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第3讲)课时作业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走向高考】(新课标)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第3讲)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2·北京·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 B[解析] 《海国图志》是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的,主要是介绍了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故选。2.(2022·陕西西工大附中)晚清时期,部分官僚士大夫讲求“实学”,“经世致用”开始表现为“精于机器”“性喜制造”。这反映的思想观念是(  )A.工商皆本B.立宪改良C.实业救国D.师夷长技[答案] D[解析] 材料“精于机器、性喜制造”是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这一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A项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张;B、C两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救国主张。故应选D。3.(2022·嘉峪关押题卷)李鸿章晚年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既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茸,亦可支吾对付……。”这主要是说明其(  )A.肯定了西方先进技术B.主张开办洋务运动C.对清朝统治失去信心D.希望实行政治变革[答案] C[解析] 李鸿章个人认为,自己虽尽力举办洋务,但终究是一场空,因为他所服务的、维持的只是一间“破屋”,徒有虚表,只是勉强维持。这说明李鸿章对自己所效忠的王朝已丧失信心。分析选项,A、B各项都不全面,应排除;C项符合题意;阶级立场决定李鸿章不可能“实行政治变革”,故D项亦不合题意。所以应选C。4.(2022·天津·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答案] D-5-\n[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开始开眼看世界”是鸦片战争后的抵抗派;坚持“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普遍接受西式教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材料中李鸿章所询问的正是当时西方的先进科技成就。故应选D。5.(2022·安徽·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答案] C[解析] 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项;据图中数据比例,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有所下降,这不能体现“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排除B项;直到1936年,自然科学所占课时比重没有超过20%,且缺乏人文教育方面的数据,故D项不正确;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上升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有关,C项正确。6.(2022·海南·1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项正确。A项时间不符合;B项说法明显错误;“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C项错误。7.(2022·嘉峪关)《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近年来黎庶如何?”老农答道:“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  )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文言文雕琢、陈腐、艰涩难懂,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靠文学革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建设新文学。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就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应选C。8.(2022·西工大附中)康有为曾说:“我国向来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据此,他认为应该(  )A.发展资本主义B.提倡实业救国C.降低出口商税D.建立君主立宪制[答案] C-5-\n[解析] 依据材料“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可知,C项降低出口商税符合题意。9.(2022·百校联考)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曾上书说:“女子……自童幼加以刖刑,终身痛楚,……试观欧、美之人,体直气壮,为其母不裹足,传种易强也;回观吾国之民,尪弱纤偻,为其母裹足,故传种易弱也。”康有为的上书(  )①立足于国民的身心健康②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③要求男女完全平等④隐含了女性权利的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 本题材料中没有要求男女完全平等的信息,选项中太绝对的选项一般都要特别关注,③是错误的,排除。所以答案选C。10.(2022·高新一中)“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主张保留君主,从另外的材料又可以看出作者重视民力。总之,作者主张有限制的君权,即君主立宪,这恰恰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故应选B。11.(2022·陕西西工大附中)某官员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该文后的语句应该是(  )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C.“臣等再次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D.“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答案] C[解析] 材料是对人们不敢称“夷务”而改称“洋务”的批评,故后半句应大力倡导夷务。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12.(2022·扬州)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要“重估一切价值”,对中国进行深层文化结构的根本改造。从文明史的角度,他们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推动(  )A.东西方文化的交融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C.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D.传统文化的传播[答案] C[解析]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猛烈批判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力图通过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改造中国,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5-\n13.(2022·陕西西工大附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①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②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1)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①②。你如何评价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材料二 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年代事件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61年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1871年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国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2)依据上表,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方面。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康有为对待“祖宗之法”的看法,简要评论这些看法。[答案] (1)说明:①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宋朝把兵权、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基础。造成“三冗”局面。②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分散军权。重文轻武。评价:有利宋朝统治的稳固;造成宋朝政治保守和僵化。(2)主要方面:近代民主政体的扩展;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发展;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形成。(3)看法:康有为要突破顽固派坚守的旧制度和文化;把孔子描述成变法改革的先驱;认为社会发展变革是历史的必然。评论:论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维新变法作了理论准备;抨击了顽固派“祖宗之法”的陈腐观念。14.(2022·江西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伏尔泰《礼俗论》-5-\n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提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的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答案] (1)内容:儒家思想。原因: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旧的民族观念被打破,新的民族意识正在形成,救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2)作用:西方近代科技思想传入中国,改变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和社会生活,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改革和革新。儒家思想也一度被法国启蒙思想家用来打击欧洲封建制度。-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11:26 页数:5
价格:¥3 大小:101.9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