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7隋唐宋元时期思想文化的时代特色_宋明理学和唐宋科技文化课题综合检测含解析2023032217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题综合检测(七) 隋唐、宋元时期思想文化的时代特色——宋明理学和唐宋科技文化(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茂名联考)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C [王守仁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两者只是方法论不同,不能说是否定,排除A项;王守仁心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且儒学危机出现在魏晋之后,时间不符,排除B项;个体意识由抑制到肯定,从本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个体意识增强,体现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故选C项;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是表象,不是本质,排除D项。]2.(2020·荆门高三模拟)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道士的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项目;甚至唐朝好几个皇帝把道士请到皇宫里炼丹。这些举措(  )A.使道教成为唐正统思想 B.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C.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D.使儒学被统治者摒弃C [根据材料“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道士的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项目;甚至唐朝好几个皇帝把道士请到皇宫里炼丹”可知,唐朝统治者推崇道教,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故选C项;唐朝时期正统思想仍是儒学,排除A项;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排除B项;唐朝统治者并未摒弃儒学,排除D项。]3.(2020·安庆高三模拟)吴宓先生在《空轩诗话》中写道:“寅恪尝谓唐代以异族入主中原,以新兴之精神,强健活泼之血脉,注入久远而陈腐之文化,故其结果灿烂辉煌……”材料体现李唐文化(  )A.豪迈质朴的黄土气息与美感B.兼容并蓄和浑融整合的特点\nC.经世致用的观念和进取意识D.英武豪迈与温婉细腻的特色B [由材料“唐代以异族入主中原,以新兴之精神,强健活泼之血脉,注入久远而陈腐之文化,故其结果灿烂辉煌”可知唐代将异族文化融入中原传统文化,这说明唐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故选B项;豪迈质朴的黄土气息与美感是边塞诗的特点,不能够代表唐文化的特点,排除A项;明清时期出现经世致用思想,排除C项;宋词具有英武豪迈与温婉细腻的特色,排除D项。]4.(2020·珠海质检)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诗句出处产业论蚕蚁,孳生计鸭雏(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唐)丁仙芝《赠朱中书》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唐)杜荀鹤《送人游吴》A.国家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农村草市贸易呈现繁荣C.副业收入成农民主要收入D.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D [在白居易诗作《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中提到把“蚕蚁”当成了一种产业,多多繁殖“鸭雏”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在丁仙芝诗作《赠朱中书》中提到“东邻”和“西邻”从事商业的情况,在杜荀鹤诗作《送人游吴》中提到“卖菱藕”及“载绮罗”等商业活动,据此可知,在唐朝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现象比较普遍,说明在该时期,农村经济商品化有了较快的发展,故选D项。]5.(唐太宗)“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唐高宗)乾陵石刻的天马体态浑朴劲健,呈凌空翱翔之势;(唐高祖)献陵的石虎、(唐德宗)崇陵的石人石马,也都形体高大,雄健有力。这类作品(  )A.展现出统一国家的繁荣富强B.说明了宗教雕刻艺术的高超C.反映了帝陵礼制色彩的淡化D.体现了大唐气象的豪迈宏放D [材料中雕刻艺术的风格,是唐朝社会面貌的反映,“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体态浑朴劲健,呈凌空翱翔之势”“形体高大,雄健有力”,展现了大唐豪迈宏放的气象,故选D项;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国力迅速下降,排除A项;“昭陵六骏”等石雕不属于宗教题材的雕刻品,\n排除B项;从“‘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到“也都形体高大,雄健有力”其风格基本一致,说明帝陵礼制的色彩没有淡化,排除C项。]6.(2020·苏州高三期中)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的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作为艺术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遗产,下面三幅敦煌壁画反映了该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  ) 幸福祥和的隋唐壁画 A.佛教思想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市民生活的世俗化D.中外艺术的交融性B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所以壁画宣传善行悲苦;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比较清明,国力强盛,所以壁画有一派幸福祥和的气象;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所以壁画反映市民阶层的喜好,世俗场景入画,故选B项。]7.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因定居陕西眉县横渠镇而被称为“横渠先生”)说:“(人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一直为人们传颂,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旨在说明(  )A.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B.心学的内容和地位作用C.圣贤对社会进步的贡献D.读书求学应该谦虚谨慎A [材料“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反映了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故选A项;心学兴起于南宋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B项;材料“横渠四句”强调读书人的社会责任,并非只是对圣贤的道德要求,排除C项;材料旨在说明读书求学的目的,而不是应该坚持的态度,排除D项。]8.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强调以义为本,义以导利,要求见利思义,即用道德的标准评判利的正当性,决不能见利忘义。同时要求个人始终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材料表明(  )A.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已被颠覆B.书院注重道德教育凸显理学价值C.培养道德自觉否定个人利益D.重义弃利的思想贯穿于书院教育B [根据材料“强调以义为本,义以导利,要求见利思义……\n同时要求个人始终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可知,宋元时期的书院注重道德教育、凸显理学价值,故选B项;传统的儒学价值观直到近代才被颠覆,与材料所述时间“宋元时期”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同时要求个人始终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可知,宋元时期书院培养道德自觉,制约个人利益,并非“否定个人利益”,排除C项;根据材料“强调以义为本,义以导利,要求见利思义”可知,宋元时期书院教育主张见利思义,并非“重义弃利”,排除D项。]9.(2020·吉林高三调研)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到了北宋,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一变化(  )A.体现了政府对外来文化的开明政策B.反映了大一统时代的恢宏气度C.有助于儒学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D.表明弃儒从佛的现象已相当普遍C [根据材料“到了北宋,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可知此时儒学家“二程”深入研究佛道思想,这推动了儒学进一步完善,发展为理学,故选C项;材料涉及儒学家对佛教态度,未涉及政府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排除A项;宋代民族政权并立,不是“大一统”王朝,排除B项;根据材料“到了北宋,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可知此时儒学家“二程”深入研究佛道思想,并未涉及其他儒家学者,并非“相当普遍”,排除D项。]10.(2020·合肥高三质检)据《宋史》记载,西夏国主“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西夏文,字形体方整”,介于小篆、隶书之间。他还教国人“记事用蕃书,而译《诗经》《孝经》《尔雅》等为番语”。此举(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认同B.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完善D.消除了民族隔阂与矛盾A [根据材料“西夏国主‘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西夏文,字形体方整’,介于小篆、隶书之间。他还教国人‘记事用蕃书,而译《诗经》《孝经》《尔雅》等为番语’”,可知中原儒家文化传播了西夏,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元昊主张学习汉字和儒家经典,与劳动人民关系不大,排除B项;汉字早已成熟,排除C项;“消除”一词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11.宋朝时期,音乐的教化功能逐渐减弱,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逐渐让位于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通俗化、面向生活的风俗画也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这反映了宋代(  )\nA.世俗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B.文化发展日趋平民化C.理学兴起丰富了艺术的内涵D.艺术形式日益多样化B [市井音乐和风俗画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故选B项;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平民化的趋势,但并没有成为主流,排除A项;理学兴起促进文化的高雅精致而不是平民化,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音乐和绘画,并不能反映艺术形式多样化,排除D项。]12.(2020·洛阳高三联考)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的发展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市民文化突显社会价值取向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C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人们认为参加科举考得功名、抱得美人归的人生才是圆满的,宋代民间对才子佳人的定位趋向世俗化,体现了市井文化趋利主义的价值观,故选C项;科举制的发展推动文学作品形式及内容的变化,A项因果倒置,排除;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突显社会价值取向,而不是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突显社会价值取向,D项只能说明材料的一部分意思,排除。]13.(2020·平邑一中调研)南宋学者郑樵曾说:“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社会改革引起观念变化C.贵族政治开始瓦解D.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从材料“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以看出,人们不再注重宗族家世,反映出社会变革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贵族政治开始瓦解是在秦朝时期,排除C项;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在清朝雍正时期,排除D项。]14.(2020·日照联考)话本是北宋开始流行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南宋时继续发展,有了专门的创作团体。这些来自社会各层的文人创作出来的话本反映真实的社会形态,表达人们的感受。这反映出宋代文学艺术的(  )A.传承性B.包容性\nC.世俗化D.人文化C [由材料“这些来自社会各层的文人创作出来的话本反映真实的社会形态,表达人们的感受”可知,话本反映了文学世俗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传承性、包容性,故A、B两项错误;材料未强调人文化,故D项错误。]15.(2020·广州三模)宋代书院选址讲求独立性,即避开当权政局,远离喧嚣的市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作为办学场所。这表达了怎样的办学理念(  )A.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B.反对封建政府控制教育C.追求修身养性和学术自由D.抨击时弊揭露社会现实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的主张是“存天理,灭人欲”,因此宋代书院选址远离喧嚣的市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体现的是理学对办学理念的影响,体现的是追求修身养性和学术自由,C项正确;书院的选址和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无关,A项排除;封建社会的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批判,D项排除。]16.(2020·潍坊三模)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的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其地位仅高于乞丐;而当代学者张元则认为,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造成两人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占有史料的多寡B.研究者的立场C.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制度变革B [元朝灭亡了南宋,因此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的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其地位仅高于乞丐,而当代学者离元朝时代较远,是从研究者的角度看待,因此认为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由此可知,造成两者认识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的立场,B项正确;南宋遗民郑思肖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主观情绪的判断,与史料占有量无关,排除A项;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影响历史研究手段,但是仅就题干所列现象,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关联不大,排除C项;当代距离元朝时代较远,制度变化并不会对元朝儒士地位的评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0·青岛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代的医疗机构,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医疗机构。中央的医疗机构有三个部门,一是掌管全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太医署,二是为帝王诊疗服务的尚药局,三是为太子治病保健的药藏局。地方医疗机构根据人口数量不同,其设置规模也各不相同。唐代制定了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管理的法律制度,仅对因医致死伤(医疗事故)与借医行骗(非法行医或诈骗)等情况作了详细规定,还专门对妨害卫生,诸如卖假药、毒药等也作了专门规定。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也有一整套措施。\n——摘编自徐正东、邓盛木、刘博《唐代医事管理与医疗机构设置制度初探》材料二 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的运行,主要通过建置机构的方式贯彻执行。宋代医政被称为鼎新革故的时代,这一时期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医政建设呈现出空前活跃状态,医疗福利制度较之前朝重视宫廷医疗向平民医疗转移。在此基础上,以促进医疗福利制度的有效实施为目的,针对皇族及官员、军人士兵、平民百姓等三大社会阶层建立医疗机构,施以医疗福利。同时政府通过抑巫扬医、培养人才、检束医官等方式加强医疗人员管理,保障医疗福利制度得以贯彻落实。——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医疗机制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医疗福利制度加以解读。(10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唐代的医疗机构,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医疗机构”“唐代制定了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管理的法律制度,仅对因医致死伤(医疗事故)与借医行骗(非法行医或诈骗)等情况作了详细规定,还专门对妨害卫生,诸如卖假药、毒药等也作了专门规定”可得出中央和地方设置专门的医疗机构、出台医疗法律等。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特点和作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答案] (1)政府重视,中央和地方设置专门的医疗机构;出台医疗法律。(2)背景: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央集权加强;讲求仁政治国;理学的兴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特点:实施福利;加强对医疗人员管理;趋向平民化。作用:有利于保障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18.书院作为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在古代中国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书院承担起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鉴官方学校、禅林精舍、道家清规,形成各种制度。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成熟为宋代书院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学习的样式。从学校兴办和教学管理主体来看,宋代书院的兴盛得益于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发达的经济为宋代书院的全面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宽松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是宋代书院兴盛的外部条件。科举制度的日益衰败为宋代书院的兴盛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宋代文人群体在书院教育活动中非常注重人格力量的彰显与塑造,在文人的不懈努力下,书院把教学、学术自由和文化人格的传递与建设三者融为一体。从而铸成了教育、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的局面。——摘编自牛文明、郝文武《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及其当代启示》材料二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一是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n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二是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三是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是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五是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特点并分析朱熹兴办书院的目的。(8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成熟为宋代书院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学习的样式”得出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成熟;根据材料一“得益于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得出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根据材料一“发达的经济为宋代书院的全面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出经济发达;根据材料一“宽松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是宋代书院兴盛的外部条件”得出宽松的社会环境;根据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日益衰败为宋代书院的兴盛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得出科举制度衰败;根据材料一“在文人的不懈努力下”得出文人群体的努力。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出源于儒家经典;根据材料二“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五是”得出内容广泛;根据材料二“言忠信,行笃敬”得出突出道德教育。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培养封建统治人才。[答案] (1)原因: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成熟;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经济发达;宽松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衰败;文人群体的努力。(2)特点:源于儒家经典;内容广泛(目标、内容、为学程序、修身处事和接物等);突出道德教育。目的:培养封建统治人才(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宋代理学家的目标主要不在求自然之真,而在求自然之善。他们所认可的“知”,是指在德性制约下的伦理理性或道德理性。朱熹教导弟子说:“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后来王阳明也对道德理性之外的事实认知采取贬抑的态度:“大端惟在复心体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摘编自黄鸿春《从文化史看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发展的艰难》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注意: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合)(12分)[答案] 示例:看法:中国古代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制约了中国科技的发展。说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n并伴随着宗法专制社会政治结构的长期延续而发展,特别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长期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这种伦理文化,把建构封建社会秩序的和谐、维护君主专制的权威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形成,儒家伦理道德被上升到天理,这就造成即使在科技活动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的认知。这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特别注重实用的思想根源,导致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很少去思考与政治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但对科学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抽象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古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史书名称成书年代表彰名教的列传《史记》西汉—《汉书》东汉—《三国志》西晋—《后汉书》南朝宋列女《宋书》南朝梁孝义《魏书》北齐孝感、节义、列女《梁书》唐孝行《陈书》唐孝行《隋书》唐孝义、列女《新唐书》北宋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宋史》元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叛臣《金史》元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元史》明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的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12分)[解析] 首先必须根据材料,围绕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的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如: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宋朝之后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数大大增加,“忠”排在“孝”之前;再结合史实说明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 示例一:趋势: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原因:学术上,儒学强调纲常名教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教育上,儒家经典是封建教育及科举考试的教科书。\n总之,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纲常名教被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其在正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示例二:趋势:宋朝之后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数大大增加,“忠”排在“孝”之前。原因:政治上,宋朝之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思想上,宋明理学形成,理学特别强调纲常名教,维护封建统治;文化教育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总之,宋朝之后,随着理学形成并成为统治思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正史中表彰名教的列传数也大大增加,并且把凸显君权的“忠”排在“孝”之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8:15 页数:10
价格:¥3 大小:652.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