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西方社会思潮的兴起与发展A卷(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十三单元西方社会思潮的兴起与发展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任何国家中总有三种成分:一个阶级十分富有,另一个十分贫穷,第三个居于中间。处于两个极端的阶级作为两个极端的经济地位都力求攫得政权,以便实行代表自己利益的寡头(贵族)制或民主制,从而各走极端。据此判断,亚里士多德主张A.阶级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B.城邦制度的运行不利于社会稳定C.调和社会矛盾利于保障城邦利益D.通过分工可实现个体价值差异化2.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性高于感觉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D.“美德即知识”3.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映顺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主张A.倡导“法制"与“人治"相结合B.体现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D.得到苏格拉底的积极响应4.“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这种思想出现的根源是A.资产阶级强调发展个性B.天主教宣传神权权威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5.普罗泰格拉认为,智者这一职业的宗旨是正当和高尚的,意在通过传授政治技艺把人们培养成好公民,把“公正的”和“美好的”事物呈现给每个城邦,并坚持认为能以这种精神教导学生,就理所应当地接受丰厚的报酬。这说明智者学派\nA.重视智力劳动的付出与回报B.注重教育的功利性与合法性C.打破封建贵族对教育的垄断D.为智者谋生披上了神圣外衣6.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们对艺术需求的日益广泛且多样化,使艺术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远远超过中世纪。这主要是由于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C.古典文化艺术的继承D.宗教神学权威的丧失7.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剧本《俄狄浦斯王》,约公元前431年上演。对于俄狄浦斯这样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受的厄运,作者发出了对神的正义性的怀疑,控诉命运的不公和残酷,赞扬主人公在跟命运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英雄行为。这说明古希腊A.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B.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C.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D.摆脱了神对城邦的影响8.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文化共同体长期存在,民众大多认同自己基督徒的身份。但到1599年,英国埃塞克斯的大巴德菲尔德,大约200名教徒中,只有不到20人去天主教堂做礼拜。1617年,新温莎森林的居民去十次啤酒馆才有可能去一次天主教堂。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宗教改革影响了信徒的宗教观念B.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开始打压教会势力C.科学革命使民众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D.人文主义者要求改革教会的强烈愿望9.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并不是那些拥有大权和王位的人,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由此推知,苏格拉底A.认为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B.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C.否定雅典民主具有积极作用D.主张雅典完善法律实行法制10.“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一个关键期,人们的视野变了,真正的地球形状首\n次被绘制,人类种族、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开始了。”在这个“关键期”A.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B.注重“人”与“社会”双重觉醒C.人类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越D.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11.路德认为: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服从于政府,而教会是一种属世的组织,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这一理论有助于A.促进民族国家的兴起B.促进社会阶层平等C.否定宗教神学创世说D.打破封建等级秩序12.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B.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D.批判神学思想13.“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时期的作品A.思想内容固守传统B.风格未能实现突破C.题材多以宗教为主D.影响范围极其有限14.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B.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15.“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这表明法国知识分子A.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解放人性\nB.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绝对权威C.认识到中国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的作用D.借鉴自然科学理性思维研究人类社会16.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的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人们幸福观的变化与诸多因素有关,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启蒙家“理想"蓝图已实现B.人们追求精神和物质的享受C.西方享乐思想流行较普遍D.人文精神的弘扬解放了思想17.14世纪中叶,欧洲饱受黑死病的摧残进入了全面崩溃的动荡时期。但是,就在这毁灭和绝望之中,一片灿烂的阳光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中冉冉升起。这里“灿烂的阳光”指的是(  )A.资本主义出现B.殖民扩张兴起C.文艺复兴兴起D.庄园经济的兴起18.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如拉斐尔的圣母与圣子图)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A.揭露教会腐败与虚伪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C.倡导理性与反对专制D.表现人性的伟大与真实的人物形象19.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毁灭性打击。佛罗伦萨如地狱一般,无计可施的市民只能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A.使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B.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C.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D.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20.卢梭在175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一切科学都起源于邪恶,“天文学出于占星术迷信,雄辩术出于野心,几何学出于贪婪,物理学出于无聊的好奇”。他还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人类文明越发展,不平等就越严重。卢梭的这些观点A.得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广泛赞同B.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C.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D.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和贪婪21.有史学家认为“即使卢梭的忠实读者,也都是新出现的中产阶级成员,他们家境富裕、有教养并且有文化,启蒙运动关注改革——而改革就免不了是自上而下的过程。”该史学家\n主要强调启蒙运动A.支持者文化素养高B.违背了自由平等精神C.具有阶级局限性D.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22.启蒙运动时期,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甚至于那被耶稣会士称之为“理性"的“天”。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文化比欧洲文化优越B.为反对神学思想体系和专制制度曲解中国文化C.借助中国优秀文化批判欧洲封建制度D.中西文化出现了融合趋势23.启蒙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他们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以批判和改造社会为己任。他们通常利用沙龙、咖啡馆等公共场所,以及科学院、大学等学术机构,以群体的方式开展活动,成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A.只有知识分子参与B.具有一定的公共性C.是一场科学技术革命D.彻底否定君主政体24.洛克曾指出:由于国家不外乎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联合力量,它的权威,不能比人民在进人社会之前的自然状态中所享有的、后来交给公共社会的权力更多。可见,在洛克看来,国家的权威源于A.明确法律的保障B.社会成员的联合C.和谐社会的支持D.人民的有限授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材料一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n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背景。(2)联系所学知识,列举文艺复兴时期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人物及其作品。(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2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路易十六在狱中曾感叹到:“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雨果在《悲惨世界》借用流浪儿童嘲弄的歌词唱到“这是伏尔泰的罪过!这是卢梭的罪过!”。(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在启蒙运动中的主要主张。材料二《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梭的“这支火把”给巴黎乃至世界带来的影响。材料三“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这是康德的墓志铭,出自其《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书中康德指出一个有理性者的道德行为必须是自律的而不是他律的,必须是从义务出发,有善良动机,而不从行为后果考虑。面对现实中善行并不一定能得到善报,而恶行往往能得到好结果的问题,康德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在来世才能兑现,掌管这种责罚的就是神,所以人们也能认识到神是必然存在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启蒙运动所推崇的“理性”在现实中遇到困惑时,\n卢梭和康德分别做了怎样的调整?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科技不仅具有“生产力”方面的功能,而且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功能。科技与人文之间积极互动,自近代至今,一直是历史的主流。——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围绕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论证充分,史论结合。)第十三单元西方社会思潮的兴起与发展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任何国家中总有三种成分:一个阶级十分富有,另一个十分贫穷,第三个居于中间。处于两个极端的阶级作为两个极端的经济地位都力求攫得政权,以便实行代表自己利益的寡头(贵族)制或民主制,从而各走极端。据此判断,亚里士多德主张A.阶级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B.城邦制度的运行不利于社会稳定C.调和社会矛盾利于保障城邦利益D.通过分工可实现个体价值差异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存在阶级的极端差异,才会导致国家走向极端,故调和阶级矛盾可以避免国家走向极端从而有利于保障城邦的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阶级的极端差异导致矛盾的激化,没有涉及社会发展、城邦制度和个体分工,故ABD项错误。2.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n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性高于感觉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D.“美德即知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根据材料,洞穴中的世界对应可感世界,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则对应理智世界,囚徒被拉出洞穴的过程则类似于通过教育而获得启蒙的过程。此材料强调理性的重要性,故选B项,A、C、D选项与题意不符。3.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映顺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主张A.倡导“法制"与“人治"相结合B.体现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D.得到苏格拉底的积极响应【答案】B【解析】根据“在众目映顺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可以看出智者学派主张遵循法律,但是又主张在无人的情况下完全依照个人的主观想法行事,这体现了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并忽视道德作用的局限性,故B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是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苏格拉底的态度,排除D项。4.“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这种思想出现的根源是A.资产阶级强调发展个性B.天主教宣传神权权威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答案】C【解析】材料“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世俗的君权可以管理任何人,即使它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马丁.路德的思想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宗教生活,实现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故C符合题意;A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精神追求,故A不符合题意;B是\n马丁路德思想的直接原因,宗教改革时期,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权在反对天主教会方面,各取所需,反而有利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普罗泰格拉认为,智者这一职业的宗旨是正当和高尚的,意在通过传授政治技艺把人们培养成好公民,把“公正的”和“美好的”事物呈现给每个城邦,并坚持认为能以这种精神教导学生,就理所应当地接受丰厚的报酬。这说明智者学派A.重视智力劳动的付出与回报B.注重教育的功利性与合法性C.打破封建贵族对教育的垄断D.为智者谋生披上了神圣外衣【答案】A【解析】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认为智者这一职业的宗旨是“正当和高尚的”“‘公正的’和‘美好的’”,并且“理所应当地接受丰厚的报酬”,这说明智者学派重视其智力劳动的付出与回报,故A项符合题意;智者学派不注重教育的功利性,故B项错误,排除;当时是奴隶社会,“封建贵族”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为智者谋生披上了神圣外衣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6.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们对艺术需求的日益广泛且多样化,使艺术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远远超过中世纪。这主要是由于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C.古典文化艺术的继承D.宗教神学权威的丧失【答案】A【解析】材料所述表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究其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故A正确;BC与主要原因的要求不符;D与材料无关,排除。7.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剧本《俄狄浦斯王》,约公元前431年上演。对于俄狄浦斯这样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受的厄运,作者发出了对神的正义性的怀疑,控诉命运的不公和残酷,赞扬主人公在跟命运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英雄行为。这说明古希腊\nA.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B.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C.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D.摆脱了神对城邦的影响【答案】A【解析】材料“赞扬主人公在跟命运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英雄行为”的信息说明古希腊依据塑造个体的力量来彰显人的生命价值,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并不是说明戏剧推动了民主的进程,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说明雅典的城邦和公民走向了堕落,C符合题意;材料“发出了对神的正义性的怀疑”说明此时的雅典城邦并没有摆脱神灵的控制,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8.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文化共同体长期存在,民众大多认同自己基督徒的身份。但到1599年,英国埃塞克斯的大巴德菲尔德,大约200名教徒中,只有不到20人去天主教堂做礼拜。1617年,新温莎森林的居民去十次啤酒馆才有可能去一次天主教堂。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宗教改革影响了信徒的宗教观念B.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开始打压教会势力C.科学革命使民众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D.人文主义者要求改革教会的强烈愿望【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开始的英国宗教改革否认教会的中介作用,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是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因此A选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B选项错误;这只是否认教会的作用,并非不再信仰上帝,C选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对广大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影响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A。9.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并不是那些拥有大权和王位的人,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由此推知,苏格拉底A.认为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B.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C.否定雅典民主具有积极作用D.主张雅典完善法律实行法制【答案】B【解析】据材料“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n人”可知,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政治中的选举和抽签制度,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故B选项正确;苏格拉底强调统治者应具备政治素养,没有强调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故A选项错误;苏格拉底没有否定雅典民主的积极作用,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法制,故D选项错误。10.“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一个关键期,人们的视野变了,真正的地球形状首次被绘制,人类种族、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开始了。”在这个“关键期”A.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B.注重“人”与“社会”双重觉醒C.人类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越D.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从1500年至1763年”,这个“关键期”是正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期,这是一个注重“人”与“社会”双重觉醒的时期,故B正确;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是在15世纪末,故A错误;人类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越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故C错误;19世纪中期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确立,故D错误。11.路德认为: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服从于政府,而教会是一种属世的组织,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这一理论有助于A.促进民族国家的兴起B.促进社会阶层平等C.否定宗教神学创世说D.打破封建等级秩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由材料可知,路德强调政府需要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中,而教会必须听命于政府,这有利于打破宗教对世俗政权的控制,促进民族国家的兴起,故A项符合题意;当时社会上依然存在封建等级秩序,故B、D项不符合题意;神学创世说是19世纪被达尔文进化论否定的,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2.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B.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D.批判神学思想\n【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故选A;B提倡理性、科学的主要是启蒙运动,排除B;坚持王权高于教权符合宗教改革而不符合文艺复兴,排除C;宗教改革仍坚持宗教信仰,故排除D。13.“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时期的作品A.思想内容固守传统B.风格未能实现突破C.题材多以宗教为主D.影响范围极其有限【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可以看出体现了宗教神学的束缚,题材多以宗教为主,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反对宗教神学思想,不是固守传统,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是借助宗教形式表现人文主义,风格有变化,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影响范围涉及思想、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故D项错误。故选C。14.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B.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可知显然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C选项符合题意。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材料未说明文艺复兴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D选项排除。\n15.“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这表明法国知识分子A.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解放人性B.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绝对权威C.认识到中国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的作用D.借鉴自然科学理性思维研究人类社会【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欧洲的知识精英,尤其是法国,在反对基督教的同时,试图寻找人类社会的统一规律,这符合启蒙运动的特征,当时的启蒙思想家受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影响,试图将理性作为人类社会的绝对规律,即借鉴自然科学理性思维研究人类社会,D正确;A是文艺复兴的内容,其中心在意大利而非法国,排除;题干中描述了知识精英怀疑基督教,B中的“因信称义”并不怀疑基督教,排除;C与题干中“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不符,排除。16.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的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人们幸福观的变化与诸多因素有关,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启蒙家“理想"蓝图已实现B.人们追求精神和物质的享受C.西方享乐思想流行较普遍D.人文精神的弘扬解放了思想【答案】D【解析】幸福观变化与人们的思想变化相关,自14~15世纪起,相继兴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的巨大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也随之变化,故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B、C两项为幸福观的表现。17.14世纪中叶,欧洲饱受黑死病的摧残进入了全面崩溃的动荡时期。但是,就在这毁灭和绝望之中,一片灿烂的阳光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中冉冉升起。这里“灿烂的阳光”指的是(  )A.资本主义出现B.殖民扩张兴起\nC.文艺复兴兴起D.庄园经济的兴起【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教会对人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的现世生活,这种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因此,本题选择C。18.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如拉斐尔的圣母与圣子图)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A.揭露教会腐败与虚伪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C.倡导理性与反对专制D.表现人性的伟大与真实的人物形象【答案】D【解析】据材料提到,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美术作品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人文主义,故D正确。揭露教会腐败虚伪,不属于文艺复兴美术作品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故A排除。文艺复兴没有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故B排除。文艺复兴并不反专制,也未倡导理性,故C排除。19.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毁灭性打击。佛罗伦萨如地狱一般,无计可施的市民只能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A.使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B.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C.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D.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答案】B【解析】纵情、享乐、狂欢体现了人们冲破教会禁欲观念,把握关注短暂的现实生活,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故B正确;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在文艺复兴、尤其宗教改革后。排除A;“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不符合材料中变化的主旨,排除C;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是新航路的结果,排除D。故选B。20.卢梭在175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一切科学都起源于邪恶,“天文学出于占星术迷信,雄辩术出于野心,几何学出于贪婪,物理学出于无聊的好奇”。他还认为,私有制是社\n会不平等的根源,人类文明越发展,不平等就越严重。卢梭的这些观点A.得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广泛赞同B.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C.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D.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和贪婪【答案】C【解析】根据“一切科学都起源于邪恶”“人类文明越发展,不平等就越严重”等信息可知,卢梭强调过于的理性会导致社会出现问题,因此他反对完全以理性作为社会发展的准则,这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与补充,C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B项是指马克思主义,排除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21.有史学家认为“即使卢梭的忠实读者,也都是新出现的中产阶级成员,他们家境富裕、有教养并且有文化,启蒙运动关注改革——而改革就免不了是自上而下的过程。”该史学家主要强调启蒙运动A.支持者文化素养高B.违背了自由平等精神C.具有阶级局限性D.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答案】C【解析】启蒙运动中,即使是激进派卢梭的支持者,也都是“家境富裕”的“中产阶级”,他们关注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反映出这位史学家强调启蒙运动具有阶级局限性,C项正确;支持者“文化素养高”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启蒙运动违背了“自由平等”精神,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启蒙运动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D项错误。22.启蒙运动时期,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甚至于那被耶稣会士称之为“理性"的“天”。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文化比欧洲文化优越B.为反对神学思想体系和专制制度曲解中国文化C.借助中国优秀文化批判欧洲封建制度D.中西文化出现了融合趋势【答案】C【解析】\n根据题干“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可知,伏尔泰将中国的制度文化作为批判欧洲封建制度的工具,C正确;A表述错误,排除;伏尔泰赞美中国文化,并未曲解中国文化,排除B;题干未显现中西文化融合,排除D。23.启蒙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他们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以批判和改造社会为己任。他们通常利用沙龙、咖啡馆等公共场所,以及科学院、大学等学术机构,以群体的方式开展活动,成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A.只有知识分子参与B.具有一定的公共性C.是一场科学技术革命D.彻底否定君主政体【答案】B【解析】材料“以群体的方式开展活动,成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说明启蒙运动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故选B项;启蒙运动这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不是只有知识分子参与,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不是科学技术革命,排除C项;启蒙运动中有主张君主立宪的思想,不是彻底否定君主政体,排除D项。故选B。24.洛克曾指出:由于国家不外乎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联合力量,它的权威,不能比人民在进人社会之前的自然状态中所享有的、后来交给公共社会的权力更多。可见,在洛克看来,国家的权威源于A.明确法律的保障B.社会成员的联合C.和谐社会的支持D.人民的有限授予【答案】D【解析】材料中“它的权威,不能比人民.后来交给公共社会的权力更多”等信息表明,洛克认为,国家的权威源于人民的有限授予,故D项正确;ABC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材料一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n——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背景。(2)联系所学知识,列举文艺复兴时期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人物及其作品。(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答案】(1)工商业发展的推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促进;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显。(2)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莎士比亚《哈姆雷特》(3)变化:由对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社会权利的追求。影响:宣扬了民主和平等的理念;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解析】(1)根据材料“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得出,古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背景有: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促进;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显。此外,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工商业发展是其人文精神形成的经济根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人物及其作品主要有: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莎士比亚《哈姆雷特》。(3)变化:根据材料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个性解放”、“人的自由”到启蒙运动的“理性”、“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即可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是由对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社会权利的追求。影响: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启蒙运动的作用,从促进思想解放、为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2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路易十六在狱中曾感叹到:“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雨果在《悲惨世界》借用流浪儿童嘲弄的歌词唱到“这是伏尔泰的罪过!这是卢梭的罪过!”。(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在启蒙运动中的主要主张。材料二《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n(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梭的“这支火把”给巴黎乃至世界带来的影响。材料三“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这是康德的墓志铭,出自其《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书中康德指出一个有理性者的道德行为必须是自律的而不是他律的,必须是从义务出发,有善良动机,而不从行为后果考虑。面对现实中善行并不一定能得到善报,而恶行往往能得到好结果的问题,康德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在来世才能兑现,掌管这种责罚的就是神,所以人们也能认识到神是必然存在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启蒙运动所推崇的“理性”在现实中遇到困惑时,卢梭和康德分别做了怎样的调整?【答案】(1)主张:①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神权;②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说;③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2)影响:①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②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③成为了亚、非、拉人民民族、民主运动的思想武器。(3)调整:①卢梭质疑理性,主张部分问题要听任本能,开创浪漫主义思潮;②康德主张道德自律,而道德善恶的报应则由神通过来世责罚【解析】(1)“主张”,根据所学知识从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神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等角度说明。(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成为了亚非拉人民民族民主运动的思想武器等角度分析。(3)“调整”,根据材料三信息“书中康德指出一个有理性者的道德行为必须是自律的而不是\n他律的,必须是从义务出发,有善良动机,而不从行为后果考虑……康德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在来世才能兑现,掌管这种责罚的就是神,所以人们也能认识到神是必然存在的”得出:康德主张道德自律,而道德善恶的报应则由神通过来世责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卢梭质疑理性,主张部分问题要听任本能,开创浪漫主义思潮。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科技不仅具有“生产力”方面的功能,而且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功能。科技与人文之间积极互动,自近代至今,一直是历史的主流。——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围绕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论证充分,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1:科技不仅具有“生产力”方面的功能,而且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功能。观点2:科技与人文之间积极互动,自近代至今,一直是历史的主流。论述1:人文主义为近代科学提供了思想武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以哥白尼、伽利略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勃然而兴。论述2:近代科技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新发展。牛顿的自然法则,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思考,发展了人文主义。工业革命促进人们观念的变化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等等论述3:科学革命的巨大成就为新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以牛顿经典力学、法拉第电磁理论为代表的科学革命,为两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进步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科学作业凸显,使生产力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电力、炼钢和化工三大部门的技术带动了整个工业的发展。等等结论: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相辅相成,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n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材料内容主要阐述了科技对人类生活工具和心灵方面,即对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影响,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科技不仅具有“生产力”方面的功能,而且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功能角度,也可以选择科技与人文之间积极互动,自近代至今,一直是历史的主流角度,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科技发展对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影响的史实分析回答。要求,写出观点,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26 18:55:09 页数:20
价格:¥3 大小:80.7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