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甘蔗榨汁B.白醋挥发C.水果腐烂D.茶杯破碎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生石灰作干燥剂B.用铜丝制作导线C.用液氧作火箭助燃剂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3.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    )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B.对空气组成的研究C.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之后D.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4.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 增加B.b 增加C.c 减少D.d 减少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 C.取用块状固体D.液体读数6.对于下列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打开盛有酒精的细口瓶闻到酒精的气味--分子间有间隔B.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时,倒吸入集气瓶的水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红磷的量可能不足C.细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未成功--氧气可能不纯D.点燃氢气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未验纯7.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来水是纯净物B.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C.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排放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8.化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9.中秋时节,丹桂飘香.从分子的角度,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间存在间隔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高钙豆奶粉中的“钙”指的是单质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它们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 11.我县六堡镇盛产茶叶,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B.茶氨酸属于有机物,锌、硒指单质C.茶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7:14:3:2D.茶氨酸的化学式量是 174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到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由分子构成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1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B.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后的饮用水为纯净物C.水电解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15.酒后驾驶容易造成事故,“酒精检测仪”用于检查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R+2CO2↑+9H2O,则R的化学式应为(    )A.Cr2(SO4)3  B.CrSO4                    C.Cr2O3        D.CrS16.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碳元素、氢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17.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②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③三个镁离子______。④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2)写出符号“3SO42-”中数字的含义。①“3”表示______。②右上角的“2-”表示______。18.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的一种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锶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原子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由此推测锶元素在第______周期;(2)锶原子与______的化学性质相似(选填“钠”或“镁”,填元素符号),锶离子的符号为______;(3)如果锶原子核内有50个中子,则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19.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1)变化I表示的是______变化。(已知:●代表氧原子,〇代表硫原子)(2)图1中显示的是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20.高纯氧化锌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某研究小组 设计如下流程制备高纯氧化锌。(1)反应①体现了盐酸的______。A.挥发性   B.酸性   C.可燃性  D.碱性(2)反应②后 进行的分离操作名称是______。(3)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除得到氧化综外还生成两种常见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2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②______的质量。(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_____。(4)如图3,红磷燃烧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气球的作用______;锥形瓶内细沙______的作用。 22.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1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2)利用图2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高于白磷着火点)。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_____。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3)利用图3装置进行下列实验(烧杯中放着一支燃着的蜡烛),打开K。观察到蜡烛______,原因是______。(4)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某化学兴趣小组取100g草木灰于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溶液,当滴入40g稀盐酸时,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烧杯中的残余混合物质量为137.8g。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 (假设草木灰的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请计算草木灰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23.乙醇(C2H5OH)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以用乙烯(C2H4)与水反应来制备乙醇,其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 一定条件 C2H5OH.请计算:(1)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2)生产2.3 t乙醇理论上需要乙烯的质量。 24.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备金属铝。现有1.02t氧化铝完全反应,可制得金属铝的质量多少?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多少t?(提示:2Al2O3- 通电  4Al+3O2↑)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甘蔗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白醋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水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茶杯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B解析:解:A、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铜丝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用液氧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生石灰、铜、液氧、盐酸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答案:C解析:解: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研究出燃烧的本质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是在化学成为一门学科之后。B、对空气组成的研究典型实验也是拉瓦锡做的,是在化学成为一门学科之后。C、自从原子-分子论的确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此后化学才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所以C对。D、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是在原子概念确立之后。故选:C。 分析化学的发展史,理清各种成就的先后顺序,然后得出明确结果.了解化学发展史,是对前人成就的恳定,也是我们为化学发展而奋斗的动力.4.答案:B解析:解:读图可知,a为地表径流、b为下渗、c为地下径流、d为蒸发.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b增加.故选:B.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环节,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5.答案:D解析: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答案:A解析:解:A、打开盛有酒精的细口瓶闻到酒精的气味,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时,倒吸入集气瓶的水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因为红磷的量可能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细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未成功,可能是因为氧气不纯,铁丝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点燃氢气前未验纯,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答案:A解析:解:A、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自来水中除含水外还溶解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是混合物,故A错误;B、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小,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蒸馏水中不含有一些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所以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故B正确;C、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要严禁工业废水的任意拌放、滥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任意捧放,故C正确;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D正确.故选:A.A、根据自来水的组成和纯净物定义分析;B、根据人体需要很多微量元素进行分析;C、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D、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本题很简单为基础考查,只要根据书本所学知识即可解答,但一定要明白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并养成好的环保习惯.8.答案:A 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9.答案:B解析:解:“丹桂飘香”是由于“丹桂”的分子不断运动而向四周扩散而使周围空气中含有“丹桂”分子的结果;扩散过程不存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没有再分;故选B.物质由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很小、并不断运动,微粒间存在空隙;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的扩散、挥发等都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的结果.10.答案:B解析:解:A、高钙豆奶粉中的“钙”不是指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故选项说法错误。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它们的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A、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指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B、根据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构成与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乳化作用、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答案:D解析:解:A.茶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B.茶氨酸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锌、硒是指元素,故错误;C.由化学式C7H14O3N2可知,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7):(1×14):(16×3):(14×2)≠7:14:3:2,故错误;D.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茶氨酸的化学式量为12×7+14+16×3+14×2=174,故正确。故选:D。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B.根据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以及物质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化学式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C解析:解:A、碳酸盐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由分子构成,也可能由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推理正确。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C。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与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构成物质的粒子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答案:A解析:解;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常见的溶剂,故A正确;B、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后的饮用水,仍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不是纯净物,故B错误;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大部分的含盐量很高的海水,故D错误;故选:A。A、根据水的用途进行分析;B、根据水的净化进行分析;C、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D、根据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14.答案:C解析:解: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但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但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如中子不显电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氢氧化钠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根据已有的原子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粒子的电性、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合价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的概念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5.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2个,氢原子都是18个,反应前氧原子是37个,反应后应该是37个,其中24个包含在2R中,反应前铬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R中,反应前硫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包含在2R中,则R的化学式应为Cr2(SO4)3。故选: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6.答案:B解析: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O=CO+H2。A、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分别是+1价和-2价,反应后分别是0价和-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改变,故不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正确;D、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故选:B。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中涉及图示信息、文字信息,要求会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因此能够考查学生获得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17.答案:O 2P2O5 3Mg2+ Al+32O3 3个硫酸根离子 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解析:解:(1)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②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表示为2P2O5;③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三个镁离子表示为3Mg2+;④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故答案为:①O; ②2P2O5;③3Mg2+;④Al+32O3;(2)“3SO42-”中,①“3”表示3个硫酸根离子;②右上角的“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答案为:①3个硫酸根离子;②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1)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2)数字的含义。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8.答案:(1)金属; 38; 5; 五(2)Mg;Sr2+(3)88解析:本题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考查元素的分类、离子符号书写、原子核内质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的判断等,掌握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等知识,即可顺利解答。(1)锶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根据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元素的原子核内有38个质子,核外电子分布在5个电子层上运动,由此推测锶元素在第五周期。(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是2,二者化学性质相似;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2个电子变为阳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符号是Sr2+。(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中子数是50,故其相对原子质量是38+50=88。  19.答案:化学 混合物解析:解:(1)变化Ⅰ中,得到了新的分子,所以发生的属于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2)图1中存在着两种分子,所以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1)根据是否得到新的分子来分析;(2)根据所含分子的种类来分析。此题是对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化学式计算的考查题,明确反应图示中分子的构成掌握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0.答案:B;过滤;CO2、CO解析:解:(1)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体现了盐酸的酸性,故选:B; (2)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反应②后 进行的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3)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由于反应物为草酸锌,而生成物已知有氧化锌,从化学式的角度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缺少三个氧原子和两个碳原子,而提示是生成了两种常见气体,所以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2、CO。故答案为:(1)B;(2)过滤;(3)CO2、CO。(1)根据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进行分析;(2)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3)根据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由于反应物为草酸锌,而生成物已知有氧化锌,从化学式的角度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缺少三个氧原子和两个碳原子,而提示是生成了两种常见气体,所以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1.答案:B 2Mg+O2- 点燃  2MgO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部分生成物散逸到空气中 缓冲锥形瓶内的压力 防止锥形瓶炸裂解析:解:(1)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故选:B;(2)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 点燃  2MgO;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3)通过观察可知,镁燃烧时,一部分生成的氧化镁扩散到了空气中,会导致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4)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放出热量,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红磷燃烧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气球的作用缓冲锥形瓶内的压力,锥形瓶内细沙防止锥形瓶炸裂的作用。故答案为:(1)B;(2)①2Mg+O2- 点燃  2MgO;②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3)部分生成物散逸到空气中; (4)缓冲锥形瓶内的压力,防止锥形瓶炸裂。(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2)根据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4)根据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放出热量,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进行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22.答案:2KMnO4-  △   K2MnO4+MnO2+O2↑ 氧气不易溶于水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使烧杯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熄灭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解析: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填:2KMnO4-  △   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2)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使烧杯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提供热量,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使烧杯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提供热量;(3)图3装置打开K,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故可以观察到蜡烛熄灭,故填:熄灭;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40g-137.8g=2.2g,设碳酸钾的质量为xK2CO3+2HCl=2KCl+H2O+CO2↑138                                  44x                                      2.2g138x=442.2gx=6.9g草木灰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6.9g100g×100%=6.9%答:草木灰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6.9%。(1)根据氧气制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气的性质解答; (2)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3.答案:解:(1)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12×2+6×1+16×100%=52.2%;答: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2.2%;(2)设生产2.3 t乙醇理论上需要乙烯的质量为x。C2H4+H2O- 一定条件 C2H5OH28                               46x                               2.3 t2846=x2.3tx=1.4 t答:生产2.3 t乙醇理论上需要乙烯的质量为1.4 t。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乙醇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需要的乙烯的质量。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的能力;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24.答案:解:设可制得金属铝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y。2Al2O3- 通电  4Al+3O2↑ 204108   96 1.02tx      y2041.02t=108x=96yx=0.54ty=0.48t答:制得金属铝的质量为0.54t,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48t。解析:根据氧化铝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5:00:08 页数:19
价格:¥3 大小:173.81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