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1

2/41

3/41

4/41

剩余3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单元历史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3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GAOZHONGZONGFUXIYOUHUASHEJI\n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n备考指导1.了解秦统一全国的概况,理解秦的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政治制度创新的影响2.了解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汉武帝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等举措,认识汉武帝开拓疆域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意义3.了解秦朝、两汉时期农民起义的状况,分析秦朝灭亡和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n内容索引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n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n知识点一 秦的统一一、背景1.客观条件(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2.秦国强盛(1)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2)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3)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n二、过程1.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2.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秦朝击退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n三、巩固统治的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2.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分掌具体事务。3.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4.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n四、秦朝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五、秦朝建立的意义1.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2.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n知识点二 秦朝的暴政一、徭役繁重:完成统一后的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秦始皇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征发繁重。二、刑法严苛:秦朝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三、焚书坑儒1.概况: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全部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焚书坑儒”。2.影响: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n四、秦二世统治残暴: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最终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n知识点三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一、起义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众在大泽乡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二、秦朝灭亡: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三、楚汉战争1.性质: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2.结果:刘邦击败项羽。\n问题释疑1.秦朝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在本质上的不同秦朝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下的官僚政治,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奴隶制度下的贵族政治。2.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重要意义(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2)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影响。(3)灵渠等古代工程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n知识点四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二、“文景之治”1.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2.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n三、西汉初年的政治统治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2.郡县与分封并行制: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3.“七国之乱”: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n概念阐释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始于战国时期盛于西汉时期,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等诸家观点而成。在社会治理方面,黄老之学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黄老之学在汉初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促进了“文景之治”的出现。\n问题思考如何看待“文景之治”等封建社会的盛世现象?看待:(1)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2)“文景之治”时期,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为后来汉武帝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出击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封建盛世是相对而言的,当时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匈奴袭扰及地主剥削农民等问题依然存在。\n知识点五 西汉的强盛一、政治措施\n二、经济政策三、思想控制1.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2.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n四、开拓疆域1.北击匈奴: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2.张骞出使西域(1)目的:配合对匈奴的战争。(2)经过: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3)意义: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3.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4.影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n问题释疑董仲舒的新儒学受到汉武帝推崇的原因(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需要新的学说来巩固统治。(2)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汉武帝通过思想统一来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n知识点六 东汉的兴衰一、王莽政权1.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2.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3.灭亡(1)原因:王莽的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2)灭亡: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n二、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三、“光武中兴”1.背景:东汉建立后,刘秀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2.措施(1)政治: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2)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3)思想:重视儒学。3.影响: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n四、“党锢之祸”1.背景: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各谋私利,相互争斗,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2.过程: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n五、黄巾起义1.背景: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概况:184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的信徒发动起义,起义军被官兵各个击破,最终失败。3.影响(1)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2)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n知识点七 两汉的文化一、史学成就1.《史记》(1)内容: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2)地位: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n二、文学成就1.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2.乐府诗: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3.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五言诗,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n三、科技成就1.医学(1)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2)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2.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3.造纸术: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来,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n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n[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材料一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徐天麟《西汉会要》材料二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富商大贾等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排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n[研读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中央机构和官制的变化。(2)材料二主要论述了汉武帝时期的工商业政策。\n[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机构和官制的变化,说明其变化的实质。变化:汉武帝将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等组成中朝,形成中外朝制度,进一步削弱相权。实质:加强皇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抑商政策的特点,概括其主要目的及表现。特点: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商业和商人的势力。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等。表现: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等。\n归纳概括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1)政治方面①改革官制,加强皇权。任用级别较低的官吏和侍从人员担任尚书令、侍中等职,共议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即外朝。②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③实行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④逐步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问题得以解决。\n(2)经济方面:改革币制;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推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抑制工商业者;加强对土地的管理。(3)思想方面: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需要,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4)民族交往和对外关系方面:北击匈奴;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以巩固加强。\n[新题验证]胡宝国在《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中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朝,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朝。“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朝”是指()A.结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B.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D.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C题干材料“文化上结束战国”是指在文化方面改变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C项正确;秦始皇结束了西周的分封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A项不符合题意;秦朝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项不符合题意。\n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n[素养剖析]【例题】(2020山东卷,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意图:本题以西汉中期前后山东东部地区鱼盐等商业活动的变化为依托,一是考查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二是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n解析:题干材料对比了西汉中期前后山东东部地区的商业发展,结论是西汉中期后商业活动步入低谷。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特别是西汉中期实行了盐铁官营的政策,强化了经济控制,民间商人活动受到制约,故B项正确;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不一定会导致山东东部地区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故A项错误;丝路贸易的开通应该有利于相关商业活动的发展,故C项错误;儒家义利观是指先义后利,并非反对发展商业,故D项错误。答案:B\n[典题实战]1.(2021山东卷,2)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C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n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表现为裁撤一些官职,缩减职官的俸禄或者职权范围,所以其出发点应该是削弱王国势力,本质上是防止王国问题影响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政治统一,故选C项;对王国职官的调整表现之一是精简行政机构,除此之外还有缩减职官俸禄和职权范围,所以精简地方行政机构不是其出发点,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下,王国的职官俸禄都是由王国支付的,与中央财政无关,排除B项;题干表格体现的是对王国职官的调整,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而不是废除郡国并行体制,排除D项。\n2.(2021湖南卷,2)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B本题考查汉初君权的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迎立刘恒为帝的原因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项。刘恒不是嫡长子,排除A项;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排除D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8 11:12:08 页数:41
价格:¥3 大小:1.99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