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5隋唐宋元时期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_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调整课题综合检测含解析20230322169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5隋唐宋元时期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_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调整课题综合检测含解析20230322169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9
2
/9
剩余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课题综合检测(五) 隋唐、宋元时期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调整(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0·厦门高三质检)在《帝范》中,李世民数次引用荀子之语说明治道,如“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则影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析,离也”。据此可知,李世民( )A.强调了令行禁止的集权理念B.凸显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反思了隋亡唐兴的经验教训D.实践了经世治民的辩证思想C [材料中李世民引用荀子之语,意在强调君主要实行德治,用仁义拉拢民心,君主以身作则,才能上下一心,这体现了其对隋朝暴政而亡的反思,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荀子的王道思想,令行禁止的集权理念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李世民作为唐朝皇帝,维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凸显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排除B项;根据材料“数次引用”可知,材料凸显的是李世民对君民关系的一种论述,而非实践,排除D项。]2.(2020·中山调研)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表明宋代( )A.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 B.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C.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B [材料“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只反映出枢密院地位的明升,故A项错误;统治者利用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相互牵制,体现了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相权的削弱,但没有反映出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故D项错误。]3.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B [科举制纠正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把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n4.(2020·海南高考调研)下面为唐朝三省的位置简图(太极宫为皇宫)。由图中信息可推知唐朝( )A.尚书省在三省中权力最大B.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较松散C.三省体制能有效制约皇权D.中书门下两省辅助皇帝决策D [根据图示可知,中书省和门下书分别在皇宫的左右侧办公,便于皇帝宣召,辅助皇帝决策,故选D项;材料强调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议政职能,没有反映出尚书省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书省和门下书的职能,没有体现出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排除B项;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掌握最终决策权,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制约皇权,排除C项。]5.(2020·玉林、贵港、柳州、百色高三联考)唐代中后期,节度观察使成为道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并拥有司法权。到五代时期,节度判官和观察判官并称为“两使判官”,代表节度观察使具体承担了对州县司法案件的审复工作,改变了唐初州县案件直接上报朝廷、由刑部进行审复的司法程序。这种变化( )A.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B.扭转了武夫乱政的割据局势C.适应国家法制化运作的需要D.促进了司法审复程序的完善D [根据材料“唐代中后期,节度观察使成为道一级地方行政长官……改变了唐初州县案件直接上报朝廷、由刑部进行审复的司法程序”可知,司法变革适应了唐后期地方制度变化的需要,有利于司法审复程序的完善,故选D项。]6.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其中601名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这反映了当时( )A.门第观念的淡化B.社会控制程度有所松弛\nC.社会阶层的流动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 [材料反映出宋代平民出身的进士比例较高,占到绝对多数,说明下层平民逐渐获得了大量的升迁机会,社会阶层的流动增强,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可知,门第观念仍然具有影响,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宋朝是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D项。]7.(2020·德州二模)武则天以高宗名义把《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以唐代官品为标准,凡是五品以上官员,不管以前是否是士族,都写进《姓氏录》,“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该举措( )A.阻断了士族晋升的渠道B.削弱了唐代的等级观念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C [根据材料“不管以前是否是士族,都写进《姓氏录》”“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等信息可知,唐代以官品为标准,只要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写进《姓氏录》,因此出现了很多以军功致五品而写进《姓氏录》的兵卒,说明该举措有利于提高庶族的社会地位,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写进《姓氏录》的标准,士族晋升的渠道没有被阻断,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了唐代写进《姓氏录》主要以官品为标准,这有利于提高庶族的社会地位,削弱唐代等级观念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吏选拔标准,无法得出改变官吏选拔标准的结论,D项错误。]8.据欧阳修、宋祁所撰《新唐史》记载,有唐一代记入忠义列传的有三卷59人,孝友列传的卷26人,烈女列传的一卷47人,外加循吏列传一卷26人,儒学列传三卷68人。据此可知,唐代(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日益稳固B.科举考试以士人的品德为选拔标准C.私学兴盛推动了儒学体系的完善D.科举促进了儒家教化思想深入人心D [从材料反映的《新唐史》的列传名称“忠义”“孝友”“烈女”“循吏”和记载“儒学列传三卷68人”等信息可知,儒家教化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而科举制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故选D项;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排除A项;科举考试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不是品德,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私学的发展状况对儒学的影响,排除C项。]9.(2020·滨州三模)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提到北宋中期改变了当时害民的差役制,施行募役制,让百姓交一些请人赋役的钱作为招募差役的资本,这近似于一种人身税,这是王安石的第一好政策。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募役法的实施( )\nA.转嫁了财政危机B.缓和了阶级矛盾C.减轻了农民负担D.增加了财政收入C [募役制使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当差役的方法,改为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使很多农民免除劳役,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故选C项;募役制使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募役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募役制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10.(2020·泰安五模)北宋时期,各路均设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财赋转运到中央。但江淮荆浙发运使不是一个普遍设置的官职,而是一个特别的职务,只管发运淮南、江南、荆湖与两浙六路的粮食到首都地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北宋时期( )A.南方地区得到普遍开发B.长途贩运贸易高度发达C.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D.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D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设置特别职务江淮荆浙发运使,只管发运淮南、江南、荆湖与两浙六路的粮食到首都地区,说明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上升,反映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进程及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内容是国家政府的公务,而不是民间商业贸易,排除B项;北宋时期政治中心仍在黄河流域,排除C项。]11.(2020·怀化高三模拟)宋代对官民的服色有严格的规定:官员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至于普通老百姓,只能穿黑白二色。从穿戴的服饰,可辨认出士、农、工、商各行业的特点。这反映出宋代( )A.社会阶层相对固化B.社会分工明显C.礼仪文化制度世俗化D.专制色彩浓厚C [官民服装的颜色属于服饰礼仪文化,从材料中宋代官民穿戴的服饰能体现出士农工商各行业的特点,可知礼仪文化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故选C项;材料仅体现了宋代官民的服饰颜色能辨认出从事的行业,并不代表人们从事的行业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表明社会阶层相对固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官民的服饰体现出从事的行业,并不是强调社会分工明显,排除B项;从材料中宋代官民穿戴的服饰可以辨认出从事的行业,可知服饰体现出行业差别,与专制色彩浓厚无关,排除D项。]12.(2020·茂名高三测试)“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该观点认为宋朝政制( )A.造成沉重的财政困难B.引发严重的边疆危机C.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D.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nD [材料强调宋代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政策,通过相关措施削弱地方的军事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故D项正确。]13.(2020·绵阳高三适应性考试)宋神宗时期,按照《唐六典》记载重新恢复唐朝三省六部职官体系,使机构、官员名副其实,皆有定编、定员和固定的职责。这一做法( )A.解决了北宋冗官问题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B [从材料中,宋代恢复唐朝三省六部职官体系,使得中央机构有了固定编制、人员和固定的职责,可知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官员的数量多少,无法得出解决了北宋冗官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宋神宗时期对中央官员和机构的改革,没有涉及地方管理体系的变化,体现不出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宋神宗时期对中央官员和机构的调整,没有涉及国家决策权归属的变化,无法体现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D项。]14.(2020·唐山高三模拟)南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鉴于泉州城内水沟湮阏岁久,“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乃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这体现出当时政府( )A.关注公共卫生状况B.重视水利工程整修C.关注民众娱乐生活D.重视城市规划建设A [根据材料“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可知,由于水沟淤塞导致疫病流行,因此真德秀清理沟渠以预防疫病,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真德秀为预防疫病清理沟渠,与整修水利工程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真德秀为预防疫病清理沟渠,与娱乐生活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真德秀为预防疫病清理沟渠,不能反映重视城市规划,排除D项。]15.(2020·皖南八校高三联考)元世祖末期,行省官在一地任职五年以上的时有发生。《久任官员迁转》颁布后,“行省官久任”的现象虽然迟迟未能绝迹,但行省官迁调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变化( )A.折射出行省地位的下降B.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C.说明行省体制已固定化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B [由材料“行省官久任的现象虽然迟迟未能绝迹,但行省官迁调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可知元代行省官员由在一地长期任职,逐渐走向定期迁调,这一变化有利于抑制行省长官势力的膨胀,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只反映出对行省长官任期的改革,并不影响行省的行政级别,排除A项;材料中仅反映了对行省官员的管理,不能说明行省体制的固定,排除C项;材料中的变化不是针对边疆地区,排除D项。]\n16.(2020·盐城高三模拟)下表是世祖至元五年四川行省请示中书省的咨文及中书省的回复。咨文但有罪名,除钦依圣旨体例及中书省明文检拟外,有该载不尽罪名,不知凭何例定夺,请定度事回复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拟定明白罪名。除重刑结案咨文外,轻囚就便量请(情)断遣,请依上施行据此可知,元代( )A.中书省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B.审理狱案都要依据皇帝旨意C.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最终确立C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与材料中“四川行省请示中书省”相符,故选C项;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而非司法机关,排除A项;“请示中书省的咨文及中书省的回复”并非皇帝旨意,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是古代中国政制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九卿”职责表格(注:“九卿”既是官衔,又是官署之称)官署职责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历法、文化、医药等郎中令掌管皇帝侍从警卫太仆掌管皇帝车骑与军马卫尉掌管皇宫守卫廷尉掌管司法刑狱典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帝亲族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粮食、财政及税务事务少府掌管皇室生活供应与所需费用材料二 唐“六部”职责表格官署职责吏部掌官员的任免、升降、赏罚户部掌全国的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礼部掌全国礼仪、祭祀、科举、学校\n兵部掌武官选授及军事行政刑部掌全国司法行政及审判工部掌工匠、屯田、山泽等事务(1)根据材料,指出秦九卿与唐六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8分)(2)唐代六部机构中,“吏部”“户部”分列前两位,说明其原因。(6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九卿和唐六部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国家的中央机构,通过明确的分工承担不同的职责。不同之处在于秦九卿中有负责国家事务的官职,如廷尉、典客等;有负责皇家事务的官职,如奉常、郎中令等。唐六部只负责国家行政事务,不负责皇室事务。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吏部掌管的是各级官僚的管理,直接涉及国家各级事务的管理,因为官员队伍建设是皇权统治的首要条件;户部掌管的是赋税经济,涉及皇权统治的经济基础。由此可知吏部和户部分列前两位。[答案] (1)相同:都属中央一级的国家管理机构;分工明确。不同点:九卿既掌管国家事务,又掌管皇室事务;六部分理国家行政事务。(2)原因:吏部与各级文官的管理、考核有关,古代官僚社会官员队伍建设是皇权统治的首要条件;户部掌管财税经济等,是皇权统治的基础。18.(2020·济南二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南宋叶适指出:“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点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实现的”,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崛起的“富民”阶层的作用,并简单谈谈你对这一作用的看法。(12分)[解析] 依据材料“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为国家稳定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成为国家控制乡村的重要依靠力量、推动了国家改革,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分析“富民”阶层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影响到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国家的治理、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简要说明对这一作用的看法。[答案] 作用:为国家稳定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成为国家控制乡村的重要依靠力量;推动了国家改革,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看法:材料中富民阶层的崛起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国家的治理,崛起的富民阶层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n19.(2020·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选官制度的演变影响着传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均田制”和“门阀制”下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代谦、别朝霞《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来自唐代中国的证据》材料二 在唐代,人们兼重门第、科第,因而,科举制度的“机会平等”原则尚难完全实现。……至宋以后,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旧门阀,还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新门阀俱已衰落凋零,来自社会下层的寒素之族则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此时社会的流动性更大,门第观念消失,现实中的官品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选官制度变革的经济动力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所产生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唐代到宋代人们的价值观念有何变化。综合材料一、二说明科举制度与社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6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农民“均田制”“分配土地”可以看出唐代选官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土地制度——均田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在唐代,人们兼重门第、科第,因而,科举制度的‘机会平等’原则尚难完全实现。……至宋以后,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旧门阀,还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新门阀俱已衰落凋零,来自社会下层的寒素之族则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得出从兼重门第与科第到淡化门第,崇尚科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三得出社会结构和科举制之间的关系,社会结构变动促进科举制度的兴起,科举制度的推行又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动的完成。[答案] (1)动力:均田制。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追求公平公正的选官方式影响后世。(2)变化:从兼重门第与科第到淡化门第、崇尚科第。关系:社会结构变动促进科举制度的兴起,科举制度的推行又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动的完成。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武后长安四年,监察御史弹劾宰相苏味道贪赃,\n使之贬官。御史大夫李承嘉召诸御史,责之曰:“近日弹事,不请示大夫,礼乎?”众不敢对。至忠进曰:“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弹事,不相关白,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御史中丞宋璟在则天朝以频论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皆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对此,武后亦无可奈何。——摘编自储考山、何平立、来可泓《中国政治制度史》阅读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予以阐释。(12分)[解析] 根据材料中“武后长安四年,监察御史弹劾宰相苏味道贪赃,使之贬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弹事,不相关白,岂有奏事先咨大夫。’……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皆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得出论题:监察制与唐初政治。阐释:国家政策与政治、经济等因素密不可分,可以从这些因素分析其原因、特点、影响。[答案] 示例:论题:监察制与唐初政治。阐释:略。(可从唐初监察制度建立条件、特点及对唐初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释)。(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_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含解析20230305243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隋唐宋元时期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_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调整含解析20230305242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3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成熟_隋唐宋元时期公元581_1368年含解析2023030525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七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含解析202303221123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8国家治理与经济管理_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经济发展课题综合检测含解析20230322172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7隋唐宋元时期思想文化的时代特色_宋明理学和唐宋科技文化课题综合检测含解析20230322171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6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_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课题综合检测含解析20230322170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走向“大一统”_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课题综合检测含解析20230322166
全国版2023高考历史通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隋唐宋元时期含解析2023032516
通史版202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中华文明的鼎盛__隋唐宋元时期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8:14
页数:9
价格:¥3
大小:225.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