣夜浑天合一”的宇宙图式,得出了日远月近的结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手法以及形象特点的能力。首先,依据文中“轿内,一位脸色蜡黄、神情憔悴的病人双目紧闭”“轿上的病人额头沁出豆大的冷汗”可知,作者运用肖像描写,写张载脸色蜡黄、神情憔悴,双目紧闭,强忍病痛的神态,给读者展现出一位失意、落魄的形象,让人不禁为之充满同情。其次,依据原文“开封通往长安的官道上风雪交加,天寒地冻,一顶单薄破旧的轿子在漫天风雪中艰难前行”“漫天风雪将天地融为一体,自太白山向东蜿蜒而来的秦岭,也被淹没在茫茫风雪之中”等内容可知,作者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清冷的氛围,也说明了张载重病返乡途中的艰辛。最后,依据原文“艰难地看了一眼影影绰绰西岳华山,复又咬紧牙关,忍住疼痛,继续颠簸前行”可知,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看了一眼”“西岳华山”,这一“看”,突出了张载在生命的最后对故乡的依恋。作者这些描写与前文叙述张载所取得的成就不同,前文作者高度赞美了张载所取得的成就,而此处的描写却显得极其悲凉,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些描写展现张载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脆弱和无奈,从而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悲悯和同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绾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邱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理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互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客耒阳,县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用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B.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C.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D.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科举考试的等级;科举考中称“及第”,科举没考中称“落第”。B.“擢”是提拔官职。在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字还有“拔”“陟”“升”“迁”等。C.“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D.“李杜”,多指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也有称李白和杜甫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为“小李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之后,杜甫想方设法投奔肃宗。B.杜甫自幼同房绾就有深交,房绾被罢免宰相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绾辩解,唐玄宗大怒。C.杜甫与剑南节度使严武是世交,于是前往剑南依附严武。严武死了之后,杜甫漂泊于梓、夔之间。D.杜甫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让后人颇为受益,韩愈认为其诗可以和李白并驾齐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2)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杜甫诗歌的特点。【答案】10.C11.B12.B13.(1)至德二年,杜甫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2)杜甫家眷寓居在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皇帝)允许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望。14.①诗歌雄浑开阔;②古今诗体兼善;③善于铺陈时事;④对格律押韵的把握精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功名未就”“志气挫衄”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排除BD;“觊陛下弃细录大”,“陛下弃细录大”作“觊”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本句译为: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表示提升官职的字还有……‘迁’等”错。“迁”表官职的变动,右迁指提升官职。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唐玄宗大怒”错误,应为唐肃宗大怒。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亡走”,逃;“谒”,拜谒;“拜”,授予官职。(2)“寓”,寓居;“弥年”,终年;“艰窭”,艰难贫穷;“省视”,探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结合“至甫,浑涵汪茫”分析可知,杜甫诗歌雄浑开阔;结合“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分析可知,杜甫古今诗体兼善;结合“甫又善陈时事”分析可知,杜甫善于铺陈时事;结合“律切精深”分析可知,杜甫对格律押韵的把握精深。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适逢安禄山叛乱,天子入蜀,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从鄜州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杜甫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房琯,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琯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杜甫家眷寓居在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皇帝)允许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上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衰败的世事,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评价道:“唐朝兴起以来,诗人们继承南朝陈及隋朝的诗风余韵,崇尚浮华绮丽的文风并相互夸耀。到宋之问、沈佺期等人,研究揣摩音韵,做到平仄没有差池,称之为“律诗”。到了杜甫,他的诗歌雄浑开阔无比深广,融合千万风格为一体,古今诗体兼善。其他诗人不足之处,杜甫却能做到足足有余。即便是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也让后人受益很多。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世人称为“诗史”。昌黎韩愈对于(杜甫的)文章慎重地许可,至于诗歌,唯独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闲居白居易深闭竹间扉,静扫松下地。独啸晚风前,何人知此意。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谁能从我游,使君心无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竹”和“松”营造了一片静谧、优美的景象,有自然的意趣。B.颔联中,“独啸”这一细节体现出诗人闲适自得的一面,也使全诗的意境具有动态美。C.颈联中,“尽日”写看山时间之久,“移时”状枕帙入睡之快,两相对照。D.尾联道出了诗人孤独的内心,期盼有谁能够相伴,互道无尽心事。16.有人说白居易的讽喻诗志在“兼济”,多写得意气激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请简要分析本诗所体现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答案】15.D16.①诗歌围绕“闲”描述独居生活,表现了随性而发,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②诗人抒发了独得的闲居之乐,表达了追求宁静闲适、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道出了诗人孤独的内心,期盼有谁能够相伴”错误。尾联邀人同游,并非抒发缺少知己的孤独寂寞,而是表现溢于言表的自得。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评价作者观点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知足保和,吟玩性情”的意思。知足保和,吟玩性情大概的意思是:知足常乐,保持身体健康,随性而发,悠然自得。这是白居易闲适诗的主要特点。①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诗歌围绕“闲”描述独居生活,“深闭竹间扉,静扫松下地”“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无论是闭扉、扫地,临风独啸,还是尽日看山,枕帙而睡,内心无事,都表现了随性而发,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从诗歌的主旨上看,“何人知此意”与“谁能从我游,使君心无事”直接抒发了独得的闲居之乐,表达了追求宁静闲适、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并非他们的秉性异于常人,而是因为“_____”;君子如果广泛学习并且不断反省自己,就可以做到“______”。(2)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胸怀天下,关注国家大事,就如《沁园春·长沙》中的青年毛泽东那样“_____,_____”。(3)杜甫的晚年饱受着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艰难,《登高》诗中最能表现此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答案】①.善假于物也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指点江山④.激扬文字⑤.艰难苦恨繁霜鬓⑥.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知”“鬓”“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总是高悬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咏叹,也有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共鸣。什么是团圆?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或许是一桌丰盛的宴席,或许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或许是一种山遥水远的牵挂然而无村如何,每一种团圆的方式里,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国。对游子而言,()。一次次别离时的叮嘱,让我们勇于追求远方;一声声团聚时的欢笑,让我们无比珍惜眼前。来去之间,是聚与散,也是舍与得。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斜而下,仿佛滑过一曲悠扬的琴声,送来一片情思,让我们更加确认了“家”的意义,更加懂得“团圆”的价值。当团聚超越一人一事的悲欢,当古老的文化记忆化作现实的身份认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跨越时空的这些价值标准、思想理念,或许能赓续绵延。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家”的引号用法一致的是()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B.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C.来到武侯祠,这种“锦官城外柏森森”的庄严感让我心生敬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红军们走过“天下最难的路”。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文化约定,也是一种心随远方的精神寄托B.这是一种心随远方的精神寄托,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文化约定C.也是一种心随远方精神寄托,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文化约定D.这是一种心随远方的文化约定,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精神寄托20.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18.A19.B20.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月光如流水一般”的运用比喻,使月光流动起来;“仿佛滑过一曲悠扬的琴声,送来一片情思”将视觉化为听觉,月亮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通过写月光表达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写月景是为了抒发情怀,深化主题。【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引号的作用是突出强调。A.“泥土”“种子”此处引号表示强调,表示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B.“薄壳结构”此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C.“锦官城外柏森森”此处引号表引用。D.“天下最难的路”此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红军长征。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针对前文中秋团圆的主题,用“这”代指中秋团圆衔接更紧密,用“也是”引出导致句子无主语,排除A、C;根据前文中秋节的团圆情怀,游子身在远方想与远方亲人团圆却不能团圆,只能是—种精神寄托,所以第一个分句应该落到“精神寄托”,第二个分句落到“文化约定”,才能与下文“当古老的文化记忆化作现实的身份认同”相照应,排除D。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步,先分析修辞手法: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月光如流水一般”运用比喻,把月光比成流水,使月光流动起来;“仿佛滑过一曲悠扬的琴声,送来一片情思”将视觉化为听觉,让月光既可见,又可感。第二步,分析句子表达效果:月亮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通过写月光形象生动地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绵绵不断、无止无休的怀念,贴切的写出了月光的温柔与贴心。写月光是为了抒发情怀,深化主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教育家》:市面上的书泥沙俱下,各种“经典好书”榜单层出不穷,学生、家长选书无所适从,您认为什么样的书是“经典”?刘勇:经典既能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特定的效应,又能够穿越时代,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以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作家,用笔继承优秀传统,荡涤黑暗社会,寻求政治解放。他们最注重传承,又最注重创新;最强调立本和开放;既勇担责任又最渴求自由;最深刻地批判社会,又最无情地解剖自己;最尖锐地揭露人性的丑恶,又最深情地关注着人类命运的发展。《教育家》:新课改提倡“整本书阅读”,关于整本书阅读“怎么读”,您有什么建议吗?李春雨:我认为,进行“整本书阅读”要讲求策略。第一,①。不要为了应试去片段化地阅读,甚至背诵名家名句。一定要相信阅读是自我提升的必经之路,它能让人的内心变得丰盈而充满力量。第二,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经对近3000名读者做过调研,得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世界名著也都赫然处在前10名。而专家给出的“药方”则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唯有一字一句、逐节逐章地坚持读下去!读书没有捷径。第三,③。阅读经典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归根到底,是读者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作品。读不懂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作品,不是经典作品不够好,只能说明一般读者还缺乏与之相交流、相碰挂的生活广度与思想深度,缺乏应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积累。21.调整画线句子的结构和语序,使句式协调一致,文意连贯。22.概括“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建议,填在横线处,每句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最强调立本,又最强调开放;最渴求自由,又最勇担责任22.①要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②要有耐心和恒心③要学会与经典对话【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勇担责任”比“渴求自由”更重要,因此两个短语要互换顺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再由题干“句式协调一致”,需要将三个分号改为排比句式,可以用上“最……又最……的形式。最后据此组织答案:最强调立本,又最强调开放;最渴求自由,又最勇担责任【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第一空,“不要为了……阅读”是错误的阅读观,“一定要相信阅读是……”是正确的阅读理念,故应填“要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第二空,由“得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可知,人们没有耐心读书;由“唯有一字一句、逐节逐章地坚持读下去”可知,读书需要坚持,要有恒心,故应填入“要有耐心和恒心”;第三空,由后文“阅读经典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归根到底,是读者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作品”可知,阅读经典就是要与经典、与读者对话,应填入“要学会与经典对话”。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无论是百年前的立党先锋,还是七十多年前的建国英雄,或是今日的强国勇士,中国青年始终以“青春之我”回应“强国有我”的时代呼唤。请综合以上材料,以“青春与强国”为主题,并以团员代表的身份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任务驱动型作文。审材料:材料给出的是习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讲话中给青年的寄语。一百年来的新青年成为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关键词为“新时代青年”“民族复兴”。考生可以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人民、家国的发展兴衰融合在一起,立志报国,心系人民;可以谈时代新青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年的责任与担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勇于奉献,敢于坚守;可以谈自己对家国社会的看法,比如勇于创新,做时代的先行者;还可以联系现实,虽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家面临各种困难与问题,但只要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拼敢闯,做好自己,自然能渡过难关。审任务:任务要求所写文章针对庆祝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主题确立为“青春与强国”。综合材料,“无论是百年前的立党先锋,还是七十多年前的建国英雄,或是今日的强国勇士,中国青年始终以‘青春之我’回应‘强国有我’的时代呼唤”是时代背景和对青年人的要求,这是具体的情境,考生更要看到材料中暗含的“强国有我”的主题指向,团员代表身份,这是写作时要注意的情境。行文思路:行文时要紧扣“新时代青年”和“强国有我”的关键词确定中心论点,然后论述。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也就是新时代青年如何才能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如立志报国、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等。立意:1.怀抱强国之梦,品读大我青春。2.以青春之我,创我青春之强国。3.在“强国有我”中绽放青春精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毕节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毕节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2届贵州省铜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廊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珠海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1 22:28:24
页数:18
价格:¥5
大小:75.2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