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走向“大一统”_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含解析20230305234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走向“大一统”_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含解析20230305234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7
2
/7
剩余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课后限时集训(三) 走向“大一统”——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济宁模拟)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到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下面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时期客卿主要事迹秦孝公时期卫国人商鞅两度推行改革,厉行法治,使秦国日渐富强秦惠文王时期魏国人张仪提倡“连横”,诱使各国与秦结交,瓦解六国联盟秦昭王时期魏国人范雎献“远交近攻”之策秦王嬴政时期楚国人李斯献离间计策,分化六国,帮助秦国逐一消灭六国该表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B.重视引进人才促进了统一大业C.通过笼络人才削弱其他国家D.以重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B [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众多被秦国所重用的客卿的主要事迹,大都涉及秦国的富强和统一六国的计谋,据此可知,这反映出秦国比较重视引进外来人才,以促进其统一六国的大业,故选B项;表格中所列诸多客卿的主要事迹,不仅涉及秦国的改革,还有统一六国的计谋,排除A项;秦国大量重用客卿,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统一六国的宏大志向,而不仅仅是削弱其他国家,排除C项;通过题干表格中所列举的诸多客卿的事迹可知,其活动内容与打击本国贵族无关,排除D项。]2.(2020·淮北模拟)先秦时期,卿多指爵位;及至秦汉,卿在保留爵位内涵的同时又渐向官职靠拢,逐渐形成了包括九卿制度在内的三公九卿制。这一变化体现出( )A.政治模式的演进 B.等级体制的强化C.爵位制度的成熟D.贵族政治的发展A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先秦时期,卿大多是爵位的象征,到秦汉时期,卿除去爵位象征之外,又增加了“官职”的含义,这体现出从秦朝开始,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n这属于政治模式演进的范畴,故选A项;“卿”的含义由“爵位”向“官职”演进,不涉及等级体制的变化,排除B项;秦汉时期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演进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官僚政治并没有成熟,排除C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卿”内容的变化,反映出贵族政治的弱化,而不是发展,排除D项。]3.(2020·呼和浩特调研)秦朝的廷议制度主要讨论有关国家的基本制度和重要的方针政策。参加廷议的既有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包括职卑权轻的博士(皇帝的顾问、智囊)。秦始皇让博士参加廷议旨在( )A.加强君主的独断裁决B.监督制约丞相的权力C.扩大统治集团的基础D.提高儒生的政治待遇C [根据材料秦朝能够参加廷议的人员既有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包括职卑权轻的博士可知,皇帝是为了扩大统治集团的基础,故选C项;多人廷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的独断裁决,排除A项;让博士参加廷议不是为了制约丞相,排除B项;让博士参加廷议不能提高儒生的政治待遇,排除D项。]4.(2020·太原模拟)湖北睡虎地出土秦简中有当地郡守发布的告示,其内容包括: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这反映了( )A.秦秉承儒家的民本思想B.儒法结合巩固了秦朝统治C.秦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D.秦始皇希望成为仁王圣主C [材料中“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行善”说明郡守告示体现了法律防止恶行出现,促使百姓行善,民众行善事则社会稳定,说明秦朝重视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时法家思想占据主要地位,秦朝并未秉承儒家民本思想,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并未实行儒法结合,而是尊崇法家思想,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劝导民众行善的方式仍是“法律”,结合秦朝尊崇法家思想,可知秦始皇是要成为“霸主”而非做“仁王”,排除D项。]5.(2020·皖南联考)曹参为汉相时,选择身边作为助手的官员,专门任用“木讷于文辞”的“忠厚长者”,而部下有言辞激切、刻意追求个人声名的,均予以斥退。这一做法( )A.致力于强化相权B.顺应民心以否定秦法C.提高了行政效率D.体现无为的时代特征D [由材料“专门任用‘木讷于文辞’的‘忠厚长者’,而部下有言辞激切、刻意追求个人声名的,均予以斥退”可知曹参在官员选择方面选择老成持重之人,而不是急功近利之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是西汉初年吸取秦暴政而亡的历史教训,实行无为而治的表现,故选D项;材料反映曹参的用人原则,不能说明其目的是强化相权,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秦法,排除B项;由材料难以判断曹参的用人原则能否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n6.(2020·广东模拟)汉武帝曾将关中北部的东界由黄河一线向东推进至太行山一线,将关中中部的函谷关向东迁移了三百里,从而极大地拓广了关中范围。他还将此区域内的侯国一次性迁到太行山以东地区重新安置。汉武帝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王国经济实力B.巩固关中控御全国C.逐步废除分封制度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B [关中地区是汉朝都城所在地,是其统治的核心地区,拓广关中范围并迁徙其区域内的侯国,有利于加强对关中的统治,进而起到控御全国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仅提及将关中地区的侯国外迁,并未提及限制其经济发展等相关措施,无法体现削弱王国经济实力,排除A项;将关中地区的侯国外迁,引起的只是这些侯国地理位置的变化,并不能体现逐步废除分封制度,排除C项;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只是其目的之一,但并非主要目的,排除D项。]7.(2020·合肥质检)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其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平定“七国之乱”D.促进选官制度完善A [根据材料“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可知,汉文帝时增加王国的数量是为了制约原来诸侯国,而且王国重要官员的任免由中央决定,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地方行政效率无关,排除B项;“七国之乱”是靠武力平定的,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汉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不是选官制度,排除D项。]8.(2020·遂宁诊断)汉初实行征兵制,但兵员由地方训练,中央的南军和北军由郡国轮流征调而来,汉武帝扩大了中央常备军的编制,还从边郡和少数民族中募兵,先后建立了“期门军”“羽林军”等,汉武帝这些措施( )A.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使得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D.全面解决了北部边患问题A [材料中汉武帝时把原本训练兵员的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扩大了中央常备军的编制,还从边郡和少数民族中募兵,先后建立了“期门军”“羽林军”等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汉武帝实施推恩令使得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排除B项;将训练兵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可以削弱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但“消除了”过于绝对,排除C项;从边郡和少数民族中募兵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北部边患问题,但“全面解决了”过于绝对,排除D项。]9.(2020·宜春模拟)汉武帝时起用了提倡新儒学的董仲舒、打败匈奴的卫青、主张专卖的桑弘羊、汉赋大师司马相如、太史令司马迁等人才为官。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nA.国家战略的需要 B.科举制度的发展C.大兴文治的结果 D.血缘政治的终结A [根据材料“汉武帝时起用了提倡新儒学的董仲舒、打败匈奴的卫青、主张专卖的桑弘羊、汉赋大师司马相如、太史令司马迁等人才为官”可知,汉武帝出于对大一统的国家战略需要,起用了各方面的人才,故选A项;科举制在隋朝才创立,排除B项;汉武帝起用卫青属于武功,排除C项;“终结”说法绝对,排除D项。]10.(2020·青岛质检)钱穆认为: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然终不能再兴……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这说明秦汉( )A.结束分封制,实施郡县制B.开创并巩固中央集权制度C.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D.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 [根据材料“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可知,秦汉开创并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故选B项;根据材料“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已结束分封制,实施郡县制,排除A项;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与材料所述时间“秦汉”不符,排除C项;秦朝郡县制的确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与材料所述时间“秦汉”不符,排除D项。]11.(2020·厦门质检)汉朝雩祭(雨神祭祀)中,有设土龙求雨的明确规定,包括了长短、数量、方位、距离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还辟专章详叙设土龙求雨的祭奠仪式。由此可见,当时( )A.佛教龙王观念与本土崇龙传统融合B.神灵崇拜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方式C.龙的形象开始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D.道教方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 [“雨神祭祀”“设土龙求雨”体现了通过神灵崇拜的方式追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理想,而汉朝将其作为一种祭祀礼仪专门进行了规定,说明当时神灵崇拜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方式,故选B项;材料仅提及“设土龙求雨”,并未提及佛教龙王观念,且董仲舒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排除A项;C项“开始”一词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根据所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知识可知,汉朝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受到道教方术的冲击,排除D项。]12.汉武帝令御史大夫调查文帝陵园被盗一案,时任御史大夫的张汤想依照律法追查丞相庄青翟明知故纵之罪,丞相对此非常忧虑。据此可知张汤( )\nA.佐助丞相,协理朝政B.奉诏督办,并无实权C.职在监察,典正法度D.以卑临尊,架空相权C [由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始设于秦朝,负责监察百官,典正法度,故选C项;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虽可以佐助丞相,协理朝政,但是材料中张汤依法追查丞相的做法并不是在履行这一职责,排除A项;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朝廷监察官,握有实权,排除B项;材料中张汤只是依法追查丞相的罪责,而并非要架空相权,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朔二年(前127年)后,汉武帝出台了“推恩令”“附益法”“阿党法”等一系列措施,使各诸侯国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了。在此基础上,对官吏的监察被提上议事日程。汉初,各地方不定期地派遣御史去监察。汉文帝时因御史失职不监,因而特派遣丞相出刺,并监察御史。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以后部刺史又改称为刺史。当时,中央政权的稳定还存在隐忧,如丞相权力过大;军权分散。——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由于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因此在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以后,监察制度才获得了独立的发展。……凡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正是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均极为重视。——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设立刺史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7分)(3)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简要评价。(10分)[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使各诸侯国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了”得出封国问题基本解决,中央集权巩固;由材料一“汉文帝时因御史失职不监,因而特派遣丞相出刺,并监察御史”得出御史监察不力,监察制度有待改进;由材料一“中央政权的稳定还存在隐忧,如丞相权力过大;军权分散”得出政权存在隐忧,皇权不够集中。第(2)问,由材料二“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得出历史悠久,制度完整、严密;由材料二“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得出以监督政府官员为主;由材料二“凡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得出监察职责范围广。第(3)问,由材料二“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得出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官员的执政行为,\n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与社会稳定;由材料二“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得出对地方割据势力具有一定监督、防范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结合古代专制制度的特点得出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以至监察机构徇私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答案] (1)背景:封国问题基本解决,中央集权巩固;御史监察不力,监察制度有待改进;政权存在隐忧,皇权不够集中。(答出两点即可)(2)特点:历史悠久;制度完整、严密;以监督政府官员为主;监察职责范围广。(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官员的执政行为,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与社会稳定;对地方割据势力具有一定监督、防范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以至监察机构徇私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而中国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迈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给出了两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观点,其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其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连续性与变革性。考生可从中选择一个观点进行阐述,阐述时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 示例: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阐述: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法家的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n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统一性中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程朱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原因: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又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总结: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存在的特点,这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展的。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9国家治理与经济管理_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经济发展含解析20230305245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8隋唐宋元时期思想文化的时代特色_宋明理学和唐宋科技文化含解析20230305244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_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含解析20230305243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隋唐宋元时期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_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调整含解析20230305242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4治国之本务_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变迁含解析20230305240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3工业革命的狂飙_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含解析20230305227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冲破禁锢的奋斗_民国时期经济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变迁含解析20230305217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工业文明的冲击_晚清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20230305215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走向“大一统”_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课题综合检测含解析20230322166
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202302251179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8:59
页数:7
价格:¥3
大小:101.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