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第8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6
2/36
3/36
4/36
剩余3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历史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2023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GAOZHONGZONGFUXIYOUHUASHEJI\n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备考指导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认识其影响及局限性2.概述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变化,了解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3.掌握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主要成就,认识明清时期西方文化传播的影响\n内容索引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n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n知识点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一、农业的发展1.新农作物品种的输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2.多种经营的发展: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n二、手工业的进步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2.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n三、商业的繁荣1.商品经济的繁荣: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2.商人群体的形成: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3.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四、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1.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n知识点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一、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王守仁。2.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3.思想主张: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4.评价: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n概念阐释致良知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生而有“圣人之心”的主张。“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理学走向人间,没读书不识字的“愚夫愚妇”也能通过“发明本心”和“致良知”得到天理,这使理学具有了普适性。\n二、李贽的思想1.内容: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2.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三、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1.背景: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2)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还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n知识点三 小说与戏曲一、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二、表现1.小说\n2.戏曲\n问题释疑明清时期小说空前繁荣的原因(1)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市民阶层的壮大,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要求文化作品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3)小说体裁,在经历了唐朝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经成熟。(4)印刷术的进步促进了小说的繁荣。\n知识点四 科技一、科技著作\n二、西学东渐1.背景: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3.目的: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4.贡献(1)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n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n[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1明清经济的发展材料一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材料二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分类”。——摘编自伍袁萃《林居漫录》\n[研读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数量巨大;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进行多种经营;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出现。(2)材料二表明商人地位提高,社会拜金风气盛行。\n[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帮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传统重土亲乡观念的影响;商人借助群体的力量维护商业利益和自身安全。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工商业发展呈现出的新气象。新气象: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商业观念有所改变,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n归纳概括1.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人地矛盾突出;政府鼓励农业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中外物种交流;中国人口的大量增加;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影响: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迁徙和流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发展;专业化农业区出现,促进了地方市场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区出现了货币地租。\n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1)城市繁荣和商业市镇兴起。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2)农产品商品化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3)商品流通活跃,经济联系加强,全国性的市场网络进一步形成和整合。农产品、手工业品大量投放市场,国内市场空前扩大,各地区之间商品交流空前繁荣,联系加强。(4)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经济政策上转向闭关自守。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虽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进程。\n[新题验证]芜湖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A根据题干材料“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可知在布匹生产加工环节,松江以纺织成品为主,芜湖以浆染为主,体现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故A项正确。\n[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2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材料一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下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之不得所者哉?……夫栽培倾复,天必因材,而况于人乎?强弱众寡,其材定矣。强者弱之归,不归必并之;众者寡之附,不附即吞之,此天道也。虽圣人其能违天乎哉!——[明]李贽《明灯道古录》\n材料二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材料三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清]顾炎武《日知录》\n[研读分析](1)材料一中“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强调了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强者弱之归”“众者寡之附”表明李贽把“强凌弱,众并寡”看作是天理,承认自由竞争。(2)材料二中“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实质是抨击君主专制的“私天下”。(3)材料三中“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说明顾炎武倡导分权,反对君主“独治”。\n[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说明李贽如何看待“人性自由发展和自由竞争之间的关系”。关系:提倡个性自由发展,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自由竞争,这会导致弱肉强食现象的出现,李贽认为这种自由竞争是天道之常,肯定自由竞争的合理性。(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王夫之和顾炎武思想的相同之处。相同之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下“共治”,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n归纳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n[新题验证]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这种奢侈型工商业“皆不切于民用”;而“兴民利、厚财源”的新型工商业,常使“千万财用流转无穷”。这一思想()A.对重农抑商政策完全否定B.对所有的工商业一概反对C.符合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D\n题干材料中黄宗羲对“奢侈型工商业”持反对态度,而对“新型工商业”则持支持和肯定的态度,因为它是“兴民利、厚财源”的,发展这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工商业,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材料中黄宗羲对“奢侈型工商业”是反对的,因此并没有完全否定抑商政策,也没有提到重农的信息,排除A项;黄宗羲对“新型工商业”是鼓励和支持的,所以“一概反对”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黄宗羲对“新型工商业”是鼓励和支持的,这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是相背离的,排除C项。\n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n[素养剖析]【例题】(2019课标全国Ⅰ,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意图:本题以明朝中后期区域贸易的发展为依托,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学科素养。\n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山东东昌府这一棉花产区与江南棉布生产之间的区域合作关系,其反映的是农业种植和手工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地区经济优势及发展水平的差异,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涉及的运河运输在隋朝时就已经出现,不属于交通方式的变革,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土地制度和货币制度的调整与改变,故B、C两项错误。答案:D\n[典题实战]1.(2021山东卷,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D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画本和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这是服务于市民阶层的需要,所以这是书籍出版业商品化程度加深的体现,故选D项;题干材料只提到了画本这一知识传播的载体,并没有与其他载体相比较,无法得出画本是主要载体的结论,排除A项;明中叶之后,以理学和心学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而不是市民文化,排除B项;题干材料仅提到了画本的流行,这是市民阶层的需要,没有提到社会审美旨趣的阶层分化,排除C项。\n2.(2021广东卷,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A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根据材料“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可知明代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这说明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A项;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推进社会流动,排除B项;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日益固化,排除C项;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与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制的限定,排除D项。\n3.(2021湖南卷,6)下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A《冰嬉图》(乾隆时期)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n本题考查宫廷画。根据“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并结合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该画描绘了清朝宫廷中的活动,体现了宫廷画的神韵意趣,故选A项。八旗官兵的滑冰活动是冬至节清宫的例行活动,不是军事训练,排除B项;该画反映的是清宫的活动,不能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更不能说明宫廷生活奢靡,排除C、D两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