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A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A卷(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3
2
/23
剩余2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二单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学界关于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历史评价。这反映历史学家观点辉格派史学家“光荣”在于议会最终战胜了国王。托利派休谟没有权威,自由就不能存在;建立政府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由,而是为了提供正义;对当权政府的反抗,是不可饶恕的行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克里斯托夫希尔“光荣革命”仅仅是一场政变,相对而言更重要的是先前四五十年代的暴力革命。A.光荣革命的真相难以清晰B.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评价C.历史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D.百家争鸣学术氛围较宽松2.14世纪后期英国议会取得了弹劾政府大臣的权力。“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弹劾权由盛转衰。1805年后,英国议会再未实施任何弹劾。“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弹劾权逐渐衰亡的主要原因是A.分权制衡体制的形成B.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C.议会政党政治的实施D.责任内阁制度的确立3.1689年至1727年,无论是威廉三世还是乔治一世等“外国国王”均缺乏对英国国情的了解,这段时期,内政事务基本掌握在大臣手里。英国这一现象A.反映出政府核心地位的确立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激化了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D.表明国王权力受到了限制4.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也有人评价该法案:“让那些最为热情的资产阶级拥护者感到失望,也让那些最为激烈的资产阶级反对者暂时减轻了一些恐惧。”据此可知,该法案\nA.资产阶级开始掌握议会B.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C.促成了政治制度的转型D.带有典型的渐进性色彩5.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表明A.“旧制度”是指封建君主专制B.工业革命标志英国新的政治制度确立C.“被淘汰”指旧制度被革命推翻D.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6.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乃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说明英国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当时君主立宪制尚未真正确立C.内阁和议会实行分权制衡D.政治制度在渐进性变革中发展7.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开始进口粮食以缓解战争期间飞涨的粮价。小麦和面包价格的下降触及了土地贵族的利益,他们通过议会强行出台了《谷物法》限制粮食进口以维持粮食的高价,这引发了社会多数人的不满。《谷物法》的出台,说明当时的英国A.议会凌驾于法治之上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矛盾C.议会改革的势在必行D.光荣革命成果遭到破坏8.“它为民主的议会制政府和宗教自由奠定了基础,标志着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力图建立专制君主制的计划的终结。以后,议会的宪法地位上升了,国王的专断横暴权力被遏止,并处于议会监督之下。”材料中的“它”A.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B.形成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局面C.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D.保障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力9.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到1854年已经涵盖了德意志大多数邦国(除3个海港城市和奥地利)。1860年,德国铁路总长11632公里,已将各地连接起来。此材料与地图信息说明德意志\nA.经济发展为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B.实现了经济与政治一体化的目标C.统一后德意志走向对外扩张之路D.德意志各邦国政治经济实力增强1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中说道:“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此言论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各州政府拥有法律赋予的自主权C.中央政府的权威得到充分保障D.各州法律对于阐述行政权有差异11.由于每一个州都是一个单独的整体,独立前,北美移民们认为自己既是英王的臣民,又是某个殖民她的公民。独立后,他们基本的、持续的忠诚还是倾注于自己的殖民地,即现在的某个州。这说明当时北美移民A.国家概念模糊B.缺乏民族观念C.没有建立政权D.抵制邦联体制12.1787年华盛顿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新英格兰出现骚乱”“商业不景气”和“笼罩在全国各地的普遍低迷消沉情绪”。下面符合这一时局的描述是A.南北分裂,政局动荡B.赢得了战争,失去了人心C.各自为政,一盘散沙D.美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3.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7号,美国联邦法官沃森裁决,冻结特朗普政府于上个月25号\n公布的旅行禁令。这是特朗普自上任以来推出的第三个版本的旅行禁令。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政府颁布旅行禁令的行为不符合规定B.美国联邦法院具有最高司法权C.“分权与制衡”原则在美国发挥实效D.美国总统可以代替议会制定法律14.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取消或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让人口增加和新兴工业城市的速区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而1837年伦教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题书一(人民亮章》则要求:年澜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速,平均分配选区。据此可知A.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B.政党制度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C.妥协精神是政治智慧的体现D.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他直接税。对各州输出之货物,不得课税。……亦不得强迫任何开往或来自某一州的船只,驶入或驶出另一州,或向另一州纳税。”上述规定A.保留了邦联制的某些特征B.维护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权C.消弭了南北方的贸易争端D.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16.19世纪早期的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啦。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当时英国A.资产阶级谋求建立世界殖民霸权B.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需要不断完善C.工业资产阶级已成为议会的主导D.国外市场扩大加速工业革命到来17.1808年,美国纽约州政府通过法案,授权利文斯顿和富尔顿在纽约州水域拥有30年的汽船经营特许权,其他州则进行报复性的措施,纷纷立法禁止其他州的船只进入本州。美国联邦法院对此进行裁决,认为纽约州建立汽船垄断的法律与联邦法律相抵触,判决其无效。这一裁决A.确立了联邦法院最高司法权B.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广\nC.有利于统一自由市场的建立D.体现了邦联制下的司法原则18.近代某国“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B.英国《权利法案》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美国《1787年宪法》19.19世纪30年代初,以立即废奴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战斗性废奴运动在美国北部蓬勃兴起。183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废奴组织——美国反奴隶协会。废奴主义者以气势磅礴的宣传向奴隶制发起凌厉的攻势,废奴书籍和报刊大量发行。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奴隶制的存废成为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南北经济差异影响了对奴隶制的态度C.废除黑人奴隶制已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D.奴隶制的问题引发了美国的独立战争20.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A.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21.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其创办的棉纺织厂将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为10小时,提高工人工资;设立工人医疗和养老金制度;禁止雇佣十岁以下的童工;开办工厂子弟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等。这些举措A.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B.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产物C.满足了工人对生产生活改善的要求D.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22.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A.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B.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2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n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该材料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是A.资产阶级未能创造生产力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毫无进步作用D.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24.下表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列宁对于共产主义革命所持的观点,据此理解准确的是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A.恩格斯认为革命将首先在一国获得胜利B.无产阶级革命应注重理论创新C.列宁认为革命将首先在发达的国家爆发D.列宁主义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继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并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问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泛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有亡。——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n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以后的“变局”是什么?唐朝中央机构是什么制度?(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8分)(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3分)26.(18分)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国王的权杖材料二材料三宪法第十五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十八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十二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1871年某国宪法(1)材料一、材料二体现的英、美政体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指出其政体确立的法律依据。(8分)(2)材料三是近代哪国宪法?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三所反映的政\n治体制的不同之处。(4分)(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的特征。(6分)27.(19分)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的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材料二列宁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在一定时期内腾出手来,为了继续和巩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于1917年12月15日同中欧列强起先实行停战,后来在1918年3月3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德国最高统帅部肆无忌惮地利用了力求生存的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弱点,军事领导在鲁登道夫的影响下,无视俄国要求的民族自决权和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也不顾外交部国务秘书屈尔曼的异议,强行缔结了把波罗的海国家、芬兰、波兰和乌克兰从俄国割离的和约;俄国失去了其大部分人口、四分之三的钢铁工业和将近四分之一的纺织工。……而西方列强(这里指英、法等“协约国”成员)却由于《布列斯特和约》增强了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因为对它们来说毫无疑问的是:德国一旦取胜也会把同样苛刻的条件强加于它。——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材料三我们的党纲不能只是政治纲领,而要用经济建设的纲领来补充,不然它就不可能成为党的纲领,《全俄电气化计划》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党纲”。……它应当用第二个党纲,即恢复整个国民经济并使它达到现代技术水平的工作计划来补充。没有电气化计划,我们就不能进行真正的建设。……如果没有电气化,回到资本主义去反正是不可避免的。——摘选自列宁在全俄苏维埃“八大”的政府工作报告(1920年12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俄国革命第一、二阶段性质的不同,简要说明列宁这一演讲的历史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是“列宁的胜利”的理由,概述该和约的签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产生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苏维埃俄国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并用一句\n话概括列宁当时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定义。(5分)第二单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单选题1.史学界关于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历史评价。这反映历史学家观点辉格派史学家“光荣”在于议会最终战胜了国王。托利派休谟没有权威,自由就不能存在;建立政府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由,而是为了提供正义;对当权政府的反抗,是不可饶恕的行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克里斯托夫希尔“光荣革命”仅仅是一场政变,相对而言更重要的是先前四五十年代的暴力革命。A.光荣革命的真相难以清晰B.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评价C.历史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D.百家争鸣学术氛围较宽松【答案】B【解析】辉格派认为“光荣”在于议会最终战胜了国王,肯定了光荣革命的意义;托利派强调政府的权威,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强调先前四五十年代的暴力革命奠定了“光荣革命”的基础,三者对“光荣革命”的不同评价说明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评价,故选B;光荣革命客观史实清楚,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对光荣革命的不同评价,无法体现历史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学术氛围是否宽松。2.14世纪后期英国议会取得了弹劾政府大臣的权力。“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弹劾权由盛转衰。1805年后,英国议会再未实施任何弹劾。“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弹劾权逐渐衰亡的主要原因是A.分权制衡体制的形成B.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C.议会政党政治的实施D.责任内阁制度的确立\n【答案】D【解析】“光荣革命”后,随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和责任内阁制的设立,国家权力重心从国王转向议会,议会可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推翻内阁,已没有再弹劾的必要,因此议会弹劾权逐渐衰亡,故选D;英国议会弹劾政府大臣本身就是分权制衡体制的体现,这种体制不会造成议会弹劾权的衰亡,排除A;英国工业革命与议会弹劾权逐渐衰亡无关,排除B;议会政党政治实施的主体依然是议会,而弹劾权针对的是政府,因此政党政治与议会弹劾权的衰亡无关,排除C。3.1689年至1727年,无论是威廉三世还是乔治一世等“外国国王”均缺乏对英国国情的了解,这段时期,内政事务基本掌握在大臣手里。英国这一现象A.反映出政府核心地位的确立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激化了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D.表明国王权力受到了限制【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由于英国国王身份的特殊性及对国情的缺乏了解,使国王的行政权逐渐掌握在内阁大臣手中,说明的是这一现象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是议会,A排除;材料未涉及国王和议会之间的矛盾,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4.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也有人评价该法案:“让那些最为热情的资产阶级拥护者感到失望,也让那些最为激烈的资产阶级反对者暂时减轻了一些恐惧。”据此可知,该法案A.资产阶级开始掌握议会B.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C.促成了政治制度的转型D.带有典型的渐进性色彩【答案】D【解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议会通过的修正法案赋予了工业资本家选举权,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材料“让那些最为热情的资产阶级拥护者感到失望,也让那些最为激烈的资产阶级反对者暂时减轻了一些恐惧。”反映了该法案缓和了资产阶级与贵族的矛盾,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典型的渐进性色彩,故选D;英国议会通过的修正法案赋予了工业资本家选举权,并非资产阶级开始掌握议会,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实现政治制度转型,排除C。5.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n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表明A.“旧制度”是指封建君主专制B.工业革命标志英国新的政治制度确立C.“被淘汰”指旧制度被革命推翻D.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工业革命催生新的经济制度,推动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故选D;光荣革命后,根据《权利法案》初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旧制度”是指君主立宪制,A错误;工业革命催生新的经济制度,推动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并非新的政治制度确立,B错误;“被淘汰”是指英国君主立宪制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而非革命推翻,C错误。6.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乃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说明英国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当时君主立宪制尚未真正确立C.内阁和议会实行分权制衡D.政治制度在渐进性变革中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内阁与议会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这时期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说明英国代议制在渐进性变革中发展,D项正确;英国国王没有实权,只是权力的象征,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国王统而不治的地位,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B项错误;内阁和议会实行分权制衡是材料表象,而不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C项错误。7.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开始进口粮食以缓解战争期间飞涨的粮价。小麦和面包价格的下降触及了土地贵族的利益,他们通过议会强行出台了《谷物法》限制粮食进口以维持粮食的高价,这引发了社会多数人的不满。《谷物法》的出台,说明当时的英国A.议会凌驾于法治之上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矛盾C.议会改革的势在必行D.光荣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谷物法》的出台维护了土地贵族的利益,但损害了社会多数人的利益,说明《谷物法》的出台不符合社会需要,议会没有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议会的改革势在必行,故选\nC;在资产阶级代议制下议会不可能凌驾于法治之上,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议会改革的必要性,不是工业革命加剧社会矛盾,排除B;英国的政治体制没有出现变化,光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遭到破坏,排除D。故选C。8.“它为民主的议会制政府和宗教自由奠定了基础,标志着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力图建立专制君主制的计划的终结。以后,议会的宪法地位上升了,国王的专断横暴权力被遏止,并处于议会监督之下。”材料中的“它”A.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B.形成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局面C.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D.保障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力【答案】A【解析】材料是对光荣革命进行的评价,光荣革命后主要是确立的限制王权和议会至上的原则,冲击了君权神授的观念,A选项符合题意;国王统治不治的局面是在1721年沃波尔首相组阁后,国王的行政权被剥夺,B选项排除;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是《权利法案》的颁布,C选项排除;1832年议会改革保障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力,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9.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到1854年已经涵盖了德意志大多数邦国(除3个海港城市和奥地利)。1860年,德国铁路总长11632公里,已将各地连接起来。此材料与地图信息说明德意志A.经济发展为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B.实现了经济与政治一体化的目标C.统一后德意志走向对外扩张之路D.德意志各邦国政治经济实力增强【答案】A\n【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此之前成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已经涵盖了德意志大多数邦国,德国铁路已将各地连接起来。这表明,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为后来德国的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故A正确;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仍存在一定的分裂隐患,且实行联邦制,排除B;此时德国尚未实现统一,排除C;材料并不是说明德意志各邦国政治经济实力增强,排除D。故选A。1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中说道:“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此言论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各州政府拥有法律赋予的自主权C.中央政府的权威得到充分保障D.各州法律对于阐述行政权有差异【答案】A【解析】材料一方面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另一方面体现了地方各州权力,表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而治,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不仅仅强调地方权力,故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仅仅强调中央政府的权威,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各州法律对行政权的阐述,故D选项错误。11.由于每一个州都是一个单独的整体,独立前,北美移民们认为自己既是英王的臣民,又是某个殖民她的公民。独立后,他们基本的、持续的忠诚还是倾注于自己的殖民地,即现在的某个州。这说明当时北美移民A.国家概念模糊B.缺乏民族观念C.没有建立政权D.抵制邦联体制【答案】A【解析】美国独立后,北美移民基本的、持续的忠诚还是倾注于自己的殖民地,即现在的某个州。这说明当时北美移民国家概念模糊,故A正确;北美移民忠诚于某个州,而不是国家,这体现的不出民族观念缺乏,故B错误;此时美国已经独立,故C错误;材料和邦联体制无关,故D错误。12.1787年华盛顿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新英格兰出现骚乱”“商业不景气”和“笼罩在全国各地的普遍低迷消沉情绪”。下面符合这一时局的描述是A.南北分裂,政局动荡B.赢得了战争,失去了人心\nC.各自为政,一盘散沙D.美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答案】C【解析】材料“新英格兰出现骚乱”“商业不景气”和“笼罩在全国各地的普遍低迷消沉情绪”反映美国独立之初,实行邦联制,各自为政,内忧外患,故C符合题意;美国“南北分裂”于1861年,故A不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是要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故并非“失去人心”,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国际地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7号,美国联邦法官沃森裁决,冻结特朗普政府于上个月25号公布的旅行禁令。这是特朗普自上任以来推出的第三个版本的旅行禁令。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政府颁布旅行禁令的行为不符合规定B.美国联邦法院具有最高司法权C.“分权与制衡”原则在美国发挥实效D.美国总统可以代替议会制定法律【答案】C【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立法、行政和司法权三部分。由材料“国联邦法官沃森裁决,冻结特朗普政府于上个月25号公布的旅行禁令”这反映了美国联邦法院的司法权对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的制衡,故C符合题意;政府依法拥有颁布旅行禁令的权力,故A不符合题意;美国联邦法院具有最高司法权,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不符合题意;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能凌驾立法权之上,不可代替议会制定法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取消或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让人口增加和新兴工业城市的速区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而1837年伦教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题书一(人民亮章》则要求:年澜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速,平均分配选区。据此可知A.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B.政党制度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C.妥协精神是政治智慧的体现D.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从材料可以看出1832年议会改革后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普选,人民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故选D项;A项对材料的解读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党政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不同阶级阶层的妥协,排除C项。\n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他直接税。对各州输出之货物,不得课税。……亦不得强迫任何开往或来自某一州的船只,驶入或驶出另一州,或向另一州纳税。”上述规定A.保留了邦联制的某些特征B.维护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权C.消弭了南北方的贸易争端D.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他直接税。对各州输出之货物,不得课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政府只能按照宪法征税,这有利于维护了地方自主性。B项。根据所学知识,1787年宪法改邦联制为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选项A;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方贸易争端问题,排除选项C;1787年宪法的核心目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因此中央政府权威提升,排除选项D16.19世纪早期的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啦。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当时英国A.资产阶级谋求建立世界殖民霸权B.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需要不断完善C.工业资产阶级已成为议会的主导D.国外市场扩大加速工业革命到来【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等信息可以看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为维护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资产阶级希望获得更大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需要不断完善,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排除A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增强,从材料信息来看,这一时期工业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议会的主导,排除C项;19世纪早期英国工业革命早已开展,排除D项。17.1808年,美国纽约州政府通过法案,授权利文斯顿和富尔顿在纽约州水域拥有30年的汽船经营特许权,其他州则进行报复性的措施,纷纷立法禁止其他州的船只进入本州。美国联邦法院对此进行裁决,认为纽约州建立汽船垄断的法律与联邦法律相抵触,判决其无效。这一裁决A.确立了联邦法院最高司法权B.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广C.有利于统一自由市场的建立D.体现了邦联制下的司法原则\n【答案】C【解析】美国联邦法院的裁决,使各州水域开放,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美国水上航运业提供了一个自由空间,有利于美国统一自由市场的建立,故选C;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法院最高司法权,排除A;联邦法院的裁决,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没有体现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广,排除B;材料反映了联邦制下各州法律服从联邦法律的司法原则,排除D。18.近代某国“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B.英国《权利法案》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美国《1787年宪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兼容统一……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870年德国实现统一,1871年德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以皇帝为权力中心,容克贵族与资产阶级相互妥协的君主立宪政体,A项符合题意;《权利法案》使英国君主权力受到限制,且英国本身就是统一的国家,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体制,排除C项;《1787年宪法》使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排除D项。故选A。19.19世纪30年代初,以立即废奴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战斗性废奴运动在美国北部蓬勃兴起。183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废奴组织——美国反奴隶协会。废奴主义者以气势磅礴的宣传向奴隶制发起凌厉的攻势,废奴书籍和报刊大量发行。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奴隶制的存废成为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南北经济差异影响了对奴隶制的态度C.废除黑人奴隶制已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D.奴隶制的问题引发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北部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因此想要废除奴隶制度,推动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而南方以大种植园为主,需要奴隶进行劳动。所以废奴运动在美国北部蓬勃兴起,而南方没有,这反映的是南北经济差异影响了对奴隶制的态度,B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排除A项;“共识”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此时美国已经建立,\n排除D项。20.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A.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87年宪法刚颁布时,对司法权的界定并不清晰,以致大法官不愿留任,这说明当时美国的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院与各州间的关系,排除B项;宪法颁布后,联邦政府的权力得以加强,并不是处于无权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权力部门间的关系,排除D项。21.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其创办的棉纺织厂将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为10小时,提高工人工资;设立工人医疗和养老金制度;禁止雇佣十岁以下的童工;开办工厂子弟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等。这些举措A.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B.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产物C.满足了工人对生产生活改善的要求D.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答案】D【解析】欧文采取缩短工时、提高工资等改善工人生产、生活的举措,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路,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D项正确;欧文在个人工厂中采取的措施,影响有限,没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A项错误;欧文主动改善工人待遇的做法,不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产物,B项错误;欧文改善工人生产生活的实验以失败告终,没有满足工人对生产生活改善的要求,C项错误。22.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A.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B.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答案】C【解析】从马克思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无产阶级获得了“崭新的武器”即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且“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由此可得出马克思坚信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必然\n会取得胜利,C正确,排除B项;马克思强调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不是突出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排除A项;马克思强调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无产阶级最终将取得胜利,并没有说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经成熟,排除D项。2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该材料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是A.资产阶级未能创造生产力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毫无进步作用D.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即生产力的提升,资产阶级终将灭亡,而无产阶级终将取得胜利,即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故选B;资产阶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项说法错误,排除;资本主义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C项说法明显有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非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排除D。故选B。24.下表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列宁对于共产主义革命所持的观点,据此理解准确的是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A.恩格斯认为革命将首先在一国获得胜利B.无产阶级革命应注重理论创新C.列宁认为革命将首先在发达的国家爆发D.列宁主义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答案】B【解析】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革命应在多个国家同时发生,列宁认为共产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列宁发展了恩格斯的学说,说明无产阶级革命应注重理论创新,故选B;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革命应在多个国家同时发生,排除A;列宁认为革命可能首先在不发达的国家爆发,排除C;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原理,D错误,排除。\n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继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并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问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泛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有亡。——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以后的“变局”是什么?唐朝中央机构是什么制度?(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8分)(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3分)【答案】(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唐实行三省六部制。(3)三权分立;保障分权与制衡;联邦权与州权,体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实行两党制,保持彼此制衡与监督。(4)影响: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美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解析】(1)变局:秦朝:据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制度:据材料“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n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继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并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可知,唐实行三省六部制。(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三权分立,保障分权与制衡、联邦权与州权,体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实行两党制,保持彼此制衡与监督等方面回答。(4)影响:中国:结合所学可从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等角度回答。美国:结合所学可从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等角度回答。认识:结合所学可从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等方面回答。26.(18分)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国王的权杖材料二材料三宪法第十五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十八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十二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1871年某国宪法(1)材料一、材料二体现的英、美政体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指出其政体确立的法律依据。\n(8分)(2)材料三是近代哪国宪法?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三所反映的政治体制的不同之处。(4分)(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的特征。(6分)【答案】(1)政体特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美国三权分立。法律依据: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2)德国。不同之处:英国,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德国,皇帝控制议会,议会对皇帝没有任何监督权,德国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3)法律至上,人民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议会行使立法权;权力分立与制衡;实行政党政治。【解析】(1)政体特点:结合所学可得出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根据图中分权的信息可得出美国三权分立。法律依据:结合所学可得出英国是《权利法案》;美国是1787年宪法。(2)根据“1871”的时间及材料中“皇帝”这一信息要得出是德国。不同之处可结合所不棉毛得出英国,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德国,皇帝控制议会,议会对皇帝没有任何监督权,德国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3)根据所学可从法律至上,人民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议会行使立法权;权力分立与制衡;实行政党政治等角度概括。27.(19分)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的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材料二列宁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在一定时期内腾出手来,为了继续和巩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于1917年12月15日同中欧列强起先实行停战,后来在1918年3月3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德国最高统帅部肆无忌惮地利用了力求生存的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弱点,军事领导在鲁登道夫的影响下,无视俄国要求的民族自决权和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也不顾外交部国务秘书屈尔曼的异议,强行缔结了把波罗的海国家、芬兰、波兰\n和乌克兰从俄国割离的和约;俄国失去了其大部分人口、四分之三的钢铁工业和将近四分之一的纺织工。……而西方列强(这里指英、法等“协约国”成员)却由于《布列斯特和约》增强了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因为对它们来说毫无疑问的是:德国一旦取胜也会把同样苛刻的条件强加于它。——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材料三我们的党纲不能只是政治纲领,而要用经济建设的纲领来补充,不然它就不可能成为党的纲领,《全俄电气化计划》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党纲”。……它应当用第二个党纲,即恢复整个国民经济并使它达到现代技术水平的工作计划来补充。没有电气化计划,我们就不能进行真正的建设。……如果没有电气化,回到资本主义去反正是不可避免的。——摘选自列宁在全俄苏维埃“八大”的政府工作报告(1920年12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俄国革命第一、二阶段性质的不同,简要说明列宁这一演讲的历史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是“列宁的胜利”的理由,概述该和约的签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产生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苏维埃俄国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并用一句话概括列宁当时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定义。(5分)【答案】(1)性质:第一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阶段: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意义:结合四月提纲的意义,可从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等分析回答。(2)理由:使苏俄退出了大战,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机,为建立红军、巩固政权、夺取国内革命战争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对同盟国:德国看到一线生机,在西线发动新的攻势,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对协约国:增强战争到底的决心。(3)转移:从巩固政权到以电气化为基础的经济建设上来(或现代化大生产)。定义: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解析】(1)性质:根据“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结合所学可知,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意义:结合四月提纲的意义,可从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n论根据等分析回答。(2)理由:根据“为了在一定时期内腾出手来,为了继续和巩固社会主义革命”得出使苏俄退出了大战,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机,为建立红军、巩固政权、夺取国内革命战争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对同盟国:根据所学可知,德国在西线发动新的攻势,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对协约国:根据“由于《布列斯特和约》增强了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得出增强战争到底的决心。(3)转移:根据“《全俄电气化计划》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党纲’”“没有电气化计划,我们就不能进行真正的建设”得出从巩固政权到以电气化为基础的经济建设上来(或现代化大生产)。定义:根据“没有电气化计划,我们就不能进行真正的建设”得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0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建设与实践
2023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课时规范练13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扩展(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西方社会思潮的兴起与发展A卷(Word版带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品资料专题06 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名校测试(教师版)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2西方民主政治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31017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2西方民主政治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含解析2023040117
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二西方民主政治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401268
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0讲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20230233178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7-26 18:55:09
页数:23
价格:¥3
大小:333.6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