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2023023318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这说明商朝后期(  )A.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B.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解析:材料强调臣民对商王的服从和宣扬君权神授,不能说明政治理论形成系统,故A项错误;民本思想强调统治者关心百姓生计,故B项错误;商王强调臣民对其服从体现了等级思想,故C项错误;臣民对商王的绝对服从体现了王权至上的观念,故D项正确。答案:D2.据《国语·周语》记载,周穆王准备征伐未及时进贡的犬戎,祭公谋父以“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试图谏止,穆王执意西征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此后,戎狄不朝。这一记载表明(  )A.分封制下君臣关系制度化B.古代谏议制度起源于西周C.仁德治国的观念源远流长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动摇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祭公谋父的谏言强调“德政爱民”,执意用兵的周穆王并未达到目的,使“戎狄不朝”,这一结果从侧面反证“德政”的价值,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犬戎未及时进贡,反映了分封制下君臣关系制度化遭到挑战,排除A项;古代谏议制度起源于秦朝,排除B项;根据材料“穆王执意西征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可知周王实力强大,排除D项。答案:C3.《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n解析: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意图得到其对新政权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武王分封功臣,故B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故D项错误。答案:A4.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解析:由“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地方的稳定,由“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可知该做法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规范和统一,故选C项;儒家文化产生于春秋时期,不是在西周,排除A项;周王对地方的管理是通过分封诸侯的方式来实现的,不是直接管理,排除B项;通过题干可知,土著各邦族要服从诸侯的管制,不能说其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崛起,排除D项。答案:C5.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解析:材料中“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表明分封制成为后世一统天下的文化基础,故选D项。答案:D6.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解析:根据材料中“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说明当时崇尚血缘宗法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n是为夷王”说明当时是传位于懿王之子,不是依据贤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懿王太子燮在孝王后继承王位,说明仍是嫡长子优先继承,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诸侯争霸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A7.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  )A.受宗法传统影响     B.极力推广分封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展王朝的疆域解析: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在于大力推广分封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8.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解析:“皇帝被称为‘君父’”没有体现对君权的神化,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不是一种宗族关系,故B项错误;“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本质是一种“家天下”的体现,故C项正确;“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没有体现“仁政爱民”的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C9.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尊严      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解析:根据题目中“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上,而秦始皇此举之意正是维护皇权尊严,故A项正确。答案:A\n10.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解析:西周实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秦朝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与材料中“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相符,故B项正确。答案:B11.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朝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  )A.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解析:“太尉”设是为削弱丞相军权,而不授他人,是为掌握军权加强皇权服务,C项与材料信息相符,故正确。答案:C12.“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解析:“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可见一套系统从中央到地方,类似一种垂直的管理,但没有强调开创性,故选C项,排除A项;“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没有说明官吏的来源,不能说明是官僚政治,排除B项;“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体现了效率,没有重叠,排除D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n君与周王室之间,也倚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献祭品),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享用祭品)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是稳定统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第(2)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伊嘏文王,既右飨(享用祭品)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得出歌颂了周文王的功德;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得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n解析:第一小问,可由材料“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得出从土地和心理层面到制度层面的统一,由材料“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可得出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第二小问,可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民族融合、中原文化的影响、法家思想在统一中的贡献等方面叙述。答案:变化:由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言之成理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7:03 页数:6
价格:¥3 大小:86.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