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隋唐宋元时期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_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调整含解析20230305242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隋唐宋元时期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_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调整含解析20230305242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7
2
/7
剩余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课后限时集训(六) 隋唐、宋元时期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调整(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日照高三校际联考)隋文帝时改宇文泰所赐蕃姓,废除宇文氏的六官制度,恢复原来汉族姓氏、汉魏以来的传统官制和华夏礼仪。此举旨在( )A.凝聚人心促进政治统一B.笼络士人扩大统治根基C.移风易俗促进民族交融D.打击门阀防范地方割据A [隋文帝改蕃姓,废除北周六官制度,恢复汉制与华夏礼仪,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构建政权合法性,强化国家认同,以促进政治统一,故选A项。]2.(2020·厦门高三质检)在《帝范》中,李世民数次引用荀子之语说明治道,如“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则影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析,离也”。据此可知,李世民( )A.强调了令行禁止的集权理念B.凸显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反思了隋亡唐兴的经验教训D.实践了经世治民的辩证思想C [材料中李世民引用荀子之语,意在强调君主要实行德治,用仁义拉拢民心,君主以身作则,才能上下一心,这体现了其对隋朝暴政而亡的反思,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荀子的王道思想,令行禁止的集权理念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李世民作为唐朝皇帝,维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凸显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排除B项;根据材料“数次引用”可知,材料凸显的是李世民对君民关系的一种论述,而非实践,排除D项。]3.(2020·日照高三模拟)《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涉及社会安全的重大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 )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A [根据材料“但谋反叛逆等涉及社会安全的重大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可知中国古代司法重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n故选A项;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主要是外儒内法,并非“内儒外法”,排除B项;根据材料“但谋反叛逆等涉及社会安全的重大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可知中国古代司法强调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意义,并非“家庭伦理”,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司法中的法治精神,未涉及德治,排除D项。]4.(2020·海南高考调研)下面为唐朝三省的位置简图(太极宫为皇宫)。由图中信息可推知唐朝( )A.尚书省在三省中权力最大B.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较松散C.三省体制能有效制约皇权D.中书门下两省辅助皇帝决策D [根据图示可知,中书省和门下书分别在皇宫的左右侧办公,便于皇帝宣召,辅助皇帝决策,故选D项;材料强调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议政职能,没有反映出尚书省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书省和门下书的职能,没有体现出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排除B项;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掌握最终决策权,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制约皇权,排除C项。]5.(2020·玉林、贵港、柳州、百色高三联考)唐代中后期,节度观察使成为道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并拥有司法权。到五代时期,节度判官和观察判官并称为“两使判官”,代表节度观察使具体承担了对州县司法案件的审复工作,改变了唐初州县案件直接上报朝廷、由刑部进行审复的司法程序。这种变化( )A.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B.扭转了武夫乱政的割据局势C.适应国家法制化运作的需要D.促进了司法审复程序的完善\nD [根据材料“唐代中后期,节度观察使成为道一级地方行政长官……改变了唐初州县案件直接上报朝廷、由刑部进行审复的司法程序”可知,司法变革适应了唐后期地方制度变化的需要,有利于司法审复程序的完善,故选D项。]6.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其中601名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这反映了当时( )A.门第观念的淡化 B.社会控制程度有所松弛C.社会阶层的流动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 [材料反映出宋代平民出身的进士比例较高,占到绝对多数,说明下层平民逐渐获得了大量的升迁机会,社会阶层的流动增强,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可知,门第观念仍然具有影响,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宋朝是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D项。]7.(2020·怀化高三模拟)宋代对官民的服色有严格的规定:官员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至于普通老百姓,只能穿黑白二色。从穿戴的服饰,可辨认出士、农、工、商各行业的特点。这反映出宋代( )A.社会阶层相对固化B.社会分工明显C.礼仪文化制度世俗化D.专制色彩浓厚C [官民服装的颜色属于服饰礼仪文化,从材料中宋代官民穿戴的服饰能体现出士农工商各行业的特点,可知礼仪文化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故选C项;材料仅体现了宋代官民的服饰颜色能辨认出从事的行业,并不代表人们从事的行业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表明社会阶层相对固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官民的服饰体现出从事的行业,并不是强调社会分工明显,排除B项;从材料中宋代官民穿戴的服饰可以辨认出从事的行业,可知服饰体现出行业差别,与专制色彩浓厚无关,排除D项。]8.(2020·茂名高三测试)“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该观点认为宋朝政制( )A.造成沉重的财政困难B.引发严重的边疆危机C.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D.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D [材料强调宋代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政策,通过相关措施削弱地方的军事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故D项正确。]9.(2020·绵阳高三适应性考试)宋神宗时期,按照《唐六典》记载重新恢复唐朝三省六部职官体系,使机构、官员名副其实,皆有定编、定员和固定的职责。这一做法( )A.解决了北宋冗官问题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B [从材料中,宋代恢复唐朝三省六部职官体系,使得中央机构有了固定编\n制、人员和固定的职责,可知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官员的数量多少,无法得出解决了北宋冗官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宋神宗时期对中央官员和机构的改革,没有涉及地方管理体系的变化,体现不出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宋神宗时期对中央官员和机构的调整,没有涉及国家决策权归属的变化,无法体现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D项。]10.(2020·唐山高三模拟)南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鉴于泉州城内水沟湮阏岁久,“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乃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这体现出当时政府( )A.关注公共卫生状况B.重视水利工程整修C.关注民众娱乐生活D.重视城市规划建设A [根据材料“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可知,由于水沟淤塞导致疫病流行,因此真德秀清理沟渠以预防疫病,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真德秀为预防疫病清理沟渠,与整修水利工程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真德秀为预防疫病清理沟渠,与娱乐生活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真德秀为预防疫病清理沟渠,不能反映重视城市规划,排除D项。]11.(2020·皖南八校高三联考)元世祖末期,行省官在一地任职五年以上的时有发生。《久任官员迁转》颁布后,“行省官久任”的现象虽然迟迟未能绝迹,但行省官迁调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变化( )A.折射出行省地位的下降B.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C.说明行省体制已固定化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B [由材料“行省官久任的现象虽然迟迟未能绝迹,但行省官迁调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可知元代行省官员由在一地长期任职,逐渐走向定期迁调,这一变化有利于抑制行省长官势力的膨胀,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只反映出对行省长官任期的改革,并不影响行省的行政级别,排除A项;材料中仅反映了对行省官员的管理,不能说明行省体制的固定,排除C项;材料中的变化不是针对边疆地区,排除D项。]12.(2020·盐城高三模拟)下表是世祖至元五年四川行省请示中书省的咨文及中书省的回复。咨文但有罪名,除钦依圣旨体例及中书省明文检拟外,有该载不尽罪名,不知凭何例定夺,请定度事回复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拟定明白罪名。除重刑结案咨文外,轻囚就便量请(情)断遣,请依上施行据此可知,元代( )\nA.中书省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B.审理狱案都要依据皇帝旨意C.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最终确立C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与材料中“四川行省请示中书省”相符,故选C项;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而非司法机关,排除A项;“请示中书省的咨文及中书省的回复”并非皇帝旨意,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选官制度的演变影响着传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兴起。……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而政府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擅自做主。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擅权,有效防止了私人势力集团的形成。——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均田制”和“门阀制”下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代谦、别朝霞《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来自唐代中国的证据》材料三 在唐代,人们兼重门第、科第,因而,科举制度的“机会平等”原则尚难完全实现。……至宋以后,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旧门阀,还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新门阀俱已衰落凋零,来自社会下层的寒素之族则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此时社会的流动性更大,门第观念消失,现实中的官品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1)材料一涉及的选官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该制度设计的意图。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实际弊端。(9分)(2)根据材料二,\n指出唐代选官制度变革的经济动力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所产生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唐代到宋代人们的价值观念有何变化。综合材料二、三说明科举制度与社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8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得出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擅权,有效防止了私人势力集团的形成”得出中正与政府长官相互牵制,防范形成私人集团。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过于重视门第,不利于选拔真正人才,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农民“均田制”“分配土地”可以看出唐代选官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土地制度——均田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在唐代,人们兼重门第、科第,因而,科举制度的‘机会平等’原则尚难完全实现。……至宋以后,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旧门阀,还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新门阀俱已衰落凋零,来自社会下层的寒素之族则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得出从兼重门第与科第到淡化门第,崇尚科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三得出社会结构和科举制之间的关系,社会结构变动促进科举制度的兴起,科举制度的推行又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动的完成。[答案] (1)制度:九品中正制。意图:中正与政府长官相互牵制,防范形成私人集团。弊端:过于重视门第,不利于选拔真正人才,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动力:均田制。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追求公平公正的选官方式影响后世。(3)变化:从兼重门第与科第到淡化门第、崇尚科第。关系:社会结构变动促进科举制度的兴起,科举制度的推行又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动的完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武后长安四年,监察御史弹劾宰相苏味道贪赃,使之贬官。御史大夫李承嘉召诸御史,责之曰:“近日弹事,不请示大夫,礼乎?”众不敢对。至忠进曰:“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弹事,不相关白,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御史中丞宋璟在则天朝以频论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皆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对此,武后亦无可奈何。——摘编自储考山、何平立、来可泓《中国政治制度史》阅读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予以阐释。(12分)[解析] 根据材料中“武后长安四年,监察御史弹劾宰相苏味道贪赃,使之贬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弹事,不相关白,岂有奏事先咨大夫。’……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皆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得出论题:监察制与唐初政治。阐释:国家政策与政治、经济等因素密不可分,\n可以从这些因素分析其原因、特点、影响。[答案] 示例:论题:监察制与唐初政治。阐释:略。(可从唐初监察制度建立条件、特点及对唐初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释)。(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9国家治理与经济管理_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经济发展含解析20230305245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8隋唐宋元时期思想文化的时代特色_宋明理学和唐宋科技文化含解析20230305244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_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含解析20230305243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4治国之本务_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变迁含解析20230305240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走向“大一统”_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含解析20230305234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9西方文明的源头_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含解析20230305222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工业文明的冲击_晚清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20230305215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5隋唐宋元时期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_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调整课题综合检测含解析20230322169
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英国的制度创新含解析岳麓版202303011189
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岳麓版202303011150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9:01
页数:7
价格:¥3
大小:205.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