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2020-2021学年南阳市南召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南阳市南召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0-2021学年南阳市南召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1.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B.玻璃破碎C.酒精燃烧D.干冰升华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取用固体粉末C.称量固体D.给液体加热3.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供给呼吸B.化学性质比较活泼C.能支持燃烧D.是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物质4.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B.PM2.5C.二氧化氮D.氮气5.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为了健康可多饮用蒸馏水C.水通电分解生成两种单质D.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节约水资源6.如图是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氧离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钇原子中的质子数为88.91B.钇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9C.氧离子的符号为O2+D.氧离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7.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温度计里的汞柱上升--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分子间有间隔C.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多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的一些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A.厨房中铁锅洗干净后,为了防锈最常用的做法是在其表面涂油B.汽油除油污是利用了汽油具有乳化作用C.厨房里油锅着火,向锅里注水D.日常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9.下列各组物质含有氧气的是( )A.过氧化氢B.氯酸钾C.空气D.高锰酸钾10.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加热液体C.滴加少量的液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B.氧化物中都含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氧化物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D.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都属于化合物12.对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B.元素的种类一定相同C.分子的个数一定相等D.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一定相等1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B.原子的质量等于原子核的质量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对原子而言,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1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水-单质B.高锰酸钾-纯净物C.空气-化合物D.氢氧化钠-氧化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1.0分)15.回答下列问题:(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粒子①2个氧原子______;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分子______;③3个亚铁离子______;④碳酸中碳元素为+4价______.(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①人胃液中含有的酸______;②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碱______;③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防腐剂的盐______;④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______.16.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欣赏自然美景,还可以愉悦身心的爬山活动,成为众多“驴友”中的一员.(1)“驴友”们到达爬山地点,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根据图示回答:A.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填写序号).B.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金属与______接触而生锈.(2)“驴友”们在爬山时经常带的食品之一是熟干牛肉,熟干牛肉可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打开食品袋,香气四溢,是因为______.(3)爬山时,人体会大量出汗.有人建议驴友还应带上适量的糖盐水,从物质的类别来看,糖盐水属于______. 17.我们要能够由现象到性质、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多角度的认识化学变化.(1)我们曾经做如图这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填写正确选项的序号)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①“反应后”图示中应再填入______ 个“”微粒.②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2025230反应后质量/g30212x ①x的值为______.②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③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18.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_,b是______.(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______,然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A和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______,其作用是______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______,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4)实验室也可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19.经测定,由甲醛(CH2O),醋酸(CH3COOH)和丙酮(CH3COCH3)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其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20.(5分)从H、C、O、Na、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①常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合物 ②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 ③自然界中的水一般偏酸性是因为其中含有的 ④乙醇的化学式 ⑤改良酸性土壤使用的碱 21.右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2)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试管口还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3)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锥形瓶中应先放入的药品是______,它与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比较,主要优点是______(任答一条).(4)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______,你选择它的理由是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气泡______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某同学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你预测这种操作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是______.如果选用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5)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已知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小.则制备甲烷气体需要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要想收集更纯净的甲烷气体,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22.如图是实验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写出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归纳总结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如下:①确定制取气体的______;②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用的______; 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4)请设计实验验证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______b.______c.______(5)实验室中用7g含杂质的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共得到氢气0.2g。计算所用锌粒中杂质的质量(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23.现有两组物质,甲组是:硫酸铜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生石灰;乙组是:苛性钠溶液、硝酸银溶液、水、氢氧化铁。在甲、乙组中各选一种物质进行反应。反应项目化学方程式(1)盐和碱反应______;(2)化合反应______;(3)酸和盐反应______;(4)盐和盐反应______。24.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破裂,请你帮他分析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写出两条即可)(1)______(2)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5.如图是同学们探究过的三个重要实验,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测定空气中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______。实验结束后瓶内气体主要是______,从而得出该气体的化学性质是______。(2)图2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3)图3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某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______色,用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变为无色,此时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可能有两种情况:①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②溶质是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解:A、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玻璃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答案:B解析:解: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故A错;B、粉末状固体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B正确;C、称量药品要左物右码,故C错;D、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错。故选:B。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B、根据粉末状固体的取用方法考虑;C、称量药品要左物右码;D、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3.答案:D解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空气中的含量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本题较简单,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空气的含量即可分析解答。A.氧气能供给呼吸,故A说法正确;B.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故B说法正确;C.氧气由助燃性,能支持燃烧,故C说法正确;D.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物质,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答案:D解析:解:A、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B、PM2.5属于粉尘污染,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氮是有害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D、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答案:B解析:解:A.煮沸过程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化合物会转化为沉淀,煮沸可以使硬水变为软水,故正确。B.蒸馏水中缺少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故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错误;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两种单质,故正确;D.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节约水资源,故正确;故选:B。A.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蒸馏水中缺少矿物质分析;C.根据水通电分解的结论来分析;D.根据节约水资源的方法分析;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6.答案:D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9,表示原子序数为39;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钇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9,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9,表示原子序数为39;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钇原子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9,而不是中子数为39,故选项说法错误。 C、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符号为O2-,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离子的最外层为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进行分析判断。D、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D解析:解:A、温度计里的汞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B、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都是对化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加深,是一道基础题。A.厨房中铁锅洗干净后,为了防锈最常用的做法是保持表面干燥,错误;B.汽油除油污是利用了汽油具有溶解作用,错误;C.厨房里油锅着火,不能向锅里注水,错误;D.日常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故选D。 9.答案:C解析:解: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含有氧气的物质要么是氧气本身要么就是含氧气的混合物.A、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故A错误;B、氯酸钾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故B错误;C、空气属于混合物,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所以含有氧气,故C正确;D、高锰酸钾中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故D错误.故选C.根据物质的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氧化氢、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是纯净物,不含有其它的物质,而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等其它气体和杂质.通过本题的练习,要了解化合物中含有的是元素,混合物中才能含有物质.10.答案:C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集气瓶底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放少量的水,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答案:B 解析:解:A.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故A错误;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就不是氧化物,故B正确;C、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就是混合物,故C错误;D.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故D错。故选:B。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考虑;B、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C、根据单质的定义考虑;D、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构成的微粒,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12.答案:C解析:解:A、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的种类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C、分子的数目可能会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则是分子→分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答案:D解析: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是原子仍然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故错误;B、原子的质量不等于原子核的质量,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错误;C、有的氢原子没有中子,故错误;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正确。故选:D。可以根据分子和原子的特征及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特征方面的内容。14.答案:B解析:解:A、水属于氧化物,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B、高锰酸钾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C、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5.答案:2O N2 3Fe2+ H2C+4O3 HCl Ca(OH)2 NaCl Na2CO3解析:解:(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2O;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分子的化学式为:N2;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④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碳酸中碳元素为+4价,故可表示为:H2C+4O3;(2)①人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其化学式为:HCl;②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碱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 (OH)2;③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防腐剂的盐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④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故答案为:( 1 ) 2O、N2、3Fe2+、H2C+4O3 (2 ) HCl、Ca (OH)2、NaCl、Na2CO3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6.答案:②③;水和氧气;蛋白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混合物解析:解:(1)A、条和辐条属于金属材料,故填:②③;B、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车架表面喷漆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而防锈,故填:水和氧气;(2)熟干牛肉可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打开食品袋,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填:蛋白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糖盐水中含有三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分析解答,根据防锈的措施解答;根据食物与提供的营养素解答;糖盐水中含有糖、盐和话虽,据此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7.答案:B 2 2H2+O2- 一定条件 2H2O 24g 化合反应 2:3解析:解:(1)①对比试验1、2,无法得到CO2密度比空气密度的比较,故①错误;②对比试验1、2,干石蕊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的新物质能使石蕊变红,故②正确;③由试验1证明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故③正确;④对比试验1、2,不能得到CO2不支持燃烧,故④错误.故选:B.(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填入2个“”微粒后正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从分子的结构分析,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符合该反应类型.故答案为:2H2+O2- 一定条件 2H2O(3)A物质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增加了10g;B物质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了4g;C物质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物质应为反应物,质量减少6g,故x的值是24g;反应为B+D→A,为化合反应;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g:6g=2:3 故答案为:(1)B;(2)①2;②2H2+O2- 一定条件 2H2O(3)①24g;②化合反应;③2:3.(1)二氧化碳本身不会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二氧化碳通到酸碱指示剂中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2)化学反应质量守恒是因为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分子的种类.解题时可以从上述方面进行叙述.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化学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看懂示意图是解题前提.看图时要注意分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分子的变化、原子的组合等情况.(3)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质量和与生成物质量和相等进行分析.此题主要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18.答案:酒精灯 锥形瓶 用水润湿 F 一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用酒精灯微热试管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通过控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速率,从而控制生成氧气的速率解析:解:(1)a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b是锥形瓶,常用作反应容器.故填:酒精灯;锥形瓶.(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 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故填:用水润湿.(3)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F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应该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用酒精灯微热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填:F;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酒精灯微热试管.(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故填: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通过控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速率,从而控制生成氧气的速率.(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玻璃管和橡皮管连接时,用水润湿玻璃管后容易插入橡皮管中;(3)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液漏斗、注射器能够控制液体药品的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9.答案:1-7x%解析:解:因在混合物中,C、H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始终是1:2,则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2×1)=6:1,由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x%,因混合物中共有三种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x%-6x%=1-7x%。故答案为1-7x%。在甲醛(CH20)、醋酸(CH3COOH)和丙酮(CH3COCH3)组成的混合物中,C、H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始终是1:2,则可由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来计算出C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计算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本题难度较大,考查混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式得出C、H的固定组成。20.答案:① H2O2 ; ② NaOH;③ H2CO3 ; ④ C2H5OH; ⑤Ca(OH)2。解析: 21.答案:试管 酒精灯 集气瓶 水槽 A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 二氧化锰 不用加热 C或D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连续均匀冒出 炸裂试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A C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试管,②是酒精灯,③是集气瓶,④是水槽;(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试管口还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锥形瓶中应先放入的药品是二氧化锰,与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比较,主要优点是:不用加热;(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C或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是炸裂试管,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选用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5)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小,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净,所以制备甲烷气体需要发生装置是A,要想收集更纯净的甲烷气体,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故答案为:(1)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2)A,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B,二氧化锰,不用加热;(4)C或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连续均匀冒出,炸裂试管,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5)A,C.(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还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进行分析;(3)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锥形瓶中应先放入的药品是二氧化锰进行分析;(4)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是炸裂试管,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小,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净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22.答案:2H2O2- MnO2 2H2O+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或在收集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解析:解:(1)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则反应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故填:2H2O2- MnO2 2H2O+O2↑;(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3)①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①确定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②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依据制取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装置,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故填: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4)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则验证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或在收集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故填: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或在收集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5)设所用锌粒中纯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 +H2↑ 65 2 x 0.2g 652=x0.2g x=6.5g则杂质的质量为7g-6.5g=0.5g答:杂质的质量为0.5g。(1)依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分析;(2)依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3)依据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分析;(4)依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5)依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结合题中数据分析。此题是关于考查气体制备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实验图示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23.答案:CuSO4+2NaOH=Cu(OH)2↓+Na2SO4 CaO+H2O=Ca(OH)2 HCl+AgNO3=HNO3+Ag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解析:解:(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3)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HNO3+AgCl↓;(4)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氯化银沉淀,化学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故答案为:(1)CuSO4+2NaOH=Cu(OH)2↓+Na2SO4;(2)CaO+H2O=Ca(OH)2;(3)HCl+AgNO3=HNO3+AgCl↓;(4)BaCl2+2AgNO3=2AgCl↓+Ba(NO3)2。(1)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2)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3)根据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进行分析;(4)根据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24.答案: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解析:解: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会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没有均匀预热,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水槽内的水可能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试管外壁有水,加热过程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合理即可).故答案为: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 根据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答案:产生大量白烟 氮气(或N2) 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要与氧气接触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红 NaCl NaCl、HCl解析:解:(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燃烧结束后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以推断: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2)①比较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发现二者不同的因素是: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而水中的白磷没有接触氧气。由此推断,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比较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不同因素是它们的着火点不同,实验中,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白磷发生燃烧,而热水的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据此推断,可燃物燃烧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酚酞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中,用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变为无色,此时溶液显中性或酸性。如果显中性,就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如果显酸性,就表示滴入的HCl过量,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HCl。故填:(1)产生大量白烟;氮气(或N2);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2)①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红;①NaCl;②NaCl、HCl。(1)根据实验现象和空气的成分分析解答。(2)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的因素。(3)根据酚酞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此题考查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氮气的性质,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中和反应实验,都是中考热点。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0-2021学年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北京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 育才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丹东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合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 分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普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泉州九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乌鲁木齐130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邢台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5:00:16
页数:21
价格:¥3
大小:509.19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