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19期(15篇)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临沂市中学生课外阅读资料蒙阴一中专版(上半月刊)(总第19期)◎卷首语◎2013年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19期(15篇)优秀作文素材新人教版上帝只掌握一半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这就是命运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蒙阴一中高二语文组20\n目录时文篇初中生硫酸泼18名学生校园暴力频发漠视生命............................1世博会相关知识.....................................................................................7美文篇家............................................................................................................12秋赋........................................................................................................14今世的五百次回眸................................................................................15破碎的美丽.............................................................................................17摆渡自己.................................................................................................18丑石.......................................................................................................20历练后的飞翔.........................................................................................21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23例文篇夏之绝句..................................................................................................26大连的夏天...............................................................................................28父亲的夏天...............................................................................................29时文篇初中生硫酸泼18名学生校园暴力频发漠视生命校园暴力往往是家庭暴力的延续  学校教育忽略对学生的生命教育20\n  影视剧对孩子起很坏的示范作用  新闻追踪  前日上午,汕尾陆丰甲东中学一名初二学生携带硫酸在教室泼洒造成18名学生受伤。(详见本报昨日广东新闻版)硫酸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发生这起事件?这个初二的学生是个怎么样的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日赴事发地进行采访。  现场回访:  泼硫酸起因网上掐架?  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陆丰市甲东中学。篮球场旁边的那幢两层教学楼二楼左侧是初二年级六班,也就是前日泼洒硫酸造成18名学生受伤的地方。翻开《点名簿》第一页,上面可以找得到肇事学生蔡×涛的名字。  一位老师说他“一直都不太听话,以前曾经跟老师打过架,留过级,小学时打伤过邻居的孩子。”知情者还说,事发前一天晚上,蔡×涛跟邻班的阿沐在网上对骂,前者声称要带硫酸到学校来。“昨天早上他们几个就是准备打架的。”这位知情者说。  事发后,老师找到蔡×涛,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但他还很不服气。”这位老师说。  警方调查:  硫酸瓶是在路边所捡  记者昨日在陆丰市有关部门证实,蔡×涛向警方交代称硫酸瓶是在路边捡到的。“他后来还带着警察到了捡硫酸瓶的地方去指认”,陆丰市一位政府人员告诉记者,陆丰警方在调查确认后向陆丰市委呈报了一份报告确认“硫酸瓶确系在路边所捡”。马路边为何会有硫酸瓶?有当地人分析称,由于甲东一带有大量的渔民,出海时会携带硫酸,“渔船上的蓄电池发电工作需要硫酸”。  “他(蔡×涛)已经被刑拘。”陆丰市委一名官员告诉记者。  又是一起校园悲剧!当4月5日佛山南海九江中学女生遭同班同学割喉事件尚未平息之时,汕尾陆丰又传来了初二男生硫酸泼洒同学的事件……层出不穷的校园暴力事件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是怎么了?一些孩子为何如此残忍?孩子,难以直面的残酷青春  4月9日,因为网上与同学发生口角,陆丰一名初二男生将硫酸泼向同学,造成18人灼伤;  4月5日,南海九江中学发生割喉案,一名高三男生怀疑同班女同学造谣,将其杀死;  1月15日,东莞清溪也发生一起惨剧,怀疑因为得罪了一名女同学,14岁少年惨被打瘫;  追溯到2008年12月,韶关新丰县,因怀疑一名女中学生在外面说其坏话,6名少女便围着该名中学生拳打脚踢……  一起又一起的校园暴力,让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之间真的有深仇大恨吗? 一份调查显示,有67%的学生认为自己身边存在着暴力,80%的学生对校园暴力感到恐惧,90%的家长担心孩子在校的安全……中国公安大学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着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的观点认为,校园暴力长期以来都存在,不仅中国有,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初中、高中是校园暴力的多发时段,此时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情最为浮躁,也是性格最为叛逆的时期。他们施暴时很少计较后果,酿成恶果后又后悔不已,但为时已晚。南海九江的男生在杀人后就痛哭不已,无法原谅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家暴,在他们的心灵撕开创口  青春并不是犯罪的借口,也不是犯罪的根源。校园暴力往往是家庭暴力的延续。20\n  汕尾陆丰市甲东镇甲东中学怒泼同学的初二男生,背后有一个畸形的家庭。这名初二男生的父亲曾有着严重的家庭暴力倾向,他只要稍有不顺从,父亲便棍棒相加。他把暴力也带到了学校,以此作为解决矛盾的方式。  今年3月,一名10岁男孩被父亲暴打致死一事轰动全国,换一个角度思考,假若该男孩没有死去,他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制造校园暴力的人呢? 全国妇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每年解体的约40万个家庭中,1/4缘于家庭暴力,这些存在暴力的家庭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请教会他们尊重生命  家庭教育的缺陷我们很难去监管,而学校对于校园暴力则有无法推脱的责任。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教育。对此,李玫瑾很认同。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力。  对于“尊重生命”的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孩子们青春期结束前都应该去不断地教育。让他们懂得遇到问题,什么样的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接二连三的校园暴力让我们不得不沉下心来思考一下,是否应该给孩子们多上一点“尊重生命”的课程。  社会,请让孩子感受安全  在校园暴力的滋生过程中,社会不良影响扮演了“帮凶”角色。有校园暴力倾向的孩子受社会中出现的影视剧和游戏的影响也很深。影视剧中黑帮称王称霸的镜头,游戏中的置人于死地的“斗狠”,都曾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留下不良纪录,为他们的模仿提供了鲜活的“榜样”。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实际上也是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人。他们心中充满恐惧,希望用暴力打倒对方,以此证明自己是强者,实现自我保护。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格的定型,他们会越陷越深。  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让我们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哪怕走在路上,给他们一个幸福的微笑,他们心中也会多一份阳光,多一份驱走心灵黑暗的力量。心理学家分析校园暴力事件:制造者多数性格偏执距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国发生多起针对儿童、女性或无辜群众的群体性暴力伤害事件,逾百人遭创,其中20多个无辜的生命逝去。公安部、教育部为此于5月12日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对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坚持严防严打,打得犯罪分子不敢对孩子下手,防得犯罪分子不能对孩子下手;同时要求,要加强对性格偏执人员的心理疏导,加强基层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与两部紧急视频会议不谋而合,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人们在痛斥凶徒暴行的同时,也有不少声音呼吁,关注凶案背后的深层原因———那些惊人案件中的凶徒,有失业的,有久病的,有失恋的,有遭遇强拆的……他们原本应该得到他人的同情,但透过案情分析,发现其中多数性格偏执或近于偏执,往往只是一时不能自我化解心中块垒,便心起报复社会之念,而且只敢将屠刀伸向比他们更为柔弱的生命。暴力事件彰显深层原因通观此前媒体的报道,除广西合浦凶杀案犯有精神病史外,其他人均无精神病,但他们有另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所谓的“失意者”或正在经历挫折的人。福建的郑民生曾是一名社区诊所医生,和领导闹矛盾,辞职后谋工不成,处于失业状态,42岁依然单身,无妻无子,一家三代人挤在9平方米的房子里。雷州的陈康炳是一名教师,33岁时查出乙肝,病休。他得了乙肝后,学校同事都不愿与他一起吃饭或说话,更糟糕的是,陈康炳此前有一位女友,在他病休后两人也不欢而散。泰兴凶案的制造者徐玉元,今年47岁,无业。他原在当地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于200120\n年被单位辞退,此前还曾从事过违法传销活动。潍坊的王永来,刚建好的鸡场遭遇强拆。陕西的吴焕明患有二型糖尿病、前列腺炎等疾病,久治不愈,极度焦虑、担忧,内心恐慌,事发前曾两次自杀未遂。南海凶案制造者谢X林,广西贺州人,15岁初中毕业后离家打工,辗转于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有知情人说他遭遇情变,所以专拣年轻女性砍杀。失业、久病、乙肝歧视、强拆、精神病、农民工……这些焦点“词汇”在这些凶案制造者身上集中反映了出来。也许正是这些关键词,让公众对这些凶徒的评价并非一骂了之,很多人倒是因此呼吁要探寻此类事件深层次的原因,关注这类人群的生存状态。有网友认为,社会的不公平、贫富的两极分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足,都到了需要我们反思的时候了。新浪网不久前的调查表明,有64.3%的受访者认为社会贫富悬殊问题亟待解决;有31%的人认为40岁、50岁人员尤需关注;仅有4.8%的人认为学校和家庭是现阶段安保最重要的元素。人格障碍极易危害社会与网友的观点不完全相同,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理门诊周伯荣主任认为,这些人所遭遇的“不幸”、“挫折”只能说是他们制造凶案的一个诱发因素,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他们具有的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以郑民生为例,周伯荣分析,从报道上看郑民生在家中排行靠后,已丧父,其父亲有可能去世较早,或者家庭贫困,孩子又多,郑民生幼年时得到的关爱很少。从心理动力学的规律来看,在成长早期缺少爱特别是父爱的人,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价值感缺乏。周伯荣说,他和郑是一个年代的人,那代人中能考上中专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郑民生工作无起色以及他后来的辞职,都可能与他的这种性格特点有关。周伯荣说,早期成长缺乏关爱者,容易形成两种性格极端,一种是懦弱,一种是偏执。性格懦弱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易忍气吞声,可以委屈自己而顺从别人,但其实心中会认为自己正遭遇不公平对待。这些人一般表现得胆小、老实、不爱说话,只在一些小事上会表现得偏执,所以当他们制造凶案后,周围的人会感到非常意外。就像郑民生原化纤厂的同事回忆,说郑总是笑呵呵的,病人的回头率很高,所有被采访的人都说“想不到是他”;那些认识南海谢X林的人则一再说他是如何沉默寡言、说话轻柔,怎样与世无争,嘴角总是挂着害羞的笑容。这种懦弱性格最常见也最危险,周伯荣认为,这几起凶案的制造者不少都属于这种情况。内心的压抑、不平感长期得不到释放,若再加上在人生重大事件上不断受挫,积累到一定程度或遇到“导火索”就会爆发,想要不择手段地报复社会、报复他人。本性懦弱不敢报复强者几名凶手为何均选择比他们更加弱小的孩子或女性下手?周伯荣认为,这其中不排除“效仿效应”,而更重要的则由于他们本性是懦弱的,不敢选择“强大者”作为报复对象,只敢对比他们更弱小者下手,比如孩子或小动物。他们知道自己杀人要偿命,可就是想通过这种轰动社会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自我存在感。周伯荣说,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在门诊并不鲜见。比如一个父母离异的女孩子,平时很乖巧,可是总会虐待家里的小动物,弄死一只再养一只;还有个公司职员,认为上司长期欺负他,当被问到有没有想过报复上司时,这位职员说,他一直想着有一天把这个上司的孩子(而不是上司本人)杀掉。网友中还有另一派观点,怀疑这些凶手是天生的“杀人狂”,他们的依据是在中国快速转型的今天,有类似境遇的人成千上万,为何独独他们会钻牛角尖并报复杀人?周伯荣解释,心理学研究认为,暴力行为也有遗传因素,比如有国外研究者认为有些人有“犯罪基因”20\n,不过不同的是,那些人如果犯罪,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有难度的,比如抢银行、连环杀人,不会轻易对弱小者下手。他还介绍,也有研究认为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好比如早产、分娩时缺氧、大脑有损害和心理受过重创的人,易于出现偏执。即便如此,他认为健康的人格还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学会幸福放好心灵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包括幸福感。周伯荣分析说:“郑民生收入低、住房挤,但这并不是说收入低和无住宅的人心理就一定会出问题,其实住豪宅的人照样有痛苦。媒体别总对名利过度渲染,应该多教教大家如何学习幸福。”他解释,幸福感、成就感不应以物质占有量为衡量标准,而应是一种自我感受,和自己比有了一点进步、能给别人以一点帮助、能够自娱自乐……都应该是成就的形式。有了成就感,离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让国民“有尊严”、“有幸福感”地活着就不远了。有网友认为,校园内外的血案还反映出一种信仰与道德的缺失。因为有些人处于弱势地位时,更容易抛弃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郑民生等凶案制造者多为中年人,他们接受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有信仰的人群,但当他们亲历或目击了太多的社会不公正,财富分配严重不合理,弱势群体缺乏关怀,他们的信仰崩溃了。信仰崩溃的人不仅他们几个,不过有人尝试着坚强地活了下来,有人不想尝试了,就选择了自杀甚至灭绝人性和道德地举起屠刀,冲向弱小人群。佛教里的“五戒”、“十善”、“因果报应”,都是在导人向善;道教里主张的“以德报怨”和“无争”的处世原则,也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基督教则主张“爱人如己”、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无论哪种信仰,都是爱的教育,教我们懂得去爱惜生命、爱护世界。世博会相关知识世界博览会(UniversalExpo,Expo是Exposition的缩写;也称WorldFair或World'sFair)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的方案已经敲定,4月30日晚上为开幕庆典,10月31日晚上为闭幕庆典。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主要为浦东和浦西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20\n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夸耀各自的故乡和祖国。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这样的聚会可以上溯至古时,早在公元五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十八世纪末,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展览会。而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则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在申办期间就已经确定,2001年9月14日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确定为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世界各国可以以世博会为平台,交流城市发展理念。另外又设定了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和“城市和乡村的互动”。2010上海世博会会徽会徽释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注:世博会会徽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象征。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应爱护和尊重上海世博会会徽,并依照《世界博览会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上海世博会会徽。使用人应维护上海世博会形象,正确使用上海世博会会徽。任何对上海世博会会徽的使用,均应遵守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确定的使用规范。吉祥物的主体形象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  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  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  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  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  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  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  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  “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20\n  “人”字创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台,必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标志。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  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  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  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  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  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  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  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  “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人”字创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台,必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标志。吉祥物的主题体现城市由人类最初的聚居地演化而来,它不断地演进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深入,日益扩展。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在未来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是城市的细胞,又是城市的灵魂——人赋予城市文化、性格和创造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城市人”。城市人口与日俱增,也更具多样性。同时,城市之外的人们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需要为人类的生存质量创造条件,城市也应该成为人类创新和创造的温床。  不同城市的构造和内部网络既有共性,也有独特性。了解城市系统的运作和发展规律,建设健康、可持续的城市结构和网络,是城市是否宜居和具备长久活力的前提。这取决于人对城市系统特性和发展规律的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建设、开发和管理中的理性行为。  人始终是推进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化进程中最具创造性的主体。人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体验者。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正是从主题演绎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选用了汉字的“人”作为创意点。而吉祥物的蓝色则表现了地球、梦想、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吉祥物整体形象结构简洁、信息单纯、便于记忆、宜于传播。虽然只有一个,但通过动作演绎、服装变化,可以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展现多种风采。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吉祥物的主形态是水,他的颜色是海一样的蓝色,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  海宝体现了“人”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体现了“人”对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赞颂;体现了“人”对城市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期盼;也体现了“人”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他还体现着“人”心中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国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吉祥物的名字由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IBAO)”,意即“四海之宝”。“海宝”20\n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他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海宝”的名字与吉祥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寓意吉祥。  海宝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形象大使,他正用热情的双臂、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参观上海世博会不能携带的物品一、法定的违禁物品:  1.枪支、弹药、爆炸物品;  2.仿真轻质弹药、电击器、防卫器及弩、弓箭、匕首等管制器具;  3.烟花爆竹、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4.剧毒、腐蚀性等危险化学品及放射性物品;  5.有害生物制剂、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资;  6.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冰毒等各类毒品;  7.中国法律法规禁止携带的其他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物品。  二、禁带物品:  1.软硬包装饮料(园区内有很多自动饮水的龙头)、酒精饮品等液态物品,但婴儿所需的液态奶制品、疾病患者所需的液态药品可随身适量携带;  2.摩丝、发胶、发蜡、指甲油等可燃、易燃、易爆化妆品;  3.打火机、火柴等点火器具;  4.任何横幅、标语、广告牌、传单等宣传物品;  5.代步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摩托车(包括轻便摩托车)、助动车、机动轮椅车(燃油、燃气动力)、电动自行车、自行车、踏板车、滑板和带轮鞋(包括旱冰鞋),但婴儿车、手推轮椅、电动轮椅除外;  6.乘坐助动车、机动轮椅车的残疾人,可在园区门口换乘免费的手推轮椅;  7.动物,但导盲犬等服务类动物凭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颁发的证件可随使用者一同进入;  8.球棒、长棍、金属伞尖的长柄伞、尖锐物等易造成人身伤害的物品;  9.球、球拍、飞盘等物品;  10.三角翼、动力三角翼、滑翔伞、动力伞、热气球、空飘气球、系留气球、飞艇、航空模型、航天模型、风筝、孔明灯等可升空物品;  11.无线话筒、无线电遥控玩具、遥控航模、对讲机等可能干扰园区无线电频率的短距离(微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  12.未经组织者许可的专业摄像设备;  13.未经组织者许可的扩音机等可能制造噪音的设备和物品;  14.较大的不适宜带入园区和展馆的箱包;  15.未经组织者许可的各类旗帜;  16.金属伞尖的长柄伞,是平常很容易被忽视的禁带物品;  17.其他可能妨碍他人参观、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扰乱园区秩序、妨害园区安全的物品。美文篇家周国平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漂过许多地方,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那么,家是什么呢?一家是一只船20\n  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可是,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二家是温暖的港湾  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  那么,让我们扬帆远航,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我站起来,愉快地问候:“晚安,回家的人们!”三家是永远的岸  我知道世上有一些极骄傲也极荒凉的灵魂,他们永远无家可归,让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们。作为普通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长年漂泊在外,历尽磨难和诱惑,正是回家的念头支撑着他,使他克服了一切磨难,抵御了一切诱惑。最后,当女神卡吕浦索劝他永久留在她的小岛上时,他坚辞道:“尊贵的女神,我深知我的老婆在你的光彩下只会黯然失色,你长生不老,她却注定要死。可是我仍然天天想家,想回到我的家。”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不要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的。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一个可以向之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相信,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秋赋从维熙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暂短的,叶与树相依是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临。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20\n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如若有情,也是恋栈的。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还是果实坠离母树,在感伤的别离中,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对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桃,为它送情把核抛。”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地域,它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各种草木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日,又一次眩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  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秤是倾斜的。母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伟岸的山,女儿成为碧波粼粼娟秀的河;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发鬓。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总是联想起果实坠地的老树,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丽,像是天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头。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张无限大的冰床,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丛立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做“长相思,永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惟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有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一寸光荫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荫。”“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槊赋诗时,吟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时至秋时,眺望窗外,在秋雨迷离中遥见枝头绿色凋零;对镜自视时又见发鬓添霜,便有感而发,涂鸦此《秋赋》短章,用以自勉自励。今世的五百次回眸毕淑敏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20\n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做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今生,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10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常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今生,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破碎的美丽乔叶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喜欢断树残干枯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铸钟磕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阶横斜玉栏折裂,喜欢云淡风冷星损月缺,,根竭茎衰柳照花残,喜欢一个沉默的老人穿着褪色的衣裳走街串巷拣拾破烂,喜欢一个小女孩瘦弱的双肩背着花布块拼成的旧书包去上学,我甚至喜欢一个缺了口的啤酒瓶或一直被踩扁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地滚动,然后静止。每当我看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人情事物时,我总是很关注地凝视着它们,直到把他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于一种变态心理,但我确实深深相信:破碎的东西比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他们是那么平常,那么平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他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焦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假借给别人的今天。   我不知道他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象它们的美丽。也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伤感和无垠的苍凉啊!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印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却那么美丽。同样,很残忍地,我相信破碎的是灵魂才最美丽。   20\n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一个单相思的人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的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明星失宠后的凄然一笑,英雄暮年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逝去的佳丽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触坏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它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已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我知道:只要他的窗子曾经打开过——哪怕仅打开一秒钟,他就不会是一个老死的石座了。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的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刺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他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澈和超脱;凡高的破碎,使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差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裂时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我不得不喜欢这些能把眼睛剜出血来的破碎的美丽,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他们直接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者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悸的快感啊!而此时,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令夜细细密密的月光。是谁说过:一朵花的襄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呀!摆渡自己                         吴苾雯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20\n  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丑石贾平凹我常常想起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它黑黝黝地卧在那儿,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呀,什么时候把它搬走吧。伯父家盖房子,想用它垒山墙,但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又没平面;把它剖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力气,因为河滩并不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要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凿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运。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没采用。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细腻,可以有来刻字雕花。它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可以用来做捶布石。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护盖它,花儿也不在它身边生长。周边的荒草却长出来,枝蔓上下缠绕,慢慢地,它上面竟长满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了。人们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了。终于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们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开,竟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种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这时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既不能垒墙,又不能铺台阶,想用它做捶布石都不行。”天文学家说:“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石头,所以才不能派这一般的用场,它虽然不能用来垒墙砌台阶,但它的价值比一幢楼房还要大呀,这正应了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古话。”说得奶奶和都很不好意思。我感到自己的可笑,也感到丑石的伟大,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历练后的飞翔明飞龙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20\n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是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者树边或悬崖上,然后逐个把他们推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的摔死.但是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向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的骨骼,然后再次的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的悲壮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落下来,那两米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原来,母鹰"残忍"得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的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烈的疼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去重生.将能长得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次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我们每个人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和意志.勇气和希望.但我们的翅膀也同样会被折断,也同样常会变得柔软无力.如果这样,我们能忍受着剧痛拒绝怜悯,永不坠地地飞翔吗?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韩少功说书毕业后下乡,我插队在一公社茶场。在地里劳动的时候,尤其聚在树下或坡下工休的时候,聊天就是解闷的主要方法。  易某最喜欢讲战争史,每讲到将领必强调军衔,每讲到武器必注明型号,俨然是个军事行家。我就是从他嘴里得知二战期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隆美尔的北非战役,以及德国的容克52和美国的M2。多年以后我发现,他肯定读过《朱可夫回忆录》、《第三帝国的兴亡》一类的书,只是他的记忆有偏向,对军衔和型号记得太多,重要情节反而错漏了不少。  知青中还有故事王,此人头有点歪,外号“六点过五分”。平时特别懒,一个黑油光光的枕套竟可枕上一年。每次央求女知青代洗衣服,就以讲故事为回报。凭着他过目不忘的奇能,绘声绘色的鬼才,每次都能让听者如醉如痴意犹未尽而甘受物质剥削。他发现了自己一张嘴的巨大价值,只要拿出故事这种强势货币,就可以比别人多吃肉、多睡觉,还能随意享用他人的牙膏、肥皂、酱油、香烟以及套鞋。福尔摩斯探案、凡尔纳科幻故事、《基度山伯爵》、《王子复仇记》,都是他腐败下去的特权。  几个朋友在饭店里以肉丝面相贿赂,央求他讲上一段。他说的是一苏联红军女兵押送一白军军官,两人在路途中居然产生了危险的爱情,不料最后白军的船舰出现,后者本能地向舰船狂跑求救,前者那个慌啊,想也没想就举起了枪……故事大王此时已吃完了,叭的一声枪响,他捂住自己胸口,缓缓地作旋体状,目光忧郁地投向厨房和碗柜,伸在空中的手痛苦地痉挛着。  “玛—莎!”他很男性地大喊了一声。  “我的蓝眼睛,蓝眼睛—”他又模拟出女人的哭泣。  太动人了!直到多少年后我才知道,他那次讲的是苏联小说《第四十一》,所谓表现人性论的代表之作。  20\n护书  根据最高领袖的指示,知青下乡是接受“再教育”的。茶场有一位党支部副书记,自觉责任重大,成天黑着一张脸骂人。  他也经常检查知青们读什么。好在他文化水平不高,在辨别读物方面力不从心。有一次他看见法捷耶夫的《毁灭》,先问“毁”是什么字,问明白了再一举诛心:我们现在都在搞建设,你怎么成天搞毁灭?你想毁灭什么?  我急忙辩解:“毛主席都说这本书好。”见他狐疑,便翻出《毛泽东选集》中的白纸黑字,这才让他悻悻地走了。  另一次,他冲着马克思的图片皱起眉头:“资本家吧?开什么铺子的?”  “亏你还是共产党员,连老祖宗都不认识?”他脸上有点挂不住,假装没听见,去找什么锄头。  因为干部们大多缺少文墨,爱书人稍动心思其实不难找到自保手段。有人传看司汤达的《红与黑》,被干部们询问看什么,就说是看两条路线斗争史,还说作者是马克思他舅。干部们不知马克思的舅和姨,也就马虎带过。  我读过一种油印小册子,照例醒目地印有“大毒草供批判”的安全标志,正题是《新阶级》,作者为德热拉斯(后译为吉拉斯),一位被西方世界广为喝彩的南斯拉夫改革理论家。我诈称腹痛,躲避出工,窝在蚊帐里探访东欧,如听到门外有脚步声便要装出一些呻吟。这是知青们逃工的常用手法。不过既是病人就不能快步走,不能唱歌,更不能吃饭,以便让病态无懈可击。副书记一到开饭时就会站在食堂门口盯着,直到确认你没有去打饭,也没人代你打饭,才会克制一下揭穿伪装的斗志。不吃饭那就是真病了,这是农民们的共识。  这样,对于我的很多伙伴来说,东欧的自由主义以及各种中外文化成果,都常常透出饥饿者的晕眩。  骗书  “灰皮书”、“黄皮书”、“白皮书”等统称“皮书”,是指中国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一大批“内部”读物,供中上层干部和知识人在对敌斗争中知己知彼。  当时省城里最大的两家书店都有“内部图书部”,一般设在二楼偏僻处,购书者需凭相当级别的介绍信方可进入。这一天,我和朋友用草酸溶液把一张旧介绍信的字迹退掉,再烤干纸片,小心执笔,填上购书内容。  我们须穿得像样一点,比方借一件军大衣,还约定到时候不能过于急切。有关台词也设计好,到时候一个要催促,表示出对购书毫无兴趣;另一个要表示为难,似乎职责所系,不得不公事公办。如此等等。  照看“内部”书的是一大妈,果然没看出什么破绽。看我们爱买不买的样子,反而有了推销的热心,“这本书很反动的,你们不拿去批判批判?”  “真的有那么反动?”  “我还会骗你?我都看了,里面有爱情!”  “首长说了,爱情就算了,我们主要任务是批判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  “生活作风也要抓啊。你没看见现在有些年轻人不学好样,骑一辆自行车油头粉面的,我看了就恶心!”  我们终于被说服,给一个面子,买下了这本。对方很高兴,说仓库里还有些旧书,是否要去看看?我们跟着她来到仓库,穿行于架上、桌上、地上的各种书堆中,在浓浓灰土味中又挑了一些。大妈给这些书打包的时候,有一种眉开眼笑的成就感。20\n  当然,诈骗犯也不是次次得手。有两知青曾因伪造借书证败露,被挂上大牌子,在省图书馆门前整整示众一天。    醉书<,/P>朱某是一工人,写过很多诗,但只是把纸片拿给三两密友看看,看过就撕碎,觉得这就是诗歌的正常结局,是保证写作纯洁性的必需。他的诗句总是别出一格,让人惊悚和伤心。因此,我总觉得诗坛里还应有一个名字,但他最终当老板去了,遇到我时也不再谈诗,只谈股票的走势。  胡某也是一工人,他常常写来超重的信,用美学体系把我折磨得头大。休谟、康德、尼采、克罗齐、别林斯基、普列汉诺夫……天知道他读过多少书,无论你说一个什么观点,他几乎都可以立刻指出这个观点谁说在先,谁援引过,谁修正过,谁反对过,嘀嘀嘟嘟一大堆。他后来成为某电机学院的工农兵学员。他那些超重的美学怎么说丢下就丢下了?  秦某也是这样的书虫。有一次他坐火车从广州前来游学,我和哥去接站。他下车后第一句话就是:“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和后期大不一样,那本书并不代表他成熟的思想……”这种见面语让我不知所措,但我哥熟门熟路立刻跟进,从维特根斯坦练起,再练到马赫、怀特海、莱布尼兹、测不准原理以及海森堡学派,直到两天后秦某匆匆坐火车回去。在这个“哲学重灾区”的两天里,他们也似乎从不觉得身边有人,只是额头对额头,互相插话和抢话,折腾出各自的浑身臭汗。老妈要我哥去打瓶酱油,其实是想让儿子歇歇嘴。没料到我哥出门,秦某也跟着出门,似乎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不惜把哲学战争一路打向杂货店。这位哲学狂人后来金盆洗手而去,一直未能在新时期知识界喷薄而出。  作为我心目中一个个亲切的背影,作为“文革”中勇敢而活跃的各路知识大侠,他们终究在历史上无影无踪,让我常感不平和遗憾。  事实可能是这样:在一个没有因特网、电视机、国标舞、游戏卡、夜总会、麻将桌以及世界杯足球赛的时代,在全国人民着装一片灰蓝的单调与沉闷之中,读书如果不是改变现实的唯一曙光,至少也是很多人最好的逃避,最好的取暖处,最好的精神梦乡。生活之痛只有在读书与思维的醉态下才能缓解。而一个机会密集、利益汹涌以及享乐场所环伺的时代扑来之时,真理的镇痛效应和致幻效应是否会如期减退?醉汉们是否应该及时地清醒还俗?  “文革”远退到30多年前。文明似乎日益尊贵、强盛、优雅、丰饶、金光灿烂。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书其实是越来越难—如果这些书同文凭和实利无关。正如一研究生曾三番五次地问我:“老师,学文学到底有没有用啊?”我终于沉不住气:“如果你并不爱文学,现在改行还来得及!如果你对什么也爱不起来,现在退学也来得及!”  对不起,我忘记了他并非圣徒,只是一个娃娃。从他所处的康乐时代来说,从他眼下远离灾难、战争、贫困、屈辱的基本事实来看,他确实没有太多理由热爱文学,那么累心和伤人的东西。这是他有幸中的不幸。例文篇夏之绝句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已有许久,未曾去关心蝉音。耳朵忙着听车声,听综艺节目的敲打声,听售票小姐不耐烦的声音,听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哑哑的秘密声……20\n应该找一条清澈洁净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为我听不见蝉声。  于是,夏天什么时候跨了槛进来我并不知道,直到那天上文学史课的时候,突然四面楚歌、鸣金击鼓一般,所有的蝉都同时叫了起来,把我吓了一跳。我提笔的手势搁浅在空中,无法评点眼前这看不见、摸不到的一卷声音!多惊讶!把我整个心思都吸了过去,就像铁砂冲向磁铁那样。但当我屏气凝神正听得起劲的时候,又突然,不约而同地全都住了嘴,这蝉,又吓我一跳!就像一条绳子,蝉声把我的心扎捆得紧紧的,突然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松了绑,于是我的一颗心就毫无准备地散了开来,如奋力跃向天空的浪头,不小心跌向沙滩!  夏天什么时候跨了门槛进来我竟不知道!  是一扇有树叶的窗,圆圆扁扁的小叶子像门帘上的花鸟画,当然更活泼些。风一泼过来,它们就“刷”地一声晃荡起来,我似乎还听见嘻嘻哈哈的笑声,多像一群小顽童在比赛荡秋千!风是幕后工作者,负责把它们推向天空,而蝉是啦啦队,在枝头努力叫闹。没有裁判。  我不禁想起童年,我的童年。因为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录音带,让我把童年的声音又一一捡回来。  首先捡的是蝉声。  那时,最兴奋的事不是听蝉是捉蝉。小孩子总喜欢把令他好奇的东西都一一放手掌中赏玩一番,我也不例外。念小学时,上课分上下午班,这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才有的优待,可见我那时还小。上学时有四条路可以走,其中一条沿着河,岸边高树浓阴,常常遮掉半个天空。虽然附近也有田园农舍,可是人迹罕至,对我们而言,真是又远又幽深,让人觉得怕怕的。然而,一星期总有好多趟,是从那儿经过的,尤其是夏天。轮到下午班的时候,我们总会呼朋引伴地一起走那条路,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了捉蝉。  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音。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禅。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游吟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阴下,闲散地歇它们的脚。拉拉杂杂地,他们谈天探询,问候季节,倒没有人想作诗,于是声浪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他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  我喜欢一面听蝉一面散步,在黄昏。走进蝉声的世界时,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有时候我们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在机器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我们只是太忙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不觉。也太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胡的背景。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所以,偶尔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随意浏览一番,我们将恍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听蝉更让人心旷神怡?听听亲朋好友的倾诉,这是我们常有的经验。聆听万物的倾诉,对我们而言,亦非难事,不是吗?20\n  聆听,也是艺术。大自然的宽阔是最佳的音响设备。想象那一队一队的雄蝉敛翅踞在不同树梢端,像交响乐团的团员各自站在舞台一般。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它们各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丹田。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如流水,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又如澎涛又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顷刻间,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扯住在手里的轻愁。蝉声亦有甜美温柔如夜的语言的时候,那该是情歌吧!总是一句三叠,像那倾吐不尽的缠绵。而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何尝不是生命之歌?蝉声。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大连的夏天大连是一个古代美人脚一样的城市,她调皮地伸到渤海湾边戏水,小巧,纤骨毕出,曲线完美,又动人心魄的玲珑。对一些男人来说,简直比艺术品还艺术品。  而大连的夏天就不太尽如人愿了。天空,几乎每天都露出苦菜青,像个病恹恹的美人长年卧床后的脸色,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只要一不小心,它就会出现“状况”,所以在她的面前总觉得身心都被一种无比气闷的悲剧感压抑着:好像时刻都能感到生的压力和死的威胁正蹑着她的脚步而来,而且悲剧的主角又是一个古代娇弱的美女。一晨雾  早晨起来,常常雾气很重,重得让人走在路上都感觉到了阻力,身上的衣服总是潮湿的;雾气还是凉的,是那种温柔的凉,像那种酷热的夏日清晨藏在高山上的露珠,而非秋后透心骨的冷雨。  雾气也是有味道的,咸咸的绵绵的,是海的体味(这体味像从海的唇舌间哈出的),譬如夏日女孩子的体味是香气袭人的,打完篮球的男孩儿的体味是臭哄哄的--男人味,而大连的晨雾--有海的体味,是咸咸的,是温柔的凉。  当空气不能承受海的体味时,那天空就不是起雾,而是落雨了。  夏雨有一番恼不得的情趣。二蝉声  想起一个词:蝉声如雨。多么诗意的一个比喻。蝉声,一波一波的涌向耳朵,错落而叠起,雨滴,从高处倾泻而下,一阵一阵的涌向眼前,绵绵而不息。通感的手法,把汉语言的美妙推向极致。  但每每凌晨的时刻,睡觉正畅游在黑甜的梦乡里,蝉声如雨,化作一道道刺客的剑气,杀死了你的梦,让你不禁竖着耳朵,更要睁大眼睛,一起欣赏“蝉声如雨”的美妙。  大连的蝉,就那么一种,小小的个头,一副发育不全的模样,蓝蓝的躯体,脉胳清晰的羽翼,叫起来却有气无力的,象流行歌曲中有种“呜咽”的调,这就是蝉声。  大连的蝉声,也只有在郊区才有幸得闻,而到了市区里,和尚头似的秃秃的路上,就常常绝迹了,你只好望着天上昏浊的云彩叹气。  而家乡的农村里,蝉声才真正得到了回归。有种大个头的乡人称作“姐喽猴”,擅长夜里爬出土层又上墙头,其声也“知了知了”20\n的响彻云霄,天气越热叫得越是厉害,就像风吹火苗,迎风能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种中等个头的乡人称“压枝堆”,和大连这儿的一个模样,不过在家乡的树上,它们更喜欢成堆的排列在一棵树上,像钉在树上的一排排图钉,规模实在能让大连的蝉羞愧而死,叫声也尖锐而有质感,像个女高音,很有穿透力;还有一种特别小的,头缩在一处像个蝉中的婴儿,叫声“咿呀咿呀”的,给人的压抑感特强,像弯腰用力的纤夫,很艰难叫出的号声。父亲的夏天南国的夏夜,月色如水,凉风习习。训练了一天的战友们,此刻都围坐于营房前的草坪上,有的怀抱吉他弹唱,有的快活地说笑打闹。如此欢悦的夏夜却无法锁住我思乡的闸门,置身于军营的我,思绪早已飞到了鄂西北的故乡,仿佛又看到了父亲劳作的身影。关于父亲的记忆,大都是在炎热的夏季,最让我铭记于心的,要数父亲在夏天里卖冰棍儿。  夏季是农村最忙的时节,插秧苗、收稻子、种棉花、打小麦,忙完了水田忙旱地。然而,勤劳的父亲再累也不肯歇歇,为了尽早凑齐我和哥两人的学费,忙完了这些,父亲又驮着自制的“冰箱”,往返于村镇间那条崎岖的乡间小道,行走在夏天的烈日下。  夏天天亮得早,父亲为了每天能多卖些,天还没亮就悄然起床。他先在“冰箱”里垫上厚厚的棉袄,外面又裹一层,然后牢牢地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到离家20多公里的镇上取冰棍。父亲赶到镇里的冰库,天才刚刚放亮。“冰箱”里装满了冰棍,就可以在回家的途中一路叫卖了。中午,卖完了冰棍的父亲赶回家,喝上两碗凉稀粥,躺在凉席上稍作休息,又匆匆地往镇上赶,趁着炎热的下午再卖一箱。到了晚饭时分,才拖着疲惫的身影出现在村头。  父亲的夏天就是这样,如同一个上足了发条的钟,重复着一天的辛苦。大哥曾想趁着暑期外出找点事做,一向寡言温顺的父亲对此是大为光火,坚决不让,说只要我们好好读书,他再辛苦也不觉得。  烈日下,父亲驮着冰棍箱穿行在乡间的各个村子中,脖子上的毛巾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热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拿出捎带的水壶喝上一气,但再渴也舍不得吃箱子里的冰棍。虽然一支才一两毛钱,那可需要卖掉四支才能赚回来。每次回到家,父亲都要给我哥俩留几根,可我从来没见父亲尝过。父亲回家后照例要听听天气预报,天气越是热,父亲越是高兴。  夏天里,父亲最轻松欢愉的时光,是吃过晚饭后坐在院中的小石板上,欣慰地点数着零碎的纸币,点数着他的汗水,点数着他的艰辛,数着数着,脸上漾满了喜悦。  父亲每走过一个夏季,就明显地苍老一分。夏天骄灼的太阳,记录着父亲太多的艰辛,也记录着他深沉宽广的父爱。  一阵风吹过,我收起了回忆。我知道,好多事就像风一样一掠而过,在脑海中慢慢变淡,化成记忆的碎片。但是,父亲的夏天将会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珍藏在心底最温暖的角落……2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37:10 页数:20
价格:¥3 大小:111.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