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第12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6
2/46
3/46
4/46
剩余4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六单元历史第12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023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GAOZHONGZONGFUXIYOUHUASHEJI\n课标要求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备考指导1.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及其失败的原因2.了解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及政治特点3.认识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4.掌握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n内容索引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n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n知识点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一、袁世凯复辟帝制1.对内独裁统治(1)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2)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3)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4)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思维点拨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体现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n2.对外出卖国家(1)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5年1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2)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3.倒行逆施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思维点拨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目的是独占中国;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的目的是换得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n二、护国战争1.背景: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2.时间:1915年底。3.概况: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随后,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宣告独立。4.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n问题释疑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1)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号召人民采取武力行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3)袁世凯复辟帝制违背民意,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护国战争爆发。(4)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袁世凯众叛亲离。\n知识点二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一、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1.出现的原因: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2.割据的表现\n3.军阀混战: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n二、“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三、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n四、护法运动1.原因: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护法运动开始。3.失败: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n五、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2.结果(1)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2)十几万名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n问题释疑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认识(1)形成的原因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③各帝国主义国家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其争夺中国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各派军阀的割据纷争。(2)表现:军阀把持政权,任人唯亲,政坛乱象丛生;军阀内部主要派系在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争战不断。\n(3)影响①军阀混战严重影响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发展。②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③帝国主义乘机攫取中国权益。\n知识点三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一、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原因(1)内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n2.表现(1)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2)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n二、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南京临时政府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n知识点四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一、兴起原因: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二、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三、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四、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n五、内容1.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2.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响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深化提升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破坏民主,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n六、影响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n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n[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与原因材料一中国资本家组建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已从英国买了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和锅炉。又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司,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摘编自辽宁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n材料二据统计,1858—1911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n——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n材料三下表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年=100)——摘编自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n[研读分析](1)材料一主要阐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解读时可从民族工业的规模、资金及对外国机器及技术人员的依赖等角度认识民族工业的特点。(2)材料二表明1901—1911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不平衡、部门发展不平衡的特点。(3)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初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情况,即对华商品输出货物总值减少。\n[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特点:民族工业的规模小、资金少且依赖外国机器及技术人员;各部门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较快;地区分布不平衡,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n(3)根据材料三,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总体趋势: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减少。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n归纳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促进因素①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时期的清政府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②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③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④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促进其顽强发展的因素。\n(2)阻碍因素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②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③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n[新题验证]下面为近代中国两个时期的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外商企业和民族企业相互促进B.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企业迅速发展C.外商企业压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D.20世纪前后民族工业发展迅速D\n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的民族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至民国初年获得了飞速发展,故D项正确;在近代中国,外商企业依仗不平等条约一直保持着对民族企业的压制状态,二者之间并不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由题干图片,可知民族工业在1895—1913年获得了飞速发展,体现不出外商企业压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C项错误。\n[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2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与评价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二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黄婉《自觉的女子》\n材料三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n[研读分析](1)材料一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是挽救中国的良药。(2)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表明新文化运动反对孔教、礼法、贞节等,促进了女性的思想解放。(3)材料三说明了新文化运动强调东西方文明的绝对对立性。\n[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的行为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变化:学习西方由器物、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待东西方文明具有什么倾向。倾向: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n归纳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特点、积极影响和局限性(1)特点①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②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营造新文化氛围。③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2)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②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n(3)局限性: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n[新题验证]有学者称,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以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D\n根据题干材料“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可知这一变化表明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科学精神的传播,故B项正确;“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故C项错误;“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n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n[素养剖析]【例题】(2020浙江7月选考,1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其指导发展实业的机构是()A.实业部B.参议院C.钱业公会D.工业建设会意图:本题考查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并成立了指导发展实业的机构,即实业部,故A项正确;其他三个机构均不以指导实业发展为主要职能,故可排除B、C、D三项。答案:A\n[典题实战]1.(2021天津卷,6)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推动了新的教育流派和团体的建立,故选A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新的教育流派和团体的建立,没有涉及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排除B项;题干材料是民国初期教育领域的变化,与政体的完善无关,排除C项;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开始,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n2.(2021山东卷,7)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A\n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所以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1914—1918年,海关税征收额总体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所以海关税征收额大幅提高,故选A项;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继续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B项图片中1918年之后的图示与实际不符,排除B项;1914—1918年,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所以这期间是海关税征收额较低的时候,排除C、D两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