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专用)2022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四川专用)(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则县之     县:通“悬”,悬挂B.坐左转修武令坐:因犯……罪C.事亡如存事:侍奉D.蕃常疾之疾:嫉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璆下陈蕃之榻,使者造假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特点。8\n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C.陈蕃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D.陈蕃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3分)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_正_直_者_不_可_屈_曲_有_学_问_者_必_能_辨_是_非_以_不_可_屈_之_节_有_能_辨_是_非_之_明_又_为_言_事_之_官_而_俯_仰_默_默_无_异_众_人_是_果_贤_者_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有千里之望        望:名望、声望B.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聘:被聘用C.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疏:疏远D.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逮:达到、赶上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8\nB.C.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可以实现愿望。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9.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3分)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_以_此_时_明_去_就_之_分_而_欲_依_羽_以_成_功_名_陋_矣_虽_然_增_高_帝_之_所_畏_也_增_不_去_项_羽_不_亡_呜_呼_增_亦_人_杰_也_哉!(苏轼《范增论》)三、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3分)晏子死,景公操玉加于晏子而哭之。章子谏曰:“非礼也。”公_曰_昔_者_吾_与_夫_子_游_于_公_邑_之_上_一_日_而_三_不_听_寡_人_今_其_孰_能_然_乎_吾_失_夫_子_则_亡_何_礼_之_有_哀_尽_而_去。(《晏子春秋·外篇下》)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3分)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_贫_无_行_必_此_盗_相_君_之_璧_共_执_张_仪_掠_笞_数_百_不_服__之_其_妻_曰_嘻_子_毋_读_书_游_说_安_得_此_辱_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3分)忠_臣_之_事_君_也_莫_先_于_谏_下_能_言_之_上_能_听_之_则_王_道_光_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_而_不_谏_则_非_忠_臣_夫_谏_始_于_顺_辞_中_于_抗_义_终_于_死_节_以_成_君_休_以_宁_社_稷。《书》云:“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取材于《忠经·忠谏章第十五》)8\n1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3分)昔_年_过_洛_见_李_公_简_言_真_宗_既_东_封_访_天_下_隐_者_得_杞_人_杨_朴_能_诗_及_召_对_自_言_不_能_上_问_临_行_有_人_作_诗_送_卿_否?_朴曰:“唯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取材于苏轼《东坡志林》)1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3分)己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_东_向_而_立_则_水_帘_之_泉_泠_泠_出_其_左_而_桃_柳_数_十_株_蔚_蔚_绕_其_右_余_遂_依_石_壁_为_之_亭_亭_悉_以_石_石_柱_四_直_入_石_基_其_深_尺_有_咫_上_覆_以_石_板_令_永_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焉。(节选自《高山流水亭记》,有删改)16.2022·棠湖中学12月月考用“/”给下列句子断句。(2分)今_吾_不_测_汝_代_吾_为_子_可_不_仰_体_祖_父_母_之_心_乎_至_于_汝_母_更_倚_何_人_汝_若_不_孝_神_明_殛_之_矣。(原文为明·李应升《诫子书》)8\n课时作业(十一)1.D [解析]疾:憎恨。2.D [解析]D项,均为指示代词,这;A项,连词,因为/连词,来;B项,代词,他/语气词,不译;C项,副词,于是,就/介词,依靠。3.C [解析]“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这一信息错误。原文是“曹节等矫诏诛武等”。4.(1)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刻就向朝廷检举上书,另选清正廉明,能够颁布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大意正确3分,落实“举”“班”两字的各1分)(2)他们认为远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大意正确1分,落实“遁世”“退”两处的各1分)[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是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的贪污暴虐逼迫,才使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蕃)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心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惊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蕃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5.8\n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断对三处给1分,如果“夫正直者”和“有学问者”后面未断不扣分)[断句译文]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我还有些怀疑。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凭借着不可弯曲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6.A [解析]望:愿望、期望。7.C [解析]A项,代词,他的;代词,那个。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项,都是助词,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D项,副词,于是、就;介词,依靠、凭借。8.B [解析]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就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9.(1)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拜见。(“逐”“去”“走”各1分,句意1分)(2)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没有贤德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不己用”“怨”“贱”“雠”各1分)[参考译文]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称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祖先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待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得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拜见。”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侍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没有贤德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没有贤德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灭亡,能够办得到吗?”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那些历史上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那些历史上让8\n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10.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解析]可借助于标志词辅助断句。“矣”“也”“呜呼”几个虚词处可断开;再根据“增”与“增不去”两处对比断开。[断句译文]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11.公曰/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邑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哀尽而去(标记“/”处,每断对两处,得1分;每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标记“//”之处,可断可不断,不赋分)[解析]此题断句的标志词有“曰”“乎”等,特殊句式“何礼之有”前后均需断开。[断句译文]晏子去世了,景王拿着玉放在晏子身上痛哭。章子进谏说:“这不是该有的礼节。”景公说:“我曾经与晏子在公邑之上游览,晏子那一天三次不屈从我,现在还能这样吗?我失去了晏子就要灭亡了,还讲究什么礼节?”极尽哀痛才离开。12.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每三处1分)[断句译文]张仪完成学业之后就去游说天下诸侯。他曾经在楚国相国手下做事,后来楚国相国丢了一块玉璧,其他人认为是张仪所为,说:“张仪生活贫穷,品德低下,一定是他偷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抓起来,打了他几百鞭子。张仪始终不承认,最后只好把他放了。张仪的妻子说:“唉,要不是你读书、到处游说诸侯,怎么会受到这样的羞辱?”张仪对妻子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张仪说:“那就够了。”13.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则王道光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夫谏始于顺辞/中于抗义/终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书》云:“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每三处1分)[解析]除了整体理解大意外,可借助标志词和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断句。此题从句式上看,第一句画线句的“下能……”和“上能……”是整句,对举,中间应断开;从修辞上看,第二句画线句的“始于……”“中于……”“终于……”是排比,断开,“以成……”“以宁……”是整句,断开。另外,虚词“之”“矣”“夫”“以”等也是断句的标志词。[断句译文]忠臣侍奉君主,最主要的是诤谏。在下之官能直言诤谏,而在上之人能择善采纳,以仁义治国的主张那么就可以发扬光大了。在下对在上的诤谏最好是在事情没办并未形成损失之前,其次在暴露出缺点错误时诤谏,再次是在自己造成损失时诤谏。因怕违背在上之意而不敢诤谏,那就不是中良之臣。忠臣最初诤谏时言辞尚顺情而发,往后便是直言反对,最终是以死相谏,并以此来成就君主之善,使国家安宁。《尚书》中说:“绳直可以正木,忠臣可以正主。”14.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每三处1分)8\n[断句译文]从前经过洛阳,见到李公简听他讲了一个笑话:说是宋真宗时,到处寻访天下的隐士。有一个叫杨朴的,颇有诗名,可召见之后,他却说自己不会作诗。于是宋真宗问他:“临行的时候,可有人作诗送你吗?”杨朴回答:“只有我的小妾送了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听了大笑,放他归隐山林。15.余东向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余遂依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每三处1分)[断句译文]我穿过涧水向西,得见一面石壁,平地而出,天然形成,下面拥围着石基。我从东面下去站立观看,见水帘山泉泠泠作响在其左侧流出,数十株桃柳郁郁葱葱在其右侧围绕。于是我便倚靠石壁建造山亭,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有四根石柱,直接插入石基,插入深度一尺八寸,上面覆盖石板。建造起这个亭子,可以万年不坏。永远让登泰山的人中途得以休息。16.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每三处1分)[断句译文]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我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谁呢?你如果不孝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40:39 页数:8
价格:¥3 大小:356.3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