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一单元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可见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据此可知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2.有学者指出,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这不仅是朝代的更迭,也是一种文明的交替,自此,礼乐文化、宗亲文化代替了巫鬼文化、祭祀文化。据此可知A.中华文明缺乏连续性B.周代政治抛弃神权色彩C.周代文明更具进步性D.礼乐文化推动社会进步3.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西周的分封制A.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B.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C.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D.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4.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A.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体现家国同治的特点C.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D.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5.自秦汉时期丞相制度建立以后,与春秋战国时代相比,掌握实权的人数减少了,国家权力就更容易集中,杜绝了春秋战国以来“政出私门”的现象。这表明,丞相制度的建立\nA.加剧与皇权的矛盾B.保证了皇权的独尊C.有利国家长治久安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6.秦汉之制,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官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这一制度A.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意味着宗法制度影响的消除C.说明政权与族权完全的分离D.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低效现象7.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置犍为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这些措施A.说明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体现出王国问题更加严重C.有利于汉代疆域的拓展D.反映出贵族政治局部复活8.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些举措A.有利于保护自耕农经济B.推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杜绝了土地兼并的发生D.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9.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A.形成了制约机制B.实现了权力集中C.杜绝了吏治腐败D.避免了裙带关系10.据统计,唐玄宗时宰相34人只有7人是进士,肃宗时宰相16名,进士出身者只有4人,代宗时期宰相12名,也只有4人是进士。而北宋有宰相72人,进士出身的有63人,南宋有宰相63人,进士出身的有48人。唐宋时期的这一变化A.确保了官员廉洁从政B.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C.提高了科举制的地位D.构建了平等政治体系11.北宋初年,赵普为宰相,与枢密使李崇矩相交甚好。李以其女嫁赵之子,宋太祖知道后非常不满。李崇矩与赵普一上朝,同处等候奏事,太祖也令二人互相隔开。宋太祖的这些举动A.防止结党营私威胁中央集权B.造成了宰相权力趋于分散C.强化宗族观念防止外戚干政D.维护封建礼制以巩固统治\n12.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3.我国幅员辽阔,边疆地区地域十分广袤。云南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历史中有突出的地位,下列关于历代对云南治理的表述正确的是A.秦朝在此地置南海郡B.元朝在此地设云南行省C.明代大规模改土归流D.清初平南王一度镇守此地14.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明宣宗宜德二年(1427年),明政府正式实施南北分卷(分榜)制度,录取名额也实行南北分配,这一制度“嗣后相沿不改。明朝的“南北分榜”主要是为了A.稳定明朝的统治秩序B.维持科举制度公平性C.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D.照顾地区间文化差异15.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相对平衡。下列皇帝中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是16.赵尔置在《清史稿》中记载,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清A.中央机构不断完善B.内阁仅是皇帝咨政机构C.丞相权力不断下降D.军机处成为权力中枢17.下列各项中,揭示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A.官僚机构不断膨胀B.皇帝专权达到顶峰C.官场腐败之风盛行D.君臣关系变成主奴关系18.雅典方阵是由身披铠甲、装备齐全的重装步兵聚集成一种训练有素、统一调遣、行动一致的正规军事编队,相对来讲,方阵规模越大,雅典城邦就越强大和安全。梭伦改革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保障方阵规模的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四百人会议D.创立公民陪审法庭\n19.下表是公元前399年,关于雅典民众法庭判处古希腊最卓越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据此可知,雅典民主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表决方式程序罪名约40万4.7万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举手审判不敬神与蛊惑青年6000501抽签A.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B.确保了国家机关的决策正确C.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D.以民众法庭为最高权力机关20.据说雅典首席大将军伯利克里的好朋友被陪审团审讯时,伯利克里曾亲自出庭竭力为其申辩,甚至痛哭流涕,但他的好朋友仍被判刑。这反映了民主制下A.陪审法庭具有绝对权威B.法庭遵循罪刑法定原则C.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治与人治能够相提并论21.《十二铜表法》规定:若邻居的房屋有倾塌之危险,其邻人可提起“未来损害之诉”,以敦促房屋所有人及时修缮,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害。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形成了完备体系B.维护平民利益C.实现了有法可依D.保护私有财产22.在罗马法中,裁判官在裁决契约纠纷案件时,运用“衡平”原则进行处理,严格维护契约的神圣性,即契约只要签订了,良心要求双方必须履行。这说明,判决A.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B.强调契约的法律效用C.突出天赋人权的精神D.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23.下列对古罗马万民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帝国时期为适应统治各族人民而编制的法律体系B.编制与修订以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为前提C.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D.内容中也体现有自然法的思想24.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n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罗马帝国瓦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有庶子代之)亦如此。——《礼记·丧服小记》材料二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演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间消失了,但是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中国历史纵横》材料三氏族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亲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国史十六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4分)(3)概括材料三中西周国家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该国贵族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8分)26.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多有创新和建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n(1)图示一反映的是朝首创的中央官制,图示二所示为唐朝的制度。(4分)(2)综合以上图示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4分)材料二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3)图示三揭示出元朝在地方实行的是制度,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6分)27.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由于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因此在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以后,监察制度才获得了独立的发展。……几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正是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均极为重视。——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材料二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典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6分)\n(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中国监察制度建设的认识。(6分)第一单元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可见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据此可知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答案】B【解析】商朝时期政治制度最大特点是神权和王权的结合,材料“可见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说明了商朝政治制度特点,B正确;先秦时期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A错误;材料没有突出甲骨文的字体特点,C错误;D中唯一史料说法绝对,排除。2.有学者指出,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这不仅是朝代的更迭,也是一种文明的交替,自此,礼乐文化、宗亲文化代替了巫鬼文化、祭祀文化。据此可知A.中华文明缺乏连续性B.周代政治抛弃神权色彩C.周代文明更具进步性D.礼乐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到,周代文化淡化巫鬼文化、祭祀文化,代之而起的是礼乐文化、宗亲文化,这是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因此C项正确;中华文明始终绵延不绝,A项说法错误,排除;B\n项说法过于绝对,周代政治依然具有神权色彩,并没有完全抛弃,排除B;礼乐文化主张等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社会的发展,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故选C。3.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西周的分封制A.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B.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C.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D.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封建亲戚,周天子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拓展了疆域,故选B;分封制是地方分权制,而非中央集权制,排除A;周天子对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并未采用分封制的做法,排除C;如果D项成立,则不会产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局面,故排除。4.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A.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体现家国同治的特点C.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D.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奉常、典客、宗正及治粟内史等官职分别掌管皇家事务和国家事务,体现的是家国同构体制,B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效率问题,A排除;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更多强调的是家国同构体制,排除;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特征,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5.自秦汉时期丞相制度建立以后,与春秋战国时代相比,掌握实权的人数减少了,国家权力就更容易集中,杜绝了春秋战国以来“政出私门”的现象。这表明,丞相制度的建立A.加剧与皇权的矛盾B.保证了皇权的独尊C.有利国家长治久安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n【答案】B【解析】材料可知,自秦汉时期丞相制度建立以后,国家权力就更容易集中,杜绝了春秋战国以来“政出私门”的现象,这就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选B;A、C、D与材料无关。6.秦汉之制,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官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这一制度A.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意味着宗法制度影响的消除C.说明政权与族权完全的分离D.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低效现象【答案】A【解析】材料“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官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体现的是秦汉时期的官员选拔由举荐产生,最后天子掌握任免权和地方的军政大权,这说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A选项符合题意;宗法制至今仍然发挥较大的影响,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族权和政权之间的关系,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机构臃肿的问题,强调的是官僚政治的出现,D选项排除。7.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置犍为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这些措施A.说明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体现出王国问题更加严重C.有利于汉代疆域的拓展D.反映出贵族政治局部复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在西南地区设郡、县,置督尉、县令,并配合以当地的习俗、惯例,拉拢、利用当地上层管理西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拓宽汉代疆域,C选项符合题意;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管理从无到有,不能说明中央权威趋于削弱,A选项错误;设置郡县、都尉、县令等,尊重当地习俗惯例等,不能说明“王国”军政实力增强,地方割据问题严重,B选项错误;西汉政府在西南边陲设郡县,“使其子”、“从其俗”等,不能说明血缘世袭的“贵族政治”在国家管理中局部复活,D选项错误。8.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n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些举措A.有利于保护自耕农经济B.推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杜绝了土地兼并的发生D.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解析】汉武帝的做法打击了地方的豪强地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保护自耕农经济,A正确;材料并不涉及商业,排除B项;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杜绝,排除C项;材料主旨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D项。9.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A.形成了制约机制B.实现了权力集中C.杜绝了吏治腐败D.避免了裙带关系【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郡县一级下的官吏都属于郡守或县丞的属官,这说明这些官吏都是由中央政府统一任命,大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B正确;材料未涉及制约机制,A排除;C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10.据统计,唐玄宗时宰相34人只有7人是进士,肃宗时宰相16名,进士出身者只有4人,代宗时期宰相12名,也只有4人是进士。而北宋有宰相72人,进士出身的有63人,南宋有宰相63人,进士出身的有48人。唐宋时期的这一变化A.确保了官员廉洁从政B.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C.提高了科举制的地位D.构建了平等政治体系【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进士任宰相的人数大大增加,主要原因是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从而提高了科举制的地位,故C正确;材料说明进士出身的人担任宰相的增多,不能确保官员廉洁从政,A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与行政效率提升无关,B错误;中国古代等级森严,不会出现平等政治体系,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北宋初年,赵普为宰相,与枢密使李崇矩相交甚好。李以其女嫁赵之\n子,宋太祖知道后非常不满。李崇矩与赵普一上朝,同处等候奏事,太祖也令二人互相隔开。宋太祖的这些举动A.防止结党营私威胁中央集权B.造成了宰相权力趋于分散C.强化宗族观念防止外戚干政D.维护封建礼制以巩固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李以其女嫁赵之子,宋太祖知道后非常不满。李崇矩与赵普一上朝,同处等候奏事,太祖也令二人互相隔开”可知,宋太祖在限制宰相赵普与枢密使李崇矩的交往,目的是分散宰相的权力以加强皇权,故选择B项;题干涉及的是君主专制,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择B项。12.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答案】A【解析】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故选A;B是科举制,排除;C是宗法制,排除;D是察举制,排除。13.我国幅员辽阔,边疆地区地域十分广袤。云南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历史中有突出的地位,下列关于历代对云南治理的表述正确的是A.秦朝在此地置南海郡B.元朝在此地设云南行省C.明代大规模改土归流D.清初平南王一度镇守此地【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元朝推行行省制,设置云南行省管理云南地区,排除B项;南海郡管理的主要是广东地区,排除A项;清代大规模改土归流,排除C项;镇守云南的是平西王,排除D项。\n14.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明宣宗宜德二年(1427年),明政府正式实施南北分卷(分榜)制度,录取名额也实行南北分配,这一制度“嗣后相沿不改。明朝的“南北分榜”主要是为了A.稳定明朝的统治秩序B.维持科举制度公平性C.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D.照顾地区间文化差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并结合所学知可知,明朝通过设置“南北分榜”缓和了南北士子之间的矛盾,从而稳定了明朝的统治秩序,故A正确;BC不是“南北分榜”的根本目的,排除;“南北分榜”不是为了照顾南北文化差异,排除D。15.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相对平衡。下列皇帝中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是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丞相在与皇权的斗争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D正确,ABC排除。故选D。16.赵尔置在《清史稿》中记载,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清A.中央机构不断完善B.内阁仅是皇帝咨政机构C.丞相权力不断下降D.军机处成为权力中枢【答案】D【解析】明朝设立内阁时期,成为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清朝时期设置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中枢机构,因此内阁的地位逐渐下降,被军机处取代,D正确;清朝和明朝中央机构都是在不断完善,排除A;内阁也参与决策,但是决定权在皇帝手中,并不是仅仅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排除B;明朝时期丞相制度已经被废除,排除C。故选D。17.下列各项中,揭示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A.官僚机构不断膨胀\nB.皇帝专权达到顶峰C.官场腐败之风盛行D.君臣关系变成主奴关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使我国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是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官僚机构的膨胀不是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C选项错误,官场腐败之风盛行不是明清时期特有的现象;D选项是表象,不是本质特征。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8.雅典方阵是由身披铠甲、装备齐全的重装步兵聚集成一种训练有素、统一调遣、行动一致的正规军事编队,相对来讲,方阵规模越大,雅典城邦就越强大和安全。梭伦改革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保障方阵规模的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四百人会议D.创立公民陪审法庭【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措施中的解负令,稳定了公民内部团体,为改革赢得了群众基础,因此最有利于保障方阵规模的是颁布解负令,A正确;确定财产等级制有利于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参与政权,B正确;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行政机构,与材料无关,C排除;公民陪审法庭是最高的司法机关,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A。19.下表是公元前399年,关于雅典民众法庭判处古希腊最卓越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据此可知,雅典民主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表决方式程序罪名约40万4.7万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举手审判不敬神与蛊惑青年6000501抽签A.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B.确保了国家机关的决策正确\nC.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D.以民众法庭为最高权力机关【答案】C【解析】审判员、陪审员数量较多,来自公民,是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产生,这种方式有原始特征,其表决方式是较为原始的举手表决方式,由此可知,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C正确;相比于雅典总人口而言,审判员和陪审员的数量不带有广泛性,排除A;抽签选举产生的审判员和陪审员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排除B;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排除D。20.据说雅典首席大将军伯利克里的好朋友被陪审团审讯时,伯利克里曾亲自出庭竭力为其申辩,甚至痛哭流涕,但他的好朋友仍被判刑。这反映了民主制下A.陪审法庭具有绝对权威B.法庭遵循罪刑法定原则C.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治与人治能够相提并论【答案】A【解析】虽然伯利克里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但他仍然无法阻止陪审法庭对他的好朋友进行判刑,说明陪审法庭具有绝对权威,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法庭对伯利克里好友判刑的理由和过程,无法体现其遵循罪刑法定,排除B;古希腊的法律不保护奴隶的利益,不可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D项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21.《十二铜表法》规定:若邻居的房屋有倾塌之危险,其邻人可提起“未来损害之诉”,以敦促房屋所有人及时修缮,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害。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形成了完备体系B.维护平民利益C.实现了有法可依D.保护私有财产【答案】D【解析】所有人及时修缮有倾塌危险的房屋,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害,有利于保障邻人的私有财产安全,故选D;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十二铜表法》形成了完备体系,排除A;《十二铜表法》维护罗马公民的利益,排除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2.在罗马法中,裁判官在裁决契约纠纷案件时,运用“衡平”原则进行处理,严格维护契约的神圣性,即契约只要签订了,良心要求双方必须履行。这说明,判决A.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B.强调契约的法律效用C.突出天赋人权的精神D.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n【答案】B【解析】根据“严格维护契约的神圣性”可知,罗马法强调契约签订后就要有契约的精神,并依法履行,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对契约精神的理解,并不单独在强调法的作用与地位,排除A项;材料与人权无关,排除C;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是保护谁的利益,排除D项。23.下列对古罗马万民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帝国时期为适应统治各族人民而编制的法律体系B.编制与修订以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为前提C.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D.内容中也体现有自然法的思想【答案】A【解析】据此所学可知,随着帝国对外扩张,版图的扩大,原有的公民法不适应需要,因此在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万民法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它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故“帝国时期为适应统治各族人民而编制的法律体系”说法不符合史实,A符合题意;万民法的编制是以原有的公民法为基础,B正确,排除;万民法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C正确,排除;万民法体现了“人生而自由平等”的理念,D正确,排除。24.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罗马帝国瓦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贵族在这时期仍然享有特权,“贵族的特权被取消”说法错误,故A\n选项错误;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亡,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罗马帝国的瓦解,故D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有庶子代之)亦如此。——《礼记·丧服小记》材料二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演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间消失了,但是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中国历史纵横》材料三氏族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亲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国史十六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4分)(3)概括材料三中西周国家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该国贵族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8分)【答案】(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家国同一或者家国同构)。(2)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度,绝对的君臣隶属关系,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3)基本特点。按照缘宗族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家国同构)。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n制度基础:分封制,宗法制。【解析】(1)根据材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有庶子代之)亦如此”并结合所学得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根据所学得出: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根据材料“王者……立四庙”得出:家族祭祀权是政治地位的标志,西周政权与族权相结合。(2)根据材料“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归纳、概括,注意把握到“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的结论;根据材料“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归纳、概括,注意把握到“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的结论;根据材料“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归纳、概括,注意把握到“亲贵合一、裙带作风”的结论。(3)第一小问“基本特点”,根据材料“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得出: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第二小问“等级关系”,根据材料“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并结合所学得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第三小问“制度基础”,综上分析得出:分封制和宗法制。26.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多有创新和建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图示一反映的是朝首创的中央官制,图示二所示为唐朝的制度。(4分)(2)综合以上图示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4分)材料二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n——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3)图示三揭示出元朝在地方实行的是制度,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6分)【答案】(1)秦。三省六部。(2)特点:以皇权为中心或皇权至上。发展趋势:君主专制加强,清朝时达到顶蜂。(3)行省。评价:中央集权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因和发展,使中国古代大部分时期产生了高于同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也极大地限制了地方的自主性。【解析】(1)由图示可知,图一反映的是秦朝首创的三公九卿制度;图二所示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2)“特点”,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特点是以皇权为中心或皇权至上。“趋势”,依据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清朝时达到顶峰的角度说明。(3)由图示可知,图三揭示出元朝在地方实行的是行省制度。“评价”,依据材料二信息“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得出积极影响:中央集权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极大地限制了地方的自主性的角度分析其消极影响。27.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由于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因此在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以后,监察制度才获得了独立的发展。……几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正是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均极为重视。——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材料二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n。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典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中国监察制度建设的认识。(6分)【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制度完整、严密;以监督政府官员为主;监察职责范围广。(2)变化: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职责,形成综合监督体制;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3)认识:监察体制建设要注意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积极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提高民众的监督意识;注意法制建设与宣传;注重道德教育等。【解析】(1)特点:由材料“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可归纳为历史悠久;由材料“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可归纳为制度完整、严密;由材料“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可归纳为以监督政府官员为主;由材料“几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可归纳为监察职责范围广。(2)变化:由材料“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可归纳为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由材料“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可归纳为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职责,形成综合监督体制;由材料“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可归纳为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3)认识:由材料二可得出认识,监察体制建设要注意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同时还要积极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提高民众的监督意识;另外结合所学可从法制建设与宣传、注重道德教育等展开论述。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优化提升(带解析)
2023届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单元质检卷二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Word版带解析)
2023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规范练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Word版带解析)
2023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A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民版202303181198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7-26 18:55:08
页数:19
价格:¥3
大小:108.8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