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高考作文
>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76期(20篇)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76期(20篇)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9
2
/39
剩余3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临沂市中学生课外阅读资料山大华特卧龙学校主编第76期2012-10(下半月刊)◎卷首语◎●2013年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76期(20篇)优秀作文素材新人教版简 媜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我不是个作家,但纪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 仔细想想,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中主角、画中人物了。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随意地浏览过去,便断言生活是一味地今日抄袭昨日,只是公式化的衣食住行罢了。阅读,不仅是认识符号而已,更要懂得符号所传递的内涵;而观画,也不只是五彩缤纷的调配,细细想来,画中原是有画。我是个小人物,只希望自己别那么匆促,希望能够静下来,老老实实地把生活一本一幅慢慢地看,用我的心细细品尝。并把愉美的刹那,感动的心情,一字一句,勤劳不倦地做成生活之细笔。于是,处处美丽。 ——(摘自《水问》一书)目录时文篇-39-\n从莫言获奖看中国人的诺奖情结……………………………………3莫言获奖为何让国人激动……………………………………………5“被幸福”的莫言正被“过度消费”………………………………7邪恶的参拜……………………………………………………………8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9铭记“九一八”,中国在忧患中走向强大…………………………10每个人都应该坚守文明底线…………………………………………11压力下的国人如何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12“中国好声音”的品味与启示………………………………………13美文篇秋的况味………………………………………………………………15秋………………………………………………………………………16老藤椅…………………………………………………………………17我想留住那缕槐花香…………………………………………………19坐下来,笑一笑自己…………………………………………………20荒野之鹰………………………………………………………………21时间是生命的计量……………………………………………………24重阳夜难聚首…………………………………………………………26例文篇最美的最后……………………………………………………………28香港大学授予82岁扫地老太袁苏妹“荣誉院士”………………33从莫言获奖看中国人的诺奖情结2012年10月11日格林尼治时间11点,瑞典学院以“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传说、历史和现实融合于一炉”的理由,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后者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奖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他的获奖,让围绕“中国作家何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种种猜测、争议、误会,甚至闹剧和笑话,总算有了一个了断。-39-\n中国作家和文学圈对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从鲁迅戏称之为“诺贝尔赏金”,并对当时中国作家群“围观”访华的第一位亚洲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以善意调侃,到围绕鲁迅、老舍等老一辈作家生前死后、五花八门、真假难辨的“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传说,尽管有倨有恭,态度看似迥异,却无不表明这些文化人心目中,把诺贝尔文学奖当作何等重要的大事,追慕者固是毫不掩饰地艳羡,调侃者又何尝在心中真正将之“平常化”?近一、二十年来,“中国人何时能获奖”、“哪个中国人能第一个获奖”,又成为文化圈、乃至出版圈议论不辍的话题,因为诺贝尔文学奖不再是“一人得实惠、全国得光荣”的单纯奖项,在出版商业化的时代,押对了宝就意味着在市场开发领域事半功倍,意味着数不清的“附加值”。最初是北岛,后来相继有贾平凹、严歌苓,当然也包括莫言,被有意无意地卷入这种“押宝”行列,甚至有嗅觉灵敏的媒体专在颁奖前夕赶赴作者家乡、故居“埋伏”,盘算着“第一时间发特稿”的名实俱收。如果说这样的“押宝”最多算是“过于热情”,却仍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合理范围内,那么另一些传闻就只能用荒唐滑稽来形容了。比如近些年被传“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甚至“进入20人、10人、5人候选大名单”的中国作家,就包括叶世斌(某县级市国土局长)、曹乃谦,乃至“四川某青年诗人”、“安徽某文化馆长”等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而一些顶着唬人大头衔的机构,如“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等,也趁机兴风作浪,折腾的结果,是知根知底者真欢喜(或增加知名度,或得到销量),盲信盲从者空欢喜。出现这些怪现象的原因很多,包括不了解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规则(许多文学组织都能获得提名权,每年发给瑞典学院的提名信近400封,但最终真正入围的不过十多人;入围最后筛选的名单需保密50年,等等)、出版商借炒作牟利(某台湾作家和某旅美女作家“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闻都令其新作大卖)、当事人自己炒作,等等等等,但之所以屡试不爽,长盛不衰,说到底,还是国人的“诺贝尔情结”作祟。一些作者、文化人、媒体人,乃至普通读者,将诺贝尔文学奖视作“世界最佳作家”或“世界最佳作品”的锦标赛,将获奖视作夺取了文学界的世界冠军,认为只有获奖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才能和身价;更有一些人将该奖视作“政见奖”、“良心奖”、“道德奖”,执拗地认定和自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某些作家理应获奖,另一些在其看来“不够纯粹”者则根本不应被考量,一旦结果、甚至传闻不合心意,便摆出党同伐异的姿态鼓噪,反之则弹冠相庆,欣欣不已。-39-\n正如瑞典文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协会会长马跃然先生所言,诺贝尔文学奖实质不过是“欧洲偏远地区一些不懂欧洲以外文字的70岁以上老头,根据自己独特口味评选出的一个文学奖项”,所反映的是这些评委、充其量是瑞典学院对当代世界文学、作家的观感,见仁见智,如此而已。他们当然有自己对作品、作家,以及作家的创作能力、道德操守的评价,但这些评价未必符合公众的感受,也未必都符合事实。自1901年至今的111年里,已有109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既有罗曼.罗兰、泰戈尔、萧伯纳、聂鲁达这样众望所归的巨匠,也有赛珍珠这样莫名其妙的人物,而未入评委法眼的,却也有列夫.托尔斯泰、易卜生、昆德拉、普鲁斯特和劳伦斯这样响当当的名字,将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当作“文学奥运”,将获奖者视作“世界冠军”,将中国人获奖当作“为国争光”,将中国人长期缺席视为“国耻”,等等等等,都是“诺贝尔情结”的扭曲反映,是“非文学”的逻辑。事实上,由于诺贝尔文学奖归根结底是一个欧洲小国狭窄文学评论圈的评奖,对于语言、文化、历史、传统和习惯与之相差甚远的,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作者、作品而言,海外出版的力度、欧洲文字翻译的水准,就成为重要、甚至关键的因素。本身很难称为一流作家的赛珍珠以似是而非的“中国乡土元素”获奖,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英语作家的真实身份息息相关。此番莫言能脱颖而出,固然与其勤勉的创作、大量的作品有关,但海外发行的普遍,和翻译水准的不俗,起到很大作用。莫言的《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早在1988年便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此后20多年里,其大部分作品陆续被翻译成英、法、西、德、瑞典、俄、日、韩等十多种语言,出版到几十个国家,其中美、英、法等出版大国几乎出版过其所有主要作品,而诺贝尔奖的“主场”瑞典,近年来也接连出版了3部之多。这些作品大多由主流出版社发行,承接翻译的也多是著名汉学家,如美国的葛浩文、法国的诺埃尔和莉莉娅.杜特莱夫妇、尚达尔.陈-安德罗,以及瑞典的陈安娜等。除了海外发行数量、力度和翻译水平,作品的“对口味”也很关键,莫言的作品在中国虽引起过许多争议,但不可否认,其故事、叙述和描写手法,是异文化的评判者很容易看懂、接受、欣赏,并将之视作“中国文化符号”的——当然,这未必符合事实,却也实在无可厚非,甚至无可奈何,毕竟,这本就是体现一个北欧小国的小文化圈子,对世界当代文学理解的一个奖项,从某种程度上讲,更该接受“打分”的不是全球当代作家,而是这个小文化圈子对全球当代文学的理解力和欣赏水平。至于“作家的良心”或干脆说政治倾向,则更非获奖与否的关键因素,事实上百余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中既有萨特这样激进的左翼,也有丘吉尔等公认的保守派,既有“体制内作家”,也有长期流亡异国他乡的异议人士。文学奖就是“文学的奖”,评判标准,自然只能是作家及其作品的水准、感染力和影响力,奢求其同时成为“创作伟人”和“道德完人”,显然是不现实的。-39-\n当然,当代文学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政治和现实,每个作家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倾向,同样,诺贝尔奖的评委们也会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作家、作品(这里丝毫没有贬义,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获奖者,本就是每个评委应有的权力和分内的工作)。问题在于,这种价值观、道德观和政治的取向对获奖人选结果的影响,是评委的特权和专利,而实在不关“围观者”什么事。每一个文学爱好者(或非文学爱好者)都有权坚持自己的文学观、价值观、信仰和取向,也有权根据自己的这些观念、倾向褒贬任何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个奖项,和一个评选的结果,甚至有权将自己的评选结果公诸于众(只要别人乐意听),却无权将自己的选择和取向强加于人,强加于诺贝尔文学奖。无论如何,莫言的获奖是一件好事,作为当代创作最勤勉、出版作品最多的中国“纯文学作家”之一,作为当代屈指可数、既能跻身文学殿堂又能确保一定出版发行量的中国作家,作为一名出身贫苦农村家庭、创作勤勉的努力作者,作为一个既为体制内所接受、又敢于对当代社会丑恶现象提出批评、针砭的文学人,作为当代中国在海外发行作品最多、作品被翻译成外文数量最多、获得外国文学奖项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工作、辛劳和贡献,理应获得尊重和认真评价。莫言的获奖,不仅有助于世人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作家,也有助于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诺贝尔情结”,从期待中国人“破蛋”的焦躁,回归一份理应具有的、读者对待作家、作品和奖项的平常心。莫言获奖为何让国人激动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已于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由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让国人感到无比的振奋和自豪,纷纷对此发表议论捅破了诺贝尔奖的窗户纸郭文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也捅破了无数国人对诺贝尔奖的那一层窗户纸。面对莫言获奖,国人心情是激动的,因为我们离诺贝尔奖究竟还有多远已经无需再问。莫言获奖是因为他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也是世界对中国认识加深的结果。中国正在崛起,中华民族正在复兴,世界不可能一直漠视中华文明,一直漠视中国成就。作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诺贝尔奖,不会刻意迎合中国,但也不会刻意漠视中国,因为这是进一步塑造诺贝尔奖公信力的需要。-39-\n之前,我们议论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中国作家是谁,莫言这次获奖让答案揭晓。我们也谈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科学家是谁,中国科学家离诺贝尔奖的差距是一步之遥还是非常遥远?希望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日子,也能早日到来。中国人有很浓厚的诺贝尔奖情结,但诺贝尔奖不是能计划出来的。不必把诺贝尔奖看得太重,也不应把诺贝尔奖不当回事。一切皆有规律,只要我们摈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和浮躁浮夸,坚持走正确的路,下苦工夫,就能水到渠成。证明了中国作家的实力池墨应该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是国人心中的梦想。作为拥有经典作品无数的文化大国,却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成为国人的遗憾。多年来,我们一直渴望出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有很多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如林语堂、巴金、艾青、钱钟书、沈从文、李敖、王蒙等,但是,诺贝尔文学奖一次次与中国作家擦肩而过。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准备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老舍,但因为当时老舍已经逝世,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改授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中国作家一次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更加剧了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因此,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了却了国人的一桩心愿。因为中国作家屡屡败北,导致有人质疑中国作家的写作水平,质疑中国文学的水平。也有人因为中国作家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否认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认为不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的文学依然自豪,这多少有点阿Q主义。此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改写了中国作家无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也证明了中国作家的实力。对文学爱好者是很大的激励舒圣祥除开那些从未读过几本书只会空口发评论的人,熟悉莫言作品的读者,一定会认同诺贝尔文学奖之于他,应是实至名归。而且不止是莫言,许多优秀的中国作家都配得上这个奖项。毋庸讳言,莫言得奖可以让全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学,关注中国作家,这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是一个重要的新起点。在得奖后,莫言表现得很平静。的确,诺贝尔文学奖也只是一个奖而已,对作家最重要的,永远是作品而不是奖项。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承认诺贝尔文学奖巨大的世界影响力。莫言获奖,对文学爱好者是很大的激励。曾几何时,文学青年是年轻人推崇的身份,那也是中国文学的黄金年代,莫言等文学大家正是从那样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可是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文学青年让很多人羞于启齿,文学也成为小众喜好。莫言获奖,让文学爱好者获得了榜样的力量,从而帮助他们走得更久更远。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必然会最终体现到文化影响力上,其中,文学的繁荣尤其应该占到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莫言获奖,既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誉。望能点燃国人的读书热情-39-\n王旭东抢购莫言作品,相信不是纯粹的赶时髦、追时尚,也有因莫言获奖而产生阅读欲望的因素,当然还有好奇的成分。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作家已抵达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度,可是,从人均阅读量来看,我们的读书水平还处于低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到用时方恨少”……尽管网络时代对读书已重新定义,但是,读书的基本内涵与基本价值依旧。莫言曾说过,书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且能改变人类的命运,书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而且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全人类的知识水平。面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籍,我们应当有对作者辛勤劳动的愧疚感。不排除一些书籍粗制滥造,但如果你真心想要阅读,肯定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浮躁的社会,让许多人心神不宁,无法养成阅读的习惯。莫言获奖是一针“兴奋剂”,对触动我们的阅读神经,改变我们的读书习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构建学习型社会,从阅读开始,从读书启程。希望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能够点燃国人的读书热情,促成国人的阅读习惯。“被幸福”的莫言正被“过度消费”各类关于莫言的“传奇”,不过是在过度消费一个“热点人物”的商业价值。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央视采访,在被记者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10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在很多人看来,“诺奖加身”后的莫言定然是幸福无比的:有人送房子,有人送商机,有人操心故居……要名得名,要利得利。不过很多人忘了一个老理:幸福是什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此对于莫言来说,“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吗?”但为了不至于太给那些希望其无比幸福的围观者面子上过不去,于是礼貌地加一句,“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个中委婉,堪比“天凉好个秋”。从获奖到今天,个个说着“以文学的名义”,那些与莫言忽然沾亲带故起来的各色关系,又有多少真正与文学有关呢?这是个心照不宣的问题。对莫言来说,恭喜、尊重,足矣。诺奖的意思,不比竞技体育的赛事,不是新纪录、也不是新奇迹,不过是一种难得的殊荣。说得再直白一点,有没有诺奖,莫言也许不是现在的莫言,但作品一定还是现在的作品。嘉奖不代表一切,更不具有幸福的赐予能力。相反,在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纠葛中,“压力山大”俨然替代了纯粹的获奖快感。-39-\n“被幸福”的莫言,像一个符号,快乐在一些人的想象与定式思维里。而这样一个符号,在更多人眼里,是带有契机意义的筹码:譬如出版界,水涨船高的定价、奢华绝伦的包装,趁热打铁造势宣传,捞一票真金白银再说;譬如某些政绩部门,打造故居圣地、创意展览经济,发掘这棵“摇钱树”的最大商业价值,再来一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譬如投机商人,哪怕一幅字画、只言片语,炒作点话题再说,眼球就是效益,反正攀附“无下限”……扑面而来的“传奇”,与文学无关、与莫言无关、与诺奖无关,不过是在过度消费一个“热点人物”的商业价值。诺奖不是一切,莫言的诺奖也并不会真正与天下万物“与有荣焉”。中国文学还在路上,那些早已“走散”的文学男女青年,也断不会因一个诺奖而以粉丝的身份再度皈依,甚至那些缺钙的创意能力与科技短板,也绝不会因为一个文学诺奖就缩短了比肩大师的距离。没事儿少打扰人家的“幸福”,或者至少,读几页莫言的书,再来“围观”或“加油”好吗?邪恶的参拜日本前首相、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10月17日参拜了靖国神社。靖国神社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对这些战犯的顶礼膜拜就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对靖国神社的参拜意味着什么?呼唤的是什么?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对靖国神社的参拜浓缩了日本的政治生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反面教材。它彻底撕下了日本政客的遮羞布,让亚洲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清清楚楚地看到,错误的历史观有多么邪恶,一个无法和发动侵略战争历史决裂的国家对世界和平稳定构成了多大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60多年了,可在日本政坛呼风唤雨的政客们仍未根除对法西斯的尊崇。日本政客们不断宣称,拥有“和平宪法”、遵循战后国际秩序,不再对世界构成威胁。但日本一些政客的表现足以打破这一“神话”。虽然日本一些政客活在21世纪,但他们依旧迷恋着军国主义。他们用邪恶的眼光打量当今世界,甚至想以一己之私绑架世界。今天的世界自有法理和秩序,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果实为基础。日本以战败国的身份被送上审判台,不管日本作何感想,日本没有实力推倒重来,也找不到“同盟”。即便有的国家想打小算盘,但在重构世界秩序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起码的理性和清醒还是存在的。日本一些政客将参拜靖国神社的“合法性”归结于日本文化,这是对日本文化的玷污,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挑战。日本人民深受军国主义戕害,不可能为一些政客的狂躁忘却历史、重蹈覆辙。日本一些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事关战后国际秩序安排,容不得丝毫麻痹大意。-39-\n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从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看到这些抗议活动的进展。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泄愤式的爱国,保卫不了钓鱼岛,更保卫不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失去了对法律底线的恪守,激情就会变成恶魔。“义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车,“同仇敌忾”地围攻在华的日本人,吃霸王餐,抢劫店铺,这些暴行,跟爱国毫不沾边。砸车,损害的是公民的个人财产;袭击日餐店,累及无辜;抵制日货,也让国货一并受损。全球化之下,各国的经济已经彼此渗透融合,不由分说地抵制,很可能导致“玉石俱焚”。爱国和害国,有时候只是一步之遥,理性是两者的分界线。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就能了断。愤怒和冲动,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保持理性,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让别人明白你的利益表达,才能获得支持和尊重。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以此来审视此次的游行,在谴责一些暴力行为——它们必须得到严惩——的同时,也向那些理性的参与者致敬。15日,北京民众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示威。当日,北京市公安局就在“平安北京”的官方微博发言:“在表达爱国热情过程中,大家都保持了理性的态度,配合现场民警引导,现场秩序井然。在此,北京警方感谢大家的配合,谢谢大家!”“贵阳新闻网”的官方微博报道:“今天(15日)的贵阳,没有人掀车、没有人破坏同胞财产,所有人都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文明贵阳人,是理性的爱国者,决不会伤害自己的同胞。”网友“南京正在发生”的微博说:“总体来看,南京今天(15日)十分理性,没有看到掀翻的日系车,没有看到日系车被包围,没有看到店铺被砸,没有看到纵火,没有造成恐慌。”对于南京在示威过程的秩序,有网友称赞说:“南京警方预案做得很好,执行也很到位,为今天南京的秩序立下汗马功劳。”-39-\n微博上转发的湖北十堰市游行现场的照片显示,示威者秩序井然,警察手拉手站在游行队伍的两侧,护送他们前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如果缺少自律和管理,很容易演变为不受约束的集群行为,导致失控和暴力。爱国的表达是否理性,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素养,也有赖于管理者的作为。如何维持现场秩序,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何控制违法行为——这些管理理性,一样不可或缺。16日,在广州市民进行示威游行时,广州市采取了交通管制措施。市公安局在其官方微博上提示:请广大市民依法、依规表达诉求,并服从现场民警指挥。对涉及打砸等违法行为,警方将严格依法进行查处!市公安局同时转发了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的微博:没有谁不能理解当祖国遭遇挑衅后同胞的愤怒,但靠泄愤式爱国表达,保卫不了钓鱼岛。理性爱国、奋力强国、精心治国,才能真正捍卫民族尊严。爱国,不是喊喊口号,图一时之快,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让我们记住一个年轻人对“中国该不该强硬反制日本”的看法。他说:我们要抵制日货,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我们在各行各业,都要比它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他们的廉洁;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我们的桥,比他们的结实;我们的年轻人,比他们更有未来,更有希望。铭记“九一八”,中国在忧患中走向强大又到“九一八”。今天,从城市上空鸣响的警报中,到街头人们抗议的声浪里,我们不仅回忆那段屈辱的历史,更在思考现实的忧患。日本政府非法“购岛”的丑剧,让东海孤悬的钓鱼岛成了中华儿女心中之痛,也吹响了13亿人团结起来、捍卫主权的号角。在81年前“那个悲惨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命运一度跌落到了谷底。然而,正是在这种存亡绝续的生死关头,中华民族以“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同仇敌忾、奋起抗日,与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力量并肩战斗,粉碎了从“千年帝国”到“大东亚共荣圈”等黑暗幻梦。“九一八”,把最深沉的国耻刻写在民族心灵深处,也激发出了一个民族向死而生、自强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长期抗战,最终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国运逆转,开启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新历史。“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回首百余年历史风云、60多年共和国史、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跨越,从来都不是顺顺利利、轻而易举的。从严密封锁到冷战铁幕,从话语抹黑到领土争端,树欲静而风不止,国欲安而衅不断,世界上再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历尽沧桑而又生机勃勃、遭遇不公而又宽容豁达、爱好和平而又饱受挑衅。然而,正是在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与忧患中,中国力量不断凝聚壮大,中国发展不断开拓前行,“中国奇迹”-39-\n不断书写新的篇章。在忧患中走向强大,这样的历史辩证法,解码了这个东方古国何以源远流长、巍然屹立的核心奥秘。带着深深的忧虑和无尽的愤怒,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九一八”。狼子野心不死,神州群情激愤。历史和现实的场景对比,或许会带来似曾相识的感受,或许会产生今夕何夕的疑问。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世界,不再是列强横行、黑云重重的“丛林星球”;今天的中国,不再是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中国人民积百余年艰苦奋斗,已经赶上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潮流。中国的强大,不只体现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也体现在捍卫人类反法西斯胜利成果和国际公约的道义高地,体现在坚决维护领土主权的民族意志,体现在文明守法表达爱国热情的社会共识中,体现在每一个人为了美好未来而付出的点滴努力中……铭记“九一八”,我们走出历史悲情,但应永远珍视历史的启示。从1931到2012,从东三省到钓鱼岛,81年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历史表明:正义潮流不可阻挡,中华民族复兴不可逆转,中华儿女不可不自强。东海的滚滚涛声里,向世界激荡着民族的心声:我们的中国,我们的钓鱼岛!每个人都应该坚守文明底线近日,“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等司空见惯,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成为陋习群体中的一分子。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缘何如此?中国有13亿多人口,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水平的差异,人口素质也参差不齐。这是具体国情。但在“中国式陋习”的“表演者”中,并非都是受教育水平低者,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所谓精英人群。至于“丢人丢到国外”的那些中国游客,更是属于日常评价体系中的佼佼者。有人为国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辩解,认为是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导致。确实有这些方面的原因,但些许的客观因素不是形成陋习现象的主要原因。究其本质,仍然在于法不责众、个人利益至上等社会心理。国人陋习的存在,不是今时今日之事,过去我们也经常对国人陋习痛斥,也搞过不少运动式治理来改变国人陋习。比如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全国各地都曾掀起过向陋习开战的活动,不能说这些没有用,但是,在各个公共场合,陋习的展现仍然络绎不绝,甚至于还发生了地铁上老少殴打的新闻。这说明,公共道德的建设是长久之事,对国人陋习的战斗,远未结束。-39-\n文明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底色。虽然国人的陋习最近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另一方面,也无需妄自菲薄,国人虽有陋习,却并非所有国人皆有陋习。有报章称,不少国人到了海外,立马遵循当地规矩,有红灯绝不过马路,也不随地吐痰,还有的国人在海外倒真的是格外注意自身形象,展现出了富有礼仪、大气、大度等良好的形象。不能因为国人中有人有陋习,便随意贴标签,把所有中国人都看成陋习的潜在“表演者”。这对那些一直坚守文明底线的国人来说,不公平。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文明的典范,成为高道德标准的模范,但至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坚守文明底线。这个文明底线不要求你去见义勇为,不要求你非得付出什么代价,但至少是不随地吐痰,遵循交通规则,孝顺父母,讲究礼貌等。那些高标准的道德说教,那些对个人道德的吹毛求疵固然看起来大义凛然,却未必产生什么实效,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求别人去做到呢?然而,至少有一些文明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这就是文明的底线伦理。搞清楚什么是文明的底线,远比搞清楚什么是文明的高地更为重要。文明底线需要教化,有教无类。对于官员来说,对其道德水准的要求必然也必须更高,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胡乱闯红灯、随地吐痰而被曝光惩罚的话,其教化意义将胜过千万篇道德讲义。而当每一个公务人员都能够坚守文明底线,都能够对前来办事的百姓“不摆臭脸”的话,都能够不私相授受而为群众办事的话,这个国家的文明就能够为之一变、为之一亮。文明,需要底线。与其搞一场批判运动,不如让全社会凝聚文明的底线共识。压力下的国人如何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百度上搜索“压力山大”,这个由“亚历山大”谐音而来,用诙谐手法表达压力像山一样大的词汇,网络搜索量竟达到数百万条。这或能解释如下的调查结果:据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发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城市前列。其中“工作”、“个人经济状况”、“来自老板的压力”排在前三位。(10月17日《深圳商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曾说过:“每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现在的年轻人头上压着三座大山:蜗居、蚁族、职场压力。”这似乎和上面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高昂的房价、残酷的工作压力、不尽如人意的医疗、教育、养老福利兜底、怎么也跑不过CPI的薪酬收入……都让越来越多在城市中奔突劳碌,怀揣梦想的人,屡屡遭遇现实的碰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大概就是都市生活的真实写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快速积累之下,理想和现实却发生激烈碰撞,物质在增长,心灵却在被撕裂。当每个人都在房子、车子、教育、医疗、养老中苦苦挣扎,却难以有笃定稳定的预期兜底时,因为“工作”、“-39-\n个人经济状况”、“来自老板的压力”等原因滋生经济困扰,其实也正是个体压力缓慢生长的过程。正如调查分析所说:压力背后无非是个“钱”。这似乎间接印证了民间的一句俗语:“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样的欲望都市中,经济基础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拥有尊严的重要表征。要想挤进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在别人眼中拥有“尊严”,房子、车子等物质基础,往往成为其必备要素。而营造这种舆论,几乎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多年前,英国学者马克·莱昂纳德就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写了一本《中国在想什么》。现在,也许我们可以告诉他,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教育医疗、投资理财等经济生活题材,涵盖了国人日常谈论八成以上的话题。谁要不想被这些话题同化,妄图独立而外,不去做房奴、车奴甚至是孩奴,谁就会被主流话语圈排斥而外,成为生活上孤独的行者。物质需求,欲望膨胀,社会舆论氛围……种种元素,都把都市人的生活逼上了一条单一的物质轨道,最终陷入“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的恶性循环中。这种没压力也要找压力,在城市生活中寻求存在感的日子,也让许多人不堪重负,只能选择用网络、手机、大假旅游等方式逃离,重者甚至以暴力、自杀宣泄。这样的现状,其实也在说明,压力当然可能成为动力,却也可以让心灵扭曲变形。压力下的国人,又该如何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呢?当然需要不断完善的公共服务,去为个体福利去兜底,给予公众更稳定的预期,让个体心灵在激烈的社会转型中,免于被撕裂的危险。而对每个个体而言,不陷入人云亦云的话语体系中,真正以独立姿态去生活,让出一些谈话空间,而不仅是谈论物质上的单一话题,才能让生活拥有更多元的想象。毕竟,压力是一群人的事情,没有谁应该孤身上路。“中国好声音”的品味与启示“中国好声音”节目,火得一塌糊涂,不看都有点不好意思。“中国好声音”为什么这样红?我看,“认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不仅主持人专业认真,尽管一再被媒体和公众调侃“卖凉茶”,但不妨碍其执着依然,再加上漂亮的“贯口”,人气扶摇直上。还有,学员在认真地唱歌,导师在认真地“转椅”。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节目的创编者,他们认真地从国外引进版权,认真地从国外进口国内无法生产的最重要道具——转椅。他们的音响系统据说也是花费不菲,这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水准。“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就被定位成一个专业的励志的音乐节目,凭借整个节目组这种认真的精神,他们大体做到了。-39-\n之所以强调认真因素的重要,是因为目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不容易有认真的精神,甚至不少人认为,怎么无厘头就怎么来。这无形中就把观众当傻子,一胳肢就乐。但观众其实不是那么容易被逗乐的。何况,大家看电视,也不是一味为了傻乐,有时大家还是需要被感动,需要唤醒内心某种柔软的东西。为此,观众甚至不会吝啬自己的泪水。而这些,在“中国好声音”里并非鲜见。当然,节目也披着娱乐的外衣,从刘欢的帽子到庾澄庆的张扬,从杨坤的32场演唱会到那英的赤脚……这是节目好看的一种烘托,且尺度把握不错,不庸俗,不做作,还透着导师们的真性情。于是,学员唱过了说过了,导师评过了“转”过了,大家也跟着乐过了感动过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期待下一期了。这对于一个电视节目来说,算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所谓文艺的寓教于乐,大概也就是这么回事吧。“中国好声音”受追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创意好——导师背对选手,只听声音,不看外形、长相、年龄、性别。中国过往的唱歌选秀节目大多选的是一个综合概念,歌手除了唱功好,还得台风好、形象好、会说话,外加场外有强大的粉丝团,这很容易给幕后操作留下空间。相形之下,“中国好声音”就显得相对公平,最后的16强选手果然是唱功了得,形象参差。这毫无疑问会给那些长相不好,但有一副好声音的歌唱爱好者以信心。这样的创意实际上寄托了我们这个社会无数平凡人对于梦想的渴望和对于公平的期待。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唱歌)有时并非遥不可及,而只是没有人适时给他们递上一个“话筒”而已。导师“哄抢”学员,是这一节目中大家喜欢看的一个桥段。为什么?因为导师和学员瞬间换位,弱势群体变成了强势群体,甚至可以“摆弄”强势群体;强势群体还需要用各种招数来吸引弱势群体,前者因此显示出平日不可多得的真性情。导师们表面“勾心斗角”,但最终无论谁被选择,大家都以温暖的拥抱收场。这恐怕不仅是拥有选择权的学员,也是广大电视机前的观众所乐于看到的。做个假设,如果办一个节目,让老板和雇员、医生和患者之间也进行一下换位,然后发生一些事情,估计收视率也不会差。原因无他,我们这个社会非常需要大家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这个社会的焦躁之气、暴戾之气一定会减少许多。当然,不少人不喜欢这一节目无孔不入且越来越逼人的商业气息。这可能确实是没办法的事。商业运作是娱乐节目的必修课,且往往是其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尺,我们难以回避。公众从来都不是傻子,一个节目走红自有它的道理。好的精神产品只有走进人们的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秋的况味林语堂-39-\n难得雨过之后,连着几天的晴朗,在二楼把窗子打开,阳光越过邻居的楼房,照在身上,在秋深的时候尤其动人。秋后的阳光是知暖知冷的,一出来,就只往心坎里走,走得心里一热,就要感动似的,眼泪就要往外滚。许多感情也就是这样,瞧见一个好天气,瞧见一朵花沉默地开,瞧见月亮透亮地照,瞧见母亲牵着孩子的手,或者相爱的人对望的眼神,都觉得美,叫人知道,活着是一件用心的事。写小说的间隙,又重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说是要去田野走走,阳光正好,风并不那么寒,秋后的田野尤其的静,再无人影,只剩满眼的荒芜,只是阳光在头上一照,走走身上发了汗,心里就热腾腾一片。因着前几天的雨,田野就还是湿的,有些低洼处汪满水,秋后的田野疲惫了,留下的是植物秸秆,雨水一泡阳光一晒,就发出乌青的颜色,再一经时日,全朽烂掉了,算是秋的残忍。却要是在秋后的田野里抽根烟,静静地走那么几个田埂,湿润的泥土粘上鞋子也不怕,走到凸凹处崴了脚也不怕,心是大的,铺陈的,摊在旷大的田野里,只剩一片宁静,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只是宁静,觉得生活的担子松了些,田野替你分担了些,就又要感动,更要算得上是一份做作的矫情了。看到田地里的洞穴,是虾的冬天的窝,伸手去掏,洞尤其深,还拐着弯,恨胳膊不能随着洞穴绕那么几下,掏出那么一两只或者更多,还可以就着下午的阳光喝上一杯,老师掏了一只上来,却用劲大了,连虾的盖都扯掉了,死掉了。还挖了几株荠菜,带着泥土拽出来,鼻子凑上去闻,荠菜的根尤其的清新,带着植物特有的香味,如果多,晚上吃一碗荠菜的面,就算是尝到秋天的滋味了,管它是不是单属于秋天呢!我还想说说月亮,这几天赶上天晴,又赶上了月的中旬,晚上月亮尤其的大,不开灯,视力好一点,就着月光几乎能看书。月亮一大,月光就通透,你觉得那不单单是月光了,是水,有了真实的触觉,将手伸在月光里,是一片水在流的,凉,像是鱼的吻。我就点了根烟,在月光里抽,烟气散开的时候,月亮就在烟气里抖,烟气抖一下,月亮就颤动一下,想象里就有了一碗水,月光下的一碗水,将一个月亮完整地盛下,侧过一点脑袋,月亮就缺一块,无非就是一个无聊,也无非就是一个有趣,全在自己的看法,月亮就是你的,独独的一个,照得人也单是你独独的一人,嘿,月亮,这还有什么可说的?!以上权作是废话,看客,怕是要浪费你的好时光,如果你读完,心想着去看看秋天,把脚在秋后的田野里走一遭,或者就晚睡些时候,将这几天的月亮好好地瞧上那么一回,也故作姿势地抽上一根烟,端起那么一碗盛下月亮的水,我算是没有白写这些,也算是提醒你尝下这秋天最后的况味。秋李秉星太阳在半枯的草下投出一片阴影,里面趴着几只无聊的小虫——即便在肃杀的季节,阳光也不一定会得宠。-39-\n夏天在变卖完了苦生了半载的绿叶后,悄悄离去,不知何时走的,只是在清晨醒来,看见雁衔了一片红叶飞过。好像是听母亲讲故事又忍不住睡意的孩子,昏昏睡了去,不知道故事在哪里断了——那迷路的公主有没有走出到处是精灵的沼泽?《秋声赋》里听“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几句,便知秋声,秋虽来得突然,细究起来却也来得无声无息。骤然的金石之声,不知背后孕育了多久。总之,就在你不经意间,有一种异样袭遍了全身,凉凉的,像婴儿时好奇地在窗口张望世界,脸颊贴在玻璃上的那种清凉感觉。只是晶莹的世界经了十几年的尘霜后灰了一些,原本洁白平滑的新墙都斑驳得有些丑了,在我学会欣赏女孩红色唇印的那个年代开始,那面墙就觉有些丑了,它的斑驳只为我的背弃找了些理由,对它半是同情,半是厌恶。对于秋天我找不到一个可以形容的词,张晓风说春天是人们快乐的口哨声,简说夏天是一首绝句,仄仄平平仄。那秋天是什么呢?我宁愿相信它是只被顽皮的孩子撕破了翅膀的小昆虫,还没来得及学会悲伤,便在大地上快乐地爬着。它以为生来就不会飞,便满足于四肢了。秋天最平常又最壮观的景色是落叶。三毛说秋天的落叶似舞倦了的蝴蝶,越念越觉其形容精致,那时若是我,也愿意给她个满堂彩了。落叶总觉凄凉,李白诗云: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执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读来就有些释然,所以超然若太白者,还是尽酒醉卧的好,在他看来物物生息,有时飘零,大有含之难舍的情意。却也只需花开花落两由之的。我承认秋总有一点悲观的气质,“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分失意间还有七分自傲,至于“宋玉悲凉”之类,便不免沉郁许多,但却让人安心——自然是安心,那夜是喜事纷至,枕金而眠的新贵更平静,还是刑期漫漫,孑然望月的囚徒更平静?在我看来是后者,或是半信了老庄的关系,空空无为的感觉更让人心安。有一次,我坐在医院验血室外的木椅上,嗅着空气里弥散的消毒水的气味,旁边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子,淡淡的表情,短短的头发。她刚验完血,在等着报告出来。她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盯着走廊另一边的瓷砖,盯着日光灯下那一点点轻微的反光。那刻她离虔诚那么近,几天后我看见她那用上等水粉描过的脸,在阳光下同样美丽地笑着,若同样是美丽,两者就没有相互否定的必要,但我既然先定了秋天空无的美,那么就也许在某刻的回忆中会更尊重她的虔诚。-39-\n罗素评价叔本华的哲学,说他的悲观论和唯意志论对于西方哲学家一向的乐观气质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只是补充,真正的恰如其分。人不会赞美死亡,不过受了挫折的人很多,死亡会在某刻不经意地掠过,飞快地掠过,有一点灰暗,但在触及它时,又很快为那些生命之外的小事感到可笑了。但这也是一刹那的事,就像莎菲日记里说的:晚上我曾不屑那美人,早上醒来又思念那市侩了。所以只是补充,超越补充之外便会被嘲笑与割弃了。秋天不如春天一味地萌发生长,也不像冬天袭理死寂一场,它留了春夏的一点余韵,不过停止了修饰,让风雨磨蚀那么点残余,一派不修边幅的冷艳自然。这就是秋的美——我以为的秋的美。秋日的梦可以是黑白的也可以是彩色的,无所谓什么颜色,什么颜色不一样呢?鲜艳的就让它们燃烧,朴素的就做那火焰的背景,不会扑腾的跳动火光,就静静地无声地燃烧。看着已暗的天空,忽然有种错觉,觉得秋色既是秋色,而人已非人,只是这秋夜月下的一点青灰。老藤椅云者从龙“咣铛”,门锁打开了。老家的瓦房里格外的静,只有大堂中间的老藤椅被贯门而入的寒风吹得前后颤栗,发出嘎吱嘎吱的的声响。这声音依然是那么的有节奏。大概是因为灰尘塞住了椅子的间隙吧,所以比起十几年前,声音还是沙哑了几分。也正是灰尘的原因,椅子靠背中间那因汗水常年浸湿而产生的人影状,与其他地方的色差倒显得特别的明显,仿佛就是爷爷的后背还靠在这张老藤椅上。爷爷在世时总喜欢躺在这张老藤椅上,尽管右手的拇指已被烟熏黄了,但是他还是用拇、食、中三指习惯性的捏着那宝贝一样的烟斗,反复的将斗嘴从自己一张一翕的右嘴角送进去又抽出来,发出“啧啧”的声响,烟圈伴随着藤椅一前一后的晃动有节奏的吞吐着,好像他光秃的头顶上方升起的朵朵祥云,把那沧桑的脸庞衬托得那么安详。有时候抽累了烟,他还是习惯性的用拇指摁住那正在燃烧的斗锅,直到斗中的火星都熄灭了,又倒着把烟斗往藤椅右侧的扶手上磕了两下。斗锅中的烟灰都清空之后,他便很自然地将双臂往扶手上一摊,眯上双眼就睡着了,藤椅的响声也就停止了。-39-\n老藤椅的支架就像一对弯曲的雪橇一样,撑在藤椅底部两侧,只要躺在上面的人稍稍加力,藤椅就会像不倒翁一样前后晃动,不过支架弯曲的弧度并不是很大,所以只要人在上面很平静的躺着,藤椅也就会很稳当地定在地上不动了。尽管我是看着爷爷编藤器度过童年的,可是由于爷爷并没有将他手艺的精髓传承与我,所以我对编制这张藤椅的工序是一无所知,不过这藤椅的外观也就跟平常人家买的那竹篾做成的摇椅一样,只是椅子的用料都是我家院子里那种不知名的树上的藤。靠背与椅坐间构成一百三十度角,这倒是很适合人睡躺。我小时候也很喜欢躺在老藤椅上,因为那上下颠簸的感觉就跟坐在被爷爷肩上的扁担挑着的箩筐里的感觉如出一辙。做这样舒适的藤椅对于我爷爷这样经验丰富的老藤匠来说是件很简单的事,不过出自他手的藤椅也就只有这么一张。爷爷是最擅长编箩筐的,因为依他的经验,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箩筐是损耗最大的藤制农具。在我的印象中,爷爷老是天没亮就挑起那些令他饶有成就感的作品到镇上去淘金了。而到了中午我就会很期待爷爷回来,因为只要他在镇上回家都会带些玩意儿给我,吃的居多,最令我记忆清晰的恐怕还是那杂糖。有时候等急了我就会一个人跑到村口的桥头,傻傻的等着爷爷将杂糖塞到我的手上,然后我会趁着他放下扁担休息的机会,很自觉地跨进他身后的箩筐里,盘坐着,贪婪地将杂糖塞进嘴里吮刷着。而爷爷也绝不会因为没有卖完箩筐而忘记露出那慈祥的笑容。坐在箩筐里,随着爷爷肩上的扁担一上一下的抖动着,我几乎忘乎所以了,走在村里的路上,总会引来一些玩伴羡慕的目光。现在想来,当时我是有点不孝,我居然没有在意过爷爷的后背已经汗流浃背了。到了家之后爷爷基本上也是不休息的,他得继续忙着编制,好有更多的产品供应给广大客户。要知道手工编制箩筐的速度是很慢的,所以每天爷爷都得忙到深夜才睡。有次爷爷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去镇上,原来他是忙着开发新产品呢。于是一张新藤椅就此诞生了。那天我是看着爷爷离开家的,扁担上除了固有的两只箩筐和这张新藤椅,别无它物,所以爷爷的背也挺得更直了。那天中午我还和往常一样等在了桥头,远远的我就看到了爷爷背后的那张藤椅,这次我是很自觉了,没有再要爷爷挑我。不过爷爷还是把杂糖塞到了我手里,还是露出了那慈祥的笑容。后来爷爷告诉我,那椅子是他自己没想卖,他的理由很简单,“一张椅子撑不起一个家”。现在想来,爷爷是很有生意头脑的,做椅子很慢,一两天做几张椅子确实不如卖箩筐赚钱来的快。那天回家后,爷爷就躺在了他自己做的那张新藤椅上。休息到下午,他又开始忙着编制箩筐了。从此我就习惯了听藤椅那嘎吱嘎吱的声响,直到新藤椅成了老藤椅,直到那嘎吱声戛然而止。已经十一二年没听见这熟悉的声音了,藤椅上的藤条都老的发黄了,可是那嘎吱声依然那么清晰。尽管有些沙哑,可是它毕竟像爷爷撑起这个家一样曾经撑起过爷爷那坚强的身躯。而现在藤椅老了,可是它却载着爷爷遗愿,把爷爷那坚韧勤劳的精神传承给了后人,帮着爷爷继续托起着这个家。我想留住那缕槐花香时雨濛-39-\n五月槐花的香气,夹杂着风的气息,吹入我的心田,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感觉在我的心底蔓延。多想让这花香再多停留一会儿,只是槐花有意,风却无情,香气转瞬就消散,而那本可以永久的花香,也只能出现在我遥远的记忆中,我却也无力挽留。在我很小的时候,住的还是平房,房前屋后满是繁茂的槐树,每到春天,素白的槐花挂满枝头,我们这些孩童就兴奋地举着长长的杆子去采摘那一串串鲜嫩的槐花,把每朵细小的槐花掰开,揪出花蕊,就可以允吸到甜甜的花蜜,那简单而自然的快乐,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比拟的。当槐花浓郁的香气弥散在整个街巷中,人们的活动也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槐树下有下棋的人群,有搬着板凳扎堆择菜的老人,不一会儿便会凑上三两妇女,唠着张家长李家短的家常事,偶尔远处还会传来晚报的叫卖声和磨剪子磨刀的吆喝声。这一切沉浸在充满槐花香的春日里,是那么的和乐和淳朴。但当拆迁的巨浪汹涌而至,呼啸而来,这一切就都不复存在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铺砌一新。再回到那里,心中只有无尽的落寞。那里有修剪整齐的草坪,有新种的树苗,却不见那几株老槐树。新修的公园中也不见孩童玩耍的身影,更没有下棋的人群,聊天的妇女。心中无限的悲哀,这里没有槐花香。槐花有意,又是谁的无情?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原始而自然的东西更多的被人们忽视,槐树的美,槐花的香便被掩埋其中。于是淳朴的民风不见了,浓浓的人情变淡了,谁还会记得南柳巷的槐树,曾风风雨雨,伴着林海音的童年,品味着这老城、老人,谁还会记得《城南旧事》中的悲欢离合,那沁人心脾的槐花香,人们都忘记了。现在的孩子,竟有许多不知道槐树有花,他们只醉心于电脑游戏电视机,而不会走到大自然中,寻找最本真的快乐。现在的人们喜欢把自己关在家里,只看重个人的那一片天地,与邻居老死不相往来,更不会体会到那浓浓的人情。在追名逐利的喧嚣与浮躁中,哪里还能寻得那缕槐花香?可怜槐花香。多想留住那份淳朴,淳朴的快乐、淳朴的人情,那醉人的槐花香。坐下来,笑一笑自己刘心武何妨坐下来,静静地在心中笑一笑自己。难得笑一笑自己。-39-\n笑一笑自己把多少光阴枉费到无聊的事情上,比如为买到一个从报上看到女明星用的那一种发夹,跑了多少百货公司和集贸市场……笑一笑自己为了一位同事在自学考试中英语成绩比自己多了7分,便一连7天对人家爱理不理,任自己心中的妒火蓝焰飘荡……笑一笑自己听到上海亲戚炒股发了财的消息,便一连好几天梦见自己也炒股票买了汽车洋房,其实自己到今天也还不知道股票究竟是什么模样……笑一笑自己那一天在百货商场为买一瓶洗面奶和售货员的口角,那售货员固然服务态度不好,自己又何必出言不逊,致使一群人围观?笑一笑自己仅仅因为在电梯里跟总经理打招呼时对方脸上毫无笑容,只淡淡地颔首,便整整两天疑神疑鬼,失却了应有的自信与自尊……笑一笑自己一方面大抹苗条霜大做减肥操,一方面却又忍不住地大吃冰淇淋大嚼小甜饼……就这样,在轻松潇洒的心境中,笑一笑自己,真诚、毫无避讳地笑一笑自己,也许便无形中抖落了心灵上的灰尘,领悟到了今后前程中应有的更佳路径,从而获得重上人生旅途的自信和勇气。笑一笑自己,也便是我们常谈的自嘲,自嘲是一种高层次幽默,自嘲是一种效果最佳的心理保健,自嘲是人生的谐谑曲,自嘲是一种大欢喜。也许会有年轻的朋友对我说,我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人和事,使我的心灵坠着沉重的负担,我实在笑不出来啊!当然,各人的境遇不同,而且各人性格也不同,也许确实处在一种悲剧性境遇的人,以及一些性格天然沉郁的人,“坐下来,笑一笑自己”的心理自慰方法很难适用也很难把握,不过依我想来,即便你的人生真是那么凄凉,你的性格真是那么阴沉,努力地让自己心灵上浮出一个哪怕是淡淡的微笑,也总是有百利而无一弊啊! 【摘自《一切都还来得及》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荒野之鹰简媜“宁愿是荒野上饥饿的鹰,也不愿做肥硕的井蛙!”执是之故,我学会捆绑行李。总是独自走上生命的每个阶段,从全然陌生的环境开始安顿自己。小学毕业,明明附近有所国中,我却跑到离家四十分钟车程的国中就读。好不容易与他们熟了,成为一份子;明明附近有几所高中可供选择,却大胆地跟导师讲:“我要去台北考高中!”第一次,我知道北一女,中山,景美...-39-\n...等学校,我问老师志愿顺序,他不太确定,但终于帮我排妥。他没问万一考上了,怎么安顿?我没提,那是我自己的事。拿到准考证,回家才跟家里提,家人一向不管我功课。 那时父亲刚逝两年,母亲出外工作兼了父职,阿嬷管田地,家园,我是老大,弟弟妹妹才小学。谁管得到我?也不需任何人叮咛,我跟老天爷杠上了,赌一口硬气对自己讲:“你要是没出息,这个家完了!”十五岁,捆了今生的第一个行李,连牙刷,毛巾都带走。屋前厝后,巡了一趟,要狠狠记住家的样子,躲在水井边哭一场,忽然长大了五岁。我不嫉妒别人的十五岁仍然滚入父母怀里,睁着少女的梦幻眼睛,而我却得为自己去征战,带刀带剑地不能懦弱。所以,孤伶伶地在台北寄人篱下,每天花三个钟头来回新北投一所高中与复兴南路的亲戚家。台北火车站前,清晨卖饭团的妇人,我拿她当妈妈。坐在淡水线火车上,饭团啃完了啃书本,每本书烂得软啪啪,课堂上,闭眼睛都知道老师说错一个年代。那时,校内的读书风气不盛,许多人放学后赶约会,跳舞,逛士林夜市,情况好的,赶补习班。我没有玩的权利,也没经费课外补习。还是那付硬脾气,就不相信出考题的能撂倒我,非上好大学不可。这样逼自己,正常的十七,八岁身心也会垮的,平常,没谈得来的朋友,她们追逐影星,交换情书,我没兴致,想谈点生命的困惑与未来梦想,她们打不起精神。我干脆跟稿纸谈,谈迷了,就写文章,投稿,成天在第二堂下课冲到训导处门口的信箱,看有没有我的信?若是杂志社寄来刊搞消息,我会乐得一看再看,看到眼眶泛红;大报副刊寄回退稿,则撕得碎碎地喂垃圾桶,我想:“总有一天......”为了那一天,吃多少苦都值得。我做事一向劲道猛,非弄得了若指掌不可。迷上写作,连带搜别人作品看得眼睛出火。他们写的好,我写不好,道理在哪儿得揪出来才能进步。常常捧着两大报副刊上的名家作品,用红笔字字句句勾,我不背它们,我解剖它们,研究肌理血脉,渐渐悟出各有各的路数,看懂名家也有松垮垮的时候。那时很穷,买不起世界名著,铁了心站在书店速读,霍桑“红字”,赫塞“流浪者之歌”,“泰戈尔全集”,扥尔斯泰“高加索故事“......,有些掏钱买了,其余则浏览,希望将来变成大富翁全娶回家,看到眼瞎也甘愿。“世界太大,生命比世界更大,而文学又比生命辽阔!”我决心往文学走,不回头。缺乏目标的年轻生命好比海上飘舟,我知道自己的一生要往哪里去,考大学只是眼前目标,我知道为什么必须上大学,不是依社会价值观,师长期待或盲目的文凭主义,而是依自己对生命的远大梦想。高二暑假,我写了一封信回宜兰,告知已从亲戚家搬至大屯山学校附近的别墅,月租三百元,由于没钱上补习班必须靠自己拟定“大学联考作战计划”,因此今年不回家割稻了。“身上尚有稿费及打工赚得的钱九百八十七块,够用两个月了。请家里放心,我会打胜仗的。”-39-\n每天,依例凌晨四点起床早读,按照作战策略,这个暑假必须总复习所有科目并预读高三功课(已搜得学姊的旧课本),至少做一遍从各补习班,明星学校搜集的题库,试卷及历年联考试题,并且每隔半月“验收实力”─看自己能考上哪一个“混帐学校”。想睡觉,不行。开始思考打仗应该用智慧,光靠死拼活干岂不是“义和团”!思考为什么叫人啃一头死牛没人要吃,煎成小牛排就美味得不得了。于是,把“作战计划”改成“大学联考料理亭”,依据自己的兴趣及胃纳,按照清醒到昏沉的时刻表安排筵席。所以,历史变成身穿古装的我恣意穿梭于时空隧道,采访秦始皇谈如何并吞六国,跟汉武帝吃饭谈外患问题,陪成吉思汗溜马的探险志了。还可以指着光绪骂:“你这个懦夫,干嘛那么怕慈禧,你不会派刺客把她‘解决’掉吗?”地理也好办,那是我跟心爱的白马王子周游世界的旅行见闻。数学,确实有点伤脑筋,三角函数实在不像个故事。“三民主义”,决定留到联考前一个月,再以革命心情奋战,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某日午睡,梦到自己只考了两百多分。沮丧极了,恐惧这一生就这么成为泡沫。夜晚,虫声四起,前途茫然的孤独感占满内心,在日记上写着:“我会去哪里?我会去哪里?”抽屉里有一叠没写完的稿子,其中有一篇关于一个高中男生逃家的故事。想往下写,又收进去,索性把专放稿件与写作大纲的抽屉贴上封条,仿佛唯一的财产被法院查封。如此安顿之后,升高三,当同学们一个个迸发高三杂症,勉强念书,或奔波各补习班像只无头苍蝇,我却笃定得像个磐石,心穏穏地纹风不动。继续按自己的作息方式排读书计划,虽然高三下学期的课堂考试成绩遭透了,但我摒弃老师的授课进度及测验计划,照自己的时间表走,不急,不慌,从不脱序。我读书喜欢问“为什么”,思考答案。有时“国文”里的问题必须从“历史”找解答,“历史”里的疑问,可以从“地理”得到线索。活读比死背深刻,而且有乐趣。如此一遍遍地读到胸中如有一面明镜,且国文,历史,地理知识相互串连,佐证,活生生如能眼见一朝一带风华。联考前一个礼拜,同学们灰头土脸,乱了军心,熬夜赶进度,我却无事可干,反其道而行,逛市场吃红豆冰,买蕃茄弄蛋炒饭,早晨,黄昏到山径散步,过几天舒服日子。其实无形之中,脑子里正在整编,活络所有念过的内容,使枝枝节节的知识更加密实,形成实力。我有自信,问任何问题,我都能说出一番道理。联考那日,大多数人像进刑场,我却觉得像园游会。听说有同学拿到试卷,眼前发黑,手心冒汗,下腹绞痛,我觉得不可思议。我太稳了,拿到国文,历史,地理试卷,觉得像在考小学生,暗笑出题老师怎么出这种简单的题目?钟响后,同学们纷纷翻书找标准答案发出哀嚎声,或到家人面前忧心忡忡。我没人陪考,也觉得家人像组“进香团”陪考只会坏了军心。我一本书也没带,考过就算了,不在想它。闲得没事干,买汽水边走边喝,像个巡逻。-39-\n没放榜,我已算出自己到台大,就算科系不理想,选个学风自由的大环境再转系总比意气用事只是填几个志愿再挤破头转校保险。我想到一个人才荟萃,高手辈出的大环境逼自己成长,所以,台大文学院六个系全填了。同学问我:“万一上考古系怎么办?”我说:“那就去挖坟墓嘛!”老师看我的志愿单,同样纠眉头,简直是没主意的人的手笔,我仍坚持从头填到尾,人生哪能一下子就称心如意?我把选校搁第一顺位,进了大环境一切好说,“考进哪个系不重要,从哪个系毕业才重要!从哪个系毕业又不重要,将来走哪一行更重要!”我一向不认为一次联考就定了一生,往后的变数很大,多的是进自己的第一志愿科系,毕业后才改行的例子,与其四年后再从头学,我宁愿花一年时间好好摸索清楚,二年级时在哪个系,对我而言,就是决定了今生。放榜后,在大屯山城赁居的小屋打点行囊,一下子天地开了。三年高中生活留下的日记,写的文章,一把火烧了,我的青春岁月在火光中,泪眼里化为灰烬。那些忧喜苦乐全不计较,也无须保存,我知道自己又要去陌生地方从头开始,就像过去每个阶段,命运交给我一张白纸一样。在不断飘荡中,能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重量与意义是最大的收获。我太早离开家庭的保护,也学会独立,为自己的生命做主。虽然无法像一般人拥有快乐的青少年时期,可是也学到同龄孩子学不到的,如何做一只在荒野上准备起飞的鹰。当一切匮乏,无人为我支撑时,我惊讶自己能从“无中生有”,磨砺出各种能力,守护自己。这样的训练比考上心目中大学更重要-或者反过来看,因为有这种训练,才可能上心目中的大学。年轻生命蕴涵各种潜力,愈早自我开发愈能起飞。可惜,大部分的人耽溺在家庭的优渥保护下,只知道吃鱼而不懂如何打造一根钓竿,其实学会钓鱼才是大训练,有的人则可能因家庭破碎而击溃向上意志,不懂得把恶劣环境当作生命中的“少林寺时期”,练就一身铜墙铁壁功夫。每个人成长的困境不同,但我仍然相信,对生命热爱,对梦想追寻的这份毅力,会引领我们脱离困境。不要轻易认为今天就是末日,因为明天的太阳跟今天不一样。如今回想高中生涯,短短三年,却把我一生的重要走向都起头了,我如愿转入中文系,如愿成为作家。少年时,怨怼老天,现在懂得感谢。因为,当他赐给你荒野时,意味着,他要你成为高飞的鹰。时间是生命的计量时间,它显示于塔顶的钟,腕上的表,显示于电脑、手机以及各种广告界面和显示屏。时光并非物理的计量,而是生命的计量。物理计量意义上的时间,就是那个等幅的摆,是无始亦无终、保持恒定速率地往前走,以不变的滴答滴答或隐或显地击打着节拍。这样的时间,可能让你想起一把无形的尺子,时间便是那尺上的刻度,这把尺子则如笔直的道路一样伸向不可知的远方。物理计量下的时间,甚至不再是东逝的流水,不再是花开花谢,不再是更深露重。在科学与规范的意义下,时光之河上所有的激越或柔情,均如浪花死去,时间只是一种流动。-39-\n无声的流动,正如夜色或晨光,渐渐加深或慢慢启程。时间果然只是这样存在的吗?如果真是这样,每个日子里全如电脑编程,只有自动,只有相同。一切,都失去了对生命的恭敬,亦失去了对自我的敬重。阳光照着山河,照着满坡即将长出嫩叶的冬树,忽然觉得,日子原来这般舒缓,这么从容,山野不会因为你不奔跑,不追赶,就显出寂寞。时间也可以如柔缓的夜曲。莫非,时间并不是物理的公共切分,而是心理的个人体验?懂得时间是一种个人感觉,时间就开始成为了生命的计量。我们开始用心灵、用自己的价值观来重新界定这些分分秒秒。当你爱着自己的那一份事情,你可能会情不自禁沉醉其中而浑然不觉,那时候时间不是丈量深浅的刻度;当你与自己心怡相爱的人一起谈笑,从树影斑驳的午后到明月惊鹊的深夜,你甚至恨这时间总是走得太快。时间,不在生命之外,而是生命的构成。生命计量的时间,心跳就是节奏,心态决定速度,心境标识深度。这样的时间,不是实验室里的匀速直线,而是天高地远的飞翔,柳暗花明的行走。行当所以行,止当所以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从此,你的表情,就是时间的表情;你的呼吸,就是时间的呼吸;你的声音,就是时间的声音;你的温度、厚度与高度,就是时间的温度、厚度与高度。时间存在于他处的时候,那只是物理计量;时间存在于自我的时候,这才是生命计量。你可以定义时间的长短,正如你可以定义生命的长短。忽而想起丰子恺先生的那幅有名的漫画《人散后,一天新月凉如水》。散,是此时此事此景此生的消散,一去不返的消散,这就是人生,亦是生命。人,都是一段有限的岁月,不满百的一条线段吧。一拨一拨,一代一代,人间终将换去。这是更大的“散”。“散”之后呢,宇宙依然是美丽而永恒的存在。有新月为证,有如水的夜色为证。有限置于无垠之中,一种生命的苍茫感让你彻头彻尾地意识到时间真的是生命的计量,它不只是数字所标识的日子。时间是生命的计量。所有的过往,无论我们看得如何清晰,记得如何深入骨髓,终归,那是回不去的过往。就是一篇永远无法激活的文档,你可以一遍一遍地读,却仅仅只能读,无法改写。要写,都得从下一行开始。上一行是历史,下一行就是未来。时间就这样铺展,这样流逝。这,就是我们的,生命。来源:广州日报重阳夜难聚首文/ 马祥聪题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不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9-\n当我们倾注于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便会慢慢地忘记时间的转换、季节更替、物逝人非,此时的我们是充实和快乐的。因为不为其他的事情而困扰,一心一意的做好当前的事情。纵使“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也要慢慢地去找寻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们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在耕耘的过程中自然会有阴晴圆缺、悲换离合,也少不了“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摩擦和对立。那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人类社会和自然有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我们不一定能够改变,于是有时候就的顺其自然,随意而安。儿童时候经常聆听的一首歌曲《九月九的酒》,事隔多年,经历过许多事情和人,其中的情节有所改变,毕竟漂泊他乡多年难免思念家人和朋友。“又是九越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只有问候”。一个人的情感路线伴随自己的成长会慢慢发生变化,生理、心理、思维方式、地域变迁等诸多因素都使我们在不同的时期会对不同的人和事物产生兴趣,追求的目标和奋斗方向也发生了变化。中学时代的恋家情节固然和现在的大有不同,主要是受时间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为了理想和目标,不辞艰辛和劳苦,独自一人来到异乡求学,开始自己的漫漫人生之旅。每个周末放假都要回家,根本不顾晴天雨天或者是阴天,小个多小时十余里的路途也没有什么值得抱怨和担心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美好的童年”就是那时的心理状态。,回家是一种期望和迫不及待的情感。其实那时回家,主要是回家给父母拿生活费用,在学校就得吃饭、睡觉、买学习用品之类的,没有钱就只有回家,因为那时的我们是没有独立自主可言的,因为我们还小,幼稚得什么都不顾,只顾自己每一天的快乐和温玩耍。家是一个明显的避风港,一个没有学习压力和繁重学习任务的地方,家里自然有和谐而温暖的气氛,父母的寒虚问暖,哥哥姐姐的细心照顾与呵护,回家可以享受美味的菜肴和好吃的零食,逢年过节还要求有美丽的衣裳和好玩的玩具、好吃的东西。放假在家就可以为所欲为,和自己的好伙伴们一起上山砍材、放牛,下河游泳、捉鱼摸虾,看电视、听录音机、看课外书刊等,家也是自己娱乐放松休闲的场所,“学个踏实、玩个痛快”就是我们呼唤的自由。那时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家的意义所在和真谛,只是理所当然的以为父母和家庭就是自己的依靠和守护神,自己在家中可以呼风唤雨,要什么得到什么,可以否定一切不好的事物以及肯定好的事物,想要主宰着家庭和父母。什么事情都只是简单的看到表面现象和假象,天真的以为什么都是美好和容易的,因此我们渐渐的习惯了拼命的索取和要求,而没有想过父母的用心良苦,他们的奔波操劳都只是为我们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的家园。如今事过景迁,等到我们恍然大悟才明白其中的苦衷和道理的时候,似乎一切都已经不再像想象中的美好和完满了,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东西,无法能够弥补和找回俩,甚至永远都不再有得到和拥有的机会。 -39-\n《论语》中有几句关于孝顺的话语,读过之后心里有种难以释怀的感触。孟无问孝,孔子说:“父母难其疾之忧”。这就是说,真正的孝顺就是父母不用因为我们身在他乡生病而担忧,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却到出父母们的伟大的爱。不错,“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和方向标,父亲永远是我们依靠的巨石。严父慈母似乎是我们心中形成的一个观念,但“恨铁不成钢”是父母们的良苦用心。不管我们身在何时,身在何地,只要心中有爱,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家永远在我们的身边,爱也永远在自己的身边。生活是美好的,因为我们有爱,只要心中用爱,我们就可以敞开心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和努力。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尝,曾以为孝乎?”意思就是,察言观色并不容易,老师(长辈)们有事情,弟子(晚辈)就为他出劳动力;有酒食饭菜,老师或长辈们先享用,这也是一种孝顺。 -39-\n其实,孝顺来自一个人的内心,通过他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当一个人能够在意识中想到什么时候该孝顺自己的师长,什么地方应该孝顺自己的师长的时候,那么说明他这个人是一个真正有孝顺之心的人,是可以做出一番事业的。年少的时候,在家听父母的话,勤劳朴实,适当的帮忙做一些家务和农活,知书达理、彬彬有理,为人谦和、与人相处融洽、不惹是生非就是孝顺。成年的时候,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人本分、诚恳,做事塌实,善待他人,为了理想而奋斗,勤俭持家、教育子女有方等也是一种孝顺。孝顺不一定就是按照它的定义和标准来衡量,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孝顺原则和定义。我们不一定要给父母锦衣玉事、豪天良宅,也不一定要陪伴父母游览名山大川、逛繁华都市,看精彩的外面世界变化无常,如果我们有条件和能力做到的话最好不过。我们也不一定要时刻和父母在一起,父母也不想让他们成为我们的羁绊,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追求的领域,他们也不需要我们为他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买回大包的礼品,山珍海味、营养补品,然而人却远在他方,只是一句问候,甚至有些人有了媳妇就忘记了爹娘是明显不对的。丰厚的物质追求是需要的,我们都得为自己生存而创造条件和基础,却不是生命和生活的全部。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也是如此,我们仅仅给他们提供物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最缺乏的就是精神寄托,尤其是晚年的时候他们也会赶到孤单,看着大千世界的繁华和变化无常,他们却慢慢老去,不免会有几分“人生老易老天难老”的感触。于是在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不妨经常的回家看看,和父母聊聊工作和生活的琐事,为父母做一些家务事,陪他们打打扑克、下棋、散步、看电视,也给他们亲自下厨做丰盛的晚餐,那时吃的不仅仅是饭菜,也有种快乐的心情和满足。《常回家看看》就是一首非常不错的歌曲,小时侯听了感触不怎么深刻,伴随年龄增长,在外面漂泊了几年过后方才真正明白其中的意思,那就是在外面时间久了我们就要给家里问候和祝福,可以的话还是想办法回家看看。家永远是我们的心灵港湾,在那里我们可以真正的找回原来的自己。有思念的冬天,我不曾感觉到寒冷。虽然远离家乡、阔别家人和朋友已经几年,落叶要归根,倦鸟要归巢,家是自己永远牵挂的。家,是如此的重要,在家的岁月不曾感受她的美好和温暖,在外面的时候,才分外怀念她的崇高。家不仅仅是一间房子,房子只是作为她的物质载体,通过他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存在,家更加具体,然而有房子并不代表有家的存在。家,完整的包含了家庭成员的和睦关系、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关爱、体贴、呵护、支持和宽容,也融合了与外部家庭之间的种种关系。想家的时候,我们不妨就和家人联系,打个电话或是写封书信,道出出门在外对家的思念和牵挂;想家的时候,不妨就回家看看,和家人团聚,从而获得心灵的归宿和寄托,更好的去生活,这样才是家的真正意义所在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只想永远永远牵着你的手,陪着你看透人世间悲欢离愁,直到双鬓白头,还有什么奢求,这辈子有你就足够,这是最美的最后。”歌曲《最美的最后》以其柔美的旋律在我们的心海掀起波澜,成为我们平凡人生的一种朴素的追求。然而,“最美的最后”并不仅仅局限于情感天空:你听,那“最后一次演讲”穿越时空,依然响在耳畔;你看,那“最后一片叶子”绿意盎然,依然鲜亮在眼前。小小的教室里,最后一排可能发生过美丽的故事;浩浩长江边,有着三峡移民对故土家园的的最后一次凝望。还有最后的奔跑、最后的跳跃、最后的坚守、最后的交接……你的心中一定留存着许多美丽的“最后”,你对于最美的“最后”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与认识,请联系实际,以“最美的最后”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一)开头:那是谁,最后的凝望,醉了一川的烟草。那是谁,最后的蹙眉,碎了一世的琉璃。——沂南二中高三、3班袁淑璇当华美的叶落尽,生命的脉络才依依可见,当时光走到了拐角,美好的记忆才懂得珍藏;当最美的最后悄然靠近,内心的惶恐才不安地诉说着时光的流淌。——沂南二中高三、4班苏庆欣最美的牺牲是为人民牺牲,最美的疼痛是为民族疼痛,最美的最后则是以个人之小爱成就世间之大爱。-39-\n爱极晚秋的红叶,经冷风砥砺,寒霜洗炼,却是丹映长空,纯粹热烈。当岁月这本大书翻到了秋天,生命的黄钟大吕鸣响了最后的礼乐,红叶以其淡泊沉静、纯洁坚守的大气雍容为世间留下了她最美的最后,最后的最美。总是凉生初过雨时,却试图把握春意的最后一抹浓绿;总是在细雨点寥花时,去试图留住梧桐最后的声息;总是在篱菊笼微月时,去试图回忆儿时最后去过的晚径。在去如朝露的一生里,无数次美丽的最后让我醒悟:把握住最后一次,去定格最美的一瞬。(二)段落“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是林徽因生命的写照。她生命中最美的时段不是她年轻貌美时的巧笑倩兮,而是她最后那段艰难的时光。当她设计完成国徽图案时,已病弱不堪,力难支体;当她抢救景泰蓝时,肺部千疮百孔;当她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已是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可是面对如此脆弱而坚强的生命,我们谁能说她不是最美的呢?林徽因生命最后时刻的美,美在脱离俗世浮华,美在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所挚爱的人民奉献一切。这是生命最后所呈现的大美、最美。莫奈在生命的尽头,百病缠身。孤苦无依的莫奈在淡黄色的画布上仔细描摹莲的妩媚,那一朵朵柔曼的睡莲,成为了莫奈最后生命里永恒的春天。他一生以简洁干净的笔墨坚持着生命最后的创作,当满塘的莲花被莫奈的妙笔依次点亮,他微笑着睡去,似天堂亦有莲开。莫奈用他的画笔洗尽岁月铅华,坚守绘画风格,返璞归真。这样的最后是最美的,美得让人动容。(点例)当王国维举身赴清池,那般捍卫古雅的决绝是最美的最后;当卡夫卡身罹绝症依然为只有一面之缘的小女孩留下柔美的童话故事,他用自己最单纯温暖的情怀为世人留下了最美的最后;当……(面例)你用那粗壮有力的臂膀,擎起你不算健硕的身体,你在吊环中间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陈一冰,伦敦奥运会,那是你的谢幕演出,拥有最高难度和极高稳定性的你剑指金牌。然而,你的完美表现最终却未能赢得裁判的青睐,当全场嘘声一片,你却大度地微笑着向支持你的观众深鞠一躬。赛后,你选择了退役,或许有人会觉得你职业生涯的收官之战颇有遗憾,但你那高超的技艺和超凡的气度,那纹丝不动的完美落地,那虔诚的弯腰答谢将你运动生涯的最后诠释的最美。(点例)最美的最后沂南二中高三、13班张磊我只想永远牵你手。陪你看悲欢离愁,这辈子有你足够,这是最美的最后。-39-\n————题记空气中又弥漫起槐花那沁人心脾的芬芳,淡淡的,却能随风走得极远,一阵扑鼻而来,经久不去。我抱着那个仍然散发清香的槐花枕头,想起了外婆,想起了那个最美的最后。我童年大部分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外婆家的夏天。因为庭院有一棵同外婆一样苍老的槐树。每到夏天,它便如约绽放,清新而淡雅,洁白而娇弱,一串串压着枝头,一骨朵接着一骨朵含苞欲放。当然也少不了蜜蜂,它们嗡嗡地纷至沓来。那朵朵槐花在阳光下熠熠发亮。而每到槐花飘香时,外婆总是踮起小脚,摘些槐花洗净,做成美味的槐花糕。外婆也只是看着我妹妹地品味,便拿一个蒲团,戴着老花镜,坐在我身边,在槐树底下缝缝补补。槐花一片一片落在外婆手中的枕套上,最终,形成一幅纷繁的画面,恍然之间,我便以为那是最美的最后。然而那却不是,当外婆将枕头缝好,我帮外婆捡起掉落的槐花,把枕头填满。外婆开心的笑了,我依偎在外婆身边,看见外婆的眼角荡起了涟漪。那时,我才懂得这便是生活中最美的时刻。有一天,这最美的最后突然消失了,因为外婆离世了,在槐花雨中悄然离开,伴着开的灿烂的槐花,伴着孤独的哀伤……我不知外婆眼中充满了遗憾还是微笑。但我想,虽然外婆离开了,离开了那棵老槐树,离开了让她无比疼爱的我。可无论在哪,我的记忆里都弥漫着槐花的淡淡清香味,那清香,凝结于心底,让我在每一个想起的瞬间就轻易地唤醒沉睡的思念,让我想起外婆一举一动间的美好,让我想起与外婆同住的快乐时光。我只想永远牵着外婆的手,陪着她看透人世间悲欢离愁,直到双鬓白头,还有什么奢求,这辈子有外婆就足够,这抹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就定格为一树槐花,这便是最美的最后。最美的最后沂南二中高三、14班刘洋树叶悠然而落,那盘旋的姿态是最美的最后;冬季里一场洁白的雪,是一年中最美的最后。最美的最后,是世间亮丽的风景。在广阔的天空下,我们总会抬起最美的最后,无论是从古还是至今。在金黄的阳光里,我看见了最美的最后。他正在一片向日葵的花园奔跑。他疯了,于是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他成了精神病患者,但他却以最美的笔触描绘下了自己心中的《向日葵》。他是梵高,一个以生命为画的人,在生命的最后留下了最美的向日葵,还有几个能像他一样呢?如果在阳光下,能够以怎样的方式留下最美的最后呢?最美的最后,是对事业的执著。-39-\n在阴暗的房子里,我看见了最美的最后。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阴暗的牢房里写下最后一封家书,这封家书讲的是黄豆怎样吃出胡桃的滋味。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才子以这样一种幽默的方式给了那些想看他痛苦不已、涕泪四溢的小人一个有力的回击。圣叹走完了他的一生,却在生命的最后留下了一封最美的家书,想不名垂青史都很难。试问,如果一个没有坚定立场的人在那个不见天日的牢笼里,他怎么会让生命留有一个最美的空隙呢?恐怕也只有跪求那些小人饶过他的一条小命吧。最美的最后,是对人性的仰望。在高耸的赤壁边,我看到了最美的最后。那慷慨悲歌的不是别人,正是那豪气英发的苏东坡。经历过九死一生的苏东坡把这里当作生命的最后归宿。他经过了官场的硝烟,仕途的坎坷,生命最终以一种释然的姿态来到了这里。于是,他写下了最美的诗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他又发出了最美的声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借此来抒发自己辽远的思绪。俱往矣,苏子已去,站于赤壁下,耳边仍能回荡起诗人的声音。最美的最后,是生命的洒脱与超然。曾几何时,我们平凡的人生中也增添了许多最美的最后。救人英雄孟祥斌用生命救回了一位落水女子;地震中用双手支撑起倒塌房屋而保持婴儿呼吸的母亲;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最后的七十六秒按住刹车让所有乘客毫发无损;还有最美女孩刁娜为救别人的最后一次奔跑。这无数的最后,都以人性的光辉命名,都是平凡的世界中最美的最后。春华秋实,落叶归根,最美的最后,如同一串永不磨灭的音符,一阵来自遥远世界的低吟,那是亘古不变的经典,永不褪色的印记。最美的最后沂南二中高三、13班赵晓佳夕阳洒下了最后的余晖,她将那一抹血红弥留于天际,撒哈拉沙漠的尽头,夕阳无限好,不禁感叹她的灿烂,只是接近黄昏。原来最后的最美,最美的也在最后。最后的美丽成就了千古宋词。等待一场梧桐雨打湿黄昏,多情的易安携着宋词漫步走来,鹭鸶飞了,岁月流了,歌声飘远了。她行走在梧桐下,水袖宽袍间弥漫着馥郁墨香,轻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声叹息,惊落了梧桐叶,提笔挥毫写下“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泪无声,打湿了宣纸,“愁”字写不出她的忧伤与落寞。人到暮年,仍漂泊流离,仍孤苦无依,“苦”字诠释不尽她的国破家亡直至悲伤终老。李清照用尽最后的力气写下“凄凄惨惨戚戚”。最后的美丽成就了千古宋词,也成就了她的身后名,原来最美的却在最后。最后的美丽成就了千古正义。昔日的霸王纵然有盖世的气力也改变不了楚国灭亡的事实。乌江之畔,他已被汉军重重包围,空气中、耳边不断传来楚地的歌声,他开始悔恨自已的刚愎自用。看着身边的兄弟一个个倒下,他毅然把刀架在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水,倒映出半边天。一个巨人倒下,留给后人无限地感慨,如此侠骨柔肠的英雄用他的生命诠释了正义与英勇,用他的生命彰显出了最后的的美丽,同时他也被历史铭记,最美在他生命尽头的知耻与无畏,原来最美的却在最后。最后的美丽成就了唐诗的繁荣。李白以为茫茫朝野是浮光跃金的富丽堂皇之境,竟奢望把青春的豪情燃烧在大唐宫殿,他失望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9-\n他的青丝中已混入了几丝雪白的惆怅,醉卧中,发如雪,。,日进斗酒,酒最终熄灭了他的生命,也凄美了他的一生,也成就了他的诗作。李白用才气点燃了唐诗的经久不衰,也成就了唐诗的繁荣,最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无数历史文人用他们的生命与才情撑起了华夏文明,撑起了历史的一片灿烂天空。或许,再回首,我们会发现夕阳无限好,最美的总会在最后。最美的最后沂南二中高三、3班尹丹萍相知不一定相守,相守不一定拥有,在人生的旅途上快马加鞭,我们已错过了许多,忆往昔,有太多已悄然逝去,只留下一个个最美的最后触动你我的心扉,就让我们保留它的美好,看,下个路口,它依然在等着你。最美的最后是一种坚守。不经磨砺的人生是黯淡无光的,不到最后一刻的放弃是可悲的,坚守到最后,方能望见天空那最美的虹。一双深黑的眸子洞察一切,一双红色的跑鞋如风疾驰在梦想的轨道,2012年是他决定奋力一搏的一个,却也成为了他的又一次遗憾,他,就是飞人刘翔。满怀激情与信心的他站在伦敦奥运场上,准备弥补北京奥运的缺憾,我们为之鼓掌,却不料刚刚起跑的他竟重重地摔倒在地。他的这一摔,不仅摔碎了他的心,同时也摔伤了我们的心,众人的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正当观众疑惑他会如何处理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刘翔竟然站起来选择用单脚跳向终点,他的执著与坚守不是徒劳的,跳到终点的那一刻,他在伦敦奥运会上为世人留下了最美的最后——坚守的背影,站起来,他还是我们的飞人。最美的最后是一种相守。遥望情感的天空,相守的人留下了多少最美的最后。焦仲卿的“磐石无转移”与刘兰芝的“蒲苇纫如丝”为世人留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动人传说;蝴蝶翩跹起舞,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缔造了梁祝化蝶的感人故事,凛冽的寒风,死一般的沉寂,帐中的起舞,为我们上演了一出悲壮的霸王别姬,正是因为他们的相知相守,才为我们留下如此多最美的最后,只一眼,灯火阑珊处,到最后才是最美。最美的最后是一种追求。在平凡的人生寻找一个不一样的追求。乔布其一生追求完美,创造别样的人生,到最后他的《乔布斯传》让我们和他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为人们留下了自己最平凡也最独特的一面。影片《哈利·波特》不久前也结束它那浩浩荡荡的征途,为我们留下了最美的最后,那就是我们对那个未知的魔法世界的幻想,还有哈利留在我们心中的那份美好的希冀。正是对完美的不断追求,我们的生活才会日益丰富多彩。最后的才是最美的,那是一份美好的情感,一次孤单的守望,总之,最美的最后,看,下个路口,我依然在等着你!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9年9月22日香港大学把“荣誉院士”称号授予了外号叫“三嫂”的82岁扫地老太袁苏妹。“三嫂”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也不知道什么是“院士”。她一生只会写5个字,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曾在港大食堂服务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她对住宿生的照顾无微不至,除起居饮食,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宿舍灵魂人物”-39-\n。有学生发烧,她会主动送药、煲粥;学生温习功课至深夜,她会为其预留晚餐;学生遇到烦心事,会找三嫂倾心交谈……多数时候,三嫂只是耐心地听完故事,说一些再朴素不过的道理,如“珍惜眼前人”“将不开心的事忘掉”等等;或是请他们喝瓶可乐。在颁奖台上,这位82岁的普通老太太被称做“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生命”的“香港大学之宝”。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解读这则材料,既可以从袁苏妹的角度入手,对其所作所为和生命价值等做多角度剖析,亦可从香港大学的角度入手,分析港大做法的时代意义:1.在人们的意识中,劳动者常常被分成三六九等,职位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是,既有对英雄伟人辉煌业绩崇高品格的弘扬与崇拜,又有对普通大众平凡人生的承认和敬重。尊重身边的普通劳动者,是人文精神的体现。香港大学此举是对普通劳动者把平凡的劳动演变为辉煌业绩的充分肯定。立意方向:荣誉属于平凡人,要学会尊重身边的普通人2.“三嫂”的事迹固然让人感动,但是,“三嫂”的工作是否能够为大部分人所接受?我们从小就被灌输长大要当科学家、伟人、英雄等的价值观。我们对于人生的理解,是否过于狭隘?其实,芸芸众生,你我皆平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享受劳动的快乐,给他人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以这种自然的“低姿态”实现自己的价值,发掘生命的本真,才是生命的真谛。立意方向:让生命的价值回归本真,而这本真就在于做好本职工作3.社会生活的多重性决定了人的多元发展,社会价值取向表现为多元化趋势。因此,社会评价需要多元化。在物欲泛滥的今天,我们习惯于把崇拜献给聚光灯下的社会精英,其实,褒扬三嫂这样的普通劳动者,弘扬其敬业奉献、务实爱生的崇高精神,对于协调当下物欲化所造成的价值观混乱,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重建精神家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立意方向:努力实现社会公平,让我们的社会评价多元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4、香港大学授予袁苏妹“荣誉院士”的做法,旨在倡导一种精诚服务精神,从而达到“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的目的,这正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教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中国的教育在高速发展,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出现了唯分数论的教育观扭曲现象。学校乃至家庭都需要引导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引导学生养成乐于服务他人、自觉回报社会的良好习惯,这应当成为教育的主要导向。立意方向: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学会做人与处世仰望星空站在城市的楼顶仰望,浓重的夜里散落着或明或暗的星。——题记中国有个传说,地上一人,天上一星。现在想来确乎是有些道理的,要不然为什么天上的群星像地上的众人一样繁多,而地上的众人又为何像天上的群星一样平凡?惟一不同的是,人似乎更喜欢耀眼的太阳,群星对他们而言,太微弱了。-39-\n很久之前看过一篇报道,一群幼儿园的孩子,在被记者问及将来想做什么时,不谋而合地回答“科学家”“音乐家”“画家”……在这些孩子看来,也许这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他们并不真正明白这些“家”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家长呢?我们呢?世人呢?难道也不明白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敬仰的目光只为名人伟士停留,我们的上一代教育着下一代要有出息,做人上人。整个社会都卷入了崇拜英雄的浪潮中,上至社会,下至家庭,无不向着家喻户晓的名人仰望,仰望,再仰望。伟人被景仰,这是很正常的事。但这个世界只有伟人值得尊敬吗?一天24小时,一半属于耀眼的太阳,也有一半属于天上的繁星。我们在逐日的同时,是不是遗忘了背后的风景?俞敏洪曾在一次作演讲的时候表示,北大把他和李彦宏作为北大的光荣人物,他觉得不合适。因为二人是做生意成功的,而北大的精神不在于做生意,这样的追捧是不正确的。俞敏洪的话令我们深思,像我们现在这样全社会的对名人狂热,难道没有背离我们的初衷?所幸,我们找到了答案。被评为香港大学“荣誉院士”的袁苏妹老人,虽可称得上是目不识丁,却用她平凡的生命和真诚的爱心感动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被《世界周刊》评入“2010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的陈树菊,以在台东卖菜的微薄收入数十年来为贫困学生捐赠了1000万台币。还有我们熟知的白芳礼老人、李春燕医生、胡忠谢晓君夫妇、“地瓜爷爷”“烤梨爷爷”……这些混入人群就再也找不到的平凡的小人物,用他们不起眼的人生给我们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过:“评判一个国家的品格,不光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今天,我们在追逐的途中是不是也应该放缓脚步,看看四周,为平凡小人物的善举感动、致敬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如何来定位自己的人生,如何去衡量他人的价值。仰望星空,仰望这或明或暗的每一颗星。平凡的美丽人人皆平凡,人人皆草根。因为大爱,因为正义,他们被无数的草根顶成了英雄,成就了他们平凡的美丽。还记得春运期间,64岁的陈杏娣奶奶,每天早晨五点钟出门,把热的米粥和姜汤送到排队买票、回家过年的人们手上,这是怎样一种大爱?在她的影响下,一些社区工作人员、一批放寒假的小学生、台湾籍的志愿者都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在凛冽的寒风中为人们送去温暖。“送粥奶奶”这个群体,都是一些平凡的普通人。是他们在当今社会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大环境下,用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给这个人情冷漠趋于严重的社会注入了一缕春风,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人间的大爱。他们,平凡也美丽。2011年的冬天,在这个道德急剧滑坡的季节,重庆棒棒郑定祥让一句话响彻大江南北,“缺钱不一定缺德”。是的,“缺钱不一定缺德”。平凡的人也可以不平凡。收入微薄的他,在与雇主走散后,穿着单衣,挑着雇主的两袋羽绒服,在寒风中苦寻雇主五日,感动了亿万人民。他用自己看似平凡的举动,让我们在寒冬腊月中,心不再寒冷;血,温暖澎湃。-39-\n在这个弃婴泛滥、人性缺失的时代,新疆维吾尔族大妈卡米拉?买买提用善良、平凡谱写母爱的乐章,用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12年资助了35个孩子,撑起了他们的一片蓝天,弹奏出和谐之音,让无数的孩子们相信“母亲你真伟大”。一座丰碑,20余亩墓园,2400多名抗战英魂,30年守墓生活,只为60年前的一句承诺:谁活着就要每年为牺牲的战友守陵。在信义逐渐成为稀缺品的时候,为了一句承诺,86岁的欧兴田老人放弃天伦之乐,拖着病弱之躯,两年内四上北京,走访六省,为重建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四处奔走,让网友读懂“坚守”的含义,让人们觉醒:这个社会还有良知,这个时代还有道义。他们就在你我的周围,就在平凡普通的大众群体之中。伸手[l4]接住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为乞丐撑伞的最美女孩,给路人做人工呼吸的最美护士,抱起小悦悦的拾荒老太陈贤妹,将免费午餐送入贫困山区的邓飞……这些人,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的事迹未必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正是他们的平凡之举,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给这个经济飞速发展、道德急剧滑坡的中国点燃了希望。面对他们,我感动落泪,他们就在那里,忠于道德,忠于良知,忠于责任。他们用博大的草根情怀感召我们:将人性之光发扬,传承,不离,不弃!英雄背后赞叹于巍峨雄伟的险峰,又是否注意到那山脚下的巉岩?嗟叹于波涛汹涌的江河,又是否涉足到那源头处的小溪?峰之高大,离不开岩石的叠垒;江之湍急,离不开溪水的助力。由此看来,峰之下,江之源,亦值得我们尊敬。铁木真金戈铁马,征战四方,怎能忽略那一位位视死如归的斗士?蒲松龄“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怎能离开一位位提供故事的路人?邓稼先研究两弹,不惧辐射,不也有很多同他共进退的普通科技人员?马云经营阿里巴巴,不也有着强大团队的支持?英雄似利刃,剑光一闪,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赞许。但每个人更应清楚,利刃之后是朴实无华的剑柄,没有剑柄的利刃,不过是一块废铁。现世中的英雄豪杰并非冯虚御风遗世独立便能成就,每当我们被英雄的光芒吸引,是不是也该多关注一下英雄背后那群默默托举的人们?光环更多地属于各行业、各领域的尖兵、模范,而谁又能说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没有令人景仰的敬业者和奉献者?繁华都市,耸立高楼,见证着无数民工的辛劳付出与汗水汇聚;青年才俊,技术骨干,见证着无数教育者的心血浇灌和激情燃烧。这一群群平凡之人,撑起了天空,托起了日月,却被很多人遗忘。我们本就普通,却一个个心向高处,目送云端,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哀么?香港大学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袁苏妹不过是未受教育的扫地老太,却也可以因默默的关爱和持久的投入而获得“荣誉院士”称号。港大此举是制造噱头?不!这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是一种无声的导向,是一种人格的指引。这种奖励,对社会中下阶层,对英雄背后那些默默劳作之人,无疑是一种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激励。而港大的英明之处更在于,用三嫂的人格魅力影响堂仔,让学子们懂得,这个世界,你可以貌不惊人,鲜为人知,你可以才华普通,渺如微粟,但只要你立足本职,至爱至诚,你依然可以感动世界,值得尊重!多关注英雄背后的那群草根吧,世界需要这一伟大群体来参与创造。多支持这一群体吧,你我皆可成为草根英雄!你也可以感动中国“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当2011年候选人物在“新闻联播”中播出的时候,它也像经典的“春晚”-39-\n一样,被推倒了舆论的高峰,网友们心中那一瞬的感动也烟消云散,大家轮番上阵,“天涯”“猫扑”弥漫起“他配吗?”的硝烟。“孟佩杰不过是尽了孝心,义务而已,并没有回报社会,她配吗?”“吴菊萍不就是顺手接了个孩子嘛,却得了这么多荣誉,她配吗?”面对七嘴八舌的质疑,我真想大喊一声,告诉他们:感动中国的人不一定非要非死即伤为国捐躯,不一定要公而忘私毁家纾难,不一定要妻离子散尽忠报国。正如深厚是感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正的幸福;正如大善之举不一定是动辄百万的捐钱捐物,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平等才是雪中送炭。“微尘”是一个个是普通人的草根公益,希望工程也是涓涓细流汇聚成河。香港大学可以授予几十年如一日的关爱学生的扫地老太“院士”的称号,我们为什么不能对荣誉对感动降低门槛?有人戏称“中国人民到了最缺德的时候,因为缺少爱心和奉献精神”,“感动中国”才被如此推崇。诚然,这个时代人们热衷的是个人的成功,改革开放摧垮了计划经济,也让自私自利大行其道。人们在对英雄壮举点头咋舌的同时,却也明哲保身的做起了“小悦悦”事件中的十八个路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平凡人的感动,简单到做好饭,扫净地,我们也可以做到;即使是为学生留饭送药,开导陪护,我们也不难做到;那么在别人急难之时伸手相助,我们也可以做到。当感动降低门槛,你也可以感动中国,而爱心和善举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一个真正美好和谐的社会,不应只有英雄在高处不胜寒,而是每个人都行善事做好人。生活中不可能天天都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日行一善坚持下来就是壮举。也许,十年后的感动中国不再是一个例行的颁奖仪式,也许会是个照片展,展出各地人们的微笑和善良;也许希望工程和红十字组织早已不必存在,幼有所护老有所安,四邻和睦八方友爱。当感动降低门槛,当公益深入人心,当好人得以好报,当善举不必再大肆宣扬,一切皆有可能。我一直坚信,“感动中国”的意思不应是“感动了中国”,而应是“感动的中国”。惟有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互相感动,中国才会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感动。平凡的人呢走上荧屏,再走下舞台,再走近千家万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你也可以感动中国。平凡的极致或许你是一截蜡烛,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用跃动的火焰照亮一片黑暗。或许你是一株小草,没有古树遒劲的枝干,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用柔弱的身姿涂抹一小片新绿。或许你是个普通人,没有倾世的权力和傲人的财富,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用真诚和善良打动一个人,温暖一颗心。无需豪情万丈,无需壮志凌云,无需学识渊博,无需聪颖过人。平凡的在生活中做着平凡的事,当时光飞逝,回首过去,便会惊异的发现,曾经专注的那些平凡,在真心的灌注下,在爱心的滋润下,都变成了不凡。-39-\n在烟火缭绕的闹市中,有谁注意到烤羊肉串的阿里木。这个新疆汉子用日复一日的汗水换来了失学孩子的希望。每根羊肉串挣三毛钱,十五万元的善款要卖五十万根羊肉串。烟熏火燎的机械动作没有抹去他灿烂的笑容,艰难的生活没有磨灭他慈善的希望。阿里木放声高歌,唱出了草根慈善家心底的渴望,漾起了一心向善的涟漪。川流不息的马路旁,有谁注意到每天披星戴月在人们鄙视的眼神中,在飞扬尘土和恶臭的垃圾中拾荒劳作的陈贤妹?这个平凡的拾荒者在路人的冷漠中抱起了倒地的小悦悦,瘦弱的身躯,伛偻的背影,定格成了繁华闹市中最苍凉的画面。出自本能的自然举动和质朴的话语唤醒了人们的良知,点燃了人性的光辉。“是人都会做”,最普通最卑微小人物,却成了最耀眼的道德范本。卑微如我们的凡人大众,不要因为自己的渺小而心灰意冷,不要因为自己的势单力薄而犹豫不前。当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下时,是初为人母的吴菊萍挺身而出;天安门垃圾遍地时,是75岁的刘玉珍坚持义务清扫;无情大火肆意蔓延时,是12岁女孩夏鹏拍门营救…他们都是普通人,或坚守准则,或心怀善意,或本能施救,或坚持不懈。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扭转乾坤,却足以感动世间。普通不是从众,平凡不是平庸,平常不是平淡。怀平常心,做不足道事,叙人间情。云淡风轻,波澜不惊。没有豪言壮语,足以感动有情人;没有丰功伟绩,亦能温暖人心。因为平凡的极致,就是不凡,就是人生的大境界。暗香我曾仔细地观赏过花谢,花瓣大把地落,缕缕暗香亦沁人心脾。零落成泥,却暗香永驻恰似对生命的诠释。于是,每当回味起那缕缕暗香,便为那依偎在花托上的小生命感动着,她曾经灿烂过,奉献过,即便谢了,但芳香永驻。我是相信有暗香的。就比如那个在烟火缭绕的街市里大声放歌的阿里木。苦难并没有冷了他的热情,他坚持用一种执着为街市带来春天,带来温暖。虽是一贫如洗,却暗香浮动,让我们为这平凡的生命展现的超乎寻常的姿态而震撼。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暗香却蔓延至今,乃至后世。想当年,他为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奋斗着。在中国要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苦痛地挣扎过,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忙碌着,为着能唤醒这头沉睡的雄狮而坚持着,为着人民的幸福而工作着。毛泽东,尽管他的人生如寻常人般不过几十年的生命,却把他的独有的思想的暗香和治国理念投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河中,让栖息在河岸的一代代中国人每每驻足,每每感动,每每敬佩。如果一花不能装点春天,那么千朵万朵的花便会赋予春天一个更深的含义。还记得那个叫做“微尘”的团体吗?虽是一颗颗小小的爱心,一旦汇集起来却是大大的奉献,却是最不可摧毁的力量。缕缕暗香汇在一起便让整个城市成为凡尘中最幸福的家眷,成为人间最温暖的天堂。人的一生不过几十年。因为我们的存在让世界有些许的不同,平凡中展现的美好才会让我们在人世间拥有最有价值的灵魂,才不会像鸿毛般轻浮。袁苏妹老人虽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但却获得了这世界最美丽的心灵,这颗心灵是通过任何教育都很难获取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想来那“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杜甫,抑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抑或是居里夫人通过科学为人类创造着幸福,他们如缕缕暗香,绵延在人类发展的河流中,永不断绝。-39-\n为着他人的幸福而奉献着,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但暗香永驻。平凡中见伟大总有一群人生活平平淡淡,却无时无刻不在向这冷漠的社会传递温暖;总有一群人平凡淡定,却用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超乎常人的执着表达着善良;总有一群人微乎其微甚至微不足道,却塑造了伟大,震撼着人心……他们是社会低层的工作者,没人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然而却正是这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让我们认识到:平凡中见伟大。大爱无声。他们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细、微薄。微乎其微,寻找不到,但又随处可见。他们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唤醒了良知。他们是普通人,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聚起来,积少成多,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是“微尘”,一群人的名字。上千笔捐款,帮助了弱者,彰显了一个社会的良心,也塑造了平凡人的伟大。平凡中见伟大。他是“傻子”,“欺骗”了妻子,用“骗”来的钱买了辆自行车,又邮递给偏远山区上学的孩子;他是“傻子”,几十年如一日,不肯给自己和家人买新衣服,却用省下的钱资助几十个失学的孩童,让他们能够继续上学,避免了无知,影响了他们的命运;他是“傻子”,在爱女考上大学时无力购买笔记本电脑作为礼物讨女儿的欢心,却能够用筹集的钱捐给山区的孩子购买学习用品。他也许真是傻子,却是可爱的“傻子”。他就是“雷锋传人”——郭明义。他平凡,却彰显不平凡;他简单,却彰显简单的伟大。他是长者,是父亲,更是亿万同胞的榜样,世界的模范。羊肉串上的义举。阿里木,一个烧烤工,一个可爱的爱心巴郎,一个新疆的同胞,一个举国为之感动的普通人。他辗转各地,以烤羊肉串为生;他睡大窝棚,吃最便宜的食物;他勤奋做事,日夜忙碌,却从未吃过自己烤的羊肉串。他所有的行动只为一个目标:将省下的钱捐给学校,用于帮助贫困学生。善款虽少,但让校方感动,校方也同时在学校设立了“阿里木助学基金”——这是该校最小的基金,表明了学校对他的尊重。如今的阿里木依旧在烟火缭绕的街市大声放歌,这歌声感动着社会,也撩拨着人们的心弦。平平凡凡中,我们领略了感动、温暖和伟大,也深思着平凡的含义和伟大的真谛:伟大从不专属于那些名声显赫的名人,他们也存在于平凡人中,并在平凡中绽放美丽。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作者:寒心我那上国中的女儿,她同学都管叫她23号。她的班上总共有50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导,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39-\n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电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15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儿园老师?我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但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吊着点滴,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英语高手,两人同时夹住盘子上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直到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您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您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普通,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39-\n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上,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心上,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何况她是班上50名之中的23名,我们还不庆幸,还不满足?还想要更高人一等,更出人头地!那后面还有27名半数以上的孩子呢?如果我是她们的父母,我要如何自处呢?在那些漫长的岁月,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又没学坏,我作为身教言教的父母,能教养孩子长大成人,并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就可告慰先祖,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美好的未来?就算她将来能当上司法官,能考上建筑师,若她心术不正,口是心非,那又有何用?这是最近各个QQ群里流转最多的一个故事,耐人寻味,希望能对困惑的父母们以帮助。一个蕴涵深意的朴实无华的故事献给处在困惑中的父母亲们。-39-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81期(38篇)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80期(50套)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77期(28篇)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74期(26篇)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72期(38篇)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71期(38篇)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69期(50套)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68期(24篇)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19期(15篇)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时文美文例文》第16期(24套)优秀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高考作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1:37:04
页数:39
价格:¥3
大小:2.62 M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