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11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以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辞不受辞: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令弟子趣驾,辞而行。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二、《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16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第18页共18页 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人恒过然后能改B.为:何为者也/或异二者之为C.以:吾欲辱之,何以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之:要离之刺庆忌/甚矣,汝之不惠2.翻译下面句子。(4分)(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3.【甲】文中秦王对唐睢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愤怒-------------------------道谦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___________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2分)5.唐睢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睢主要是靠_______取胜,晏子主要是靠________取胜。(4分)三、《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15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②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③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注释】①豕(shǐ):猪。②蒲:水杨树。③笞(chī):用竹板、荆条打。④鬻(yù):卖。第18页共18页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B.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C.王育少孤贫孤独D.育将鬻己以偿偿还2.下列加粗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无鲜肥滋味之享何陋之有(《陋室铭》)B.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岳阳楼记》)C.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D.令育与其子同学欲穷其林(《桃花源记》)3.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②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4.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强调了宋濂和王育求学路上的艰难困苦。5.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四、《曹刿论战》比较阅读(16分)【甲】第18页共18页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墓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选文有删改)【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又何间焉()②小大之狱()③匈奴得之()④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将鼓之蛮夷爱之B.必以信宽大信人C.何以战以其头为饮器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募能使者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第18页共18页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11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①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盂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②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③,发甲卒为穿圹④,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大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⑤,令“葬之于人腹肠”。(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注】①棺椁(guǒ):套棺。②文梓:有纹理的梓树。③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④穿圹(kuàng):摭墓穴,挖坟坑。⑤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B.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C.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D.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之蔽甚矣蔽:所受的蒙蔽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讽刺C.发甲卒为穿圹甲卒:士兵D.王乃使以马属太官属:通“嘱”,交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第18页共18页 ⑵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忌讽谏齐王时,采用类比方式说理,层层推进,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B.齐王真诚采纳邹忌的谏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实现齐国大治。C.楚王宠爱马,让他的爱马在吃、穿、住等方面过着优裕的生活,最终导致马肥胖而死。D.楚王欲以人君礼葬马,优孟冒死直言,以退为进,消除楚王排斥心理,成功说服楚王。六、《出师表》比较阅读(18分)【甲】臣本布农,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斋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越石父①贤,在缧绁②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③赎之,载归。弗谢③,入闺④,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⑥,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⑦,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⑧于不知己而信⑨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⑩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越石父:齐人。②缧绁(léixiè):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③骖:指一车三马或四马中两旁的马匹。④谢:告辞(这是文中晏子的表现)。⑤闺:内室。⑥懼(jué)然:惊异的样子。⑦厄:困苦,灾难。⑧诎(qū):通“屈”,委屈。⑨信:通“伸”,伸展。⑩感寤:有所感而觉悟。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②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④彼不知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2.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A.由是感激/是知己B.解左骖赎之/前人之述备矣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兵甲已足D.何子求绝之速也/绝巘多生怪柏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第18页共18页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②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4.【甲】文中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乙】文中越石父“请绝”,请根据两文内容分别说说原因。(4分)5.从【乙】文中晏子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4分)七、《陈涉世家》比较阅读(13分)【甲】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酒数行①,腊涕泣曰:“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②,农桑不足以供应。暴虐如是,能无愠乎?诸君以为何如?”皆愤愤曰:“惟命!”腊曰:“三十年来,元老旧臣贬死殆尽,当轴③者皆龌龊④邪佞⑤之徒。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⑥之扰,尤所弗堪⑦。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朝廷得报,调习兵食⑧,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此时当已大定,无足虑也。况西北二虏⑨岁币百万,朝廷军国经费十万,多出东南;我既据有江表,必将酷取于中原。中原不堪,必生内变。二虏闻之,亦将乘机而入。腹背受敌,虽有伊、吕,不能为之谋也。我但划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皆曰:“善!”遂部署其众千余人,见官吏、公使人皆杀之。民方苦于侵渔,果云集响应。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众殆⑩百万,四方大震。         (选自《方腊起义》)注:①行:量词,表示斟酒的遍数。②渔:掠夺。③轴:权要的地位。④龌龊:恶浊,不干净。⑤佞:用巧言奉承人,奸伪。⑥花石:指花石纲,是宋徽宗时运输东南奇花异石船只的编组。⑦尤所弗堪:特别不能令人忍受。⑧调习兵食:调集训练军队和调拨粮饷。⑨虏:对敌人的蔑称,这里指辽、西夏。⑩殆:近于。1.解释下列语句中文言词语的意思。(3分)    第18页共18页 (1)徇蕲以东  徇:     (2)能无愠乎  愠:     (3)中原不堪堪: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民方苦于侵渔    3.阅读两段文字,说说陈涉与方腊的起义动员有何不同。(4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答案版(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11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以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2)孔子辞不受辞:谢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第18页共18页 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对比论证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参考译文】(二)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二、《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16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D)A.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人恒过然后能改B.为:何为者也/或异二者之为C.以:吾欲辱之,何以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之:要离之刺庆忌/甚矣,汝之不惠2.翻译下面句子。(4分)(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3.【甲】文中秦王对唐睢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愤怒-------------------------道谦第18页共18页 威胁害怕(色挠)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郑重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2分)5.唐睢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睢主要是靠__勇敢取胜,晏子主要是靠___智慧取胜。(4分)【参考译文】【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三、《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15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②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③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注释】①豕(shǐ):猪。②蒲:水杨树。③笞(chī):用竹板、荆条打。④鬻(yù):卖。【参考译文】第18页共18页 【乙】 王育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很贫穷。他作为别人家的苦工,负责放牧猪羊(牲畜),其地点离学堂很近。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卖掉),请书生帮他抄书。后来王育截断水杨树枝条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都不停止。后来王育放牧时把牲畜弄丢了他的雇主鞭打他。王育准备卖身以偿还牲畜的损失,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代王育偿还了牲畜的损失,并且供给衣服和食物,使王育与他的子女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够博通经史,后来在伪汉作官,直到太傅的职位。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2分)A.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B.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C.王育少孤贫孤独D.育将鬻己以偿偿还2.下列加粗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A.无鲜肥滋味之享何陋之有(《陋室铭》)B.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岳阳楼记》)C.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D.令育与其子同学欲穷其林(《桃花源记》)3.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②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后来王育截取水杨树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从来没有停止。4.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3分)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强调了宋濂和王育求学路上的艰难困苦。5.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关键: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启示:宋濂、王育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遏到困难,只有勇于面对,坚持不懈,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成。四、《曹刿论战》比较阅读(16分)【甲】第18页共18页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墓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选文有删改)【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又何间焉()②小大之狱()③匈奴得之()④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①参与;②指诉讼事件;③俘获;④逃跑。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2分)A.公将鼓之蛮夷爱之B.必以信宽大信人C.何以战以其头为饮器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募能使者【解析】A项,音节助词,不译/之:代词,他,指张骞;B项,守信/信:诚实;C项,凭借/用。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第18页共18页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②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曹刿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积极“请见”;关心国家命运,详问战前政治准备,“战则请从”(请战)。 张骞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参考译文】【乙】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汉王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言,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国又是必经之路,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月氏,与甘父一起离开陇西,出使月氏。途径匈奴,被匈奴人截获,被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孩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肯投降。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当地人)喜欢他。单于死了,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便带着他的匈奴妻子以及甘父一起逃跑回到汉朝。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汉十三年,只有他们二人得以回还。张骞以校尉的身份随从大将军攻打匈奴,他知道水源和有牧草的地方,军队能够没有物资缺乏,……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与汉朝相往来了。五、《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11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①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盂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②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③第18页共18页 ,发甲卒为穿圹④,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大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⑤,令“葬之于人腹肠”。(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注】①棺椁(guǒ):套棺。②文梓:有纹理的梓树。③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④穿圹(kuàng):摭墓穴,挖坟坑。⑤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2分)A.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B.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C.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D.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根据句子意思划分节奏,应选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王之蔽甚矣蔽:所受的蒙蔽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讽刺C.发甲卒为穿圹甲卒:士兵D.王乃使以马属太官属:通“嘱”,交付【解析】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B项有误,“面刺”的意思是“当面指责”,“刺”是“斥责、指责”的意思。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⑵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⑴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⑵诸侯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知道大王是很看重马而很轻看人的。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邹忌讽谏齐王时,采用类比方式说理,层层推进,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B.齐王真诚采纳邹忌的谏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实现齐国大治。C.楚王宠爱马,让他的爱马在吃、穿、住等方面过着优裕的生活,最终导致马肥胖而死。D.楚王欲以人君礼葬马,优孟冒死直言,以退为进,消除楚王排斥心理,成功说服楚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D项第18页共18页 “楚王欲以人君礼葬马”和“冒死直言”有误,楚庄王想“以棺椁大夫礼葬之”,群臣直言进谏遭到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言辞诙谐幽默,说是以大夫之礼葬马不够隆重,应以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使庄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收回成命。故选D。【参考译文】(乙)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楚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槨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庄王说:“为什么?”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美玉做内棺,有花纹的梓木做外椁,楩、枫、豫、樟各色上等木材做护棺的题凑,调集大批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让年迈体弱的人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头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守卫,建一座庙宇,享用太牢的祭祀,再划出万户的地方给他作奉邑。诸侯们听到这个消息,全都知道大王是很看重马而很轻看人的。”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于是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下令“请把它安葬在人们的胃肠里”。六、《出师表》比较阅读(18分)【甲】臣本布农,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斋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石父①贤,在缧绁②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③赎之,载归。弗谢③,入闺④,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⑥,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⑦,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⑧于不知己而信⑨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⑩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越石父:齐人。②缧绁(léixiè):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③骖:指一车三马或四马中两旁的马匹。④谢:告辞(这是文中晏子的表现)。⑤闺:内室。⑥懼(jué)然:惊异的样子。⑦厄:困苦,灾难。⑧诎速(qū):通“屈”,委屈。⑨信:通“伸”,伸展。⑩感寤:有所感而觉悟。第18页共18页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躬耕于南阳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④彼不知我也⑴亲自。⑵奔走效劳。⑶听说。⑷了解。2.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C)(2分)A.由是感激/是知己B.解左骖赎之/前人之述备矣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兵甲已足D.何子求绝之速也/绝巘多生怪柏【解析】A项,代词,这/判断词,是。B项,代词/助词,的。D项,绝交/极。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②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⑴(先帝)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⑵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4.【甲】文中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乙】文中越石父“请绝”,请根据两文内容分别说说原因。(4分)【甲】文中因为刘备三顺茅庐,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乙】文中因为晏子对越石父“知而无礼”。(意近即可)5.从【乙】文中晏子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4分)⑴爱惜人才。⑵遇到问题,善于沟通、解决。⑶知错就改。(答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第18页共18页 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七、《陈涉世家》比较阅读(13分)【甲】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酒数行①,腊涕泣曰:“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②,农桑不足以供应。暴虐如是,能无愠乎?诸君以为何如?”皆愤愤曰:“惟命!”腊曰:“三十年来,元老旧臣贬死殆尽,当轴③者皆龌龊④邪佞⑤之徒。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⑥之扰,尤所弗堪⑦。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朝廷得报,调习兵食⑧,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此时当已大定,无足虑也。况西北二虏⑨岁币百万,朝廷军国经费十万,多出东南;我既据有江表,必将酷取于中原。中原不堪,必生内变。二虏闻之,亦将乘机而入。腹背受敌,虽有伊、吕,不能为之谋也。我但划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皆曰:“善!”遂部署其众千余人,见官吏、公使人皆杀之。民方苦于侵渔,果云集响应。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众殆⑩百万,四方大震。         (选自《方腊起义》)注:①行:量词,表示斟酒的遍数。②渔:掠夺。③轴:权要的地位。④龌龊:恶浊,不干净。⑤佞:用巧言奉承人,奸伪。⑥花石:指花石纲,是宋徽宗时运输东南奇花异石船只的编组。⑦尤所弗堪:特别不能令人忍受。⑧调习兵食:调集训练军队和调拨粮饷。⑨虏:对敌人的蔑称,这里指辽、西夏。⑩殆:近于。1.解释下列语句中文言词语的意思。(3分)    (1)徇蕲以东  徇:     (2)能无愠乎  愠:     (3)中原不堪堪:__________(1)攻占(2)怨恨(3)忍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民方苦于侵渔    (1)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2)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第18页共18页 (3)百姓正苦于官吏掠夺勒索3.阅读两段文字,说说陈涉与方腊的起义动员有何不同。(4分)陈涉先指出徒属面临的绝境,进而指出起义是最佳选择,最后激励徒属的斗志,坚定他们的信心。方腊先揭露了北宋王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然后具体分析了起义的胜算很大。第18页共18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08 22:10:04 页数:18
价格:¥5 大小:132.5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