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规范练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时规范练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2021·江西赣州赣县第三中学高三月考)下表所示是商汤时期的右相伊尹拟定的文书《伊尹四方献令》摘录。由此可知,商汤时期(  )方位方国所献之物正东符娄、仇州、伊虑、沤深、九夷、十蛮、越沤等鱼皮制的刀鞘、利剑等正南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等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等正西昆仑、鬼亲、枳巳、贯胸、离丘、漆齿等丹青、龙角、神龟等正北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匈奴、楼烦、月氏等白玉、野马、良弓等A.分封的诸侯对商王有朝贡义务B.方国的手工业生产普遍规模化C.周围方国与商王存在服属关系D.王室开支主要来源于方国纳贡2.(2021·湖南怀化模拟)周代的宗法分封制,使得周王与诸侯之间形成一种以嫡庶姻亲为基础、处于统一王国版图之内、由封建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的大小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据此可知,周代宗法分封制(  )A.催生了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血缘政治形成C.发展了国家治理模式D.实现了中央集权3.西周时期,建国首先要营筑宗庙,在营造宫室时,宗庙被排在首要地位。宗庙不仅是贵族统治者供奉祖先神灵的殿堂,也是重要的施政场所。这表明西周时期(  )A.礼乐制度渐趋完备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特征C.政权具有宗族性质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4.(2021·山东潍坊期末)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贵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交融;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交融,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  )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5.(2021·江苏徐州高三月考)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重要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n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6.(2021·湖北武昌高三5月质量检测)周公东征后,再次分封异姓亲戚之国,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原地区,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  )A.强化中央集权B.加强西周统治C.促进民族交融D.维护同姓诸侯7.(2021·四川遂宁三模)《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这反映了(  )A.唯物主义思想产生B.人文意识逐渐增强C.儒家思想影响政治D.宗法观念逐渐瓦解8.(2021·四川射洪三模)《周礼·考工记》记载,西周的城邑规划有严格规定。如城墙高度,天子王城高“九雉”(一雉等于一丈),诸侯国都城高“七雉”,卿大夫都城高“五雉”;对道路的规定如下:天子王城路宽“九轨”(一轨等于八尺),诸侯国都路宽“七轨”,卿大夫都城路宽“五轨”。这表明(  )A.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力B.建筑制度突出礼制观念C.统治者注重城邑规划建设D.西周等级森严空前绝后9.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汉字起源与宗法制密切相关B.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C.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文化核心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10.(2021·广东质量检测)西周时期,凡属违犯国法的行为必定为家法所不容,同样违犯家法的行为也为国法所难容。犯有重罪的贵族成员,多在宗庙中接受国法和家法的制裁。这说明,当时(  )A.统治者极力推行严刑峻法B.政治统治与宗法管理相结合C.法律内容开始趋向宗法化D.宗法秩序有待国家法律维护11.(2021·四川绵阳三模)商鞅变法提出废分封,行县制。但历史记载,此后的秦国分封制并未断绝,如秦昭襄王封穰侯于山东定陶。这说明(  )A.礼乐文明影响根深蒂固B.郡县制难以适应扩张需要C.商鞅变法因人亡而政息D.制度选择服务于王权统治12.西周前期,“王臣”主要为周王所有,平时在国都附近活动。西周晚期,“王臣”变得前所未有的扩大,整个周王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应当属于“王臣”的范畴。“王臣”内涵的扩大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B.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显C.贵族世袭特权地位受到冲击D.周天子的权力得到强化二、非选择题13.(2021·山东青岛高三5月统一模拟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n材料作品内容甲  西周中期燹国国君“燹公”青铜礼器铸《燹公盨铭文》(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传说记录)  天命禹敷土;民好明德,顾在天下。乙  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小雅》《孔子家语》《孟子》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南山:今终南山,今陕西西安市南);“禹掘地而注之海……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为民父母……兴六师以征不序。四极之民,莫敢不服。”;“禹疏九河……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丙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著《史记·夏本纪》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1)根据材料,概括大禹传说传播的特点。(2)以“大禹传说”为探究主题,对三则史料进行辨析。14.(2021·北京丰台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武王伐纣\n出处内容《史记·周本纪》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武王)陈师牧野……纣师皆倒兵以战《尚书·武成》  甲子昧爽(黎明)……会于牧野……(敌)前徒倒戈……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白虎通义》  纣为恶日久……残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材料二 右图是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官职)利(人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木星)正当其位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军队驻地赏赐青铜给随从武王参加战争的利。利觉得很荣耀,为此铸造了这个青铜簋以作纪念。材料三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取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和天文条件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的最优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甲子日)。(1)依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简要介绍“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要求:表述成文,内容全面,逻辑清晰)(2)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武王伐纣”时间界定研究过程的认识。\n课时规范练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C 解析:由表格中的所献之物可知,外服方国和部族与商王存在服属关系,故选C项;分封制在西周才开始实行,排除A项;表中所献之物多为地方特产,看不出方国手工业的生产状况,且“普遍规模化”的说法也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B项;表格并未提及王室的开支状况,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2.C 解析:君主专制制度是秦朝建立的,排除A项;此时已经形成了血缘政治,排除B项;材料信息表明,西周以宗法制、分封制为基础,形成一套国家治理模式,进一步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项正确;周朝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D项。3.C 解析:由材料可知宗庙作为传统的宗族活动场所在政治生活中有特殊的地位,说明了宗族在政权中的作用,故选C项;仅凭宗庙的营造不能得出礼乐制度渐趋完备,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宗庙的地位,并非等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4.D 解析:据材料可知,华夏族在夏商周的民族交融基础上形成,从而说明华夏族中民族构成多元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故选D项。5.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王、国、侯以及带有军事性质的戎可知,这是分封制,强调诸侯对天子的义务,以及分封制中存在的等级关系,B项正确;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和材料中的“国”“侯”不符,排除C、D两项。6.B 解析:根据材料“再次分封异姓亲戚之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异姓诸侯国,赐予土地和人民,获得了异姓邦国的支持,有利于加强西周统治,故选B项。7.B 解析:由商人“尊神”“事神”到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说明周人较商人对鬼神的态度发生变化,“人”的观念增强,故选B项;据材料无法得出唯物主义何时产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商周时期人与神的关系,未涉及血缘宗法观念,排除D项。8.B 解析:据材料“西周的城邑规划有严格规定。如城墙高度……”“对道路的规定如下……”可知,在周代礼乐制度之下,建筑也被赋予了等级礼制的色彩,故选B项。9.D 解析: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图画文字,而那个时候没有宗法制,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故排除B项;宗法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对血缘关系的详细界定,进而体现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故选D项。10.B 解析:从材料中犯国法为家法不容,犯家法也为国法不容,可知在西周时期以国法与家法相结合作为统治的主要方式,体现出政治统治与宗法观念相结合,故选B项。11.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某些地方依然进行分封,这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也就是基于现实的需要,故选D项。12.B 解析:分封制下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作为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周王的命令,各诸侯在自己封国内再次进行分封,依次类推,“王臣”内涵的扩大体现了对周王认同度的增强,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理念被普遍认同,故选B项;随着诸侯实力的增强,西周晚期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削弱,排除A项;“王臣”范畴的扩大并不影响贵族世袭地位,排除C项;西周晚期周天子权势已较西周初期有所下降,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13.参考答案:(1)特点:流传时间长;传播载体多样(口耳相传、历史典籍等);传播范围\n不断扩大;传播过程中内涵不断丰富,大禹的形象不断丰富;承载着公而忘私、自强不息、民惟邦本等优秀中华文化特质。(2)史料类型:甲是出土文献,能证明西周中期出现了大禹传说;乙、丙是传世文献,被不断加工、润色。甲是出土于西周中期的礼器铭文,体现的是西周统治者敬天保民和礼治的思想;乙的作者属于儒家学派,体现儒家为政以德、仁政的主张;丙的作者属于封建史官,体现的是封建统治者的意志和个人的追求。史料记载内容:史料中记载的大禹传说的内容,随着古代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丰富,反映了中华民族认同感(或中华文化)不断形成的过程。史料形成的时代背景:甲是西周宗法分封制、青铜文明影响下的产物;乙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百家争鸣的产物;丙是汉武帝时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发展、儒学独尊时期的产物。14.参考答案:(1)示例: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为反抗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周武王带军起兵讨伐商纣,双方的军队在牧野进行了决战。商纣的军队在战场上临阵倒戈,商朝大败,武王灭商,建立周朝。(2)认识:在武王伐纣时间的界定过程中,专家结合古典文献、考古发现,利用碳14测年法和天文推算测年的手段,综合研究,最终选定了周武王灭商的最优时间。可见,研究历史事件,要综合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交叉互证;应运用现代科技等多种方法,去伪存真,以重现历史真实;“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对武王伐纣的时间研究来说,只是目前的一个最优解,不一定是最终结果。随着对古文献的进一步整理和出土文献的不断发掘,对历史事件的研究会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24 16:03:02 页数:6
价格:¥3 大小:123.8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